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30 13:16:2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啤酒盖子”为你分享16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篇1: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而学生恰到好处的提问,则能使自己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和缺憾,达到发扬优点、修正缺憾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基本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价。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科学课堂中提问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状态,它是由班级社会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间的关系,也是学生答问的关键。从课堂教学提问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氛围可分为三类,即积极型、消极型和一般型。积极的课堂提问氛围,它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答问特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正常和谐,学生产生满意、愉快、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而消极的课堂答问氛围的基本特征是主课堂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答问需要,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之间不友好,学生产生了不满意、烦闷、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而教学中大量的课堂气氛属于一般型,它介于积极和消极型之间,即课堂教学能正常进行,教学答问效果一般。然而,课堂答问氛围、情境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信息的交流,以致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比如在《水的密度、压强、浮力》复习课中,笔者先出示一段文字:“晴朗的日子,小雪和同学一起到海边玩。在海边,看到海面上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轮船。她们赤脚走着鹅卵石,感觉脚有点痛,而当她们往水的深处走时,感觉好多了。”然后问学生:上面的文字中涉及到哪些学过的知识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2.突破难点,降低难度

为降低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就够着,同时也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设计问题串,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难点处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解决他们学习上的疑难困惑,使学生更加准确、透彻地理解知识,应该成为提问教学中最值得推广的手段。

比如在讲解《体温的控制》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体温调节的过程。笔者出示正常温度下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幻灯片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当外界为低温时,血管口径是通过如何变化来调节体温的呢?当外界为高温时,血管口径是通过如何变化来调节体温的呢?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人体是通过什么方法散热的呢?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着眼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寻找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将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设问,也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比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即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多角度的变化,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直至真正理解概念并训练学生的思维。

比如例题:小明挑担子,当他在扁担的两端各挂上30N的重物,担子很快就平稳。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肩膀所用的力是多少?学生计算出来后,再问:若他在扁担的前端加上50N的重物。请你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帮助他确定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担子才能重新平衡?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科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1.提出的问题要有方向性

这是指提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否则,反倒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例如在进行“力”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甲乙两队拔河,甲获胜,是因为甲的力气大于乙的力气吗?学生往往给予肯定的答案。教师可利用两弹簧秤演示给以否定,使其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探究动机,把握探究方向。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是确实感到困惑而不是表现形式上的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能够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每个知识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提出恰当的实际问题,抓准问题探究方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问题的方向性,课堂中问题的设计更仔细些,使设计的例题更有效。

2.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刻性

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不容易理解,失去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兴趣,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相反,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出答案,则学习兴趣将会降低,就会分散注意力。在课堂中尽量避免向学生提问没有深度的、低效的、无用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会不会”等等。学生对这种问题往往会不假思索性喊叫,这样不仅对他们的思维锻炼没有帮助,而且表面上热闹,造成教师反馈失真,影响学习效果。

3.提问时注意提问的平等性

教师提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调节与优化教学程序,同时它对教师把握教学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正因为如此,教师上课时总喜欢让好学生问题,很少提问差生。而教师上公开课时更是如此,教师怎么可能让回答不出来的差生来丢自己的面子呢?这其实是教师的共同心理,但这种心理倾向只能带来一时的表面成功,长此以往必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笔者认为,教师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的优生。应量题难易,选择合适的人回答。如题目较容易,可让学困生来回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

三、科学课堂提问要注意的细节

1.问随脉动,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要教好学生的关键就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注意学生的课堂反馈,包括学生上课时的表情变化等。课堂教学反馈,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收、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教与学主体双方信息传递和回收都是有选择的,有差异的,有能动作用的。而这里所说的课堂教学反馈主要是指课堂提问时,教师对学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与反馈及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给予反馈。

比如笔者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只是在审题方面还有一点点不足,总体还不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力争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评价的机会,如要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吗?”“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同时,还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反馈,互相评价。如“你觉得那位同学的思路正确吗?”“那位同学哪些方面说得好?”等等。

2.反主为客,答疑解惑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课堂提问原则,如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鼓励性原则等,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弊端———学生处于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巧妙,训练的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性行为”。“问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而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较少甚至极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就是要全面改变这种情况,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笔者设计小实验来引发问题。上课开始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一个字,透过放大镜观看这个字,并改变放大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当放大镜离白纸较近时,看到的字是放大、正立的;当将放大镜与白纸的距离增大时,字变成倒立了;当继续增大放大镜与白纸的距离时,倒立的字会变小。

师: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写在白纸上的字是一个物体,人眼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实际上是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根据这些现象,对于凸透镜,同学们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呢?

生:我们想弄清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究竟跟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兴趣激活,学意盎然

著名诗人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师所提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兴趣也最浓。所以,“种子的萌发”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展示一下实验材料,然后向学生质疑:为什么沾不到水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全都浸入水中的种子也不发芽?种子萌发到底需要还是不需要水呢?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完全浸入水中的种子却不能萌发,他们不能理解,而同时却可以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巧妙地提问,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中不时地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与学之间,师与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因此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运用课堂提问。

篇2: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成功的课堂提问,能起到风趣生动、平易亲切、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作用。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教师,设计提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准确性和新颖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服务于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是否准确、新颖,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本身合理、准确,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知道应该运用哪些已学的知识来回答,从哪些方面回答比较完善准确。如“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问域过大,学生不知答到什么程度,会把学生的思路导向歧途。若将问句改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这就很具体。

提问不仅要准确,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新颖。所谓有新颖,主要是指提问要有新形式,不是老生常谈,内容要新,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跃跃欲试。如,比较以下两个问题:“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呼吸的?”和“为什么下过雨后蚯蚓会大量爬出洞穴?”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前者易导致死记硬背,后者在联系实际中让学生活用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朝着规定的提问内容的目标进行归纳、总结。

二系统性和巩固性

提问的系统性是指教师要遵循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提问,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系统的、内容巩固的科学基础知识。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教材的体系设计提问,在所提问题之中隐含教材内容的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如“预防近视”专题可以提以下5个问题:

(1)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2)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3)何谓屈光不正?

