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温情的经典美文(精选7篇)由网友“wujingdaca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土炕温情的经典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土炕温情情感美文
土炕温情情感美文
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自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暖烘烘的土炕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也焐热了我的人生。
我对故乡的记忆,首先从土炕开始。生活在广袤陕北的家乡父老,在那艰难困苦的年月,也一定与我一样,感受过土炕的温度。
寒冷漫长的冬季,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小时候曾在私塾门外听过一些课文,也识了不少字。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坐在土炕上,摇晃着头,缓缓地给我吟诵起《三字经》或《百家姓》。牙牙学语的我,趴在父亲面前,虽然不懂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句子的含意,却懵懵懂懂地跟着父亲一句一句地吟诵着。
父亲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斗,这也成为他最爱讲述,且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我不知聆听过多少遍他老人家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每次听到仍然是那么激动亢奋。
父亲成了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小小的土炕上,我萌生了像父亲一样顽强拼搏的远大志向。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八口人睡在一盘土炕的破席子上,没有毛毡和褥子可铺,枕头就更不敢奢求了,只能用衣服替代,甚至连一人一块被子都分不过来。兄弟姐妹几个往往合盖一块破棉被,经常会因为拉扯不到被子而相互打打闹闹。就在这样的窘境中,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而且睡得是那样踏实,那样香甜。
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到干大活、受大苦的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来操持。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闲不住的人。他们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操持家务上。夜里,疯跑了一天的我们,吃完晚饭,早已累得倒头睡了。可整日劳作的父母,依然为我们忙碌着。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要么就给我们捉衣服上的虱子。而一脸沧桑的父亲,则往往嘴里噙着旱烟锅,圪蹴在后炕头,一声不吭地捻着羊毛线;要么就挑织毛袜子,为我们过冬早做准备。父母二老为儿女们操劳的专注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土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中心。
永远难忘的是,母亲将做好的饭,舀在黑瓷盆里,端在土炕中央。一家人围着饭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尽管饭食不好,酸白菜、糠窝头、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可吃起来却是那样可口、香美,令人回味无穷!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贪食,一盆子饭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们放开肚皮海吃海喝?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底朝天。母亲心疼我们,总是不端碗。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赶快吃,可她总说不饿。其实母亲岂能不饿?她硬是忍着饥饿,把温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们。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
父亲和母亲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父亲从军十几年,后因在保卫延安阻击战中身负重伤,不得不退伍回家,放下枪杆子,拿起老锄头,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母亲也一样为党组织、为群众奔忙着。是的,接受过红色洗礼的父母,总是把集体和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在我家的土炕上,曾担任村里负责人的父亲和母亲,不知主持召开过多少会议,解决了多少棘手的问题。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庞,被油灯映得通红;那一阵阵热烈讨论的场面,是那么真诚实在,那么鼓舞人心
