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A耳朵晒太阳”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
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
摘要:造园家在设计建造扬州个园的全过程中,作为审美主体,其审美观念必定会影响到园林的面貌和优劣。造园家“体宜是美”的观念,从园林的布局、物质元素等各方面可以表现出来。造园家讲究造园构筑要合乎体宜,就是合乎造园之道。“艺”是“道”的感性显现。这种合乎造园之道的“体宜观”,实质上体现了中国美学上天人合一的观念。
关键词:个园造园家。审美观念。体宜。天人合一
扬州个园是清代扬州园林中的名作,虽不是出于康乾盛世,但仍不失繁阜盛鼎的余绪。此园历经修改,故址原是清初石涛的“寿芝园”,后归马曰g、马曰璐,名为“小玲珑山馆”,至嘉庆二十三年(18)才筑成今状。个园属江南私家城市园林,集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与诗情画意等精神元素于一体,既体现出扬州园林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当然这离不开造园家的构思与匠心。明造园家计成说:“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期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现从造园家作为审美主体的角度来分析造园家在设计建造个园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审美观念。
一、合乎体宜才是美
造园家作为园林的总体设计者,是“道”与“艺”的综中者。他们既要懂得“道”的精神,又要懂得“艺”的技巧。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对造园者要求很高。造园家本身的审美观念也体现出他(她)本人的艺术修养。
不管是建筑艺术,还是园林艺术,在创作设计时,都讲究“体宜”二字,或者是“合乎法式”、“得体”。这就像作画讲究“胸有成竹”、“胸有丘壑”。园林构造者同样要做到合乎体宜,这样才会被人接受、欣赏,不然,往往会让人贻笑大方。
“复园”的成功之道。陈从周关于整修前人园林有“复园”与“改园”二议:“设若名园,必细征文献图集,使之复原,否则以己意为之,等于改园。正如装裱古画,其缺笔处,必以原画之笔法与设色续之,以成全璧。……若一般园林,颓败已极,残山剩水,犹可资用,以今人之意修改,亦无不可,故名之曰‘改园’。”(《园林清议》,陈从周,江苏文艺出版社,,第20页)个园故址是清初画家石涛的“寿芝园”。乾隆年间,盐商巨富马曰g、马曰璐在东关街筑小玲珑山馆,延揽各方墨客。嘉庆间,马氏衰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购园,改筑成今状。石涛中年寓南京、扬州,晚年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工诗、擅书,还有一手画外造园、善砌假山的硬功夫。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就出自石涛之手,他能用太湖石、黄石、峰石、宣石等象征四季的假山,利用翠竹穿插、石池反照、阳光明暗、石梁三曲、丹枫掩映、洞天盘旋等,反映出四季不同的风光。
有诗作记之:“琅竹千杆个字园,黄山拔地小桥。石涛砚海波澜起,设绘飞豪芍药轩。”(《中国名胜大典》,戴巍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第240页)据马曰璐所做《小玲珑山馆图记》记载得知:“以古今胜衰之迹,佐宾主杯酒之欢,予辈得此,亦贫儿暴富矣。于是鸠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从事其间,三年有成。”(《园综》,陈从周、蒋启霆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107、108页)后来被黄应泰所购,“主人V而新之,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爽深靓,各极其致。”(《个园记》,刘凤诰)综观个园的历史变迁,不同的造园家在继承和改进它的规模与体制上是走修复之路的。石涛开创的个园分峰用石的'造园手法被继承下来,并被发扬完善。马氏兄弟拥有个园时期增设了几座建筑。黄氏时期被修筑成今状。个园的主题逐渐被明确:不出户而壶天自春,揽四季风月、天地上下于一园,卧可听风声雨声鸟声,行可观山影树影花影,真是体现了可游、可望、可居的特征。
建造园林之前,造园家除了考虑到利用故址之遗迹而借以发挥外,还考虑到其他方面的提议要求,比如地域特点、时代风尚、主人雅好、主人经济实力等。
一个时期的园林作品代表一个时期的经济文化风貌,一座杰作园林浓缩了时代的智慧精华。造园家的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某一进程中或社会某一领域的独特美学规则。自从康乾八次南巡,寓居扬州,扬州官员与盐商为表接驾之意,大建湖上园林,一时扬州园林名振四方。随着乾隆朝的衰落,扬州的园林亦随之走上了下坡路。不过扬州园林“南秀北雄”的艺术特点被传承下来。另外,雍乾时期以“八怪”盛名的扬州,形成了一股标新立异、融雅俗为一体的艺术流派,对当时及以后的扬州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曰g、马曰璐以业盐定居扬州,两人乾隆初被举博学鸿词,不就。好学、工诗,喜结客,人称“扬州二马”。
黄至筠(应泰)虽为盐商,亦性好风雅,工绘画,师法王恽,长于山水、花卉。个园造园家在建造是园之前,必定综合着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料,才使得个园得体益彰。所以说能造园实属不易,能造好园林更是不易。清人张潮:“叠石累山,另有一种学问,其胸中丘壑,较之画家为难。……此则合地宜,因石性,多不当弃其有余,少不必补其不足,又必酌主人之贫富,随主人之性情,又必藉群工之手,是以难耳。”(《虞初新志》卷六,吴伟业《张南垣传》后张潮(山来)评语,第129页)叠石磊山尚且如此,设计建造整个园林则更是困难。
造园家综合了以上诸种要素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园林的整体布局、规划以及细节。比如何处建建筑、何处筑山蓄池、何处植花种树、何处设路建桥,这是位置安排的问题。还有利用何种材料实现这些设计理想,这是材料选择的问题。
