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

时间:2023-08-26 07:30:18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精选15篇)由网友“井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

篇1: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

潜江市王场小学 龚则贵

五天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结束后,我带回了十二本书,面对这厚薄不一,大大小小的一摞书。我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本都装帧得那么精美,让我很难选择从哪一本开始阅读。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最惹眼的一本书――《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开始读了起来。

这本书是由四大部分组成的,分别为实效管理篇、教学管理篇、特色管理篇和自我管理篇。它汇集了中国40位著名校长的42个经典管理细节,充分展示了我国著名校长卓越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以及他们的管理奇迹。这些充满智慧的管理细节如同一个个教育管理的经典之作,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展管理的思路、增长管理的见识,又深深地震撼着和激励着我们的心灵。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捕捉着每位校长的管理“细节”。我感到书中所提到校长们的“管理细节”,宛若一片灿烂的星空,每一颗 “星”都透出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无比仰慕:

魏书生――一位“忙而不乱”的校长。7月,我到北京学习的时候,亲眼见证了他的风采。他虽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但却能以“有效提炼学校管理的核心并进行智慧分解,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有艺术地执行”的方法把学校各项管理的效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他的管理核心内容就是:民主管理、科学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这一管理常规几乎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所有领域,把学校工作职责分为34类,297条;学校制度分为29类,245条;学校日常条例分为17类,156条;学校表格管理14类,90种。从他有效的管理细节不难看出他管理艺术的高超。

蔡林森――一位“朴素而睿智”的乡村教育家。他的教好“难教”的学生的理念在今天的确有着非凡的意义;他提出的为了教好“难教”学生而进行的“三清”运动(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破土而出”的一朵奇葩;他大力提倡的“老师不仅关心后进生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冷落、歧视的后进生有自尊、自信”正是“高尚师德”最本真的表现,在如今,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读着蔡校长的`管理理念,感觉他就是一本教育的大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耳旁久久地回荡着他朴素中蕴涵哲理的话:“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刘彭芝――一位“人格魅力”的耕耘者。她对人格魅力有着自己精辟的论述:“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带着爱心工作、带着激情工作”。走近她,处处可见其教育人生中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精彩细节,处处流露着她发自肺腑的至性真情,展示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如何做好一名中国校长?”这个问题,她以自己的行动作了最有力的回答――学习、建设、发展、创新、务实、人格……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校长,能有这样的胆识、气魄、修为是难能可贵的的。毫无疑问,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人格魅力更是鲜明而超凡,但同时又蕴含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理。

卢志文――一位“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他善于思考,崇尚实践,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不懈地追求着教育的幸福境界,成就了一份让人感动的民办教育事业。他努力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在发现自己的下属出现错误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在的省察,自上而下地寻找问题,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他以平和的心态外化出了微笑与从容,拥有了一种“内圣情怀”,而这种情怀“随风潜入夜”般地滋润到下属的心田之中。

这些充满智慧的校长所展示出的管理细节就如同一个个教育管理的经典之作,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拓宽了我们管理思路、增长了我们的管理见识。让我们深深懂得:学校的每一个优势,都是根植于管理细节的具体体现;学校创造出一个奇迹,都依赖于校长的管理细节。只有注重了管理细节,才能创造出学校的奇迹,才能打造出学校自己的品牌。

篇2:读《团队管理的49个细节》有感

读《团队管理的49个细节》有感

读《团队管理的49个细节》有感

最近读了《团队管理的49个细节》一书,该书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团队管理的方法技巧做了一些阐述,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说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结合联合服饰团队建设和管理,有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企业的领导班子是带领企业发展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好坏,在企业的团队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团结的班子才能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班子成员应该多沟通交流,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敬互爱的良好合作关系,一个领导班子就那么几个人,如果这几个人都团结不到一起,整个队伍也不见得能团结到一起,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一个团结的领导团队,能在困难面前,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互相信任,凝聚团队所有人的力量,共度难关。如果大家不能互相信任,困难面前各自都为自己着想,一盘散沙,那么团队凝聚力就无从谈起了。

确定团队的发展目标,就是为团队所有人,确定发展方向,努力方向,奋斗方向。如果目标不明确,方向不清晰,或者同时出现几个目标并存的现象,那么员工工作的时候,就会拿不准工作方向,很难凝聚所有员工的力量去实现目标,甚至会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树立员工认同的企业愿景,分析团队成员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www.fwsIr.com)让每个人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表现出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完成。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员工队伍管理中团队意识的培养很重要,这也是带队伍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高效协作的团队,只借助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完美,也难以创造很高的价值。要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明白每个人的成功都是靠别人,靠组织,而不是只靠自己。

