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时间:2022-06-30 06:12:4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推荐16篇)由网友“Jane”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篇1: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如何防治会计造假,重拾投资者信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控制会计造假现象呢?本文根据上文提出的原因阐述了下列几项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成本,减少会计造假收益

上市企业进行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关系,这与我国当前会计收益与会计造假成本配备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的低成本高收益让数不清的上市企业高层前仆后继、挺而走险。所谓“釜底抽薪”,要想彻底打击当前会计造假行为,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应该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度,使高收益伴随着更高的成本。

如何提高上市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呢?首先提高会计造假的直接成本。法院和证监会密切配合,形成严厉的处罚机,对于己发现的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立刻给予严厉的道德处罚、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严;然后应提升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成本。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如此猖狂,过轻的处罚就是导致会计造假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提高证劵法、会计法等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处罚力度,让会计造假成为上市公司的禁区,轻易不敢涉足,就成为控制会计造假的直接手段。最后提升会计造假的间接成本,我们应该树立会计造假不仅仅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观念,因此加强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民事法律监督和加大处罚,就成为我们打击会计造假的必要手段。

二、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法我国相应的律法规体系,要加强政府对会计造假的监管力度

建立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会计、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使我国上市公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应对还应该修订那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特别是那些入世以来,不符合国际会计条例,不能和国际接轨的准则,让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真正的成为法制社会。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会计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在来会计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能够依法行使。

2、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立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项高品质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质量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制定质量是前提,执行质量是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作为借鉴,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信息质量。

三、快转变政府职能

虽然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很多年,但政府对证劵市场的监管仍然残留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身影,为了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尽快转变其职能,下放其权利,集中精力,搞好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直接经营企业,使市场的自律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重拾投资者信心;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政绩,往往提倡、甚至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上市公司的“包装”行为,这更加使地方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如此非理性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以帮助地方政府克服“本位思想”。同时国家应制定更为完善、科学的政府监管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重复执法,以加强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善独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自律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是从社会层面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管的独立性机构,同时也是拦截会计造假信息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雇佣、业务上的保密等依赖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很难公平、公正的行使其权利,因此淡薄的风险意识、不强的责任心、粗超的执业工作就成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特征,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作用,就必须加快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改革,使其真正的变成我国独立的监管机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越来越差,一切向“钱”看,已经成为很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宗旨,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在完善外部体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内在道德的培养。

五、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升其职业缺失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们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厉,能否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工作,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能够长远发展、能否加入到世界竞争的重要问题。让我国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我们进行诚信教育的目标,是控制我国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真正的做到操守为重,诚信为本,遵循原则,坚决不做,假账的职业准则,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成为会计行业的主流思想、文化。一定要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及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制度,要对那些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显着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物质甚至精神的奖励,让那些在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付出比取得造假收益更大的代价,以直接的手段让会计人员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在我国会计造假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普遍问题,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许多的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国家作出的相应的政策,使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日趋科学,只要我们内外治理、长期坚持,一定会使我国的会计造假有所控制,为我国上市公司创造更健康的生长环境,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国萍,刘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手法.特区经济.(08)

石朋.运用科学发展观原理破解会计信息失真难题.财政监督.(02).

总结:希望会计理论论文: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一文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篇2: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研究的论文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如何控制会计造假现象呢?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研究这一文根据提出的原因阐述了下列几项措施,详情如下: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成本,减少会计造假收益

上市企业进行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关系,这与我国当前会计收益与会计造假成本配备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的低成本高收益让数不清的上市企业高层前仆后继、挺而走险。所谓“釜底抽薪”,要想彻底打击当前会计造假行为,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应该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度,使高收益伴随着更高的成本。

如何提高上市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呢?首先提高会计造假的直接成本。法院和证监会密切配合,形成严厉的处罚机,对于己发现的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立刻给予严厉的道德处罚、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严;然后应提升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成本。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如此猖狂,过轻的处罚就是导致会计造假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提高证劵法、会计法等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处罚力度,让会计造假成为上市公司的禁区,轻易不敢涉足,就成为控制会计造假的直接手段。

二、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法我国相应的律法规体系,要加强政府对会计造假的监管力度

建立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会计、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使我国上市公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应对还应该修订那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特别是那些入世以来,不符合国际会计条例,不能和国际接轨的准则,让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真正的成为法制社会。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会计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在来会计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能够依法行使。

2、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立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项高品质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质量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制定质量是前提,执行质量是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作为借鉴,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信息质量。

三、快转变政府职能

虽然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很多年,但政府对证劵市场的监管仍然残留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身影,为了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尽快转变其职能,下放其权利,集中精力,搞好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直接经营企业,使市场的自律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重拾投资者信心;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政绩,往往提倡、甚至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上市公司的“包装”行为,这更加使地方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如此非理性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以帮助地方政府克服“本位思想”。同时国家应制定更为完善、科学的政府监管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重复执法,以加强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篇3: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研究

摘要: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屡禁不止,做假账的手段更加多元化、复杂化、隐蔽化,对社会经济秩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结合会计造假案例的分析,指出会计造假的危害,从深层次揭露出会计造假的原因,并通过原因分析指出减少会计造假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造假 研究 措施

Abstract: Effective accounting functions cannot do without the true and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n be said that authenticity is the most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accounting fraud repeated. Do false account means more diverse,complex, subtle,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ccounting fraud case, it points out the harm of accounting fraud,from the deep reveals the reasons of accounting fraud,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false accounting measures. Keywords:Accounting fraud Research Measures

目 录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状及危害 ........................................... 1

(一)会计造假现状 ..................................................... 1

(二)会计造假危害 .................................................... 1

1.搅乱市场公平导致社会资源无效配Z。 .............................. 1

2.影响企业形象 .................................................... 1

3.违反法律法规 .................................................... 1

4.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 2

5.助长腐败之风 .................................................... 2

二、案例分析―“绿大地”会计造假案 ....................................... 2

(一)背景简介 ........................................................ 2

(二)会计造假手段简析 ................................................ 2

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分析 ............................................. 5

(一)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 .............................................. 5

(二)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 .............................................. 6

四、对策和建议 ........................................................... 8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8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 8

(三)改进完善利益冲突与激励机制 ...................................... 9

(四)建立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 9

(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9

五、结束语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谢 .................................................................... 12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状及危害

(一)会计造假现状

由于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大规模会计造假案.会计使人员本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诚信”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必须承认。当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如从我国的银广厦虚幻神话到杭萧钢构的天价合同;美国“安然”公司丑闻、“世通”公司30多亿美元虚假利润。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瀑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上市公司的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虚假会计信患会严重扭曲股票的价值。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究其因才能正其果”,无论是预防,还是措施得力的治理,明确会计造假的成因是必要的,无论是大刀阔斧的打假.还是公正有效的治假.加强立法执法力度、采取正确的对策是必须的。

(二)会计造假危害

1.搅乱市场公平导致社会资源无效配Z。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的信息平台。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体现最大的公平性。反之,如果企业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向市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投资者以虚假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就会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使市场有效配Z资源的功能丧失。

2.影响企业形象

会计造假一旦被揭发,企业最后的结果都很严重。因为诚实守信是企业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企业的生命。如果缺乏诚信,其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3.违反法律法规

会计造假意味着违反法律法规,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给国家造成负担和损失。

4.危害会计行业本身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社会经济活动无信可言.人们首先就会对会计师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会计行业的不信任感,导致会计行业的信誉危机.这无疑会危害到会计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5.助长腐败之风

很多会计造假伴随着政府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据统计,我国由于造假和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每年大概在9875亿元到12570fL元之问,大约占我国GDP的13.6%~16.8%。

二、案例分析―“绿大地第一文库网”会计造假案

(一)背景简介

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成立于,该公司主营绿化苗木种植销售及绿化工程设计施工等业务,于12月21日登陆深市中小板。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作为国内绿化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 年至 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二)会计造假手段简析

1.利润虚增

绿大地对于披露的全年利润,却在月到4月期间经过了五次反复修正。由最初的预期增加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正是它戏剧般的财务报告变动,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表1 绿大地业绩变更说明表

日期

2009年lO月30日 内容 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净

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

201月30日 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

30%以内

2010年2月27日 第三次发布20业绩快报,净利润

变为6212万元

2010年4月28日

2010年4月30日 将净利润修正为.12796万元 最终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

2009年净利润为.15123万元

说明: 净利润为8677万元

由上表1可以看到,在公布2009年年度报告之前与公告日之间仅仅两天的时间,数据又相差了两千多万。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

2.资产虚增

2004 年2 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 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 万元。 年4 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马鸣乡购买土地3500 亩,支付了3360 万元的土地款,此宗土地交易,虚增交易成本3190余万元; 年一季度,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又虚增价值2124 万元;同年六月,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价值虚增797.20 万元。20,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对马鸣乡基地实施的土壤改良,合计投入2529.13 万元,经鉴定确认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 万元。2010 年一季度,固定资产虚增5983.67 万元。

3.“一股独大”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绿大地前董事长何学葵拥有公司约30%的股权。公司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其手中,而且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独立董事、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绿

大地共召开9次董事会,独立董事郑亚光均亲自参加.而2010年共召开18次董事会.郑亚光亲自出席16次.委托出席2次。但事实上.这位被认为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都过硬的独立董事,在绿大地东窗事发前.从未在会议上投过一次反对票或弃权票,而以其专业能力和从业经验看+他不可能看不出公司的财务存在重大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其位不谋其职.根本就没关注过公司。而最无法向中小投资者交代的是其对绿大地多年来自设关联公司虚增资产的行为一言不发。除郑亚光外。在之前,其他三位独立董事也从未对公司的决策发表过任何反对意见。五年间.公司账目暗藏近百张伪造的银行单据.控制31家关联公司.几十个公司公章由一人保管。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分布和无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显然直接纵容了绿大地的欺诈行为。其造假与否完全取决于董事长的意图,致使何学葵和同伙通过组建多家地下关联公司的方式操控资金流转、虚增营业收入.所涉金额多以亿计量。

4.现金流量异动频繁

云南绿大地公司2010 年度1-3 月合并现金流量表项目出现26 项差错,数千万元与数亿元的差错分别为8 项和12 项。2010 年4 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对 年销售退回实施差错更正,追溯调整减少2008 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为2 348.52 万元和1 194.74 万元,追溯调整增加2008 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应付账款1 153.78 万元,调减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分别为1 038.40 万元、115.38 万元。