(4)如何矫正近视眼?

(5)预防措施到位是否一定不会近视?提问时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关键点,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复渗透。提问时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组织。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步步深入。

提问要注意巩固性。所谓巩固性,就是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知识,不断地巩固和积累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讲“生殖种类”一节时,教师讲完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后,提问:“什么叫无性生殖?”学生往往只把课本上现有的原话重复一遍,好像真的懂了。于是教师再提出“无性生殖是否产生生殖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的一定是有性生殖吗?”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无性生殖的两种情况:一是不产生生殖细胞,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另一种是产生生殖细胞,但不需要两两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三变式性和多样性

所谓变式,就是围绕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叙述提出问题,使概念的本质更全面地暴露出来。采用变化题型、改换实例、隐蔽条件、转移思维方向等方法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大脑皮层各中枢积极参加活动,防止形成定势思维,而且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裨益。

多样性包括形式多样性,如口头提问、文字提问、实验提问等。回答形式也可以是泛问泛答、一问一答等。选择对象的多样性和问题材料的难易多样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问题的难度既要照顾全班的普遍接受程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对待,真正做到分层教学。所提问题的题型多样化,有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实习观察题等,还要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

分析、综合、评价三类问题能刺激学生产生新知识,答案往往不是惟一的,属于高级认知问题,如“白开水、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哪类水更适合我们,为什么?”“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也会造成‘白色污染’,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应当废除?”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高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教师不可强迫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框框来回答,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有发展、有创新。

变式性和多样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变式的问题通过多样的形式和题型加以配合,显得更加新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型包含变式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活跃。

四连锁性和启发性

连锁性是指针对一个重点、难点,首先提出一些较大的问题,然后再化为若干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就如一条锁链上的小环,环环紧扣,最后使大问题得到解决。如“简述长骨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这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也是《骨》这节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不容易回答,教师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提出若干个小问题:

(1)骨的基本结构是哪三部分?

(2)骨膜有哪几种重要作用?

(3)骨质分为哪两种?分布怎样?

(4)骨髓位于何处?有什么功能?人的一生中,骨髓有什么变化?这样依次提问,最后归纳综合,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

启发性提问,主要是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向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风格。因此,自然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周密设计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研究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启发学生的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把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移栽在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头几天发生干萎现象,但是不久这株植物又逐渐恢复原状,是何道理”?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可引导回忆植物生活必须的元素有哪些?哪些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植物吸水和放水的条件是什么?提出这些“含而不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求启而即发或渐发的作用。

五灵活性和实际性

针对学生中读书不求甚解的现象,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强、跌宕起伏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谓灵活性,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复述。但是,绝不意味着超纲离本,偏题怪题。具体来讲,所提问题不应在书本里轻易找到现成答案,而是可以在书本里找到答案的源头,或是材料在书外、原理在书内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推陈出新,有独到的见解。

提问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把课本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如讲“消化和吸收”时,可以联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平时所吃的食物中主要有哪几种营养成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偏食?

(2)为什么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暴饮暴食好不好?

(3)有人说: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是否正确,说明其中的道理。这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正确回答就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六科学性、趣味性和检查性

教师在提问时首先应该遵循科学原则,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科学性的错误,就会误人子弟。在遵守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趣味性。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他们就能进行积极思维,探索求新。检查性的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提问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并能增强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联系和运用的能力,使获得的知识印象深、掌握牢。

总之,各类提问都必须贯穿“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要求,应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逐步深化。同时,应考虑到,若学生回答有困难,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启发其思路,让大家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另外,所提问题应有机动性和应变性,有些问题是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情况临时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琐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论文

琐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学论文1500字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发明千万法,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琐 议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提 问。这首诗不仅强调提问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提问的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设计得好,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层层递进,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问题设计不当,就会造成过程零散、脱节,启而不发,变成教师毫无价值的自问自答,那么,课堂教学的提问该注意哪些呢?

一、提问的语言应有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完全是凭他的兴趣所为,对课堂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由教师的一个个提问,通过讨论、实践、操作而来的,教学中的提问,融设问、探究、质疑为一体。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通过自己精巧创设的问题,结合恰如其分的语气及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到问题的探求中去,萌发出学习、探究的欲望。如在中班的科学课“有趣的水”中,比较牛奶和水的不同从而使幼儿理解水是透明、无色的这一特征,如果仅仅说:“请你们看看比比,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那么有的幼儿的注意力就不会马上集中过来,有的也仅仅是迫于教师的指令而看而想。如果换一种说法:“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想请小朋友来看看,它们两位有什么不同”。拟人化的语言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两位“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再如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中,利用玩具排队的情节来进行,提问的语言运用了类似于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员”“挑战”“胜利”等词语,一下子就使课堂的提问变得丰富、形象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 

二、提问的内容应难易适度,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并逐步加以解决,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问中,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不是提第一个问题就让幼儿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还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顺序和层次性,以使幼儿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同步地得以训练和提高,园长之友《琐 议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提 问》。如在语言的故事讲述中,提问应有层次,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组织好故事结构,如“图片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是怎么解决的”,这样的问题便于幼儿按照“人物---地点---事件---结果”这一顺序较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在如大班的数学课“测量”中,教师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等三中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一样的放在一起”,幼儿第一次简单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摆放,对于全班幼儿来说,都能达到目的`,而且能力较弱的幼儿增强了自信心;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比较,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并且记录了结果。然后,教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你再把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又发现了什么”,幼儿按同等的长度排列发现了同等的长度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是不一样的。一个个提问由易到难,一个个环节紧紧相扣,一个个层次清晰明了,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