时代需要英雄但是时代更需要完美的团队。愿我们的联合服饰能够打造成为这样的团队。

篇3: 读《永远的细节》有感

读《永远的细节》有感

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隐瞒,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饱含了老师对你的爱。它们就那样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我们,甚至决定我们的一生。意义比授予我们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赋予了我热情、勇气、信心、希望,赋予我童年尽可能的诗意。书中的老师替“我”隐瞒了“我”父亲上吊自杀的事,使得“我”的自信更足了。

老师替我隐瞒了童年的伤痕,我刻骨铭心。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很丑,如果拿出来,谁也不会相信是我写的。老师替我隐瞒了它。我想,如果不替我隐瞒,我失去信心,恐怕如今也不会如此了。

生活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如意和突如其来的打击会扰乱原来平静的生活,冲击美丽的希望和梦想。处在这个时候,一点小小的鼓励和,一丝默默的肯定,将作为彼此生存有力的'支撑。

殷老师教学颇丰,且有爱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她没少给我这样的细节。当我遇[源自]到难题退缩时,她向我投来鼓励的一瞥;当我面对重任慵懒时,她的目光如钢鞭抽我身;当我与同学闹矛盾委屈时,她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当我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她会悄悄走到身边,用手指重重地敲几一我的桌子警醒我……

我的妈妈也是个细心人,在家庭生活中,我虽是公主,但当我耍公主脾气的时候,我妈妈也会时而目光警戒,时而语言制止,时而故事暗示……

我在这些细节的滋养下学会感恩。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不仅有自己,也有别人!

一次随意的关照,对于一个敏感的心灵,无疑是一剂清凉而美好的良药,在原本快要干涸的心灵之田中撒下了甘霖,为日后的一个美好,蕴藏下坚定的决心。

篇4:读《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有感

读《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有感

坦白地说,自从踏上老师的工作岗位后,没有时间读书一直成为自己懒于读书的一个借口,当我发现这是一个借口的时候,它就不再可能是一个借口了,于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拿起了这本《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这是一本集中了窦桂梅、丁如许、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名教师优秀思想的书籍,从理论到实际,像一个老朋友一样,非常真诚地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会遇到的种种难题,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激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每一步会走得更好。我是被这样的真诚所感动的,也引发了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思考。

大胆。这是我读完此书后收获的第一个词语。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很喜欢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因为班主任能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学生,也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但是往往我们的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而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一帆风顺。这时候,这些名教师的事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遇事,作为班主任应该学会“大胆”,即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被一些传统的东西束缚,要敢于真诚面对一切难题,用心思考,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别人怎样处理我就怎样处理,忽视了那个最重要的尝试的过程,

往往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就是最宝贵的.。我想,那些名教师之所以能成为名教师,与他们大胆的尝试是分不开的,他们处理一桩事件,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他们却在这样的尝试和气魄下成功了。

创新。这是我收获的第二个词语。在书中的这些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在教育上都是成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那么他们的不同点又在哪里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读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那是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加以尝试后琢磨出来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做法,绝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实际去动脑筋,寻求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正是有了这样的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中,这些老师却同样成功了,这不是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吗?DD不能被长久的工作所麻木,从而丧失了思考的动力,这是当老师的一个大忌,如果你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老师,那么千万不要放弃“创新”这把金钥匙。

我想,能给我们以启示的书,就是一本好书,《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就是这样一本可以给予我们思考空间的好书,值得你去一读。

篇5:《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承载的是知识,是思想,是文化。一本好的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浅狭的港湾驶向生活无垠的海洋。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每一本好书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以前我读书跟着感觉走,跟着兴趣走,喜欢哪本书,随便就读那本书。自从有了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给中小学校长阅读书目推荐以来,我尽量在工作之余读一些教育专著,我先后阅读了《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与实践》、《学校常规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学》、《学校章程》、《校长与教育家》、《中国著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录》、还阅读了《没有任何借口》、《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特别是我读了朱永新所著的《中国著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录》后,我激动着,兴奋着,感慨着……觉得从来未有一本教育著作让自己产生如此大的震动,是震撼。于是我如饥似渴的学习,像海绵一样地吸取,一点一滴,不计其小;一时一刻,锲而不舍;勤于储蓄,日积月累,我在读书中体验到了什么叫成长,什么叫快乐!