接下来还要选择各类名工巧匠,这是工程实施的问题。个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建筑有宜雨轩、透风漏月轩、壶天自春楼(抱山楼)、住秋阁、丛书楼、鹤亭、清漪亭。山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曲池婉转、水碧映天。园中有竹、桐、松、柏、藤、玉兰、芍药、牡丹、草、焦、枫、柳、桂等各种植物。个园春景在入口处,方形花坛列砌园门两侧,杂植翠竹,间插笋石,象征春意盎然。夏景比较阔大,夏山以太湖石堆砌,有洞、有壑、有谷、有涧、有壁,山缝中杂植藤萝,山上有鹤亭,主人当年养鹤之所。山下曲池,围以湖石堆岸,池中有一亭,池水四面环之,可静坐观山观水。池北有抱山楼,园中最大建筑,双层七间长房,沿楼内长廊走至东尽头,可登秋山。黄石堆砌、浑然天成,杂以枫树。过秋山前行,可至冬山。冬景稍小,以宣石堆山,貌石狮闹雪之状。山后为风音洞,北风吹孔,有萧杀之气,增添隆冬气氛。旁植有腊梅。个园园林的设计就像一出曲文,春景是开篇,夏景是铺展,秋景是高潮,冬景是收尾。造园家处理得高低起伏、有松有弛。个园西部、北部较开阔,东部、南部较紧凑。造园家亦懂画理:有疏有密、疏密得当。
纵观个园的经营实构,可谓是契合明计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经验之谈:“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浚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据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园冶・兴造论》)建园有法,而无定式。这就要求造园家做到因地制宜。主人名园为“个园”,因为“主人性爱竹,善以竹本固,君子见其本,则思树德之先沃其根。竹心虚,君子观其心,则思应用之务宏其量。至夫体直而节贞,则立身砥行之攸系者实大且远。岂独冬青夏彩,玉润碧鲜,著斯州莜荡之美云尔哉?主人爰称曰‘个园’。”此园既以竹为名,那主题也应是竹了。
世人对竹子的推崇备至,由来已久。君子之谈,历久弥新。以竹喻人之高风亮节、品端性良、虚心谦逊,此“比德”之现象源自儒家,至清代黄志筠一介儒商亦沿袭了这一标榜身心高洁的传统之道。个园有“竹西佳处”的美誉,造园家利用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孤植,或丛植,或林植,造出不同形制的美景来。山水相拥相依,相互增辉,建筑点缀其中,亦是提供给欣赏者观景的好去处。扬州地处南北交界处,位置与气候独特,建筑仍袭江南园林之粉墙黛瓦、小亭翼然,但同时又不失北方建筑雄厚的特点。个园以小见大、淡雅质朴,是江南园林的成功杰作。
二、“合乎体宜”符合“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合乎体宜,泛化了说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天地又可合而为“天”。合乎体宜,也就是要做到天人相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性天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成熟。”在中国文化中,这个“天”虽有多义性,诸如本原之天、主宰之天、命运之天、义理之天、自然之天等,但自然山水园林追求人天混融,这个“天”主要指老庄代表的道家认为的“自然之天”和儒家所说的“义理之天”。东方古贤的天人合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天人合一观启示于人的至美、至善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之于生命如此,之于艺术也是如此。个园造园家把自然美浓缩到一个中型私家园林中,把建筑――“人化自然”与山水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效法自然、超越自然的理想境界。谐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道家对大自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儒家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非实质作用或纯粹外表之形式。儒家思想中比较典型的“比德”说,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同一。这种思想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艺术创作之一的园林建造,其主持设计的人肯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个园造园家于一园之中分造象征不同季节的假山,让欣赏者可以不出户而体验四季交替变化,真是构思巧妙。儒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园中水绕山、山拥水。造园者在设计四季假山之时,必当是想把四时天宇纳于一园之中,以有限物象来象征无限物象,让人有以小见大、以少纳多之感。另外花木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桂树又名木樨,喻富贵高升。陈B子《花镜》提及木樨:“木樨香胜,宜崇台广厦,挹以凉t,坐以皓魄,或手谈,或吟啸其下。”个园宜雨轩前就植有木樨树。其他还有芍药、牡丹、焦、柳、竹等,皆深有韵致。这些园林元素被和谐安置在一起,所构成的作品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宇宙的生机,体现一种使人精神飞扬浩荡而又积极向上的追求与向往。
个园造园家的审美思想观念肯定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儒道释三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又影响颇深,所以造园家的思想观念中必定渗透着儒道释相综合的思想。中国古代园林造园者以感知、情感、想象交织于一体的审美心理,去表现真切感受到了客体对象与宇宙生机活力的内存联系,去创作情景交融、人与自然相融的园林意境。个园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个园处处令人生情,情景相融,意境自会由审美主体去体味。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尚“和”的精神,指在变化中求统一,达到物我一致、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美学思想。中国美学要求艺术作品的境界是一全副的天地,要表现全宇宙的气韵、生命、生机,要蕴涵深沉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园林艺术更是有这样的要求。园林造园家懂得体宜观并在设计建造个园过程中切实贯彻,这就是以人合天、做到了天人合一,从而才创造出与天地宇宙相契合的高水平作品,成为后人赞叹学习的对象。
