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900字(共19篇)由网友“冰凉凉白粽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读书心得体会900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中华魂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中华魂不但是中华民族之魂,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奋发的民族,每个中国人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浓浓的爱国情。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在经历重重风浪后,不仅没有在惊涛骇浪中沉没,反而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
中华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化身,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太空的杨利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医生??也正是他们一代代的伟人,使我国成为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铸就了我们祖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
中华魂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抗倭英雄的戚继光大将军;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将领;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坚持八年抗日的亿万民众支持了我们的祖国,使祖国重燃希望的火苗中华魂是新时代的奉献精神。是延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王进喜的光辉精神、抗洪抗震团结一心的精神、勇于挑战的航天精神翻阅千年历史,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就像是世界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一部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史。中华民族饱受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使我们更加坚强。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行的法宝。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发扬在历经沧桑、饱尝忧患的历史中炼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充分展现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辉。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高举民族精神一定能够在我们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只要做到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在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篇2:《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一直久仰《红楼梦》的大名。但以前总是对他提不起兴趣。总是觉得贾宝玉一个堂堂的男人,整天和一群女流之辈瞎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后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放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一个系列节目。讲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集,才对红楼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后来在图书馆来乱逛的时候偶然翻到了红楼梦,于是就借来看了。
到目前为止,书还没有看完。只看到了70多回,因为毕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只能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阅读。读的也是囫囵吞枣的,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细想。但是对我这个水平说,也应该差不多了。按刘心武说的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才是精华。后四十回完全就是狗尾续貂,我还没有看到后四十回,还无法验证这句话,不过即使看了倒也不一定看的出来。
在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但是发一个人物的人性都十分的鲜明,即使只有寥寥数笔,曹雪芹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出来。而且对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红楼梦里所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多。以致于有人专门的开了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食物为基础的红数菜馆。还有的人就专门研究红楼梦里的诗,一本小说里的诗就值得人去专门研究,可见红书中诗的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含意之丰富。
红楼梦里的人物之多,关系的复杂也是令我感到惊讶。以致我现在有些人物的关系我也不是理的十分清楚。这也是为什么曹雪芹历经数十年才完全这部巨著。只是后来由于借阅者的丢失,又有版本说是因为被为xx而查禁,故意烧毁。才导致了我们只能欣赏到原版的80回.
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每个阶段我所喜欢的人物也是不同的。刚开始我对林黛玉每天都是哭哭啼啼的感到十分的厌烦,但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人物的性格也丰满起来,我也开始能够理解为什么曹雪芹把人物写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在大观园的众多人物中也数林黛玉的才华最出众。
对红楼梦的文学性的欣赏来说,我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评价。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知识能力有限。对小说理解不够深刻。对我来讲,只是看看其中的情节。对小说的所谓的反封建性质还不是能够深刻理解。我个人认为作者想通过贾宝玉来反映他对封建社会的深恶痛绝是有点不勉强的。贾宝玉厌恶读书,完全是因为他贪玩的天性所致。贾只是一个小孩而已,哪个小孩不贪玩呢?而且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不愿读书也是可以想象的。没有生活的压力。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不读书都是一样的生活。那边是大观园的姐姐妹妹,那边是烦闷的私塾,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心情读书吧。
看了一些相关的红学研究的书,说实话,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中意于红学研究,因为这本书确实有它的独到和美妙之处,但是我同样认为有些研究是有些过火了。只是主观的臆断,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说实话,曹雪芹老先生死了那么多年,有谁知道他的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虽然他的作品是能够反映他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放的啊。
篇3:大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900字
通过读《大学》我了解到儒家追求三纲八目,这是什么意思呢?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信仰准则,就是做臣子的必须绝对遵从君王,做子女的必须绝对遵从父亲的意思,做妻子的必须完全服从自己丈夫.
至于“八目”,应该是指。《大学章句》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在这里我想说说“父为子纲”这个认识,古代的文学中讲到身体上的毛发受之于父母,不可随意的伤害它。从这一点说明了古代的人是多么的重视父母,这里有儒家的孝悌之意,而“父为子纲”也有这么一点味道吧。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必绝对的遵从父母的意思,但是,做子女的必须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而且我认为应该尽量听取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家千万不要因不听父母言而吃亏,不要因曾经对父母不孝而后悔。
汤王曾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据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我认为在学习中运用这个道理再好不过了。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硬式教育,所以在市场上买的所有参考书几乎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是照搬,很少有几道创新题。这就是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在做题中,不要仅限于用一种方法做,再想想,再想想????这样你才会有很大的收获,并且遇到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迎刃而解啦!