进城的这些年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洋楼房,睡上了席梦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我总感到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食无味,心空虚,夜难眠。
每当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土炕,想起窑洞,更想起仍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我总觉得,睡在那充满温情的土炕上,才能与天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而只有深入和贴近故乡、拥抱与融入土地,才让人过得舒心、踏实和幸福!
篇2:老家的热土炕美文
老家的热土炕美文
千阳县农村的房子一般坐北朝南,土炕临窗而建,三面靠墙,这样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就占去屋子的三分之一面积。这样建既利于采光,又便于通风。坐在土炕上,很容易就能看到院子里来回走动的鸡鸭、落在院子里的小鸟,心情也豁亮。土炕冬暖夏凉、软硬适度、舒服有加,是农家的生命之床。
老家的土炕是由纯黄土块泥弄成土坯垒成的。盘炕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得找一块向阳的空地,从山野拉回黄土,粉碎,过晒,添麦草、水搅拌均匀,和成泥巴,再用双脚细细地踩烂,这个过程叫蓄泥。和泥其实是个细活,做出的泥坯质量好坏,百分之八十全在和泥上,它与和面的原理不差上下。泥蓄好以后,选一个日头红火的好天气就开始制炕坯,模具是现成的,规格也是一定的,这模具也不是家家都有,一般是一个村子两三副全村人借着用。将蓄好的泥装入模具,用石锤来回狠捶,捶实、捶干了,双手抓住模具的提手,往上一提,一个土坯便制成。
制好土坯,等到自然干透之后,选一个黄道吉日就开始动工盘炕。盘炕也不是谁都能盘得了,一个村里一般有两三位大家公认的把式,而我爷爷就是一个盘炕的好把式。土炕的火路烟道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工程,如果一条烟道没走对,盘出的土炕,不是烧不热、烟倒灌,就是部分热、前热后不热,或者后热前不热。而我爷爷盘的土炕,不仅炕头热,炕尾热,甚至连走烟的`土墙都热。炕盘成以后,先要用温火烧,如果开始用大火烧,土坯就会像瓷器似的烧裂,炕便会跑烟。炕烘干后,还不能马上睡人,要在上面铺些麦草,让炕出汗,其实就是吸收土炕的潮气。出完汗,这土炕就可以睡人了。
每年从深秋开始,家里的土炕总是温暖的,一床被子永远趴在暖暖的土炕上。放学回家,我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忙忙三两下脱掉鞋上炕,用棉被盖住冰冷的脚丫,暖和冻僵的手,还有红红的脸。那时候,吃饭都在土炕上,中间放一个小圆桌,全家人围在一起,父亲蹲着,母亲盘着腿,我们姐弟仨大都跪着,吸吸溜溜的吃得汗津津、热乎乎。吃完饭,父亲往后挪一挪靠在墙上,满足、踏实、幸福全在脸上了,母亲则坐在炕上为我们姐弟几个纳鞋底做针线活,而我们则一字摆开,爬在炕上学习。数九寒天的冬季,窗外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纷飞,连狗的叫声都冻在了夜里,躺在暖烘烘的土炕上,睡得舒坦而踏实。
近些年,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下,土炕也在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我相信,当年曾经在土炕上躺、土炕上坐、土炕上爬、土炕上玩的人,回忆起故乡和童年的农家土炕,那份从脚到心的温暖一直留在心里。那是因为土炕记载了我们童年时的哭笑和嬉闹,土炕上洋溢着全家人昔日的欢声与笑语,土炕也记写着我们被无数次的关爱与呵护,土炕更叙说着父母抚育我们一步步成长的幸福与艰辛……
篇3: 妈妈的土炕亲情美文
妈妈的土炕亲情美文
北方的农村家家都睡土炕,一间屋子,两米长占满屋子宽度的炕被称为满间炕。泥一堵炕墙,几根支撑的柱子,然后拼上泥和着麦草千捶万捶砸成晒干的炕面,就成了农村人一代一代传衍子孙,流完汗休憩的地方,我和哥哥都是在这样的土炕上长大,这不我的侄子同样也在土炕上长成了大小伙。
妈妈的土炕很粗糙,炕墙用水泥提浆抹平,为了美观又抹了白灰,可由于农闲时坐在炕沿上喧荒的大妈、婶婶脚不小心踩在炕墙上,那雪白的炕墙感觉脏兮兮的,到不感到美。一回老家妈妈就念叨:“瞧那炕墙变成黑的了,要买来些白灰刷刷就好了。”我安慰妈妈:“就你一人睡,别刷了,再说,我们都商量好了请你去我家安度晚年呢。”妈妈总是说:“不去不去,你们的床那有我的炕舒服。”妈妈老了,乌黑的头发已经灰白,那蹒跚的脚步真让我害怕她摔倒,每次三番五次邀请她到我家,她总是说睡不惯咱们的床。到冬天,我都会想起妈妈背来麦草,跪在炕洞门前气喘吁吁煨炕的艰难,都会下决心挟持妈妈到我家来,可呆不了一个星期,她就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鸡、羊被饿着,吵着要回家,拗不过她只好将她老人家送回家,她就喜欢睡她的土炕。一页席子,一条羊毛擀的毡,一条棉花纹毯,一个床单铺在上面,炕的两个拐角整齐的叠着被褥,中间放着枕头,这就是妈妈土炕上的用品。妈妈用不了这么多被褥,但她准备好她的孩子们回家看她时用的。