三、提问后给幼儿候答的时间,拓展幼儿的思维

提问与回答之间应隔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有较充分的时间考虑答案和组织语言,对不同的问题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应有所不同。简单的问题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可相对少一些,如“你看到图片上有些什么,你在桌上的玩具盆里发现了什么。有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可相应延长,如数学课中“为什么同样的一条线三种物体摆,有的个数少,有的个数多呢”“把物体拿掉以后,怎样让别人看到你动手实验的结果呢”,让幼儿用个别、小组讨论的方法相互启发。 

提问后幼儿回答的答案,有时后会让人莫名其妙,教师也不必太着急,应鼓励幼儿重新思考,给予他们时间,也可以通过追问,给他们一个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也许这一次孩子能够说得很好,那自然很好,也许他们说不清,但多少能给我们一些“线索”,给幼儿候答的时间,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推测孩子的想法和相处恰当的反应方式的时间。

众所周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理解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加快幼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进程,更是发展他们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切不可走流于形式,随意而问。

篇4: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论文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论文

摘要:对小学低段教学而言,课堂提问设计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意义重大。因此从解读小学低段课堂提问的内涵着手,重点论述了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段;提问设计;实施策略

一、课堂提问设计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提问性语言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教学行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提问的语言进行引导,引领学生课堂主体角色的最大限度发挥,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一个标志。

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希腊哲学家阿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改革课堂提问现状的内在要求

“课堂提问”犹如一把双刃剑,不适当的提问,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探究热情。教师要想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激励学生思考和探究,就必须正视课堂提问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1.引发碰撞,辨析明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或一种观点有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这时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时期,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个重要时机进行启发,使学生自主放弃原先所持有的不正确观点,形成对某一种正确观点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辩,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释、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

教学片段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反方: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把圆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

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地):不是。

经验小结:教师应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相信学生,学会放手。在学生思想升华的关键点,因势利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不仅实现知识的内化,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分层提问,逐步深入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为此,问题的价值主要看能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 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新旧知识连接—新知识生长”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教学片段二:《统计图》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一个统计表)我们收集的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

生1:统计图

生2:涂格子的方法。

师:你们能教教老师吗?(出示统计图:每列只有7 个格子)

生:一个格子表示1 个人,比如说喜欢苹果的人数就涂12 个格子。

师:(板书涂格子,涂到第7 个格子)现在格子不够了,怎么办呢?小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生1:可以在上面再添上5 个格子。

生2:也可以在下面再添上5 个格子,也是12 个格子。

生3:我们组觉得一个格子可以表示2 个人,这样涂6个格子就够了,更方便。

师:你们觉得哪种办法最好?

生:第3 种。

师:那就用第3 种方法自己完成这个统计图。

师:(总结)当我们遇到格子不够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格子表示更大数字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经验小结: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决定了分层教学、逐步深入的重要。分层教学的含义之一是新旧知识间的连接与过渡,由旧知引向新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含义二指不同认知水平学生间的兼顾与调和,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使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点上的成长,体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3.思维提升,规律探索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相关性、逻辑性和整体性。教师应提纲挈领,熟悉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通晓其在“纵向”和“横向”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清晰的知识“链条”与“网络”,这样才能在问题的预设和实施中不断变换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规律,实现思维提升。

教学片段三:《减法》复习课

师:(出示一组图)小朋友们能不能看图列算式?

生:4-1=3;4-2=2;4-3=1;4-4=0

师:(竖向板书)那你们能不能仔细观察一下这一组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是怎样变化的?

生:前面的4 都一样,后面减掉的数越来越大,得数越来越小。师:非常棒!懂得了这个规律,看看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能开动脑筋想一想吗?(出示板书:吟-1=A,吟-2=B,吟-3=C,吟-4=D)比一比,ABCD谁最大,谁最小?为什么?

经验小结:在数学学习中保持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对小学低段学生而言,通过教师的引导性提问,能“跳一跳够到桃子”是最好的勉励方法,保持数学学习乐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拓宽规律性认知领域。

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处于起步阶段,关系到以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所以,教师应竭尽全力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因势利导,实现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思维,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吴春荫,林程,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余文森。小学数学: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立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改革例谈.小学教学参考,(06)。

篇5:谈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

谈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师效能、实现教学目标,成了教育工作者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其中预设问题多、激发思维少就是问题之一。那么如何实现高效的提问?应讲究哪些策略?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直面课堂问题现状,精心设计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就是用“是”或“不是”的封闭方法来提问,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自己要加强业务素质,吃透教材,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多查资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于可疑处发问,问到点子上,问到内容关键处,力求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能。为了有效,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新颖有趣、具体适度,注重含而不露,富有启发性、技巧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如某教师讲《将相和》时,问学生:“‘和’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和好”。教师又问:“这说明他们以前曾经有过不和,对吗?”学生答“对。”教师再问:“为什么他们不和?为什么后来又和好了呢?”寥寥数语,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了。相反,如果问题提得不好,就无法使学生的思维跟随老师转。如某教师在讲天花板时,问学生:“你头上是什么?”学生答:“头发。”教师又问:“你头发上面是什么?”学生答:“帽子”。教师以为快到了,再问了一句:“你帽子上面是什么?”学生想了想,答道:“是老鼠咬的两个洞。”显然,这种提问毫无启发而言。

二、引导学生善问,激发学生问欲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扣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教师要引导学生善问,教给他们善问的方法。以下四种方法值得尝试:

1、对课题进行提问。有些课文的题目,值得深入研究,对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很有好处。

