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

时间:2022-11-07 08:39:52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共20篇)由网友“Prsphn”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欢迎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

篇1: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爱的重要性

从《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可以得知,自律是人们心灵净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

是因为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到底有多重要呢?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你、认同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生活没有乐趣,你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毫无光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

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喜欢和爱,有的人绞尽脑汁,甚至不惜放弃自我去讨好别人,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不至于那么黯然失色。

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自带动力。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不需要用妥协来获取任何东西,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更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好友,生活过得井然有序。

爱帮助他们找到自我。

什么是真正的爱?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

是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还是朋友之间的仗义之情,又或是陌生人之间的慷慨解囊?

斯科特·派克对爱下了一个自认为不是很完美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真正的爱,不是浪漫的爱情神话,也不是依赖,而是一种强化自身和他人成长的力量,是通过努力不断拓展自我的一个过程。

以前的我总是不明白,杜子建初中毕业,在监狱待了六年,但是却写出了《活罪难逃》这样的作品。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全国著名的眼科专家、美国眼科学会会员叶子隆还在一场面试中表示,自己比较喜欢杜子建随性的风格。

我想,杜子建能得到这些评价,并不是靠取悦他人,而是却取决于感受到了关怀和爱。在监狱里,杨指导员理解并尊重他,并且为了救他不惜被砸成重伤;在出狱后,他的妹妹借钱为他开餐馆,支持他写作,只希望他坚强地活下去。

真正的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而无关于我们成功与否,但是它会鼓励并引导我们突破自我界限,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消极性依赖

生活中,我们也常见那么一类人。他们只在乎别人能为他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他们苦思冥想如何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却没有精力去关注和爱别人。

很遗憾,曾经的我就是这一类人之中的一个。

在缺乏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内心也始终缺乏安全感,在他们心里,世界无情并且混乱,别人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种不正确的感知方式让他们并不能为自己的价值找到准确的定位。

没有获得足够的爱也学不会自尊自爱,更没有办法给予别人真正的爱和关怀,这样的人找不到自我,他们将自己的价值寄希望于他人,如果没了与他人的关系,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

患有消极性依赖的人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别人认为对的、好的事情,或许在某一个时段里面,他们可以为了去获取关注而尽力将事情做好,但是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更不能一不小心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意志去解决困难。

你们谁见过,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极致的人是被迫的呢?可能有,那他肯定要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

自尊自爱

追求独立自主是自尊自爱的表现。

因为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才放弃外人对自己的看法,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否认就怀疑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因为遭遇低谷,就自暴自弃。对一件事情,我们敢于持有自己的看法,也无条件地接受可以促进自己成长的意见。因为我们爱自己呀!我们希望自己更好。

自尊自爱也是接受挑战的动力,是勇气的来源。

因为能感受到周围的人给予的爱,我们不惧怕去探寻未知的领域,也不惧怕失败降临,我们只需要去经历就好,我们在经历中总结经验,拓展自我界限,从而完善自己。

现在我很感激我遇到的一位老师,他曾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告诉我:你去经历就好了。

篇2: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陽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 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 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 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 暖的陽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篇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编写,它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心理学著作。派克运用大量的心理学治疗案例来启发读者学习爱、学习独立,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更好的自己。

书中开篇就是以“人生苦难重重”最为阐述的根本,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并接受这点,才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连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难的、坎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是以相互矛盾的,随心所欲的结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记,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在自律部分,有讲到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将给予孩子自尊自爱,也就是建立良好的价值感。一个有强烈价值感的人才会去更好的约束自我,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只有通过我们从小培养的好的自律方式去解决。

很多人都有书中所提到的轻微神经宫能症和人格失调,所谓神经宫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神经宫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而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循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也许《道德经》中的无为才是一种最高境界,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罢了。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篇4: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出到现在应该已经4本了,我仅且读过1、2两本。内容相比于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更好读懂。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名心理医生,书中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案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时至今日,内里的很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却已经成为习惯性的技能。

《身体语言密码》写的是如何看懂别人,《少有人走的路》教的是如何看明白自己。而我也是从《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清楚、处理和家人的关系,去理解每件事发生的原因。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1

催婚这个事,年年过年都会刷爆朋友圈,但是我基本没为这个事烦恼过。一方面,我想的明白。二来,我对这个事处理的比较好(也感谢我明理的爸妈)。

结婚不合适是可以离婚,但是我并不想给自己留这样的遗憾,也不想为了满足别人而让自己随意做出结婚的决定,结婚是要选择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人,为了父母的一时开心,委屈求全,然后换来的可能是长久的痛苦,这种险我可不敢冒,所以为了我自己下半辈子的安心生活,我宁愿现下把矛盾留给我和父母,反正我也经常在外工作。过几年顺其自然结婚了,大家都好。

在我和我爸妈说这个事的时候,我会先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至少我的父母肯定是为了我好,他们希望我早点成家,生活安稳,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所以我也抓住为了我好这个点去沟通。

