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20 08:10:4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锦集12篇)由网友“JJ蕉蕉”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

篇1: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

1858年,Knapp[5]撰文指出,Cr(Ⅲ)具有鞣性,这可能是铬鞣制革的最早文献报道。但直到1884年,美国的Schuhz发明了二浴铬鞣法[6],铬盐才作为铬鞣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到了1893年,Dennis发明了用碱式氧化铬鞣革的一浴铬鞣法,使铬鞣操作变得更加易于操作和控制,并很好地提高了铬鞣革的性能,极大地促进了铬鞣制革工艺的推广和普及。铬鞣法迅速占领了鞣革市场的主导地位,制革业也从此跨入现代工业的行列[7]。当时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制革厂一直使用自配铬鞣液来鞣革。使用铬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①铬鞣液配制和使用过程的浪费严重,皮对铬的吸收率不高以及相应造成的鞣制废液中Cr2O3含量高,铬资源浪费、污染严重;②自配铬鞣液批与批之间性质很难保持一致,致使蓝革批与批之间、厂与厂之间颜色和质量也存在差异;③需专门的配备设施和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不便于装卸和运输[8]。

针对铬鞣液使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1959年Bayer公司的Spahrkas和Schmidt,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粉状铬鞣剂:即ChromosalB铬鞣粉剂,并发明了相应的Chromosal法进行鞣革。同使用铬鞣液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法不仅鞣制作用缓和,加碱时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粒面细致,铬在革中分布均匀等优点[9]。虽然ChromosalB铬粉剂的主要成分只是简单的碱式硫酸铬,但与之前工厂传统的自制铬鞣液鞣革相比,在简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皮革产品批与批、厂与厂之间性能的一致性上已取得巨大进步。从此,欧洲国家率先进入使用铬粉的时代,并不断推陈出新,代表产品除Bayer公司的ChromosalB还有BASF公司的ChromitanB。粉状铬鞣剂与传统铬鞣液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操作方法上,从鞣革过程来看,铬鞣粉剂与铬鞣液也并不完全相同:铬鞣液是一个包含大、中、小分子组分的平衡体系,鞣制开始时,主要是部分大分子与皮胶原结合,小分子则更多地残留在鞣液中不被吸收。而铬鞣粉剂分子比较均匀,刚溶于水时,主要是阴性、中性小分子,而且存在大量硫酸根与铬离子配位,在鞣制初期起到减缓鞣制的作用;在提碱时,又使鞣液的耐碱缓冲性能增强[10],因而有利于鞣剂分子的扩散和与皮胶原活性基的均匀结合,使铬吸收率高,鞣制出的蓝革粒面平整细致,柔软丰满性更好。所以,铬鞣粉剂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合理性[11]。虽然与最初的铬鞣液相比,使用碱式硫酸铬粉剂是一大进步,但其还需外加蒙囿剂和提碱剂,操作有待进一步简化。另外,铬的使用率依然停留在40%~60%的水平,带来了较大的浪费和污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铬鞣材料制备中开始引入喷雾干燥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制得铬鞣剂的水溶性,为铬鞣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20世纪60年代初,第一种自动碱化的铬鞣粉剂进入市场,优化了铬鞣中复杂的提碱操作。1966年,Spahr-kas和Schmidt[3]在对这些产品和工艺的描述中提到,此类自动碱化铬鞣料的基料是硫酸盐,其中氧化铬含量约21%,理论碱度66%。其中常见的自碱化材料为碳酸钙镁,它们作为碱化组分在碱化反应完成后,就达到理论碱度。自碱化铬鞣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铬鞣操作,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皮革的品质,但铬的使用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且工艺操作仍略显复杂。

20世纪60年代末期,市场上迅速出现了其他种类的不需碱化的铬鞣材料。这些新型的铬鞣材料是以Erdm-snn(1965年)的相关研究发现作为理论基础。他用甲酸和碱获得了33%碱度、均匀蒙囿的产品,这种产品的鲜明特点在于使用时具有很好的蒙囿效果,并且生产过程不需提碱。例如,这样的鞣料碱度为50%、氧化铬含量为30%时,具有特别高的暂时蒙囿效果[11]。其代表产品有Bayer公司的BaychromF和BASF公司的ChromitanMS。我国在90年代初,由四川大学张铭让教授研制的KMC铬鞣剂也属于此列[12]。自碱化蒙囿型铬鞣剂不仅可以很好地简化鞣制操作工序(不需再添加蒙囿剂和再提碱),制得的革也具有更好的柔软丰满性,且制作工艺上,也可以使晚上开始鞣制的革存放过夜,使制革业向24h循环工作迈进了一步。但关于制革过程中铬的吸收率方面,却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铬毒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提高鞣革过程铬的吸收率,减少鞣革废水中的铬含量显得刻不容缓。鞣剂对皮胶原的鞣制包括鞣剂在胶原纤维中的渗透和鞣剂与胶原纤维的结合这2个过程。铬鞣剂的“高耗尽、低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就必须从鞣制的这2个过程入手,改善铬鞣剂的均匀渗透能力和皮胶原对铬的结合能力,从而实现提高铬的利用率,降低废液中铬盐排放量的目的[13]。20世纪70年代末期,专门的高吸收铬鞣材料应运而生,其典型代表是Bayer公司的BaychromC系列鞣制产品。BaychromC系列是含有聚合物的高吸收铬鞣剂,其中所含的聚合物的官能团可以和中心铬离子进行配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蒙囿作用。其中所添加的线性聚合物通过其上的官能团与铬配位制成交联型铬粉。BaychromC系列铬粉剂可有效提高铬的吸收,起到节约用铬,减少污染的作用。但是,BaychromC系列的高吸收铬鞣剂并不能单独用于主鞣,而必须和Bayer公司的ChromosalB、BaychromA、BaychromF等系列鞣剂产品结合使用,为生产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和限制,阻碍了其在市场中的推广。另外,鞣剂中添加的高分子受线型结构的限制,存在着分子结构单一、官能团可选种类少、活性低,在皮革纤维中缺乏多方位的立体结合等问题。另外,由于高吸收铬鞣剂中蒙囿剂的蒙囿作用较强,因此虽然较好地促进了铬的均匀分布,改善了铬的吸收,并提高了革的收缩温度,但同时也增加了部分阴中性电荷、小分子组分转变成高阳电荷、大分子组分的难度,最终,废液中残留下了较多阴中性、小分子组分不能很好地被皮胶原吸收,造成污染和浪费。因此,目前的高吸收铬鞣剂与传统铬鞣剂产品相比,虽然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铬的高吸收、高固定,但依然有必要继续改进配方和工艺,以进一步提高铬的吸收利用率,增强铬在皮革中的固定并减少排放废水中的铬含量。

