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

时间:2022-11-08 08:48:3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知我是我”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

篇1: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

摘要:文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圳会展中心供电电源、10KV供配电系统、低压配电及应急配电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各系统的结线方案,并着重介绍了变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形式及系统功能。

关键词:供配电自备发电机组智能配电系统间隔层站级层监控中心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城市中轴线上,南邻宽阔的滨河大道,北隔著名的深南大道与市民中心相望,位置显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与大中华、市民中心等代表性建筑一起形成了城市中轴线上南部的靓丽景观,并将为深圳经济的再次飞跃创造一个全新展示的机遇。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深圳市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经国际招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以德国GMP公司方案为实施方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为中方合作设计单位,目前工程已经封顶,预计10月高交会启用。

深圳会展中心以展览会议为主,兼顾与会议展览有关的展示、演示、表演、集会等功能,是一座具有国际标准的大型展览建筑。有会议厅、展览厅、地下车库及各类相关配套用房。其中展览厅总容量为具备6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会议部分总容纳人数为6400座席,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本建筑方案的特点为大面积展厅分布于底层,会议中心集中于顶部的超大规模、超大空间的会展公共建筑。

本建筑由单层的展厅及中间的会议、小型展高层部分组成,单层展厅长540m,宽282m,分为不同的9个展区。展览大厅均为无柱大空间、拱形屋顶,高度为12.5m至30m。地下布置停车场、设备机房、地下商场及车行隧道。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均为钢结构。

1.工程特点

会展中心层数少,面积大,主体东西长540m,南北长280m,高60m。首层共有8个展厅,1个3000人的多功能厅,其中建筑面积为7500m2展厅5个,15,000m2展厅2个,26,000m2展厅1个,展厅高30m。

2.10KV供配电系统

会展中心用电报装总容量为54120kVA,其中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44600kVA,10kV冷水机组7台(每台1360kVA)共9520kVA。按一级负荷供电,原设想采用六路10kV电源(引自不同区域变电站)同时供电,经与供电部门多次协商,最后供电部门由附近两个110kV区域变电站分别提供四路(共8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在建筑物内设有两个(即1#和2#)中心变电站,各中心站下设两个分变电所,即1#站下设3#、5#变电所,2#站下设4#、6#变电所,两个中心站的高压系统分别承担各自区域内的全部用电负荷,其10KV供配电系统相似并相互独立,现仅以1#站为例,见图1。

四路10KV电源分别引自两个区域变电站,同时工作,母线间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DL1,DL2,DL3,DL4处于合闸位置,DL5,DL6,DL7,DL8断开。当某一路停电时(如1#进线),DL1断开,DL5自动投入,此时2#进线带全区的1/2负荷,另两路仍各带1/4负荷,其他任一路停电时同理。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及灵活性,母线间经过四个联络开关构成环形供电。

按当地电业部门要求,采用高压综合计量,每路电源单独设计量柜。

采用110V直流操作系统。

所有高压均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

功率因数补偿在低压母线或在高压设备端进行,以达到在高压侧不低于0.9。

3.低压配电系统

每两台变压器为一组,每一组之间的低压侧设手动联络开关,每台变压器所带负荷基本上按区域划分,即每个展厅(包括动力和照明)、制冷机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均分别设专用变压器。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有以下两种结线形式,见图2。

在图二所示的低压配电系统中,两台变压器TM1、TM2分别由来自不同区域电站的高压母线段供电,并由自备应急发电机组电源作为第三电源,运行方式为:

正常情况下,QF1、QF2、QF4、QF6、QF7处于合闸位置,QF3、QF5分闸,如在此期间确认发生火灾,消防控制中心将通过消防联动控制模块切断QF6、QF7,以确保消防负荷的供电。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消防负荷平时也在运行,如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平时兼通风用的排烟风机等,这些负荷均计入在总设备容量中。其他消防负荷平时不在运行,如各种消防水泵、正压送风机、消防排烟风机等均不计入在总设备容量中,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火灾时,切除部分非消防负荷,以保证变压器容量可满足消防负荷容量的要求。

当一路电源故障(如变压器检修)时,断开该路电源QF1(或QF2),并切断一些非重要负荷后,合QF3,如在此期间确认发生火灾,同上经控制模块切断QF6、QF7。

当两路市电均停电或故障时,断开两路电源QF1、QF2,待自备应急发电机组起动完毕后,ATS自动分QF4,合QF5,由自备应急电源向消防及重要负荷供电,如在此期间确认发生火灾,同上经控制模块切断QF6、QF7。

图2中,QF1、QF2与QF3之间采用三锁两钥机械联锁辅以电气联锁,以防止三个断路器同时合闸。QF4与QF5之间具有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并设机械电气联锁。

4.应急发电系统

为保证当市政两路独立电源全部停电时,仍能确保必要的消防负荷用电,设置了4台柴油发电机组,每台1400KW,考虑到供电半径要求,与高压供电范围一致,分两处设置(1#、2#发电机房)。每处为两台机组并车运行,发电机组的起动信号均取自该区域每路高压电源的电压互感器侧,以1#发电机房为例,只有当1#、2#或3#、4#两路电源都断电时才自动控制两台机组顺序启动,由市电供电转为发电机组并车供电。若总负荷小于峰值设定值(用户可设定)下限,则有一台机组自动解列、空转然后停机;若总负荷大于峰值设定值的上限,则停歇机组将自动起动,两台机组并联,并自动分担负荷。各低压应急配电系统中均装有ATS装置,具有自动转换和机械联锁功能,能保证末端切换装置都处于热备用,同时也能确保机组与市电不能并网运行。

关于自备发电机组容量如何按稳定负荷计算问题,笔者就此机会谈点个人看法,《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规范》)6.1.2.3条要求,“……可根据一级负荷、消防负荷以及某些重要的二级负荷容量,按下述方法计算选择其最大者:(1)按稳定负荷计算发电机容量。(2)按最大的单台电动机或成组电动机起动的需要计算发电机容量。(3)按起动电动机时母线容许电压降计算发电机容量。”《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以下简称《技术措施》)2.6.2条要求,“……1.自备柴油发电机组的总容量应大于特别重要负荷和一级负荷的总容量,例如:消防水泵、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消防电梯、应急照明、消防中心控制室、电话机房、保安监控中心、计算机房等负荷的总容量。”《规范》6.1.2.3条文(1)中,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计算发电机组总容量,《技术措施》2.6.2条文(1)中,却明确规定了如何计算发电机组总容量,笔者认为当满足《规范》6.1.2.3条(2)、(3)要求时,按稳定负荷如何计算发电机组容量,应视工程特点确定,不应一概而论,如建筑群、占地面积较大且防火分区较多的建筑物,某处发生火灾时,并非所有消防设备都投入使用,如将所有消防设备统统计入,显然会使发电机组容量过大,使其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大大增加。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笔者将各种消防水泵、应急照明、消防控制中心、电话机房、保安监控中心等负荷定为固定负荷,必须直接计入总量中,而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消防电梯等负荷按一处着火点外加相邻区域考虑,从中取最大值,然后与上述固定负荷相加,这样计算的结果,比消防设备总量少得多。