在生活中,要让自己试着不断去触碰新的事物,刺激自己的大脑,让你的脑子变得越来越灵活,知识面越来越广;反之,一味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头脑越来越简单。甚至,你会像栔訶夫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就会被人冷落。
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自欺欺人。在班级中,你要看班级名次,在学校里要看校名次,在社会中要找到自己的层次。这时有的人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办法:在考场上作弊,结果被记处分;在职场上,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最后,进监狱。所以说:自欺欺人往往使自己掉入深渊。
治国先齐家,想治理天下,先把家里的事管好。也就是说,做事情不要急功近利,而要脚踏实地的管好自己的事。在学习中,你可能遇到比你强的人,这是很自然的事。这时千万不要心急,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的做就好,并与他找差距,功到自然成,一定不比他差。
——《大学》教我们为人做事记得以前中学时代自己也接触过《四书五经》这一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但那仅限于了解其文化背景、组成结构和大致内容,所以也就无异于管中窥豹、知其皮毛罢了。有幸在这次假期里比较深入地研读了它里面的《大学》篇,方才领略到它里面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并且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该以怎样的方式前行,才能切实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从小便志存高远,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光辉梦想和远大抱负,寻得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而耗尽一生。《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所展示的,即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三纲八目是《大学》的纲领旨趣和主要条目,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大学》的开篇也是其为人做事的大道与精髓所在。
“在明明德”说明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自己本性中的善根、摒弃邪恶的诱惑、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对人自身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而博学的宗旨莫过于此。就此意义上说,西方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的自我完善”、毛泽东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培养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
“在亲民”,和下文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了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之重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gan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
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即是一种革新的姿态,它驱动人们去弃旧图新。“在止于至善”即是说博学的目的还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无数先哲们的人生历程便印证了这一点。
人奋斗一生,是因为他“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所奋斗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止”在什么地方,知道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
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
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告诉我们,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了,它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其根本,即着重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的道理。
篇4:自律力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由自己的意志决定了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就是最了解自己、最能掌控自己的人。但是,从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常会有“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的情况,会有“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的情况。事后冷静分析,我经常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情商低”的缘故。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自我管理及提升自律能力方面的书,在这一问题上得到一些启发,在此与大家分享。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你真的认识你自己么?你能平静的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么?你能正确对待不定时涌现的负面情绪么?你能打破内心的成见,客观的和他人交往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始终存在,意识的波动带来的就是“有色眼镜”,无论是看别人还是看自己。
通常我们能察觉到的,只不过是当下的意识和想法。这个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左右了我们的情绪和认知,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这个意识的奴隶。情绪化、下意识、不由自主的,就是我们成为奴隶的表现。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控制不了。