5.频繁更换事务所

表2 绿大地审计机构变更状况

年份

2008 事务所名称 中和正信 审计费用 30万 审计意见 无保留意见 上年变更原因 鹏程会计事务

所工作安排

2009 中审亚太 50万 保留意见 中和正信与天

健光华合并

2010 中准 50万 无法表示意见 中审亚太的工

作安排

由表2可以看到,绿大地上市3年便更换了3家审计机构,且每次都在年报披露前夕。3次变更审计机构,且都在年报披露前期,且在之前,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合作时间长达7年。另一方面,审计费用在短暂的一年间增长近一倍,变更事务所的原因更引人怀疑。

2.3造成的后果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财务混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最终得到法律的制裁。

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分析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是一个世界难题,在市场环境、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的中国现阶段,更是一个时有发生而后果严峻的问题,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首先应当找到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会计造假的原因。

(一)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

1.为了争取上市资格,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进行会计造假。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发行股票能够迅速筹集到其他方式无法筹集的巨额资金。因此上市就成为其筹集资金的`首选方式。但是企业上市,中国证监会制定

有相应的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连续3年盈利企业才能批准上市,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是不能上市发行股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玩起数字游戏。,以实现“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的配股资格线。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经营不景气,面对“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停上市的政策,不是依靠强化管理、增强竞争能力解决危机,而是在单、证、账、表上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的“牌位”。

2.会计造假成本与造假带来的巨大收益相比微乎其微

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造假可能谋得各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其他利益。首先关乎政治利益,国有企业向来有种说法:“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会计人员为保全饭碗而使企业“变亏为盈”,有的企业为了提高经理层的业绩故意将应收账款提前入账,将应付账款推迟入账。其次,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低。截至3月,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1349家,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发现的概率很低。二是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会计造假收益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过低。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刑罚和经济制裁力度不够,而且缺少名誉、地位、升迁机会等方面损失。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是10万元,对具体责任人的最高处罚是5万元,远远低于预期的违法收益,处罚未伤筋骨。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大大高于风险成本,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

(二)会计造假的间接原因

1.受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是隶属关系,单位负责人为了追求企业或者个人的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迫使某些会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甚至法律法规,在工作台帐中弄虚作假。这样

的案例在国内已经屡她不鲜.诸如“银广厦”案、“蓝天股份”案等,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指使下造假的。从表面上看这些案例都是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现,但究其实质,则是其单位负责人的意志体现,而企业会计人员多是被迫而无奈的。

2.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目前

企业内部监督控制有局限性,内部监督不到位,会计人员不独立,受单位领导指使被迫做假账。社会监督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监督大于社会监督力度,职责交叉,经常重复检查,企业领导又是由政府指派,使检查者与被检查者之间藕断丝连。不能从宏观上有效地发挥I监管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

查,会计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由于其经常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单位负责人迫于压力,不得不在企业内部设立审计部门。而这种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能被企业所真正接纳,基本上起不到坚督的作用。

3.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收入分配不均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 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4.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使得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随意性较大,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由于缺乏对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具体判断标准,兼之此类会计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对其公允性的判断所需信息较多,不仅使一般的投资者难以判断,有时会计专业人士仅从外界也难以准确评判。

5.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诸如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甚至其价值观。不少会计人员在物质利益面前,往往经不住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而将集体主义甚至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抛在脑后,不顾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会计行业规范。不顾一切地恶意涂改、编造甚至伪造会计资料,利用职务的便利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误人歧途、以身试法。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并互相有效制衡。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补偿;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确

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保证。

第一,建立内部牵制制度。第二,实行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应是在宏观调控下的监督,政府应依法监督,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三)改进完善利益冲突与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造假者的主要动机在于取得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只有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的造假。一是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二是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

制度,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四)建立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完善惩治会计造假的法律制度。要健全会计相关法规,为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尽快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管理方法、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做出明确规定,大幅度提高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经济处罚的金额,提高会计造假成本,让造假者真正有切肤之痛,重罚之下让其无法继续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使其在法律的震慑下不敢轻举妄动。

(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新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同时,对会计人员采取激励措施,不断吸取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科学、可比、客观和真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造假是一种主观行为,是属于一种恶劣的利润操纵行为,为法律法规所不允许。正如会计大师迈克尔〃查特菲德所说“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玩弄操纵利润的数字游戏只能蒙骗投资者于一时,不论其会计欺诈的手段如何高明,总会在对外报告中留下“蛛丝马迹”。就目前而言,改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需要多方面完善措施有效配合,整体协调各种冲突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信息机制与治理机制的互动协助。从而改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会计造假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淼.企业会计造假的分析与防范[J].时代金融,,(1):279-280.

[2]富国海.我国上市会计财务舞弊成因及治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

学,2007:13-14.

[3]夏云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139-140.

[4]周红.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4):77-79.

[5]朱清贞, 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会计之友,(16):69-72.

[6]林中乔.从绿大地案看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治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理论版),

2013(1):155-157.

[7]段成铎.会计造假及其识别--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3.

[8]李悦宁.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J].西江月,2013(19):387-388.

[9]朱文海.从世界财务丑闻看会计诚信[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

58-59.

[10]艾永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J].科学〃经济〃社

会,,29(3):37-48

[11]朱德胜.会计造假寻根探源[J].东岳论丛,2004,25(5):198-200.

[12]陈爽.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3]韦秀仙.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原因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5(1):173-74.

[14]周美荣.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7.

[15]李启平.中国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分析及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致谢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徐桂峰老师,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徐桂峰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生物工程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三年来的辛勤栽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篇4:我国管理会计改进措施论文

我国管理会计改进措施论文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只有部分企业、部分地区零星分散的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不紧密,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在真正意义上并没有形成,企业在改善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离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还差的很远,现实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而切企业也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的要求和意愿。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要想得到广泛的应用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使我国管理会计的运行受到影响的因素

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基本上就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主观原因;二是企业外部的客观原因。

(一)企业内部原因

管理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决策,而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普遍的应用又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素质、习惯势力与传统做法和基础管理工作。

1.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管理会计这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人是关键的问题所在。但是,目前我国高素质会计管理人员比较缺乏,而且会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不合理、素质普遍偏低,使企业应用管理会计较为困难。

2.习惯势力和传统做法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社会环境不理想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管理会计受到消极文化思想的影响而难以实施;(2)经营者的“长官意志”;(3)会计工作地位低。因为我国当前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习惯势力和传统做法的影响在客观上还没有消除,使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事倍功半,它的推广与应用受到影响,这是管理会计难以应用的关键问题。

3.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水平落后

眼下,虽然整体上看我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企业的运行机制改观较小。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家经营与管理都要懂的,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与这要求明显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混乱、低效的问题在我国很多企业治理结构当中仍然普遍存在着。

(二)企业外部原因

企业外部环境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管理会计是否能够得到普遍应用直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秩序和法律环境、实际与理论的结合情况以及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

1.理论脱离实际,知识陈旧,没有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

当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相结合,总结一套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体系、方法,局限于国外的介绍与翻译。我国在最初运用管理会计时一些企业也是取得了很大成效的,可是因为没有及时地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没有通过一些手段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推广,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其实际应用也受到影响。

2.缺乏规范、统一的基础教育

我国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甚至方法、词语都极其的不统一。而且,能够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人的需要的实用教材也很难找到。这就使得人们对它的掌握和学习直接受到影响,普及应用就更谈不上了。

三、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应的.具体措施

1.努力提高会计人员和企业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决策经营者是否足够重视管理会计将使管理会计是够能够得到普遍应用直接受到影响,所以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使管理者真正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因为管理会计要涉及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复杂,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会计软件可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运算的准确性,所以会计人员在能够很好的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对于计算机知识叶要能够充分的掌握。只有在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使管理会计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必须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体系。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研究管理会计的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权威性机构;要创办一个针对管理会计的刊物,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活动,并依照发展所需要调整的方向,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对于取得成功的经验要及时地进行系统、科学的提炼、整理、总结、归纳,然后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与指导下,采取措施使其得到深入、广泛的推广。

3.抓好基础教育

一套规范化的、系统的、完整的教材标志着一门独立学科已经走向成熟,也是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所以,相关部门要组织建立一个编写团队,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编写出便于具体操作的、规范实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教材,并将其作为指导,开展实践与理论方面的探讨和广泛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使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立起来。

四、结语

眼下,我国企业当中的管理会计正处在转折的重要阶段。这篇文章具体研究了我国企业当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对影响管理会计运行的因素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如何使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得到提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响应的解决对策。

篇5:会计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论文

会计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健全,政府部门对于经济的管理手段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了间接调控为主。作为经济调控的基础,经济信息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帮扶恩,就是会计信息。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会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计管理体制概述

所谓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是针对地区或者国家而言,指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以会计管理为目标,所制定的对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及规范、标准等。会计管理体制包含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必须被地方政府部门所认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二是以会计活动管理为对象,以实现对会计活动的有效控制为目标;三是会计管理体制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具有相应的动态性。

二、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了会计管理的有效进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对于企业或者单位而言,在会计管理中,一个相对完善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减少和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问题,从而保证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财会部门而言,应该设置相应的会计监督机构,依照《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会计监督工作涉及到了企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在实际履行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效果,进而影响了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的培训机构,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时间成本。因此,当前,在许多企业中,会计管理人员在工作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3、缺乏规范的会计管理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也带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不规范、不健全的情况,管理的侧重点集中在了对行政机关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上,对于私人企业,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和缺陷。不仅如此,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中,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管理,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精确表达以及会计秩序的'稳健发展,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1、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对《会计法》以及会计工作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对于违规违纪行为,制定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标准,以及切实可行的处罚措施;对于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应该做出更加清晰明确的解析,以增强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利用舆论传媒,实现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以及对违规违法行为的警示和处罚;另外,应该加大对于会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深公众对于这些法律法规的了解,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确保会计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强化会计人员培训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应该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对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结合末位淘汰制度,对会计队伍进行优化。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会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相对独立性,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强化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展开。