《中国著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录》这本书介绍了高万祥老师如何做一名“学习型”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如何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在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人文关怀,如何给教师提供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的.机会,追求“让全体师生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我从内心里产生一种对高万祥老师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做一个“学习型”校长,是高老师作为一名优秀校长的目标和追求,高万祥老师作为一名中学的校长,不仅深入教学第一线,在中学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舞台上,尽兴施展拳脚大显身手,参与登台,亮相演说,而且扑下身子带领全校师生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努力把书面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高万祥老师为全校师生精心设计并制作的一道香甜美味的“精神大餐”。

手捧着这本书思绪在字里行间飞扬,猛然间让我从书中回到现实中来,本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我思考着,一所学校的全面育人质量取决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的个体成长。在如今的喧嚣的社会,经济效益产生了强大了驱动力,有多少教师,有多少学生似乎有些迷茫,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网络日趋普及,电视、网络对于人们视听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种种现实与我们学校的这一方读书净土有了冲击,教师,学生已经不能再静下心来读点有用的书,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体成长恰恰少了这种静心的阅读,而正是这些有用的书籍,才是教师,学生与大师交流的一个窗口,一条途径,认真阅读它,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获得一次专业的引领,因此,我竭力配合校长寻求学校发展的新思路,作为学校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应该为师生创设、提供读书的平台,而且是整个读书活动过程摇旗呐喊的啦啦队,让全校师生升腾起自我读书的欲望和激情,为他们打开精心阅读的这扇窗,铺平静心读书的这条路,创造校园书香的氛围,目前这已经是我们东华小学一大发展特色。

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植现代学校文化,构建经典书香校园,开启学生智慧人生”为办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说教师中兴起人人读教育专著,教育书刊,充实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为教师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通过“学科论坛”、“班主任经验交流”、“读书沙龙”、“骨干教师评论教育专著”等活动,给教师创造了对话与沟通的园地,为教师开辟交流思想,谈读书心得,发表成果和展示才华的窗口。在学生中开展了“亲近母语”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比如说:在倡导教师阅读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让教师读书的热情来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阅读书籍后学会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开展“故事会”,“讲述会”,倡导亲子阅读,每学期进行“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的活动。每年一次的读书成果汇报会成了东华人一道丰富的美味的精神大餐,那份收获,那份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都精神振奋,再度扬起读书的风帆,让心灵拥抱书本,远离浮躁和贫乏;阅读经典名著,与大师亲密对话……让书成为自己一生的朋友!

自从营造书香校园的号角在东华校园吹响的那一刻,东华浓浓的书香在校园迎风飘荡!我相信,东华人读书的热潮会一浪高过一浪,终有一天会成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最宝贵的财富!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它,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它,就好像鸟没有翅膀。”在莎士比亚名言的激励下,在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的引领下,我要将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我生命里永远不可缺少的东西,让读书成为我生命的运动,让书籍成为我智力生活中的指明灯,我将永远牢记高万祥名校长的精辟格言: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知晓昨天能使你头脑敏锐;预见明天能使你目光远大;而书则是架在今天和明天之间的桥梁。

篇6:读著名诗集《飞鸟集》有感

《飞鸟集》,众所周知,它是印度的泰戈尔所写的一篇诗集。而《飞鸟集》中的诗歌最长,也不过三四句而已,大部分都只有一两句,和中国的诗歌大有不同。

想要了解一本书,必要先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泰戈尔,是一位印度的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全名是: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飞鸟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有歌颂命运的,有歌颂爱情的,有歌颂生命的……但是,这部《飞鸟集》主要是歌颂和平的,希望国家和平,希望世界和平。因为他正生活在战争年代,所以特别向往和平。

泰戈尔的这本《飞鸟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比如说:如今做人,如何做事,包括我们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简要读后感,希望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篇7: 读《世界著名童话》有感

读《世界著名童话》有感

假期开始了,妈妈领我去书店买学习用的书。我也挑了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的名字是《世界著名童话》。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看的故事是《木偶奇遇记》。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精心制作了个小木偶,就像真的小男孩一样。老木匠给他取名叫匹诺曹,并且给他买了书,让他学点知识,做一个真正的人。