一方面表态,我并不是不找,我自己也在努力,其次,我们家有一些因为父母催导致的不好的结果,我也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跟他们说我自己的想法,我不是不婚主义,我不接受他们逼的原因何在,如果他们真的逼紧了我只能过年都不回来了,反正工作了。

2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发生过个一个故事,有一会我们寝室A 的一个室友突然身体难受,我跟室友B有点焦急,都想打救护车了,然后去门外商量。当时情况紧急脑子一热,我就冲着室友B说:现在这个情况,你说怎么办吧。突然他就炸了,冲我吼了一句。(说啥我没记住)当时我一懵,然后把刚刚的话重新说了一遍,但是我改了下主语,说的是: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怎么办?瞬间他的情绪就下来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商量怎么处理这个事。

说『你说怎么办吧』的时候,我把责任都推给他了,所以他很生气。但是说到『我们怎么办』的时候,立场就从 我&他,变成了我们,这是我们共同需要处理的事。这个时候我们是一个战线,所以他的对抗情绪就没了。

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是了解自己更重要。我们这辈子必然拥有我们自己,所以要好好爱自己。

而且,当你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情绪,了解情绪的本质,其实大家都一样。

所以一定要我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优先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因为它帮我建立了三观,教会了我如何幸福。

篇5:《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当然,心灵成长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时候它都是伴随着当事人的痛苦。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踏入校园,身边没有了家人的保护,都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你的心中都是对新环境的害怕和无助。但是也有兴奋和期待,认识新的人,和他们交流,使自己更适应新的环境。在这种时候,只要你顺利度过了刚开始的不适应期,努力改变自己,你的心灵就在新的环境中获得了成长,你终于明白,伤别离是人生“一苦”。

心灵成长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找回幸福或逝去的幸福。我们曾经都很单纯,以为世界上都是好人,以为我们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们好。但当我们受到伤害后,我们就比谁都害怕,比谁都提防,终日生活在恐惧中,这不是真正的心灵成长,真正的心灵成长是我知道世界和我们自己都是不理想的,我只能做好自己,只能耕耘好现在,别人对你怎样和结果如何都是你所无法掌控的,只有这样你才能释然,从而回归幸福。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扉页中所说:现代社会人类最大的病痛是“心灵的沦丧”。心灵沦丧的我们物质越来越丰富,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相处的技巧越学越多,婚姻关系却越来越难搞;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感动却越来越少,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它无需高深的哲理,更与医学技术无涉,你只需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就能找到久违的快乐与满足。

愿心灵不再迷途!

篇6:《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面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面对饿,面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待成长就要面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面对,然后接受。

作者说过,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对死亡。任何的放弃在一定高度上说都是放弃自我――放弃速度、放弃情感、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可以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面对放弃,面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阳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面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面对然后接受,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面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面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温暖的阳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面对,才可以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一定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篇7:《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当我的人生走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生命力未曾经历大风大浪,只是偶尔的挫折却常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与痛苦的深渊。倒也没有到达不可自拔的地步,但是一些情绪的负面因素却时常使自己不能专注于学习或是工作――从对自身外貌的自怨自艾,到对学习、生活的不尽如人意,直至对于身处社会现实的颇多抱怨……似乎,我的很多时候被这些“痛苦的因素”牵着鼻子走。

20XX年的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的.书,它使我对于很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一位学长向我们推荐的,当时就被他读得书上的一段话所吸引,于是当看到同学正好拥有者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借来一睹为快了。这本书明确地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这是人类普遍的教义;但是,面对这些苦难与复杂,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

有趣的是,作者将这些痛苦分成了两类:“神经功能性痛苦”、“存在性痛苦”。按照他的分类,在我的生命中,其实那些官能性痛苦占了一大部分――害怕出门遇到车祸、害怕完不成作业或是在考试时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害怕外出时遇到什么问题而在背包里藏了很多几乎没用的东西、害怕在人面前出了洋相……也许,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为这些其实无谓的事情所忙碌甚至是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无助于心灵的成长成长,反而还会阻碍它。”当然还有一种存在性痛苦――某种程度的敬畏之心与罪恶感,这些痛苦是帮助我们穿越沙漠旅程的助推器,我们拥有这些痛苦,方能成长。然而,我们往往就不能真正地判断和理清问题的所在,因此,作者所说的“克服障碍三步骤”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一问“我的痛苦是存在性的,还是神经功能性的?这一痛苦是帮助我成长,还是限制了它?”;二问:(如果是功能性的)“如果没有这些痛苦与焦虑,我会怎么样?”;三、假戏真做“如果你是(某个人),那么他会怎样面对这些痛苦与胆怯呢?”