妈妈枕头边总放把笤帚,下炕之前总要把被子叠整齐,床单拉平,用笤帚把炕扫个遍,什么时候进家门,妈妈的土炕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学画、学舞蹈、学钢琴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一年回不了几次老家,即使来也是看看,履行公事似的给妈妈送生活费,呆不上一个小时就走,好几年没睡过妈妈的土炕了,妈妈也习惯来去匆匆的我。今天,我又要匆匆离去,孩子五点的钢琴课,从不说什么的妈妈忽然嘟哝着说:“做公家的人就是不自由,冬天什么时候闲了,睡睡热炕你的腿就不疼了。”这时心中忽然酸酸的,三十多岁了,还总是让妈妈惦记,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爸爸走时,妈妈和我现在的年龄一样大,三十八岁,那时我也只有九岁,依稀记得,爸爸是修房子时,从屋顶掉下来摔成高位截瘫,爸爸所在的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把爸爸送到省城医院治疗,但一年后爸爸还是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四人失去了爱我们的爸爸,爸爸的学校失去了优秀的老师,妈妈失去了亲爱的丈夫,爷爷失去了孝顺的儿子。从此,妈妈的土炕上少了欢笑,少了打闹,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和流不完的眼泪。妈妈用压不弯的脊梁扛起了这个负债累累,濒临灭亡的家,妈妈的土炕成了她唯一结实的“依靠”,唯一能够倾听哭诉的忠实的“听众”。妈妈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睡在土炕上抽泣,声音是那么压抑,生怕惊醒睡在身边的儿女,又是那么凄凉,那么撕心裂肺,似乎在向上天求助。每当还有几颗顽皮的星星眨眼时,妈妈又扛着农具上地了,她没命的侍侯着九亩责任田,总想让她的汗水洒在地里,变成金蛋蛋,让我们兄妹四人吃好快快长大。当漫天星斗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家门,吃完饭,妈妈坐在炕上为我们纳鞋底,或者缝制衣服,而我们则一字摆开,爬在炕上学习,这时土炕上只有“媸拉媸拉”扯麻绳的声音和唰唰的写字声。就是我在城里上师范时,穿的也是妈妈在炕上纳的千层底,现在脚底仍然垫的是妈妈在炕上锈的花鞋垫。就这样妈妈送出了一个个孩子,送走了八十多岁的爷爷,她也就像一盏熬尽灯油的灯。六十多岁的妈妈已变成了颤巍巍的老太太,那双枯糙的的手抚摩女儿柔嫩的笑脸,孩子总喊:“姥姥的手扎脸。”此时我的心像针扎般灼疼,孩子啊,你可知道姥姥这双手有多伟大,这双手承载了多少的母爱啊!
那是父亲走后的两年,妈妈在土炕上用她粗糙的双手给我打好行李,破天荒给我做了新衣服,骑着爸爸曾经骑过的旧自行车,把我送进爸爸曾经执教的中学,告诉我要像爸爸一样做有学问的人。八十年代初的乡村中学,住宿条件可想而知,冬天加炉子,可煤块怎么也烧不旺(掺的土太多),西北风呼呼地从门缝里灌进来,宿舍像冰洞,满手满脚都是冻疮,从此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到现在也是准确的天气预报,下雨下雪,腿就疼。一天吃炒面加干馒头,本来身体素质就差的我,常常抱着胃喊胃疼。每天盼着到周六,回家在妈妈早已煨好的热炕上捂热冻僵的`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条,对我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晚上睡在热炕上,妈妈把滚烫的辣椒水端到炕上,一边泡脚(治疗冻疮的土方),一边听我汇报学习情况,妈妈总会露出久违的笑容。就这样穿着妈妈在炕上为我赶做的一双双千层底的鞋,我走进了师范,并以优异的成绩选留在城市任教,终于完成了妈妈的心愿---做爸爸一样优秀的老师。喧嚣的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物欲横流的侵蚀并没使我忘记妈妈的土炕上的欢乐,哀叹、眼泪,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必须学会不断努力,再说爸爸曾经对学生的钟爱也赋予了我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动力,我的很多时间给了学习,给了我的学生,给了我的女儿,给妈妈的有多少?可妈妈总惦记我的胃病,我的腿病,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想到你已经是一盏耗尽油的灯?
现在,妈妈已经不能在田间劳作了,但她依然闲不住,养了二十多只鸡,六只羊,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老屋,睡在她的土炕上。哥哥的新瓦房窗明几净,暖气热烘烘的,和我们的楼房没有两样,多次请她去住,她也不去,她舍不得老屋,舍不得爸爸给她修的土炕,忘不掉土炕上的欢乐、痛苦。她说睡在这炕上塌实。我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爱睡床,天冷虽然有电褥子,但填在炕洞里的麦草点着后有余温,那余温烧的炕可以捂热妈妈那颗凄苦了多半辈子的心,这是电褥子无法比拟的,电褥子说关就关了,一点余温没有,土炕不一样,麦草烧完后,可以让碎草渣燃烧,停了明火还有暗火,暖暖的聚在炕洞,给炕奉献余热,这同亲情、友情,爱情一样,因为有真爱,即使分别,也会在暗中给你温暖。这种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呢?妈妈的爱多像她的土炕!
