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赫尔辛根默斯肯”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1: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论文
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检测评估。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是指在未经过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利用检测办法所获得的可靠结果范围,其是由医学检验部门根据方法学定的医学判断而确定的。CLIA最终法规中指出:必须在保证检测系统封闭性的同时,对其可报告范围进行检验。检测系统的可报告范围与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是完全不同的,其是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延伸,可对标本实施浓缩、稀释或预处理[1]。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正是检测方式的线性限,故可认为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就是检验系统线性范围。二是准确度检测评估。准确度就是必须保证检验均值完全符合实际值,实际值与检验均值之间的偏差被称作系统误差,其属于总误差范畴。在对系统误差进行评估时,必须由医学检测部门利用一个典型的患者标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测试来实现[2]。此试验过程较为简单,可选用检验控制品和校准品,借助具备检验结果的标本来评估其准确度,以此来检验系统误差。三是特异性检测评估。特异性检测评估是指潜在的评估干扰,因为每台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干扰,这样极有可能干扰检验结果。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计量-响应曲线来评估检测系统的特异性,通过分析曲线,可计算出有关干扰浓度,进而做出准确的评估。四是精密度检测评估。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就称作精密度,检测评估精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批间精密度评价和总分析。目前主要是依据精密度指数大小来评估精密度,如果精密指数的判定值超过1,则说明检测仪器的随机误差已超出有效范围,应再次进行试验检测;如果精密指数判断值小于1,则说明检测仪器的随机误差未超出有效范围,试验能够给予有效证实[3]。五是灵敏度检测评估。检测系统所能探测到的最小分析物浓度就称作灵敏度,可通过检测、计算阴性标本的最小分析物浓度来判断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最好选用相同的标本。六是总误差检测评估。总误差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有关工作人员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终结果,而且是评估检测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的总误差未超出有效控制范围,则可确定此检测已达到预期性能标准,可在临床中使用。
2优化建议
在使用医学检验检测系统之前,必须认真检验仪器,确保其性能能够达到预期水平,这样不仅可提升病情检测效率和质量,而且可减少医护人员的麻烦,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在使用检验仪器时,应不断完善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及时记录实践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以便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实践操作,可更为直接地发现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医院患者数量很难预估,为了保证患者就诊的顺利、快速开展,则必须确保检验检测系统的性能,认真落实医学检验仪器的维修养护工作。例如,在维护禁言检测系统时,应认真记录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系统进行改进。由于医学检验试验并非均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不同环境下医学检验试验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检测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医学检验检测系统的评估,并非只是单纯的采集整理数据,更注重检测系统对数据的开发读取功能。应结合实际环境来调整检测系统,根据实验环境来改进检测系统性能,这样方能保证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保障医院的长远发展。
3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应用医疗设备之前,必须认真落实设备检测系统性能的各项检测评估工作,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优化检测系统性能,这样方能保证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保障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优良.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J].智慧健康,,4(3):47-48.
[2]张莉,吴炯,郭玮.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探讨[J].检验医学,,21(6):560-563.
[3]张瑞镐,王美娟,居漪.国产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的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23(6):660-663.