于是,我就自己“担心自己并不能够承担起团委工作的问题”做了一番自我的解读。“这是一种存在性痛苦,因为我对于团委的工作让我充满敬畏之心,痛苦源于我的重视。”――“既然它是有利于我成长的痛苦,那么他就是有用的。”――“你这样害怕自己不能完成工作,他是在帮助你,还是在限制你。”显然,它限制了我的发展。“那么如果你不害怕,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王怡、是许洋,你在面对这些工作的时候,你会如何表现呢?”答案是,我会将自己的工作了解的透彻,然后做出自己的规划,最后大胆地去完成。所以,接下来我告诉自己:“好的,那么,走向前去,按照这个方式去表现,假戏真做,向你从不害怕那样去行动。”

这种被称之为“积极痛苦”的疗法,为我提供了解决之道,我发现其实自己所谓的痛苦,其实它微不足道,甚至它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不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积累了的“刺”终将你的人生变得不幸。因此,积极痛苦吧。

当然,我所汲取的只是书上的一部分,《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还教会我们要理解人性、宗教,正视死亡、腐朽,学会宽恕、爱与自爱……再次尝试这一类心灵解剖累的书,我再一次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篇8: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人一生的必修课是什么?是挫折亦或苦难?是隐忍亦或坚持?是人情世事?是享受孤独?还是找到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其实,最终的必修课只有一门,放弃。

放弃从我们降生开始便如影随行;放弃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放弃世界与我一体、无所不能的幻觉;放弃完全占有母亲父亲的欲望;放弃童年的依赖感;放弃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放弃青春期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放弃无拘无束的自由;放弃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放弃青春的性吸引力;放弃长生不老的空想;放弃对子女的权威;放弃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放弃身体永远健康;最后,放弃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好似我们一路上丢盔弃甲,最终丢掉了我们本身。听起来过于残酷,但人生的规律便是如此。在人生转变的时间点上,如果我们还执着于曾经拥有的东西不肯放手,只会给苦难重重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苦难。

有位师者谈天时说到,人不能贪,不是只有贪图名利才叫贪。彼时不能明白他所指,是追求自我实现不能平衡家庭为贪,还是许下自我能力之外的愿望为贪,还是把责任都大包大揽扛在自己肩上为贪。

直到今天,20××年元旦,才忽然明白这话的含义。在接纳新事物的同时,仍执着于过去所拥有的,并且还想一直拥有,把自己的心塞得满满当当的,为贪。人们常常认为“除旧布新”里重要的是“布新”,其实是“除旧”。

放弃,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免痛苦,因为这样的.学习不断冲击着我们原来的认知和观念,旧的世界坍塌了,而新的世界还未成型。像FridaKahlo的画作《我的诞生》,蒙上白布的“我”把另一个“我”生了出来,旧我已经消亡,新我仍在破茧。死亡的痛苦与诞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开篇第一句。正因为如此,身为心理医生的MScottPeck才会写下这本书吧。如同我的朋友所说,她选择做心理治疗师的原因,是这世间人实在太苦了。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痛苦、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和绝望的打击,不知道自由和幸福为何物。

自由?来源于自律。

幸福?来源于爱。

答案只是看起来简单而已。就像那条心智成熟之路,人人明白走下去好在哪里,却只有少数人才能坚持走下去。

The Road Less Traveled.

全书四个部分,自律和爱是前两部分。因为无法用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这样系统而宏观的思想,之前想用书摘的方式进行总结。然而1900多字,也只写完第一部分“自律”,还写得枯燥又无味。于是我放弃了,放弃了用一篇小文把一本经典概括完的想法,放弃像考前划重点那样密密麻麻整本书没有留白。然后只选择了“放弃”这个点写下此文。尽管像是又一篇不及格的读后感,但好歹和之前的都不同,算是全新的尝试吧。――只要是肯不断推陈出新的自己。

篇9:《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一本书。

人的成长是一生的过程,它不是18岁的时候就能完成的“作业”,而很多人甚至到临死之前也没能做到,甚至不曾意识到。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身边的家人,朋友当中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吧?父母给我的传统观念认为:立足社会,并能够为社会,人类作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标。而个人的成长是摆在这个首要目标之后的,又自己在“私下”的时间里慢慢去做的事。总而言之,人精神上的成就和物质上(被社会承认)的成就相比是不足挂齿的。但是,没有强大的精神后盾,人生又怎么能走的“顺畅”呢?我认为,个人心智的成长是必须的,是比在社会能力上的进步更重要的。社会,不管是否“正常”,它都可以被称为“社会”;然而不健康的人生,将导致一个人一生的不幸。

这本书的作者在我面前展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个与我们社会中所“习惯”的人生定义所不同的人生。的确,我们的社会太过于依赖“习惯”,依赖“和大多数保持一致”。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好像是“最安全的”,虽然这可能不是“最正确的”。但“安全”可比“正确”重要多了!所以,我们宁可放弃“进步”和“成长”;我们宁可“墨守成规”,做 “习惯的事”,而不冒险改变。在书中,作者提到“人的一生都要冒险”。我觉得如果以作者的人生定义为基准,那么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不冒险改变就无法实现“个人成长”。

必须时常反省自己,调整前行的方向。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不愿意冒险改变自己那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人了。即使,他们的习惯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他们仍然拒绝改变!这些当中,也包括我自己,包括我亲爱的家人和我的“知己”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寻求改变,我们的祈祷和对命运的抱怨都将是徒劳的!