我在想,这个寒假,我什么也不做了,带着女儿回家,睡在妈妈的土炕上,陪妈妈说说话,给妈妈做顿饭,替妈妈煨煨炕,其乐融融的过过恬静的农村生活,享受享受妈妈永无至尽的爱,四十天,兴许真会治好我的腿病,兴许也会让女儿学会舞蹈课、绘画课、钢琴课上学不到的东西。
篇4: 最美的温情美文
最美的温情美文
人都有一个共性,有些东西,只有等到真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亦或是友情,我们要知道,多过一天,我们的时间就少一点。
农家院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四周围墙包裹着,房屋的门窗朝着院子。单看外面,农家院是严密不可侵犯的领域,厚厚的围墙密不透风,阻挡了寒风与盗窃。然而,院子里的主人们可以在自由的空间呼吸新鲜空气和慵懒的享受阳光的爱抚。
我出生在农家院。院子用红砖砌成,石瓦盖顶,灰色方砖铺地,桌椅、墙壁、门板、柜子,均是暗淡的颜色。即使室内阳光普照,却也阴冷、潮湿。自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跟这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院子里,是夏季纳凉的好去处,躺在院里看着满天星斗,潇洒怡然,却早已忘记平日的忧愁和辛苦。冬天,院子里常常会有厚厚的积雪难以融化,总在屋檐上形成一串串的水珠帘,滴答滴答,仿佛只剩空旷原野的天籁之音。
北方的房屋,主屋的门多坐北朝南,采光良好。接近中午,阳光像个可爱的孩子,欢快的跑到院子里来,穿过一间间的房屋,倾泻下来,映射在屋子的墙壁上。门打开的瞬间,暖一袭人,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温暖惬意,进入人间仙境。
过去,现在和未来,我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一缕阳光照进我家的院子,顿时感到生机无限。这是,你会看到一个老式的躺椅放在院子的阳台上,被洒下来的阳光包裹的严严实实。然后,一个满脸笑容的中年女人走进阳光,坐在躺椅上,旁边是一筐新鲜的蔬菜。一只黄色的小狗,扒在她的膝盖上,依偎着一动不动。然后,一个小姑娘坐在地上,用心翻滚着筐子里的菜。那是我,和我母亲。
母亲常常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的答复,院子里的一米阳光。她为一家人准备着午饭,小狗和女儿在一旁玩闹。我清楚的记得儿时,阳光可以穿透鼓鼓的棉絮,温暖柔软。我也无须为抵抗北方冬季的严寒蜷缩着身子躲在角落。血液将这种喜悦传遍我的身体,接着脸颊也红润起来。我还能清楚的听到小狗玩弄线球的擦擦声,母亲则虔诚的念诵着神秘的经文。
在阳光下,我听着母亲讲她儿时的趣事。每当母亲说到姥姥时,她都会停下来,抚摸我的头。渐渐地,我发现,母亲是思念姥姥,也许我的陪伴会让她少一些忧愁。有时候,我搂着母亲的肩膀,慵懒的靠在她的身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白发已经悄悄地爬到了她的头上。
母亲十八岁就嫁给了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捶打着自己双腿。母亲也和父亲提了几次,全身肿胀酸痛,但父亲并不在意。她的腿伤是积劳成疾。当年做媳妇的时候,家徒四壁,屋子阴暗潮湿,整年不见阳光。整日劳作,首先侵害的她的腿,两条腿永远浮肿。
在寒冷的冬天,她的双腿肿胀的尤为严重。年复一年,她的腿站立起身都很困难,用手指一按,你会看到深深的一个坑儿。而我不知道的,是她常年忍受刺骨的疼痛。
在母亲的努力下,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可是年年疼痛依旧,这成了伴随她终生的顽疾。尽管阳光洒满院子,母亲仍然不是的皱眉,咬咬牙。这感觉,好像她被什么利器刺伤。