篇2: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分析论文
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检验仪器与技术不断涌现,相对手动医学检测,更加侧重于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每隔5~,就会出现医学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革新①促进了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②也为医学检验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
1性能评价分析实验的主要内容
1.1对系统特性的检测①整个评估过程的前体为,系统所涉及的范围涵盖患者诊断分析结果;②系统要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其可定量报告最低限即可报告范围起点。
1.2证实系统的基本性能①系统的准确度属于系统的基本性能之一,按照方法学进行比较实验,便能够测得系统误差;②系统的精密度要符合要求,通过分批内、批间、天间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检测,并以天间标准差来进行此均值下会出现的随机误差;③系统的总误差,它是由不准确度及不精密度联合估算的总体误差水平,由总误差能够对系统可接受性进行判断。
1.3对系统分析性能其他内容的检测系统分析性能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参考范围的构建、特异性分析及其他必要性能[1]。美国相关医学部门检测系统性能的'最低评估要求,即准确度、精密度、临床参考区间及可报告的范围。
2对检验实验进行评价主要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评价实验之前,应该先将评价判定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及预期目的设定好。在一般情况下,共有3种可能出现的目标类型供医学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来选择:①医学目标,主要是临床医生可以接受的性能。②管理目标,主要是指可以保证医学检验部门本身可以接受的性能等。③厂商声明目标,也就是说制造商在声明中提到的性能,通常说明书中有记录。
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到上述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比如说,制造商生命的性能中,这些性能往往会为了适应更宽的范围,降低了性能的目标设定等。这就需要检验部门在实际检验以前应当确定好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价最终的实验检验结果。
3性能评价的主要类型分析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提出了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性能的不同类型评价主要包括:①建立:一般由制造商进行,主要是描述产品研发阶段的操作性能特征。②证实:主要是制造商进行,用来保证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检验需求。③确认:也是通常由制造商进行的,主要是显示特殊性能的规格以及一系列满足检验需求的规格。④验证:这一项主要是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的,主要是验证所购买的的系统能否获得各方面预期的性能标准[2]。
通常情况下,医学检验系统不同评价试验的类型需要不同的评价方案。往往是由制造商进行的性能实验需要相对复杂的、大型的实验方案,而由医院实验检测部门进行的性能验证实验方案相对比较简便、实用并且更加用易操作。
4评价实验方案的确定
CLSI为医学检验用系统性能检测提供了一系列的性能参数方案,可以在医学检验部门提供参考。而仪器制造商在性能确定过程中也会提供了部分性能检验的评价方案。而不同评价方案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医学检验部门常用的检验方案。
4.1准确度检测准确值检测主要指的是检测均值与真值之间的一致性,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称之为系统误差。对于医学检验部门来说,系统误差必须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换着样本进行试验性的比较来确认。而CLSI提供的方案(EP9-A)要求至少要有40个样本,与此同时,它还要求检测系统的准确度应当与制造商提供的准确度相比较[3]。所以说,医学检验部门在进行系统性能准确度检测时,并不需要收集复杂样本和较为复杂的方法学比较,只要与制造商提供的准确度参考值或者是已经检测过的患者样本对比分析,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就可以了。
4.2总误差的检测总误差的检测能够反映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估计精确与否。通常来说,如果总误差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认为其可以用来检测患者样本,反之,则还需要调试。一般情况下,总误差可以通过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评估来取得。
4.3分析灵敏度的检测医学检验部门必须对新仪器的灵敏度进行检测,也就是检测系统的最低分析物浓度。通常灵敏度的检测可以通过空白或者是阴性样本的分析来实施,同时还需要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分析灵敏度通常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者是10次重复测试的平均结果的2~10倍的标准偏差[4]。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分析灵敏度应当与分析的可报告范围相区别开来,而最低的可报告限往往被定义为精密度≤20%时的分析浓度。
总之,新的检测分析系统能够为医学检部门检测质量的改进以及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更好的组织与协调各项资源、成功安装好医学用仪器设备就成为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我们医学检验部门本着仪器、设备检验的根本目的,制定科学、详尽的计划,更好的做好监测工作,为高质量的服务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邹麟,张利萍,徐华建,等.Vitros5,1FS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性能评价[J].重庆医学,,(19).
[2]万腊根.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与检验项目的性能评价[J].江西医学检验,,(04).
[3]徐淑贞,陈明涛,姚轶敏.浅谈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J].中医药管理杂志,,(12).
[4]林宁,赵久红,戴卫,等.自建半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5).