5.智能配电系统

1).变配电所分布概况

本工程共六个变电所,各变电所的布置按低压供电半径、防火分区和深入负荷中心的原则考虑,其供电范围、变压器台数及其它主要配电设备数量见表1。

2).系统结构

本工程采用变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实现包括10KV及380/220V系统、变压器、发电机、直流屏等设备的遥信、遥测、遥控、管理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全分布、开放式结构设计,按间隔划分、单元化设计、分布式处理。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间隔层、站级层和监控中心,见图3。

间隔层:

间隔层负责与开关、保护装置、变压器、直流屏、发电机等一次设备直接联系,实现模拟信息、数字信息、电能量信息的采集、传输及控制等。间隔层一次设备经总线型通讯链路与站级层通讯,一次设备与监控中心通讯方式如下:

―经10KV真空开关柜上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通讯接口获得测量量和开关量,并采集保护装置故障报警接点信号;

―经10KV冷水机组起动柜上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通讯接口获得测量量和开关量,并采集保护装置故障报警接点信号;

―10KV负荷开关柜的状态量由遥信采集装置完成;

―经低压电容柜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通讯接口获得电容柜的运行参数和其他相关信息,控制器故障报警信息由遥信采集装置完成;

―经变压器温控温显装置的通讯接口获得变压器实时温度和告警信号;

―经直流屏自配的监控管理装置的通讯接口对直流系统实施监测;

―经发电机自配的监控管理装置的通讯接口对发电机实施监控;

对于380/220V低压回路需配置智能电子仪表,经该仪表对低压回路实施监控。智能电子仪表选择可靠性高的监控一体化装置,一个智能电子仪表对应一个低压回路,实现单元化配置。仪表均安装在低压配电柜上。

站级层:

站级层主控单元采用工业级、高可靠、功能强的`MCU,实现数据采集、处理、通讯控制等功能。每个变电所或相邻两个变电所设置一台MCU,每台MCU的2个网络接口经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光缆构成一主、一备两个通讯通道,分别连接到监控中心的两台以太网交换机,构成双以太网网络结构。本工程MCU是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可靠性和功能的完备性极其重要。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为整个会展中心电气设备的监视、测量、控制、管理中心。监控中心设在1#变电所值班室内,监控中心由冗余配置的双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两台服务器、两台以太网交换机、一台操作员工作站、一台工程师站、一台打印服务器、一台打印机。两台服务器以主备方式同时工作,从站级层传送的数据,两台服务器同时接收,并以同样的软件处理;从操作员发出的控制命令,两台服务器同时接收,但只有主服务器能够发出控制输出命令,故障时,主备机之间通过软件自动进行切换。

服务器:是整个监控中心系统核心,担负着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它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建立相应的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经网络响应各工作站的各种服务请求,并接收和响应操作员工作站的各类操作命令,两台服务器以互为热备用的方式运行,并同各种智能装置进行数据通讯。同时也把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信息送往BA系统进行监视。

操作员工作站:是监控中心系统的人机界面。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数据,由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变电所运行工况的监视和控制。主要完成实时运行状态显示,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报警,报表编辑和打印,画面、数据库等的编辑和修改。操作员工作站通过两个以太网口、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光缆分别与监控中心的两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

工程师站:作为系统的运行、维护及调试用。

监控中心设备需配置可靠的不间断电源。

3).系统功能

(1)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按间隔层单元配置测控终端,完成开关量、模拟量、脉冲量等信息的采集及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上传。

(2)控制操作功能

控制各间隔的断路器的分闸/合闸操作。控制操作可由监控中心工作站实现,也可在各间隔层测控终端通过手动操作完成。

(3)防误操作闭锁控制功能

具有严格的微机防误操作功能,可经键盘和鼠标执行对变电站内断路器进行控制,执行线路停、送电的顺序操作,监控系统的控制操作具有操作权限等级管理功能,只有当具有遥控操作权限的运行人员在输入正确的操作和监护口令后,才有权进行操作控制。操作步骤按“选择-校核-执行-撤销”方式进行。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软件校核、检错和闭锁逻辑功能。

(4)报警及事件记录功能

将遥测越限、正常遥信变位、事故变位、SOE、保护信息、遥控记录、操作记录等信息集中统一管理,分类记录并处理。

(5)历史记录功能

负责定期地将处理后的数据保留入历史库,以供趋势分析、统计计算之用。

(6)显示打印功能

支持多窗口、分层显示各种接线图、系统图、曲线、潮流图、事件列表、保护信息、报表、三维棒图等。可人工、自动或定时打印各种报表、曲线、事件等。

(7)操作票系统功能

能生成、预演、执行、管理及打印操作票。

(8)保护设备管理功能

保护设备库管理、定值召唤及设置、保护信息的处理等。

6.结束语

上述为深圳会展中心供配电及电力监控系统设计的简要介绍,该工程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在底完工。

篇2: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作文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南宁市的民主大到延长线,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它是

会展中心建在一座山上,远远望去,气势恢弘,它的主建筑构思巧妙,顶上是一朵硕大绽放的南宁市市花——朱槿花,也有人说,它像一个大礼帽,象征着南宁人民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它的前面是一个大大的广场,它的展厅分三层,依山而建,两边都有高高地台阶,通达每一层展厅。它的对面是南宁市最高的建筑“帝王大厦”与之遥相辉应,

小学生作文大全

周边还有“竹溪立交桥”、“民歌广场”、“航洋国际城”等现代化的建筑与它相伴。

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就在这儿举行,到了那时,各国商人带着他们最好的商品来这里展览,热闹非凡。

这里也成了南宁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会展中心和周边的建筑都被霓虹灯映照着,流光溢彩,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真美啊!我为我们南宁有这么美的建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3:关于福州国际会展中心海峡招聘会

交流会名称: 11月13日周六大型人才招聘会

时 间: -11-13

地 址: 福州国际会展中心A层

11月13号(周六)上午福州国际会展中心(温泉公园旁)海峡招聘会,万鼎硅钢、农行等200多家企业到会,求职者免费入场。

福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福州市最繁华的五四路高级商贸区,展馆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一共分为六层,在第六层配置有洽谈、接待室和各种功能的会议室,其中大型会议室的面积50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450人,并设有同声传译系统,是集音频、视频、多媒体演示等国际多功能厅。在会议室外围设有1800平方米的展示厅,是企业、公司举办会议、推介产品、培训的首选之地。

通路线

从火车站乘坐公交车 1.步行220米到达火车站,乘坐22路(火车站--农林大学(大门))途径3站,到达树兜下车 2.步行220米到达火车站,乘坐821路(火车站--金山公交总站)途径5站,到达树汤路下车 3.步行220米到达火车站,乘坐951路(火车站--江三路)途径5站,到达树兜下车 4火车站旁公交站乘121路到福寿弄站下车,继续往前步行10M到路口即可看见温泉公园,旁边即是国际会展中心 自驾车 靠左进入东浦路向西行驶86米 右转进入华林路向南行驶608米 右转进入福寿巷向南行驶400米 直接进入温泉公园路向西行驶113米