3、完善规范管理体制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是重要的基础,需要财会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政府部门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以往的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改变会计规范管理体制的实质。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对会计活动法规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充分发挥会计民间组织的作用,提高会计组织各种行为的自律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使得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暴露出了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从问题的源头出发,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强化会计人员培训、完善会计规范管理体制的方法,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完善,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篇6: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公司业绩,企业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正当的盈余管理是合乎情理的行为。本文从其定义入手,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并重点就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是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的预期利润的压力,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允许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的一种行为,其本质是影响财务报表,从而影响相关的战略和目标。当前,盈余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大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而作为企业实际所有者的股东,反而处于信息上的劣势。企业管理层就可能利用其掌握的信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通过盈余管理从而使盈余信息朝着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向股东、债权人、投资者等提供虚假信息,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侵吞公司财物,粉饰经营业绩等目的。

(二)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不论薪酬是与业绩挂钩,还是由控股股东发薪,用来反映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会计盈余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薪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缠绕在一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利润操纵的动机。

(三)内部交易方面的考虑

由于股票期权等是管理者薪酬重要组成部分,股票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利益,基于股权激励的内部交易也成为管理者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四)资本市场的动因

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以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之间内在关系为逻辑基础,认为管理者可能会选择盈余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得自身收益。另外,通过降低并购前目标企业盈余而获利是企业并购中盈余管理的重要目的。企业并购中的盈余管理包括管理层收购、换股并购以及反向收购。因此,资本市场的动机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规范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改革中,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时,往往突破了其法规的限制,不当的盈余管理危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的秩序。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盈余管理采取一定的治理手段,将其控制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里,尽力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报告,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该制度要求自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公司相关方面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提高使资本市场的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为了有效防止对盈余管理的过度利用,公司必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首先,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度,使其更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适度盈余管理。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公司应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司价值。

(三)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规定

目前关于配股的条件只有“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10%以上”一条规定,由于指标单一,配股权对上市公司有利,因而上市公司往往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对利润进行操纵,以获取配股权。有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存在为取得配股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样,摘牌的条件是“连续三年亏损”,这样有些公司便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先多摊多转费用,为第三年“转亏”作准备,以避免摘牌。为了避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督部门的管制,亏损公司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用应计利润项目管理调增或调减收益。对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容易进行利润操纵。

(四)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但遗憾的是,现有的CPA审计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于种种私利,CPA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意图,丧失其独立性,甚至发生审计合谋行为。因此,要使审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看门人”,首先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同时,审计职业界、证券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等要加大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惩欺诈行为。

三、结语

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在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盈余管理,使其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这需要通过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体.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盈余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7: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分析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分析论文

一、引言

资本结构又被成为融资结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主题。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并不是其运营的核心部分,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最优化关系才是公司运营的关系。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已有上千家的发展规模,但由于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国有企业,其债务比率并不十分理想,在公司价值与公司效益等方面,没有得到应有提升,业绩下滑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外在资本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早,发展也比较成熟,优化理论的研究总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经典以及现代三个阶段的资本结构优化。其中,早期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中叶,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杜兰德在《企业债务与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与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出,该理论将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分为净收益、净经营收益以及传统三方面理论。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最早也诞生于上个世纪中叶,与早期资本优化理论相比稍晚。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与米勒在《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以及投资理论》一文中正式提出,因此,该理论又被称为MM理论,是优于早期资本优化理论的一种存在。现代资本结构优化理论是以经典资本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形成的,其内部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为由詹森与麦卡林首创的代理成本理论;其二为基于MM定理假设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其三为由哈里斯等人所提出的控制权理论。

我国在资本结构研究相对较晚,最早的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刘利与朱民在《企业金融资本结构之谜一一现代企业资产结构理论》一文中最先提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对MM、信息传递以及控制等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资本结构以及其形成原因、优化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探讨,得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一为对资本结构经济效益的实证;其二为对资本结构最优化模型的实证。

三、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态

1.内部与外部融资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体上可以分为未分配利润为正以及未分配利润为负两种,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年份为1995年至这六年。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来说,1995年其内部融资为12.4%,外部融资为87.6%; 其内部融资为14.75%,外部融资为85.25%; 其内部融资为15.43%,外部融资为84.57%; 其内部融资为13.37%,外部融资为86.27%; 其内部融资为14.23 %,外部融资为85.77%; 20其内部融资为19.19%,外部融资为80.81%。由此可见,在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中,其内部融资平均值为15%左右,并大致呈现出递增趋势;外部融资的平均值为85%左右,并大致呈现出递减趋势。

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来说,1995年其内部融资为9.5 %,外部融资为90.S%; 19其内部融资为3.23 %,外部融资为96.77 % ; 19其内部融资为13.28%,外部融资为103.28%; 19其内部融资为10.55%,外部融资为110.55%; 19其内部融资为15.83%,外部融资为115.83%。可见,在未分类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中,内部融资逐年下降,并在年以后呈现出负增长,公司完全依赖于外部融资。

2.直接与间接融资

在公司的外部融资中,又可以将其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大体上包含股票与证券市场,通过两者来获取相应资金;间接融资则主要以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获取相应资金。从到这五年我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情况来看,呈现出如下数据:20,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及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额为898.5亿元,银行贷款增加余额为10215.45亿元,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为8346.15亿元,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占银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8.796%,占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0.765%; ,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及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额为1048.14亿元,银行贷款增加余额为10139.79亿元,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为8289.54亿元,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占银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0.337%,占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2.644%; ,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及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额为1177.56亿元,银行贷款增加余额为10815亿元,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为8587.69亿元,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占银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0.888%,占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3.712%;,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及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额为1162.71亿元,银行贷款增加余额为15263.3亿元,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为11347.21亿元,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占银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7.618%,占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0.247 % ; 20,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及企业债券方面的融资额为992亿元,银行贷款增加余额为9895亿元,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为7287.63亿元,股票及企业债券融资占银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0.025%,占国有很行贷款增加余额比例为13.612%。从总体上看,除20受到通货紧缩影响之外,反映直接融资的股票与企业债券融资基本上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

3.股权与债券融资

在外部融资中,可以分为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两种方式,在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中,长期以来呈现出股权融资较高,债券融资较低的状态,但随着融资结构的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年到年这五年中,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呈现出以下数据:2001年股权融资751.5亿元,占总体比重的83.64%,债券融资为147亿元,占总体比重的16.36%; 20股权融资723.14亿元,占总体比重的68.99%,债券融资为325亿元,占总体比重的31.O1%;20股权融资819.56亿元,占总体比重的69.6%,债券融资为1358亿元,占总体比重的30.4%; 年股权融资835.71亿元,占总体比重的71.88%,债券融资为327亿元,占总体比重的28.12%; 2005年股权融资338.13亿元,占总体比重的34.07 %,债券融资为654亿元,占总体比重的65.93%。由此可见,发展到 2005年,债券融资的比重已经从原来的不到30%发展到了65%,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暂停新股发行的政策,不足以说明债券市场受到的足够重视。另外,我国股权结构复杂、股权集中程度过大以及管理层与企业职工持股的比重相对较低等也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四、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

1.从宏观角度看

从宏观角度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与国内的经济形式影响,其与公司所做出的融资决策密不可分,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公司在融资上便会更偏向于债券融资。另外,国家政策也会对公司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如国家在年推行的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公司的发展。

第二,金融环境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举例来说,在金融市场资金相对紧张的时期,公司长期借贷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大;再比如,在金融市场利率相对较高,且预期相对下降时,短期债券便会“大行其道”。在这个过程中,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利率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主要受到通货膨胀以及实际贷款利率所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影响公司的经营风险;其二,公司可能会因此丧失节税利益;其三,影响公司获得与其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第三,行业前景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公司的收人与利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负债能力,而公司所处的行业的竞争程度则会左右公司的收人与利润。如果行业竞争相对较低,公司的销售利润也会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公司便可以大量举债,使公司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有所提升。另外,公司发展前景也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发展前景不稳定,公司便会提升股权融资的比重,以避免公司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2.从微观角度看

从宏观角度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公司规模与资产形式对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在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中,普遍会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使公司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分散,提升公司的经营稳定性,破产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其负债水平也会相应较高,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则相反。另外,公司的资产形式也会对其融资的选择产生影响,有形资产较多的公司在企业陷人财务危机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资产出售,从而保障了债权人的根本利益,企业也因此具有较强的负债能力。

第二,公司的成长性对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处于高成长阶段的公司在投资增速方面与利润增速相比会相对较高,需要运用更多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另外,成长性较高的公司普遍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不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公司不会发行很多新股,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获取主要依托于负债融资。

第三,公司盖利能力对资本结构产生的影响。提升公司的盖利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公司的负债能力,盖利性相对较强的公司普遍不会选择低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但高收益项目的风险也会相对较大,因此,会更偏向于选择债券融资,而且,具有较强盖利能力的公司其负债水平也会相对较高。

五、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资本结构的优化主要指的是以过去资本结构的运行状况为基础,对公司资本的构成比例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整,其调整的过程主要以公司经营目标与公司所处环境为依托。具体的内容主要包含优化目标、最优结构、如何实现等几个方面,其中,资产负债率的`计算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确定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方向的关键所在。

1.定量决策方法的研究

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是以一个方面为最值标准进行资本优化决策的研究方法,当前运用比较多的主要有以综合资本成本最低、股东财富最大以及公司价值最大为标准的三种决策方法。其中,以综合资本最低为标准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比较资本成本法;以股东财富最大为标准的方法主要运用直接比较法、单目标线形规划法、概率分析法以及遗传算法等;以公司价值最大为标准的方法主要运用测算分析法与直接比较法两种方法。

2.以多目标规划为基础的优化研究

但无论以上哪种决策方法,都是以一个方面作为标准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最具科学性的判断方法应在公司的资本成本及财务风险最低的基础上,取得尽可能大的公司价值,因此,构建其一个多目标的资本优化结构决策是比较科学的。作为数学规划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多目标规划法以其能够有效解决各个目标之间的平衡问题已经得到行业内的广泛运用。

在以多目标规划为基础的资本结构最优化模型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约束条件进行设置。公司作为一个经营系统,其中的构成元素非常复杂,在经济利益方面,也包括很多不确定的干扰因素,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还债能力、股东效益以及盖利能力等。所以在对约束条件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以上提到的这几个几方面进行。之后,需要构建相应的目标函数,如上述公式。