篇3:医学检验论文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关节本体感觉进行测试,反应老年人膝关节功能,由此来对老年人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对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40位老人年膝关节本体感觉。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人膝关节左右侧本体感觉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老年人膝关节在大幅度运动时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要高于小角度运动。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运动能力;膝关节;本体感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老年跌倒就是一个问题。
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60.6%。
[1]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第六位,是英国75岁以上老年人受损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的缺失是老年跌倒的重要因素。
[2]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运动时最易损伤到的关节。
研究老年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可以观察到老年人的本体感觉功能,评估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为预防损伤提供一定参考。
本研究采用关节位置重置方法测量膝关节本体感觉,此方法被众多研究者采用。
[3]目前国内本体感觉的研究主要以膝关节居多,且大多以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5],本文对无规律运动史的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一些规律,并未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受试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内健康老年人40名,其中12名男性,28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60.2岁,身高161.8cm,体重66.8kg。
1.2 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1 测试仪器
应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进行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
1.2.2 测试方法
本实验采取受试者主动定位主动复位的方式测量受试者膝关节位置觉。
具体方法如下:①受试者取坐位,固定测试侧大腿,小腿下垂,纵轴与水平面垂直,踝关节自然放松;②佩戴X-SENS三维本体感觉测试仪。
惯性传感器固定于受试者小腿前外侧,传感器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X轴与人体冠状轴平行,Z轴与人体矢状轴平行;③测试开始,受试者根据提示主动伸展膝关节到指定位置,停留5s,记录目标角度值;回到初始状态,然后主动伸膝,重现前次运动角度,记录实测角度值,测试结束;④记录目标角度和实测角度的误差,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
1.3 统计学分析
将资料收集,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测试中,左侧膝关节在15°结果为2.90±2.30,30°结果为3.07±1.76,60°结果为2.67±1.50。
右侧15°结果3.17±2.11,30°结果2.93±2.35,60°结果2.60±1.94。
可以看出在膝关节伸膝15°时,左侧差值角度比右侧小,说明在此角度上,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膝关节左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右侧。
在30°和60°上右侧差值角度低于左侧,膝关节在这两个角度上右侧本体感觉要优于左侧。
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膝关节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指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6]。
本体感觉主要依赖于分布于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肉、皮肤、关节软骨和其他一些关节内结构的力学感受器。
膝关节由上方的股骨和下方的胫骨组成,同时还有一块髌骨随着膝关节运动在股骨表面滑动。
膝关节周围有一圈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来保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
但运动不当或疾病等影响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而在膝关节周围组织中存在大量本体感受器。
损伤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本体感受器也会受到影响。
[7]
3.2 左右两侧膝关节本体感觉比较
本研究显示,在15°测试时,左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好于右侧。
而在30°和60°角度中则相反。
即大角度测试右侧要优于左侧。
这可能与惯用侧肢体与非惯用侧肢体有关。
惯用侧的活动相比于非惯用侧的活动要多,这可能就使得惯用侧肢体内的本体感受器较多,在动用肌肉的过程中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同时ATP供能也较充足,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活动更加明显。
进而惯用侧对于肌肉的控制相比于非惯用侧来说更加精细,稳定。
同时,很多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踝关节和肘关节的本体感觉,目标角度和起始角度的差距越小,受试者就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受试者在肘关节屈曲50°位置的绝对误差角度小于屈曲30°位置。
国外学者解释的原因是关节选取的参考角度与其运动的幅度越大,测试的绝对误差角度也越大,因为运动的幅度增大,需要的神经控制信号也就越多。
[8]
这就给预防损伤提供了一定参考。
在平时运动中,就需要有意通过大幅度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膝关节本体感觉,加强关节的稳定,从而预防损伤的发生。
本次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主动定位主动复位,运用X-SENS三位本体感觉测试系统。
这种方法能否全面的反应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本研究也预防损伤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素珍,李继平,成翼娟,等.社区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及跌到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19(6):5-7.
[2]郝燕萍,刘雪琴.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07):77-79.
[3]Goble DJ. Proprioceptive acuity assessment viajoint position matching: from basic science togeneral practice[J].Phys Ther,.0(8):1176-1184.
[4]马燕红,程安龙,白跃宏,等.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9(10):16-17.