周边环境

酒店(一公里内)

世纪金源大饭店,福州市鼓楼区温泉公园路59号

凯悦大酒店,福州市树汤路172号

华林大酒店,福州市华林路201号

京门大酒店,福州市五四路211号

温泉大饭店日本料理餐厅,福州市五四路218号

武夷大酒店,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169号

舒馨商务酒店,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26号

福州金百合大酒店,福州市五四路252号

最佳西方财富酒店,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220号

闽台大酒店,福州市华林路203

金鸡汕快捷酒店,福州市晋安北路63号

天福大酒店,福州市五四路138号

南洋饭店,福州市华林路346号

福建外贸中心酒店,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73号

福建电力宾馆,福州市五四路266号

闽江饭店,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130号

天福大酒店中餐厅,福州市五四路138号

福建省外贸中心酒店,福州市五四路73号

外贸中心大酒店,福州市五四路73号外贸展厅隔壁

屏山大酒店,福州市树兜路12号

福州邦辉大酒店,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路58号

百合温泉大酒店,福州市永安街1号

[关于福州国际会展中心海峡招聘会]

篇4:国际广场基坑工程设计实践论文

国际广场基坑工程设计实践论文

1工程概况

常州万博国际广场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怀德路、延陵西路、早科坊路、西直街所围地块。该项目地上部分为5栋30~35层高层住宅、办公楼及4~6层商业,地下部分一般为三层,中间局部地下四层,总建筑面积约29.2万m2。其主楼主要为框剪、框筒、框架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基础;地库为框架结构形式,采用抗拔桩基础。该项目基坑呈不规则多边形,周长约700m,开挖面积约28000m2。地下三层部分基坑挖深13.2m(局部15.1m),中间地下四层部分挖深16.8m;地下四层与三层间高差3.6m。

2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位于常武地区,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相对稳定地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涉及到的土层以软粘土和粉土为主。本工程场地内淤泥质土层起伏较大,根据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分布情况,可分为A、B、C、D、E五个区,详见图1。其中“好土区”(A、B区)分布在场地北侧,占场地约50%,基本无第②层分布,第③层粘土下分布第④、⑤、⑥层深厚粉土;“差土区”(C、D、E)分布在场地南侧,占场地约50%,分布厚达18m多的第②层,粉土层较薄,该些区域坑底位于第②层内。场地内潜水赋存于第①层中,由大气降水、市河及生活用水等补给,以蒸发、渗流等方式排泄,水位随季节变化;勘察期间测得潜水稳定水位一般为地面下0.2~1.8m,相当于黄海标高2.6m左右,水位变化幅度约为±1.0m。承压水分为第Ⅰ层和第Ⅱ层承压水,其中第Ⅰ层埋藏于第④~⑥及⑧、⑨1层粉土、粉砂中,第Ⅱ层主要埋藏于深度70m以下的第(11)层砂土中。第Ⅰ层水头埋深为1.7m左右,综合渗透系数K=1.83m/d,经计算本基坑工程需考虑第Ⅰ层承压水的影响。基坑的设计与施工中应针对上述地质条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周边环境

本项目拟建场地主要位于常州市中心老城区,原有建筑及民宅较多,场地内有大量的旧基础及大块建筑垃圾。市河从场地中间穿过,将场地一分为二,在市河南、北两端均有防洪闸及其管理用房。位于本场地范围内的市河在建设施工期间将截断,待工程建成后再贯通(利用地下二层空间建设一个涵管)。场地四周均为城市主次干道,交通繁忙,环境相当复杂,地下管线众多。

4总体设计方案

4.1基坑特点

从基坑工程的规模、主体结构的特点、周围环境条件及土层地质条件等分析,本工程基坑特点显著。

(1)场地位于闹市区,周边分布较多的建构筑物,路下管线众多,周围环境复杂,即整个施工过程中,需保护的对象较多。

(2)场地内填土厚度较大,局部存在地下障碍物,给围护结构施工前的清障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确保围护桩的施工质量,前期清障需到位。

(3)场地地层条件复杂,土层分布不均匀。好土区域分布有较厚的粉土层,基坑止水体系至关重要;差土区域分布较厚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土性较差,对控制基坑变形不利;同时基坑设计与施工需考虑承压含水层的影响。

(4)基坑开挖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开挖深度深,需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引起围护及周边环境的`变形。

(5)基坑在中心市区,开挖出土速度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故施工周期控制比较困难,同时该基坑土方量十分可观,而且工程工期目标苛刻,应选取一种适合加快施工速度的基坑支护方案。

(6)基坑中部市河穿过,河道在施工前的处理问题也是本基坑工程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4.2总体设计

根据本基坑工程上述的几个特点分析,结合长三角地区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经与业主方、施工方及其他各相关参建方的讨论,最终确定本基坑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同时竖向设置二道钢筋混凝土圆环水平支撑。根据场地浅层土分布及基坑深度,好土区采用850、950灌注桩,插入比1:0.62;差土区采用1000、1100灌注桩,插入比1:1.03;基坑外圈采用单排850@12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作止水帷幕。坑内地下三、四层高差部分(高差3.8m)采用了竖向结合水平土钉的支护结构,剖面图见图2、3。

4.3承压水处理

对承压水的处理对策一般有隔断和降压两种选择,考虑到本基坑对变形控制的要求较为严格,设计对此处承压水采取了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隔断、坑内疏干的处理措施。该场地内第Ⅰ承压含水层相对较浅,相对隔水层第⑦层粉质粘土、第⑨层粉质粘土普遍较薄,隔断止水帷幕的平面范围及深度需根据承压水层及隔水层的具体分布确定,止水帷幕深度以穿透承压水层进入相对不透水层(具有一定厚度且稳定)为原则。由于局部区域的承压水层层底埋深较深,故止水帷幕最深需达到37m。

4.4大直径圆环支撑设计

对于该基坑工程,合理采用圆环支撑体系,可确保整个工程的综合效益,本工程圆环支撑内圆直径122m,外圆直径142m。

(1)结构受力性能合理。该基坑面积较大,单边边长约210m。采用以水平受压为主的圆环支撑形式,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其他支撑布置形式中超长支撑杆件的出现,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优越的受压特性,而且具有刚度大和变形小的特点。

(2)加快土方开挖速度。采用圆环支撑布置形式,基坑内无支撑面积大,便于土方开挖,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圆环支撑体系,用料节省,与各类支撑结构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设计施工需具有丰富和完善的经验。大直径圆环支撑体系平面外失稳也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圆环支撑对不均匀荷载比较敏感,由于圆环结构的固有受力特性,分布分区开挖又必然引起圆环的不均匀受荷,使支撑受力处于不利状态。故对于设计,适当加深立柱桩的长度,同时选择较好的桩端持力层,从而达到更为严格地控制基坑实施过程中立柱竖向沉降量或隆起量;对于施工,要求土方开挖流程应确保圆环支撑受力的均匀性,圆环四周坑边应土方均匀、对称开挖,同时要求土方开挖必须在上道支撑完全形成后进行,因此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与技术能力要求相对更高。