六、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公司因所处行业、筹资环境、经济状态、利益划分等方面的不同,其资本结构也会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因素还是有其共同之处的。本文依照上述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以及优化模型,提出以下几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

对上市公司当前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以对资本与货币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能够对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进行合理预测。之后,针对上市公司本身,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以充分预判公司未来可以得到的期望收益,还能够对公司未来的资金需求有一个大体上的评估。然后,便能够得出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相关指标值,并根据这此指标值,设置出以多目标规划为基础的资本结构优化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进而构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最优化的模型,求出资产负债率。结合上述数据,便能够制定出上市公司初步的融资决策,之后根据实际要求,对融资决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制定出最终的融资决策。最后以最终的融资决策为依托,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公司的资本结构更富有合理性。

另外,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融资策略的确定需要以公司的持续增长为前提,以公司的外部环境为基础;在资本结构的确定方面,需要以公司中长期的发展情况为依托,将其弹性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详细研究了以多目标规划为基础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模型,并提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的主要对策,以期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合理与科学。

篇8: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研究分析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研究分析论文

21世纪后,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企业竞争形势不断增强,为了适应当前的形势,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需要不断的特深自身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对于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而言,必须积极的通过在资本市场中的各种运作手段,来达到持续性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由于收购、兼并、转让等资产重组活动层出不穷,因此,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绩效评价已经成为重要内容。

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一)影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本质目的是提升自身的经营绩效,但事实上在重组过程中因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资产重组涵盖了一些不确定性,为此必须要进行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为资产重组提供保障。

(二)直接影响着股价的变动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投资者都将重心放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想通过股价的波动从中获取差价。资产重组活动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有很大影响,如,上海医药601607等。所以做好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以帮助投资者正确判定股价的波动情况,让其获得更多利润。

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显著问题之一。要确保资产充足的成功,上司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并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在改进并完善资本结构的同时也要落实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到两者的同步优化与发展。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仅仅具备良好的资本结构而缺乏良好的治理结构,那么其资本结构方面的优势就将逐渐失去,反而能更加恶化。

2、资本市场效率低下

资本市场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上司公司关于资产重组方面的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透明度和充分性,使得其实际披露出来的信息不具备信度、准确度与完整性这对上市公司而言不仅有损其信用度,还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最后上市公司将会失去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甚至投资者还会出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行为,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稳定正常运作与长远发展。一方面是股价信号功能出现扭曲。在当前的.股市市场上投机盛行,同时风险定价功能缺乏完善性和科学性,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跟市场股价之间不能有机结合,部门绩效差的企业借助股市实施大规模的“圈线”,庄股横行,这无疑就加剧了市场风险以及股市泡沫风险。

3、关联交易情况严重

当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中关联交易情况很严重,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中关联交易很频繁,且对重组活动有操控功能,会对资产重组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分析与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时,要尤为重视关联交易。倘若资产重组过程中关联交易过于频繁,会直接阻碍资产重组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这就与资产重组的本质目的相违背了,也就扭曲了其资源配置的实际功能,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过于频繁和不当的关联交易危害十分广泛,对上市公司发展、对证券市场稳定、对投资者收益、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发挥实际效用都会有很大影响。

(二)解决方法

1、规范关联交易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严格禁止内幕交易。所谓内幕交易就是内幕者参与的有关交易,通常内幕者有监事、董事、大股东、发起人等。内幕者事先知晓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有关资料与信息,倘若他们借助这些资料与信息进行交易,将会得到额外的利益,但在这些行为与利益都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要严格杜绝不平等交易。所谓不平等交易就是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两者间实施的资产重组行为已经超出了市场的行情价格。不平等交易会直接影响价格机制,降低市场效率,埋下严重的风险。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评估关联交易里有关的标准,科学计算最终确定定价,而且要限制超出市场行情价格的一切关联交易,并将这些交易的有关资料与信息及时详尽地披露出来。

2、改进并完善有关制度

就长远发展而言,各级政府都应该重视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并不断修汀与完善有关的法律与制度,确保资产重组活动有健康良好的环境与平台。一方面政府要强化法制建设,确保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活动有完善的法律做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不断改进并完善金融、财税等方面的体制,确保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活动有完善且配套的政策支持。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架构,确保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活动时不会有任何阻碍;政府还应大力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如发展投资银行,保证资产重组活动有更完善、更贴切的服务,也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3北“被动性”为“战略性”

上市公司应积极将被动性重组转变为战略性重组。就这方面来说,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借鉴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的战略性资产重组经验与做法,围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展开,不断向国际层面靠拢,使公司真正具备国际性竞争力。为此,上市公司应该在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借助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资本运营方式,进行战略性资产重组。利用战略性资产重组在重要行业创造具有较强核心能力、具有突出主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以及大公司,让这些集团与公司都成为调控产业结构以及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分析与研究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时候,必须要使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科学方式,全面、深人考察实施资产重组活动后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是否真有促进作用,只有具备促进作用才能说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活动是成功的。

篇9:建筑装饰质量管理有效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建筑装饰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装饰材料以及装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美感、丰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而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建筑空间。本文先对建筑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加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引言

建筑装饰对建筑工程不仅可以提升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提升建筑外观的美化效果,使得建筑工程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建筑装饰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因而要加强建筑装饰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效果。

2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要紧接着开展建筑装饰工作。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外表面以及内部空间进行施工,进而使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以实现。由于受到施工工序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装饰施工时经常受到作业空间的制约。此外,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平行工序,并且交叉作业情况较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建筑装饰环节的施工质量。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建筑装饰工作中用到的材料种类越来越繁多,并且施工工艺、技术越来越复杂。一些新颖、独特的新型设计风格层出不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尤其在进行一些高档住宅建筑以及写字楼等建筑的建筑装饰工作时,对于施工工艺要求极高,同时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做好人员、材料以及造价等方面的协调控制,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的效果与质量,赋予建筑工程更多的美感。

3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建筑装饰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装饰工程的效果与质量,因而施工过程中要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建材市场环境而言,充斥着各种类型的劣质材料,并且一些装修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根本不注重采购环节的质量把关,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的效果不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

3.2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问题

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确保建筑工程建筑装饰质量的一个基础条件。近几年来,由于施工技术、工艺选择不合理而造成的'各种建筑装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这直接影响到我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技术手段被应用到建筑装饰工作中。但是,在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将导致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问题,最终影响到建筑建筑装饰施工质量。另外,建筑装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合理的操作顺序进行施工,如果施工工序较为混乱,也会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比如在进行卫生间、厨房的防水装修过程中,要按照规范开展两次24h的闭水实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只进行一遍防水或者是闭水时间达不到要求,最终将造成漏水问题的出现。

3.3施工人员方面的问题

由于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到建筑装饰工作中来,因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就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人员而言,有很多不具备相应的建筑装饰专业技能。此外,随着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复杂性的不断增加,施工人员对于不同种类的施工技术不能进行合理的应用,对于相关新型材料的性能与施工要点不能进行及时的掌握,也导致了建筑装饰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3.4监管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作时,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建筑装饰施工缺乏有力的监督与管理。就目前的建筑装饰工作而言,几乎没有专业的、独立的质量监管机构进行建筑装饰的监管,更没有形成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篇10:建筑装饰质量管理有效措施研究论文

4.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建筑装饰施工工作之前,施工单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升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加强材料、设备的管理。一方面,技术人员要做好建筑装饰图纸的会审,对于设计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而言,要做好人员、材料、设备数量的记录,并且参考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材料的采购。此外,管理人员要对整体建筑装饰流程进行了解,并对施工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施工顺序、施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中,图1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作的大体流程图。在进行图纸会审工作时,如果发现图纸存在相应的问题,要会同监理人员一起将相关问题报告给相应的设计单位,之后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意见进行施工方案的修改。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既要对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结构、形式进行详细的考察,进而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4.2做好建筑装饰材料质量的控制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装饰施工逐渐趋建筑节能于复杂化。这一过程中,所用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与数量急剧增加。因而,要确保装修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加强材料的管理。一方面,采购工作之前,要对所用材料的种类与数量进行分析,并且可以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来寻找合适的材料供应商。由于建筑装饰市场充斥着各种质量不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因而采购过程中管理与采购人员要加强质量的甄别。另一方面,在进行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用环保、无污染的建筑装饰材料,并且相关材料要能满足国家的节能要求。此外,还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应要求供应商出局相应的合格证明。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发生材料变质等问题。

4.3加强施工工序、技术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整个建筑工程建筑装饰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步骤的控制。建筑装饰工作开始前,要对所有工序进行划分,不断提升施工工作的效率。施工时要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尽可能的减少交叉作业的情况。对于隐蔽工程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并且要对施工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抽查。施工前,要对具体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以及关键环节、管理难点进行提前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状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

4.4注重施工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监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要合理进行施工人员的聘选,在进行施工人员的聘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其施工经验与专业技能水平。②要定期进行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开展具体的建筑装饰工作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装修装饰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工作态度。培训过程中,对于施工时所用到的新技术、新材料,要做好全面的讲解,使得每一位装修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关键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并且对新型材料的性能要求有所了解。

4.5提升施工动态监管工作的质量

建筑装饰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指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建筑装饰施工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要进行动态的管理与控制,对于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要做好预防工作。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目测法以及实验法、测量法等手段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比如在进行建筑外墙、内墙、地面抹灰工作时,就可以借助肉眼观察的方法来对墙体表面的光滑性、阴阳角的平直性进行判断。建筑室内地面验收记录表,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竣工验收标准进行管理,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隐蔽位置的施工管理时,可以借助于相关仪器、试验等来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测。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自检工作,同时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好记录。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上一道工序的质量不达标,则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此外,建筑装饰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毁坏,同时还要防止建筑主体承重问题的出现。

5结束语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装饰施工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就目前的建筑装饰工程而言,依旧存在着人员、材料、工序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并且对于施工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而,施工前要做好建筑装饰工程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合理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加强施工工序、施工技术以及人员方面的管理,不断提升建筑工程建筑装饰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对建筑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管理要点的探讨[J].江西建材,(9):45~46.