因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觉察到的,只不过是意识最表面的一层,与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同理,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意识”就仿佛冰山一角,在看不到的海底深处,意识还有许多层面是我们正常情况下所认识不到的。深层次的意识活动决定了表层的意识活动,只有我们勇敢的破开自己的心防,顺着当下的念头继续向下挖掘,深入到我们心灵的深处,在那里,才能找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的根源。
那个地方,心理学上称为潜意识,佛学上称为第八识。领悟了八识的人,就是破除了心灵的幻象、已经觉悟的智者。《道德经》上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是这个意思。
作者谈到,了解别人,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理性延展方式办到,可是了解自己,就需要更深一个层面的方法,也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修行,不断的洗去沉积在心灵上的尘垢,不断的擦亮本心,直至露出真实的本来面目,仿佛明镜一般,一尘不染,净能照物。读后感·我对这一观点有些怀疑,究竟怎样才算“修行”、才是“本心”?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只是唯心的一个概念。
如果能够达到作者所述的境界,我觉得可以说是“我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即是“自知者明”的境界。不然的话,充其量就是情绪的奴隶,潜意识操控下的傀儡,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想、在感受、在体会,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在背后推着我们不由自主的行动。
我能够认识到、也认可潜意识的存在,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律,达到内心的真正觉醒。这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有先在日常工作、生活方式中锤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迈过沟壑,发现一个新的自己,那将是终点,也是起点。
篇5:活得明白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写下了一个经典的快乐公式,放在哪里,全部适用。记得初识这句话是在新精英的课堂上,感觉如获至宝,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可以自己调整,还调整的如此有方向,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也给很多伙伴普及了这个概念,想要快乐,多行动,少想象,一切都会好起来。
今天学习贾杰老师《活得明白》第12章-快乐,学习本章可以和前面的第五章痛苦对比学习,快乐-痛苦本来就是一对二孪生兄弟。
案例一、领导从来不表扬。来访者是一名28岁的软件销售员,两年的工作过程中,因为领导从来没有表扬过他而感到很没有价值感。贾老师如同处理在“痛苦”那章中的案例一样,首先确认是现实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现实问题就是自己的反应与外界刺激相匹配,心理问题就是情绪反应内心感受与外界刺激不匹配。当确认是现实问题后,贾老师继续排查问题是否可以应对,询问来访者是否知道,自己如何做,可以得到领导的表扬,来访者的思路情绪,回答很有条理,明明知道却还纠结,贾老师继续追问,对于目前工作的开展以及自我目标,领导的表扬对你很重要吗?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很重要,而且是来访者实现个人目标的的必经之路,咨询师因此得出结论:看来,除了继续努力工作之外,为了能够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只能调整自己和领导互动的方式,是这样吧?来访者此刻才说出真正的原因,他说:为什么领导不能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呢?哎,这就是个妄念。贾老师依然耐心引导,根据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应对的不同方向,一个是怡然自得,一个是很痛苦,谁更需要改变,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行动,谁行动谁受益。
知道容易做到难,来访者虽然知道自己应该改变,可是依然在行动中很顾虑,贾老师继续给出选择项,让对方感觉到是自主能动性,而不是感觉在被动的自我牺牲。
有选择的人生路
有选择的人生路
有了选择依然心有不甘,或是畏难,就从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地方开始,取得了一点点成功就是很好的自我突破。。
案例二、工作与挨骂。这里的来访者因为总是挨老板骂很不开心,但是没有辞职,这让我想到了贾老师在以前章节中说过的的:痛苦背后必有获益。果然在与来访者的对话过程中,发现得以支撑她的就是优越的待遇。明白了这点,但是依然不能开心,贾老师就引用了开篇的公式,觉得委屈是因为自己还有期待。
对于同样的事情,我们身边快乐的人,分为两大类,一是高能力低期待,一是能力一般但是期待更低。所谓的无欲则刚,也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降低了期待依然困扰,那就努力提高能力,从个人实力方面,可以提高综合能力,让自己将来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从人际关系角度而言,提高自己合理应对外界评价的能力,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让内心变得强大。从生涯平衡的角度而言,可以提高自己找乐趣的能力,安排好业余生活,释放工作压抑,平衡自我。这三个解决不快乐的途径其实特别有用,我感觉这是个完美药方,只要行动跟得上,可以治愈任何毛病。
篇6:活得明白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有幸被学校推荐学习CCT职业生涯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由此结识贾杰老师,接触职业生涯咨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并享受由理论指导的咨询实践带来的喜悦和存在感,也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要求有了新的理解、判断、选择。既然喜欢,就要多学。贾杰老师结合自己的咨询实践,3000多个案例、近10000个小时的工作经验,于年初出版了《活得明白》这本书。有幸得知,有幸买到,有幸阅读,有幸感受咨询的魅力和助人的快乐。整本书以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问题为主线,以实际案例(征求过当事人同意并隐去个人信息适当改编而成)为核心,引导普通读者、困惑纠结者、同行咨询师等不同群体在阅读中慢慢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我既是普通读者,也是有些问题的困惑纠结者,在《活得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也逐步在寻找问题的答案,确定方向与动力。