[6]钱京京.人体本体感觉的研究及其进展[J].中外医疗,2011.(06):18.
篇4:医学检验论文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50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粗糙、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的发生率。
结果 450例健康体检者中, 发生颈动脉内膜粗糙116例, 占25.8%;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50例, 占11.1%;发生颈动脉斑块40例, 占8.9%;40例斑块中, 硬斑块5例(12.5%), 混合斑块9例(22.5%), 软斑26例(65.0%)。
斑块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硬化程度, 尽早发现动脉硬化及斑块, 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健康体检;价值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 是很多老年病发生的导火线, 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健康体检中, 动脉硬化早期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 而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健康体检中, 它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1], 尤其是对45岁以上亚健康的人群意义更为显著。
本文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6月~6月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88例, 女162例,
篇5: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医学检验论文摘要
摘要:文章以目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医学检验及其他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最后对我国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培养目标由“医学高级人才”改为“应用型人才”,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从如何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理顺课程设……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检验科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有217名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3.18%,其中实习人员职业……
【摘要】临床沟通是目前我国医学实验室对检验师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整体效率,提高实验室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检验过程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以及认识到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具有重……
[摘要]分析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现状,结合该片区域经济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主要从专业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讨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途径,为武陵山区及……
【摘要】临床实习质量关系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该文从实习基地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和临床带教等各方面分析和总结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经验,并探讨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教学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临……
[摘要]要想保证疾病诊治的准确,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医学检验。医学检验可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只有做到保证检验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准群治疗,才能药到病除。检验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必须做到检验的准确无误,保证检验的质量。因此,医学检验教……
摘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从实践教学的理念、内容、环节、评价和保障入手,构建“实践导向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应用型人才评价”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摘要:随着临床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学科已从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一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独立学科。近年来社会公众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涉及临床各科,如果检验流程或结果……
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提出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法(又称T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1]。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特点是小班上课,课堂可控性强,适合应用T……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86例需要临床医学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抽取3分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处理方式分别采取不同的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分为A组、B组及C组;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
【摘要】目的了解民办医学院医学检验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医学检验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长沙医学院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检验专业本……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开始增加,这也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科人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够对多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数据。文章对现有的基层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近三届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摘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在校期间对学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提高其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安全防护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着方式单一、主体单一、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缺乏高职教育特色等诸多问题。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立一套与“工学结合”检验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科学的、立体的、客观的学……
摘要:目的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发布系统(IDS)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构建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力。方法通过对LIS、IDS和HIS进行功能整合,形成检验危急值甄别、确认……
摘要:分析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行业调研基础上,遵循以核心能力为本位、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渐进性接触临床的原则,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简述专业英语教育在高校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教师自我修养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医科院校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检验专业以操作技术学习为核心,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通过以作者指导检验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经历为出发点,从……
摘要:医学检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实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如何做好实习教学工作,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适应现代化社会医学需求,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本文将以ISO15189……
摘要: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学习态度如何,对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观反映。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如何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
摘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检验技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化学检验为例,从技能操作、检测原理,检测结果和结果判读四个方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为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
第一篇:医学检验专业职业暴露防范课程增设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临床实习前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开展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针对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次针对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就……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临床实习前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中职生开展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针对学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次针对学生实训课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无人及……
摘要:分析化学是中职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校内教与学的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明确的教学定位,更新教学……
【摘要】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同时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医学的发展形势。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进而可以提……
