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读后感(共14篇)由网友“头像是我不满意”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电影活着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1:活着电影读后感
《活着》是我唯一一本看过,好看,却没有收藏的小说。不是不想,不是没钱,而是买不到。足见其畅销程度。
看这部小说时,带着一种探求的态度,原因是想要从中找到一种活法来填补自己生命中的空乏,结果带给我的却是不可名状的触动和撕心裂肺的震撼!
《活着》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葛优、巩利主演,张艺谋导演。葛优凭《活着》一片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他就是借此片和《顽主》从一个不名一文的小喽罗摇身一变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电影《活着》我有幸看过,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此片在大陆被列为禁片,原因是片中有讽刺大跃进、文革倾向。十分好笑,此举岂不是有欲盖弥彰之嫌,倒使得共产党统治下的糟粕洞若观火,昭然若揭!
不愉快的我就不想多提了,还是来看故事吧!
小说以第一人称聆听一个古稀老人讲述自己凄惨一生的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老人叫徐富贵,原本是家财万贯、身娇肉贵,却因好赌再加上受骗,一夜之间变为穷光蛋。老爹气死,老娘病死,自己也曾被国民党抓为俘虏,被共产党解救回家,之后是妻子患得软骨病,儿子夭亡,女儿出嫁难产猝死,妻子撒手人间,女婿意外而亡,最后外孙也未能幸免。总之,天灾人祸纷然踏至,主人公的命运由纸迷金醉到一蹶不振,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
小说终篇保持沉痛的格调,也有几笔幽默点缀其中,使得故事有跌有荡,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富贵命如蝼蚁,结尾却是坚定的活了下来,给读者一丝欣慰,让人产生枉自兴叹的生命之痛的同时,又使人不免对生活油然生出一种希冀!
《活着》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颇引人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读罢,尽管我没能达到初衷,但却是重又树立了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虽算不得箴言,却总可称为一种信念,归究如下:
死了,万念俱灰,一了百了。
活着,希望还在!
篇2:高中生电影活着读后感
尽管在看《活着》之前,我对小说原著做了一些了解,对于这种“伤痕文学”也做了心理上的准备,但是在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的生活状态之后,我不免还是有胸闷气短、不吐不快之感!
电影以秦腔和皮影为主线贯穿始终。当福贵还是少爷时,皮影是他的玩物;当福贵赌输了全部家当时,皮影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当福贵在服役时,皮影是他免除充当第一线炮灰的挡箭牌;解放后,皮影又成了他干革命工作的有利证据;当场全国人民大炼钢铁时,皮影又是鼓动干劲的鼓风机; 时皮影又变为了四旧被焚烧。福贵富有传奇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祸福相依---福贵输的片瓦不留,解放后得以贫农的成分,逃过被批斗的一劫;龙二靠赌赢来的徐家的房产却成了被判死刑的证据;同时我们也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在影片中体会更多的是:生活中每一个人就像是一颗“棋子”,在别人的操纵中在“楚河”、“汉界”中奋力拼搏,而最终的胜负却似乎与自己无关!!当然,从福贵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看到了信念是一种支撑,可以创造奇迹。
对于家珍,我没有批判更多的是褒扬。作为少奶奶时,她迁就福贵,那是“夫为妻纲”的体现,而在福贵“戒赌”不成时,她毅然带着凤霞和还未出生的有庆回娘家,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更可贵的是,当福贵输的一干二净时她却回来了,又一次让我们目睹了忠诚和患难与共。之所以对家珍印象特深,最重要的还是她人性的光辉。开始时,造成有庆死亡的肇事者春生,身为区长几次三番赔偿、道歉他都不接受,就连凤霞结婚时春生给的贺礼她也不想收。可是当得知春生当作走资派被打倒,人人都想和春生划清界限的时候,她却破天荒的原谅了春生,并嘱咐他要好好活着。此刻我读懂了家珍的善良、宽容和伟大。
电影里面,活着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绝没有涉及生活的质量。就像我们理解“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生活与活着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生活是有价值、有追求的。我们应该是为了生活而活着才对!突然想到上学时的激情满怀,觉得整个世界就是属于自己的。甚至同学间经常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活着都不怕了,难道还怕死吗?”那个时候并没有对“活着”有深刻的感悟。通过电影才知道活着有时候是多么不容易,甚至“生不如死”!其实对于处在逆境中的人来说,困难永远是一种灾难。只有成功者,才会把不幸的经历视为财富。
试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人物还原到那个时代,想想生活真的是这样!!