作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成熟的工艺,稳定的消费市场的制革业,目前却面临着很大的发展问题,在我国尤其如此。首先是我国铬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我国的铬资源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已探明储量仅有1078万t,生产和运输成本高,无法满足经济生产的需求。资料显示,我国铬矿的需求95%以上需要进口支撑[14]。海关数据显示:铬矿进口614.7万t,铬矿进口689.6万t,铬矿进口676.38万t,铬矿进口866.14万t,而我国铬矿进口量达877.26万t,再创历史新高。铬成为我国的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而制革工业对铬的需求量巨大,仅次于电镀,占全国总铬耗用量的26%以上。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革业对控制生产成本有很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可避免需要从降低生产成本上进行控制。因此,铬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皮革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次,传统铬鞣过程铬的浪费较大,同时由于传统铬鞣剂的性能限制,其有效利用率仅为40%~70%,其余则随废水等排入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有16万t的铬盐随鞣革废水进入环境,这不仅是对铬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再次,废水中的铬盐带来多种环境污染问题。Cr(Ⅲ)对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又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转化为比自身毒性强100倍的Cr(Ⅵ)。Cr(Ⅵ)是国际抗癌研究中心和美国毒理组织公布的致癌物质。从而致使相关部门对制革业废水的排放,制订出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以我国为例,国标规定现有和新建企业排放污染物中总铬量不超过1.0mg/L,特别排放限值规定总铬量不超过0.5mg/L[15]。环保压力无疑是制约制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人们不断在为清洁制革进行着各种努力和尝试。如通过对铬鞣过程中的机械作用、液比、铬用量、pH值、温度和时间等技术参数的优化,来提高铬的吸收率[16],以及开发新型鞣革工艺来满足制革过程中环保的要求。其中取得较好效果的清洁铬鞣新工艺包括:(1)使用铬鞣―其他鞣剂结合鞣法,通过减少铬的用量来达到环保要求[17]。Sundar等[18]采用新型的Al-Cr混合鞣剂循环鞣制和两步鞣制法,再清洁化制革中也取得良好的效果。Al-Cr混合鞣剂循环鞣制时Cr的利用率在90%以上,减少了原料的消耗。废水中铬的含量降低了85%~90%,而且制得的皮革质量与传统方法相比相差无几。(2)采用无盐浸酸铬鞣技术,如王志群等人[19]发现采用无盐浸酸鞣革,可以通过控制试验条件获得较高的铬结合量,并将废液中的Cr2O3含量降低至2.8mg/L。(3)使用不浸酸铬鞣技术,四川大学陈武勇教授[20]研制成功C-不浸酸铬鞣剂,具有较强的耐碱稳定性,使铬吸收率达到85%以上,且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4)使用高pH值铬鞣法,如四川大学李国英等[21-22]通过对铬鞣机理的系统探究,开发出高pH值铬鞣法,得到的蓝革收缩温度达100℃,且废液中Cr2O3含量低于0.15g/L。(5)使用含铬合成单宁。Suresh等人[23]合成了一种新型铬鞣剂―含铬合成单宁进行鞣革,并与传统铬鞣法进行对比。发现使用此种鞣剂制革,可节约56%的铬盐并使污水排放量减少40%。(6)使用超支化聚合物铬鞣助剂来提高铬鞣过程中铬的吸收率,王学川等人[24]通过准一步法用丁二酸酐、二乙醇胺和马来酸酐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在使用铬粉前加入到鞣制体系,使废液中Cr2O3含量减少了45%。但是,这些研究在如何得到更好的工业化应用、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和环保价值方面,还面临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为了探索实用性更强的清洁制革新技术,有学者提出通过改进现有铬鞣剂配方来实现更好的'铬吸收效果,提高皮革对铬鞣剂自身的吸收和固定能力。作为第四代高吸收铬鞣剂,Ba-yer公司的BaychromC系列是该类鞣剂的代表,鞣剂中的聚合物组分对促进铬的吸收和固定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该类鞣剂的性能又受到聚合物自身线性结构的限制。因此,笔者提出,在铬鞣剂中引入超支化聚合物,从改进聚合物组分的分子结构、外围官能团数量和分布密度等方面着手,来改进铬鞣剂组成,以期更好地促进铬的吸收与固定,达到减少铬用量、降低废水中铬含量的目的。

超支化聚合物可以简单地描述成一种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合物,其支化度介于支化聚合物和树形分子之间,如图1所示。它不仅具有和树形分子相似的特性,又避免了树形分子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基团的保护和解保护、逐步重复反应、多次分离纯化等复杂的制备过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5]。早在1952年,Flory[26]就在理论上论述了制备超支化聚合物的可行性,但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90年Kim和Web-ster[27]第一次合成超支化聚苯之后,超支化聚合物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此,大量超支化聚合物文献上见诸报道。经历20余年的发展,目前超支化聚合物已成为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超支化聚合物最突出的结构特点在于具有高的支化度,近似球形的分子结构,表面带有官能团,分子内有空腔,分子质量可调控。因此具有黏度低、流动性好、多功能性及良好的溶解性。这些特性,为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首先,超支化聚合物添加在铬鞣剂中,由于外围丰富的活性官能团与铬配位,可以起到较强的蒙囿作用和助铬吸收作用。通过对分子质量以及分子末端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的调节与控制,可以得到很好的蒙囿效果,促进铬在皮胶原中的吸收和固定。其次,由于超支化聚合物的长链,可以适度减少铬鞣剂中铬原子的组成比例,起到降低铬使用量的作用。再次,由于超支化聚合物与铬的强配位络合作用,可加强铬在皮革中的固定,有效降低Cr(Ⅲ)的化学活性,因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Cr(Ⅲ)向Cr(Ⅵ)转化。蒙囿剂可以与无机金属鞣剂的核心金属离子产生配位,使鞣剂分子的结构和电荷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鞣剂分子向皮内的渗透并使其均匀分布,铬鞣液和成革性能将受到蒙囿剂的影响。添加在铬鞣剂中的超支化聚合物,其上丰富的末端基团可以和中心铬离子络合,起到很好的蒙囿作用。传统的铬鞣剂中由于铬离子与小分子蒙囿剂络合效果欠佳,影响了铬鞣剂在皮革胶原中的吸收与固定,造成铬鞣过程中铬的浪费以及废液中铬的回收困难。超支化聚合物丰富的末端官能团,可以和中心铬离子进行较好的配位,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合成条件,有效地调节分子质量和末端官能团的种类及数量,以此控制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取得良好的蒙囿效果,提高鞣剂的耐碱能力,使鞣制过程更加温和,并有助于鞣剂在胶原纤维内的吸收和分散。另外,用作蒙囿剂的超支化聚合物其末端官能团与铬离子的配位,可以使2个或多个铬核通过高分子的链段连接,改变了传统鞣剂至少需要4个以上铬核协同参与,才能达到与胶原蛋白多点结合的情况,从根本上减少了铬的使用量。原中的吸收和固定作用由于超支化聚合物有大量的末端官能团,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末端官能团的影响。通过控制和调节末端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就可以提高其与中心铬离子的结合,并促进铬鞣剂在胶原纤维中的吸收固定。栾世方等人[28]研究发现,铬鞣助剂中聚合物组分带有端羧基和端醛基,可以促进铬盐的吸收;苯基的引入可以很好地改善聚合物助剂中极性基团过多导致的助剂分子链柔性差、及其相应的皮革变硬现象,且使所得革坯具有良好的丰满度和海绵感;而端氨基可以改善皮革染色和加脂性能。因此,通过对末端基团的结构设计,就可以达到促进铬吸收的作用。另外,如图2所示,超支化聚合物丰富的端基官能团,能与胶原纤维形成氢键、电价键、互穿网络等,加之自身高度支化的结构特点,有效地增强了鞣剂与胶原纤维结合的牢固程度。

