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5 07:56:5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共19篇)由网友“mocw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篇1:冀教版二年级下Lesson19教学反思

冀教版二年级下Lesson19教学反思

1.把生动、直观的照片制作成课件,分别展示出樱桃、草莓的单数、复数,cherry, cherries, strawberry, strawberries, 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变化。

2.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磁性白板和红色的圆形磁性贴扣,再添上几笔线条,可爱诱人的樱桃瞬时跃然眼前。既可以用来巩固cherry, cherries,又可以形象地让学生观察老师“摘”(picking)的`过程。当我从白板上放慢动作,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摘下“樱桃”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出:Picking the cherries one by one.

3.我发现学生听原版歌曲的后半部分总是跟不上,声音也是越唱越小。为了力争让全体学生掌握,我尝试着改编了本课歌词,大量使用重复的句子,效果很明显。

改编后的歌词如下:

Let’s go to the garden. Garden, garden.

Let’s go to the garden. Garden, garden.

Picking the apples/cherries one by one. One by one. One by one.

Picking the apples/cherries one by one. One by one.

篇2:小学语文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5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认识“牛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吗?给同学们讲讲。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小法布尔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

2、互相读,评议。

3、再读读,读得更流利。

4、指名读,评议。

三、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村里什么样儿?读读。

3、读2、3自然段,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4、用书上的话或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儿。

5、读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6、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想象力丰富。

7、你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

8、到底是什么声音?

9、介绍纺织娘。

10、读最后一段,想:为什么他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四、感悟。

1、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2、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音:d sh j l w ch y in an eng ing

2、旧字:牛去几立日是生忽

3、认识新笔画“竖折撇”。

4、认识新偏旁“牛”。

二、识字。

1、识字“事”。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情、事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2、识字“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物、物品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3、识字“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利用、胜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三、自主学习。

1、自学其余生字。

2、信息反馈。

3、指导书写。

4、互相检查。

四、巩固。

1、读生字及认读字。

2、朗读课文。

篇3:小学语文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认识是食字旁,新笔画竖折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读出疑问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正确用问号。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用具: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

简单介绍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他从小爱好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主要靠自学成才。以研究狩猎蜂和推粪虫最为有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查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后标序。

3、检查词语。(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纺织娘

4、指名三人读课文。

大家思考: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什么故事?

三、感悟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是哪国人?他的家乡在哪呢?请读第一句话后告诉我”。(法国人,家乡在小山村。)

2、教师出示有青山的`图片。提问:“小山村里都有什么?请读第2、3句后告诉我”。

3、教师随着学生回答,把小溪、花、草、树木、小鸟、蝴蝶、小虫、鱼等图片贴到大图上。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贴。

4、提问:“为什么老师贴了这么多条小溪呢”?引导学生体会“小溪纵横”。

5、请学生说说法布尔看到这些小动物后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好奇心”。

6、指导朗读:

(1)“小山村这么美、这么富有生机,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啊”?指名读。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说说师、生读的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配乐朗诵,体会大自然的美与生机勃勃。

7、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先弄清每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试着背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一天,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2、“原来是他听到了一种“嘎吱嘎吱”的声音,法布尔听到这声音后是怎么想的呢”?

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教师先用陈述的语气读,在用疑问的语气读,让学生比较前后有什么不同?

(2)学生朗读,从中认识问号,体会问号的作用。(采用生生、师生评读的方法。)

(3)读后面的句子,然后说说法布尔对这种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后,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明白法布尔去了好多次,体会的他的好奇心真强。)

(三)“法布尔一连去了好多次,可还是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叫。这时,他有没有放弃呢?他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下节课再到第3、4自然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逮住了那个/会唱歌的小家伙。原来/那不是鸟儿,而是一只/颜色嫩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3)教师出示有关“纺织娘”的图片资料,简单介绍它的生活习性。

(4)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法布尔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5)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空隙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板书)

(6)指导朗读:

“法布尔/成了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7)简单介绍昆虫学家法布尔。

四、展示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自己为自己的资料做解说。

五、用问号写一句话:

1、让学生针对刚才的材料介绍提出质疑。

2、问学生:如果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应该用什么符号?(问号)

3、启发学生再提出其他问题,再把问题写下来。

六、作业:

