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上册西师大版《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锦集14篇))由网友“打芬奇”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一年级数上册西师大版《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篇1: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一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
(1)动手操作,探求新知: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得到结论,指名用小棒演示说计算方法。
(2)如果没有小棒,计算8+7应该怎么想呢?把小棒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先仔细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3)方法优化,总结凑加法口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两个层次进行练习:
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拔高训练,要求学生能发现并达到提高的目的。
篇2: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反思
《8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通过前一阶段《9加几》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并学会运用“凑十法”。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8加几的学习是智障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8加几的思想方法也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8加几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能充分建立起一个进位加法的“模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
1、结合情景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的合理性。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教学中的重点是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而难点则落实在理解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思维过程。
本课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活动情境,使每一位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入数学课堂并参与活动。
成功之处:
1、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如数的组成,把几分成2和几;填空,8加几等于10;9加几的计算并要求A类生说算理……这些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知识我是利用多媒体演示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8加几的计算方法,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边演示边说,汇报交流,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3、注重培养问题意识: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草莓图、桃子图,问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不足之处:
课上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自己没有适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鼓励的语言比较生硬,不能引导学生大声的表达。另外在整堂课中,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在教学时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学才肯学,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课的准备过程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讲课后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从反思中我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不足,这将成为我进步的台阶。
篇3: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8,9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8,9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我缺乏层次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成功之处:
课堂顺畅,言语通顺。
篇4: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8加几》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具操作、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等多种方 法解题,理解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的口算。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 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8加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两个加数,恰当的选择分解的加数,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看卡片回答(设计意图,基本组成练习)
2、 下面三个数相加怎样才能又对又快(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培养灵活思维并蕴涵伏笔)
过渡:小朋友们想得真不错!下面这个问题你也能解决吗?
3、教师口述:医院在口腔保健月给鱼洞四校1.1班送来了牙刷,一盒9支,另外一盒4支,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把牙刷吗?(两盒都关闭,在盒子上写“9支”和“4支”) (15)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梳理一下9加几的算法)
二、 加强操作、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我们看一下,同学们算得对不对,怎么回事?一盒是8支,另一盒是5支。难道是医院少装了吗?
(学生:1、是;2、没有)
(二)小组探究、共同参与、主动学习
分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8+5的。(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包括通过摆物品等方法来计算8+5)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选择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
让小组充分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对各种方法给予肯定。
1、 在形式上充分展示不同的`方法。直观和抽象的结合(图片代替、 分解数……)
2、 在计算的思路上展示不同的想法。(加数的选择、凑十……)
3、 讨论评价,选择算法。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归纳概括、形成算法
1、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完整的看一看几种算法的过程。(把8看作10加后减2;把5分解为2和3;演示 “移动”和“假设”)
一起比较、梳理,并进一步明确“凑十法”计算8+5等主要方法。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自己就解决了这道难题,下一个问题你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2、①教师出示书上例2,师让学生看懂题意后列式计算。
②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教师归纳:计算4+8时,可以想8+4=12,也就是说,计算时要“看大数,分小数”。
3、巩固练习
①两人板演,全班齐练。
8+6 8+8 3+8
核对答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注意让学生摆一摆或圈一圈,体会凑十法。
三、 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 口算
8+2+2=8+2+5=8+4=8+7=
2、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2=8+3=8+4=8+5=8+6=8+7=8+8=8+9=
使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数都是8,第二个加数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多1,反之少1,和的个位数比题中第二加数少2……
3、 看图说意思,再列式计算。
4、 综合练习
看卡片说得数(师举卡片,学生说);学生分四人小组出题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篇5: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5的认识这节一年级的课会被很多老师所忽视,然而深挖教材你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很多,它是学生认识学习其他数和教师教学更大数的雏形。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数的开始。由于1-5本身的数小,抽象程度低,小朋友很容易理解,不仅如此入学前已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然而学生对这些数的概念却未清楚,数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坚实基础。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初步了解1-5的含义并认识了1-5各数以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从抽象到具体的操作练习,让学生从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本节课,我把1-5各数较清晰数概念的形成作为教学的难点。这节课我注重突出自己预先设置的'重点,在难点方面:
1、通过让一名学生上来摆出1-5各数所对应的小棒数,学生出现的是
3 4 5
||| |||| ||||| ,接着提问你能换种摆法但同样也能表示这些数吗?