一天,匹诺曹在上学的路上为了看木偶剧把学习的书给卖了,卖的钱又被一只狡猾的.狐狸骗走,并且还把他捆在树上。他伤心时一位仙女出现了,问他:“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匹诺曹编了些谎话骗仙女,但他一说谎话鼻子就会变长,没办法他只好对仙女说了实话,仙女救了他,他的鼻子也恢复正常了,可是他并没回家而是跑去游乐场玩,还被变成了毛驴去表演,受伤后老板把他扔到大海里,受了很多苦,最后还是老木匠从鲸鱼肚子里救了他。从此后匹诺曹记住教训再也不贪玩,不说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玩、说谎、不诚实都是不好的表现,我们不要像匹诺曹那样,应该做一个诚实、善良、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爸爸妈妈每天辛苦上班,老师认真教书,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报答老师、父母,回报社会。

篇8:读著名散文《背影》有感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见。”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仿佛有一双柔手动我的心弦,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又仿佛一双圣洁的翅膀飞过天空,在我的心中留下点点倩影。

母爱如水,温柔圣洁,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让我们沉浸在爱中;而父爱如山般深厚,父亲用坚实的双肩支撑起整个家庭,父亲那深沉的爱要用多麽华丽的语言才能说出口?

冬天的寒风,飒飒的刮着。在这孤立无助的季节,祖母又去世了朱自清望着满院的狼藉,簌簌的落泪,父亲自己虽然很难受,但却还安慰我:事以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居然已经到了变卖家产的地步,但得到的钱却仅仅够还债,连祖母的丧事都要接钱办。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虽忙,却还亲自送我去车站,为我买橘子,“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父亲老了。

篇9:读著名小说《红楼梦》有感

读著名小说《红楼梦》有感

书是人一生中最好的馈赠,一本好书会使人受用一生;一本好书也是人一生的知音。正可谓“学海无涯”,一本好书会在你畅游其间,而,有的人却只可望洋兴叹。

我喜欢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三字经》《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之人;《增广贤文》使我明白了如何做事;《千家诗》、“四大名著”又是我领略到中华民族无穷的魅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唯独对《红楼梦》情有独钟。这真是“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面。曲折地反映出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贾府中的女子们个个能诗会画,颇具才华,府中含玉出生的公子宝玉与绛珠仙子黛玉前世有约,今世“还泪”报恩,于是,便发生了一段离奇的故事……

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喜欢读“红楼”,因为书中丰满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深深地的感动着我。

篇10:校长读《大学》有感

校长读《大学》有感

――爱国二小校长 李桂秋

《大学》是四书之首,其核心内容是修身。内容不多但确值得我们用一生来读。初读时比较生涩,虽然也有个别语句耳熟能详,但只读一遍是万万不行的,因个人感悟能力较差,所以我采取了反复诵读的方式,而且在教师学习型例会上还大胆的为老师们诵读了相关内容,在学习中享受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没有细数到目前为止至少也做到了通读十遍以上了。而且我觉得还应该继续读下去,用心感悟《大学》的深刻内涵。其中三纲八目是大学的重要内容,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纲,引领全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细化的具体内容,这八个方面就像人生从低到高成长的八个台阶,指明了我们不断向上提升自我造福家庭报效祖国的人生道路。这里核心的内容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办法,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细细品读我们不难发现,修身实际上还在于修心,是通过人的内心活动来修正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修身律已的目的。有几点感受如下:

一、做事要知其所止。

这里的知其所止可决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而是我们要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了自己,那么整个社会就做好了。这里的止即是理想目标,又是底线要求,对于我们来说要树立远大目标,同时还要树立底线思维。做到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指的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停在哪里,努力做好,直到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这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所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儿子、父亲、上级、下属、同事、朋友等等,关键是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当好每个角色,才能够做到止于至善。特别是在忙忙碌碌的当下,如何保持淡雅清静的心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值得我们思考。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修养才能让忙碌的心灵找到可以停靠的港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的去打磨修炼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才是知其所止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务本求实才是止于至善的追求。这样的修身这样的追求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完成。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有品德的人会不断的追求自己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做到了盛德至善,才能知其所止,这应该是我们的最高目标。

二、做人慎独毋自欺。

“意”是人心里最初发出的念头,道德修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真实,否则一伪百伪,真实的念头会让人很快乐,心安理得。所以做人要慎独,这里指一个人独处时,没人看没人监督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也指一个人在众人面前的心理念头,别人虽不知自己的想法但更需要谨慎。因为“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这就是诚于中,形于外,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做骗自己的事情,人都有私心,所以有时“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就是说由于溺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过失,由于贪得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都是私心,这都是自欺欺人的现象,这种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包括我们自己细思量也有自欺的时候,甚至现象也不少,改变这种现象的办法真得要读好经典,从正心诚意做起,从改变我们的心念做起,()用思想觉悟纠正自己不应该有的言行。所以君子要慎独毋自欺这是做人的关键。