皮革中Cr(Ⅵ)含量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外皮革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Cr(Ⅵ)的毒性是Cr(Ⅲ)的100多倍,又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损伤皮肤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成革中的Cr(Ⅵ)含量都做了严格的限制:一般要求皮革中的Cr(Ⅵ)含量低于5mg/kg,欧盟则要求低于3mg/kg,皮革手套的限量为2mg/kg[29]。我国是皮革生产及出口大国,皮革中Cr(Ⅵ)问题对于我国皮革工业来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皮革中Cr(Ⅵ)的来源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是在制革过程中使用Cr(Ⅵ)超标的铬鞣剂和助剂,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其质量的严格把关来有效防止。间接原因是皮革在使用过程中,自身所含的Cr(Ⅲ)向Cr(Ⅵ)的转化[30]。皮革中游离的Cr(Ⅲ)最易被氧化而转化为Cr(Ⅵ),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其机理是:由于制革过程中使用的加脂剂中存在双键,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形成过氧化物和过氧化自由基,这种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将皮革中游离的Cr(Ⅲ)氧化成Cr(Ⅵ)[31]。目前预防皮革中Cr(Ⅵ)形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植物栲胶鞣剂[32],因为栲胶中含有大量带有酚羟基结构的物质,酚羟基是过氧化物自由基的捕获剂,可以很好地消除皮革中过氧化物自由基对Cr(Ⅲ)的氧化[33]。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存在渗透缓慢,吸收、结合性能不理想等问题,而且这种预防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使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低于标准,而且对成革的要求也会限制栲胶的使用,从而影响栲胶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超支化聚合物添加到铬鞣剂中,由于丰富的末端基团可以和中心铬离子起到很好的配位作用,并且有助于铬的吸收和在皮胶原中固定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减少皮革中的游离Cr(Ⅲ)的含量,降低了Cr(Ⅲ)的化学活性,也就从根本上起到了预防皮革内Cr(Ⅲ)向Cr(Ⅵ)转化的问题。

鉴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和节约铬资源的考虑,研发和推广高吸收、少排放的新型高吸收铬鞣剂,成为制革业今后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回顾了铬鞣制革的发展历史,概括总结了铬鞣过程中清洁制革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论述了将超支化聚合物引入铬鞣剂配方制备新型铬鞣剂的优势与可行性。此种新型铬鞣剂中的超支化聚合物,将起到促进铬的吸收和分散,增强铬在皮革中的固定,节约用铬和减少铬排放的作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皮革中Cr(Ⅲ)向Cr(Ⅵ)的转化。基于以上理由,将超支化聚合物用作铬鞣中的蒙囿剂或助铬吸收剂,开发出新型高吸收铬鞣剂,将是对制革业步入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尝试。(本文作者:李晨英、陈华林、罗荣、刘白玲、刘明华 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篇2: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简述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光电活性材料研究进展,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3-D立体结构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成膜性和高的发光效率.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电化学池(LEC),光伏打电池等器件.这类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发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得到具有分子或离子识别、信息存储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

作 者:贺庆国 白凤莲 HE Qing-guo BAI Feng-li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刊 名:分子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 年,卷(期): 23(6) 分类号:O641 关键词:超支化共轭聚合物   光诱导电荷转移态   分子离子识别   电致发光器件   光伏打电池  

篇3:微胶囊在制革中的运用前景论文

微胶囊在制革中的运用前景论文

1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就是将固、液、气态的物质包埋到微小封闭的胶囊内,使有效成分以稳定的状态存在,保护敏感成分免受氧化、紫外线、光、热、湿等负面影响,并使其内容物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可控的速率释放的技术[1]。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可以改善物质的物理性质,控制释放、分离用于特殊目的的不相容物质,屏蔽味道和气味,提供稳定性及保护芯材免受环境影响以及降低对健康的危害及减少毒副作用[2-4]。微胶囊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药、涂料、化妆品、添加剂、纺织等多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皮革行业材料微胶囊化

将微胶囊技术引入到皮革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胶囊材料的隔绝作用、控制释放作用及缓释作用,改善皮革生产过程并提高皮革产品的性能。笔者对皮革行业辅助物料微胶囊化进行综述,以便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微胶囊技术在皮革行业中的潜力,使更多的制革研究人员将这一新技术推广到皮革生产中,为皮革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由于微胶囊制备方法在其它文献中均有所介绍,本文就不再赘述。

2.1皮革染料微胶囊化

微胶囊染料是指芯材为染料,壁材为某种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质的微胶囊。该类胶囊大小一般为10~200μm,其形状为球形或多面体。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染料可分为分散、酸性、阳离子、还原、活性及油溶性染料等。目前,染料微胶囊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皮革纤维带有较强的电荷性,不同染料对皮革的亲和力各不相同。目前所采用的皮革专用染料大多数是从纺织印染行业的染料中筛选或进行一定处理得到的,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中的染料微胶囊,在一定情况下也适用于皮革行业[5]。皮革染料微胶囊化,可以改善染料的表面性能,使得染料与皮革纤维更易结合,因此可以提高皮革的匀染性;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废水净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6]。微胶囊染料常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