学生出现的是 3 4 5
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 ,从而突出数概念的本质,不会让学生局限于形式,同时在我删去了原先想让每个人动手摆的过程,如若这样学生的重心仅仅偏向于摆的形式。
2、再问:除了用小棒,你还能用身边的东西表示3、4、5吗?
生1:拿出3本相同的本子;
生2:拿出3支铅笔;
生3:拿出3个大小不同的橡皮擦;
生4:拿出1支铅笔、1本书、1本练习本表示3;
最后一个学生更是突破了3这个书概念,从本质上突出了3不仅仅可以表示3样相同的事物,还可以表示3个不同的事物,表示的是事物的数量多少。
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数的数序:特别是把1、2、3、4、5从大到小排,倒数是没多大的问题,反而错误率较高的是这样的题型、4、()、2、1.针对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说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紧接着问:你能从大到小排老师给你发下的1-5的数字卡片吗?让数序从初步感知到具体操作,数概念再次得到巩固和提高,再次利用顺口溜从小到大排,1、2、3、4、5;从大到小排,5、4、3、2、1让差生得以同步发展。
篇6: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篇7:西师大版《对联》教学反思
星期五上午我们学习“识字二”《对联》。我先范读四副对联,然后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学生读不出对联的节奏,我教学生在课本上画出节奏,之后又领着学生读了一遍。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感受,品味。而后学生再试读。
学习完本课生字,背会了这几幅对联,我教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词语相对。我知道光靠老师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出示几副对联,上下联顺序是错乱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连一连。如:
好山好水好景 岁岁有余
处处春光好 寿比南山不老松
年年大发 新岁新春新人
福如东海长流水 笑脸迎客生意兴隆
文明经商热情常在 家家气象新
学生连得很正确,然后我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想一想:哪一种情景用哪一副对联合适?学生很聪明,都选的非常准确。
在教学中,我始终都认为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死抠课本,这样做于考试来说,似乎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灵活,才会学有所得。
篇8: 西师大版《鸡毛信》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鸡毛信》教学反思
《鸡毛信》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共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然后对于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每读完一段便回过头来了解一下意思,再联系上下文了解意思,这样既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又能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先让学生给课文列提纲,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在讲哪几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这六个故事,比较哪几个故事写的最具体、最生动、最感人,这样既理出了文章的思路,还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品质。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海娃的句子,包括描写海娃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学生所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哪写词语或句子能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品质?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值得你去关注,值得你去思考?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篇9: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由体会文本,获得阅读感受。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课文结尾作者说“我不敢讨厌母鸡了”。他对母鸡的感情上升到了尊敬,崇拜。要总结出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孩子用心领会。许多孩子对课文理解得不深,所以读不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在教学中,我还极力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比如,在教学完为什么讨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__________的母鸡。以此进行这一部分的总结,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既利用了有效地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又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二、不足之处: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课堂容量过大,课堂中朗读的部分太少,没有过多的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将情感融入文字中,当学到作者对母鸡赞美的段落时,应该让学生把那种赞誉通过多次朗读表达出来,通过深入的朗读,学生才能对作者的情感变化、作者对母爱的赞美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尽情的体会。
篇10: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在太银小学的第一堂公开课;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师,心中有些疑虑:是否能在一节中把这篇独立阅读课上好呢?面对种种疑惑开始设计教学方案。从五个方面入手:
1、从作者导入;
2、自读自悟;
3、从导读入文;
4、比较《猫》和《母鸡》的写法异同;
5、总结谈话。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熟读全文,提出疑问;课中,打破按部就班的旧框框,根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灵活地引导,从学生质疑中,深入课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提问质量较高。生问:
1、母鸡为什么伟大?
2、母鸡为什么发狂?