也许,我们还真的像书中说的不够“自尊自爱”吧?

在此书的第二和三部分,作者(译者)的文笔十分犀利!我几乎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去阅读。作者在书中多次讨论了在童年时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教育方式对子女未来心理成熟度的影响。并提出“什么是真爱?”这一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以后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当作自己对孩子最现实,最真诚的期望。然而明确地指出“孩子,我希望你能成长为具有智慧的成熟的人”的家长是比较少见的。“安稳”在传统的观念上一直被认为是“幸福”的体现;而寻求子女生活上的“安稳”,这真的是对子女最大的关爱吗?这真的完全是对子女未来最无私的考虑吗?在这一点上,作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实际上,本书作者的观点和孔子的“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的思想比较相似,是对常人的幸福观念的一种挑战。

我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现在我生活中的人们,虽然我知道他们就如书中所说的“把自己的心灵藏在厚厚的盔甲下”,而且孔子也说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而止…”。

篇10:《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我想我恐怕患了拖沓症,买了很多的书,下载了很多的资料,可是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完全用在书上,我想也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吧,只是有这种毛病的人多些罢了,所以在20xx即将来临的时刻,好好的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年来哪些习惯是值得坚持发扬的,哪些习惯是必须摒弃改变的。我想在一年间把买的书收集的资料好好的消化掉是最应该做的事情,20xx年我读了很多书进步很大,后来就差劲很多,这个读书还是要坚持好的。

《少有人走的路》是买的书,也是看了很多遍都没有看完的书,主观原因是做事情缺乏坚持,虎头蛇尾,浅尝辄止。客观原因是因为心理学的著作读到后面,难免枯燥,学术词过多,抑制阅读乐趣,然而就如同偏食不利于身体成长,偏学也不利于一个人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所以第一本必须拿下的书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之前我读了《金字塔原理》学习了金字塔写作逻辑,也希望用这种思维逻辑去写写读后感,看看效果如何。

“问题与痛苦”这个话题作为该书之作多少让人有些诧异,毕竟在这个世界中,大部分宣扬的都是美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憧憬,催人上进,诸如什么伟大的复兴之类的,而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却是不多的,然而细细读来却是茅塞顿开,有种醍醐灌顶的大悟。

当今国人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人人都渴望成功,却又找不到成功的真谛,相反一些所谓中国特色式的成功经验却被人们传颂,却不知这些所谓的经验与普世价值相距深远,格格不入。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指出一条成功的正确的方向--自律。

人生中两点之间直线未必最短,同样人生中不可能靠投机取得一切,面对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唯一可以依赖的方法就是自律,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带领自己走向未来。

做管理的三年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就是想成长的不用你去管理,不想成长的你管理也用处不大,一切都看自己,看自律。自我成长也看自律,别人终究是外人,如果内心深处不去改变,则一切外力都是徒劳的,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坏了大事。

曾经的我非常的痛恨源源不断的问题,就比如工作,一个问题去掉后一个又接踵而至,让人心烦不已,所以我经常自嘲,男人也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心情烦躁,食欲下降。自律可以让我们对问题有新的认识,看问题的眼界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发发牢骚,但是我们知道那只是让我们发泄的一种小手段,不会因为问题和痛苦让我们沉沦,不会破罐子破摔,去乐观面对问题和痛苦,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现在看来既然人生苦难重重,所以心态也就顺了很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一切都会不错!

篇11:《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篇12: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周末参加了花生妈妈的读书会,和大家一起悦读。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在育儿方面也看了不少书,基本市面上流行什么就看什么。有些教育经典也看了几遍,结果呢,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何育儿圣经所说的从大的道理,比如爱、放手、信任,到小的细节,比如不要陪孩子写作业等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却屡战屡败,挫败感倍增,从而怀疑自己的情商和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是育儿书,是从原生家庭到夫妻关系最后深入到哲学宗教信仰层面的探讨自我成长的书。

多年三代同居的温馨和纠葛,过渡到夫妻二人独立养育,从全职后初期的忧郁、彷徨到现在的坦然和积极的面对,回首过往,虽然前路漫漫,却已经看到了自我个性的多面,那些被光彩掩盖多时的疤痕。而这些疤痕正是我从孩子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不愿面对,现在重又慢慢开始关爱,就如我要不断地学会呵护那些弱小的性情。这个过程可能是披荆斩棘、困难重重,也许是我从此书中收获最大,也是走此道路的意义所在。