篇3:电影活着
电影活着
1992年的张艺谋已经拥有了一批奠定自身地位的优秀作品,在他的前期创作中似乎有着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从生命张扬中的惨烈、人性压抑中的绝望,乃至执拗生存中的顽强,可以看出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渗透着无奈与沉重。而在1992年之后,时时求变求新的他逐渐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对深层次历史问题的探讨,以此来达到一种质的飞跃,于是,便有了影片《活着》。
1994年推出的影片《活着》是张艺谋从视觉童话走向现实人生的转型之作,在完成了镜头、色彩、光线等铸就的视觉盛宴这些形式化的探索之后,他的镜头终于回归到了属于生活本身的平实,影片《活着》正得意于他的这个改变。故事以中国现代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突出了活着就是一切的生命主题,影片从富贵两代人的'生活,见证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哲学,尽量舍弃了大手笔写意式的色彩,力图唤起反璞归真的情怀。
剧情简介: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篇4:电影活着观后感精选
在网上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张大导演诸多大片,各有其特色,我评价《活着》为最佳影片。
这部电影拍摄于1994年,获法国嘎纳电影节大奖,在中国却一直被禁演,我们至今才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
这是个不断讲述死亡的故事,最后却告诉我们生存的永恒。
这部电影的每个情节都那么真实的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初中国社会世态变迁。30 年的历史进程——国内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土改及发生在 50-60 年代的大跃进和_两次_——每一重大事件都直接撞击到这个家庭的生活神经。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可爱的葛优饰)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巩俐饰)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后来,新中国建立了。福贵一家因没了家产,万幸的成了城市贫民,而赢得福贵房产的龙二因为是地主,又不肯把房产交公,被枪毙了。大跃进大炼钢铁,福贵的儿子太困,在学校睡在墙根,被区长春生的汽车撞倒墙给压死了;_,镇长,区长相继被打到,春生意图自杀;福贵的女儿长大了,终于嫁了个城里人,怀孕了,生孩子时难产,而由于_,医院被红卫兵们占领,根本不懂医,福贵的女婿从牛棚里带了一位牛鬼蛇神教授,可是教授因为饿坏了,一下吃了福贵买来的7个馒头而差点撑死,没能救护福贵的女儿。就这样,福贵的一生充满了悲剧。
看第一段时,心中就开始为这个家担忧,尔后每一段故事都让我提心吊胆,可谓一步一心惊,一幕一胆战,生怕不幸再降临到这个家,却还是太多的灾难降临了。唯一让我喘口气的情节是镇长(牛犇饰)还是个有良心的好人,没有给福贵一家更多的苦难;家珍是那么坚毅的一个普通妇女,在那么多的灾难中与福贵同甘共苦,无怨无悔的活着。―― 是啊,无怨无悔,其实是没有选择,无法逃避!
看这部电影,深深的痛埋在心底,我欲哭无泪!它反映了中国几十年里严酷的社会环境,严酷的人际关系,描述了在社会面前,个人的渺小,在政治面前,个人的无能为力!这部电影唤起我长久存于心底深处的对社会的恐惧!