我躺在母亲怀里,沉沉的睡去,完全不懂母亲的疼痛。母亲额头满是汗,她觉得我越来越重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再也不能这样抱着我了。母亲知道女儿是要长大的,长大了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母亲时常问我,长大了,会不会时常回家看她,会不会想她。我没有考虑过,也不知道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渐渐长大的女儿,正跃跃欲试的设法挣脱母亲的怀抱。母亲说:“你一定要争气,成才,即使在外面,也不要挂念我。”
最后,她还是没等我能够读懂她,读懂她说的每一句话,就残忍的离开了我。在我长大后很少回家看她,甚至很少打电话给她。这也成了我终生的遗憾,本以为她的离去只是暂时的,原来死亡预示着永生永世不在相见。
如今,阳光依然照进我家的院子,却少了母亲的身影。每次回家,我都在躺椅上坐上一坐,仿佛她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只有那一刻,才是人间最美的温情。
篇5: 人间的温情美文
人间的温情美文
最近在看《盛夏的方程式》,东野圭吾小说中汤川系列的一部长篇。里面的诡计和推理算不上精妙,用的物理原理也很简单,但这本书中的两段人物关系让我很有触动:
一是成实和两个父亲的亲情。
成实是幸福的,有两个个性好的父亲。生父仙波毫不犹豫的顶替了她的杀人罪,入狱8年,用自己的人生换了女儿的人生。直到生命所剩无几,躺在病床上,看穿了一切原委的汤川去询问他时,依然什么都没有说,坚定的守护着女儿。[由整理]
养父重治一向都明白成实不是他亲生的小孩,但也只是在醉酒后表现过一次,一向视如己出的做着一个慈祥的父亲。虽然成实和母亲节子没有说过,前的杀人案重治多少是明白些的,所以他带着一家人离开东京来到玻璃浦继承了旅馆。这件事就如沉入海底的一道门一样,所有知情者都以为会就此尘封下去时,当时亲手逮捕仙波现已退休的警察冢原得知了真相,他想要弥补自己的过错,想要打开这扇门,并不是要将真相公之于众,而是仅仅想让时日无多的仙波再见一面自己女儿。冢原的这一行为使重治感觉到了危机,他并不明白仙波的真正目的,但却害怕冢原会伤害到成实,也怕会破坏他们美满的家庭,于是设计害死了冢原,因为自己腿脚不变,不得已让一无所知的恭平成为了帮凶。
两个父亲,都是为了女儿,一个不惜搭上自己的人生,一个不惜杀人。行为未必是正确的,但体现出的父爱,很伟大。
二是汤川对小学生恭平的温情。
恭平在旅馆与汤川相处的一段时间里,与汤川做了实验把水火箭升空,欣赏到了玻璃浦海底之美,同时接触到了一些之前不曾了解的数学与科学知识。所有这些都颠覆了汤川以前的行为,他似乎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走了下来,融进了人间烟火。而他独独对恭平温情的原因,是这个小男孩的.人生可能会因为姑父让他帮忙的一件事而彻底改变。正如成实背负着杀人案过了16年一样,随着恭平慢慢长大,终有一天也会意识到当时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也将会背负着人命秘密痛苦的活下去。能够说汤川在恭平心里谱写了一道道美丽方程式,虽然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却对恭平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虽然恭平年纪尚小,不明白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是对与错。而这次的事也会陪着他一齐带着问题思考下去,直到得出答案的那一天。陪伴,已是汤川赠与恭平最珍贵的礼物,恭平在如此小的年纪遭遇这样的事情是不幸的,但是他得以遇见汤川又是万分幸运的。
结尾看似汤川是妥协了这次案的件处理,实际上是汤川让他所描绘的盛夏方程式继续书写下去。盛夏方程式的解不仅仅有穷极一生的父爱还有人间的温情,一个天才散发的烟火气和一个陌生人给予的温暖。
篇6:怀念舅奶奶热乎的土炕的美文