和各位妈妈交流,一个话题一句话就能找到共鸣。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育儿的方法也都不是放之四海的经典,不要迷信什么虎妈羊爸的道理,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只有找到你们一起协调的频率,自会奏出属于你们的旋律。这旋律中除了悠扬的曲调也会有如暴风骤雨般的强音,时而的忧郁时而的欢快,唯有这般,才是丰富的变奏曲。

别人驭儿之“术”可以借鉴,但不要偏离了自己的主旋律――不能失“道”。缺少爱的“术”是功利主义的操纵和控制,而盲目的爱又会导向束手无策的迷茫和放纵。所以虎妈和羊爸也都是别人家的爸妈,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们都会有看到“别人家孩子”时的自责,转手就把压力放在孩子头上,殊不知孩子和自己身上都背负着大大的包袱。我们一直在前行,拉着孩子的手,直到放手目送让他去远方。

篇13: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我被一种力量和精神感动。这是一部心灵读物,它可以带领你走进内心,了解自己,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这部书是能轻松阅读的通俗版,但请不要因此而轻视它,它可以健全您的心智、改善您的生活,让您更快地走出困境、渡过危机。

这部书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时代杰作,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前三本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在美国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获得政府特许,进入政府心理治疗特殊小组,为越南战争的士兵提供治疗,其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的一系列伟大著作。第四本作者托马斯.摩尔,也是美国人,是一个享誉国际的心理学家,并拥有哲学学士、音乐硕士及神学博士学位。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勇敢的面对问题,坚定地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这部书英文一本,翻译后中文版是有四本:

第一本主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作者用沟通与理解的语气,帮助我们探索生命的本质,引导我们去享受生活,告诉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派克告诉世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第二本书的主题是勇敢的面对谎言。派克大胆地揭露人性深处的谎言,也直指自己国家的弊病。由于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懒惰和恐惧,所以面对问题和痛苦,人们常常会选择逃避,用谎言来麻痹自己的意识。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则会以心理疾病的方式纠缠我们。所以,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谎言,依靠爱的力量对抗一切谎言和邪恶。

第三本书的主题是与心灵对话。人生错综复杂,我们应该为生活的神奇和丰富而欣喜,而不要为人生的变化而沮丧。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某个人的正确之路,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错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处在不同层面,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小心而灵活的对待它们。

第四本书的主题是心灵地图。正像书的副标题一样,它补全了我失落的一角。作者告诫要让心灵得到关怀,尊重它表达的讯息,给它时间和机会来展现自己的面貌,用生活的深度、内涵和质量让它茁壮成长,最终会造就一个独一无二的“我”。相信通过努力的心灵迟早会凝聚成那块神秘的“哲人之石”,成为人格的坚实核心。

这两位作者都运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表达的方式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读了这部书让我明白心理健康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心理的治疗更不是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就象作者所说:“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书中能作为勉励、自省的言语很多。每个人看后的收获都会有所不同,我毫无保留的推荐,希望更多人走上心灵成熟之旅。

这部书从英文翻译过来,应该是考虑尽量原味的问题,所以有些语句读起来会觉得不是那么舒服、优美,但我觉得不影响阅读的效果。

受此书的影响,引起我关注中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早在两千年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孔子很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可见孔子对心理学的注重。

三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刘劭著有《人物志》一书中,将人分为圣贤、豪杰、傲荡、拘懦,并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则,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美国学者施罗克曾将它翻译成英文,于1937年以《人类能力研究》在美国出版,向西方介绍了刘劭的思想。南北朝时期学问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之推十分关注儿童的心智发展,在《颜氏家训》中做有详细记载,这种以实物为材料的近似标准化的测验方法可以说是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先导。

我国咨询心理学由于抗日战争和文革的影响,发展几次受到摧残,改革开放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目前大部分心理学的教材和心理咨询和治疗用的测量表都来源于西方。近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将更有自己中国特色。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越来越多。

篇14: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极易受对方的影响,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你的言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响。如果你不承认,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顶头上司很喜欢说“不不不”,久而久之,办公室的人在交谈时,尤其当他们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对方的时候就会说“不不不”。在Lynette和上司结束一次聊天后,我给Lynette说她刚才说了“不不不”,她整个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进入警戒状态,说服自己不要说那么多“不不不”。然而她不论和上司还是和同事说话,那“不不不”三个字依旧张口就来。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说的风生水起。可能我太过敏感,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现象,其他同事似乎还没有发现。所以听其他同事说“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总会会心一笑。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五个字是:推迟满足感。那些急于在第一时间否定他人的人,是为了从否定他人中得到满足感吗?如果是这样,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妨慢下来等对方说完,再一针见血并加以缜密的逻辑将对方一枪毙命不是更爽吗?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几秒。