“有庆要是听爹的话呀,咱们的日子就越来越好……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养大了就变成牛啦……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啦”!这段话福贵给儿子友庆讲,后来又给外孙子讲;不管生活多么严酷,你还是得活着。。。。。但愿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永远不再经受人为的苦难,不再生活在恐惧中。
篇5:电影活着观后感精选
听说此片一度因为政治上的被禁了。看之前也是抱着想看看究竟的心态的。
看完了,政治上的感受一点都没有。或许因为更“反动”的影片都看过而有点见怪不怪了吧?
原来这部电影我早就看过了,以前看的是电视剧,好像是马伊琍主演的,情节类似。只不过以前是一天一集,中间空余好多时间能够将那些感受无端“消化"掉。今天不一样了,是电影,前面的感受来不及处理,后面的感受又累积上来,故能“一反常态”,能码出这么多字来。
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很不幸,好多时候,都将惰性“惹得祸”怪罪到身世。今天想想,自己较福贵较家珍较凤霞较有庆较所有的人甚至是龙二都是幸运的。可是,他们谁有吭一声吗?有叫一声吗?命啊,自己去承受。
对,命.........
人都无法预知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是悲剧抑或喜剧。谁能想到有庆能碰到那种事,谁能想到凤霞那么好的姑娘会失血而死。一切都是安排,今天是区长镇长,明天却有可能是走资派。谁能料到呢?凤霞生产之前一切安好得让我欣喜,却没想到上天安排了那些蹩脚的学生。一切都躲不住啊.......
碰到喜剧固然是好,碰到悲剧却是无力挣脱,就像电影里家珍眼睁睁地看着凤霞走了那样,很多时候,我们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地.......
躲不住的,那是命......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活着,好好活着.......
篇6:电影活着观后感
从前,“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尔后,“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再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大了,就……”
从原来的相信共产主义会实现,到最后变成对共产主义没底。
愚以为,《活着》这部电影反映了两个点。第一,貌似个体的错,实质时代的错;第二,揭露“活着就不容易”的政治哲学。
在影片中,主角们先是经历了变卖家产、被迫从军、丧子之痛和丧女之痛。每一次悲剧,福贵夫妇都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总想着,如果没有豪赌烂赌,就不会倾家荡产;如果没有到野外演皮影戏,就不会被抓去当民夫;如果没有叫儿子去上学,他就不会被塌墙砸死;如果没有把王大夫吃撑,女儿就不会失血过多而死。每一个“如果…就…”,完全都是归咎于他们自身。然而,每个人又怎能独立于时代而生活呢?我想导演想呈现的大概是,每一个悲剧不仅仅是个体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时代的原因。如果没有近代那种腐化堕落的生活风气,如果没有第二次国共战争,如果没有大跃进,如果没有_,他们的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呢?至少,概率会少些。每一个悲剧,看似是个体原因,实质上背后深藏着的,是时代的原因。
什么叫“活着就不容易”的政治哲学呢?笔者认为,这是指统治阶层有意或无意地造成广大民众生活水平贫困、低下,使他们为忙于为生计奔波,解决温饱,从而产生一种“能活着就不错了”的意识(或者说是“错觉”),无暇去顾及和争取政治上、精神上、文化上的利益,从而维护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巩固统治秩序。穿衣吃饭,乃人之必备。吃不饱、穿不暖,其他的一切都难以谈起。而个别统治者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使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无暇去顾及其他。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民主、法治、变革云云的,不是不被人理解,就是被人认为“不切实际”。