青岛大学董朝红等人[7]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胺和分散大红S-BW-FL为原料,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并对涤纶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染色。所制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平均粒径2.0μm,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难以从涤纶内部向表层迁移,因此具有较高的水洗牢度。上海交通大学李立等人[8]用原位聚合法,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制备了以酸性红为芯材外形为球型的单核皮芯结构的微胶囊。加入囊壁质量的4%~15%NaCl以后,可以使微胶囊的囊壁具有较强的韧性。加入囊壁质量的5%~10%SiO2粉末,可以防止微胶囊颗粒发生粘结,使微胶囊受热熔化后,显色更细腻、均匀,分辨率高。

2.2皮革消光补伤剂微胶囊化

皮革消光补伤剂微胶囊化是将低沸点的溶剂包裹在微胶囊当中,作为补伤剂对残次皮革进行涂饰。在高温下熨平时,微胶囊破裂形成不规则的平面,从而起到消光补伤作用[3]。由于微胶囊皮革消光补伤剂的涂膜具有多孔结构特征,而且其物化性能与天然皮革纤维更为接近,因此克服了无机填料类皮革补伤剂存在的手感偏硬、凹陷、不耐摔等缺点[9]。

微球是一种具有聚合物壁的微型密封容器,其制备是通过微胶囊化过程实现的。常作为填料应用于皮革消光补伤剂中的微球包括:预膨胀微球和中空微球。预膨胀微球体积稳定,能避免收缩变形,具有填充性,由于预膨胀微球的核壳折光指数差异使微球还具有遮盖性。当微球粒径与涂层厚度匹配后,通常可达到20~40μm,这样便能对涂层消光。预膨胀微球兼具填充、遮盖和消光性能,在皮革补伤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10]。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孙静等人[11]以预膨胀微球、成膜树脂和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配制补伤膏。研究发现,增稠剂对补伤膏的应用性能影响较大。采用保水性强的增稠剂,能延长补伤膏的干燥时间,提高补伤膏与皮革的粘着牢度,充分表现出滋润的手感,顺利地进行磨革、压花、摔软等操作。

热膨胀性中空微球有机消光填料的球体内部含有一定量的低沸点有机溶剂,具有10%左右的2次发泡性,提高了补伤剂的`干/湿体积比。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荆春贵等人[12],分别制备热膨胀性中空微球有机消光填料、水性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粘合剂,再配以其它助剂制成皮革消光补伤剂,用于伤残皮革的补伤处理,具有理想的补伤效果,可广泛用于牛皮、猪皮等天然皮革表面各种伤残的修补。

2.3皮革加香剂微胶囊化

将包有皮革加香剂的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上,当皮革受到机械应变时就会释放出芳香气味。皮革加香剂可以冲淡皮革中因加脂剂带来的不舒适气味,提高皮革产品档次。与传统加香剂技术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发挥作用相比,将加香剂微胶囊化后,可以大幅度减少加香剂的挥发损失,有效提高留香的持久性,成为目前芳香整理技术的主流[13]。目前皮革加香剂微胶囊化技术主要有开孔型微胶囊和封闭型微胶囊2种[14]。开孔型微胶囊在囊壁上有许多微孔通道,香气从这些微孔通道中不断释放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孔通道扩大,香气的释放速度加快;而封闭型微胶囊在通常情况下香气很少释放,在受压或摩擦作用下壁材容易破裂,从而释放出香气。开孔型微胶囊加香剂常用物理方法和络合包埋法制备;封闭型微胶囊加香剂常用复合凝聚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

微胶囊加香剂具有用量少(2%左右),香味持久,可掩盖皮革异味,提高皮革档次等优点,可将其用在汽车坐垫革、沙发革、服装革、箱包革等产品上,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天津市巨丰皮革化工公司孟宪民[3]通过对比缓释微胶囊和全封闭微胶囊加香剂的性能,进一步探讨微胶囊加香剂在皮革加工中的应用,作者经过反复的筛选试验,找到了一种保存期达2a以上,在制革中应用方便的微胶囊。

2.4皮革抗氧化剂微胶囊化

皮革中六价铬来源多种多样,但是本质的原因是由三价铬的氧化导致。环境中产生的自由基可将三价铬氧化成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15]。通常采用皮革抗氧化剂或还原剂来预防三价铬的氧化,但是加入的抗氧化剂或还原剂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便消耗殆尽。皮革抗氧化剂或还原剂微胶囊化,一方面由于囊壁隔绝空气的作用,防止了抗氧化剂过早消耗殆尽;另一方面由于囊壁的半透性,从而使得抗氧化剂或还原剂缓慢释放,延长抗氧化作用的时间[2]。油性微胶囊抗氧化剂常用聚合法、凝聚法和相分离法制备;水性微胶囊抗氧化剂常用相分离法制备。

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用复合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抗氧化剂作对比,微胶囊抗氧化剂作用时间更长。郑州大学高鸿超等人[16]以聚丙烯酸酯为囊壁,以复合抗氧化剂为囊芯,用相分离法制备微胶囊抗氧化剂。经抗氧化剂处理后,皮革中六价铬含量很快上升;而使用抗氧化剂微胶囊,热处理长达64h后,皮革中六价铬含量才出现微小变化。

2.5皮革增塑剂微胶囊化

为了防止涂层的脆裂,通常采用皮革增塑剂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增塑剂是小分子材料,在皮革使用时会逐步逸出从而失去效果。增塑剂微胶囊化后,由于囊壁的机械隔离作用以及缓释作用,它可以在涂饰的干燥和熨平操作中保留下来,且在皮革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持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增塑作用时间,解决了因增塑剂的迁移而使涂层变得脆裂的问题。酯类皮革微胶囊增塑剂常用丙烯酸树脂聚合法制备;水性皮革微胶囊增塑剂常用蒸发溶剂法或界面聚合法制备。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段力民等人[17]采用过硫酸钾水溶液引发RAFT(可逆加成一断裂一链转移)活性自由基-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在反应后期加入交联单体,制备得到了包裹形态非常完好的增塑剂/聚丙烯酸树脂缓释微胶囊,且微胶囊增塑剂使用效果较好。