参考书目:
1、《中国审美文化史(明清卷)》,王小舒,山东画报出版社,10月1版。
2、《园冶》,「明」计成,陈植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5月2版。
3、《长物志》,「明」文震亨,江苏科技出版社,1984年3月1版。
4、《闲情偶寄》,「清」李渔,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5、《扬州园林》,李亚如,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1版。
6、《扬州园林品赏录》,朱江,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2月2版。
7、《园林清议》,陈从周,江苏文艺出版社,204月1版。
8、《园林谈丛》,陈从周,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年9月1版。
9、《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岳毅平,三秦出版社,月1版。
10、《中国造园论》,张家骥,山西人民出版社,3月2版。
篇2:扬州个园导游词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
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
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
篇3:扬州个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台何芒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进行扩建,历时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园林。建成后,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的意境,题名为“寄啸山庄”,又因为园主人姓何,故俗称何家花园,简称“何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吸取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园空间有东西花园、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主体建筑前后三进,全部用水磨砖砌成。《扬州揽胜录》一书,称其为“咸(丰)同(治)后城内第一名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
篇4:扬州个园导游词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篇5:扬州个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篇6:扬州个园导游词
各位尊敬的游客: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
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尊敬的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尊敬的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篇7:扬州个园导游词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扬州个园导游词
篇8:扬州个园导游词
【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很高兴今天为各位导游讲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
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
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
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
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竹林】
进入个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子。
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500多种。
在我们扬州地区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注释:1.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
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龟甲竹、佛肚竹、孝顺竹等。
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谦虚、正直等特点,竹子都一一具备,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爱竹如命。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竹子十分喜爱,而园主人黄至筠也和大多数爱竹之人一样,时常借以言志,抒发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处】
走过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题着“竹西佳处”的匾额。