摘要:以国务院及教育部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广州医科大学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共建金域检验学院为实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搭建、教师团队组建、特色培育方案制定等方面,探索和实践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作用。关……
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学生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医学检验仪器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思路,在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的基础上,选择行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建设项目,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医学临床科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我院8月-12月的1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验失误例数,分析原因。结果1256例患者共检验2127次,产生305次(……
摘要:目前我国各企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颇高,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形式简单,内容乏味,考核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实施多学科融入式教育模式,开展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学,完善我国的教学模……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工作正逐步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当前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检验医师的关键环节,如何让他们通过实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
摘要为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必须从建设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 医学……
摘要:通过了解分析国内外医学检验高等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检验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客观分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存在问题,就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几点初步设想。关键词:校企合作;医学……
摘要:为了解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现状、心理特点和他们对就业的需求情况,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可掌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对就业和考研的看法和心理健康状……
摘要:伴随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对于患者病情的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诸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均需通过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帮助。当前医学检验已经成为医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判断。临床中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点在于……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和相关检验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检验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有效的提高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但是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其检验质量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将会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临床医学检验前……
篇6:医学检验学士学位论文
医学检验学士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但方法、技术的使用是需要相应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和建立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实际存在的或已发生的若干问题,从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日益紧密连接,为临床筛检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其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本文通过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
1.1临床医学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认为质量控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在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一些检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并抱有应付的态度,对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另外一些上层领导者主要负责安排工作任务,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医学检验质量,导致检验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未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1月发生在浙江省中医院的一起重大医疗事故—检验科技术人员工作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这个事故证明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性。
1.3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良好的沟通。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平常忙于自己的业务工作,二者之间缺乏一座“便捷、实用”的沟通桥梁。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医学检验报告,但他们对医学检验专业了解过于简单,缺乏从检验专业视角的探讨和分析。许多检验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验员”的角色,对临床医师的疑问、咨询没有做出良好的沟通。笔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养结果阳性,马上报告临床医生,医生也根据药敏给患者用药,同时也做了进一步检查以及复检,最终确诊患者并没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培养出的细菌仅仅是因护士抽血消毒不严格污染了皮肤表层的细菌。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没有向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发了报告,导致诊断错误。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医院应鼓励检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有关检验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医院应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检验人员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3-4]。我们常规的工作模式:单次检验→发放报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试剂成本高,除了异常的结果一般不会复查,那我们应如何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呢?检验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工作质量作为核心,严格控制检测误差,杜绝差错事故。比如:接收标本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如果患者检测血脂,要交代患者检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细菌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仪器的维护、试剂的添加、质控人员最好为同一操作者,这样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错事故。
2.2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3促进临床医生与检验技术人员积极沟通。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事业上的作用越发明显,不仅与患者息息相关,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5]。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对所发出报告给予恰当的解释,收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的建议,改进检验工作和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要求。
3结语
质量是行业发展及赖以生存永恒的话题,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们质量控制的目的应当是满足你(临床医生)、我(实验室自身发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医院临床诊治和就诊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不断实现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19(3):175-176.
[2]何在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9):1760,1763.
[3]何克钢.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0):13.
[4]匡萃峰.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5,28(20):124-125.
[5]季建芳.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3(18):263-264.
篇7: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
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
组分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传统经方和验方基础上,针对中药复方的功效和主治研发而成的,由中药组分组成的中药制剂。组分中药的药效物质清楚,在疗效上与传统中药的疗效一致或更显着,具有标准物质准确、质量可控和使用剂量小,便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使用特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发展方向[1- 2].
目前组分中药的研究受到一些学者质疑[3],例如从中药材提取出来的有效组分能完全代表原来的中药材吗? 中药材的药性和功能主治能够套用在有效组分上吗?同时,组分中药与目前中药新药审评注册体系不吻合,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复方组分中药制剂属于中药 6 类新药,但作为原料的有效组分又同于中药 5类新药,到底是按着 6 类新药还是按着 5 类新药的标准进行要求?而且更主要的焦点是基于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的中药新药审评注册技术规范,与组分中药理念存在矛盾,从而影响组分中药开发。目前,虽然组分中药基础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还没有相关的新药上市,使科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以造福广大患者[4].