因为“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而这对于想要急切享受满足感的人来说先面对听完对方的错误言论实在太过痛苦,不如第一时间享受满足感来的爽快。毕竟“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和Lynette认为对抗说“不不不”这个坏习惯的方式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就算对方说的内容是错误的,也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否定对方。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解决这个坏习惯的根源。如今,我和Lynette说“不不不”的次数在逐渐减少,有时候甚至在说到第二个不字的时候就会自动停下来。看看之后能否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荐的,她推荐的次数多了,我自然想了解为何她不停推荐。这本书是我最近读书读的最慢的一次,总会思考一些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情况,强迫自己去分析,有点痛苦,读到后面,心也乱了。读书于我而言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沉浸其中去思考分析自己的问题。计划再买一本纸质版的书来反复阅读。我和答芬小姐姐一样,倾情推荐这本――《少有人走的路》给可爱的你们,愿你们面对不断流逝的岁月、增长的年龄,可以宠辱不惊。

这本书值得分享的摘录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我简单分享两句。其他的,你们自己收集吧。

篇15:《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精选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 - 心智成熟的旅程》,书名有点小矫情,看着也很鸡汤。但是只要认真看下去,会发觉这书很实在,里面满满当当,丰富而具说服力的心理案例。至于能否共鸣,就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认知了。

这本书有几块内容,对我本人很有启发。

1. 关于自律,我写了很长的一篇感悟放到了博客里:《浅谈对自律的理解》

对老生常谈的自律有了更丰满的,更深入的认识,是我一大收获。

2.关于爱。书中对爱下的定义,比较偏向心理学治疗类,无法百分百认同(抑或女性更理想主义?)。不过,对于那些不是爱范畴的界定,作者表述和分类的相当清晰,甚至用了大量从业经验过程中的案例去分析和说明,颇具说服力。这部分对于经历过小半人生的女性,应该是具历史意义的。豁然开朗感,处处可显。譬如,爱与独立、依赖性、爱的幌子-自我牺牲,爱的自律…… 这些恋爱与婚姻中,常见的“非爱”现象,都被作者用案例一 一呈现,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又亲切又明理。这部分,如同一个爱的灯塔。在爱的路上,它能引导你前行,并告诉你哪里有风雨哪里有泥坑。

自然,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里面很多案例主角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自身兼具了人类的诸多共性,在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稚嫩走向成熟中,我们会不断重复一些错误,暮然回首,才猛然发觉,傻乎乎的我们没有思考过,也没有向高人学习过。(WWW.FWSIR.COM)至此才会对此书感觉“相见恨晚”吧。阅历带给我们,可能是跌倒的伤痛,但是这位大洋彼岸的侠骨仁医是在用自己的真诚和研究成果,帮助我们去找到缘由,并尝试温柔而理性的抚平大众的伤痛。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有一些细节,相当有爱,譬如谈到亲子教育的段落,每次作者都会把自己遇到的'亲身经历毫无保留的给予读者。自己当炮灰,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强大心理,且这还需要牺牲精神,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同。所以,每每看到这些内容,总是会心生敬佩。感恩这位人格魅力卓群的心理医师,带给我们福音。

3.关于书名。此书一开头就是个大前提“人生苦难重重”,这当然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就好像跟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的一生,本就是一场修行。稚嫩的孩子,充满各种美好幻想的人,期待精彩富贵人生的行者,自然无法认可。因为认同这种观点,本身就具颠覆性。按作者来说,就是心智还没成熟的人。所以,这本书只有认同大前提的“苦难”,且能尝试着感知,方能得到“阶段性”的顿悟和心智成长。于我,从前面两章,就已经受益终生了。这是一本值得经常翻看的心灵滋养书籍呢。

篇16: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开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领悟这句话并有自己的感受的话,你的人生必定已经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当我们了解人生艰难背后的意义,我们也就会体味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开篇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消除人生的痛苦,即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自律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在自律部分,有讲到父母的过错,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将给予孩子自尊自爱,也就是建立良好的价值感。一个有强烈价值感的人才会去更好的约束自我,实现自律。

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很多人都有轻微神经宫能症和人格失调,所谓神经宫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神经宫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而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循地图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

人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说谎。但很多时候我们又需要限制性地表达个人意见。

自律本身也需要平衡。一味的自律,其实也就成了压抑,所谓自律其实是一种弹性的应对方式,正如对孩子的教育,惩罚性引导和关注同样重要,这样才可以建立正确的规则。万物无不是一种柔性平衡。也许《道德经》中的无为才是一种最高境界,没有控制与被控制,不强加个人的偏见,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扬要过简单的生活,但是,你体味过什么是复杂,什么是简单么?这种无思考的吃饭、睡觉、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种无知呢?你无知,又怎知这种简单生活是最快乐的呢?这种选择仅仅表明你没有选择吧了。

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机遇,也有很多挫折。“人生苦难重重”,派克先生在开篇先点明了这句话,意味深长。作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从业生涯的心理医生,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句话我很赞同。