[2]刘晓亮.基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66):22~23.

[3]陈崇森.房屋建筑装饰施工工艺技术要点分析[J].施工技术,(1):15~16.

篇11: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改革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措施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会计国际化不仅体现在会计准则方面,更体社会对会计人才实际需要方面,需要大量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符合会计国际化趋势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大量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涌入我国,使得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以满足经济国际化发展和会计职业国际化竞争的需要。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建立依赖于会计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渠道——本科会计教育,在会计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为我国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精通国际会计知识和惯例的会计人才,成为会计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育相关研究

(一)新形式下会计教育的研究

孙铮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国会计教育带来了机遇,如我国会计教育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会计教育领域的竞争机制引入,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提高,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等。同样,会计教育也面对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等。许家林()提出,面对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教育应该在基本理念、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形式、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过程及教育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进行国际化改革。认为会计教育国际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是进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会计教育观念的创新。刘永泽()认为,我国会计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及会计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许萍(2004)从教育目标、会计课程体系、职业道德教育及会计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有关问题,并认为会计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会计教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吴水澎()指出,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推进会计教育发展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会计教育观念必须创新,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需要变革。从国内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学者很多,但具体针对本科会计教育的研究仍然不够。对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而且这些研究大多数从我国加入WT0后面临的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来考虑的。对于本科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目前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主体主动接受信息。知识不是外在的,而是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的内化信息的过程。

(2)掌握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传统知识的储存和提取,还包括知识的运用。技能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迁移和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因而,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不断吸收新知识密不可分。教育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认知心理学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目的不是教师如何教学,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是学生真正习得知识的前提。第二,教学的目的应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要考虑让学生通过习得知识来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使之储存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然后安排一系列的练习,通过设置复杂和综合的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这些习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对会计教育的启示,探讨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之处表现在:一是提出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该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为导向,使学生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同时还应该要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构建了一个有弹性的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将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教育、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发生变化。会计教师一直忙于应付将增补修订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抱怨一时之间难以消化与日俱增的新知识,学生可能学会了模仿或最大程度的记忆,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必然无法面对就业后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和基础知识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能力培养。在这种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专门化,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势必不高,缺乏创新精神。有研究表明,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的更新也在大大加快。一个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如果高校会计教育只注重单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单一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缺陷逐渐显现,如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能力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层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基本上都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他相关商业课程包括国际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等其他有关的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这一体系经过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一直沿用至今,为国内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所采用,被证明比较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但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传统的本科会计教育片面追求人才的专门化,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拓展知识面的其他课程。因此,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大,而基础课和相关课程比重偏小。

(2)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核心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如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方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和存货管理等方面,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第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遗漏。缺少或者不够重视介绍国际会计知识、会计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相关法规教育方面的课程。第三,偏重会计理论教学,实践不足。这种严重向专业课倾斜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不利,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与会计国际化要求不相符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教学目标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会计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偏重于会计知识与理论的传授,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学手段方面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能充分利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习惯于按照现成的规定生搬硬套,面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事项和新问题束手无策,严重缺乏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缺乏对新业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最根本的是缺乏相应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启发、重复制不重创新、重知识不重能力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其内在缺陷已经逐渐暴露且日渐扩大。总的来看,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水平不高,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是属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这种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判断能力较低,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满足会计国际化的要求,将阻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要解决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只能靠会计教育的改革,开辟会计教育发展的新道路才能最终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三、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明确教育的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已变得广泛而特殊,社会经济活动的交叉和融合使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会计人员面临的将是多元化和开放性工作,会计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确立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教育理念。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会计人才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千、发挥作用。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培养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能主动适应会计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人才。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达国家早就十分重视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如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知识和才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是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力的培养,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在会计教育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在教育理念上应确立以下认识: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改变因为过于狭窄的会计专业教育所引发对学生知识视野的限制,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因为过弱的人文知识陶冶而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不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使学校的专业教育能够切实适应当今不同学科逐渐交叉和融合的国际潮流,适应对会计人员提供多元化和开放性服务的强烈需求;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得传统的次教育终身受用”的观念早已淘汰,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本科的教育只是职业教育的起点,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课程改革是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会计教育的目标最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来体现。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保障。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笔者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体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因此,本科层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由两大部分组成: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目的的专业课程。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为了贯彻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教育目标,这个课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弹性见(图1)所示。在专业课程方面,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国际化背景。根据本科会计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需要从培养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基础课程和管理学基础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财政与税收、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由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教育、审计学、审计实务、税务会计、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等课程组成。在专业核心课的安排上要考虑到每门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衔接性,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知识体系。有一些大学已经就某些专业核心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采用了国外的原版教材。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双语教学还不宜向所有高校进行推广,各个高校应在考虑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实行双语教学,参考国际惯例有针对性的引进和使用会计原版教材,以加强国际会计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专业选修课作为弹性板块,由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构成。学校根据会计学科发展变化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等情况来进行设定,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会计、审计理论前沿等课程,课程内容也应该根据发展而进行调整。考虑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还应增设相关商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国际商务谈判、对外投资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国际税收等。实践课程包括校内模拟实践、毕业论文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包括参考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无意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学科类课程包括语言类、哲学类、法律类等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计算机应用等课程。通过这方面的教育,陶冶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情操,积累历史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加强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强表达能力以及提高人际交流能力。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上也有弹性板块,可由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具体要求的变动而自由设置。如学校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社会对人才的团队沟通和写作能力有较强要求时可增加该类课程。这个体系中的“弹性”包含两层含义是在弹性板块中,课程门类不固定,可根据需要自行增减,即课程门类的设置有弹性;二是课程内容可自行确定,同时各课程学分分布可根据需要进行变动。

(三)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适应会计国际化要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与会计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加强现时实用性问题的教学,以使会计教学的内容能与会计发展和国际化的实际进程相贴近。这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方式向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

(2)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演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互动探讨教学等与传统的课堂教授方式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媒介将会计实务工作在课堂上演示出来,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认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财税、金融、管理、计算机等相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操作能力。同时也能避免单调的理论教学和纸上谈兵,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还需要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由网络支持的师生互动系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国家教育资源乃至国外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会计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会计教育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会计教育的改革也需进行不断的调整。

会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只要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下不断总结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经验,借鉴国外会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才能使会计工作真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篇12:我国虚拟经济会计控制研究论文

我国虚拟经济会计控制研究论文

一、虚拟经济会计控制研究现状

虚拟经济使会计主体扩展为“经济相关的联合体”,自然要求改变现有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只确认交易活动的模式,代之现金流动制、确认非交易的情况以及多重计量属性并存模式。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会计对虚拟经济的研究以对其确认和计量为突破口。具体来说,从会计视角对虚拟经济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虚拟经济会计监管

张俊民等最早开展该方面的研究,认为虚拟经济过度增长对会计提出如下要求:监管理论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虚拟经济的宏观会计监管;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剩余规则权的运用等。为此,提出加强虚拟经济会计理论研究,完善虚拟经济会计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内部虚拟经济会计监管等对策。为消除传统会计及会计诚信监管模式面对虚拟经济的“不适应症”,提出如下措施:第一,积极探讨虚拟经济会计诚信监管理论,包括:虚拟经济语境对会计诚信内容、运行方式以及规律等的新变化,资源配置的货币化、风险化、多元化,特别是虚拟化过程需求的会计诚信原则,虚拟经济语境下会计诚信自律与他律的关系,重新考虑以自律为主的模式能是否适应,会计诚信保障中他律主体,即政府的角色的定位,监管成本与效率问题也不容回避;第二,建立契合虚拟经济需求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会计诚信监管中以效率优先兼顾秩序与公平的制度,会计诚信他律的权利与责任等;第三,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特别是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同监管主体(如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等)的会计诚信监管制度。

(二)虚拟经济会计计量

由于虚拟资产的价值源于其预期收益,成本与价格之间的联系被割断,而预期收益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公允价值是虚拟资产唯一相关的计量基础,据此,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正如刘玉廷()所说,公允价值计量本质上就是对虚拟经济的计量,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虚拟经济,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研究的深入,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重要性将被人们愈加肯定。自公允价值计量以应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储贷危机的手段以来,其应用在国际上呈现以下趋同的态势:第一,在处理程序上,由表外披露提升至表内确认;第二,运用范围日益扩展,从金融工具向其他领域渗透;第三,计量延伸,从初始计量向后续计量延伸;第四,获取方法,逐步统一,形成了三级计量框架(FASB,2005;IASB,)。这也表明会计对虚拟经济控制范围的扩大和交易过程的动态、存量监管。近年来,针对虚拟经济的高风险,引入VaR等风险处理理念。传统的VaR测算方法有:德尔塔(Del-ta)——正态法、历史数据模拟和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三种,然而这三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学术界不断探索新方法:叶青提出基于GARCH模型的方差协方差法与半参数分析法;马超群()结合半参数分析法及极值理论提出完全参数法;康字虹、梁健(2004)对基于GJR-GARCH的VaR模型进行探索;胡月辉、叶君(2004)则对因子GARCH-M模型在VaR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陈收、曹雪平(2004)尝试将EGARCH和C-F引入VaR中。近年来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已成为VaR等传统模型的必要补充方法,主要是其能较好地衡量极端环境下风险的特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稳定