怀念舅奶奶热乎的土炕的美文
每到寒冷的冬天,总会想起舅奶奶家那热乎的土炕,那是悠悠岁月留给我难忘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亲人的关爱和家的温馨。舅奶奶的热土炕的温暖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个寒冷难耐的冬天。它的温馨给我留下了最贴心的体会,让我至今依然深切地怀念坐在土炕上围着大火盆取暖和爆豆的童年时光。
在我3岁那年,我娘与我爹离婚。爹留下我,父子相依为命,过着常人很难想到的艰辛的苦寒日子。我爹是蔚州高跷戏民间艺人,还是全村有名的细详人,家务活干得井井有条,缝衣服、做鞋袜这些女人们的针线活儿样样都拿得起,田地里也是一把好手,真是既当爹又当妈,里里外外都靠他。可是他烧火做饭就不那么讲究了。我俩的主食非常单调,早晨粥,晌午糕,有时早上不做饭,从来不吃晚饭。吃粥就老腌菜,就糕菜仍然是腌菜丝加半土豆丝和糕一锅蒸。
过去,村里人家做饭炖菜大都用屋里的大锅台,而我们家窄只设小锅灶,也称闷灶膛。这小闷灶膛是爹打土炕时设计好的。就是在炕沿边中间留下2尺见方的1尺多高的窑灶台。那年月,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打土炕睡土炕。土炕,实际就是用土坯或泥基在炕洞盘垒之后,再用泥基板铺严实,接着先后上一层粗泥和一层细泥抹平抹光即成。
我家打土炕前,我爹自己和泥,自己脱泥基和泥基板子。脱泥基和泥有时要掺和碾碎的豆秸或黍子穰,泥基板子则要掺和较长的麦秸或黍子穰,为的是坚韧结实,不易破碎。
我家每年盘炕洞时,都要让住在一个院子里的舅奶奶帮忙,尤其是摆弄灶堂火嗓和烟道口的泥基,一次不行,反复多次,就像布迷魂阵一样,摆不对就走不通。如弄不对,不是不过火,往回倒烟,就是太过火,火烟从火嗓直通凹凸,这样既费烧柴,又烧不热炕。因此,打土炕也是个技术活。所以,我们家每次打炕,最后都是舅奶奶给把关。但最终我家的土炕过得时候也很少。据说这与我们住的房子有很大关系。我们住的屋子是东耳房,外墙临街巷,屋子里一天几乎不见阳光。人们说这种房子的土炕最难打。因为土炕不过火,平时我们不动火烟,只有冬天用闷灶膛做饭才烧炕。而且我爹烧火常用节能法,就是用棍子把柴火架起来,让火焰直扑锅底,这样既省柴火,饭菜又快熟。这样等饭做好了,灶膛里的过火也留不下几把热灰,因此土炕从没烧热过,连炕头也没温乎意思。到晚上睡觉时,被子是冷冰冰的',只能用身体慢慢暖被窝。每年冬季,我们就是这样睡在凉炕上。虽然被子上面搭盖着绵阳皮袄或山羊皮褥子,可半夜醒来屋里还是冷清清的,头都不敢往外伸。
我舅奶奶家的土炕可热乎了。舅奶奶是院子的主人,住的是正房,东山墙跟我们家是伙的,与西正房是伙堂屋。整个院子要属舅奶奶的房子向阳了,屋子前面没遮挡,两面是火墙,更主要的是土炕烧的热乎。舅奶奶是从大南山里的小寺沟嫁给我舅爷爷的。我舅爷爷是个严重的残疾人,家里家外都是舅奶奶操持。舅奶奶屋子靠东墙垒了一个大锅台,安一大口铁锅,烧水做饭。紧依大灶口里边右角砌一小灶口,稳一小铁锅做菜。这样一来,烧火做饭同时做菜,省了好多事。灶膛口宽宽的,添柴火口也比一般人家的要大。因为舅奶奶在娘家烧惯了山柴,只有宽阔的灶火口才能添入大把的山柴。为了让母亲烧山柴做饭,舅奶奶的儿子,我的德叔叔和村里的大后生一样,每年秋后进山砍上20几捆山柴,以备过冬取暖用。我舅奶奶家每天三顿饭,顿顿要烧山柴,把整个土炕烧得热乎乎的。村里老人们讲得好:“炕热屋子暖。”这句流传千百年来的经典谚语,我深有体会。一迈进舅奶奶的屋子,就是一种温暖如春的感觉。就是回到家的感觉。我平时随时都会坐在舅奶奶的热炕上,不光身子暖和,心里也是热乎乎的。自我娘把我丢下后,舅奶奶就常常收留我。有时我爹要出门,只要当天不回家,尤其是被人们请到外村唱高跷戏一走好几天,就靠给舅奶奶照管我。我跟着舅奶奶吃,跟着舅奶奶睡。特别是晚上睡觉,舅奶奶知道我们家的炕凉,怕我睡不惯热炕,黑夜睡觉前先掀起席子凉凉土炕,睡觉时再往褥子下面铺上垫子,那我觉得身下也是热乎乎的。只要是在舅奶奶家睡觉,大天老亮,日头照着屁股也不想起来......