那到底又有谁利用了这一政治哲学呢?据称,千百年来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那么可以看出,历朝历代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着这一政治哲学,让人民“吃不饱饭”。
如果要问当下还存不存在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做法,“我们现在活着也挺累的,能活着也挺不容易的。”
我只能回答成这样了,你懂的。
篇7:《活着》电影观后感
黑暗笼罩了一座城,唯独只剩一盏灯。窗外只听见寒风在黑暗中挣扎,呐老的老钟慵懒地敲打着。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使我一闭上双眼,那书中一幕幕电影般的情节纷纷闪过;在这孤独的夜里,只剩下聚光灯和笔墨与我作伴。
想起白天里,我与《活着》的邂逅时光。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喜欢去书店与书共渡休闲时光。我喜欢坐落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书;喜欢书慢慢划过我的指尖;喜欢书身上特有的淡淡清香,喜欢它们带我领略知识的海洋。窗外的风变得格外温柔,轻轻地抚摸着我的侧脸,但我更喜欢那冬日里的一束微弱的暖阳,那种诉不尽的温暖,让人很惬意!而它,恰好出现在我必看的书架上,格外的引入我目,我顺手拿下它。
没有想到,我的眼泪却与它达成了共鸣:
回忆本是一本蒙上灰尘的书,它曾单薄的承载了某个人的酸楚,过往的不堪,让人不敢再去回忆,渐渐地成了我们闭口不谈的话题,可余华笔下的垂垂老矣的老者,却慷慨大方的与我们讲述他的一生;在锦瑟年货里,该努力时,却有人选择了一份安逸。他是地主家景出生的福贵,他过的是“吃喝嫖抽赌”的生活,可能烟花巷柳显得格外柔情吧!赌场上的输赢犹如梦,而他却不知自己早已输掉了自己的人生。恶习让他家道中落,父亲却被他给活活气死,一贫如洗,穷困之中他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不料被捉去当壮丁,他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无数的伤兵之死。历千经万难回乡时,才早母亲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带了一对儿女,女儿凤霞却因无钱治病成了哑巴,本以为团聚了的一家子能在贫困中得到了平静,不料苦难却依旧如影随形,儿子有庆为难产的县长夫人献血时,医生大量的抽血,不料这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就此消失在这无情的年代里,有庆的死瞬间让我错愕。原以为福贵的生活中的悲剧可以到此结束,可是悲剧一再上演,并没有要停歇。相距离世的是凤霞,她在生产时,死于大量流血;福贵一生经历了最悲痛的事是没能养老送终,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子因长年被病痛折磨到生不如死,最终还是先他而去。现在只剩他和女婿:小外孙可以相依为命,不料上天又与他开了一场玩笑,女婿在一次建筑事故中被砸死,小外孙苦根也因贪吃豆子意外撑死,命运与他离开了一场令人窒息的玩笑,生命里难得的那一份小小的温情,最终被死神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这头牛跟他一样坚强的活不了下来,他给这头牛也取名叫福贵,夕阳西下,只剩下他和他的牛。
道不完这人世间的阴晴圆缺,也诉不完这风花雪月,只因情深未了的结,也只因人世间迟早要离别;余华用朴素的笔触,诠释了生命虽脆弱无常,但在书中,却让生命坚强得到了极限。《活着》让我感慨良深,尽管四季轮回的脚步让生活不平凡,也蹉跎了光阴,黯淡了你的人生,我们也要在这条路上寻觅,哪怕有天,累了、倦了、也只不过在淡泊宁静中踏着短暂的忧伤,走过坎坷,我们也要笑对朝阳。
我想!你一定对你的人生迷茫过吧!也挣扎过吧!可又不知如何去改变,所以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放弃看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小火苗。每天无所事事,只会刷抖音、快手、淘宝、打游戏,做着六十多岁老人做的事?寻找那份安逸?不!这样的活着,只不过是在挥霍你的光阴,年轻是像蚌一样磨砺出珍珠的过程,要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活着!