“竹西”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扬州了。
“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
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丛书楼】
走过迎宾大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黄至筠书房,叫丛书楼。
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
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注释:1.竹西佳处:取词于姜夔的《扬州慢》。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住宅】
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个园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纵三进的传统形式建成。
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大家眼前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这个过道叫“火巷”,它是一个消防通道。
我们的左手边是东部住宅,右手边是中路建筑,再向西还有一个西纵,每纵有三进,是三横三纵九宫格的住宅格局。
东纵最北面的一间是伙房,在伙房的前面,是楠木厅,是主人一家团聚用餐的地方,因其梁柱取材楠木得名,厅内桌子是圆的,凳子也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
楠木厅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即高洁,美好的意思,就是以清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要清正廉洁。
这里原来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管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东路建筑檐口瓦头上是篆字“禄”,滴水全部是“鹿”的图案。
这条轴线的主题是“禄”,“禄”者,俸禄也,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俗话说“高官厚禄”,主人是希望它能保佑黄家世世代代官运亨通。
进入仪门,我们就来到住宅中纵了。
这一纵的主题是“福”,檐口瓦头均是倒挂着的蝙蝠。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汉学堂,由于黄至筠二儿子黄奭推崇汉学所以命名汉学堂。
它的接待规格要高于“清美堂”,梁柱全部取材柏木,是扬州最大的柏木厅。
中轴的中进是黄奭夫妇的起居所,中轴的后进是黄至筠四公子黄锡禧的起居场所,在黄家四兄弟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个园的,可以说历经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条火巷,火巷把两边的建筑隔开,一是为了阻止起火时火势漫延,另一点是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仆人进出,宾客至后花园都不能穿堂入室,只能从火巷走。
这条火巷和刚才我们走过的那条有点不一样,这条巷子一头宽,一头窄,这么设置不仅从视觉上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同时这条巷子也被称为是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意思。
走过火巷,我们来到的是住宅的西路建筑,西纵的主题和前面两纵不一样。
它的主题是“寿”。
大家看屋檐滴水上是寿桃图案,西纵第一边是清颂堂,因主人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
这间厅内没有梁柱,相当于现在的吊顶天花,是黄家祭祀的场所。
西纵第二进,第三进是当年内眷生活的场所,内眷住的地方除了有楼房,柱子见方,还有女儿墙,是封建性很强的绣楼。
【四季假山】
看完住宅部分,最后就是个园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称道的后花园的“四季假山”。
我们现在从火巷走出来,正对面是一个漏窗而不是一堵墙,我们从这里能看到半个漏窗,显得很富于变化,漏窗里的假山造型很独特,您仔细看看您就会发现这些造型很眼熟。
没错了,您看,这是个狮子的造型。
其实,这些造型除了趣味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假山是象形的,我们要从这些象形的寓意角度去读园。
未入园门,只见小小花台之上,数杆刚竹修直挺拔,石绿班驳的石笋插栽其中,园主人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点画出一幅生动的“雨后春笋”图,让人充分地感受到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
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竹”。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此时的你一定对园门之上“个园”的横匾心存疑虑,“个”字是建国以后才有的简体字,而建于清代的个园怎么会有此字呢?要知道此“个”非彼“个”也。
园主人虽然爱竹,并在北园建了竹园,但是他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拥有了竹中一叶;而清代诗人袁牧的一句“月映竹成千个字”更破解了此“个”之谜,竹叶被月光影映在粉墙之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个”字,原来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字画一体的匾额,一支竹叶一个园,微风飘拂,疏叶生姿,阳光下修笙弄影之态现于粉墙之上,再抬头观看园门横匾上的“个园”二字,不仅显示出园名与春意融合在竹石图中的微妙之机,同时也暗示了个园的`园景特色在于竹,在于石。
如果说园门外是初春之景,那么跟着春天的脚步迈过园门你看见的则是仲春的繁荣。
