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由网友“ttj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实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个人理解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过程进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应该学习的内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学的过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学的效果让教者和学者都能满意。
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都是由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基础不同、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节课按部就班的话,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中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过程是“打开画图工具――了解画图窗口组成――试画简单图画---关闭窗口――……――文件的打开和保存――……”,若按此教学,学生在画了一幅图后要关闭窗口,这时所画的图会丢失,想保存又不会,这该如何呢?我们就要把教材中顺序做一下小小的调整,把“保存文件”这部分内容提到前面去讲,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过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要结合实践经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这样才能年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学习主体――受教育者没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中学生、成人学生、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常识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等,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防止照本宣科,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同时配合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图表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2、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将传统的讲解法与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教师用传统的讲解法将知识要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题目由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主要适用于一些有一定理论性,又要求很好的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对于年龄较小、专业底子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各方法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及其辅助设施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操作过程,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中,也可以用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新颖的导入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除了少数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外,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多数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
4、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而又难于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此教学法有两种主要模式:模式一,教师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的某一项具体功能,操作步骤和过程比较多,界面变化频繁,教师难于讲解,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讲一步,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清楚、明白。模式二,教师看着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模式下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操作进度充分搞好组织教学,提倡互助互学,这样不但学习效果好,还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一体。同步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适合大众,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5、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又称启发探索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内容,教师先时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独自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此法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特别大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对有
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6、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由学生在课堂上守成预定的任务。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操作数量上的任务;操作速度上的任务;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全体同学按同样的方式完成任务;根据学生能力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这也就将另一种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融入其中了。
以上列举了六种信息技术课中常见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有机的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相关学科,注重教学实效。
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既是独立的,又是为其它学科服务的工具,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要牢记这一点,要教会不一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能够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育理论也不断的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固守着仅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提倡创新,要更新观念,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新颖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转为主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的学习。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使用帮助系统学习;阅读教材和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利用技术解决问题,扩展性学习。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分别归纳起来,认真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觉的实践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不断的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只有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过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他们是不是将成功的在终点冲刺!
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进行。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平台就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么?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多盲目性。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们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是没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建设和互联网现状,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的信息协作平台。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自己制作课件。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能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我们只要学会拿来主义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来,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而网络和教育的结合更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强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崭新课题。“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篇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通过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及这次研修,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对此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30分钟,操作15分钟;第三,讲15分钟,操作30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Word时,我就在课前搜索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拼图游戏,自己做连环画,做圣诞贺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篇4: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发展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其实践性强。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上个够”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外表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经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作为中学时期的教学,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为主,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能力。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受此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生们印象中属于副科。学生们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为此,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来改变这样传统的副科无所谓”观念。
篇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今天20xx年9月4号,我第二次站在了七年级教室的讲台上。回想起两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第一次登台讲课时的情景,仍旧历历在目。两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足可以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今天,当我再次翻开两年前的教案,看到开篇的第一节反思日记时,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20xx年9月2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转眼几天过去了,才发现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结合我的第一次课,谈几点体会。
一、对待学生要宽严相济,要把握好度。
现在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重人文关怀,要求老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但是有时候个人觉得还是要严肃一点。过于微笑对待学生会让他觉得这个老师特别随和特容易相处,那么在你的课堂上他就会目无纪律非常随便。周四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更好相处,我提前了10分钟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聊关于信息技术、关于学习和生活,大家聊的都非常开心,然后伴着上课铃声开始上课。也许课前的聊天激起了学生讲话的兴趣,结果即使上课了他们还在下面一直说话。我面带微笑一连说了几次请大家安静,但是根本止不住学生说话的声音。看着他们那么可爱,也不忍心板着脸。后来我停顿了一小会,然后说,既然大家有话说,那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教室这才安静下来。正因为有了这次经验和教训,所以当我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虽然也提前走进教室和学生聊学习和生活,但是我不在随意释放自己的情感,我都会时刻保持老师的身份。课堂上当学生触犯纪律的时候我会非常严厉,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微笑地表扬他。就这样第二次课要比第一次好多了。总之,我觉得在老师的身上严父和慈母都要有所体现,无论是严还是宽关键要把握好度,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都是在下午,而午后学生可能多会犯困,为了帮助他们提起精神上课,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上课前设计了一个小的游戏。可能游戏过于简单了,结果在实施的时候,我的学生竟然说“老师,你真幼稚”。呵呵,当时我觉得真是可笑,这个游戏是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都觉得很好玩。可是没想到把它用在我的学生身上,他们竟说我幼稚。看来真是有点低估我的学生了。今后在设计课前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游戏的使用对象,尤其要考虑是否符合我的学生。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说,还会削减你在学生心中的魅力,威信扫地。
三、灵活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做到张弛有度。
就我个人而言,还相差甚远。连续上了几次课,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大都不是很好。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纵使你把嗓子喊哑,他们保持不到两分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我想起以前王军老师提到的那个晕倒在讲台上的老师了,不过还好至少我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想想自己上了那么多班,还是有一些班级的纪律非常好的。之所以纪律好,除了和班级本身建设有关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①第一节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师生生生相互了解,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都站起来介绍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在介绍自己之后,开始搞小动作导致课堂纪律不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声音能够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到,学生答完之后,我会不经意找另外一个同学重复;其次我事先准备了几个能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让他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而不是流于表面化简单说自己叫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接着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仅让学生介绍自己还要介绍所在的小组;最后我让学生介绍的时候没有按照次序,而是任意抽几个小组。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准备了两个小的视频。但是,在观看视频之前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这样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③答的比较好的学生我会当即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鼓励等等。而答的不是很正确的同学,我会适当引导和完善,会用眼神和微笑来鼓励他们。通过采用这些方式,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拥有真正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四个成员分别赋予了小组长、技术员、记录员和汇报员的职责,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活动。使得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我在让小组展开讨论的时候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而且他们讨论的结果非常好,有时候我让汇报员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汇报员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表达都让我望尘莫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①学生讨论的声音非常大,他们都很活跃,都想说。这个时候课堂的纪律显得有点乱。在这个时候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值得学习和思考。②小组代表在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只顾讨论本小组的问题并没有注意听。如何让学生都能够注意听呢?