具体如下: 一、知识收获生涯咨询的十八个典型,阐释了视角、决策、脾气、痛苦、转牛角尖、他人评价、临场发挥、犹豫、兴趣、自卑、快乐、意志力、自由与责任、目标、拒绝、底线、示弱等十八个人生常态,用通俗易懂的对话,将这种常态剖析的淋漓尽致:1、视角: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2、决策:当你无法决策的时候,有一个思路就是最坏的结果你是否能够承载?3、烦恼: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朵奇葩,烦恼皆因没有看透; 4、脾气:之所以脾气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动用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5、痛苦:持续痛苦的背后,一定有获益;6、转牛角尖:不要向人们索要他们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东西; 7、他人评价: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合理应对他人评价;8、临场发挥:从来就没有什么发挥失常,那就是你的真实水平; 9、犹豫:答案就在你的心里; 10、兴趣:把兴趣转化为能力,才有可能优雅转身,否则只能华丽撞墙;11、自卑:自卑背后是满满的自信; 12、快乐:快乐等于能力减去期待; 13、意志力:不是你没有意志力,而是你的计划不够合理;14、自由与责任:当我们开始接纳现实,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时,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15、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法选择,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16、拒绝:别拿自己当做唯一; 17、底线:没有底线就没有尊重; 18、示弱:让别人感受到“被需要”,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贾杰老师在书中告知,对于咨询师职业,要明白:一是咨询并不是神秘的职业,而是一个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二是咨询的过程是双方共同协作的过程,三是咨询师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即专业知识能力(包括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是分析问题的前提)、实践操作能力(包含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各种流派的干预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积极的人生观、随时的自我省察、终身学习观等品质,决定我们能否在一个领取取得长远发展)。
二、信念收获该书中的案例,内容、角色等均涉及多方面,学生、员工、领导、父母、同事、朋友等都包含其中,高校教师、辅导员也不例外。书中讲到有高校教师面临人事调动的选择困惑、辅导员工作年限与发展的平衡矛盾、辅导员工作付出与评价高低的现实困惑、辅导员工作思路与成效的联系等问题,与其说是看别人的事情,不如说是看自己的生活,因为,案例当事人的故事,或多或少也是我遇到的、经历的、解决了亦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边看边想,边想边看,对于案例中的对话(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我颇有同感和启发。正如同知识贯穿的内涵一样,高校教师、辅导员的困惑、矛盾等,无非也皆因没有完全的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找到自我存在的合适途径而已。例如,人事调动需要考虑决策权(最坏的结果是否能够承载),工作发展和付出与评价高低需要考虑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合理应对他人评价),工作思路与成效联系需要考虑底线问题(避免无原则溺爱和无民主强制)等。一字一句,都让我的内心激动不已。没有万能的人可以及时给予自己解答困惑,却有如此万能的引导让自己的心里恍然清晰,信念坚定,感觉踏实,感受美好。
三、成长收获所谓的成长,用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接触到的人总结出来,即成长就是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为人处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身心状态在不断的改善的过程。从刚刚开始接触贾杰老师,对他的咨询理论与实践技巧倍感敬仰,对其人格魅力也欣喜若狂。然那只是眼前景象,看完《活得明白》,才进一步了解贾杰老师的成长,也集学习、困惑、锻炼、实践等于一身,逐渐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谦逊、博学、耐心、细致的后现代主义学习与践行者。正如同他在后记中提到的自己一路走来,摸爬滚打,自我评价是处于“萌芽期”,而经过他的督导王颖老师的三句话(你想多了、有局限性很正常、人们并不傻)才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出书,并通过写书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得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且行且思且成长。正所谓人无完人,榜样也一样,所以对于不完美的自己,选择好参照物的比较,客观合理且不失自信之美。安静的读书是一种享受,优雅的工作是一种享受。每学期读一本书,每天把握好工作。看一本好书,类似行了万里路。《活的明白》让我体会到了工作与成长的智慧,还有个人的进步需要和满足。辅导员工作,暂时不能避免被事务性工作“占据”,但是可以避免被机械的工作模式、传统的方式方法“占据”,快乐的工作,就是提高工作水平,适当降低工作期待(更多的是反馈),那么我作为一名即将工作满三年的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也即可以翻开新的一页,再次起航。
篇7:活得明白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了贾杰《活得明白》这本书,感想、收获颇多。本书源自一位咨询师的工作手记,作者从十年的“行医”经历里甄选精彩真实的案例加以总结和点评,通过18个真实的案例,涉及职业、亲子、情感和精神追求等诸多方面,给人们以启迪。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看到书中有很多案例是涉及到我们的职业,如何在工作中找回乐趣,如何面对部分学生的差评,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等等,这些内容都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本书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点亮了明灯,鞭策着我更好的前进,感谢此书,感谢作者。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会有不同的答案。很多时候,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当“我”变了,世界也就“变”了。建立客观而坚定的自我标准,才能合理地应对他人评价。
