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共14篇)由网友“its”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第八册《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第八册《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八册《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人教课标本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和同伴在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岛上旅游时,看到一只想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食肉鸟叼啄,于是焦急万分,迫使随同向导施以援手,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为此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印象中,我是带第三批学生学《自然之道》了。按理说,该老马识途、轻车熟路的。但是,这些天带学生读《论语》,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名言又反刍了一番:“有知识、有创新”是孔子提出的一条为师的标准,今年我教《自然之道》,还能“老调重弹”吗?
“老调”,乃大部分语文老师所沿用的“调”,乃照搬教参的“调”。具体到《自然之道》一课,就是“先入为主,引诱为辅”:教师脑海里已经认定向导知道“幼龟离巢进入大海时会先派‘侦查兵’探路”这一自然之道,再引导学生认同并讨论:既然他知道,为什么还要救幼龟?翻看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就写着这样的建议:向导的态度、做法也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不过,不弹“老调”,先该怎样改弦易张呢?我想,干脆简单点,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倾听他们读文后的真实想法。
所以,完成课文的初读、生字识记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任务之后,我请学生快速默读一遍文章,再互相交流体会。
很快,有孩子发言时提到对“小泡泡”的理解。我相机板书“向导”二字,让他们把目光聚集过来。接着,抛出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向导到底知不知道“幼龟离巢进入大海时会先派‘侦查兵’探路”这一自然之道?没想到,学生畅所欲言,一下子说了四种意见:1、向导深知幼龟是侦察兵,救它会引发更大的灾难。无奈游客催促,被迫出手相救。2、向导虽然是生物学家,但并不知道加拉巴哥岛绿龟的秘密,所以一同前往观察。3、向导应该知道一点。他可能隐约觉得大自然的生物都有生存之道,食肉鸟啄幼龟是自然规律,贸然出手可能不好。4、向导深知幼龟是侦察兵,但游客们很焦急、很顽固,不听向导的。为了教育游客,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说实话,一些孩子从未这样欲罢不能,表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自我见解。所以,我及时夸奖学生,说他们比我所听过的《自然之道》公开课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还要棒!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以后,我再引导他们聚焦:想清楚,你支持或反对哪种猜想?再回到课文,细致阅读,画出相关“证据”。
不出所料,大多数同学细读文本后,首先否定了第2种想法。证据就是描写向导态度的两个重要词汇:“若无其事”和“极不情愿”。没想到的是,几个孩子认为第1种观点也经不起推敲:游客催促,向导长了嘴巴呀,为什么不马上说明不能救啊?!嗯,这真是合乎情理的推测。更有意思的是,预想中的争辩发生在第3、4种观点的支持者身上。
支持观点4的.学生(恰好是性格比较急躁的几个顽皮男生)觉得,向导有“若无其事”地暗示过游客,但那些游客听不懂,所以必须让不听劝告的人好好看看,违背自然之道的下场。在残酷现实面前,才可以转变某些人的固执。观点3的支持者则从文中找到了很有利的证据:“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如果向导决定拿更多绿龟的生命去教育游客,为什么还会“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几十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文章最后向导是后悔地悲叹“我们……”,而不是说教式的 “你们……”
试想,如果没有把课堂真实的思考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还给学生,能闪现出那么多可贵的思维火花吗?能产生那么多你来我往、有理有据的激烈交锋吗?