如《永远的蝴蝶》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入课文、出示课题后,可以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课题,然后可以很自然地问学生:“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略一思考之后,马上可以提出一些很犀利的问题:“老师,蝴蝶的生命是短暂的,为什么却是永远的?”这时,老师可以表扬学生的问题提得到位,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去自学课文,从文章中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对课文开始进行提问。学生自读课文时,也可以在开始部分提出问题。如《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让学生朗读景物描写段落,再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学生发言,将第一段“月下的荷花淀”这段景物描写分问题发表看法。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战争是残酷的,而景色如诗如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由此想到了什么?诱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达成:激起我们对日本鬼子的痛恨,使人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对词句的巧妙处进行提问。要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从中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情人节的玫瑰开在教室里》时,老师对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我先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学们提出了问题。有同学问:“老师,玫瑰花那么美为什么要长刺呢?不长刺不更惹人喜爱吗?”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自己解决。在这里,老师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悟课文,指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亢奋的状态,鼓励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4、对课文结尾部分进行提问。接近尾声时的提问,是对全篇课文进行总结,也是对课外的延伸拓展。如《项链》这篇课文的教学,当课文最后佛来思节夫人告诉马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时,我问学生:你对这种结局有什么看法?学生不假思索地提问:“既然是好朋友,怎么可能十年之内不通音讯、毫无联系呢?”还有学生问:“当马蒂尔德知道丢的项链是假的,为什么不跟她朋友再要回来还的真的那一挂呢?她朋友是否会还给她?”“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不是生活给她开得玩笑太大了?”问题的犀利,表达的清晰,怎能不让老师喜出望外呢?

三、掌握发问技巧,进行有效发问

《学记》云:“善问者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提问亦应由浅入深,并注意问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其连续性。发问的一些技巧如下,值得尝试:

1、讲解重点后再发问,或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上课的重点。2、问题必须事先设计其顺序。3、问题集中于上课的重点,先问问题再让学生回答问题。4、给予每一个学生相等的机会,不鼓励举手抢答。5、不依照座号的次序或排列的顺序发问,利用姓名签筒,以抽签方式进行。6、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至少三秒,等待时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会影响学生参与的意愿。7、依学生程度来发问,不替学生回答问题。8、答对的学生请赞美,答错的请鼓励并再给予机会,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成功的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成就有直接的关系。

篇6:如何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汉语大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作甩

一是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课堂提问正是给学生设疑布障,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进他们为了获得正确答案去积极动脑。

二是及时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效果好坏。评估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不断调整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是师生问的双向传递活动。通过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老师巧妙地提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礅师在讲授过程中,恰当地辅之以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专氛c

四是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研究,人的大脑神经有兴奋点与疲劳点。一般来说,每天上午第暇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时。学生大脑处于疲劳点,听课效果明显下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神经疲劳、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时。就需要运用课堂提问来刺激学生,使其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重振精神提高注意力。

五是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在公众场合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学生每一次回答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演讲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这一过程,而学生应珍惜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二、课堂提阎的环节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的设计环节

(1)提问目的明确。在避行课堂提问时,教师事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切忌随心所欲。一般来说,提问可以达到以下六个目标:①教师用已学过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掌握暇知识的情况。②向学生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嗵过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表述,或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或解决某些问题。④通过提问,要求学生对事件、现象、概念、问题等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分析过的对象的各部分、各属性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⑥要求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判断是非,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体会和感想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结合每一次提问要达到的目的来思考“问什么、为何问、问谁、何时问、怎样问”等,并据此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深思熟虑。一般来说,不提倡课堂上灵机一动的随机提问。

(2)提出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难易程度的梯度化。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和问题难易程度的梯度化、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经常提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再现为主,这是记忆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提出“依据是什么”、“怎样理解”、“怎样应用”之类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顿恬、理解为主,这是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提问;如果教师经常与学生研究他们关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你有哪些新的启示”、“还有什么新的解决方案”、“是否还需要进行修正”这类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以想象和创新为主,这是探究性水平的提问。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提倡适当地多提出一些第三层次的问题。

(3)合理设计提问对象的覆盖面。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跟于几个优秀的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各个蓑顾,尤其是对差等生,如果课堂上没有一定条件对其刺激,就很难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一些难易恰当的问题让其去思考、去探索、去回答。如果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时回答不了,可向上一层面的学生提问,直至问题得到完满解答为止。这样,就可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2、课堂提问环节

(1)正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把握提问时机,切忌随时、随意的提问。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良好时机大致在:(D老师在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②在容易发生误解、歧义之处。③学生特别感兴趣且与课文关系较密切之处。④在容易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之处。从课堂教学的时间来说,可以在这几个时间内提问:①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时。②在学生对教师讲授迷茫时。③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时。④在学生情绪高涨,心思有些不受“控制”时。⑤在学生情感十分低沉时。

(2)注意表述问题的技巧。课堂提问时,学生多是要根据教师的口头提问作答,因此问题表述得是否清楚至关重要。表述问题要做到准确、简明、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要重述或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0口头表述不宜旬子太长或转弯太多,这会使学生记不清题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多焦点的提问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应该做到一个问题一个焦点,方向集中,要点突出。

(3)提问后要稍作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闸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所以提问后时间上要有停顿。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男外,在学生参与讨论、并且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使用停顿,以给其他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完善答案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学生问的交流。同时,停顿也给教师一个考虑问题并组织新的提问的机会。

3、回答问题环节

教师对课堂提问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提问后总是不叫学生回答,而由自己单独回答来结束提问,从而形成自问自答的形式,而应切切实实地做到由提问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训练思维的目的。对此,教师提问后应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并予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注视答题学生,以示重视和尊重,并给予鼓励和信任的目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应给予启发和引导,不要立即更换答题对象。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责怪学生,更不能讽刺和斥责学生,而应多从教师自身查找原因。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居高临下,而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答题环节是课堂提问的主体环节

4点评环节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加以点评总结。回答问题正确完整的,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应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提问反映出来的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应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提问的重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掌握好提问的技能或技巧,并注意避免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7:初中英语有效提问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有效提问课堂教学论文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充满了“激趣性”