4.5场地内部市河处理

由于场地内市河南北贯通,故施工前需在两端隔断河水,且隔断位置要与围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隔断区内河道需将河水抽净、河道两边驳岸体拆除,同时采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土进行回填;为防止市河两端处支护结构外侧临空,使支撑体系受力均匀,保证基坑围护安全,坑外市河回填区一定要严格确保回填范围及回填土质量。

5施工主要问题处理

基坑围护施工应从施工图设计、围护结构施工到基坑开挖实行全过程风险控制,规避工程风险。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几个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1)南侧围护桩施工时遇原有建筑物6根预制方桩,无法清除。采用围护桩位调整,增大或减小桩径和桩位调整后围护桩间空隙较大处采用700高压旋喷桩,内插12m长28#槽钢进行处理。

(2)本基坑东北角马路对面,某基坑西侧靠近本场地区域,距离约25m,挖深约10.5m,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挡土、三轴搅拌桩止水、一道钢混凝土支撑,支撑位于自然地面下4m左右,上部土体采用3排复合土钉墙进行加固。本基坑三层地下室周边部位全部开挖到底时,对面基坑正在施工,其土钉墙施工全部结束,支撑系统也已浇注完毕,且其场地中部已开挖到底。两基坑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风险。采取措施为:双方对各自工期进行安排后,相互协调,以保护周边环境安全为原则;对方基坑近本基坑一侧留置一定宽度(顶宽大于10m)土体,尽量在本基坑第三层地下室结构及换撑板带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挖除;此外,对面基坑工程应采取合理的挖土及施工流程以减小对本基坑的影响;加强基坑监测,尤其不得放松对二者之间马路的监测,对面基坑开挖时应根据监测数据来决定是否采用加固措施。

6工程实施效果

该基坑工程总体施工顺利,基坑土方量约40万m3,从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开挖到基底,较常规基坑工程的施工工期提前约一个多月,充分体现了大直径圆环支撑在深大基坑工程中可大幅度加快施工速度的重大意义。工程监测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围护变形较大,监测数据基本呈报警值随开挖面移动的现象,变形速率超过报警值持续时间长,基本连续报警超过6d。至基础底板浇筑完成:①基坑围护体侧向变形:好土区基坑最大变形约35mm,差土区基坑最大变形约90mm;②场地南侧西吊桥(差土区)沉降量达100mm。可见南侧“差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很大。

7结语

(1)类似拆迁场地的项目,前期应充分调查其原有建筑的分布情况,围护结构施工前应提醒施工单位对围护桩区域的地下障碍物进行仔细探摸,以免对日后围护桩施工造成影响。

(2)浅层深厚的第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将整个场地分成了好土区、差土区,由监测数据可见,该淤泥层对基坑的变形影响极大。

(3)在影响基坑的承压水含水层相对较浅的情况下,采用止水帷幕进行隔断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是很必要的。

(4)圆环支撑受力性能合理,能大大加快土方开挖速度,但要求圆环四周坑边应土方均匀、对称开挖,同时要求土方开挖必须在上道支撑完全形成后进行,因此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与施工要求相对更高;设计人员应在圆环支撑施工、土方开挖时应加强现场巡视。

篇5:水库工程设计论文

水库工程设计论文

1水库现有病险情况及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孤山子水库从1976年10月竣工至今已运行30余年,通过对水库运行的各项资料以及地质勘查的综合考虑,孤子山水库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副坝下游坝脚渗水,且形成明流,威胁副坝坝体稳定性。溢洪道左导墙基础被掏空。溢洪道末端出现冲坎。输水洞进口启闭机启闭困难,闸门漏水。输水洞出口没有消力池,冲坑越来越深,冲坑面积越来越大。输水洞泄洪渠没有保护措施,不断吞噬耕地,且威胁左侧居民。由此可见,为了使得孤山子水库符合国家防洪标准,对其实施除险险加固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孤山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后,将会给该地区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水库保护了下游的28个自然屯、0.28万人口和700hm耕地,同时,水库与灌区配套后可使其灌溉面积增加到1226hm2。其次,待水库工程正常运行后,周边地区可以不断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最后,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它将会不断的改善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水库的环境效益会更加突出。

2建筑物加固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孤山子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对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设计。

2.1主坝除险加固设计

主坝坝顶长168m,宽4.3m,本次设计将坝顶清基0.1m,清基后修建0.35m厚的'碎石路面,该路面由10cm砂砾石垫层、15cm石灰、炉渣、土基层和10cm的碎石修筑而成。主坝坝顶道路长度为170m,路宽4.3m,平整路面后铺设0.35m厚的碎石路面,路面坡度为1.5%,路基材料组成与主坝相同。背水坡用C20混凝土修筑4条混凝土排水沟,间距为50m,并在背水坡种植草皮护坡。主坝迎水坡护坡石风化严重,现将原来的干砌护坡石拆除,新建0.1m厚的碎石反滤和0.3m厚的干砌石护石坡。主坝背水坡干砌石排水体风化也比较严重,先将拆除重新修筑干砌石排水体。

2.2副坝除险加固设计

副坝背水坡局部断面较陡,本次加固需要通过填筑土方恢复背水坡设计坡度1∶2。其中,副坝0+030~0+08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为1∶1.85,副坝0+160~0+20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1∶1.94,副坝0+200~0+27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1∶1.86,副坝0+270~0+294段背水坡平均坡度为1∶1.70。副坝坝顶清基0.1m后修建0.35m厚的碎石路面,路面由10cm砂砾石垫层、15cm石灰、炉渣、土基层和10cm的碎石组成。背水坡用C20混凝土修建6条混凝土排水沟,间距为60m。背水坡种植草皮护坡。副坝迎水坡护坡石风化比较严重,现将原来的干砌护坡石拆除新建0.1m厚的细沙反滤和0.3m厚的干砌石护坡。副坝背水坡排水体风化严重,全部拆除并重新修筑干砌石排水体。此次设计依据孤子山水库坝基、地质情况及相关地层的防渗漏处理经验,拟通过高压喷射灌浆方式对坝基进行防渗漏处理。高压喷射灌浆施工采用单排摆喷套接技术形式,二管法施工工艺,孔间距1.4m。考虑坝基绕渗的影响,灌浆范围为桩号0+000~0+294,水平灌浆长度为294m。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孔轴线布置在迎水坡堤脚,孔间距为1.4m,单孔灌浆深度为0.3m。

2.3溢洪道加固设计

原溢洪道已开挖形成堰体,为了减少工程量和节约工程投资,本次对溢洪道的加固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溢洪道的全部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在左侧堰体修建挡土墙和对两岸不稳定山体削坡两部分内容。考虑到溢洪道堰体左侧冲刷比较严重,已严重威胁到水库下游的居民和农田,本次加固将堰体左侧原浆砌石挡土墙拆除,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高4.7m、长106m的挡土墙。挡土墙基础为宽1.4m、深0.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外,溢洪道堰体两侧山体风化严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现将两侧山体进行削坡处理,其中左侧削坡处理后坡比为1∶1.03,而右侧削坡处理后坡比为1∶1.08。