“证”是最充分体现中医理论精华内涵之一,应用辨证论治方法,可取得显着疗效,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源泉。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辨证论治是基于个体化诊疗模式产物,体现个体化和灵活性的特点,适用于一对一的治疗;处方也是以饮片为主,辅助部分经典成药。目前医学诊疗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医院现代诊疗设备齐全,患者众多,医生分工精细,药物规模化生产,在此背景下,个体化诊疗行为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代临床诊疗的需要了。
“证”是反映疾病的某种状态,是动态的、变化的和阶段性的,同时又互相夹杂,要进行量化和客观评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辨证论治实施中,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应用的治疗处方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临床上往往是多个辨证方法的组合应用,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辩证等相结合,又由于医生的经验和习惯不同,处方差异非常大。这与组分中药固定配方和成分、规模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存在矛盾。所以,对于组分中药新药研究,如果按临床汤剂处方思路,辨证论治思想指导新药开发,组分中药就无法自圆其说,无法找到突破口,也难以应用于临床。如何在继承中医基础理论的上发扬,取得突破?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长期以来重视“证”的观察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病的观察研究,突出了临床诊疗的个体化而弱化了疾病的共性特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基础理论为依据,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继而针对规律性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也应该成为指导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即疾病的.“机理”,是结合临床实践和充分应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是对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
“证”是动态和变化的,“机”是相对恒定的和有规律的,掌握了疾病的机理,开展“辨机论治”,适合当代的医疗模式,适合现代中药包括组分中药、中药注射液特点,也有利于推广应用,满足临床的需要。
例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机理认为是气虚血瘀水停,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佐证[5].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进行“辨机论治”呢?建议把“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在中医传统的四诊“望、闻、问、切”的基础上,增加“查”诊,“查”为现代医学的一切检验检查方法,与时俱进,做到诊断明确和精细,明确疾病的病机。传统的八纲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宜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无”,这是涉及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重大临床问题,故需增加此条目。例如诊断为“胸痹”者,必须了解其冠状动脉有无狭窄;肾区腰痛者,必须了解有无肾结石;咳嗽咳血者,必须了解肺部有无肿物、有无血栓,从而明确病机,继而提出治疗方法。
病机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已奠定了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审查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把中医病机学说进一步精细化和客观化,通过“五诊十纲”,探讨“辨机论治”,以丰富临床诊疗手段和方法,为组分中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包括组分中药在内的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王永炎。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J]. 中国天然药物,,3(5):258- 260.
[2] 叶祖光。 中药复方与组分[J]. 中药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487- 1490.
[3] 刘丹,贾晓斌。 “中药组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及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71- 173.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 28 号)[S]..
[5] Li X, Zhang J, Huang J,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double- blind parallel- group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qiliqianggxin capsu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 J AmColl Cardiol,,62(12):1065- 1072.
篇8:医学检验计划生育论文
关于医学检验计划生育论文
1医学检验工作现状
1.1检验手段落后:先进的医学检验技术是保证计划生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县乡的技术服务站,在科室设置、功能配置、技术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未完全成熟。马茹君,丁宏等人指出,我国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医学检验手段相对落后,检验项目不够健全,配套的检验设备也相对较少,缺乏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适应,也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技术不协调。
1.2人员配备不当:大多数基层县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在人员编制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一个服务站只有3~5位编制人员,在专业医学检验员配备上尤其欠缺,大部分的医学检验人员还兼任其他技术服务工作,部分服务站的检验人员是临时聘请的。许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检验人员需要承担许多护士、医师的工作,工作量多、责任大,所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黄玲,毛宗福认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人员配备不当的现状,决定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等特点,也造成例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检验结果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从而无法准确、系统、完整的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这种现状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相当普遍,不仅威胁着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和身心健康,也给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造成一定困扰。