通过第一次课,师生、生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联络师生感情;学生们接受来自老师的课堂规则的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收集了学生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情况的信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很浓厚,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优点在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表扬和鼓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存在的不足是对待学生宽严相济,没有把握好度;设计的教学游戏过于简单,低估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维持课堂纪律经验不足,导致上课的时候纪律有点乱。基于此,尚需改进的策略:多思考,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组织课堂以及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篇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任务的设计上,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学案内容,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有难度时,我让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能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本课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VB语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篇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操作。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篇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frontpage20xx软件使用的一节典型的技能学习课。学习的主要技能目标是: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文字、图片、动画及表格的相关操作。
以往的网页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效果实现,而未将技术实现的应用价值附加其中,学生每节课按老师所讲进行简单模仿,造成遗忘率高并且在进行综合应用时(建立个人网站)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内容迁移应用到自己的网站制作中。
本节课,教师从课例研究的视角出发,在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之理念,将操作技能的学习融合于网页制作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缩减了教师的讲解,以便给予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对本节课的课例研究,有下列收获:
一、任务的设置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初步分析学生情况时,设置了以下两个层次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基础任务,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
第二个任务是创造性任务,至少做一个子页面并要求利用表格布局并保持主页面的风格,且与主页面建立超链接。
经过“大路论坛”中专家和同行的讨论,认为考虑太全面,课时太紧,任务量大,且易加大两极分化。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不喜欢利用模板完成主页面设计,认为缺乏个性,无法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教师重新设置任务,改为利用表格布局完成子页面的设置。
为让学生尽快地明确任务要求,在课前分发学生自评表。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二、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作,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回答,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而对于一些拓宽的知识,如艺术字在网页中如何使用,则给予解答。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学生做的效果,及主动发现学生是否需要帮助,及时调整课堂进度,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有事可做,进度慢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三、从整体把握教材,不为备一节课而备一节课
信息技术课的每个模块从横向上看是互相分隔的,但是从纵向看又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每个模块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素材,是信息检索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网上下载,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按信息管理的方式分门别类的存放。多媒体信息加工时,学生利用已有的相关素材设置了动画,为本节课提供了动画素材。文字信息加工时,WORD中的小报制作为信息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并不总能能保证学生长久的兴趣,教师唯有从整体把握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联系,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逐渐让学生体会技术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知识是1、插入自选图形,2、组合旋转自选图形;3、幻灯片浏览视图;4、幻灯片的移动,插入和删除
经过教学我反思如下:1、导入部分不够自然流畅,没有很好地贴近生活,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节奏较快,有部分学生接受不了,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老师讲得过多,难点有欠突破,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匆忙,没来得及对学生作品进行更多地展评。2、学生对重新组合图片,旋转和翻转掌握得不够熟悉,对文字的处理还不够娴熟。排版还要加强训练。
篇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其他中学课程有所不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我校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有些学生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基本操作,因此在讲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授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耐心的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研究教材,实施分层次教学
根据调查研究,我国的计算机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但是也有个别学生从来没有过多的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跟不上讲授内容而失去了信心。那么如何才让用最好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本节课的内容呢?首先,我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较容易的知识点可粗略讲解,让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可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还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果整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对本节课的讲授内容也不能做到及时的应用。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对学习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其完成,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可让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再由教师点拨重点难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告诉学生如何操作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学会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寻找正确的操作步骤,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这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未找到的操作步骤印象深刻,而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将会对其重点认真听取并加以记忆。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其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都大有益处。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处处观察,多多留意,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思路,让枯燥乏味的课程生动活跃起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篇1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人数多,机子少,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如何来管理好课堂的纪律?我也曾请教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他们说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威信。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的话,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究竟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骂、惩罚那都是我自己极不愿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学生们都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举手发言等等,这被不少人视为良好的课堂纪律,开始时我也这样认为,然而,细心一想,却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常常意味着他们能按教师的预想,教师的模式,教师要求的方法从事课堂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意图,顺应教师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所谓教学任务。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呼吁课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发生改变,孩子是我们教育的对象,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老师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学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维持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动,对于信息技术这一门可以动手实际操作的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依据教材介绍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粗浅的知识后就反复不断地作同样类型的练习,那么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刚激发出来的那一点点的学习兴趣,以至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负担。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就可能做起小动作,甚至开始捣乱。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备课过程中深挖教材,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过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讲多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四、结合班级管理方法