三、修心要管好情绪。

大学中写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就是说当人有了情绪的时候,心就不正了,心不正则身不修,当一个人情绪脾气上来时,即影响身心,五脏六腹都跟着做痛,同时也可能伤及他人。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甚至有情绪及坏的时候,所以正心很重要,这是修身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正心,简单的说就是控制情绪呗。《大学》中提到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这里的定、静、安、虑、得是我们调控情绪的很好办法。我们平时所说的遇事冷静,想发脾气时数上几个数等等都是先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将心念定到一个与当下无关的事物上,使之冷静思考,从而达到安的境界,安是静的升华,有了定、静、安的基础,再去思考问题就会柳暗花明,所以说“定静安虑得”是正心的五个办法,即可以调控情绪还能提高我们的思考力。这里五个办法中重要的还是静,孔子曰:“仁者静”,真正有修养的人一定能体会到静的作用。最近也试着采用了这样的办法重新思考问题,有时真的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处事时的情绪也更加平稳了,竞然真的得到了同事的夸奖,谈到了校长的变化,我不禁心理有些美哉,真的是读书让自己有了变化,让自己在做人做事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四、治学要格物致知。

我们常说治学要严谨,治学要勇于追求真理,要不断探索在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其实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在治学过程中努力研究、充满好奇心不断去追问寻求真理,从而获得知识,所以说格物致知就是对世界的好奇心。然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孩子们就是缺少这份好奇心,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的很多知识只是接受的过程而没有了探索的过程,多数答案都是在书本中或网络中找到而不是自己探索研究实践出来或求证出来的,多数孩子不了解答案背后的意义,所以也就很难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格物精神,先致知再格物或不格物的现象是我们当下教育的常态。格物致知就是对世界的追问,对现象的追问,所以做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很重要。只要学习就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做为教师我们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不紧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追问真理和真相的态度,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探索研究的欲望,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多给孩子创造思考的情境,这是我们要思考并努力要做的事情,所以说格物应该是我们培养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

格物致知是探索追问世界的过程,诚意正心是我们修养内心的阶段,齐家治国平天是把观念化为行为的过程。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强调的就是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要以德为首,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违背规律最终都将是苦果。

篇11: 读《校长时间管理》有感

读《校长时间管理》有感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慨,现在我的情况是:总觉得工作中、生活中有忙不完的事情,可是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并不如意。谁偷走了我的时间?我的时间那里去了?这次培训学习了《校长时间管理》以后,我深有感触,我下面谈几点对于时间管理的观点:

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两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件工作必须完成,但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和“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

当你有了动机,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只需强迫自己现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然后,从明早开始,每天都从你的未完成事项中选出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巴金森(C。NoarthcoteParkinson)在其所著的`《巴金森法则》(ParkinsonsLaw)中,写下这段话:“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走在时间前面

人们对待事情的处理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赶早不赶晚”,一类是“走一步看一步”,我属于后者。因为最终做好做坏与两种态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暂不说两种方式的好与坏,只是我一直以为“赶早不赶晚”的性格总是能够让别人感觉好一些,尤其是当别人对你所做的事情有依赖的时候。我们工作中通常会做计划,这是一个好习惯,可是,相信很多人都有“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感觉,于是我们的计划往往会拖延,于是你的计划拖延了,影响到了我,我也不得不拖延……,于是乎与你有关的人都产生了连锁反应,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于是一个人一天的延迟可能就造成了一个项目一周的延迟。

“赶早不赶晚”是一种相对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能使我们能够经常主动的想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安排去做,能够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提前想好自己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并且将做这些事情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自己便会感到对时间的把握很有自信,便有了一种“走在时间前面”的感觉。

分清轻重缓急

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能让你随时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而当你看到自己长长的清单时,也会产生紧迫感。然后严格遵循20比80定律: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困扰和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天天都在处理这些事情,那表示你的时间管理并不理想。成功者花最多时间在做最重要,而不是最紧急的事情上,然而一般人都是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自己和很多人一样,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年轻的冲劲,分到手上的工作马上便开始实施,而其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事先没有充分的思考导致的错误,越来越多的痛苦慢慢的变成了思考的源动力。形成了巩固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认识和习惯,大家都会尝到了思考的甜头。