1、正确读写9个词语。

2、背诵第1自然段。

篇4:小学语文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认识新偏旁“食字旁”和新笔画“竖折撇”,写好生字“饥”、“饿”和“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问号的作用,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字,认识新偏旁“食字旁”和新笔画“竖折撇”,写好生字“饥”、“饿”和“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出示我班学生的照片。看,这两位同学,神情专注地在干什么呢?哦,原来是在观察蚂蚁。看!他们在捉蛐蛐。多有意思啊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在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关注字词。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同桌互查、互助读课文。

接着,分组反馈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组:读准字音,明白词义。

第二组: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读准词语,再想一想这些词语谁和谁是好朋友,快让他们拉起手来。再读一读,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三、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走进法布尔生活的美丽山村。

第一步:引导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自然段。

第二步: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听读想象画面。

第三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写作顺序,尝试背诵。

首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通过巧妙地改变字体颜色,引导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

先写到法布尔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接着写村里的小溪,再写溪边的植物。正因为有前两句描写的这种环境,第三句写到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唤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

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该段写到的几种动物也有一定的顺序呢!

接着,给出提示,尝试背诵。

(二)读故事,感受法布尔的好奇心与恒心。

我想通过语言描述,播放声音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先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再去读故事。

一天傍晚,一阵阵低微的嘎吱嘎吱声,从丛林中传来。听!(播放纺织娘的叫声)这声音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

第一步:引导学生自读、思考。

听到这声音,法布尔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第二步:细读文本,指导朗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体会法布尔强烈的好奇心,读好问句。

在学生自读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法,读好问句。

如果你就是充满好奇心的法布尔,听到这声音你会怎样想的呢?试着读一读。

第二层:展开想象,体会法布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法布尔到丛林中去了几次?你是从哪读出来的?从文字中学生难于体会法布尔这种持之以恒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抓住文章空白点引发学生想象。

法布尔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最后,联系上下文,体会法布尔勇于探索,“不灰心”。引导学生读句子。

(三)了解法布尔的成就,产生敬仰之情。

1、齐读最后一段,了解法布尔的成就。

2、简要介绍法布尔,提升情感。

法布尔,用一生的经历去研究昆虫,并专为这些“小虫子”写出厚厚的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是世界的科普文学作品。直到百年之后的今天,仍被人们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简要介绍法布尔,增强学生对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介绍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阅读。

最后,带着这种崇敬之情,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书写生字,认识新偏旁和笔画。(饥、饿、传)

(一)认识“食字旁”。

借助学过的认读字,识记新偏旁。

“饿”和“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两个认读字。它们又是一组反义词,请你结合两字的意思,想想:“食字旁”表示什么?

(二)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饥、饿、传)。

这三个字同为左窄右宽;并回忆书写规则:左右结构的字,左旁右侧齐一线。

2、重点指导书写“传”字。

(1)书空新笔画“竖折撇”

(2)认真观察:写好这个字需注意什么?

(3)教师板书示范

(4)学生描红并独立书写一遍。

(5)反馈评改。

五、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想象画面背诵第1自然段,争取做到有语气。

板书设计:

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好奇心坚持成功

篇5:小学语文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8个生字,5个认读字。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认识“牛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能写出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吗?给同学们讲讲。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小法布尔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3遍,注意读准字音。

2、互相读,评议。

3、再读读,读得更流利。

4、指名读,评议。

三、了解课文内容。

1、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村里什么样儿?读读。

3、读2、3自然段,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4、用书上的话或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儿。

5、读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6、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想象力丰富。

7、你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呢?

8、到底是什么声音?

9、介绍纺织娘。

10、读最后一段,想:为什么他能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四、感悟。

1、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2、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音:d sh j l w ch y in an eng ing

2、旧字:牛去几立日是生忽

3、认识新笔画“竖折撇”。

4、认识新偏旁“牛”。

二、识字。

1、识字“事”。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情、事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2、识字“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事物、物品……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3、识字“利”。