2.4输水洞加固设计

孤山子水库输水洞为洞深直径1.5m的有压隧洞,进口洞底高程535.85m,洞长86.00m,出口高程532.81m。另外,在输水洞进口有一座启闭塔和一扇工作闸门并配有螺杆启闭机。鉴于目前水库输水洞存在的问题,此次除险加固主要包括在输水洞出口设消力池和重新更换输水洞进口闸门及启闭机两部分工作。消力池加固工程首先需要在输水洞出口平台修建钢筋混凝土翼墙。其次,在输水洞的下游修建长22m、宽10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同时,在消力池两侧修建高5.6m的挡土墙。最后,在消力池的下游修建底板高程526.65m、宽10m、长31m的海漫,并在海漫两侧前段5m修筑钢筋混凝土翼墙,随后对海漫两岸进行土方回填。

篇6:CARR工程设计论文

依据堆工所与中国先进研究堆工程师部签订的设计总包合同第八章《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条款的要求,建立质量保证组织,制定适用的质量体系文件,这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地运行,使设计全过程活动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则更加重要。因此,为了保持质量体系的连续有效运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质量保证意识和培训

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运行的关键是领导,基础是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这是保持质量体系连续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质量保证部门工作人员关注设计进程,配合管理部门适时地对质量有影响的设计活动提出建议意见和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分析质量趋势,防止或减少缺陷的发生,也是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使质量体系文件在设计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设计工作顺利开展,对质量体系文件(情况允许时邀请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多次进行宣贯,在宣贯中对《质保大纲》及22个质保程序从原则控制到具体操作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通过宣贯,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得在CARR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明显消失,从而使大部分设计者都能自觉遵守质量保证要求,严格按质保程序的规定开展工作,为顺利完成CARR工程设计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1.2加强设计过程的控制

工程建设中设计是龙头,为保证设计质量,对设计全过程加强控制,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各专业设计室都建立有文件化的岗位责任人员名单

《质保大纲》中只对每个岗位的职责作具体规定,但没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人身上。为此,一方面,要求各专业设计室都必须建立文件化的岗位责任人员名单,包括各级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每一物项设计、校、审、批人员名单;联络代表、接口、质保、标准化、计划管理、文件资料管理、专项设计小组人员名单,并要求该名单发放至各专业室,接口有关名单发放至各分包单位。同时,要求各分包方也都按大纲要求,以正式文件形式向设计部提供承担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联络代表、主要技术负责人名单,以便对分包方的联络与管理。保证把大纲中规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承担者。另一方面,会关注人员的变动情况,一旦发现有人员变动时,能保证设计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提醒相应负责人更新并及时分发相应的文件,这种控制措施保证设计人员所出技术文件得到相应等级及资格的人员的正确、及时的签署,保证了设计输出文件能按要求提交业主。在分包方的主要负责人或联络代表发生变更时,也要求能及时上报设计部,以更新并备案,这些控制措施保证了分包单位与我们总包方联络渠道的畅通。

(2)建立“设计输入文件夹”

在初步设计刚开始时曾发现设计输入文件脏、乱、散现象,不能保证设计输入的正确性、完整性问题,采取了在确定设计输入阶段建立“设计输入文件夹”并进行动态管理的措施。经过定期与不定期监查和检查,从而确保每一物项都建立有统一格式的设计输入,保证了每一设计人员都有一份清晰、整洁的文件夹供设计使用,解决了如何确定设计输入和克服了设计输入文件脏、乱、散现象。这使得设计任务在有人员变动的情况下,衔接人员能够尽快的投入工作,有效的保证了设计活动顺利进行。

(3)设计接口管理

CARR工程设计有多家设计分包方,再加上院内还有物理所、同位素所、放化所、动力处等单位,堆工所内部涉及的专业也很多,所以接口相当复杂。因此,接口管理在设计工作中尤其重要。为此,采取了首先要求各单位都必须执行统一的接口管理规定,要求外部接口和各专业之间的接口都必须通过设计部,设计部配备专人归口管理的控制措施,使接口置于统一控制之下。另外,对分包方接口的管理是在合同中先明确要求执行我们统一规定的接口管理程序。然后依据合同和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在每次监查中关注各分包方联络代表是否发生变更,检查是否按合同及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接口联络,把曾经短路总包方的现象慢慢杜绝掉。在设计部内,经常检查各专业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进行接口联系的,与接口管理人员讨论更有效、更顺畅的联络方式及方法,及时修订体系文件以更好的进行接口管理,这为CARR工程设计的顺利开展,各专业之间、各分包方之间及各专业与各分包方之间的联络畅通搭建了良好的桥梁。此外,在接口控制方面,还要求对设计输出文件有接口要求时,必须在出底前组织会签,并保留质量记录。设计到一特定阶段时,要求组织大型的接口会签工作,这有效避免了设计输出文件接口不一致而导致的返工问题。通过在接口控制方面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使得在设计过程中未发生大的接口碰撞现象,并且不论是设计部还是分包方的设计输出文件的接口数据是一致的。

(4)设计审查

文件的校审是设计审查最基本的方式,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按文件的上报等级和质保等级确定文件的签署级别;其次,是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编制设计部人员资格表,并每年由主管领导审批其资格后进行更新,按资格表中的资格按程序规定进行文件签署。对于技术文件的签署问题,技术人员有的时候不知该找谁来签字,不知在文件上应该制定几级审签手续。根据技术文件本身的性质及质保等级和每年发布的人员资格情况表,告知设计人员,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由于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执行,设计部整体质量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得的设计图纸在校审方面发现的问题逐年减少,在—CARR工程大量出图阶段,在人员签字及相应人员资格和审签等级方面的问题几乎为零。设计审查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设计评审。为此,专门制订了《CARR工程设计评审细则》,在人员职责,评审方式,形成结果的形式,质量记录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这使设计评审活动有了的'依据,便于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

(5)建立“输出文件档案袋”

针对设计验证人员不能完全了解该项目的背景资料,设计完成以后不能收集到该物项完整的质量记录、或不能为最终文件验收提供足够的依据,采取每一物项设计建立“输出文件档案袋”的措施。要求档案袋的内容除了设计文件外,还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评审意见、验证、校审单、会签单、标准化审查记录、质保核查记录等。有了“档案袋”后,审查人员很方便就能了解设计要求,保证了质量记录的收集,很好的预防“文件交了,记录丢了”的事件发生。

1.3对输出文件出版、发布采取验收制度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输出文件除了纸质文件外,还包括软件文件或光盘。而产生这些文件都是使用计算机成文和输出。在计算机中修改、换版、保存、输出很方便,容易出现送审或出版的纸质文件不是最新的有效版本软件文件(版本不一)。

1.4对分包方的控制

为保证分包项目的设计质量,全面完成总包任务,对分包方控制从源头开始抓起,即在签订合同之前,就依据《质保大纲》要求制订了有关《采购》的控制程序。按程序要求对供方的各种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设计能力,人力资源状况,质量保证能力,设计资质,过去的业绩等等方面。这就为分包设计任务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分包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CARR工程调试质量保证