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犹豫、或从容、或焦急、或谨慎、或突兀、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勇气、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篇17: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当我的人生走到第二十一个年头,生命力未曾经历大风大浪,只是偶尔的挫折却常常使自己陷入矛盾与痛苦的深渊。倒也没有到达不可自拔的地步,但是一些情绪的负面因素却时常使自己不能专注于学习或是工作――从对自身外貌的自怨自艾,到对学习、生活的不尽如人意,直至对于身处社会现实的颇多抱怨……似乎,我的很多时候被这些“痛苦的因素”牵着鼻子走。

20xx年的暑假,我有幸读到一本叫做《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的书,它使我对于很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改变。说起来,这本书还是一位学长向我们推荐的,当时就被他读得书上的一段话所吸引,于是当看到同学正好拥有者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借来一睹为快了。这本书明确地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这是人类普遍的教义;但是,面对这些苦难与复杂,我们可以选择“积极的痛苦”。

有趣的是,作者将这些痛苦分成了两类:“神经功能性痛苦”、“存在性痛苦”。按照他的分类,在我的生命中,其实那些官能性痛苦占了一大部分――害怕出门遇到车祸、害怕完不成作业或是在考试时突然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害怕外出时遇到什么问题而在背包里藏了很多几乎没用的东西、害怕在人面前出了洋相……也许,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为这些其实无谓的事情所忙碌甚至是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无助于心灵的成长成长,反而还会阻碍它。”当然还有一种存在性痛苦――某种程度的敬畏之心与罪恶感,这些痛苦是帮助我们穿越沙漠旅程的助推器,我们拥有这些痛苦,方能成长。然而,我们往往就不能真正地判断和理清问题的所在,因此,作者所说的“克服障碍三步骤”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一问“我的痛苦是存在性的,还是神经功能性的?这一痛苦是帮助我成长,还是限制了它?”;二问:(如果是功能性的)“如果没有这些痛苦与焦虑,我会怎么样?”;三、假戏真做“如果你是(某个人),那么他会怎样面对这些痛苦与胆怯呢?”

于是,我就自己“担心自己并不能够承担起团委工作的问题”做了一番自我的解读。“这是一种存在性痛苦,因为我对于团委的工作让我充满敬畏之心,痛苦源于我的重视。”――“既然它是有利于我成长的痛苦,那么他就是有用的。”――“你这样害怕自己不能完成工作,他是在帮助你,还是在限制你。”显然,它限制了我的发展。“那么如果你不害怕,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王怡、是许洋,你在面对这些工作的时候,你会如何表现呢?”答案是,我会将自己的工作了解的透彻,然后做出自己的规划,最后大胆地去完成。所以,接下来我告诉自己:“好的,那么,走向前去,按照这个方式去表现,假戏真做,向你从不害怕那样去行动。”

这种被称之为“积极痛苦”的疗法,为我提供了解决之道,我发现其实自己所谓的痛苦,其实它微不足道,甚至它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不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积累了的“刺”终将你的人生变得不幸。因此,积极痛苦吧。

当然,我所汲取的只是书上的一部分,《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还教会我们要理解人性、宗教,正视死亡、腐朽,学会宽恕、爱与自爱……再次尝试这一类心灵解剖累的书,我再一次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篇18: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

篇19: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据说这是本很经典的心理学书籍,经验告诉我,经典的事物一定会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自己是大多数人之一,所以它一定会带给自己很深刻的感受。事实再次验证了这个经验。

开书的第一句“人生苦难重重”,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个事实让很多人不想面对,也不敢面对,作者直接指出来很是难得。可能是不想经历痛苦,也可能如作者所说,很多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是舒适和顺利的,痛苦不过是暂时的,只想着让它尽快过去。因为不能认识到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有的接受不了痛苦的存在,越想摆脱反而越摆脱不了;有的用另外的方式去掩盖痛苦,但到了爆发的那一天,因为积累太深而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有的否定了自己的一部分,而认不清自己,无端的情绪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成长路上少不了挫折和不开心。面对这些问题,我总是选择压在心底,自圆其说,而不是和外界沟通,也就无法改变现状。有时,这些负面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但因为表达方式暴力,破坏性强,极少获得理解,内心更加孤独。

那时的生活是一种无力的状态。不想争取,感觉做任何事都没什么意义,没有热情,不会很开心。行为上,拖拖拉拉,让别人产生很多误解。我想,一切行为都是源于我的认知,没有认识到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懂如何摆脱,限于负面情绪中,看不到生活美好的一面,而对生活缺乏热情。

书里提到了各种心理问题,有一些案例。

有的问题虽然不关生死,但是带着这些问题生活,如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行走,总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接收不到快乐和美好;也有的是严重到要用生命去解脱。

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我都曾经有思考过,但是没有作者分析得那么深入,总结的这么全面。看完全书,我豁然开朗。用作者的话说,借助于其他的力量,心智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成熟很多。从开始思索书中的每个话题起,感觉整个人逐渐轻松,类似一种苦思之后的恍然大悟。不过,深思熟虑之后带来的变化,每个人应该不同,有的人会马上调整行为,而有的人是一点一点的解除心结,直到自己完全放松,让行为自然而然的发生。