有个别班级有些特殊,学生好像有些与众不同,我用尽了我的对策,效果不尽人意,我就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得知他们班有一套奖罚机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与批评,班干部进行登记,统计到班级中。我持之以恒发现这个班级纪律明显有了好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了。
五、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
在我教学的班级里,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有自身的优点:纪律好、计算机基础知识好、操作能力强、在学生中有威信。我就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任命他们为小辅导员,让他们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辅导其他学生,并管好其他学生的纪律。
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要维持好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七、合理运用学科资源
信息学科的课堂是一个电子课堂,学生的行动教师是可以随时监控的,通过远程控制,容易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刚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喊叹——老师好厉害啊,在讲台给我辅导;老师上课控制了我的电脑,有没有控制你的?老师网络水平好高啊!
其实那是什么老师厉害,什么水平高啊,只是将课堂教学软件很好的利用罢了!
可见,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篇1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在建立对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课程,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是所有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创设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开课“导语”的设计,快速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是主观能动性强,对各种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着求知欲望;但往往耐性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扬长避短,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出能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课情境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为了能够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设出形式各异的导课情境,用实例展示代替无趣的语言介绍,用声情并茂的动画代替单一的图形,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让学生感到新奇、有兴趣,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自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乐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书本知识最终都要体现在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说要“学以致用”。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
中学生的知识和阅历都比较浅显,这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远、理论性太强,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乐学。例如“画图”工具可以用来描绘校园;word可以用来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用来介绍班级、老师、同学、校园生活;e-mail可以给同学发贺卡等。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标,“用”的需求,学习就有了动力。因此每节计算机课教师都要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以目标驱动学生对信息技能的学习。
三、鼓励“尝试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
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很认真,有的只是为了完成应付任务,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老师的示例。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自然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让他们明确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树立“求新”“求异”观点。比如在我给四年级上“画图”课中,在掌握各项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创作,这时有的学生就很兴奋,有的作品却没有新意,还有的只是单纯的复制书本。我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从中找出闪光点,展示给大家看,再让同学分析制作思路,接着大家一起尝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的乐趣。
四、全方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新课标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动手、和应用的能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只起指导、启发、总结的作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
比如指法练习时,通过打字竞赛,学生大多获得了好成绩。另外让学生互相检查手指位置、眼睛,评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帮手、优秀合作小组,追求多层面的成功。
五、以“评”促“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评价作品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长补短获得进步。在评价课中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于直言不足,也能赏识他人的闪光点。以“评”为动力,鞭策和鼓励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真谛所在。
篇1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认识flash软件工具的构成,flash动画的基本要素:帧、关键帧,以及工具箱中几种工具的使用。
本课是学习Flash的基础环节,对以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是第一课时,因此应围绕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动画的制作、电脑特效合成)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新软件的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力争让学生通过联系获得知识。在学习的方式和表现目标可以是多种的、生动活泼的,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建议采用体验、模仿与实践方法。
教学过程:演示flash动画作品,分析动画作品,让学生感觉制作简单动画并不难,了解构成flash动画的基本元素。用对比学习方法,理解帧及关键帧的意义。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要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以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练习,以巩固知识。
基本要求:学会利用常用工具绘制主题画,把重点放在常用工具的使用上。
结果只是感受了一下动画,能打开FlashMx软件,用铅笔工具及颜料桶画叶子,还很少画出的,对各种帧的了解程度还不够,下节再根据实例强化一下。
篇1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获得真知。把貌似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感兴趣了,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通过为贫困地区儿童捐献书籍,奉献爱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为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度过难关的决心。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通过开展活动与游戏,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乐于进取,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七下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论文2022-04-30
初中物理个人研修计划书2022-06-08
如何写数学教学论文2023-08-13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3-06-01
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愉快教学论文2022-11-08
数学教学论文2024-02-20
初中英语教师研修工作计划2022-06-05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2023-09-20
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023-12-25
如何演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精彩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