1.3缺乏足够重视:计划生育作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为育龄群众提供有效、安全、方便、及时的节育避孕措施。然而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客观条件有限,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需要完成结扎、上环、引产、人工流产等任务,为了保证“四术”工作的完成,往往忽略了手术前后相关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而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健康或者亚健康群体,使得部分医学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常常会凭感觉、靠经验做事。对于医学检验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也引发了某些后遗症、并发症,不仅不利于节育避孕工作的落实,而且对育龄群众配合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2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医学检验内容: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正确选择节育措施及术后康复指标。秦玉明建议,在进行宫内节育器的放取、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前,需要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并在手术前做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严重贫血、炎症等病症,若检验结果呈阳性,则需要结合受试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待其病情好转以后再进行手术。在放置皮下埋植剂前,需要进行肝肾功能、宫颈刮片、血常规检查,排除严重贫血、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者。男性结扎前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者,需要先治疗后手术。在妊娠引产、钳刮术、男性结扎术中,还需要进行乙肝、肝肾功能、凝血、血型等项目的检查。
2.2提高医学检验质量:贾贤杰,邓睿等人指出,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借鉴全科医学理念和方法,切实提高县乡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质量。
一是将核对制度落实到底,在收集标本进行检验工作时,严格核对年龄、性别、姓名、项目、检验目的、化验单、项目等是否与标本相符。
二是执行报告制度,一般在送检当天生成报告,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需要妥善保管;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若检验结果可疑或与临床不符时需主动联系临床医师,必要时重新检查;对于检验项目以外出现的阳性结果需要主动报告。
三是预防感染与清洁,采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坚持每人一针一管,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验室应定期消毒,保持整齐清洁,摆放好各种仪器,定期校对仪器、检查试剂,以保证灵敏度和质量。四是做好后续工作,检验结束后,妥善处理标本和污物,检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应及时清理,经清洗、杀菌、干燥后放回原处。
2.3提高认识:提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明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地位,破除传统思想,接受新观念。医学检验作为实施计划生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手术者身心健康、预防后遗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节育避孕措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关文献提出,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应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在国家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完善检验项目的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和谐计生、人文计生、科技计生的现代化计划生育理念。
3讨论
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是将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到底的一项技术保证,也是新时期下将生育稳定在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更是维护群众生殖健康权益的一项基本保障。加强医学检验工作的建设,是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迫切内容,各级人口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在人力、物理、财力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尤其是在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方面需更倾斜,为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良好的条件。
改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服务能力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是开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面对检验人员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结合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8]。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需要明确医学检验内容、提高医学检验质量和提高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此外还需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检验技术、管理理念和检验方法,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为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健康服务。总之,我国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医学检验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对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实施计划生育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篇9:医学检验论文选题
医学检验论文选题
1.1性状鉴别
蛇胆的性状鉴别是根据胆囊的外形特征、色泽、大小、质地、胆蒂位置、胆管(形状、长度及韧性)、胆汁稠度、气味等进行比较的鉴别方法。蒋碧英[5]描述了正品蛇胆的性状鉴别要点;张穗[3]对14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劣品进行了外观性状鉴别。这种传统手段简单方便,可直观地将蛇胆与一般伪品区别开来,在早期药材收购、加工部门的现场鉴定中较常使用;但由于蛇胆的形态学特征往往因加工方法和条件不同而变化,鉴别效果因人不同(经验、主观影响等),因蛇而异(蛇的种类、大小、生理状态等),因观察环境(季节、光线等)而变化,误差较大,现阶段仅作为真伪鉴别的参考指标。