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不被干扰”时间。假如你能有一个小时完全不受任何人干扰,自己关在自己的空间里面思考或者工作。这一个小时可以抵过你一天的工作效率,甚至有时候这一小时比你三天工作的效率还要好。

篇12: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字

15社会工作二班  陈恺欣

谈及政治,我认为可以将人分为两大阵营。有些人避之不及,常常不自觉地将政治看得过于神圣或者高深莫测,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和政客们才应该高谈阔论的东西,平民谈政治常常被冠以“愤青”、“激进者”这些略带贬义的名目。另一群人则大相径庭,夸夸其谈,而且其中不乏随波逐流者,不加思索地将主流那一套内化为己用,例如说到“民主”,很多人不经查证就发出:“西方的民主全是骗人的东西”诸如此类的论断,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缺乏精确性的议政方式”。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便是作者用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帮助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得益于作者刘瑜留美生活、读书、工作这8年,用亲眼所见的生动素材,以政治系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判断,为我们展现出尽量客观真实的、民主的“细节”。让我们了解到真实存在的民主是如何渗透到美国国民的每一个细胞里的,它从何而来又将带来什么 。

全书分为5个 篇章,是作者给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的集结。其中让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把我们从初中就念念不忘的“三权分立”讲得通透且非常有带入感,最显而易见的是国会、政府、法院三者之间权利被互相制约使得每一个决策都必然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轻举妄动。从“敌人的权利”那一章节,深深感受到这种制衡机器的坚不可摧以及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之高。关塔那摩监狱事件是布什总统任职期间最大的丑闻之一,被媒体曝光对敌人审讯施加种种虐行和侮辱后,对人权极为敏感的美国社会立刻启动“纠错机制”,从媒体、民间社团到独立的司法力量,无一例外行动起来捍卫“敌人的权利”最终促使政府通过反对虐俘的法案。从这件事件中我至少可以看见:一、美国的权利制衡制度使得“纠错机制”反应迅速,及时避免形势加剧。二、这种民众的斗争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制度提供的空间,自由带来了平等和民主,无论是言论的自由还是斗争的自由。三、我尊重和捍卫你的权利,不管你是公民还是敌人。尽管美国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但“人权”、“种族”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甚至上升到政治正确的高度,不能在公开领域内发言时随随便便地丑化少数族裔的形象。

有人会谈论:民主会带来低效,不如集权在决策上来得高效。但事实证明,只听高层的意见不单让政策的实施、民众的配合变得困难,而且容易决策的源头就出现差错。诚然在美国大事小事都来一个“听证会”可能会降低决策的效率甚至让“悬而未决”的问题继续“悬而未决”,但往往会因为“切合”民意而大大降低执行的难度,而且真理往往是越辩越明的,集中大部分人的智慧不比权利集中高明吗?

有人说作者在书中过分强调民主的优越性,我恰恰持相反的观点。民主不是万能药,民主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我从书中看到开放自由的言论和文化环境,也会诞生很多垃圾、粗俗的电视节目;宪法除了带来权力制衡的果实外也会让利益集团根深蒂固,持枪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捍卫尊重每个人的权利的同时也让FBI处理案件效率低下,宁愿放过一百也不要错杀一个,也可能会错失逮捕嫌疑人的最佳时机。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或者说应该从美国的政治里学到一点东西。在《怎样悼念死者》这一章里,作者谈到了一个沉重又现实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去悼念在矿难中失去生命的死者?是应该在电视发表沉重哀悼后又继续被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所掩盖还是立刻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事故作出深入的调查然后严厉追究相关事故责任者的责任?中国生产全世界35%的煤,却占据了矿难死亡人数的80%。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网页上可以赫然看到仅仅过去了不到4个月的,相继在河南登封、山西朔州和黑龙江的煤矿集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共有27条鲜活的人命离开人世。这些人命消失得无声无息,就连新闻报道都因为这类事件层出不穷而被“习以为常”地一笔带过。众多这类新闻都由群众举报开始,以相关部门发出批评通告结束。中间对企业谎报隐瞒的追究对煤矿作业管理的加强是一直被强调的整改方向之一,然而我对这些出台的制度文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保留意见。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向美国学习。现如今美国的矿难颇有销声匿迹的趋势,但它也曾是矿难频繁的国家。在一次次的矿难中美国不仅停留在查清事故原因和追究责任方上,更为重要的是相关制度的改进,这种改进是革新的、强硬的,结果便是从20世纪初年均2000多人死亡到90年代年均93人,现在煤炭开采行业已经成为“本质安全行业”。为什么同样是出台相关制度完善,中国取得的进步相形见绌呢?私以为首先美国对矿难事件的反应是迅速和强烈的,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具体和强制性的,沙沟矿难中12人的丧生促使政府当年就通过了“旷工法”,更新了“安全法”,甚至在数字上“锱铢必较”:对违规的煤矿罚款额度提高4倍,要求矿主必须在15分钟内报告已知的矿难事故等等。而提到的这些仅仅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规定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些“事故”和“立法”的对应关系,背后表现出美国的政治体系有一个畅通的信息吸收和反馈的机制,“快很准”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正如作者提到的那样,所有美好的法律都必须有充足的资源才能执行。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经费预算仅是美国的1/60,而煤矿数量约是美国的300倍。同时法律的有效执行也离不开权力制衡的条件。如果矿主、工会、法院、煤矿监察局一家亲,出了问题相互包庇互相纵容,法律也就形同虚设了。另外分权不等于出了问题相互推搡“踢皮球”,在中国我们戏谑“有关部分是一个神秘的部门”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学习到分权的智慧,责任分工不明确,科层制观念又根深蒂固,当所有人都想躲避“政治风险”时那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最后我想说,不是所有的地区、国家都能因民主而大放异彩,印度、巴西也通行民主制度,但是结果差强人意,因为民主好不好还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整合程度、文化习俗、历史进程、社会结构等等辩证地看待。