真实课堂的惊喜,还在延续。
当我请学生交流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所得知的人们生活中遵循自然之道或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时,张祺同学谈到一个她认为人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小事例,很有趣:一些小猫、小狗被主人穿上鲜艳华丽的衣服,不好。小动物的毛就是天然的衣服,人类却要多此一举,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它们,它们内心一定不喜欢这样。听到这里,调皮的陈源广趁机假扮小狗喊:“我不想穿衣服!”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不知怎的,我灵感顿生,找到了这些天苦寻不着的“钥匙”:“太好啦!上星期我动员大家参与全国小学生‘新思路’作文大赛,虽然也给你们专门做了《观察想象》的写作指导,却发现交上来的文章要么拿旧作充数,要么还是打不开思路,平淡无奇。想想看,张祺说的不就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吗?如果融进她刚才的感悟,配以好的形式,比如写成童话《我不想穿衣服》,该是多么的生动、新颖啊……”
教学之道贵在“真”。有了“真”的前提,教师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呵护他们的个性,孕育他们的灵性。持之以恒的真实课堂,也一定会出现创新的曙光。
篇2:《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本课教授的是《自然之道》的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掌握重点四字词语2、对重点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自然之道”的意义。3、多形式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下面详细说说,在本课教学中,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情况。
针对本课出现多达16个的四字词语,我进行挑选“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不已、饱餐一顿”,将这些词语意思解释出示在PPT上,学生看解释读出相应的四字词语,接着将这些四字词语一一填入一段概括课文大意的文段中。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由于预习以及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良好,做题速度很快,掌握情况良好。不足在于,只选取了其中几个词语进行练习,学生是否全部掌握,情况不明确。
第二个目标是,对重点句子进行分析,理解“自然之道”。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两个重点句子的比较。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悲叹――叹息
通过“愚不可及”引出对文章自然之道的深入理解,怎么愚不可及,这样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通过“悲叹”、“叹息”两个词语的辨析,加深对“愚不可及”的行为违背自然之道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理解到位,拓展充分,但不可避免的有点被动学习,因为两个句子都是老师出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主动权。
篇3:《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上一节课前,我都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我教《自然之道》前,把感悟“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定为了基本学习目标之一。在具体目标实施上,我是这样做的:
1、上课开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2、向导极不情愿的抓起那只??我就抓“极不情愿”解读向导为主线,引导学生辨析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冲突时应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
篇4:《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叙事性哲理故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从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此次的教学,我从单元主体(感悟自然)入手,引领学生去探寻自然之道,形成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是了解自然(幼龟的生活规律);二是探寻自然之道(人类是如何违背规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从课题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这一自然之物的?学生在自读中能找到九句描写幼龟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细读这九句话,思考:从这九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形体特点,繁殖规律,活动方式。……)在形体特点中感受幼儿龟的弱小,在繁殖规律中感受幼龟的庞大家族;在活动中感受幼龟的谨慎;在结局中感受生存的恶劣,引发质疑。这此都是海龟的自然之象。
在感悟“自然之道”课中,从我们此次考察的目的入手,观察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发现幼龟――抱龟入海――群鸟食龟――抢救群龟”),内心的感受变化(紧张――震惊――悲叹),层层剥笋般地解读质问,制造教学冲突。学生在探寻地过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整个教学过程清晰自然,或品读,或感悟,或想象,课堂教学效果较精彩。
篇5:《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叙事性哲理故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从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此次的教学,我从单元主体(感悟自然)入手,引领学生去探寻自然之道,形成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是了解自然(幼龟的`生活规律);二是探寻自然之道(人类是如何违背规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从课题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这一自然之物的?学生在自读中能找到九句描写幼龟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细读这九句话,思考:从这九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形体特点,繁殖规律,活动方式。……)在形体特点中感受幼儿龟的弱小,在繁殖规律中感受幼龟的庞大家族;在活动中感受幼龟的谨慎;在结局中感受生存的恶劣,引发质疑。这此都是海龟的自然之象。
在感悟“自然之道”课中,从我们此次考察的目的入手,观察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发现幼龟――抱龟入海――群鸟食龟――抢救群龟”),内心的感受变化(紧张――震惊――悲叹),层层剥笋般地解读质问,制造教学冲突。学生在探寻地过程中感悟了自然之道。整个教学过程清晰自然,或品读,或感悟,或想象,课堂教学效果较精彩。
篇6: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和几个旅伴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出于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1、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以“我”及同伴的心情为线索,让学生带着一颗心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2、让学生读在脸上,体现学生的个性。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为目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教学课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能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感的恐怕莫过于出声的感情朗读了。摇头晃脑的读,抑扬顿挫的读,咬文嚼字的读,甚至带有表演和夸张的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独特体会的亮点。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语气及方法来读,通过个性朗读,张扬学生的个性。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如果把“我”和同伴的心情的变化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弄清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到违反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得到与自己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篇7:《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俺们为自身维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平安,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如何突破难点,力求使同学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类不能破坏自然规律”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上,而是引导同学在感悟了“我和伙伴们”由焦急到高兴,最后到悔恨、震惊的情感积淀后,讨论向导的所说所做。 我从题目中的“道”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游客是如何“自作聪明”使得结果适得其反,通过这种“知果寻因”的学习方式,解决的难点:明白是如何通过具体事实来揭示道理的表达方式。同时,我又抓住另一条线:游客和向导对待同一件事——救幼龟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的情绪变化为辅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作用联系上下文学习方式来理解,体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感悟人们的情绪变化,同时也感受语言魅力。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用想象拓展课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穴爬出的视频后,画面定格在众多幼龟爬向大海,这时,我引导同学想象:接下来,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同学对文本进行补充,使得群鸟叼食龟群的画面在同学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让人感受到违背自然规律带来的恶果是无法弥补的。我们不难发现,课文的空白处成了同学奔驰想象的空间;而同学在丰富的想象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地进行“再加工”、“再发明”。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时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身,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时提高。
篇8: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很高,老师必须要将课堂变成充满乐趣的课堂,但是我发现学生并不能真正懂得“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的真正含义。学生的回答答案单一,老师不能挖得深,挖得透,所以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借鉴上次集体备课时伊老师的做法,让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另外文章语言优美,教学活动以读为主。自由读,扫清文字障碍,默读,理清文章脉络,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升华情感。
这堂课收获最大的是:我认识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只要引导得恰当,学生完全有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时间、给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去感受语言的美丽吧!