A.读拼音。

B.讲解笔画。

C.组词语。利用、胜利……

D.讲解字的结构。

E.指导书写。

三、自主学习。

1、自学其余生字。

2、信息反馈。

3、指导书写。

4、互相检查。

四、巩固。

1、读生字及认读字。

2、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鲁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6:冀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想我能行》这一课的内容是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小贝贝。童心世界充满温馨、充满感动、充满美丽。我想当孩子们真正感情那颗童心他们会收获很多的,所以在这单元教学中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培养孩子会读书,会学习的能力,拿过一篇文章知道做什么,知道如何来读书。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让孩子做到自读自悟,需要老师的指导。我给孩子们设置了两个关,第一就是认真完成预习环节;第二就是:读透。要求是1、能流利,加上自己感情的去读。2、能说一说下面几个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你有什么不理解的。(3) 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不懂的,或者是有价值的问题)(4)还可以说你从同学的朗读里听出什么。

篇7:冀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尝试》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由于缺少研究和可借鉴的经验,我对略读课文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感到困惑,平时总认为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学实际中便忽视了它,把它当做“快餐”对待。其实不然,略读课文不作为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略读课文实则也是一道大餐。这次教学大练兵,我也尝试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经过组内集体教研,教案的修改,课上完后,却在心里激起了层层水花,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整合有关资料,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反思如下:

一、“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经过这次教学实践的探索,我初步构建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流程,即“自读――交流――积累(拓展)”。同时,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

1、基本教学流程:自读 ――交流――积累(拓展)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三、关于课外拓展的几点思考

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进行课外拓展时,必须是相关资料,充分挖掘这种学习环境,可以促进课堂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相互补充,在具体操作中,也要注意两点:一要灵活安排拓展时间,比如我教学的《尝试》一课,就安排在了课后进行,有利于理解课文,并把握课文的情感。二要灵活安排拓展形式,这次我安排了课外的一些相关的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拓展训练的安排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四、《尝试》一课的教学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略读课文的度把握不是很好,感觉自己导的有点多了,有精讲的嫌疑。2、学生动笔少了些。3、课堂教学中有些贪多求全。

今后教学中,力求精备精讲,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篇8: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初读课文,读正确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的句子。

2、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感情。

3、学生边读边想,读流利课文的句子,并初步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台湾很难看到雪,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师小时候在北京见过真的雪,玩雪可高兴了)。

二、重点朗读,讨论交流

1、指点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日常生活实际经验,感知,感悟“商店”、“景”、“洁”、“毯”、“银”、“堆”、“仗”等生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表演朗读,复习巩固

学生在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朗读课文后,已经大致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只有再次变换朗读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实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的教学原则,并且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我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使整个课堂学习贯穿着从朗读始到朗读终和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之中。

篇9:二年级语文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情景表演是不可缺少的。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三个儿子》时,一个学生看到了课后练习的“读读演演”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这可把他乐坏了,马上就大叫,于是其他小朋友也一起起哄。既然他们有这个兴趣,我就答应他们等课文学完了,我们再分组来表演。于是第一节下课前,我给他们分好组,并确定了组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去分配角色,表演在第二天上午进行。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他们自己举手,嘿,他们争先恐后地大叫“我,我,我……”于是我说:“谁再叫‘我,我,我’,我就不叫谁上来表演,哪一组表现好我就叫哪一组。”因此他们就安静地等着。我叫了一组平时较听话的那组,嘿,一个小鬼出乎我意料地拿出一个似烟斗的东西,我问他拿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扮演老爷爷,所以拿着烟斗啊”。哦,原来是这个用场。接着我宣布表演开始了,当旁白开始读时,相关的人已经也开始了他们份内的表演,非常投入。演老爷爷的那个小朋友还把“烟斗”含在嘴里说话,驼着背,说话慢条斯理的,像极了老爷爷,把老爷爷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演得很形象。演儿子小朋友也各有各的招牌动作,一个唱歌,一个翻跟头,一个吃力地帮妈妈提水;妈妈们说话也很利落,虽然没达到那种效果,但是也已经有了这种意识……表演完了,其他小朋友马上鼓起掌来,还纷纷评论谁演得最好,谁演得最形象,谁演出了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并希望让自己也试试。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他们还没尽兴,希望再玩,于是我就让余下的小组自己利用下课时间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所以,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坚信对于情境创设的表演还是有必要的,但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把课堂弄得太花哨,忽略了知识的获取,冲淡了课堂教学效果。

篇10:《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依据

1、理论依据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思想,我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语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把“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读好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中华母语的美”和“阅读的乐趣”。