兴趣是我们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并且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应该有效地指向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进行首先便是要确立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确立好了课堂目标,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结构进行提问,然后学生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要想确立好提问的目标,教师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从而有效地统筹全局,掌握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师的提问质量。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时的语法时,教师就应该不断地钻研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动作符合这个时态,哪些问题更加的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结构。并且在提问式教学中还要做好不同的对比,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多方位的感知现代时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个时态。当然在课前教师就应该细致的备好课,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教学的节奏,促进有效地提问。

3.提问机会要均等

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因此他们的情感是细腻的、心思是敏感的,我们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提问时一定要注重公平、平等。只有不断地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可以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有效地课堂互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是集体教学因此教师非常的容易忽略课堂上一些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就容易导致课堂上的部分学生根本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并没有好处。

4.教师进行提问时应该用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有效的进行提问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整个课堂气氛的活跃。例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采用:“Wouldyoupleasetellus…?”、“Wouldyouliketo…?”、“MayIaskyou…?"等委婉而友好的语气。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用“Welldone!”、“Verygood!”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doesn’tmatter.”、“Tryitagain.”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备好课的同时不断地积累课堂经验,从而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有效的提问以及合适的语言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做到师者的职责。

二、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采用了提问教学,然而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或者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深入到教师的思想中去,因此我国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提问策略仍然有着许多的不足,本文的写作希望对于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的教学模式提供一丝的帮助。

篇8: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论文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冷冷淡淡或应答者极少,课堂效果差,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益。如何理解和运用科学的提问艺术,对于教师来讲是应该必须认真探索并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发挥情境教学作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需求,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对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的考验。问题的提出,不应是教师的“灵光一闪”,而应是在备课环节围绕教材构想产生的。提问的作用主要有:一是循序渐进的作用。问题的提出,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教材的阅读,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积极性。通过提问,解决学生不想思考和不愿用脑的问题,进而为能够掌握学生理解程度、考查学生接受能力,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奠定基础。二是形成体系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茫然困惑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发现教学重点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将获得的新知识能够与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融为一体。通过有效提问,着力提升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评价和评判,拓展物理课堂教学的辐射力。三是检验提升的作用。提问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及时发现存在的疑惑并及时地加以纠正和督促。要给学生一定的复习和预习的时间,要带着问题学,唤醒注意力,使知识在大脑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含义把握更加准确、学习经验更加持久。

二、科学掌握提问标准,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需要经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检验。衡量课堂提问的标准尺度和角度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就是要从教室备课出发,通过教学过程,达到学生接受的目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居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一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整体的宏观性。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教学,由许许多多小的系统构成的。问题的设计要以本节课堂教学为基点,多角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思维,提高主动性,刺激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相对强度,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同步进行。二是问题的提出要具有一定的探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性地设计2~3个能够引发学生争论的焦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紧紧地聚焦到一起,增强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对比,使学生的思维由单一维度向多维维度发展,更加具有开阔性和深刻性。三是问题的利用要具有很强的明确性。问题的提出含糊其辞,必然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在授课时要稳、在重点把握上要准、在问题的提出上要狠,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的'运用及大脑的思考得到有的放矢。

三、合理采用提问形式,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是展现教师教学魅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是设问关联法。常用于新课导入、检验复习成果。要设置悬念,不是已学知识的简要复述,要将着眼点放在教学设计上,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关联上,教师在自问自答中设置一定悬念,恰当地得出结论,引发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二是追问急问法。教师要将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分解,化繁为简、化大为小,积少成多、环环相扣,在发问语气上、在时间把握上、在知识特点上进行有效控制,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对问题的反映更加敏捷、知识的传授更加具有稳定性。三是互问交流法。此法可常用于新课程改革的小组自主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答问,进行“你考我、我考你”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要给学生划定一定的问题范畴,不可偏离轨道,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在学生互问互答时,如遇“卡壳”,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好调解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统一思想共识。比如,在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教学中,可运用“设问关联法”,问:温度的保持和材料的厚度有关系吗?可运用“追问急问法”,问:保持温度的方法有哪些?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如何将保温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运用“互问交流法”,可以让学生讨论温度与环境的关系,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提问方式及教学手段,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安排及学生特点综合考量,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文/赖国聪

摘 要:提问是一门艺术。语言是人类发展史中重大的发明成果,是人类独有的、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问正是一种语言的运用方式,提问的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是新的教学手段,但在课堂教学中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能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引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引发在学习语文学科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好语文学科。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提问的艺术;提问的目的;怎么提问

高中语文教学在某些方面上看属于一种目标式教学,这是由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的功能所决定的。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否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有多精彩,而是能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提问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再根据课程标准而适当扩展,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及应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程标准始终是其基本依据,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前提。

一、提问要有延伸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当提出一个问题时,你能得到怎样的'答案,取决于你的提问方法,要懂得发问的技巧,才能得到最想要的答案及提问时想得到的效果。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前的准备

提哪些问题,在什么时机提问,提问哪些学生,可能会给出什么答案,给出答案后该如何处理等,都要在发问前有充分的准备。尽量用生活经验叫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就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思考就不具有普遍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选择学生回答。善问也是一种艺术,有些教师虽然提问,但不善问,抓不住教学课程的核心。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让学生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三、提问方式陈旧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只有学生提问多,他们才能体验到由问所获得知识的快乐,才能把问题与知识能力结合,带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问号来进行的,有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进步,才能使思维活跃。如果只是想教完课程的话,只有课内的知识就足够了,但是想要课堂内容“有趣”,学生互动率高的话,仅仅是课内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把课内、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

