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由网友“天才儿童胡图图”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知识点
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
1、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
4、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一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补充【知识点】:初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信息,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知识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是是计数单位
3、数位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十进制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的法则:
(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3)、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把数分级
(2)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4)写完后再读一读所写的数,检查是否正确。
7、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以此类推。
数的大小比较儿歌
两数比大小,先把位数看。
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时,就把高位瞧。
高位大的大,高位小的小。
高位相同时,依次往下找。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篇2: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雨伞、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切成三角形的西瓜、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长江三角洲、斜拉桥等。
三角形中的线段
(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交点)向其对边所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到两边距离相等。(注: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平分线的所在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
(4)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让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殿堂。
兴趣是的老师,兴趣是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1、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们要在教学中力求措辞用语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和缓而带有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性的鼓励赞扬。数学教学中,我们努力使自己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到想动手。因为动口和动手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途径。
2、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
篇3: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1、线
⑴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平行于b,直线b也平行于a。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⑹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
(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3)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篇4: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1.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扩展资料
3.“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4.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5.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四年级数学学习复习方法技巧
复习方法:
1、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梳理,带领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再对知识进行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再者是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这样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另外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3、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5、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教师要高度重视复习课,复习课上以人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把复习课分为揭示目标、再现知识、疏理沟通、深化提高四个阶段,争取把复习课上成有针对性、发挥学生自主性、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课。
6、关爱学困生,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对于学困生而言,复习阶段既关键又辛劳。要在每天的学习中补
正先前的缺失,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复习练习而外,有时还要完 成老师专门为他们布置的作业。他们在复习阶段最容易出现累、烦、没有信心、没有兴趣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及时疏导他们急噪、烦闷的
情绪,鼓起他们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同时还和家长联系,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让这部分孩子步入爱数学、爱学习的乐园。
篇5:四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是是计数单位
3、数位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表示多少个“一”;
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十进制计数法: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的法则:
(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3)、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把数分级
(2)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4)写完后再读一读所写的数,检查是否正确。
7、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以此类推。
数的大小比较儿歌
两数比大小,先把位数看。
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时,就把高位瞧。
高位大的大,高位小的小。
高位相同时,依次往下找。
8、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万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改写成“万”并不难,右数四位很简单。
如果四位全为0,全部去掉添个万。
任意一位不为0,千位与5相比较。
千位要是小于5,舍掉四位添个“万”。
千位大于等于5,向前进一再去掉。
不舍不入用“=”,四舍五入用“≈”。
(2)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省略的尾数的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知识点:
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
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总结:文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法分配律,怎么样,大家对知识点数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了多少呢?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通过动口、动手,丰富表象。
我在教“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再自己动手画画一角是怎样的动手画画正方形,并想想它们的面积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如何求正方形的面积。在总结完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计算得快,最后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计算正方形物品的面积。
2、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以后,对于知识和应用,大多有各种想法。我们不能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语文课的专利。此时,让学生多一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见,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容忽视的帮助;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也消除学生学习紧张的情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牢牢掌握知识。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同时,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相同的求面积方法。同时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整个表演过程,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线
⑴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平行于b,直线b也平行于a。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⑹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
(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3)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
①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⑤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
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让学生“进入”课本中的练习题。我在让学生练习时,喜欢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象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鹅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天鹅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励措施要量适当,并且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一)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二)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三)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他们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处,摘得小红旗。
篇7:鲁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鲁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
2、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的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把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补充知识点】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要几辆车?
b、桥在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练习题
一、计算题
1、145×12= 2、135×12= 3、176×46= 4、325×26=
5、237×83= 6、36×254= 7、83×217= 8、43×129=
9、32×164= 10、25×328= 11、12×124= 12、85×215=
13、28×153= 14、322×35= 15、54×145=
二、填空题。
1、最小的两位数与的三位数的积是( )。
2、200个18是( ),125的40倍是( )。
3、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6小时可行( )千米.