2、教材依据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章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他们各显其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全文共六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三个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二至五自然段写了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配合。第六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结构清晰,2、3、5段写法相近,内容浅显易懂。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了解事故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故做好的道理。并让学生试着演一演,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让他们喜欢阅读。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学生依据

学生经过7个时间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学习语文的能力。他们很喜欢自己动口动脑,说一说、演一演、配动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借助图片、简笔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入情入境,读好课文、演好课文、感悟课文。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试着演一演,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喜欢阅读。

(2)认识“伙、就、要”等9个生字。

(3)了解事故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故做好的道理。

(4)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引导背诵。

二、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导课时,我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带动学生玩音乐游戏《找朋友》、《好朋友》、游戏《谁能向我这样做》。在游戏中学生已进入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由游戏中的朋友引导出伙伴。联系实际,说说平时你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接着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认识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采取小动物和同学们有礼貌地打招乎,互问好)这样把学生带入童话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创设情境,引导初读。

1、提要求,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四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不破句,并随文识字。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识字。

2、范读课文

3、检查识字效果,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变序读、开火车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层层递进,读好课文

师:通过读故事听故事,你们知道三个伙伴一起去做什么?(板书画)

1、指名读相应的内容(第一自然段)

生:给“一同”换词

师:平时我们载树先要做什么?

2、(第二段)指名读、指导读,指名学生演小猪拱树坑(并介绍自己是谁)

师:你们就是小野猪,请拱树坑(全体同学拱树坑)师:树坑拱好了吗?(拱好了)小野猪请坐。

3、学习第三自然段同上

师:树坑拱好了,肥料运来了,我们开始载树吧!(板书)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小树载好啦!我们要给小树浇水。

5、学习第五自然段(同上)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小树载好了,我们在庆祝一下。

6、学习最后一段,指名读。

引导区别拉、啦,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的读音,再通过老师用这两个字说两句话(1、小朋友坐好啦!2、我喜欢玩小汽车拉积木)让学生判断。再读这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的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明的贴图、简笔画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达程中,应该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感受三个小伙伴各自其能,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栽树任务和愉悦心情;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转换角色、再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个小动手,就自读相应的自然段/

师:你喜欢谁?(小象)那么你现在就是谁呀?(我是小象)。读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演演。读中同学们能把人称“小象”转换成“我”这是很了不起的。

2、教师多次采访学生,(你是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想说、想读、想演,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采用你喜欢谁,你说是谁的方式,理解2-5段。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脑,让他自己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演一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五)借助板书、背诵课文(讲故事)

引导学生供助板收上、在情境中背诵课文。

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我设计的这一背诵环节(讲故事环节)不提背诵二字,就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内化,用规范的语言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自然地达到内化。

(六)作业分层,各显神通

1、我会读 认读字词,读读课文;

2、我会讲 讲故事《三个小伙伴》;

3、我会演 演故事中你喜欢的小动物。

分层作业能从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出发,让他们自主选择,积极展示,可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我设计这课的板书有动物卡片、词语卡片、简笔画,并把三者融合在一起,概括了故事内容,使板书条理清楚,并能辅助学生讲故事背课文。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1:《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词卡,学生认读)

2、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三个小伙伴(指,学生说)

二、新授

第1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三个小伙伴一起去种树的画面,以及第一自然段的文字。)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议,齐读)。

2、从图上你能看出他们是去种树的吗?

可是,他们没有带工具啊。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板书:困难)

3、学生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指名回答,出示困难,读。

第2自然段

1、种树要先挖树坑,没有锄头怎么办呢?他们现在肯定很-----着急。(出示句子)你能着急地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野猪马上说话了。(板书:说)

(出示野猪说话图)谁来给他配配音(学生说野猪说的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

3、小野猪是这么说的,他是怎么做的?(板书:做)

(学生读)(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你会学学小野猪是怎样用嘴巴拱树坑的吗?

想看看小野猪是怎么拱树坑的吗?(出示动画)

加上动作读一读小野猪是怎么做的。

4、小结,完成板书贴

5、齐读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1、坑挖好了,还要有肥料啊。可是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呢?