一个问题,学生有兴趣了,就容易办了,而且可以办好。学习一样如此,有兴趣,就轻松,没兴趣,就沉重,读起书来,味同嚼蜡;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生活本来有滋有味,语文一样有滋有味,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把学生的兴趣点燃起来。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把《采莲赋》全文读给学生,大体讲解,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在适当时机加入一些课程标准中学生所不知道的文献,可以只读,不必讲解,留给学生自己想象的空间。这样引发学生的疑,课后必有学生想解开迷惑,通过各种方法找文献,了解背景,解开谜团。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目的不就是在于此么?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美国,学生经常提出问题,就算是错误的问题,也代表该学生在积极思考,而没有提问的学生则代表没有思考问题,教师在学末评分,往往高分给予了经常提问的学生,这一课堂氛围的养成值得我国教育学则认真借鉴。

四、提问不能过于单一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刚开始进入课程时就要选择一个突破口,叫学生把思想集中在想说的问题上,并刻意求新。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心更是学生的求知动力。杜绝教师随意提问、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这种陈旧的课堂提问,太过单一,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在叙述了此文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掂起江南”时,加入提问;“假如你是朱自清,你现在在清华大学荷塘,你会想起什么呢?”这样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产生联想。或者问“根据前后段落,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让学生主动思考,思考在“点”上,紧紧围绕教学课题,使之对文章写作手法及用意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提问“那么朱自清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呢?”再来具体看课文,这样就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问题也得到了深入性的回答效果,使得教学目的进一步完成。

五、提问的态度

身为教师要思考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位置,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要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甚至主动配合教学课程中的提问。严禁惩罚式的提问,在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现象,这时若突然对这个学生提问,学生显然是回答不出来的,这种惩罚式的提问,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要知道导致这种个别现象出现的原因中也有教师的责任,如果能把课程教得生动有趣,全体学生互动起来,完全可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独特表达进行不一样的评价,不能总是按预先设计好的语言进行表扬,那样学生心理也不是舒服,学生自己也有想得到的评价,并非一味地想得到教师所谓的“肯定”。评价语言有向导性,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特评价语言,枯燥乏味的语言直接让学生消极对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无法达到教师提问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之一,其不是新手段却是必不可少的,提问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启发性、针对性,还要有整体性、艺术性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人称,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可见课堂提问之重要。

参考文献:

[1]方建昌。课堂提问艺术[J]。发展,(06)。

[2]汪生。高中数学教堂提问的高效性研究[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08.

[3]蒋中霞。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国论文中心,-01.

(作者单位 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

篇10: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育论文

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教育论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 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 问绐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就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下面就谈谈我在实 践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由浅入深的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 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 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 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激发兴趣的提问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求知欲。即对学习课题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务必针对教 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如在讲述日界线 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问学生 :“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的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 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情绪。

三、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 就在于提问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 中主要成份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念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 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就必须根 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 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四、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 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 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 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 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五、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 ,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 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变化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 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然而“提问”作为一 种教学方法,它又有一般规律可以遵循,按规律可以有较好的收效――这就是“提问有法”了。当然每一位教 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每一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选择设计好课堂提问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问还必须做到先“问”后“提”,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充分发 挥学生群体中的“共生效应”的作用。

篇11: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论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学生提问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吸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教师提问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的过程。

当今中学生具有“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会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家长和书本上的意见、结论,他们想独立地、批判地对待一切。因此,巧设疑问,既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信息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个好方法。

然而,从笔者最近对29所初级中学音乐教学所做的调研,以及全市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创新课评比活动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教师不善提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艺术性的提问,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理应成为每一音乐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本文试图对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情境进行粗浅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主旨。

一、创设情境,进行提问

(一)设计形象性情境进行提问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化的、易被学生所接受并吸收的教学,是每一教师所关注的话题。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设计形象的提问情境,也应该是一个提问艺术探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教师的提问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共振点。譬如,欣赏《摇篮曲》(浙教版中学教材第三册)教学中,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介绍《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催婴儿入睡时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它结构简单,节奏摇荡,旋津优美、情意甜蜜,常为女声唱或合唱形式。在这之后,分别播放戈待尔和舒伯特的《摇篮曲》音乐,从外部音响感知人手,这时教师配以适宜的体态语言(轻柔、摇摆作摇篮动作或怀抱小孩入睡动作,脸上露出母亲慈祥特有的甜美笑容),此刻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音乐形象情境的感召下,已深深地体会到《摇篮曲》温馨的意境,以及它所包容着的深深母爱,在《摇篮曲》旋律的陪衬下,教师提问:《摇篮曲》的特点怎样?在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填表方式,由学生经过讨论逐步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

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诱发形象思维。教师利用讲故事、现代媒体和舞蹈等方式能创造一种宽松、讨论式的课堂提问氛围,调[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动学生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这是值得教师尝试的一种提问方式。

(二)设计问题性情境进行提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问题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深化的阶梯,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提问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激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这便构成了问题情竟。要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心喜、而这一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像这类问题性情境的设计方法比较多,如:诱发学生兴趣后设问,激发学生悬念后提问,从已有问题中提出问题,等等,其共性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感知、思索后,寻求问题的答案。以“诱发兴趣后设问”为例,对其分析如下:

诱发兴趣后设问。其理论根据为:学生的思维有可导性,教学应从诱发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开始。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吧自己的理解、感觉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从新旧交替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譬如,在学习《下雨真好》这首作品时、教师请学生闭眼听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淅淅沥沥的雨声一下于把学生融人大自然,脑海中渐渐会浮现出熟悉的雨中情境……。这时教师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在雨书的心情,并让我们知道你雨中26故事吗?”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讲述雨中曾发生过的一件件趣事。接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一组极富诗意和生动气息的画面————雨中即景。教师提问:“你能给这段描绘雨声的音乐起个名字吗?”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不同,其所取的名字也不同。其结果有《雨中小唱》、《童年的而天》、《下雨真有趣》、《雨中情》等等。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实践的'崔化剂。