黑暗彻底笼罩一座城,也关了所有的灯。
《活着》电影观后感
篇8:电影活着观后感
《活着》是一部获奖很多的老片,反映了中国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的大变革。旧社会时期,豪强劣绅必定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其中龙二是典型)。在那个年代,阶级斗争尤为厉害,穷苦的人民对压迫他们的这些地主劣绅们是深恶痛绝,人民不愿再被压迫,再过库不堪言的日子,势必回与地主劣绅们斗争,直到打倒他们。而无辜被安上地主身份或反动,革命罪行的人,他们却无处伸冤。这足以说明时下各阶级矛盾冲突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新中国刚成立,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国家整治还未全面展开,中国仍处于动荡时期。
崇拜之风就是对当领袖的崇拜,但那时他们过分的崇拜,可以说是疯狂了。以毛主席为例,那时普通百姓家中必定挂毛主席像,不挂者视为不敬,要是这样那你可能会被他们安上个什么罪名。人们无论唱歌,言论,还是其他都会提及到毛主席的大名。就连片中的二喜和奉霞结婚的那天,二喜对着毛主席像说:“毛主席老人家,我把奉霞同志接走了”然后和奉霞一起向毛主席像鞠躬,最后才向爸妈鞠躬。人们对领袖人物的崇拜过于疯狂,当时有首歌“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可见领袖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父母。他们认为领袖永远是真理,是正确的,殊不知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会犯错,其中极为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还有就是当时涌现出一些贪污,弄权谋私,败坏党纪的现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那个时期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也不懂什么,是完全的农民,哪会认清事物的真实性呢,崇拜领袖也是盲目和必然的。
葛优在片中的两处对白可谓妙极,深刻反映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由黑到白的转变过程。对白一儿子有庆与父亲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有庆坐在牛背上吃肉”。对白二孙子馒头与姥爷富贵的对白“小鸡长大了是什么,……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对白反映人们在不同年代人们不同的宿求,对白一说明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希望过上好日子。对白二反映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但社会仍需建设,发展,寄寓下一代希望。
《活着》这部影片给我感触很多,在此无须多些感触了。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它是历史与艺术的映射,揭示旧社会各矛盾冲突,社会演变历程。极具艺术性和历史氛围的它一定能让你有所收获的,去看看吧!
篇9:电影《活着》观后感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x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x大革x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篇10:电影《活着》观后感
这次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名叫《活着》的电影,随即我就猜到我们必定要写影评或观后感了。话说,大学没有白看的电影。不过感到庆幸的是,老师让我们写的是观后感。山川说,真正的影评人是不会带着感情去看电影的,也就是用俯视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去把握一部电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锐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释。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可不就是有点难了,而是非常难。
“活着”,一看这电影名字我们也许会猜想,这影片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毕竟影名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还是死去。
《活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福贵的悲惨命运。影片背景是从内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大跃进最后到x革,在这几个叫转的时期,福贵经历了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难和对他残忍的捉弄。尽管他的人生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可是这些磨难都没有把他击垮,他依然坚强的'活着。其实福贵的命运也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兵荒马乱还是政局动荡,老百姓无论是顽强斗争还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贵的一生虽然悲惨,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定会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结尾福贵依然是笑着的,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有机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贵在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富家纨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样喜爱赌博。他因为祖上留下的财富可以挥霍,每天就以赌场为家。他的妻子用他们的孩子劝说了他多次,但他没有一次听进去了,还是依然嗜赌。俗话说: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头来换来的只会是一无所有。最后,福贵终究是把家产都输光了。从此,他走上了命运给他安排的轨道。加之后来发生的种植ㄕ郏垢9蟊涑闪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诵腋5恼孚小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候呢?但无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福贵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从悲痛到欢喜再到悲痛……命运的苦水侵蚀着他的一生。个中心酸,各种悲痛,我想只有福贵自己的体会才更透彻。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却是一个人的留守。我们也许不会很清楚福贵活的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但经历了这么多次蜕变的福贵,也许活着,就算卑微,也一样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会都是尽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条路,不会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拥有信心,希望就会在前方出现。活着不仅仅是一种证明,它更是一种历练。只要我们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命运给你插之下来的种种困难、挫折与不幸,就会体会到幸福的甜蜜,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篇11:电影《活着》观后感