2.6皮革温控材料微胶囊化

皮革具有独特的空间立体结构,可将包覆相变材料的微胶囊渗透到皮革空隙中[18]。为将相变微胶囊牢固地固定在皮革中,在选择微胶囊壁材时,应该尽量选择具有特殊的官能团能够和胶原的羧基结合的壁材材料。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中,可以改善皮革产品对温度的适应性。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点时,相变材料吸热而皮革本身温度保持不变并阻碍热量传递,从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凉爽的感觉。同样,当环境降温时,相变材料放热变回以前的状态,而皮革本身温度保持不变并阻碍热量传递,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起到保温的效果。微胶囊的作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会达到最佳效果,而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目前,适宜人体温度的高效能相变材料较为有限,寻找这些高效能材料较为困难。所以在以后温控材料微胶囊研制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几种相变材料进行复合,这样可能产生相变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的相变材料,使相变点的范围更广,相变的时间更长。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备纳米相变材料微胶囊来解决这一问题。温控材料相变微胶囊常用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以及乳化法制备。Min等人[19]将包覆石蜡相变材料的微胶囊应用于皮革中,可将环境维持在一定温度下,从而达到控温效果。

Renzi等人[20]使用聚合物粘结剂,将相变材料微胶囊涂在天然皮革上来增加其保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使用可以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提高皮革的热响应。现有的皮革保温材料微胶囊大多使用单一的相变材料。陕西科技大学甘芬等人[21]认为选用几种相变材料进行复合,可能产生相变温度在人体舒适范围内的相变材料,使相变点的范围更广,相变的时间更长。在考虑微胶囊粒径较小的同时,也需考虑微胶囊有尽可能多的相变储能以及足够大的包覆量和包裹率。陕西科技大学赵凯等人[22]采用乳化法制备了二氧化硅凝胶足够大的包覆十二醇的微胶囊,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将所制得的微胶囊应用到皮革中,和空白皮样温差达到稳定的8h。

2.7皮革抗菌防霉剂微胶囊化

传统的防霉剂由于广谱性不够、毒性大影响生产工人及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抗菌防霉剂效果欠佳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废水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将皮革抗菌防霉剂微胶囊化,成为皮革行业科研工作人员研究的焦点。目前皮革微胶囊抗菌防霉剂常用复合凝聚法和界面聚合法制备,也可采用包结络合法制备。但是由于包结络合法所需的β-环糊精价格较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制革领域的应用[23]。

艾蒿油对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多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人体具有消炎、抗过敏、促进血液循环及保健皮肤的功能。陕西科技大学王全杰等人[24]基于对皮胶原的亲合性、胶囊稳定性以及尽量降低制革工业成本的要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出了适合在皮革中应用的艾蒿油的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抗菌防霉剂,对松节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可以降低其挥发性,延长其防霉作用时间。山东轻工业学院匡卫等人[25]采用松节油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运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在10~30μm的微胶囊皮革防霉剂。四川大学辜海彬等人[26]采用界面聚合法,以聚氨酯为壁材,制得具有较好稳定性和抗菌性的皮革微胶囊抗菌防霉剂。采用该微胶囊对蓝湿革进行抗菌处理后,蓝湿革对青霉和黑曲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此外,用大蒜油微胶囊乳液处理后,皮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但厚度明显增加。

目前在国外,2-(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TCMTB)防霉性能极佳,用量少,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性价比高的防霉剂[2]。但直接使用药效散发快,持续时间短,产生局部毒性大。浙江温州轻工研究院陈均志[27]采用分子包接法,研究了用β-环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剂TCMTB的工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霉剂包合物的防霉性能优良,且防霉时间比原药明显延长。

2.8皮革阻燃剂微胶囊化

提高阻燃性与保持皮革良好的理化性能,是皮革阻燃技术的一个难题[28]。皮革阻燃剂微胶囊化可以显著地提高阻燃剂的耐久性、增加阻燃剂与皮革的相容性,不降低皮革的理化性能,适于高温加工,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更广,相应的用量也会明显降低,实现皮革产品的精细化,特别适合制造轻便高档的皮革产品[29]。磷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以及膨胀性阻燃剂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它们能够与微胶囊技术相结合,达到理想的阻燃效果。目前皮革阻燃剂微胶囊主要有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微胶囊化氢氧化镁阻燃剂、微胶囊化氮-磷膨胀型阻燃剂、微胶囊化卤素阻燃剂等。皮革微胶囊阻燃剂常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界面聚合法制备,此外溶胶-凝胶法、溶剂蒸发法以及超临界法也有所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端平[30]等人采用脲醛树脂作为壁材,对氢氧化镁进行微胶囊表面改性试验,并将其作为阻燃剂添加入聚乙烯,检测其阻燃性能及对聚乙烯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技术提高了其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达到提高阻燃效果并改善高分子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目的。

2.9皮革复鞣剂微胶囊化

目前所使用的皮革复鞣剂已基本满足制革工业的需要,将皮革复鞣剂微胶囊化后,可以改善复鞣剂的表观性能及其性质的能力,从而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鞣剂[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孙静等人[11]利用中空聚合物微球技术,成功地开发出用于白色革生产的多功能皮化材料中空微球聚合物,这一材料是白色革理想的复鞣剂。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魏德卿等人[31]以丙烯酸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了中空微球HMP多功能复鞣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MP可以使成革具有质轻、柔软而不松面、手感舒适、色泽艳丽、饱满等一系列优异的功能。但是魏德卿等人[32]还研究发现,单独使用这种中空微球复鞣剂复鞣的革,身骨差,回弹性不好,需与其它复鞣剂配合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中空微球的优点。

2.10皮革涂饰剂微胶囊化

皮革涂饰剂微胶囊化能够改变其结构组成,提高应用性能。大多数皮革产品都需要进行表面涂饰,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耐光、耐热、耐干湿擦等性能。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皮革涂饰组分中的主要成膜物、颜料或助剂中,可以实现多组分涂饰剂的单组分化,便于涂饰剂的制备、贮存和使用,改善颜料的分散性,也有助于提高涂膜的性能[5]。常作为填料应用于皮革涂饰剂中的微球包括:中空微球和预膨胀微球(本文2.2节已涉及)。Schindler等人[33]将中空微球用于压花革的涂饰,以PrimalTMSB-300为基础树脂,对比添加中空微球和实心微球形成的涂层,中空微球的压花性好且可改善涂层压花定型性,其中RopaqueTMHP-1055中空微球,离板性、花纹清晰性和抗切割性最好。