2、学生自学第3段,找出小袋鼠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指名交流,指导读书,看动画,加动作读,学生完成板书。

4、齐读第3段

第4自然段

该种树了(出示句子)读,加动作读

第5自然段

1、树种好了吗?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2、学生自学第5段,想怎么完成板书。

3、指名板书贴,说说为什么,指导读书,看动画,加动作读。

4、齐读

第6自然段

1、树种好啦,他们多开心啊,(句子出示)读

2、看他们在跳舞呢(出示动画)

3、我们一起来吧。边跳边读。

三、总结

树种好了,你认为是谁的功劳?

四、表演

你喜欢他们吗?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小组合作,戴头饰练习表演,指名小组表演。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2:《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复检

1.抽读生字

2.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4课--生齐读课题,谁知道“三个小伙伴”分别指谁?(师贴图)

3.它们一起干了一件什么事呀?板书:栽树

师引读第一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

二、学习第一节

1.出示“一同”,指读,齐读。换词(一起,一块儿)

2.指导读第一节,突出“一同”。

过渡:在栽树的过程中,三个小伙伴遇到了许多困难。那么,它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又想出了什么好办法解决的呀?

三、学习二至五节

1.自读二至五节

2.学习第二节

师:它们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谁想办法解决的?

(1)出示第二节,指读。

(2)指名答前半题。(没有锄头挖数坑。)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心里会怎么样?(很焦急)对呀,谁来读好这一句。指读,齐读。

(3)是谁想出好办法解决这个困难的呀?(小野猪)小野猪怎么说的?谁来读好小野猪说的话。小野猪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拱”,指读,谁能做做小野猪用嘴巴拱出一个树坑的动作。谁来读小野猪怎么做的句子。

(4)指导分角色朗读第二节.

(5)指导背诵.

出示幻灯片提示: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_________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____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口头填空,指背,齐背。

师:聪明的小野猪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可是,接着它们又遇到了其他的困难,是什么困难呢?又是谁想办法解决的呀?

3.自学三至五节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1)轻声读3-5节,思考上述问题。

(2)小组讨论问题。

(3)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按小组汇报补充。

(1)紧接着它们遇到的是什么困难?是谁想办法解决的呀?怎么解决的?

(没有箩筐运肥料。小袋鼠用皮口袋运来一堆肥料。)

(2)一人读小袋鼠说的话,其余部分另三人读。

(3)出示幻灯片提示(同上),试背第三节,齐背。

(4)师:这回是聪明的小袋鼠用皮口袋解决了没有箩筐运肥料的困难。于是,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生:坑里),施上--(生:肥料),培上(生:泥土)。栽树的任务完成了吗?为什么?那它们最后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又是谁想办法解决的呀?

(没有水桶浇水。小象用长鼻子吸水浇树。)

(5)一人读小象的话,其余部分另三人读。

(6)出示幻灯片提示,试背第五节,齐背。

没有______________怎么办?_______说:“不要紧, 不要紧,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跑到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师: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心情怎么样?

四.学习第六节

齐读第六节,读出高幸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加什么动作。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一人读叙述部分。

3.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呀?(学生自由讲)

附板书:

小野猪(图) 用嘴巴拱树坑

14.三个小伙伴(栽树) 小袋鼠(图) 用皮口袋运肥料

小象(图) 用长鼻子吸水浇树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3:《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复习巩固

1、默写生词:没有一同就要伙伴

2、指名认读所默写的词语,及时订正。

二、精读表演

1、出示文中插图(一),图上画了谁?板书:图上画了、和。指名学生按板书的句式说一说。他们是--生齐读课题

1)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呢?(植树)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能将这里的“一同”换个词?师:一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思。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文插图(三)

1)生看图说图意。

2)小树栽好了,你觉得小伙伴们高兴吗?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伙伴们把小树栽好可不容易了。那他们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个困难。

3)指导朗读。

4、这些困难又是怎么被解决的呢?再去读读课文的§2~5,边读边想。

指名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小动物干活时的图片)

5、出示小野猪说的话。

1)自由读、指名读

2)师:这只小野猪第一个挺身而出,用自己身体的长处帮助大家解决了一个难题,你们喜欢这只爱动脑,爱帮助人的小野猪吗?

3)自由试背第三自然段,还可以边背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指名背、齐背。

5)指名演一演小野猪。

6、师:剩下的两个难题小伙伴们是怎样解决的?