三、选择题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
A、不变 B、扩大10倍 C、缩小10倍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B、3 C、4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4、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 )户人家。
A、600 B、500 C、125
四、应用题
1、一士多店平均每天售出饮料350支,这个月(按31天计算)共售出饮料多少支?
2、小东从家走到学校要20分钟,他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5米/分,小东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3、小华跑步的速度是5米/秒,他2分钟能跑多少米?
4、小芳每分钟大约打75个字,她打一篇文稿刚好用了40分钟,这篇文稿有多少字?
5、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5个箱子装够吗?6、如果每个箱子装30袋牛奶,200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7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7、育才小学有254位夏令营学员。学校组织学员到博物馆参观,学生门票每人25元。学校准备6500元够买门票吗?
8、学校新购进8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105元,每把椅子65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元?
9、一头大象每天要吃302千克食物,九月份(30)天要吃多少千克食物?
10、一块长方形水稻试验田,长40米,宽24米,平均每平方米收稻谷14千克,这块试验田一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11、一辆货车从甲城出发,平均每小时行68千米。经过14小时到达乙城,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2、一种观赏蔬菜袖珍南瓜一盆20元,买5盆送一盆。王阿姨一次买5盆,每盆便宜多少元?
13、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2套。5000元购买票吗?
小学数学四边形知识点
1、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容易变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
1重视课本的内容
书本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最根本的一部分了,小学生一定要重视书本上的知识点,不管是概念还是公式以及书本上的练习题,小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小学生要想更熟练的掌握书本的知识点,可以将数学课本的每一章节,从头到尾的仔细阅读,这样可以增加自己对容易忽略的知识点的了解。有很多学生常常会忽略课本的习题,虽然课本的习题很简单,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却特别有针对性,所以一定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2通过联系对比进行辨析
在数学知识中有不少是由同一基本概念和方法引申出来的种属及其他相关知识,或看来相同,实质不同的知识,学习这类知识的主要方法,是用找联系、抓对比进行辨析。如直线、射线、线段这些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多做练习题
要想学好小学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4课后总结和反思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篇8:鲁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
1.学好数学,必须掌握三个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在完成主题后,我们必须仔细总结并相互推论。这样,我们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未来。
3.一定要得到一个全面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不能有偏见。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慢慢培养合适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理解。
7.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转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贯穿我们所学到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类比关系方法。
9.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章节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后的知识真正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对相似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从而加深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使知识有序、系统化。
11。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典型问题。
12。对于一些数学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记得其结论,了解这一结论。
13.学习数学,记住并正确描述概念和规律。
1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解放思想,把抽象化为具体,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对概念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简化学习内容,突出重点,明确上下文,便于分析、比较、综合和概念。
16.数学学习是最忌讳的知识歧义,知识点被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学会写“知识结构摘要”。
17.学会对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本问题类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18.根据同一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全局记忆的目的。
19.结合各种特殊培训的特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智慧,节省时间,提高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反应能力。
20。学习数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打好基础,就可以逐步完善。
21。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使用数学法则来解决。
22.认真听课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3.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等。
24、要深刻认识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认真倾听,了解现实。
25.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背景,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6.当我听老师的评论时,我想先想一想如何做问题,然后看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否一样,也就是想想他们是否和老师一样。阅读并思考老师在黑板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想想他们是否能这样写,想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漏洞。
27.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注意课后练习;第三,分层预习。
28.不要担心一个或多个课程的糟糕成绩。利用你的优势。他们可以帮助你重建信心,这是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篇9:一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篇10:一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复习是一个巩固和改进你所学到的东西的过程