以上就是我对《民主的细节》这本书的一点感悟,我它推荐给大家,希望我们在讨论政治时可以有理有据,可以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篇13: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开学初,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书《教育的55个细节》。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本书是一位美国的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所著。作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作者还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身独特的教育方法,许多同学在他的教导下,改变了自身的人生,成了优秀的学者,胜利的人士。看完这本书,我很快发生一种想法:多好的一本书呀,我也要让我的同学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我除了平时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引导同学外,如何能让同学自主地去养成这些好习惯呢?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周一的思想品德课上,我郑重地拿出了此书《教育的55个细节》,并欣喜地告诉同学们,赵老师这段时间发现了一本好书,书名是《教育的55个细节》。为什么要说这本是好书呢?因为这55个细节,就是55个好朋友,只要你能和他们交上朋友,交的朋友越多,你就会发现,喜欢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在我儿子身上做了实验,让他和本书中的细节交朋友,结果呢,儿子每天回来都会快乐地告诉我:“妈妈,你昨天教我的细节真好,我做到了,老师又褒扬我了!”

同学们听了,眼睛都亮起来了,都惊奇地看着我,似乎都在想:到底这些细节是什么,怎么会这么神奇呢?我顺势问同学:“想知道这55个神奇的细节是什么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全班同学迫不和待地说:“想!”看见小朋友们有看这本书的欲望了,我高兴地说:“既然你们都想看书,我很高兴!这样吧,这本书,我放在我们班的书架上,你们有空自身看。谁看懂了哪个细节,马上告诉老师,老师会观察你平时的行动,看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细节,真的和这个细节交上朋友了。假如是,老师要在全班褒扬他。你们说,好吗?”早就想一睹为快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下课了,同学们都围在书架边上,排队看这本书。连续几节下课,我都到教室里观察小朋友们的表示。我发现,看这本书的同学,热情不减,还有不少同学在讨论书中的一些章节,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还主动去查字典呢。我心里暗暗高兴,期待着第一个同学来告诉我,他看懂了书中的哪个教育细节。

第二天,我盼来第一个来告诉我和书中细节交朋友的小朋友。他是邓恩皓。皓皓来告诉我:“老师,我看懂了第二个细节。”我说:“你真棒!能告诉我,第二个细节是什么吗?”皓皓认真地看着我,说:“第二个细节是说用眼睛和他人沟通。就是说,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这是有礼貌的行为。”听了皓皓这么说,我激动地搂着他说:“你真的好棒呀!说得真好!老师真喜欢你!”我开心地看着他,继续说:“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在你的眼里已找到了开心和快乐了。相信你会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皓皓开心地看着我说:“谢谢老师!”然后天真地蹦着跳着回教室了。

我在班里褒扬了皓皓。接下来几天,我发现,往日和他人说话不太礼貌的皓皓,现在和他人说话时,都很有意识地看着他人的眼睛,脸上的笑容多了。我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