(三)设计竞争情境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开始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回答问题也存在顾虑。这是学生自尊心加强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头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等,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譬如: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李焕之)作品欣赏教学时,完成初步感受分段教学后,为了巩因时至“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分析、教师提出:复听全曲后,以小组讨论、抢答的形式,回答作品四个部分力度、速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逐段重播音乐,逐段小组抢答。这样,学生的情绪会异常高涨激烈,纷纷争着回答。集体荣誉感会使他们战胜自我,勇于挑战,热烈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竞争情境时,应采用各种方法,如集体讨论法、自由辩论法等。因为相同中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境的教学对象来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组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在充分的讨论和自由的辩论中逐渐完善自己、最后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归纳总结,对某一音乐作品或音乐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通过以上几种提问情境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提问情境的设计是在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形成的。也就是说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环境,才能设计出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提问情境,才能使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益。

二、及时评价,激励参与

教师提问需要一定的艺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更需要艺术。只有两者和谐的结合,才能使提问更具艺术。因为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和方向。

为此,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对每一回答或者有回答欲望的同学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习上不断得以提高。对于素质较好的同学,由于他们成功率较高,自信心强,教师在给他们提供表现机会的同时,评价更要从严,使他们能有往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发奋努力;对于素质较差的同学,也要多给他们感情投入,记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可先把目标定低些让他们优先回答比较简单的、复习性的提问,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快感。这样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提高水平,自我完善。

综上所述,提问艺术与评价艺术的完美结合,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音牙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__、1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__、3

3、浙江青年报20__、3、26

4、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编《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教师说课评比材料》

5、中学教育20__、3

6、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1999

篇12: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提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自主提问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智力和身心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小学科学课产生浓郁的兴趣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目前,教师开始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疑点在课堂上提出来,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对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科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以及提问,进一步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学习兴趣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行有效结合的学科,教师采取让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科学课包含了许多生物内容与物理内容,就小学生来说,科学课具有无穷的乐趣,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逐渐养成探索科学世界的能力。例如,在小学生关于植物生长变化的探究中,教师在课堂上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到树林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树根、叶子静脉等,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构造,因此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世界变化规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在观察过程中,针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自主式提问,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生进行解答。由此可见,科学课源于学生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小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课,有利于树立较好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素养。

二、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自主提问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小学生对世界和一切的科学现象充满好奇以及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提问,在课程中逐渐形成“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积累知识理论”的教学循环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小学生将科学知识消化成自己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行提问,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生的食物怎么才能加工成熟的食物?”有的学生提出“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温度差为多少”,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生吃的食物有哪些”等等相关问题。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哪些问题具有价值,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进行讨论探究,并将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与一些具有价值的内容相结合,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在一旁起到启发作用,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提问只有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与启发中才能得以充分实现,由于一些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害怕提出问题被其他同学嘲笑,或者害怕自己遭受到教师的批评,即使是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疑问,有问题也不敢于提出问题,只能将问题吞回肚子里,长久以来就会对科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在这过程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当引导,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作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得出相应的正确答案。在科学教学中,这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提问进行有效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启发、鼓励学生提出相应的科学问题,并且在科学课堂引领同学进行积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在进行自问、提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够逐渐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有效发问,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篇13: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运用

课堂提问是目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可以使孩子产生疑问,促进思维的提升。科学课堂上,我们一直提倡基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而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教师从问题的精心设计,有计划、因地制宜地实施,到对学生的及时评价,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保证了教学效果。当前学校实行素质教育,花更少的时间培养孩子更强的能力,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提问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故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值得深入探究。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设计课堂研究的方法及步骤,进而进行实验。在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师生问答、激发生生问答讨论的形式,不断引导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想法落实到课堂探究中。这些促进学生思维的课堂行为,可以说都是通过不断深入的提问达到效果的。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将提问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深入思考: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的亲身经历,最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重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识发生论,揭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7-11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表象进行推理,能根据内在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要引起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就必须要创设生动、自然、贴切的情境,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孩子们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生活是创设情境的源泉,对于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思考是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虽然我们无法将生活现实搬到课堂上来,但我们可以借助来自生活经验的二手资料、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思考,让学科学变成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亲身经历之于科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情境来源于生活中的场景,生活中的问题产生了科学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生活经验,设计好教学情境,从中而来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保持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二、好的问题设计是基础

在课堂设计中,一般可以先设计主线的问题,这些会涉及本课的重点内容。然后再根据主题,逐步拓展,形成分支的小问题,这样逐层分解,逐层递进,更有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当然对于课堂的提问更是斟酌再三。针对科学课不同的课型,问题的设计也不尽相同。

1.知识型: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一些知识。这部分知识以学生接受为主,教师或讲述或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介绍。这样的课型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尽量考虑到借问题引起孩子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保持一段时间。

2.观察型:孩子在这样的课中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一些物体的特征和作用。这种课设计的问题需要从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出发点出发,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设计出具有层次的问题。并且通过提问不断激发学生之间的不同想法,让观察更全面。

3.探究型:重在引导孩子探究未知问题。其提问方式应围绕着各个年龄段孩子思维的发展水平,从孩子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本着从简单到复杂的观点来设计。在合适的时间提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引发孩子思维的发散和聚合。开放性问题能够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及聆听别的不同意见,但是封闭性问题仍然是必需的,它能够让教师了解孩子目前的知识发展水平,并以此来做出策略的改变等。就拿《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课来说,问题设计就是由表及里的。①我们刚才在美丽的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同学们找得都很认真,特别是第几组、第几组,那同学们都找到了吗?②小组内有没有意见?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在组内消化;全班呢?③这些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引发孩子的讨论;④为什么喝水是有生命物体必备的条件?进一步引领孩子探讨事物的本质,一步步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所具有的特征。

三、问题的实施是关键

1.提出问题的时机

在课堂上,孩子的思维是跟着教师的问题走的,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对孩子的思维和整个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孩子在多次这样的思考后,会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会自然地去思考。