三十二知道事情应该是什么意味着你是聪明的;知道事情是什么,你是有经验的;知道如何使事情变得更好意味着你是有才华的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要控制时间控制的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们可以做时间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碎片似乎是麻烦,但实际上它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符合人脑记忆的规则,但可以节省时间
.隐喻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教师总是善于运用隐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也应该善于使用隐喻来帮助他们记忆
.深入理解的基础是深层记忆,以理解和应用记忆的方式教学知识是最合适的,如果有类似的公式、定理等,可以用列表记忆的方式进行比较
.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一个枯燥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大胆运用想象力,对提高学业成绩很有帮助
如果我们把每节课都看成是一场小小的战斗,那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战前的警察一样
岁面对挫折,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专注于痛苦的经验
四十保持健康,保持机体活力,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坚持锻炼,保证生活节欲有序
.学会清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绪,了解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巨大关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青春
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脑力劳动如果学习过于紧张,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不仅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过度的学习疲劳也会伤害你的身体,影响你的健康
.俗话说,一分钟辛苦,一分钟收获要长大,我们必须付出努力,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
.数字与形式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其本质属性和科学规律,仅靠感觉、感知或表象是难以理解的只有通过思考,它们才能被深刻地理解和牢牢地抓住
.一个人不仅要靠与生俱来的东西,还要靠他从学习中学到的东西来塑造自己
、急功近利容易导致失败,学习应循序渐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完成的问题
.听课教师应始终遵循思路,善于掌握教师讲解中的关键词,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十通过对上节课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过程进行反思和提炼,有助于理解新课程的内容
使用图表进行比较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准确地复习知识
.对于具有明显递进关系的知识,可以绘制知识电路图
.做练习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要以为教科书上的老师说过,即使过去,要知道这些例子往往是的考试,你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
.问题后思维是提高知识水平、深化思维深度、提高思维紧张度的有效途径
.将已完成的结果替换为问题,看原问题所给出的已知量是否可以反向求解,或者从得到的结论到已知条件是否与原问题的已知条件一致
“做一个好工作,必须首先加强他的“——好学生非常善于使用学习材料来巩固记忆,从而提高成绩
.教科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握教科书中的概念和公式,而且不能忽视教科书中的一些细节
.参考书上不需要做三类问题:完全掌握的问题不必做,超出考试大纲的问题不必做,太奇怪的问题不必做
教师提问往往是相关知识、难点或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当其他学生说话时,他们应该注意听,听和分析
篇11:初一数学鲁教版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1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相似变换】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与互为倒数;
【平移变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这种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位置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为平移
初一数学的六大方法技巧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冯老师说:“数学一环扣一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
6、学会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笔记本,作业本,纠错本,还有做过的所有练习卷和测试卷。冯老师称,这可是大考复习时最有用的资料,千万不可疏忽。
篇12:高一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篇13:鲁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初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三倍角公式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
读题时候的认真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做题的时候,做了半天都没做出来,也许是不经意的瞥了一下题目,或者是老师同学的提醒,突然发现出现了某某条件或者某某关系。于是题目很快就轻易解决,审题不清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就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
全面全力夯实基础:切实掌握选择填空题的解题规律,在历次测验中确保基础部分得满分,也就是把该得的分数确实满分拿到手。在一轮复习中,所有同学都要集中全力闯过选择填空题的基础关,否则在高考中很难越过一百分。现实中,很多同学从一开始便投入到漫无目的的、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题海中。为了在一轮复习中达到此目的,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复杂的综合体的演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选择填空题上来,以此进一步夯实基础;而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也不要把太多的、主要的精力大面积地投入到解答题上来,而是要分专题、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一两道大解答题,在解答题上慢慢地、逐步地积累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切不可把摊子铺大。要知道解答题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积累是一个逐步的、漫漫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重于冲击。
多看例题: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九年级学习方法技巧
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分散学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
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夭地学好各门功课。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初三下期鲁教版化学教学计划2023-02-28
小学四年级数学鲁教版知识点2023-07-13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2022-12-03
鲁教版三年级上6单元作文:谁最美2022-11-21
人教(PEP)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2023-11-16
《孙权劝学》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2-28
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差别》2023-12-12
小学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白杨》的教学反思2022-05-08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2022-08-24
《我爱这土地》(鲁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