现在,找我说书中教育细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有的说知道了“要向表示出色的人表示祝贺。”有的说知道了“接到他人的递的东西要说谢谢。”还有的说知道了“上课时,从一种科目换到另一种科目,换学习用具等各种动作要迅速,恬静和有秩序。”“进出门时,为他人扶住门”。更难得的,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告诉我:“赵老师,我发现您的这本书放在书架上这么久,有这么多同学争着看,但这本书都没被弄烂。所以,我发现我们身边也有细节,那就是我们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东西。”我情不自禁地拍拍小朋友的肩膀,开心地说:“你是个细心的小朋友,你真是棒极了!”我在班里大力褒扬了这个细心的男孩,称誉他是个会读书的小朋友,不但能读懂这本书的细节,还能通过读此书,去观察书以外更多的事物。接下来,找我谈细节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不只是谈《教育的55个细节》,更多谈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所发现的细节。

其实这些教育的细节,有些也是我们教师平时有对小朋友教育过,渗透过的内容。可有的小朋友就是做不到,或者是为了应付老师而肤衍去做的,并没有化做他们真正的行为习惯。现在我换了这种方式,用心地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此书,小朋友们通过自身的学习,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些细节已逐步化为他们个人和班级的日常规范,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我深信,让小朋友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的知识,才是他们理解得最透彻、最深刻的。

和小朋友们一起生长,是一件让人快乐、幸福的事!当老师,真好!!!

篇14: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当我开始浏览《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的目录时,就感到有点迷惑。这是一本能风靡全美的十大好书之一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它真有点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常规的条文。如写道“不要……或要……”这些生活中细节。相信很多人都会忽略,都觉得有点小题大做。

还没有看“细节”,我就被一大堆的致谢吸引住了,作者克拉克对他的父母、老师、学生以及帮助过他的人都作出了感谢,并且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从致谢中,我首先学会的是感恩。

全书主要由55个细节构成,大体上,感觉有点儿像《人性的弱点全集》,在每个细节中先用几句话摆明自己的观点,教我们如何去做,然后再深入论述,用事实说明。所不同的仅仅是:《细节》是分析教育中应注意的每一个细节,而《弱点》则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节》最后还附上几个技巧,让读者参考。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与家长相处的几个技巧。

要想让班里的制度得以实施,求得家长的支持是必需的。头一年任教,与家长打交道可谓我工作中最头痛的事了,如果家长们支持并信任你,会有助于全班走过一个快乐而且相安无事的学年,然而假如没有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对于刚毕业出道的老师,家长总会用很专业的角度来观察、评价,只因为没有经验。无论我如何注意,我还是碰到了钉子。现在我看到了克拉克老师总结的技巧,反思自己,碰钉子是在所难免的事了。因为,无论怎样,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宝,父母总会包容他们的缺点,那么与家长接触时就必须注意技巧了:“与家长初次接触时,切记报喜不报忧。”哦,原来如此,在初次接触家长时我没有注意到这点,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也没有注意语言,现在,我只能在日后的谈话中弥补了。“与家长谈话时,一定要先表扬孩子在课堂上的优点。”这点我是深知的,因为家长都喜欢听到自己的孩子有好的表现,否则,要让家长配合实在是异想天开的事。

在书中,克拉克老师还写到两条技巧,确实很值得参考。“一旦孩子有不错的表现,老师应该写好便条,请他们带给家长,或打电话给家长一个惊喜。”“寻找各种机会感谢家长”,“家长们受到激励,日后将更乐于提供更多的帮助。”回想自己以前做得不足的地方,吸取教训,以后,我确实应下功夫留意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把孩子表现得不错的地方大力表扬一番,并且向家长反映,这样做不仅俘虏了孩子的心,让他们喜欢我,从而更喜欢我上的课,同时也取得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一同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作为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为自己努力,但很多时候,我要为别人付出:我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尽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处处受到关爱,给他们增添生活的乐趣,更要教导他们热爱生活。因此,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篇15: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读窦桂梅校长《回到教育原点》有感

读《我的教育视界》有感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教师读《面向个体的教育》个人的心得总结

校长个人发展工作计划范本精选

《西点军校军规》读书笔记

读叙事教育学有感

读《一线教师》有感-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

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读一本励志书的读后感

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
《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有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读《我为什么不开微博》有感2022-05-08

开学典礼有感6002023-07-06

教育名著读后感2023-09-13

读一本励志书读后感2023-03-03

读《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心得体会2023-06-01

《枕边励志书》读后感1000字2022-12-30

细节决定命运读后感2023-05-05

读《热血写春秋》有感2022-05-04

读后感教案2022-06-10

励志书读后感800字左右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