书中的“北斗七星阵”讲的是大二一女生因为与同宿舍另一个女生闹矛盾来咨询的故事。作者是这样处理和化解的:先听她说了一会儿她们之间的矛盾,然后通过玩“北斗七星阵”的游戏以鼓励、引导的方式帮助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她和同学的关系,很“神秘”的完成了角色转换和合理评价他人。所谓的“北斗七星阵”就是摆成了一排的7把椅子,在轮流座椅子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与她的问题相关的“虚拟”情境,不断变换角色,先从自我开始,再到对方、陌生人、客观事物,最后回到自我,并记录这一过程。最后作者再以咨询者的角色将刚刚进行的过程进行重演,“春雨润物”般解开了学生的心结,学生感动的同时应该会铭记终身。
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书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也很多。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不论你是谁,你的社会角色是什么,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把握和她们相处的每一段时光,怀着感恩的心且行且珍惜。
篇8:学生名人传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每颗钻石都会闪光 ——读《名人传》有感
角度渐渐偏移,阳光透过云彩,照耀着晶莹的钻石,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无论何时,我相信,每颗钻石都会闪光。——题记
冬日的午后,阳光不知怎么了,悄悄地躲了起来,窗外小雪,密密地又轻轻的来了,就好像这些精灵们约好了一起出来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生怕错过任何一片雪花。
像这数不胜数,我打开了这书,跟着罗曼·罗兰的脚步,拜访了许许多多的名人伟人,简单的与不简单的,平凡的与不平凡的,伟大的与不伟大的……都在这里交织,酝酿,成为我们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筑成一座宏伟壮观的钻石城堡,照亮了整个世界。
走上了一段楼梯,我轻轻叩响了身一侧的房门,开门的是贝多芬,我赶忙抚他到琴旁,让他坐了下来,眼角向下移动,不经意间,看见地板上琴旁边都是水,我不禁好奇地询问原因,他摸索地找到了琴上的水盆,指着它对我说“我必须要每天都练琴,不停的创造,为人们献上美妙的钢琴曲,所以,当手指发烫无法继续练习的时候,就把手浸到冷水中,降温后,继续练。”听了,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我便问“什么支撑着你如此马不停蹄地练习呢?‘我始终相信,我是一颗钻石,总会有举世瞩目的一天。’”我默叹。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竟到了西斯廷大教堂,头顶上巨大的穹顶,金碧辉煌,晃得我睁不开眼,我不由得走近些去欣赏着独一无二的穹顶,没想到,米开朗基罗竟在那里,专心地画画,只不过看到他的姿势,有点好笑,只见米开朗基罗颈椎后仰,眼鼻朝天,每画一笔,都有一些颜料和灰泥滴到他脸上,甚至滴进他的鼻孔和眼睛里,有时画到一些转弯抹角的地方,他或蜷曲身子,或跪下双膝,甚至整个人弯曲成一直弓箭状。我不由得怔住了,脸上流淌着的笑容瞬间冻住了,我僵在了那里,直到他走过来招呼我,才醒来。原来,所谓的“钻石”是用无穷的汗水和毕生的心血倾注而成的,它照亮了整个梵蒂冈的天空。
唯有经过勤奋的雕琢,钻石才会发出耀眼的光,是勤奋,是坚持,是信念,支撑着他们去创造一颗又一颗令人瞩目的成功的钻石。只因坚持,贝多芬“这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终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发出夺目的光坏——《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只因信念,米开朗基罗“完美不是一个小细节,但注重细节可以成就细节。”造就了完美无瑕的钻石——《大卫》《末日的审判》。许许多多的光芒四射的钻石,永恒的刻在了人类历史的 篇章。
合上书,望着窗外,竟发现雪竟停了,夕阳洒在蒙了一层雪纱的树上,闪闪发光。
篇9:法律书籍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和哥哥折纸飞机玩,就把妈妈给我买的新书本撕了个乱七八糟。妈妈很生气,第一次用尺子打了我的手,我当时很委屈,妈妈告诉我要爱惜书本,可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成了我最早、最好的朋友,我从书中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我就是那个乐于在书中努力吸取营养的小书虫。我喜欢读书,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读书的机会,我家的书柜里、餐桌旁、床头边,甚至厕所里都放有各种各样的书。书桌前看书、厕所里看书,坐着看、蹲着看,躺着也看,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躺在床上看一会书,到了不看书就无法入睡的程度。可是家里的书毕竟有限,现在的书又那么贵,为了节约读书的成本,我和朋友们先是相互借读,后来找到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到附近的书店看书。到了书店的我就像一条渴望知识的小鱼,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们偷偷的躲在一个角落,如饥似渴的读着每一本书,就像小老鼠在偷吃奶酪一样,一本接一本,一块又一块,常常忘了时间,直到妈妈打电话叫我,我才知道:哦,该回家了。刚开始,妈妈还以为我是跑出去玩了,就说我贪玩,不爱学习,后来妈妈发现我是去看书了,就特意给我办了一张会员卡。有了会员卡的我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躲到角落“偷吃奶酪”了,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坐在休闲区享受读书的快乐。每天放学,我都会到书屋写作业、看书,妈妈做好饭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有,在书屋看不完的书可以借回家看哦,想想心里都美滋滋的。
我爱读书,它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展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它还让我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呢。有时候和爸爸妈妈聊天,当聊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很惊讶的问:“这个问题你怎么会知道呢?” 这时候,我就会得意洋洋的拉着长调对他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虫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哈哈!”。
我读书,我快乐!你呢?