2.11皮革发泡剂微胶囊化

将微胶囊发泡剂用于发泡涂饰,操作简便,无需专门的发泡涂饰操作,可以大幅度降低皮革涂层的密度,提高涂层对表面伤残的遮盖力,获得粒面平细的皮革产品。微胶囊发泡剂常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发泡剂除了在皮革涂饰中的应用外,还可用于填充到皮革的真皮层中。Tegtmeyer等人[34]将此类微胶囊发泡剂加入到皮革的真皮层中,在进行高温处理时,微胶囊发泡剂发生剧烈膨胀,而可以起到良好的填充作用,这种填充方法对于空松部位的填充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填充后的皮革比较轻。东华大学吴伟龙等人[35]研究了利用原位着色法制备彩色发泡微胶囊的工艺备件,通过有限凝聚法合成发泡微胶囊,添加偶氮类和葱酸类分散染料,使微胶囊发泡性能和彩色效果显著提高,显著降低发泡温度。

2.12皮革交联剂微胶囊化

在对皮革涂层物理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涂饰中,需要加入交联剂,以提高涂层的强度和耐水性能。交联剂一般是在配置涂饰浆料时加入,配置的浆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否则会发生交联而无法进行涂饰,将皮革交联剂微胶囊化后可以防止交联剂过早与成膜剂反应,而且在生产成膜剂时加入微胶囊交联剂,可以得到具有自交联性能的成膜剂,使用微胶囊交联剂还能避免人体直接与交联剂接触,有效解决交联剂中毒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油溶性微胶囊交联剂常用凝聚法或界面聚合法制备;水性微胶囊交联剂常用相分离法和蒸发溶剂法制备。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丁志文[2]将交联剂进行微胶囊化后,再将其加入到成膜剂或浆料中,由于囊壁的隔绝作用,交联剂不会与涂饰剂接触而发生反应,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当含有微胶囊交联剂的浆料喷涂到皮革表面后,在干燥和熨平过程中,交联剂微胶囊会发生破裂,释放出来的交联剂可以与成膜剂反应而起到交联作用。

2.13仿麂皮涂层材料微胶囊化

传统的仿麂皮整理工艺路线长,废液处理难,费用高,环境污染严重。将发泡微胶囊用于仿麂皮整理,则其工艺相对简单,不用凝固和摩擦,且不使用DMF,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费用也低,且处理后的产品同样具有磨毛外观。仿麂皮涂层材料微胶囊化后的产品还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可作为理想的装饰、吸音、隔热材料。同时,该技术还拓宽了仿麂皮的应用领域,使其不仅可用于服装面料,而且还可用于家纺、家具装饰等行业。这类发泡微胶囊常用原位聚合法和有限凝聚法制备。东华大学吕学坤等人[36]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发泡微胶囊,利用发泡微胶囊的发泡特性进行织物仿麂皮整理,确定了最佳的仿麂皮发泡涂层配制工艺。此外吕学坤[37]还通过有限凝聚法制备了特种发泡微胶囊,添加特定结构的交联剂,使微胶囊发泡效果显著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胶囊的耐有机溶剂性。

3前景展望

目前,微胶囊技术在皮革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其在制革行业中的应用尚不成熟,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成本偏高,应用领域也较为有限。但随着微胶囊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成功应用,已有很多制革行业人看到了微胶囊技术在制革工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这一技术的延伸,纳米微胶囊的研究已经受到关注,相信这一技术会为皮革行业带来新的商机。

篇4: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运筹学的相关内容,对其在工业工程中相关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运筹学;制造业工程;制造与控制

基于定义的角度分析,工业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优化与完善现有的组织与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生产质量。在工业工程的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相关运筹学相关知识与方法,为工业工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工业工程中运筹学的应用

在工程工作中提高产品以及服务的整体价值是其本质目的。对此在工业工程相关企业要通过自身合理的分析与计划、合作与控制等相关活动,把各种资源转化为各种优质的服务。基于工业工程企业来说,要在整个工程计划中始终贯穿运筹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于工业工程行业的基础计划以及控制系统意义对其进行系统探究分析,进而对统筹学的相关方法与应用进行探讨,了解工业行业中运筹学的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的计划中应用统筹学相关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计划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要对计划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原材料以及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系统考量,对于具体的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以及短期活动中需求的各种原料以及相关生产能力进行系统探究,对于实际所需的原材料以及相应的生产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详细的数据安排,要具体精细到每小时甚至每分钟;同时对于一些相对较为粗放的工业工程制造计划,要了解其长期库存以及相关时间,进而应用相关统筹学知识,保障工程的有序开展。

第二,标准生产软件包中典型的运筹学方法。在现阶段商业常用的计划以及控制系统软件中,并没有系统的应用运筹学等相关方式。即便在市场上包含了运筹学方式的软件相对较多,如库存模型、MRP以及优先法则等;但是在计划以及控制的行业的系统具体状况的角度来说,统筹学模型的内在潜力以及全面效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主要是因为运筹学模型在工业工程的生产系统中有着较为巨大的潜力,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无法中分的发掘其内在优势,同时又因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相关制作活动与现阶段的运筹学模型并不契合。在现阶段使用的运筹学模型主要是“技术驱动”,而不是“需求驱动”的形式。

另外,又因为一些高新技术并没有在现阶段的生产软件中应用,各种运筹学生模型与实际的工业工程制造水平尚未契合,导致了运筹学无法在工业工程行业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效能与作用。即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运筹学生方法也会逐渐的在一些标志生产软件包中出现,而且运筹学生方法的在独立性应用系统中的应用的发展趋势最为明显。在信息技术科技的发展中,各种高新技术不断的涌现,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运筹学模型与技术会在众多的独立应用系统中得到应用。例如,在预测销售订单需求管理模型之中,就会对时间序列分析进行支持,在应用中涵盖了不同的统筹学方式,主要包括了误差统计预测、线性回归以及多元化回归等相关统筹学技术。

2运筹学技术应用趋势

在今后的统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趋势探究过程中,要提高对工业环境的整体变动等相关因素,工业工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一定会对未来的相关标准生产软件包中的相关运筹学模型以及方法的应用产生影响。现阶段,工业企业主要呈现着精细化的管理趋势,这也就意味着运筹学的应用过程中要对一些操作简单、便捷具有灵活性的小型生产模型起到足够的重视。