金融作为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稳定与否关涉整体经济形势,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是赋予稳定金融的良好期望。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如下特点使其难以胜任。一是波动性。波动性源于公允价值盯市(mark-to-mar-ket)的本性,特别是金融市场急剧波动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引发财务数据剧烈波动。豪德等(Hodderetal.,2003)研究表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收益波动幅度是净收益的5倍。巴斯(Barth,2004)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引发财务报表波动的三个来源:估计误差、经济固有波动和混合计量属性。她还进一步认为会计只有在提供有关经济内在波动性的信息时,才会对稳定金融市场有利,而随着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扩大,在减少混合计量属性产生的波动性的同时,又会强化估计引发的波动,特别是在占主导地位的第二、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确定中大量运用估计和判断。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通过分析四种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账户的影响,指出随着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大,将越可能加剧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普兰汀等(Plantinetal.,2004)指出,盯市计价的反馈效应(feedbackeffects)导致价格波动。王守海等(2009)通过综述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稳定相关研究,认为公允价值起着“会计加速器”的角色,对金融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公允价值全面替代量下收益波动性地增加反映了潜在的经济风险。二是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欧洲中央银行(ECB,2004)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对银行经营方式的影响,指出虽然其影响还不明朗,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可能会助长发放贷款的周期波动,从而降低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的能力,这是欧洲央行对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性的预见。艾德瑞和色恩(Adrian&Shin,)发现金融机构越多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越明显。阿兰和卡理蒂(Allen&Carletti,)认为,盯市会计潜在的传染性,可能引发顺周期性。沃尔森(Wallison,2008)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性,即经济萧条时,引起资产价格非理性下跌;而经济繁荣时,形成资产泡沫。其顺周期性是通过资本监管、风险管理、市场反应等渠道发生作用的(黄世忠,2009),其关键链条在于金融监管对公允价值信息的高度依赖,倒逼金融机构为满足监管要求,进行顺周期的经营。在本次危机中,根据非理性市场条件下的价格确定公允价值,结果使得金融企业资产大幅缩水,为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企业需要贱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结果是金融市场进入“死亡螺旋”。针对此,徐晟(2009)提出通过动态减值处理优化金融机构公允价值计量,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并减缓顺周期效应。但是就目前而言,对公允价值顺周期性研究尚处初期阶段,其产生机理及缓解措施仍待研究。劳克斯和卢兹(Laux&Leuz,2009)也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危机中是否存在传染效应,仍需进一步研究。三是心理性。虚拟化的金融产品,其价格虽然受价值规律支配,但是与实物产品相比,其所受影响因素更多、更复杂,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更与情绪的传染效应叠加出现“羊群效应”,冲击金融市场,结果是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可能失效,价格不能准确计量价值,危机引发的非理性抛售确定的价格,更是与价值相去甚远,因此,应研究心理因素对会计计量的影响。总之,公允价值的“双刃剑”可能使会计失控,这是公允价值在本次危机中遭受指责的重要原因。其机理在于价值化积累对象(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及衍生品等)自身价值微乎其微,或者与其市值相比可以忽略,其价格取决于人们的预期,具有内在的波动性,意味着风险的积累,由于杠杆效应,放大和扩散风险,使得虚拟经济连成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危机传导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是诱发各方利益冲突的`导火索,会计的失控激化着危机。对此,有人提出使用“全球会计标准”或者“世界资源会计”,也即按“使用价值”来盘点现存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摸清家底。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

刘晓欣(2004)针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倒金字塔”日益突出的趋势,提出保持货币要合理配置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邓瑛(2004)针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阶段效应:初始阶段的递增效应,发展阶段的溢出效应,成熟阶段的异化效应,膨胀阶段的“挤出效应”甚至是“破坏效应”,探索控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的方法,促使虚拟经济中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对应关系由发散到收敛,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孙宝文等(2005)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治理的思想。郭道扬(2009)从财务角度出发,认为虚拟资本通过循环机制,对企业形成外部管理压力,促使企业不断改善经营机制、财务机制与内部控制机制,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出发,确定在以实体经济形成的会计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对虚拟经济的会计控制体系,以会计控制来协调两类经济关系,以从信息控制这一基础层面理顺市场经济与公司经济发展的秩序。其目标在于:协调与增进它们的发展关系,一方面要参与遏制虚拟经济的投机性与异化、越轨、越位行为发生,以及有效防范虚拟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以“放大效应”与泡沫化为特征的高风险;另一方面在将虚拟经济纳入控制范围之后,也要有效防范会计、财务与审计自身易于出现的风险。为此,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方向:一是针对产权控制环境的变化以及虚拟经济运行特点,对在投机及易引起产权泡沫方面的副作用,修订产权会计法律制度,避免自由放任,实施以产权管理为中心的法律制度控制。二是由于经济虚拟化产生的削弱监控,甚至反监控,必须打破单一与分散监控的局限,建立健全虚拟经济全方位多角度的联合监控,实现金融监控与企业的财务监控、会计监控以及社会审计监控无缝对接。三是重新定位财务、会计、审计目标并重构其理论体系,其中尤其要关注风险控制问题。四是财务、会计、审计方法技术体系的改革问题,其中关键是要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反映与控制的融合性问题。树立全局、整体与动态的核算与监管理念,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段文清、苏细强(2007)针对证券、房地产和大宗商品期货不同虚拟经济风险的传染性,提出协调监控思路:以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前瞻性为原则,以安全性与效益性为目标,采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自律管理等多种手段,至于监管模式则建议在原来分立监管的基础上建立某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主要是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和相关业务监管标准的统一,而具体的监管权还是由各个市场监管者来执行,即“分立监管+协调机制”监管模式。许圣道、王千(2007)以“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为基础,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监管框架,提出“分别监管+协调监管”模式,并认为重要的是确立基于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风险度量指标。刘晓欣、马笛(2009)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树立全局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监管理念,检测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传导、蔓延及爆发过程,及时判断引发危机的节点及关联点。许圣道、王千(2009)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全球化,认为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必须做好国内与国际协调监管,而基础工作是对虚拟经济依特性进行分层计量,为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一体化控制提供信息。

二、研究成果评价

总体来看,我国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动因表现为“危机推动型”,研究主题重宏观轻微观,特别是从会计角度对虚拟经济的研究还基本上是一个“盲区”,研究视野较多局限于金融领域,这在虚拟经济会计计量研究中尤为突出,具体评述如下。

(一)会计界对虚拟经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虚拟经济在我国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历史,已有大量学者从传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虚拟经济的范围、运行方式等已取得基本一致的认识,而会计界坚守工业经济时代的观念,注重实务资本,未能全面认识虚拟资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虚拟经济本质认识不到位,导致虚拟经济会计控制方法研究不足。

(二)虚拟经济会计计量理论不完善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随着“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发展完善计量理论显得日益重要,已经形成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混合计量模式。然而,以往的会计计量理论与实践在可验证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指引下,注重交易表现的形式,即将交易价格作为计量的主要依据,割裂了资产定价与会计计量的关系,这样的计量理论不适用虚拟资产,因为资产定价结果是虚拟资产计量的重要依据。今后,应探索连接“资产定价—会计计量”的桥梁,找到适合的计量理论,较好解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会计计量的融合,为实现一体化控制奠定基础。

(三)虚拟经济会计计量局限于金融领域

虽然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不断实现从“实”向“虚”扩展,但是,现行会计模式的规则仍以实体经济为基准,而对虚拟经济日益膨胀并独立运行的现实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将其计量延伸之符合资本化定价的其他虚拟经济领域,我们应结合虚拟经济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等,开展虚拟经济层级会计计量研究,扩展会计计量范围,适应虚拟经济发展需要。尽管在金融工具及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该领域的计量本身存在的问题引起的争议不断,这也需要深入研究。

(四)虚拟经济信息系统孤岛,导致条块分割的监管

由于经济的动态性,按行业界定虚拟经济研究范畴会过时,刘骏民(2003)按照定价方式及由此确定的特殊运行方式来界定,这样就能涵盖资本化定价泛化带来的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满足货币在各虚拟经济部门快速流动的监管,这对会计计量的要求是:将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典型的定价模型来考虑虚拟经济不同组成部分运行特征,同时考虑不同定价方式之间的互动影响,在准确刻画虚拟经济典型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供能反映虚拟经济整体运行特征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适应虚拟经济一体化监管。

(五)风险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虚拟经济系统运行中,价格由人们的观念和信心支撑,不再仅仅受成本因素影响,“蝴蝶效应”的产生是最好的例证:通过影响行为人的心理,而影响资产交易价格,从而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这就要求反映并控制风险。对此,会计系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计量风险,纳入表内核算,这就需要探索资产定价模型与会计计量理论的内在逻辑,为会计计量风险提供指南。二是充分披露风险。对于虚拟经济潜藏的高风险,可以考虑引入“事项法”,即向相关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专业使用者提供交易或事项发生、发展的原始信息,由使用者根据用途自己解读,以免会计在传统递延、预提、摊销、汇总等程序带来的信息偏差。虽然有人尝试用VaR法、压力测试等方法来计量和披露风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结合虚拟经济特性以捕捉风险的蛛丝马迹,为管理风险提供基础数据。

篇13: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论文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论文

我国会计界接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始自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一些学者尝试将实证会计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包括翻译了瓦兹和齐杰瑞合著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仍然以介绍为主。最早出现的,可称之为实证研究的论文,应当是赵宇龙发表在《经济研究》 第7期上‘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文。该文的发表,标志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研究从方法介绍进入到实际应用。

197月到现在,也只有3年多的时间。从时间维度来看,回顾似乎跨度太短;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结论;但如果从实证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涉及的研究问题、递增的速度来看,总结并评价过去,不仅有充足的论文为依据,对未来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作了归纳与总结,本文不再重复这一工作。我希望在这篇短文中;就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已有的成果和现象,作一些评论与讨论。

如果对我国过去三年实证会计研究作一个总结评价的话,我个人认为,截止到目前的所有卖证会计研究,主要仍停留在模仿阶段,即运用西方成熟的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假设,甚至,一些研究问题也是模仿性的。比如,赵宇龙的论文模仿Ball and Brown(1968),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之先河,但后续的很多研究也是如此。

理论是继承性的实证研究的核心就是通过大量的经验证据验证或修正前人的理论与假设。以我国资本市场数据来验证西方已有的成果,有些适合,有些不适合。但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就是对现象提供有依据的解释,从而能为现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依据的预测。这样,仅仅是验证西方现有的理论,何者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具有解释能力,何者不具备解释力,显然不能形成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对我国经济现象具有解释、预测能力的理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过去三年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模仿因而,绝大部分研究问题都是‘引进的”,真正基于我国市场环境的理论与假设,为数极少,其中;10%现象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假设。

10%现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使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要求的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制度环境有关,即;中国证监会起要求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方可申请配股。有学者发现,这一制度出台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朝10%的区间集中,且略大于10%的比率显著高于往年。10%现象的提出,不仅对实践具有较好解释力,也可用以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行为:那些距离配股及格线不远的上市公司;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10%;以达到配股的目的`。该研究的政策性意义也很明显中国证监会接受了学者有关10%的研究成果,逐步降低配股的门槛要求(如最低6%);甚至基本取消这一要求(增发新股)。