篇10:死魂灵读书个人心得体会900字
《死魂灵》讲的是一名警察同事跳崖自杀;一名恋童癖被释放出来,参与到一起大规模虐童案的审讯中;一个老朋友的孩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去;一个连环杀人犯被引渡回到爱丁堡,打算解决几起旧时恩怨……仍然沉浸在好友殉职的悲痛中的雷布思突然要同时面对这么多错综复杂又彼此相连的事件,同时,他还要面对自己年少时的回忆,以及许多萦绕在他生活中的死去的魂灵。
故事的主人公—巴维尔·伊凡诺维奇·乞乞科夫是一个落没的贵族,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可能是由于那个时代俄国贵族的特性吧,他从小就为人冷静、虚伪、狡诈。但我在这里也不能否认这位主人公的优点,那就是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即使让自己吃苦也绝无怨言。到后来他攒够了钱,两个车夫一辆马车开始了他买“死魂灵”的生涯。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写作手法。把某市里几位官员、地主的丑陋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某官员,经过作者的描写,让读者可以感到这实足是一个大流氓,平日里只会造谣生事。作者的讽刺也极具特点。如他把某位地主描述为一只狗熊,加上动作描写,突显出他的`笨重与腐败。把人物直接讽刺成动物,这种情况我在此之前从未见过。
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四十年代,距今一百六十多年。我所理解的死魂灵有两层意义。一、死农奴。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作者通过买死农奴这件旷世荒唐之事揭示了人们为牟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出卖灵魂的丑陋行径。二、死魂灵。这代表着当时的俄国人麻木不仁,其灵魂酣然大睡,物欲纵横,而思想却十为贫瘠。这似乎与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锋直捅中国黑暗的社会有相似之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喜欢这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中有许多诱惑让你利令智昏,有许多荆棘阻挠你前行。但你是否该就此迷茫下去?不,这不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所要选择的人生。相反,我们要在逆境中成长起来,要做一个出色的舵手,掌握我们人生的风帆。
篇11:死魂灵读书个人心得体会900字
一直在要求自己,每个月必须读一本书,但是数来数去,这样的目标并没有在今年达成,整体读得书也是非常有限。继《百年孤独》,又拜读了果戈里的《死魂灵》。由于《百年孤独》是一部富有玄幻但又贴近事实的书,因此当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死魂灵》的书名时,也就在想这是不是又是一本玄幻般的书,亦或者如《妹妹的坟墓》般充满了“诱惑”。这种“诱惑”在读书过程中,确实被证明了是一本诱惑的书,一本自己迄今为止读过的最难读的书,直到现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都弄不清楚主人公究竟和多少个农场主谈判,主人公是否有妻室,从叙事的完整性角度来说,究竟乞乞科夫的买卖灵魂的事情是否成功。也正是因为这种诱惑,引导着我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其读完。
大致说下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书中的第一部分读者都能看出来,作者用鲜活的事例揭露了俄国社会各色人物的贪婪,尤其是政府官员间的丑态。最印象深刻的是当发现乞乞科夫的勾当,但是大家却怀疑其乞乞科夫的身份,甚至到了一种害怕的地步,以致于殒命,表现出的旧社会的现实更加的深刻。相较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舒缓了很多,也更加的易懂,但是在读得过程中,令人迷惑的是,不能够和第一部分的人真正的对应起来,以致于到了最后没有了兴趣将最终的部分读完。这就是自己在这本书中获得的内容。
除了上述内容,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自己站在书本之上,放佛看到了一个微型的社会,看到了人情世故的百态,也许你的不在乎,恰恰是别人最为在乎的;行为举止合体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受人尊敬的;不要轻易的去惹女性群体,你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口水在等着你;行走在人世间,要有备,备而顺,备而无患。当然,还有书中的警告:人的一切都是在讯速地变化,转瞬之间,人心里就会生出一条可怕的虫,专横地吸干人身上的全部精华。即便是那些立志要建立功勋的人,有时也不仅会爆发蓬勃的激情,而且也会产生卑微的欲望,去追求那种渺小的蝇头小利,而忘却自己的伟大而又神圣的职责,甚至把一些无聊的琐事看的伟大而又神圣了。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犹如海中之沙。这些欲望各不相同,不论是卑鄙的还是美好的,起初都可以控制,后来就渐渐成为人的可怕的主宰了。
当然,此书也是一部画卷,一部展现俄国大地广袤,风景优美的画卷,让秀才在文字中徜徉在俄国的大地上。
篇12:无声告白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这篇小说的的开头,仅这一句,就想继续读下去,因为我想知道为什么。
小说里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了,就是一家人的故事,这家人有父亲詹姆斯、母亲玛丽琳和三个孩子(老大内斯,老二莉迪亚,最小的汉娜)。当初玛丽琳看上詹姆斯,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詹姆斯爱上玛丽琳却是因为她平凡普通。詹姆斯与众不同的外表下跳动着的是一颗渴望普通不被异样目光看待的心呐;而拥有着周围人一样外貌的玛丽琳是想突破枷锁,摆脱普通,标新立异的呀!所以他们俩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是有矛盾的。
莉迪亚有着父亲的黑头发和母亲的蓝眼睛。父亲希望她合群,送她裙子,送她项链,鼓动她要多和“大家”一起玩;母亲希望她出众,送她书,送她听诊器,严格要求她的物理作业。这些都不像是礼物,更像某种笨拙的暗示。她是家里的宇宙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可是那太沉重了,没有人理解她,除了她哥哥内斯,他是唯一理解他们家那种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可是当内斯要去上大学,要走了,他的心被终于要离开这个压抑的家的喜悦而充斥着,再也无暇顾及已经被压得快窒息的妹妹的感受,而此刻的莉迪亚是敏感的,是脆弱的啊,连最后一点温柔也没有了,她终于被压垮了。汉娜一直在一旁以自己的视角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她单纯,她无邪,她清楚,她太小。
詹姆斯自己的童年阴影,因“卑贱”的出身而不被接纳,滋生出了扭曲的自尊心,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他只害怕孩子的不合群带给自己屈辱,一厢情愿地去逼迫孩子融入那并不是孩子想要的集体。玛丽琳为自己而活的价值被压制了,就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聪慧的女儿身上。他们都从未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孩子,他们自认为的“了解”只是他们乐意看到的假象而已,他们被这假象迷惑着,窃窃地满足着,因为自己的私心而忽略了真正的事实,当真相就慢慢浮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们仍固执己见,不愿意相信那既成的事实。
希望最后莉迪亚的死能够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他们究竟忽略了什么;希望他们明白这一切之后,能够注意到汉娜,能够重新看待内斯,从孩子的角度,认真温柔相待,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篇13:英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
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篇14: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最近,我看了《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
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