书中有关于爱的描写,如此的确切,总结的很具体,既明确了爱的内容,也解释了为何有的爱情无法持续的原因。在如何爱这个问题上给了指引。这样诠释的爱,几乎没有伤害。

有些地方需要好好思索,比如关于宗教信仰,有的人要淡化,不然会因为过于相信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看清和解决自我的问题;有的人要激起其信仰,如果不相信美好事物的存在,会找不到方向过得太随意而失去生活的乐趣……

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不管我们如何认真的寻求和汲取他人的经验,也没有人可以陪我们,也不能保证每一步路都是安全的,尽管我们无法依赖,但还是要相信有种神秘的力量会推动我们独自前行。这句话我觉得是明确了每个人是独立的,但不是无依无靠的。

最近几年社会流行“内心强大”的说法,感觉好似一股力量同另一股力量较劲,强的一方去压倒弱的一方,从而将事态控制到自己希望的那样。这样做要消耗很多能量,也无法做到平等相处。个人认为,心智成熟,相互理解是圆满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是毕生追求目标。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人生中很多问题,同时也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篇20: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在我阅读《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后有以下感触和收获:

一、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每个人都会撒谎,有些谎言无伤大雅,而有一些却在一步步摧毁我们的内心,为什么这么说,谎言是我们并不想或并不敢去正视我们的错误和痛苦的时候选择逃避问题的一种表现。我们把那些真正令我们痛苦的事压制在潜意识层面,从而展现出轻松的一面而形成我们的意识。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不过是我们的潜意识为我们承受一切。就比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承受不了的事,我总是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定是在做梦,忘记吧。不敢正视自己的痛苦,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直面内心,在做正确的事与轻松的事面前永远选择后者,让自己看起来轻松,实则在压抑痛苦,这些痛苦一件件的积累,迟早会找上门来,把自己压垮,让内心崩溃。因为意识好控制,潜意识并不好控制,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只有勇敢的拆穿谎言,我们才能活在真实的自我当中,迈向心智成熟的第一步。

二、如何识别伪善,远离邪恶。

邪恶是由颠倒是非的谎言产生的。这就像单词“生命”(live),如果颠倒过来,就变成了“邪恶”(evil)。邪恶定义为:“运用一切手段,拒绝心灵成长而恶性扩张自我的行为。”也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恶,恶人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嫁祸他人。“邪恶用谎言和欺骗来维护病态的自我。恶人,做了邪恶的事,却往往没什么罪恶感,用谎言和欺骗来保护“完美”的自我形象,而处心积虑维护道德完美假象的那类人。这类人往往是伪善的,对别人的伤害极大却从来不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往往所有的责任都在别人。这类人自私,自恋,喜欢控制别人。识别一个人是不是伪善的恶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听从自己的直觉,具体来说就是“反感”,“反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人遇到伪善和邪恶之人时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我想面对这样的人是,只能避之唯恐不及大概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三、恶,总是出现在需要爱的地方。

这是书中第四章的标题,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书中写到:夫妻之间真正的爱,不是树缠藤,也不是藤缠树,而是彼此独立、心心相印。这样的爱能不断拓展双方的自我界限,让彼此的心灵都获得成长。相反,如果一方把自己的自我依附于另一方,或者一方极力要控制另一方,这就不是爱,而很可能产生恶。所以我认为,情侣或者夫妻或者其他亲密的关系,要敞开心灵,但不要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意味着失去自由和自我,意味着奴役和被奴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心甘情愿成为别人的累赘,成为别人累赘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抑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让别人成为自己的累赘,他们想法设法让别人依赖自己,在被人的依赖中,他们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内心没有安全感,就像控制外面的一切。这些心理和行为很像爱,但却不是爱,而是恶。从本质上来看,它是通过加强别人的依赖感来控制别人,不仅阻碍了别人的心灵的成长,而且也阻碍了自己心灵的成长。我想爱,是为了成长,成长需要足够的空间;而邪恶的本质是压制,它压制别人的自我,压缩别人的空间。但偏偏有些人把这种压制当成了爱。这种关系中,对方体会不到爱的关心与呵护,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勇敢地面对谎言。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谎言,才能忠于事实。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00字左右

《有的人》读后感5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心得体会

高中读后感800字:有人喜欢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字

《有的人》读后感优秀500字

关于路的3000字作文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字(共20篇)】相关文章:

《灵魂只能独行》读书笔记2024-01-03

有的人读后感2023-02-28

复活读书总结1200字2023-06-03

天幕红尘读后感2023-11-07

未选择的路课文教案2022-06-26

留一颗心看别人高考作文1000字2022-12-12

高中生天幕红尘读后感800字2023-04-06

经典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推荐2023-06-28

《天幕红尘》读后感1500字2024-05-06

《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读后感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