3、作者为什么对母鸡“一下子讨厌一下子不讨厌?”。
本堂课紧抓住第三个问题展开探讨,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相机地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有的放矢地板书。最后完成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比预设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这堂课教师们的评价:教师,对本课做到了胸有成竹;语文基本功扎实;语汇新颖“字字过目,句句入心”;板书机动灵活;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学生,预习有效,提问质量高。不足之处:
学生在对生字词进行说话训练时,句子有毛病,没用较多的时间进行纠正。板书语言最好应用学生熟悉的词语。如,“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等词拔高了要求;学生最后两个问题:
A、为什么说“母鸡”是英雄?学生对“英雄”不理解;
B、鸡的叫声为什么用“嘎嘎”而不用“咕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更加深入地升华。如能抽一点时间激励学生到课外观察母鸡,就更能起到课外延伸作用,对习作的指导就更加到位。
总之,当前新的课堂教学,应提倡灵活的教学,执教者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课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
篇11: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9月25日我们在济渎路小学听了张**老师和史若兰老师的课,感触很深刻,没来之前觉得这估计也是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培训,没想到是一场实战演练,所以在听完课之后我把《母鸡》这篇课文又读了一遍,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
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反馈,又读了课文和教参,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作者对母鸡的前后感情变化上,然后写作方法贯穿课堂,最后升华主题,点出母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学方法上采取小组合作,自读自悟,自由交流。
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在进行到初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母鸡的讨厌和喜欢的地方,以辩论的形式进行,这个环节,学生们情绪激动,课堂气氛活跃,不足的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很差,不能按规范的句型来表达,一遍一遍的提醒,很浪费时间。其实我的重点是想放在后面喜爱上,所以在后半部分,时间明显很紧张,在体会喜爱的部分,想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字词来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动作的词语还可以延伸表演或想象,这些环节就很仓促的结束,最后引读第9自然段,升华母爱。在写法对比上,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猫》只是快速浏览后点出作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最后总结写法,写动物时要抓住动词,写出特点,真情实感等这些方法。
总之上完课后觉得时间很紧张,一是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句子训练,以后要在课堂着重练习;二是要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设计,一些环节可以删繁就简,达到教学目的即可,尤其是这种略读课,张小娟老师这种扎实、朴实的课既实用又简单。三、就我自身来说,备课很想当然,年轻老师一个弊端就是想法很丰富,但实行起来并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我要多向老师学习。
篇12: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课堂是其主阵地,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这一课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学得很积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想成功关键在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先让学生观看:四位学生带上头饰歌表演《劳动最光荣》,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通过对课题质疑,有许多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小母鸡要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不和小母鸡去锄草?”……通过这样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合作学习,快乐识字。
在识字中,我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和课堂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并通过“找字卡、读字卡”的游戏,提高识字效率。
3、尊重个性,发挥想象。
在读通全文后,我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介绍,开拓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想象、说话中感悟课文,并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其自主选择。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课堂的调控能力和操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之,在课改面前,我将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篇13: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9月25日,有幸在济渎路学校听了张小娟老师和史若兰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听张老师的课,让我产生错觉,仿佛自己也是张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因为老师讲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不仅如此,节奏也很紧凑。我坐在教室里,丝毫不敢分心。一节课下来,我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觉:原来略读课还能这样上!
同课异构的史老师和我一样,是一名新入职教师。老实说,课前我真替她捏了一把汗。但是开始上课后,我的担忧逐渐被史老师的落落大方、沉着稳定打消了。史老师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迅速构思,快速设计,整个教学设计合理,不得不为她点个赞!
我在讲授这一课时,以课文的自读提示为重点,以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敬畏,同时体会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最后,我总结点评课文中这句“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将情感上升至母爱层面。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所以我想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程度差强人意,我经验不足,不善引导,感觉这节课学生听得很吃力,我也上得很费力。课下,我找了几个学生沟通,发现他们有的并不是不会,但是就是不想参与到课堂,不愿意举手。课堂气氛对于课堂学习很重要。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在以后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在课堂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让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
篇14:西师大版《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卢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母爱的伟大。
1、以生为本,品读感知。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母鸡》一课的执教中,卢老师揭题后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2、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5—9自然段时,卢老师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这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圈圈点点,写写批注,思维的火花又一次激发,大家都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实践活动,深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品味,不禁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卢老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从母鸡身上想到了哪些人和物呢?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们都写得很投入。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片段中写出了人间的亲情美,他们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靠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结束课之前,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相信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肯定会对母爱有更深的感悟。课外拓展阅读作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孩子们的体验连接着现实生活,从而使孩子们因文而感,因感生情,一个个美好的片段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展示,此时,孩子们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他们感悟着,感染着,又感化着,从而感动着……
【一年级数上册西师大版《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锦集14篇)】相关文章: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2022-06-0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可爱的小企鹅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3-09-01
西师版数学教学计划2022-04-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玩具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3-04-0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三课时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3-04-29
小学数学二年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2022-08-15
1生活中的数2比较单元备课 学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3-01-03
人口普查(大数的认识) 教学教案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22-12-28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024-03-09
乘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套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