1)回忆之前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板书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表演。

三、分角色集体表演

1、分组表演二到五自然段。

2、他们合作得多愉快啊!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

1、小树栽好了,这是谁的功劳呢?

2、这是三个小伙伴团结合作的结果,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才行!

五、教学本课生字

小朋友一起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巴齐读组词,自学笔顺并描红。

2、师给“巴”加上提手旁,出示:把生组词并描红。

3、再找出一个提手旁的字。出示:拉组词,说说怎样记住它?(与“位”比较)描红。

4、写《习字册》。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4:《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 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现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4 三个小伙伴

野猪 嘴拱树坑

袋鼠 口袋运肥料

小象 鼻子浇水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临写。

课外: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3、齐读课题。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头和结尾。

(1) 看图读开头。A看投影1,点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B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C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指导感情朗读。分组读,表演。

(2) 看图读结尾。A看投影2,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B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C再次映示投影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2) 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3) 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 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 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读。点名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同拉么。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也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 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 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它。

(3) 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4) 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 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 自由练习讲、演。

(7) 点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

1、教师讲《好伙伴》的故事。

2、小结。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巴把没有要。

2、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作业

1、选字填空。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5:《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2.德育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所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本课所含的德育教育目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卡通动物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语,引入情境:在一座小山上,住着三位好朋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春天来了,他们约好一起上山栽树.栽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今天他们三个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大家可以请你们的拼音宝宝来帮帮忙,仔细读一读,看看他们遇到了哪些麻烦,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2.请学生根据教师所题问题复述课文大意

二.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习第一段

师:仔细阅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然后帮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图片摆放到对应的音节上.

2.学习第二段

师: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请另一名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树坑的图片演示过程)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不要紧,不要紧”要读出小野猪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师:刚刚才把树坑挖好,他们又遇到了麻烦,这次是谁帮忙解决的呢?(出示一堆肥料的图片,请学生演示)

指导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适当的声调语气来读小袋鼠的话

4.学习第四段

师:树坑和肥料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三个小伙伴又做了什么?(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演示)

5.学习第五段

师:小树种下了,要它长的壮还要多浇水,可是这三个小伙伴又忘了带水桶,小象却自告奋勇要帮忙,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相应图片,学生演示)

6.学习第六段

师:小树栽好了,三个小伙伴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

三.总结全文,理解含义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请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排演一个课本剧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三个小伙伴最终可以把小树种好?为什么他们种树会遇到这么多麻烦呢?怎样做可以避免这些麻烦呢?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遇到麻烦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各尽所能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另一方面,做事之前一定要计划好,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指导朗读和背诵

分角色朗读

小组中比赛读,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比赛

边表演边读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6:《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喜欢小动物吗?(学生一定会说喜欢),今天我们再来结识几种小动物,好吗?(计算机出示本课的第一幅图画)你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子?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图上画了三种动物,有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小野猪有硬硬的嘴巴,小袋鼠有一个大口袋,小象有一个长长的鼻子)从图上看,它们要去干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图上看,它们要去栽树)那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就这样能把树栽上吗?(学生可能会说:能)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把树栽上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4课:《三个小伙伴》。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计算机出示本课的生字,请学生认读:☆读一读,你一定行!tong méi yǒu me yào ba jiù bǎ lā 同没有么要巴就把拉☆认一认,你真棒!huǒ bàn gǒng bí la tiào 伙伴拱鼻啦跳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看边听,听听他读的哪个地方跟你读的不一样,看看同学们谁的耳朵最灵。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会找到第一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伙伴一同去栽树的事)引导学生理解“一同”是什么意思。

2、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它们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研究讨论: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三个小伙伴在栽树时发现没有带锄头,小野猪自告奋勇,解决了这个困难,它用自己的硬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时,小袋鼠解决了这个困难,它用自己的皮口袋运来了肥料;没有水桶浇水时,小象用自己的长鼻子吸来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小动物的动作和语言,如:“拱、吸、运”等表示动作的词和小动物说话的语气。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谁愿意来把你们的自学情况向大家做一下交流?就请上前台来。(学生上台说时可能出现语句上的问题,或者是简单地读一下课文,教师注意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并注意语句的连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来表演给大家看。)

4、小树栽好之后三个小伙伴会怎么样呢?(学生读第六自然段,可能会说:他们很高兴。)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很高兴?(学生可能会说:从图画上看出来,也可能会从词语中体会到,如:小树栽好啦!又跳又笑)这一段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高兴的语气)你再读一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团结力量大,齐心协力才能把事做好,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等)过渡语: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得这么深刻,那你想不想把课文来演一演呀?