CARR工程建设于20进入调试准备阶段,开始全面调试,目前已完成了调试。CARR运行前调试工作的目的在于证实按照设计要求建成的CARR部件、系统和构筑物能正确地执行其功能,并消除在调试期间发现的设计、制造、安装等缺陷。为了保证调试工作达到规定的目标。按照核安全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调试质量保证组织、完善了调试质量保证文件体系。在CARR调试过程中,按照调试质保大纲、大纲程序及调试管理程序的要求,对调试全过程进行控制,每项调试试验按照书面的试验程序进行。调试过程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调试试验程序的编制与审查

按照程序《调试试验程序编制规定》及《调试技术文件审查》的规定,由调试试验项目组编制相应的试验程序。调试试验分为Ⅰ、Ⅱ、Ⅲ级,Ⅰ级为安全重要试验,Ⅱ、Ⅲ级次之。按照其安全重要程度,试验程序需经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批准5级审签,调试大纲及Ⅰ级试验程序还须经调试技术委员会审查,以确保书面程序适用、完善。

2.2调试人员的培训和授权

调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授权来确保其有能力进行所负责的工作,并清楚其工作的安全后果。同时,培训必须有针对性。为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按照《调试人员的培训与资格管理》程序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参与调试的人员均需经过技术培训和质保培训,以保证全体调试人员胜任其承担的调试任务,了解调试过程的管理需求,并提高其质量意识。调试人员必须取得调试队的书面授权,方可承担相应的调试工作。

2.3调试过程实施管理

调试管理的目的是遵循法规和调试质保大纲要求,严格执行调试程序。按照《调试实施管理》及《试验许可证制度》程序对调试过程实施管理,保证每项调试试验具备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并保证调试过程中各有关专业组协调一致地工作。

3质量记录控制

质量记录是提供充分可信度的基础方法之一,可借以证明,对质量有影响的各项活动均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已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质量。为此目的,在设计质量保证过程中采取在《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制订《CARR工程设计质量记录控制清单》对记录的内容、范围、收集部门、保存地点、保存期限,作出具体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所要求的质量记录注意进行保留,如:建立档案袋的要求就是对质量记录注意收集和保管的一项具体措施。对此项要求,同样延伸至分包方,为最终能收集到更全面的质量记录,为设计完成后的最终建档工作提供了保证。在调试质量保证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调试质保大纲、大纲程序及调试管理程序的要求,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注重对质量记录管理,如检查是否保留了应有的质量记录,质量记录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质量记录的人员签字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以确保在调试过程中保留有充分的质量记录,以供证明此项活动已按规定要求完成,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4监查活动的安排

质量保证监查是验证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作为质量管理部门,适时地组织了内、外部监查。在设计质量保证过程中,内部监查一般都是安排在重大的设计活动开展前期或结合院质量认证,需要监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时。前者是在活动已经开始,且已有少部分成果。这时,监查的目的是验证开展的活动是否与体系文件要求相符合,质量是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容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意见或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重复出现类似问题。后者是结合院质量认证,对体系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查,评价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外部监查是指对分包方的监查,一般在分包方执行分大纲一段时间后,或组织发生重大改革,或有迹象表明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缺陷,已危及到设计质量时,都适时地安排了外部监查。分别解决了分大纲规定的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程序文件不健全或没有执行合同规定的程序文件;CARR设计质量体系宣贯不到位;组织机构变动后,主要负责人不到位;联络渠道不畅通;输入不完整;校审控制不严等问题,并提出改进要求或建议意见,促使每一分包方质量体系运行保持正常有效。在调试质量保证过程中,采取按核安全法规、调试质保大纲和程序文件对调试活动中是否存在质量体系进行监督,对质量体系实施状况进行监查。主要在设计文件的核查;阶段试验开始前的条件核查;调试人员的资格核查;试验过程的见证;调试结果评审见证及调试活动监查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各项活动满足要求,质量体系正常运行。

5结语

CARR工程调试已全面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经上级部门多次的质量检查,以及我院质量体系内外部审查、CARR工程外部质保监查及内部管理部门的审查结果证明,CARR工程设计及调试所采用的组织机构是适宜的,规定的职责与权限是明确的,满足了设计及调试工作的需要并履行了相应的职责。CARR工程设计及调试质量体系符合法规的要求,适应CARR工程设计及调试需要,有效地指导了CARR工程设计及调试的顺利完成,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较强质量意识的设计和调试队伍,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及调试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篇7: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探讨论文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探讨论文

1工程背景

深圳大鹏半岛自然条件优越,下沙位于大鹏半岛西岸大鹏湾畔,交通条件便利,距深圳市区约45km,距龙岗大鹏中心区仅3.5km。片区总用地面积150.31hm2。

2片区系统设计

下沙片区城市道路设计系统所涉及的专业较多,主要包括道路测量、道路交通设施、道路排水、桥涵、道路照明、道路绿化等。各个专业相互独立但又被联系在一起,在统一的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工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在方案初期围绕项目进行具体的操作,提出意见使之完善最终确定。

3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经济适用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司机与乘客路途的疲劳。由于上层次规划对于下沙片区路网及地块进行了明确界定,道路线形优化空间不大,主要是对曲线要素进行整合。片区为系统开发,道路与地块开发相互配合,平纵线型的组合应该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条件,符合城市设计要求,与城市环境协调。

4道路横断面设计

4.1路幅分析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应视具体情况而异,旧路比较常见的是一幅路和三幅路,而新建道路中又以两幅路多,现在红线宽度大的.道路逐渐倾向于向四幅路发展。本项目为招拍挂出让土地,上层次规划对市政道路用地及地块划分较为严格,整体规划路幅较窄,因此均采用单幅路设计,对向车流采用栏杆隔离。

4.2人性化考虑

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之外,应注重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同时为了满足景观需要,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树池带,达到绿化、遮荫、美观及吸收汽车尾气等效果。

4.3本项目中的应用

本项目横断面还需结合外围接驳道路断面布置及绿道系统布置,分析行人和自行车车流量,引导自行车在绿道行驶,而绿道布置主要结合现状山体、登山道及户外运动景区布设。路幅设置均采用单幅路,将自行车道引进路侧带与人行道和绿化结合布置,机动车与行人、自行车之间设置树池带隔离。例如片区内最重要的金沙大道:作为城市次干道,规划断面为25m,为了完善广东省绿道系统,并与现状区域绿道相衔接,在横断面中将绿道布置于山体一侧。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原则:(1)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2)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化车辆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3)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4)提倡公交优先,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公交专用道及港湾式车站。

5道路交叉口设计

新建道路中,次干道-次干道路口,一般要对交叉口进行渠化拓宽,次干道-支路可采用渠化,也可采用右进右出。本项目在两条对外交通道路上采用灯控渠化,片区内则采用右进右出微循环,使得车流顺畅,尽量避免自由交通流的冲突和干扰。

6道路无障碍设计

在道路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地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帮助和方便。