第一,克鲁克斯在对模拟技术中开发运筹学软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模拟软件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客户导向为主,主要就是为了提供更为优秀的服务质量。现阶段的发展中,模拟软件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同时,在相关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工作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对模拟软件建立的具体系统以及工作环境进行系统的探究分析,对于各种方式与数据使用方式进行综合掌握,这样才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因此在进行相关模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要提高注意。

第二,在DM模型中主要涵盖了相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统计方法以及回归分析等相关预测方法。在进行相关库存计划以及生产计划的模型构建过程中,要提高对总计划层次相关信息的重视;相关专家认为,现阶段大多数的墨香在不同的视阈对整体的生产计划问题意思状况进行综合的反应,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业工程企业并没有全面的利用学术界的相关运筹学模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工程企业对于相关重要的建模数据较为匮乏,也就是说,在进行模型构建过程中,如何获得相关建模数据较为重要,这对运筹学生在工业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运筹学的具体使用程度。

第三,在生产计划相关模型的角度来说,在标准生产软件包的应用中对于生产批量等实际信息的相关系列的运用,较为简单。也就意味着,基于实际需求计划模型中的相关批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库存控制软件中可以应用相关计算安全库存模型。对此相关标准软件包中含有的相关独立应用系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效能。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一定VIM模拟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系统设计中实践应用。

3结束语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工业工程中运用相关运筹学领域知识,要做到与时俱进、基于实践,有效开展的发展理念;要明确运筹学是基于实践开展的,其今后的发展也要立足于时间问题,要在实践中应用各种科学技术,进而有效的提高运筹学的科学性。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要基于实际问题,探究完善方式,促进理论技术发展,通过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全面地、充分地的激发运筹学的内在潜力。

参考文献:

[1]胡严.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制造业自动化,(20):64-66.

[2]汪应洛.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5-76.

篇5:论文分析: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分析: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方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积极思维。

比较法即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的比较分析,即进行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同之点,用对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异之处。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比较的方法

1、纵向比较法

按照学习的过程,从前面的比较对象到后面的比较对象,或从后面的比较对象到前面的比较对象,依次进行比较,叫做纵向比较。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纵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下面是《荷塘月色》之中的荷花、荷叶的描写和《荷花淀》中妇女们被敌船追赶、划进荷花淀时对荷花、荷叶的一段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两段文字在对荷叶、荷花的描写上都匠心独运,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柔美图和壮美图。同是写荷叶,《荷塘月色》用“弥望”、“田田”来体现荷叶长的茂密,遮满整个塘面;《荷花淀》则使用“一望无边”、“密密层层”来再现荷叶的丰茂。两相比较,一个华美淡雅,一个朴素豪放。写到荷叶的姿态,作者都赋予它们以形象地比喻,一个“出水很高”,看来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个“向铜墙铁壁一样”。前者给人以苗条、潇洒、轻盈、柔媚的美,后者极力渲染当时的战争气氛,给人以雄壮、恢宏、威严而不侵犯的阳刚之美。同时写荷花,荷塘里的荷花通过“袅娜”、“羞涩”、“星星”、“明珠”等的描写,细腻而传神的表现了荷花的柔美。含情脉脉的迷人情态,以及他的光艳、灿烂、素洁和纯净,给人一种恬静、朦胧的阴柔之美。正是这种美,恰好体现了作者当时身处北京,对黑暗现实极为不满,却又无力反抗,遂滋生出一种寻求暂时解脱苦闷的心情。同时也寄寓着作者当时一种眷恋生活以及对清闲、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荷花淀里的荷花,则通过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语言,把荷花喻为“监视白洋淀里的哨兵”,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战争岁月里荷花淀里的荷花,具有一种独特的刚烈、激荡的美,这是同仇敌忾的心理反映和内心深处对战争早有准备的.真挚情感的流露。这种美,也正是作者对人民战争的热情歌颂。

两相比较,一是阴柔之美,一是阳刚之美,各具特色。

纵向比较的思路保持者由此及彼的方向发展,学习是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它可使旧知促新知,也可以用新知带旧知;既适用按进度进行教学,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复习教学。

2、横向比较法

从学习进程中的某个空间位置确定的比较对象和其他空间位置确定的比较对象形成的比较,叫做横向比较。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横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将不同国度的守财奴的形象进行对比。将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进行对比。严建生在病危之际,一息尚存仍不能断气,只是伸着两个指头。原来是“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怕费了油”。当挑调一茎后,就“登时没了气”。从两个守财奴的比较中不难发现,中外吝啬鬼都是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家伙。两位作家都把他们笔下的人物放在最后弥留之际来写,但处理方法中同中有异。巴尔扎克让葛朗台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充分体现了葛朗台对财物的追求的确到了死不瞑目的程度;而吴敬梓偏偏不让严监生说话,只给了他两个手指头,这部体现了严监生舍命不舍财的性格特征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横向比较适用于基本篇目的读写教学,适用于讲读课文合自读课文的结合,也适用于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对象的本质。

二、运用比较法的好处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平铺直叙的讲解比较乏味,而比较法可把课文各种知识按不同方式组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根据需要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能感受到一种新奇感。有的学生还入了迷,钻进去自己找材料比较,能根据老师指导的方式方法进行运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把比较法从无法到有法,又从有法到学生能自由运用的无法境界。

2、比较法纵横比较是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生通过审察、又通过求同、求异的分析,然后综合思考,得出的结论各异,这样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还能转化为对客观世界进行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的观察,并进行纵横比较思考,从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这样,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了语文思想素质。

3、比较方法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机械、死板、单调的听说读写活动,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比较法丰富多彩的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写作上开发思路,拓宽写作面,学生能根据比较法对自己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写的文章进行审察、分析、综合,然后自己分析得失,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不但能巩固原来了解的知识,还能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的含义,起到习旧知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判断思考、求同辨异的创造能力。运用比较,只要恰到好处地发挥“比较”的特长,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功能齐全、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篇6:分析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分析柔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案例: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施加潜在的影响,从而把教师的意志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学生,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现在的中职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班级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