2.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提问

首先,得给孩子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孩子的思维都是不可预测的,特别是在课堂生成中,孩子的回答往往能够改变课堂的顺序,让课堂变得更精彩。在《冷热与温度》一节公开课中,教师提问:热水变冷的过程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同学们预测一下。课堂进入到这个环节的时候,学生好像不是很理解,可能四年级的孩子对于规律这个词还没有较清楚的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如在后面多增加几个选项,“热水变冷的过程中温度是均匀下降的,还是先快后慢,还是先慢后快,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呢?”虽然学生的一致反映是均匀下降,但是显然他们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提问的问题了。

3.把握问题难度,启发孩子创造思维

课堂提问时,按照孩子的认识特点,抓住主要内容,精心设计提问,先提出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使全班大部分孩子能回答出来,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回答问题的信心,扫除心理上的障碍,促使孩子积极动脑。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孩子的求知欲,提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深让孩子摸不着边。我在教授“简单的机械”这一单元,复习课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有哪几类?”孩子们答到,“筷子、剪刀…”刚开始,我还挺生气的,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对呢。上了几个班下来,都是这样,我开始从自身寻找原因。在上新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机械”,孩子们都知道他们都是机械,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还没有什么总结能力,他们只能说出具体的例子,而不是说出一类物体。一个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让我对孩子有了误解,我深感惭愧。

4.对孩子回答的评价

对孩子的回答做出评价是必需的。小学生阶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一从表现好得到老师的表扬中来,二从回答问题老师对他的评价来判断。教师在课程中不经意的评价往往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三年级的小D是个调皮的小男生,刚开始学习科学,每次都显得特别兴奋,跟附近的小朋友聊一聊,四处看看,甚至有次班级有老师在后面听课,他都不能控制自己。我很生气,但是并没有把他拉过来教训他一顿。因为这样做向他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老师除了骂他,并不能把他怎么样,怎么办呢?一次课上偶然的机会,我表扬小D回答问题讲得很完整,在一小段时间之内,他表现非常好,小眼睛自己盯着老师,还在认真思考着。于是我“投其所好”,继续不断提问他,并且对他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反馈:“想法与众不同”、“今天表现比以前好”、“是今天最认真思考的同学”等等。在老师的肯定和关注中,小D每次都认认真真上完了科学课,下课还围着老师问问题,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5.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孩子,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总是面对有能力回答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恰当地分配不同难度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回答一些努力一下能解决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孩子回答,可以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层次高一些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问题给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所以对于课堂提问的使用,应使班级孩子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不能使个别差生认为自己隔离在班级之外,加重自卑心理。例如,我经常会请很少甚至从不举手的同学起来回答一些设计好的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同学在答对问题的喜悦与老师的表扬鼓励下,都能够稍微提升一点对自己的自信。班里还有些孩子说话比较拖沓,此时,我也会耐心听他讲完再点评,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引导其他同学尊重别人,所以这些孩子从未出现过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之类事情。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孩子的实际水平和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选择提问方式和问题,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孩子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孩子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使孩子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课堂提问也可以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孩子在积极思维、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篇14: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文/朱晓丹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有明显的提高,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类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关注。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要能够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增强实践能力呢?这是教师一直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篇15: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收获,从而充分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去传授学生知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最终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要求来制订,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前提进行确立。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明确了自己要“教什么”,还明确了学生要“学什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自然而然地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师准备《力的图示》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首先,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能够用力的三个要素来表示一个力;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力的三个要素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为什么会不同,以及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力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力的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有目标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入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自转》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为学生制作出一个地球自转的模型。然后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如,白昼和黑夜是怎么产生的?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制?为什么会出现时差的现象等。通过有效的提问,再加上学生对模型的观察,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学习到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并能利用地球自转现象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背景的当代,作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使一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上,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科学在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科学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内容非常丰富,实践性也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构建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片知识的海洋,让他们自由地遨游,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喜欢上初中科学这门学科。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这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主动去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那么必然会收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这是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来考虑的,只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也是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

例如,在讲解《代代相传的生命》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概念和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再引出有关动物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一只蝴蝶能活多久?一只海龟又能活多久呢?利用这些问题,说明动物生命周期有长有短。其次,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取视频播放,向学生展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最后,再利用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组成小组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在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强化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02)。

[2]杨功立。对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40)。

篇1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论文

【摘要】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提问 艺术性提问 艺术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一、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

首先,优化提问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营造思考的'氛围,从而有效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效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师生互动的情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优化提问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好提问的目标,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优化提问方式,以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景。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运用讨论式、辩论式、抢答式、挑战式、质疑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在要求,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变单纯教师讲授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注意提问后等候时间的把握。只有等候时间充足,学生才积极思考,才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才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最后,优化提问语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争做到准确、简洁。课堂上的提问语言指向性不明,会导致学生的回答花样百出,远离本课教学,减低教学实效。课堂提问讲究设问角度。提问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发问,问题角度要巧妙,要不拘一格,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与科学性。新课程强调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同样重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更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2、趣味性。新教材重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能力的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3、激励性。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课堂问题要难易适中,过浅则缺乏吸引力,过难则会出现冷场,过大则让学生无从下手,过偏则抓不住重点。所提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的理想境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12x2―2011x+1=0),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4、层次性。问题设置应注意梯度,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区别,宜由易到难。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只有当提问有恰当的坡度时,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提问分寸,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艺术性处理,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主动要求学习,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论文

地理教学小论文1500字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

地理教学研究生论文题目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改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1500字

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结构与课堂优化设计论文

我国初中英语问题式教学探究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论文2022-05-24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论文2022-06-04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2024-01-11

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育意义论文2023-01-29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2022-05-07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2023-01-23

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教育论文2023-11-30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2023-09-15

数学教学中的艺术论文2022-04-29

310_10_地理教学论文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