篇9: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换位思考。悟中想象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的角色内心,与角色同忧、同喜、同悲、同乐。例如:在故事高潮时,幼龟们得到错误信息,于是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先引导学生从“成群”“争先恐后”“鱼贯而出”等词语体会幼龟之多,爬行速度之快,且有秩序之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巢中的幼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一堂课下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缺失,我觉得以下两点是做得不够的:
一是板书与教学脱节。总是讲过之后,才想起要板书,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二是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信心,激励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仔细审视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白于心而未能成于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矫正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是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高。
篇10: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好心办坏事。这是一个令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因为小海龟离巢进入大海正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缺少的知识。但是,透过故事的表面去挖掘、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自然之道,却是孩子们难以理解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以成人化的辩证思维来诠释的自然道理,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思维、通过语文的方式、运用更适合儿童理解的语言呈现出来,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今天是冯雪同学讲的《自然之道》的第一课时,现将其反思如下:
优点:
1.以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出课题,新颖、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对生字词的讲解,精细、入微、全面、到位,使学生对于这课的字词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
3.在鼓励和表扬学生方面做得很好,让学生对于学习、对于自己有了相当大的信心。
4.微笑授课,有亲和力。
不足:
1.在学习生字词时,建议学生互读,纠正错误读音,这样在互动中学习,效果更好,映像更深刻。
2.板书没有写课题,与字词混在一起,有些混乱。
3.对学生的回答反馈较少较单一,只简单的给予“好”、“很好”之类的评价语,学生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自我反思、促进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做的较少。
4.小事故:课前未发《同步学习》。
5.忽视几位学生的关门行为,影响课堂秩序。
6.让学生做《同步学习》的时间过长,建议放在课后学生自主完成更好。
希望以后注意这些细节,完美地展示课堂教学。
篇11: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小宋讲授的课文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较多,每一个词语都是值得认真推敲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用词生动,描述精彩的精美范文。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以及语言的形象表达上。在第二课时的讲授中,以向导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把握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这节课的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宋对于课程的逻辑顺序把握的比较严密。两个课时下来,课程进行的比较顺利,整堂课的衔接比较自然,没有刻意的为了讲课而讲课,而是将课程需要讲述的内容自然而然的传授给学生。这让我的课堂看起来比较完整。
其次,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积极地做法做出积极回应,以此来对该行为进行正强化,这不仅能够使动作的发出者得到行为强化,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也许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激励作用。对于不良行为,不给予理睬,使这种行为逐渐退化,直至行为消失为止。
第三,小宋对于课程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将教学重点放在生字词的学习以及掌握课文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变化之上,立足于教学重点,使学生们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体会遵循自然之道的必要性。教学的难点也正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描写人物情感变化的技巧,因此我通过让学生找出向导情感态度的词语的方式,让他们体会语言的魅力。
存在的问题:
1,在第一课时的讲授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把握的不准确。朗读的过程要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由“读正确”到“读流利”,最后才是“读出感情”。而实习生在进行指导的时候,这个顺序往往把握的不正确,一开始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而且一开始所进行的齐读课文,效果不是很明显,齐读并不适用于大篇幅的朗读。
2,在学生进行写字的过程中,没有很及时的提醒他们注意坐姿。坐姿的养成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提醒,久而久之才会养成习惯,其次,握笔的姿势也是需要长久进行培养的。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第二课时的上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与学生们交流的语言问题。没能用到一些活泼、具有激情的言语来对他们进行激励。反而声音听起来有点无精打采,甚至有时候态度有些凶。并且,脸上的微笑也消失不见了,日后上课无论什么原因,笑容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此次上课小宋实行了奖励的制度。第一次使用效果明显,大家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课,课堂的气氛一片活跃。课程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第二节课,奖励制度产生的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了。由于同学们对礼物的向往,大家都忙于举手,反而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课堂的秩序显得有些混乱。奖励制度的存在虽然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是反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这需要我进一步地改善奖励制度的运行方法,努力使其优点扩大,不利因素尽量减少。让奖励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篇12: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现对自己本课教学设计评析如下:
一、把握了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
在这节课上我抓住了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前后联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的教学主线开展教学,横向贯通。 教学经线: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 教学纬线: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因此在复习完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
一、坚持与文本的对话,读中感悟,读中促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是建立在“文本”话题之上的。教师必须通过“文本话题”,激活孩子的相关知识和生活体验,促使孩子深入思考,积极对话。通过对话交流,获取来自文本的信息和来自学习同伴的信息,从而进行知识的重新建构,形成新的能力品质。因此,我的教学活动的着力点是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这样两次对话: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不可及的”?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让学生换个位置去感受,当课文学习到后面的内容,即向导和作者以及同伴们奋力拯救幼龟后,带着震惊与深深地自责读向导说的话,相信此时学生的感悟会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以读引读,拓展文本的外延。
语文的学习不能单纯以课本为本,应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由一篇读多篇。因此在这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之后,我就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即“以读引读”。所谓“以读引读”,就是以课内阅读带动引导课外阅读,以已读的内容带动引导对未读的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生引进书的海洋。除了开展大量阅读之外,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学习“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学生从课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的文章,充分明白了自然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这不是光一节课的学习所能习得的。
当然,在这一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之前缺乏良好的铺垫。有一些过渡也不够自然。同时在幻灯片的设计上要注意链接时,考虑学生的问题生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篇13: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课后,我和本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进行了评课总结。静心思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换位思考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让学生的视野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其三,紧扣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去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
篇14:《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这“工夫”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笔记,既课前预设;还要求教师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和争辩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既课堂生成。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两种极端:预设太多,课堂像是一场戏,一切竟在”掌握”中;或是一味追求动态生成,脚踩西瓜皮……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执教过程中,老师们都想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一次执教《自然之道》一课过程中,我就犯了上面所说的错误,对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我在设计教案时准备利用近一刻钟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力求使学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类不能破坏自然规律”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上,而是引导学生在感悟了“我和伙伴们”由焦急到高兴,最后到懊悔、震惊的情感积淀后,讨论向导的所说所做。在进入讨论的环节中,我发现学生仅仅游离于课文的表面在空泛地谈论,感觉在隔靴搔痒。为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文章内涵的领悟达到超越文本的大语文观的境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在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顺势提取了他们在课下搜集的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可以选取对思考这个问题有帮助的信息。没想到有些学生的思维是开阔了,但不能正确地理解资料中的信息,如有一位学生说:“向导知道小海龟成活的几率很低,所以他想能救一只小海龟就救一只。”还有的学生不能运用信息帮助自己思考,还是停留在孤立地片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如一位学生回答:“向导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破坏了小海龟生活规律的后果。”
或是说:“向导是在我和伙伴呼喊声中被逼无奈才救那只海龟的。”而这些情况出现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应该发挥出来,有效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下去。可由于我经验上轻,又加上情绪紧张,并没能很好地因势利导,更深刻地理解向导的话。其实,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当时的我如果这样引导:“作为一位生物学家向导,他对小海龟的知识了解不只这些,在他知道这些情况下,把小海龟抱向了大海,肯定有科学家的道理,是什么呢?”这样,就能很好地把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既突破教学的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第八册《自然之道》的教学反思(共14篇)】相关文章: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023-04-07
可怕的白色污染的心得体会2022-11-10
可怕的白色污染作文2022-06-20
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2023-08-26
《花团锦簇》说课稿2023-09-14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2023-04-08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9-24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2024-03-21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秉笔直书》教学设计2022-05-07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花之咏》教学设计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