1.2显微鉴别
根据蛇胆的组织残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显微鉴别是蛇胆原药材鉴别的方法之一。杨育民等[6]依据蛇胆内含物的形状、大小及颜色等显微特征鉴别了蛇胆及其伪充品鉴别;陆惠文[7]根据蛇胆与伪品等各自的组织学特点将待检胆囊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显微观察,鉴别了蛇胆(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等)与伪品蛇胆(鸡胆、青鱼胆等)。该法虽鉴别效果较好且简便,但仅适用于仍保留有显微特征的原料药材和成药。由于胆的内含物随着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组织学特征也因切片的取材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增加了鉴别的难度;此外,目前大多数含蛇胆成药不保留蛇胆的显微特征,故此法不宜推广。
1.4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于蛇胆保存和制剂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往往破坏了蛇胆的'完整性,因此依据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鉴别有一定困难,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克服上述问题,呈现更客观的结果。众所周知,物种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王义权等[21]将分子标记技术运用到蛇类药材的鉴定研究中,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通过提取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药材和原动物样品的模板DNA,分析其Cytb基因片断鉴别了金钱白花蛇[22];
沈曦等[23]通过比较12SrRNA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鉴别了几种蝮属蛇类;刘向华等[24]从药材蛇胆的胆衣和胆汁、原动物棕黑锦蛇的肌肉和胆汁中提取DNA,经PCR扩增12SrRNA基因片段,鉴别了蛇类药材。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虽能有效鉴别出蛇类药材的种属来源,目前在蛇类药材的鉴别中应用较广,但由于市售蛇胆样品的复杂性,蛇胆DNA的含量较低,故此法在蛇胆鉴别中的应用较少,具体应用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篇10:妇科医学检验论文
妇科医学检验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妇科医学检验的患者12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8岁,患者所患的妇科疾病种类有所不同,其中因为阴道炎而接受治疗的70例(58.3%),因为人工流产或者放置节育环而进行相关检验的30例(25%),因为妇科手术或者其他原因而进行医学检验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验均在我院相关的检验室进行。
1.2方法
利用随机原理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60例,为了便于记录,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1组和2组,并把每一个小组都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把木质刮板以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取样,在1组中采用盐水镜检法进行检测,在2组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检测。在利用盐水镜检法时,相关的检测人员必须注重氢氧化钠的加入,从而保证检测率的准确性。革兰氏染色法就是在对相关分泌物进行镜检前对其进行染色,进而观察相关的细菌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为了方便相关研究的进行,把本次研究的结果以四张图标的形式所呈现。
2结果
通过相关验证性措施的采取,可以发现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感染检出率高于以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组别。其中利用棉签作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84%,以木质刮板为取样工具的综合检出率为75%。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比利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兰氏染色法的综合检出率为93%,利用盐水镜检法的综合检出率为81%。
3讨论
妇科疾病是对大多数的妇女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最主要的病症之一,在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念珠菌性阴道炎以及由于滴虫而导致的阴道炎,对于这种类型的阴道炎的确诊主要以医学检验的结果为准,因此提升妇科医学检验的检出率对于提升妇科疾病确诊的准确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妇科疾病的检验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对盐水镜检法以及革兰氏染色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比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的检出率更高,这是因为利用木质刮板作为取样工具,在对样本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样本的丢失,因此其比较适合运用在检测室和取样地点比较近的检测过程中。把棉签作为取样工具,虽然会致使一部分的样本被棉签吸收,但是在运送过程中,样本基本不会脱落,因此这种取样方法更适合应用在检测地点和取样地点距离较长的检测过程中。另外采用革兰氏染色检测法比采用盐水镜检法的检出率高,这是因为我们所检测的滴虫以及霉菌的活动能力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像检测时的温度以及送检的时间等都会对其的检出率造成影响。当利用盐水涂片的方式对滴虫以及病菌进行检测时,由于此检测的是人的上皮细胞中滴虫和细菌的存在情况,上皮细胞在盐水中所表现出的透明程度又不是特别好,进而就会对检出率造成影响。革兰氏染色法是利用染色的方法对于滴虫以及霉菌的相关成分进行染色,其操作过程更加简便,所能检测出的分泌物内容也比较多,更适宜用在妇科疾病的医学检测过程中。在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会对相关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治疗措施的及时采取,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在对患者进行妇科医学检测时,必须根据医院条件,尽可能的选择检出率比较高的检测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 桥梁拓宽研究论文
★ 毕业论文总结内容
★ 公路桥梁管理论文
★ 汽车维修论文

【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2022-06-03
船舶论文2022-05-06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样式参考2023-06-04
数控论文参考文献2022-05-08
新型塑料保护膜对钢结构防腐的效果分析论文2023-04-17
科研计划书2022-09-06
论文进展情况记录怎么写2022-10-14
钢筋工程质量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论文2023-04-02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2023-06-17
论文进展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