6、分组来演一演。(四个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分工)

7、哪一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演给大家看就请上台表演。

五、质疑:

同学们你学了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要提一些词语,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如果还有什么课文内容以外的问题,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课外来延伸。)

六、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之后,知道了三个小伙伴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把小树栽好了,那如果这三个小伙伴中有一个因事没有来,么办呢?请同学们不要急于告诉大家结果,下课之后可以再讨论一下,也可以回家跟家长研究研究,我们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再来交流好吗?

七、附板书设计:

小野猪 硬嘴巴拱

14、三个小伙伴 小袋鼠 皮口袋运

小象 长鼻子吸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7:《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学认二类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要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重点

读背和识字写字。

难点

识字和写字。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谜语,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学生观看录像。)

2、(投影图一)说说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指导朗读第一段。

3、说说栽树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分句指导朗读,体会句子意思。

2、板书:硬嘴巴拱土

(二)学习第三、四段

1、读了第三段,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皮口袋运肥

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评议朗读情况。)

3、引读第四段。

(三)学习第五段

1、学生分小组朗读表演。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评议。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投影图二)说说三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2、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子。

3、小结。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巴把

2、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巩固课文内容,练习表演课本剧。

3、学习剩下的生字,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三个小伙伴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做的?

2、你喜欢哪个小伙伴?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

1、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分角色扮演课本剧。

4、评议表演情况,选出最佳表演者。

三、写字练习

1、出示生字:同没有要就拉么

2、学生自主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提出注意点。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布置

1、生字抄写。

2、朗读课文。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8: 小学课文《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的。

一、识字学词的重点落实―――图像、动作识字:利用课文插图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桶”“拎”等,十分形象,极富童趣。如动作识字:让儿童做动作体验“拎”与“提”,结合字形认识字理,贴切自然而又充分到位。又如集成识字: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生字组团出现,像“嗓子”“胳膊”“晃荡”三个轻声词语的一起出示,从“胳膊”连带出“脸”“肚”“脑”“腿”等。再如全程识字:将识字学词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沉甸甸”的含义,“拎”的字形深化,都是在课文深读探究处结合进行的。这样的识字教学,真正体现了能在读书的过程中重其所重。

二、寓导于读的实践取向―――课的开始初读(自由读),到识字学词的读句子(重点读),再到比较三个儿子的启情读(轮流读),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深读(探究读),确实体现了“读”占鳌头的课堂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作多少主观分析,只是引着学生去读,相机指导。体现低段语文课堂的本色。

三、重点探究的方式转身―――“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在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学生的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如何重点探究这一疑点?让学生用读的方式自己解决。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桶水很重,仍是读!妈妈是怎么提着这桶水的,读!于是,读中议、读中演、读中体验,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原因。在异议的基础上求认同,这是探究,在偏见的再思中求真知,这是提升。

四、对话氛围的亲和生成――学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这一重点句,语气较平淡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肯定优点,这句话中的“说”可以换一个字,学生说是“夸”。水到渠成,又说“现在你就是这位妈妈,请你夸夸儿子吧”,就这样学生自然地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感情。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点拨、化解、提升都是在这种极富亲和力的对话中实现的。什么叫“润物无声”?这应当是最好的写照。

篇19: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奇石研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爱好,如有的同学喜欢朗读,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等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节课中,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学生的诵读。我在课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我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第三,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虽然这节课我晚了几分钟下课,但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很值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别小瞧了这些孩子!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根杠杆,说不定他们真的能撬起地球!

如何教初中作文

初三下期鲁教版化学教学计划

鲁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小学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

鲁教版有理数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四单元检测

鲁教版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中英语作文

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鲁教版二年级下《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共19篇)】相关文章:

鲁教版三年级上6单元作文:谁最美2022-11-21

鲁教版初三化学课件2023-11-04

限时达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2-07-20

苏教语文课文歌词教案2023-11-14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教案2023-05-07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2022-12-12

初中语文论文2023-03-26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2023-07-07

教表妹写日记作文2023-08-28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的论文2023-04-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