“福贵啊,我们可得活着回去了”,“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呀”。而我们又是为什么活着呢?对生命的认识,也许只有在失去后才能体会。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活着”,是进行时,带有一种生命的张力与韧性,表达的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动力。福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断地适应着环境的变化,顽强的追求生命的延续。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悲剧而变态,在苦难深处,反而不知为苦。只有沉醉于苦痛,所有的伤口才会不药而愈。从影片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让我们了解到个体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太过渺小无力了。正如《活着》题目里所隐喻的,小人物力所能及的只是关心自己的生存罢了,在那样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是“活着”二字;在当今呢,将之换成“自我”之后,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小人物呢。在时代的迷雾里看不清周遭险恶,我们无法寻找“自我”源头在哪里。作为底层小人物,我们也只有好好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总说人要活得睿智、活得有“自我”,要学会宠辱不惊、留无意。被这样的价值观念劝说良久,我们却慢慢失表情,面对森多万象,只当在观看玻璃窗外风起云涌,不管是否内心暗潮激扬都不动声色。也许你可以对他人如此,不以他的言行动及任何情感,以为冷漠是自我意识强烈的前提。但是否想过,会有这样漠然冷峻的姿态的你我,正是被周围的一切驱使的结果呢。而作为生活底层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的标准始终在不断放低,最后完全依顺于麻木与不幸的世界。而电影主人公则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人世,又赤裸裸地离去。影片中所展现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感谢现在的安详与和平。
篇12:电影《活着》观后感
人在风光的时候,总会得意忘形。仿佛世间最繁华的一切,都只在自己那小小的眼珠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哪怕昔日龌龊,都抵不过今朝的放荡。世上最好的一切,大概不过就是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罢了。然而生活,从不会放过那些自以为是,得意忘形地的人。或许你还在纸醉金迷里,或许你还觉得自己拥有着一切。生活,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在你猝不及防的一刹那,全都夺走。只留下一脸漠然的你。从高处跌下,很疼,很疼。但人,总是会想尽办法的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未来,才有希望。但是,希望,从来都不是给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至少不是你我。但是,困境确是生活给我们准备的奖品,从来都不会忘记。
为什么要活着?死了多好,死了,就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没有思想,没有疼痛,就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可是,疼你爱你的人,却用吵闹的哭啼,把美梦给打搅了。不想做梦了,为了心爱之人,身边一无所有了,幸好也只剩下心爱之人。
然而,噩梦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当生活轻易的把所有的荣华都从身边带走时,就应该想到了,这其中,也包括这自己心爱之人。父母,妻子,孩子,朋友,一个一个的,慢慢的,在眼前,在怀里,逐渐消逝。消逝的是他们,但从不包括你。或许,从此懂得了痛苦,从来都不是高处坠落,而是身边爱你的人,都离你远去,却又无能为力。
终于只剩下一个人,可是,却也不再想死了,反正迟早的事,也就不紧不慢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回想着自己的以前,风光过,奢靡过,堕落过,穷苦过,平凡过,希望过,失望过,憧憬过,绝望过,哭过也笑过。感觉自己经历了世间所有人的人生百态,或许,这么活着也值了。剩下不多的日子,就留给回忆吧。
回忆很长,肯听的人也没有多少。跌宕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别人不愿听,那就自言自语好了,慢慢的回想,慢慢的老死。或许有一天,会有人肯听也说不定呢,不仅世间百态,人,也是如此呢。活着本身,从来都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只有活着,才能找到意义。
篇13:电影《活着》观后感
陈大会老师的《活着》适时的出现,让我反省自己刚刚发出的想要去多买衣服,美美的包装自己的决定,人活着不是为了包装自己的外表,而是为了内心的平和。
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每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始时我是很知足的,但是时间久了,欲望又冒出来了,总是有许多美中不足的事情发生,我纠结,我计较,我抱怨,我不平。心态影响身体,身体的不适又来败坏我的心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时我看到了《活着》里面的姐妹们,她们敢于把自己放到社会的最底层,每天去捡废品,捡瓶子,在垃圾里面捡吃的,面对别人的训斥和谩骂,她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说对不起,她们没有怨恨,也不肯放弃。最主要的是她们的内心是快乐的,是满足的,这不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吗?