舅奶奶家除了烧的炕热,炕上还稳着一个大火盆。火盆里的过火把屋子烘的好温暖。大火盆,其实就是泥土盆,是舅奶奶用胶泥土掺和着头发,自己和泥团再拍打而成初型,等晾晒干透后,再用掺着麦糠的细泥,从里到外抹的光光滑滑的。冬天来临,舅奶奶就会把大泥盆摆在炕上,里面盛满从灶膛里烧过的山柴过火。舅奶奶怕烫坏炕席,还在大火盆底下叠放着厚厚的布垫子。大火盆虽然在屋里占的面积不大,但它的作用可不能小瞧,它能在寒冷的冬天给屋里带来浓浓的暖意。
每年冬春农闲时节,我爹总会被十里八乡的人们邀去唱高跷戏,我就由舅奶奶带着。冬天的小山村,是以刺骨的寒风,清冷的天空,皑皑的白雪为主色调的。这时,舅奶奶总是把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把土火盆的过火装的满满的,屋子里一天都是温暖的。
清晨一睁眼,我就先看到的是玻璃窗上那冬姑娘用巧手在上面描绘出的千姿百态的冰花,这些图案是在别处看不到的美丽的花。像团花,像刺绣,像孔雀开屏,又像雄鹰展翅......不同的图案,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在我眼前忽闪忽闪的,神奇浪漫,绚丽多姿......我坐在热炕上,依偎在大火盆旁,凝视着,思索着,这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一边是土火盆温暖的柔情,一边是冰花绝美的清冷,不知给我的童心带来多少欢乐,勾起我童年多少梦幻般的思绪。
舅奶奶替我爹照看我,就像拉扯她的孩子一样,除了管我吃和睡,还给我裁剪衣裳和缝补鞋袜怕我热,怕我冷。特别是冬天,怕我冻着,不让我出街玩耍,只能在院子里玩一会儿,就把我叫进屋里了。舅奶奶用火筷子把火盆里面的过火翻一遍,捉着我的小手腕让我烤手取暖,她生怕我被过火烫着。为了哄我让我不想爹,舅奶奶还给我炒冬瓜籽和大黄豆吃。记忆深刻的就是:舅奶奶给我在大火盆里爆蚕豆,我们当地叫“大豆”。舅奶奶的娘家兄弟,每年秋后过来总要给她带些大豆,大豆在南山区也是粮食作物,我们乡下不种这种作物。爆豆前,舅奶奶从口袋里挑选出颗粒饱满的豆子,用火筷子埋放在火盆边的过火热灰里面,不一会儿,就听见“吱—嘭—”的声音接连不断,爆熟了的大豆从火盆里争先恐后的往外蹦跳,落在炕上的、墙角的、被子后面的,也有跑到地上的。我和舅奶奶赶紧到处捡,舅奶奶把捡到的豆子用手搓一搓,剥了皮给我吃。瞧着那从大火盆里活蹦乱跳出来的一颗颗圆膨膨的大豆,听着那从火盆里传出的爆豆声,接着东寻西找爆熟逃跑的一颗颗大豆,再嘴嚼着舅奶奶剥去皮又甜又酥的大豆,那一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虽然娘离我远去,有了舅奶奶的大爱,让我尽情享受温馨的生活,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暖暖的依恋,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
每每舅奶奶给我用火盆爆大豆吃的时候,她总要让我给她唱个歌儿,扭个秧歌。我每次也是毫不怯懦,还很愿意表现自己小不点大能耐。当时村里为庆祝共和国刚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组织男女青年上街扭秧歌、唱高跷、打花棍。我喜欢跟着大人后面偷偷学起来,扭起来。我就高高兴兴地给舅奶奶扭呀唱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为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呀呼嘿嘿一个呀咳......” “嗨啦啦嗨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团结紧呀,打垮了美国兵呀...... ”舅奶奶给我打扮得像大人们演出似的有模有样,给我头上系一块白羊肚子毛巾,在我腰间系上一条绿围裙。每次我在舅奶奶炕上表演时,舅奶奶总要把院子里及前后院的邻居都招呼过来为我叫好。当时我还不懂得怕人,更不懂得脸红害羞。越听见有人夸奖,我越唱得来劲,把土炕真当成戏台了,并且还扭唱到了炕沿边上。只听舅奶奶她们说:“慢点慢点,别摔下地来。”我还听见前院赵大娘说:“这孩子搭像他爹,天生的就会唱呀!”真的,后来村里高跷小戏班成立,就是我爹当教师,我10来岁就登上了“五八尺席”的小戏台——成了一名小演员。
我舅奶奶家的土炕烧的热乎,街坊邻居都知道。前院的白大娘、赵大娘,后院的李婶,尤其是西屋的福子娘,她们每天几乎都准时盘坐在舅奶奶炕上做针线活儿,她们一边手里做着活,一边聊家常,好像她们一个个都有说不完的话。解放前从唐县逃荒过来的赵大娘,她手掌上戴着套子,中指上戴着顶针,很有劲地纳着鞋帮大底,右手里的针还时不时地在头皮上捋一下,一针一线穿过时空,绕过岁月,精心编织着生活的温暖。女人们时不时会吐露出一句——“三大娘这炕烧的比俺家的可热乎多了,俺一坐下,屁股沉的就不想走了”。我那经不住几句好话的舅奶奶,这时总会拿出早炒好的冬瓜籽和大颗黄豆叫大家吃。我边吃着瓜籽炒豆,边学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类的标语口号和自己的名字。虽然顾不上听大女人们说话,但她们那种朴实厚道的言谈话语给我的幼小心灵悄悄地渗进了世俗人情的许多道理。一条热炕坐热了乡里乡情,温暖了乡情乡韵......