7人性化设计

由于下沙为片区开发,地块开发分商业、绿地、公寓等多种功能,地块用途对车流有明显的导向性,停车需求较多,结合地面及地下停车场合理布置各类型的停车位和组织交通尤为重要,引导和限制性的设施是设计的主要手段。标志标线方面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路面,以人为本,更有效地组织交通。(1)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行人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2)通过在路边、路中设置各种设施来控制车流、限制车速,以换取行人更多的活动空间。(3)在商住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行人对道路安全、舒适的需求被置于首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多样的断面形式,创造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重要的是居住区内的道路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成为人们交流的场所。

篇8:核电工程设计论文

核电工程设计论文

1设计变更的分级

为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并优化变更审批和受影响文件修订周期,根据变更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费用和对执照的影响等准则将设计变更分为Class1、Class2、Class3三个等级。一般影响执照申请文件、影响电厂安全、费用超过30万美元、影响组装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2周,建造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4周的为Class1变更;除DCP发起者外,影响专业超过两个或者引起费用增加超过10万美元的为Class2变更;不属于Class1和Class2的变更为Class3变更。

2DCP处理流程

一般情况下,核岛设计方通过发起DCP来完成设计变更,此种类型的变更占到设计变更总体数量的90%以上[3]。主要流程有变更的发起、设计审查、影响评估、批准存档以及修订变更影响文件,其审批流程,还表示出了在DCP各个环节各相关人员的责任。DCP属于过程性文件,是对AP1000设计的一种控制手段,不能作为现场建安、设备采购或制造的依据。DCP发起流程中主要要点有以下三点。

2.1DCP版本的控制

未批准DCP版本号用字母表示,分别为A版、B版直到DCP最终批准后其版本号为0版,且不再升版。字母版的DCP为非正式文件,主要用于DCP影响审查和评估,0版DCP才作为变更受影响文件修订的依据及设计变更信息的可靠来源。分别用字母版和0版表示未批准和已批准的DCP可以有效地避免混淆或错误地使用不同版本的DCP。

2.2DCP的归档

DCP归档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完成所有的影响评估;

(2)所有审查意见都已解决;

(3)将所有必要的设计偏离记录在案;

(4)履行完所有必要的批准手续。

3EDCR处理流程

E&DCR主要流程有变更的起草、变更分级审查、变更审批、及修订变更影响文件,其审批流程。比较重要的E&DCR需要发布相应的DCP,如E&DCR发起的Class1变更,需批准相应的DCP后才能批准E&DCR;E&DCR发起的class2变更,当变更比较简单和影响范围较小时,E&DCR可取代DCP作为修订影响文件的唯一依据(即不需要发起DCP),否则E&DCR批准执行后需再发起相应的DCP来修影响文件。E&DCR可以发起Class3变更和管理方面的变更(变更不影响技术内容、方法、和结论即被认为是管理方面的变更)。综上可知当由E&DCR发起Class3变更及满足只需要E&DCR而不需要相应的DCP的变更时可大大简化审批流程,缩短文件修订时间,为现场施工提供及时支持。

4DCP和EDCR关系

(1)主要发起者及适用场合。DCP一般情况下由设计方发起,主要用于修改因设计错误或缺陷、设计优化、设计接口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变更。E&DCR一般由施工方、EPC总包方或者设计方发起,主要用于修改设计、设备、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

(2)对现场施工的响。由于DCP影响文件修改周期较长,当变更影响文件因未能及时修订而无法满足现场工程的`需求时,通过发起E&DCR提出设计变更,批准后的E&DCR加上原设计文件可作为施工文件供现场建安、设备采购或制造使用,因此E&DCR是对DCP的一种补充。

5设计变更管理系统在现场的应用

三门核电业主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包括设计变更程序、月报中的设计变更清单和设计变更文件)以及对设计变更进行审查可以及时确认受影响文件修订情况和跟踪现场实施情况;承包单位通过设计变更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每个设计变更进展情况并通过设计变更审查等形式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变更管理工作中。设计变更管理系统对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核岛设计和现场工程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设计变更管理系统对设计变更的形式和分级进行划分、对变更申请文件版本进行控制,对生产阶段设计变更和后续机组建安阶段设计变控制提供了指导。根据变更影响程度清晰的界定了变更的审批流程,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对于核电站正向开发过程中设计变更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9: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论文

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论文

1桥梁的建设标准

设计单位应在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设计邀请后,组织拟定桥位处的现场踏勘并进行详细的地形图测量,在充分征询建设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明确桥梁的建设标准。

1.1使用年限

桥梁主要受力构件必须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养护的条件下,其使用年限为1。

1.2设计洪水频率

二级公路上的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二级公路上的小桥和三、四级公路上的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三、四级公路上的小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25。设计洪水频率内的历史最高洪水位可通过现场调查踏勘、向附近当地村民询问了解、向相关水利部门发函等方式获得。

1.3桥下被交河流的航道等级和净空标准

应与相关航道主管部门联系,获得桥下河流的航道等级、最高通航水位、净空标准及规划等资料,如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在通航水域中,需设置必要的船舶航行标志、标识。

1.4桥下被交道路的等级和净空标准

应与相关道路主管部门联系,获得桥下道路的等级、净空标准及规划等资料,并设置必要的防车辆撞击设施。3.5道路等级一般来讲,农村公路的道路等级可采用二、三、四级公路标准。具体取用时,不仅要与现状相吻合,还要与规划相协调。

1.6设计荷载

一般来讲,二、三、四级公路,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如二级公路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可采用公路Ⅰ级汽车荷载。

1.7设计速度和桥梁宽度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6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分别为12m,10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分别为8.5m,7.5m;四级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其相应的桥梁宽度为6.5m(双车道)、4.5m(单车道)。桥面宽度的具体取值不仅要与现状相吻合,还要与规划相协调。

1.8桥上及桥头引道线形

桥上及桥头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布设相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位于市镇混合交通繁忙处的桥上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桥头两端引道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

2桥梁的建设规模

在桥梁的建设标准明确后,桥梁的建设规模主要涉及桥梁的立面设计。桥梁立面设计的三要素为桥高、桥长、基础入土深度。

2.1桥高(指最低梁底高程)

桥高通常在做以下三项对比后确定。

(1)设计洪水频率内的历史最高洪水位加安全高度后的高程;

(2)与航道等级相对应的最高通航水位加净空高度后的高程;

(3)与道路等级相对应的最高路面高程(考虑路面加铺因素)加净空高度后的高程。

2.2桥长

梁底高程确定后再确定主孔跨径。一般来讲,在满足桥下净空宽度和泄洪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经济性跨径,降低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减少投资。确定上部结构建筑高度后进行桥长设计时,为缩短桥长,减少投资,可按以下原则控制:

(1)可能采用较大桥梁纵坡;

(2)平原软土地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4.0米,一般地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6.0m,城镇人口稠密区,台后填土高度不宜大于3.0米;

(3)桥下净空断面须满足泄洪要求;