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篇15: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魏老师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方法,是广大班主任、教师值得拜读的好书。
魏书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语言是那么的质朴充满风趣。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事,让他看重了,利用了,研究了,解决了;学生的“灵光一闪”被他记下了,思考了,发挥了,验证了。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他从一个普普通通通的农村教师一步步走到了闻名于全国乃至全球的著名教育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确实如此,我深有体会: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
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的现象,却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内的问题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读他的书,让我学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给予每一位学生的关怀是永远值得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学习和效仿的,这让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师职业的根本道德,从而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是的,做好自己先从改变自我开始,就是我读了此书后的一个想法,也是一大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班主任工作是件讲究艺术的活,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会把原本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篇16:小学生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最近,我读完《西游记》这部书,书里汇聚了神话小说离奇的情节及武侠小说的精彩场面。我觉得像一只风筝被绳索住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令我至今难忘,感慨很深……
猴子“元帅”——孙悟空
一提起孙悟空,小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脑海里都隐隐约约浮现出孙悟空与天怪搏斗的情景,而且会涌现出一幅神奇的图画来——在碧空如洗的晴午,一只猴子从它耳中取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抓耳挠腮的走在前边引路,后边跟着着僧衣的和尚和两个徒弟。刹那间,乌云密布,黄沙满天。只见巨大的妖怪在它们面前,悟空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棒,几番搏斗,妖怪终于被消灭了。天依旧,云依旧。每当看到此处,我掩卷沉思,且不谈论它的本领有多高,就说说它的勇敢志气。如今现实生活中象勇敢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面对事情,勇敢地指出,而是金钱和利益,放弃了那颗雪纯洁的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义的“魔棒”,输给了,输给了罪恶,输给了丑陋。
善良的和尚——唐僧
“阿弥陀佛”在嘴边不停地念着,木鱼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边回荡。他是个善良的和尚,他爱世界万物,甚至连一只小蚂蚁不幸死于他的脚下,他都要念一百遍经文给它超度亡魂。我尊敬他,但不知为,对他又总有不满意。比如,唐僧遇见白骨精时,他只听白骨精的片面之词,就惩罚他的徒弟,甚至赶走了悟空,我知道他是出于善良。正是他才被抓住,差点死去。还记得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段新闻,说的是上海大学生被拐卖到农村当媳妇;还有那些习练的同胞们。为会有的遭遇?要的原因,都只听别人的片面之词而上了当。如今社会,坏人的行骗手段,抓住了人们的弱点,才会得意洋洋。我对表示同情,希望早点醒悟,可是我又能做呢?我只能深情地说一声:“人生处处有考验啊!”
读过这部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仅为孙悟空的神通喝彩,更对他的勇敢战斗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它仅为我的知识长河增添了一份柔波,而且使我的人生观定位。人生之路是崎岖的,摔倒了爬起来,爬不起来就会在那个地方呆一辈子,永远见另一边天空的美丽。爬起来者,将遥望天空,把世界的美丽尽收眼底。
篇17: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放假有空读了《今天怎样爱学生》这书,再结合我校的八条校园流行语的其中一条——让爱心充满校园谈谈我的看法。
爱心育人是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良好风貌的生动写照,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结晶。我认为,”爱心育人“应该包括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衡心这五个方面的育人准则。
1.爱心。
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爱。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因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它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青少年。我们的学生进入学校,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得到深刻的关怀爱抚,从而在精神上、心理上得以成长发育,从而成为真正丰富完整的人。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同学生建立起真挚坦诚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心关怀,真心爱护,成为他们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良师、思想上的导师,才能树立起值得信赖的教师风范,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提倡师生之交淡如水,这就是说师生关系应该如水一般清纯如水一般甜美。否则,没有爱心的教育,没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真正的感情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劳动和努力,一切技巧和方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的爱心,不仅指爱学生,还包括爱自己的学科和职业。”最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要有感情,对所教学科要充满热情,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日本学者田岛日郎)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就是安贫乐道、博学乐业、尊师爱生、热爱科学。当代许多优秀教师正是这种传统美德的榜样和模范。
2. 诚心。
即真诚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对待自己的事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成功之道。美国新闻界大牌主持人奥普拉·雯费瑞是个女性,相貌平平,学历一般,却是美国电视文艺界年收入最高者,如一九九五年竟达一亿七千万美元。她成功的秘诀是与观众进行真正的感情交流,既真诚地对待观(听)众,畅开自己的心扉,又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在一次关于美国少女被强奸一题的讨论时,她竟全盘托出自己十五岁时被人强暴摧残的亲身经历,观(听)众无不为之动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和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故事,也应该给我们十分积极有益的启示。