随着惊蛰的来临,万物又恢复了灵性,园主人在这里用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十二生肖闹春图。
那潜龙游蛇、勤劳的耕牛、英俊的白马、长啸山林的猛虎、聪明的小狗、可爱的绵羊、调皮的猴子、温顺的玉兔、报晓的雄鸡、无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走过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了水波纹。
其实,我们已来到了夏天,因为夏天高温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水上还有朵朵莲花的图案,这里用多水和夏天开的荷花点题表示夏天。
景的主题是:夏云翻腾,苍翠欲滴。
夏景中种植的植物,都是枝叶厚重,冬天不落叶,能够营造夏天绿荫如盖的树种,有女贞,广玉兰等。
这些植物为夏景立意打了一个铺垫,其实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眼前的这座假山。
主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太湖石这种外形不规则变化的线条,叠造成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天空翻卷堆叠的雷积云,所以,这座假山就叫做夏云。
我们站在脚下的水波纹上,头顶蔽日浓荫,看到满眼的雷积云时,就会感到浓浓的夏意。
当然,最精彩的是楼房前方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之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在我们左手边,也就是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
池岸以湖石为点,曲折凹凸,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长飘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极像汉字中的“丑”字,“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影。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湖石,又颇像汉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点明了扬州是个“月亮城”。
在那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口摆尾,生动逼真,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现在我们就一起登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景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
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着石榴、竹子、枇杷,还有一些灌木,尽管长着很多植物,减一种多一种没什么本质差异,但这个紫藤却是不能少的,所以想要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一次改良,上面种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函谷关的景象,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
夏云顶上置一鹤亭,传说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描写的正是仙鹤。
松柏常青,仙鹤长寿,组合起来又寓意为“松鹤延年”。
个园的游览是按顺针按时序变化游览的,连接夏秋两景的建筑叫抱山楼,是一幢七开间的楼房,它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
我们脚下的这条长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您可能有点疑惑,人们这么说是因为从长廊这头走到尽头是从夏天走到秋天,从夏到秋得三个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下面我们就看看眼前的这座秋山。
秋山又称为小黄山,造园者把黄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浓缩,当然,浓缩的都是精华。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说过:秋山气势有如徽之黄山,试想一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能堆出黄山的气势,叠石水平是多么的高超。
这位叠石高手是谁呢?相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涛和尚。
篇9:扬州个园导游词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篇10:扬州个园导游词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篇11:扬州个园导游词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 个园导游词
★ 江苏个园的导游词
★ 江苏太湖的导游词
★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
★ 后的江苏作文
★ 扬州个园导游词
★ 和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造园家的审美观念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诗情画意》说课稿2023-04-14
导游词和园2023-03-06
诗情画意说课稿2022-05-07
寄语武汉园博会范文2022-12-27
游扬州优秀作文2023-05-19
关于游扬州作文2023-08-09
网师园导游词优秀2023-09-16
八年级美术《我喜爱的书》说课稿2022-11-11
写扬州景的作文2023-09-29
苏州四大园林导游词介绍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