(4)桥梁基础宜尽可能避开老桥基础。

2.3基础入土深度

(1)如地基土质承载力较高且具备开挖条件时,应首选扩大基础,否则宜采用桩基础。

(2)基础入土深度须考虑河道的一般冲刷、局部冲刷以及规划河床断面的开挖情形。

3桥梁的施工图设计

在桥梁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初步确认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设计方案论证会,以会议纪要方式最终确认或直接由建设单位下达设计委托函予以明确。设计单位据此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设计合同,安排桥位处地质勘探,每座桥梁布置不少于2个地质钻孔,并由设计单位提供地基承载力要求。此后,设计工作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为做好施工图设计,应高度重视以下设计细节。

3.1桥梁抗震设防

镇江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l0g或0.15g,除二级公路上的大桥采用8度区的抗震措施外,其余桥梁均采用7度区的抗震措施。

3.2桥面铺装

鉴于桥梁规模较小,宜采用防水险铺装。如铺装厚度计入结构计算高度,需设置不小于3cm的磨耗层。

3.3桥面护栏

桥面设置人行道时,应设置人行道栏杆扶手;桥面不设置人行道时,宜设置险墙式护栏,以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由于农村公路为混合交通,为确保行人安全,护杆高度不应小于1.1m。

3.4桥头接线

桥头接线原则上要求与老桥两头道路衔接,平纵线形顺适,设置必要的波形防撞护栏与桥上护栏相衔接。

3.5管线事宜

原则上原有老桥上的管线在新桥设计时应予以保留,并预留未来管线位置,但须遵循下列要求:

(1)禁止天然气输送管道、输油管道利用公路桥梁跨越河流;

(2)高压线跨河塔架的轴线与桥梁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一倍塔高。高压线与公路桥涵的交叉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

4结束语

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一般位于二级及以下公路上。单座桥梁工程规模较小,但其数量众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关系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则其设计原则应安全、适用、经济。该原则应贯穿于桥位选择、建设标准和规模的选定、施工图设计等各个设计环节。

篇1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

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地基类型

1、深覆盖层地基

深覆盖层地基是我们在河流流域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最常见的一种地基,其主要是因为河流的冲击使得各种碎石、砂石或者是泥石等长时间的堆积,进而造成该地域堆积厚度过大,影响了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渗性,并且也不容易进行后期的处理,置换或者是填充的难度都较大,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2、饱和松散砂土

饱和松散砂土的承载力强度和稳定性都是很差的,一旦受到外力的作用就很可能产生错位或者是变形,严重的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些较难处理的地基类型,在地基处理技术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

在准备工作中对于工程地质的勘探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工程所处的具体地质状况才能够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设计,如果对于当地地质勘探不明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设计方案和工程质量及工程建设进度。

2、合理选择处理方案

针对工程的地基具体状况选择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尤其是在地基处理机械、材料和成本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综合各个方面的状况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和质量达到规范设计标准。

3、注重后期的检测

在具体施工完毕后还需要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对地基处理部位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施工的质量。

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中,常用到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由以下几种:预压技术、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深覆盖层处理技术、置换技术、灌浆技术和振动水冲技术。

1、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

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主要就是在强透水层清除完成后,采用混凝土或者是粘土回填,然后利用混凝土和水泥在地基四周构建建筑防渗墙和建筑截水墙等设施来达到防渗目的.。工程案例:新疆英吉沙县青年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平原丘陵区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库容145.23万m3,由坝体、放水涵洞和放水闸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桩号0-400~0-300段坝基存在粉细砂层透水层,形成坝基渗漏通道。本次设计将粉砂层透水层挖断截渗,将上游坝坡土工膜防渗斜墙延伸至粉砂层以下1.0m,伸入相对不透水层1.0m,与坝体防渗土工膜紧密结合,形成完整闭合防渗体,开挖槽底宽0.5m,边坡1:1,开挖面采用原状土回填夯实。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现状坝体运行良好,坝后未有渗水现象。

2、置换技术

置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1)振冲置换技术,主要就是采用振冲机来打孔,然后注入粗粒材料,最后使其凝聚成基桩增强稳定性;

(2)换填技术,即通过清理劣质土质,然后填充优质稳定土壤来增强承载力。工程案例:新疆呼图壁县红山下水库为一座拦河式水库,由大坝、放水涵洞,导流冲沙涵洞、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导流冲沙涵洞布置在坝体桩号0+000处,全长184m,由进口段、有压洞身段、闸井段、无压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组成,洞身为一孔城门洞型,净宽2.5m,高2.8m。最大泄流量70m3/s。根据地质勘探,导流冲砂涵洞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卵石混合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地基承载力比较差,设计时考虑将导流冲砂涵洞下卵石混合土层换填成2~6m厚C15素砼,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换填后满足涵洞承载力设计要求。

(3)挤(夯)置换技术。

3、预压技术

预压技术是我们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具体来说,预压技术主要包括三种:

(1)真空预压技术,这种处理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在需要我们进行处理的地基表面铺设塑料薄膜的方法来隔绝处理地基和外界的联系,然后采用真空泵针对隔绝起来的处理地基进行操作以抽取出地基内的空气和水分,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处理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目的,一般说来,在处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处理效果,我们还可以采取添加塑料排水板的方法来更快的实现效果,如果是针对面积较大的地基进行处理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分区的方法逐一进行处理;

(2)堆载预压技术,这种预压技术主要是在需要处理的地基之上堆积一定量的预压物,使得地基能够在预压物的作用下提高自身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预压物量的计算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使得其重量稍大一些,进而使得我们的预压效果更好一些,在堆积的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如果是碰到超软土基时,需要我们采用一些轻型的机械进行处理,避免大型机械的使用造成软土地基的破坏甚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降水技术,这里的降水主要是降的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降低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基的预压产生较大的效果,并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和其他一些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使用。

4、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

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就是首先清除可液化土层,然后在回填的一些承载力强的材料上设置反滤层,通过添加一定的砂桩之后就可以进行压实操作,主要的压实方法就是我们最常见的分层振动技术。

5、深覆盖层处理技术

深覆盖层处理技术主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灌浆施工;

(2)高压喷射构建防渗墙;

(3)构建混凝土截水墙;

(4)强夯法;

(5)摩擦桩和沉重桩。

6、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即采用灌浆机将一些浆类化学材料注入到地基内,使其更为稳定。

7、振动水冲技术

振动水冲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振冲器来夯实地基土壤,以增强其稳定性的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增多,我们更应该注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尤其是做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地基处理更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在地基处理设计中针对我们遇到的不同地基类型,要以工艺简单、投资少、工期短为设计原则,选择出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案,在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施工的细节和主要问题,最终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教学论文期刊

论文尾注期刊格式范文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的期刊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期刊

《纪念白求恩》教案 (八年级下册)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期刊

小学教学论文期刊

国际会议论文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设计的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会展形象探究论文2024-04-10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2024-01-01

护理论文发表核心期刊2022-09-07

国际研讨会议邀请函2022-04-29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开题报告2022-08-13

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影响及管理措施论文2023-09-25

纪念白求恩教案2022-05-02

浅析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论文2022-08-0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探索论文2023-03-17

分析我国旅游会展管理的发展现状论文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