知足常乐,自食其力,不争,不靠,不抱怨。修忍辱波罗蜜,把自己放低,对别人的训斥和指责甚至抱怨,都要做到感恩,说对不起,不再委屈,不再辩解,不再抱怨,最好能做到内心不起波澜。《活着》观后感200字
爸发来有五十部电影的电影集,早上看了一半其中的电影《活着》,下午送完孩子上学后回到家中,泡上一杯太太的六安瓜片继续看,被葛优和巩俐朴实的演出感动。电影中的场景我出生后赶上了个尾巴,基本上是熟悉的。最感动的是福贵夫妇坎坷却相守一生的平凡婚姻,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更多追求是所谓自我的实现,婚姻参杂了许多实用主义的东西,当不好用的时候,就用或者威胁用离婚来处理,导致大量失败的婚姻。现代的婚姻多了些浪漫,却少了感动。
活着的目的,其实不复杂,就是活着。这些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然后一片一片地沉到杯底,与水完美融合,形成一杯清香的茶。任正非说一杯咖啡或茶,可以吸收宇宙的能量,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为了被人感动地喝下。
篇14:电影《活着》观后感
再看一遍《活着》这次不是余华的小说,而是张艺谋的电影,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大场景,但是看完之后感觉很震撼,它是一部小人物的史诗,一场充满黑色幽默的悲剧。
福贵少爷嗜赌成性,输光家产后不得不靠演皮影戏维生,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逃回来,发现他的女儿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经历了丧子丧女之痛后,他已经老了,唯一的希望就是一个小外孙...
但是小说中富贵好像不止两个孩子,好像还有一个是吃豆子噎死的,可能是我记错了吧,因为看小说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况且我的记忆力不太好。个人觉得小说更引人入胜,情节远远要曲折得多,人物心理活动等因素是电影无法表达的。当然,这部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虽然福贵的命运一直被捉弄,但他总是坚强地活着,他总是提醒自己,活着,比什么都强。影片最后的富贵和家珍已经老了,小外孙馒头和小鸡让他们对下一代人的生活充满希望。富贵说“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长大了变成牛,牛以后呢,馒头就长大了,生活就越来越好了”看似愚昧的玩笑话却发人深省。
看完《活着》不由得让人想起《霸王别姬》,同样是描写主人公在动荡的社会中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人生,人的命运总是被捉弄,在历史面前显得那么渺小。但是《活着》中的不起眼的小人物,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比如富贵被抓壮丁,永庆被墙塌死,凤霞生孩子大出血,王大夫却被馒头噎得不省人事)让人发笑,苦笑,潸然泪下,它对命运的诠释显然比《霸王别姬》更为深刻。
我在想,如果用《大话西游》将悲剧拍成喜剧的手法去演绎《霸王别姬》,大概能达到《活着》的水准吧。
再想想我的情况,一个城里的知青被迫回农村做农民,和富贵年轻的时候何其相似啊。失去了一切,让人焦虑万分,可是后边的路还很长,现在最多就像富贵当年输光家产,而这还仅仅是杯具的开始。人生苦短,造化弄人,如果以后我的命运像富贵那样,也得像他那样提醒自己:活着,比什么都强!
或者把人生当作一部戏,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用《喜剧之王》的台词安慰自己: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 活着观后感
★ 活着电影观后感
★ 活着影评
【电影活着读后感(共14篇)】相关文章:
观看《长恨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2022-05-18
高中生读活着观后感2023-01-17
活着观后感800字议论文2022-10-30
关于甘南情歌电影的个人观后感2024-01-01
观看长征电影的个人观后感优秀作文2022-04-30
关于《活着》经典小说的观后感600字2022-04-29
心灵奇旅观后感英文2023-03-13
《一条狗的使命》的观后感作文2023-10-10
观看影片《侨女日记》有感2022-09-25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优秀作文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