10%现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启示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不仅需要有规范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理论与方法背后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目标就是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的解释,而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又与相应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如果不关注现象背后的制度与制度环境,解释就难以做到充分、有效。就笔者对已有实证会计研究文献的观察,目前一些实证会计研究中应当特别关注的制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验证有效市场假设是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因为,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研究必须以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为理论前提。否则,一个无效的资本市场上,即使发现会计盈余与股价报酬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也不能就据此认为会计盈余数据被市场有效利用了。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现象表明,单纯从方法上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而忽视相应的制度环境,其结论将是令人怀疑、甚至是误导的。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包括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企业,资本市场上大量的资金来自国有资本;资本市场规模与容量有限,交易方式单一;资本没有其他盈利渠道,无路可退;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在资本市场上都不承担法律责任,或承担极小的法律责任;这更助长其非理性行为或操纵市场的行为。基于这样的制度环境,或者,不讨论上述特殊的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影响;而直接采用诸如事项法、随机游走、公开信息等公式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其结论的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

我国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一些案例可为上述猜测提供部分支持,比如, 5月 19日所出现的‘5.19”行情;记安科技初的股价过百元游戏;初中科创业事件;红光实业、郑州百文等虚假上市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有多大,是否足以损害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尚缺乏有效的研究。另外,在近乎于零的法律责任下;一些上市公司配合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包括不乏利用虚假的会计盈利消息。这种会计盈利信息与超额市场回报之间的关联性,究竟是“功能锁定”,还是‘沛场有效”,仍需要严谨、科学的研究。

关于资本结构问题从MM定理产生之日起,资本结构的研究就一直是热点话题之一;并形成了多个理论假说;如信号传递、融资优序等等。但是,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成熟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有效的市场监督与治理机制,使得企业必须谨慎地选择融资方式。但是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能自由选择融资方式;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这样,资本结构的选择本身失去其信号传递的功能,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代理问题,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能力不强;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源融资能力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效益相对较差;缺乏内源融资的能力。未来关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应当充分关注这种制度背景的差异,提出真正属于我国制度环境的资本结构理论。

关于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契约成本”理论,激发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其中,专门讨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就是在代理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很多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中,都能发现代理理论的痕迹。在我国,代理成本显然也是适用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将显著是不同于美国。比如,基于契约成本理论所形成的实证会计三大假设之一的“政治成本”假设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动机降低利润。在我国;企业只有做大,才能引起政府重视,才能得到各种政策扶持,前一段政府主导性的企业合并和”500强”情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此时,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假设,将是不确当的。又如,西方的代理理论主要关注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改组上市时;都有一个同名的、国有控股母公司,这样,在大、小股东之间也存在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讨论诸如股利政策、公司治理等问题时,就必需要关注我国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对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注,将会引导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我国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并因此而采用一些确当的研究方法。比如;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公开信息披露不足;因此;对一些特定的问题;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追踪个案,将比试图采用大数据量的经验分析更为有效。又如,针对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通过构建确当的理论,对现实世界所发生的现象提供个案似的解释、说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只有真正从我国的制度环境入手分析、讨论我国的经济现象,才能形成基于我国经济环境的实证理论与假设,这应当是实证研究的根本涵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刘峰,男,19 6 6年2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9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主任。

自 1986年起,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刊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等著作、教材近20部;主持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及其他层次课题;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银行监管政策变化的市场检验及相应的债务结构问题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专业化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模式与成本战略。

先后荣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福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19)、教育部首届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等全国性奖励与荣誉。论文获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专著或合著先后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篇14: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

摘 要: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资本市场上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按照上市公司所处不同时期,对其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动机 治理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规范性不断增强,以及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 IPO上市的动机

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基本财务资料。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二)避免被实行退市风险提示和暂停上市

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两年连续亏损(以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其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在股票名称之前加*ST符号。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暂停其股票上市,如在期限内未消除亏损状况,则终止其股票上市退出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被处以退市风险提示后,不仅会受到管理层更加严格的监管,还会加大筹资难度,增高筹资成本,同时影响其股票投资价值。为避免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被特别处理避免的情况发生,一些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就会采取调整对不同会计年度之间的盈余进行管理。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第一年巨亏第二年扭亏”避免被实行退市风险提示和“连续两年巨亏第三年扭亏第四第五年又亏”避免被终止上市的现象。这种操作带来的结果,使许多本该暂停上市或退市的公司能在证券市场长期存在。并且为实施盈余管理所采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及各种会计手段和处理,造成对公司基本面有重大改变,产生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信息披露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盲目跟风,带来了巨大的投资风险。

(三)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需要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手段包括: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和配股三种手段。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公开发行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并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非公开发行虽然对盈利性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审核结果来看,对公司业绩情况、行业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等也重点关注。并且参与非公开发行得投资者特定为不超过10名(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内),设定一或三年的锁定期。因此一般来说,敢于提出非公开发行计划、并且已经被特定投资者所接受的上市公司,通常会有较好的成长性,公司基本面、盈利能力及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在未来将会发生质的飞跃。通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

(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要求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较普遍使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对股票进行估价,公司的盈利情况作为对公司基本面有重大利好事件,在二级市场上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这使得管理当局产生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表现的动机。当前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限售股解禁与减持行为也在不断加速进行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大小非减持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基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实现其市值管理的需要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五)委托代理目标的实现及管理层股权激励的需要

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的利益往往与一定的业绩指标相联系,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动机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等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我国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为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实现其自身利益提供了可能。股权激励作为约束管理层行为的手段,使代理人、委托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使得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与为委托人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相一致。

就目前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来看,股权激励方式主要选择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按照自身情况设置行权条件。从股权激励的方式来看,若管理层要行使股权激励的权利必须要满足股权激励条件。为了衡量管理层在企业经理管理中的努力程度,股权激励方案中一般都会设计某种形式的业绩标准为行使股权激励的条件,通常是以净利润指标作为衡量业绩标准。因此,股权激励方案的推出即存在了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可能。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一)对上市及退市标准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无论是主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均对盈利性有所要求,对比全球比较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对上市没有设定盈利要求,也没有明确的收入要求。正是这种较为宽松的标准,让投融资双方自行选择,能够为众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公司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创业型企业一般都规模小、经营风险较大,业绩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取消最低盈利要求和业绩成长指标,增加现金流量,营业利润比重及非财务指标有利于企业融资,减少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对上市公司实行退市风险提示的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引导投资者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盈利周期,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单个产品市场影响率较大的上市公司,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的盈利情况很难反映其真实的盈利情况。因此,要治理上市公司过度使用盈余管理行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如完善退市风险提示制度和退市制度,制定包括财务指标、行业指标、社会贡献指标等多层次动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源头上削弱被实施退市风险提示及退市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二)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监管规定

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强对会计准则相关的内容完善工作。为了达到有效控制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缩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不仅要及时完善会计准则,更重要的是建立更为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有效地执行加大处罚力度,可以对公司管理层起到震慑作用,增加其违规成本和风险。并有利于诚信的公司充分利用会计准则体系向市场传递更有用的信息。

(三)建立对公司管理层的长期激励机制及惩罚机制,规范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

建立对公司管理层的长期激励机制,限制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使管理层的利益与中小股东利益一致,从根本上减少盈余管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就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现状造成的影响来说,从各方面强化其行为约束是非常必要的。应禁止公司管理人员利用盈余管理获利,一旦违反,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并可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关系到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发展的最基础和核心的环节。构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权力制衡机制。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年修订)》

[2]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3] 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4]沈烈《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4)

篇15: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但近年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

关键词:

股权结构 盈余管理

一、前言

1、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股本总额中各股东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包括:股权集中度、股东性质和股权制衡等,根据不同内容可以划分成不同股权结构。

2、盈余管理的解释众说纷纭,较权威的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威廉姆·R·斯可特)。

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影响着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盈余质量,管理者也会对不同治理结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二、不同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股权集中型结构。股权集中结构下,大股东在公司中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公司的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大股东绝对控股企业时,大股东可以对董事会、监事会实施控制,同样也决定着管理层人员的任免和薪酬,大股东的意志直接影响公司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志,此时盈余管理的主体会有所变化,不仅是管理者行为,公司大股东同时存在盈余操控的动机。

(2)当公司存在一个处于绝对地位的大股东,大股东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监督,能够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公司更可能出于公司整体价值的考虑而非个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此时的动机更倾向于稳定上市公司股价或避免停牌、被ST的命运等。

(3)股权集中要求管理层注重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注重使用财务杠杆,或者采取盈余管理获得银行借款以调整资本结构,同时在经营的过程中注重避税。

2、股权分散型结构。股权分散,要求各个股东所持股份相近并且均不能形成对企业的控制,进而形成公司股东间一定程度的股权制衡,然而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从而缺少了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得公司高层人员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这种股权结构下,盈余管理的特点会相应受到影响:(1)由于股权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机制,根据经理人假设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作为盈余管理主体,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操纵利润,此时的盈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管理者的私人利益。

(2)股东为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股东利益一致,会采用股权激励让管理者持股等方式,根据企业委托代理理论,股东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股权激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于通过实现公司利益进而实现个人利益,这样盈余管理的主体要求从整个公司利益出发。

(3)由于股东所持的股权份额都不高,因此当公司经营好时可以持有公司股票,当公司经营差时,公司股东“用脚投票”抛售公司股票,股东更倾向公司的冒险行为,盈余管理也倾向于当前公司盈余的最大化。

3、股权制衡结构。即通过各大股东的内部利益牵制,达到互相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安排模式。这种股权结构既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又有若干大股东存在,持股比例相对较大的股东有动机去监督管理者经营行为。

三、我国股权结构同盈余管理关系研究难点

1、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结构严重失衡,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比例偏低,机构投资者不发达等诸多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国有企业改制,绝大多数是国企控股,这些问题给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空间。

2、我国外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上市公司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兼并市场、经理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小投资者的投机气氛太浓,管理者由于缺乏监督易产生短期行为,为个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

3、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软弱。股权结构的复杂,形成外部审计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独立性的缺失,也难以发挥其监督审查作用。