3. 细心。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及时的”春雨“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这是一种深入细致的教育行为,任何粗枝大叶甚至简单粗暴的做法都是有悖于这种教育真谛和要求,因而也是无效的。因此,在师生交往中,在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无微不至,细致入微,对同学身心学业上的种种问题能防微杜渐,小心轻放,和风细雨。这才是教师良好职业素质和学校良好文明风气的理想表现。
4. 耐心。
从心理素质上说,教师要有善于理解学生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诱的耐心,有善解人意的善心和职业的敏感心。”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为人们所需要的,是使人们感到亲切的。“(高尔基)一旦失去了耐心,也就失去了亲切。这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体会和经验。
5. 衡心。
古人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的许多老师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艰巨性,因此工作中总是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不图虚名浮名和荣华富贵,不求知恩图报和天地君亲师,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爱心育人,敬业奉献的教育之歌。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得大道恩师而学之,乐在其中。这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理想追求,也应该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
篇18: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900字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正确的行为习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_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习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篇19:伤寒论读书个人心得体会900字
“想我中医,肇自炎黄。神农常百草而知药性,岐黄穷天地以定纲常。”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科学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前途却是无知的。由于自己体质较差,依靠中医疗法调养身体,对中医也算是有些许了解,也培养了自己对中医的兴趣,虽然说不是每个中医人都可以成为中医,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真的可以让人活得更好。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先生的主要贡献并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愿意造福百姓,为了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而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其著作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药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人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更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而对西医相信至极。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因而复兴传统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前景。
现在有多少青少年了解中医?知道中药呢?不得而知。眼见的事实是,孩子们有个头痛脑热之类的毛病,爸爸妈妈就去药店买西药,正如广告画面说的,“要退热还是安瑞克”。有的或许三两天不见好转,便去医院打“吊瓶”。大人心疼孩子,更怕孩子耽误功课,于是乎,以“见效快”著称的西药便成了座上客。其间,又有多少人去考虑什么治标治本,或有什么毒副作用呢?有一些看中医用中药的,又大都在农村,其中不乏是为了图省钱的。应该说,从娃娃时候起,很多青年接触的是西医、西药,这难怪他们对中医中药了解得太少甚或是陌生了。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于中医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蕴藏,我们更应该担起继承中医文化的重任。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弘扬中医文化,让我们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价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传承中医药文化理念,弘扬中医国粹。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学是保持最为完整的医学体系,它所以存在到今天就在于它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要让中医文化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态势,更让全世界都关注中医学!
伤寒论读书心得体会4。
每次读到《伤寒论》的序,都很慨叹古人的品质。医道能够传世,不但仅是因为能够治病,更不是因为能够赚钱,而是因为医道中包罗的修身齐家的智慧和胸襟。
在《伤寒论》序最开端写道:“怪现在居世之士,曾不注意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十分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赉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以毙,神明消亡,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厥,莫能醒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痛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弛竞浮华,不固基本,忘驱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这真是如今群众的写照,现在的人把钱放在第一位,美其名曰“向钱看”,从不关怀自己的品质,更不会琢磨医术,当自己身躯展现问题的时候,忆草好吗,只能去找同样只关怀钱而不关怀医术的医生,结局显而易见。目前许多人从不曾学习过中医或西医,就对中西医妄加评价,诚实好笑。许多人不懂中医,不懂西医,而说道中西医联结却能大谈特谈,真实荒诞。更有一些自认孝敬的儿女,未曾真实想过怎样对父母的身躯利于,只是遵从广告,的确让人啼笑皆非。
《伤寒论》序的后半段是写给现在的医生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一直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如尺握手不如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似乎,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罢了。夫欲视死别生,实刁难矣。”
中医和西医说究竟只是两门学识,学识本无对错,对错取决于利用这两门学识的医生。当医生学艺不精,而又不曾功德的时候,中医、西医都是不合算信赖的,更恐怖的是,不曾功德的人不知晓自己不曾功德。
★ 读书作文900字
【读书心得体会900字(共19篇)】相关文章:
野孩子 900字话题作文2022-11-08
成长的快乐作文900字2022-12-12
我认为的成长作文900字2022-11-13
朝花夕拾作文900字2022-05-06
小学四年级作文900字:“活宝”李伟2024-04-13
我的母亲900字作文2023-07-29
我的家乡初一优秀作文900字2022-05-06
我和校本一起走过900字作文2023-11-25
镜花缘读书心得900字初中观后作文2022-07-11
两个母亲初中作文900字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