儿时舅奶奶的土炕、大火盆,在我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深深地在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每当想起了舅奶奶家的热炕,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土火盆旁度过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至今已60多年过去了,仍旧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深切地怀念那逝去的一个个寒冷的冬天怀念冬天里舅奶奶那热乎的土炕。
篇7: 春季轮回的温情美文
春季轮回的温情美文
一声轻雷,一场春雨,一抹新绿,一场花开,一阵鸟鸣……
我还没有察觉丝毫,春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诉说着情意。
四季轮回,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就这样轮回中注定般与冬天衔接得没有丝毫缝隙地悄然到来,一如笑颜如花的少女,满含温情,在所有的美好变成回忆之前,变成了一颗种子,在情爱的世界里悄悄地生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舒舒缓缓地延展着幸福;一如斜阳西下暖色调咖啡馆里静谧的时光,缓缓流淌,金黄色的光芒斜射进窗台铺满周身遍布咖啡桌台的边缘,咖啡杯中升腾起的丝丝雾气泛着幽香与金黄色的光影亲密地交织着,给人一种暖洋洋的归宿感,酿成了这甜蜜的时光和轮回的温情。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挑一个靠窗的位置,坐在温暖的光影中,凝望着窗外的尘烟和春季里迎面扑来的风情。千百回地期盼着春天,千百回地默念着春意,千百回地书写着春情,一如既往的眷恋,一如既往的.热爱,一如既往的不厌其烦,一如既往的满心欢喜。
微风袭来,轻柔地掠过我的眉梢、拂过我的心坎。这是一个农忙的季节,这是一场为大地筹备的盛宴,布谷鸟兴奋地叫唤着,农家大汉大婶们说笑着在农田里插秧播种,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大地悄然地复苏着绿意,不多功夫,整片天地就成了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山坡上、山谷里、平原上,没了冬天的荒芜与苍茫肃杀,到处都是绿色,充斥着眼球格外舒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而驻足,时而冥想,泉水哗哗流淌,鸟儿啁啾歌唱,忘我地不去想都市的繁华与烦躁。阳光很灿烂却不肆掠,分外柔和,连人的心也跟着变得温暖起来。
繁花盛开,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蓝色的…姹紫嫣红,微风过处,掠起阵阵幽香。让阳光倾射在脸颊上,忘情地闭上双眸,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直到对这种感觉沉迷无法自拔,花香带着泥土的气味,在呼吸道上欢欣鼓舞,沁人心脾,这是家乡的味道,这是春天的恩赐与馈赠。展开双臂,仰头拥抱空旷的天地,沉醉在这美好的时光之中,天空很蓝,烦躁的心也顿时变得柔和平静起来,所有的烦恼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有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犹如一场梦幻,让人不想即刻苏醒。
天空也善解人意,满脸笑容,细致入微,格外亲切;午后会落点雨滴,为世界带来一片清凉。站在窗前凝望白茫茫的雨雾,窗外细密的雨丝,斜织着茫茫的天地,天地如同融为一体,世间此刻超离现实。两三页诗卷,就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刻难得的祥和宁静,心里开始温凉。
午后被雨水打湿的天空格外迷人,俯身采摘一两片粉红色的花瓣嗅闻着淡淡的芬芳,风掠过时花瓣飘落,竹叶尖端的露水,孩子的笑容,天空飘来的一片片云,半山腰悬空的一团团白雾,一朵朵即将开至凋零而不自知的花…俨然一副天然的画卷,充满着灵性。再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使人觉得美和温暖。
夜幕降临,雨意渐歇,清凉如水的夜色,沾染了灵性,连街头的空气也充满着诱惑,远处的街灯若隐若现地一盏接一盏地暗了下来。万物还在夜色下忘我地生长,汲取着各类养分,疯狂地复苏着。原来,这是轮回中春季给予的温情。
这温情,犹如一场花开,如诗如画;
这温情,犹如一场错觉,如梦如幻;
这温情,在金黄色的阳光中弥漫着;
这温情,在清凉如水的夜色下荡漾着;
这温情,在一望无际的原野蔓延开来,蔓延到了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待我回过神来,春天就这样顺其自然地掠过大江南北,钢琴曲般以柔和的情调蔓延开来,不生涩,也不突兀……
★ 故乡情感作文
★ 人间憾恨美文
★ 暖炕散文
★ 年的滋味经典美文
【土炕温情的经典美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小油灯的教案2023-06-03
关于雪的美文欣赏:落雪的日子2023-04-08
《老屋》阅读答案2023-06-07
寂静的黑夜美文2022-11-08
难忘的思念抒情作文2022-07-11
低到尘埃里爱情诗歌2024-01-08
青春的回忆的美文2024-01-28
有关乡愁的美文欣赏:老屋2022-05-24
过年与老家-美文故事2023-07-15
人与自然经典美文赏析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