4、我国会计相关制度不完善同样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时,也使会计确认过程不可避免地渗入许多主观人为因素,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管理当局就可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虚报业绩,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5、我国股权性质分为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等,同时上市公司可以在A股、B股等上市,上市公司股权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增加了基于股权结构盈余管理的研究。

四、我国股权结构下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1、减持国有股,积极引入多种产权属性的投资者。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造成上市公司产生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引入不同产权属性的投资者可以达到股权结构的有效制衡,抑制公司内部人控制行为,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2、健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积极培育接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外部市场,有效的资本、劳动力、经理市场利于改善公司治理,加强经营行为监督管理,抑制内部人控制,从而减少盈余管理。

3、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独立性是审计是审计的灵魂,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要求外部审计站在真实、客观、公允的角度予以反映,审计的独立性缺失容易造成了内部人监督内部人的情况。因此只有形成对内部人权力的有效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定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规范引导、对外经贸财会,、2期

[2]曹海敏、盈余管理的防范和控制对策,会计之友,2006、9期

[3]张玉武、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监管对策、中国市场、2006、17期、

篇16: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摘 要:本文从排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出发,探索排球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并结合项目特点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排球运动损伤,延长排球运动员运动寿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

前言

运动损伤是运动中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力量或暴力造成的身体损伤或持续的创伤,运动损伤不仅可以使运动员无法正常参加训练或比赛,甚至提前结束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其特有的规律,不同运动项目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人体机体本身经过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就会造成不同项目特有的创伤及专项多发病。排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球类项目,运动过程中没有与对手直接发生身体接触,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率排名不在前列,但是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却非常高。项目特点决定了运动员之间会为比赛胜利进行激烈的分数争夺,为了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运动员会充分运用身体习惯性的技术动作,以及非习惯性动作进行击球,运动损伤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习惯性身体动作疲劳期,以及非习惯性身体击球时。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轻则影响运动成绩,重则缩短运动寿命,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1排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排球运动的特点主要是对空中排球及时做出反应,将球击向某一指定目标。这要求运动员瞬间反应要快,要求身体各部分机体爆发力要强。其次,由于瞬间反应的习惯性,又要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再次,排球运动对于完成动作时的时空感觉有较高要求。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术要求以及运动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2排球运动损伤的规律

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多数要求在腾空或半蹲状态下完成,因而膝关节伤痛发病率最高。起跳虽主要由下肢来完成,但扣球拦网、跳发球等需上肢配合,连结上、下肢动作的枢纽是腰腹,所以腰伤在排球运动员中也比较常见。当然,踝、腕、肩、指间关节以及肌肉的劳损和急性损伤也较多。至于损伤的性质,排球运动员的损伤主要为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多见于腿、膝部、腰背、踝部),其次为半月板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膝部、腰部),骨膜炎、腱鞘炎、滑膜炎(多见于小腿、膝部、腰背部)。

3常见运动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及处理措施

3.1膝关节

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在长期的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以及漫长的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地起跳、落地,导致膝关节损伤的发生。

(1)主要原因

排球是一项要求运动员连续起跳—落地、启动—制动的球类项目,比赛获取胜利主要是通过空中来完成动作击败对方,各项技术要求运动员反复深蹲且幅度过大,很多的训练动作要求从不同的方向落地以及赛季前的高强度训练负荷,不断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导致膝关节最容易受伤。排球运动中的急停、急转、减速,跳跃、落地不稳等会造成膝关节非接触损伤,出现关节外翻、外旋、过伸的损伤。

(2)处理措施

膝关节发生损伤时,首先应该判断膝关节发生损伤的原因。排球运动员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主要有起跳膝和髌腓骨综合症两种,或者是两者同时发生。判断膝关节损伤的种类,是膝关节损伤处理的关键。一般患有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会进行自我恢复、医学手段和运动处方三者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必要时要采取手术治疗;增强膝伸肌离心力练习的运动治疗处方是治疗髌韧带炎症的很好选择。

(3)预防措施

提高运动员弹跳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强运动员膝关节的绝对力量;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加强监控;体重过大也是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一个不容忽视原因,因此教练组控制运动员体重,注意对运动员膝关节的保护;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来预防运动员膝关节的疼痛发展成为慢性疼痛。

3.2踝关节

踝关节是排球运动中人体最易损伤的关节之一。由于踝关节外侧韧带较内侧松弛,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所以容易扭伤。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技术复杂,踝关节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运动员在网前完成扣球或拦网下落时踩到对方运动员或者队友脚的时候。运动员为了能够完成扣球动作,当人体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身体充分舒展并且有前冲的动作,作为防守队员尽量阻止对方将球扣过,因此采取措施靠近球网,这使得球网处成为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给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

(2)处理方法

首先,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通常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可用凉水或酒精冷敷,减少血肿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其次,康复期间,可以进行热敷与轻轻按摩,或用活血通络中药外洗扭伤处。最后,扭伤踝关节后,不要过早下地及持重,并要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休息时尽量保持踝部高于臀位。

(3)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利用护具与鞋子保护容易受伤的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学会正确的进攻、拦网起跳与落地技术,减少因技术错误而发生损伤的次数;科学进行康复措施,防止再次受伤。

3.3肩关节

肩关节是发达上体和上肢肌肉的主要活动中枢,结构特点是活动性强、稳定性较差,排球技术动作施加于肩部的负荷比较大,是排球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经常发生肌群和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拉伤、扭伤、发炎等。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绝大多数是因为长期训练而积累的慢性损伤。扣球、发球要求运动员要不断地高举手臂,用力使得肩关节前部组织的承受压力非常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肩部关节组织就会无法承受压力。因此重复多次负荷过大的扣球、发球、传球、拦网训练,最容易造成肩关节发生损伤。

(2)处理措施

用冰块或用纸袋包裹碎冰在受伤部位按摩,可退热、镇痛、消肿。借助器材或手进行的轻柔按摩,有利于缓解肌肉痉孪、僵硬,改善微循环。“伸展练习”,即手贴墙手指自然分开,向上爬墙,直到最高点,反复做十几次,单手交替做或两手同时做均可。此外服药、外敷、针灸等方法也有利于运动员肩关节康复。

(3)预防措施

提高肩部的抗击力,进行“拉伸”练习,切勿进行过度的训练;训练安排合理,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尤其是扣球与发球时,以免局部肌肉、关节负担过重;应注意改进错误的技术,遵循训练原则,

3.4腰背部损伤原因

(1)主要原因

排球运动员为完成击球将身体扭转、将腰部不断地伸曲,当运动员起跳扣球,起跳发球、拦网、滚翻救球等动作时,运动员身体疲惫、力量不强壮时候,的原因容易造成运动员发生下背部的运动损伤。

(2)处理措施

进行冰敷也可以用冷水冲;加压包扎, 通过包扎实现伤处的制动,使其更为稳定;对损伤者进行RICR原则的处理可以患者耐受损伤的痛苦,或者延缓炎症的出现。受伤部位疼痛停止之前不能进行运动,也尽可能不让受伤部位负重,因为这段时间运动只能加重病情,甚至形成习惯性运动创伤。

(3)预防措施

运动员要加强自身腰部的力量,通过定期伸展运动来增加腰部的'柔韧性,增加运动员肌肉的耐受性,提高腰部的稳定性,使腰部能够承受一定得反复负荷;注意伤后的恢复,切勿带伤训练。

3.5手指及其他部位的损伤

(1)主要原因

排球中手指的受伤在排球运动中较多见,造成手指受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拦网。在鱼跃,滚翻的时候,也是造成手指受伤的原因之一。

(2)预防措施:运动员学会站我正确的拦网动作技术,以及及时判断确定手在网上与球之间的位置和时机。此外,“扣球”、“封网”、“救球倒地”,也可以发生背部、臀部的挫伤及上下肢其他关节韧带的捩伤或扭伤,其中扭伤,骨折和脱位最常见。

(3)任何与运动有关的损伤的急性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康复的时间与疗效。正确的处理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应该充分了解运动损伤的RICR原则。 (R)休息, 表示在受伤部位疼痛停止之前不能进行运动, (I)冰敷, 将伤处进行冰敷 或者用冷水冲,冰敷和冷敷可以刺激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肿胀和止血的效果;(C)加压包扎, 通过包扎实现伤处的制动,使其更为稳定。(E)抬高,可以尽量让伤处高于心脏部位。在损伤部位的周围出现皮下血管的破裂,水肿、疼痛,对损伤者进行RICR原则的处理可以患者耐受损伤的痛苦,或者延缓炎症的出现。

4全面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

4.1医务人员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是预防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利用运动员体检结果,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及受伤运动员的科学康复计划,并严格执行,以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发展,这是保障运动员寿命的有效措施。

4.2提高运动员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的认识性。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了解熟悉和掌握运动损伤防治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讲,大多数运动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掌握和了解其发生的原因、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预防措施。

4.3安排有效合理的准备活动内容,促使运动员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达到训练与比赛的适宜水平。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使肌肉、韧带等组织达到一定的“热度”,使关节的运转灵活起来。

4.4教练组成员科学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不断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也是避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4.5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的现象发生,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员的营养可以有效补充运动员比赛与训练中损失的营养成分,因此合适及时地补充运动员营养也是防止运动员损伤的有效后勤保障。

4.6合适的运动鞋将有效的保护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可以有效缓冲身体重力给身体各部位带来的撞击,减缓关节之间的摩擦,此外良好的训练环境也是保障运动员避免损伤的一个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健强,徐朝阳. 排球运动创伤常见病及预防与治疗[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03) .

[2] 顾伟农,王建伟,杨亚阁,刘传进,王守力. 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5) .

[3] 向练.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机理及预防措施[J]. 考试周刊, 2007,(07) .

[4] 朱雁晴. 试析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 .

[5] 蒋自俭. 试析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

[6] 葛卫忠,葛超. 排球运动中手指挫伤原因及预防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 .

[7] 周伟峰.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8] 党利龙. 男子排球运动员伤病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

[9] 魏凤阁,张群,黄东华,张艳红. 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02)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措施浅谈论文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简单论文题目

试论企业核心能力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

试论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论文

会计学论文题目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推荐16篇)】相关文章: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2022-12-23

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2023-03-15

会计学论文2023-07-0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2022-10-18

图书馆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2023-03-25

会计论文题目2023-07-17

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2022-09-16

论文题目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