20xx年3月,我接手20xx级汽修班,全班31名全是男生。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纪律观念淡薄。开学后三天,人才到齐。有一次,我抽查一节课,上课时打瞌睡的打瞌睡,看杂书的看杂书,讲闲话的讲闲话……当时,我真想大发一通火,狠狠地训斥他们一顿,但转念一想,训斥一顿会有效果吗?想到这里,我向全班严肃地扫视了一分钟之久,教室里顿时出奇地静下来。此刻,任课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请看黑板上这道题怎么解?”刘某同学马上站起来做了回答,任课教师表扬他“思维活跃,反映敏捷,有潜力。”当即,我掏出崭新的班级工作笔记记下了这一幕。第二节课前,我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了几句:“我这个本子,从今天开始将记录每位同学的进步表现和做出的成绩。我非常高兴地记下了新学年第一个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刘某同学。”任课教师继续上第二节课,同学们都听得比较认真。受这件事的启发,我在班级工作中运用了柔性管理理论着重抓“三个点”,促进学生转变。

一抓同学的爱好点,因为个体重于群体。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及性格都不尽相同,“一刀切”、“大锅饭”、“齐步走”式的管理方法不可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比较重视集体化教育,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所建立的班集体是僵化的、呆板的班集体,而一个缺乏活力、缺乏创造性的班集体,是不可能让每一个成员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的。

开学后第二周的班会,我请同学们每人写一篇周记,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通过批阅,我把每个同学的性格、爱好和特长一一记录下来,每个同学用一页纸,按学号顺序排序。通过记录,我对全班每个同学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选定班、团干部和课代表候选人时,发挥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据此选定的班、团干部和课代表,都能积极主动负责,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没有担任上述工作的同学,我根据其性格、爱好,委托他们做兴趣小组或活动组组长。全班同学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工作的“岗位”。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工作,使班上各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通过抓同学们的爱好点,建立各种组织,设置各种职位,将班集体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不仅提高了班级工作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非常明确自己在班集体建设中所占的地位,所担负的责任,使每一位同学感受到他是集体所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在履行责任的同时,能够不断地体会自身对集体的价值,其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精神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二抓同学们的有待发展点。

所谓的有待发展点,指的是同学们身上存在的某一方面的缺点,即有待于今后帮助、改正(进)之处。当然,这个“发展点”,不是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而是通过我平时的观察、了解,暗中记录下来的,如王同学,人长得很帅,穿戴讲究,可是作业书写得潦草。有位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批道:“你有一身好外表,字为什么写得这么潦草?重作!”该同学看后很恼火,不但不重做,反而在交上去的作业本上歪歪斜斜地回批道:“你也不是书法家,看你的字能写多好?”我对这位同学的缺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先把这件事记在班级工作的记录本上。过了一段时间,我买了一本钢笔字帖,赠送给王同学,并在扉页写上:“愿你的字能和你的形象一样美。”他深受感动,从此努力练习硬笔书法,作业书写逐渐好了起来。

讲究批评的艺术,反话正说寓批评于诙谐。对不正确的言行,不是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反话正说,让学生在听话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荒谬,从而进行自我否定。这种批评的艺术有利于打破对话双方之间的紧张心理。形成交流思想的和谐环境,可以收到以赞扬实现批评,以肯定达到否定的好效果。例如,对个别同学抽烟的错误行为,不以“吸烟有害健康”的忠告正面批评学生,而是大谈抽烟的“三大好处”:小偷不偷,蚊子不咬,青春不老。当学生感到奇怪有趣时,再解释说:“抽烟易得支气管炎,夜间咳嗽不止,小偷以为主人没睡着,所以不敢行窃;抽烟时烟雾缭绕,无异于点蚊香,蚊子不敢叮咬;抽烟会导致多种疾病,不到老年便病魔缠身,痛苦而死,可谓青春不老。”反话正说,明褒实贬,教育效果极好。

三抓同学们的闪光点,因为肯定重于否定。

“肯定”与“否定”是一切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柔性管理中,更强调把重点放在“肯定”一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受尊重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其中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注意、接受、支持、赞扬等,也包括自己对自身的尊重,如自信、自强、自立、胜任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或无能感。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充分肯定其成功,不仅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使之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及时对进步的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每一次进步都成为有形的事实,在成功的快感中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失败了,也应该尽量从中发掘“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

每当有空,我都要到班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与同学们聊一聊。发现哪个同学与过去比有了进步的地方,有了某一闪光点,做了某件好事,都及时记下来,然后在第二天的晨检或班会上进行表扬,并记入学年《学生手册》的评语中。

通过抓同学们的“三个点”,我带的班级逐渐好转了。在学校组织的“红五月歌咏比赛”中,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班集体凝聚力,大合唱和指挥表演得都很成功,而且还出色地表演了电吉他弹奏,烘托了全场的气氛。在参加20xx年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试中,全班都顺利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现在,他们都已经毕业了,有的还是用人单位的骨干。回想起当年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得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理往外涌的。

篇7: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了的大量优秀人才,而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软实力方面,这就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同时又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培养一批更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成效偏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创新传统英语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由此,本文主要就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教育心理学运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相关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提升英语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学好英语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就业竞争中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起到了突出作用。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教师们认识到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外,还应该将教育心理学内容运用其中。可以说,当前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同教育心理学整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由此看来,加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教育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学派

(一)基本理论。行为主义学派作为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的界定是刺激和反映的集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习惯的加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形成一种习惯,而教学则是对这种行为约束的过程,英语教师通过自身的控制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转变,更加注重模式化的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多数教师认为语言学习中应该突出听说,读写紧跟,通过反复的语言训练即可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实现一种自动化的习惯。(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于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表达,此种模式对于英语教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式教学法的出现。此种方法最初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法国,最初主要是强调图像和音频之间的联系,随后将其引入到语言学习中,既然语言是后天的刺激和反应,那么学好语言就需要充分利用大脑机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反应,提升教学成效。就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来看,除了加强视听教学重视程度以外,更进一步突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享有的突出地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中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听说内容,并且逐渐转变以往语法为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的养成。故此,英语教材编写中开始突出句型训练和口语练习,借助视听手段来刺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反应有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的效果。部分学生在获得可观的成绩时会获得相应的鼓励,反之如果出现错误应该及时进行修正,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听说教学法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重要的依据,对于当前我国应用教学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弱,形成一种僵硬的教学模式。基于此,为了能够更有效改善此类问题,认知心理学逐渐开始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

二、教育心理学的认知主义学派

(一)认知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认知学派对于教育的研究逐渐开始内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更加注重摸索语法规律来掌握一门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与此同时,人类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并非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而是在记忆过程中进行主观意识加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造,更加创造、灵活的运用语言结构。基于此,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由此看来,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学习成效。认知主义对于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过程表示不赞同,对于学习重新进行了界定,是对整体组织结构的感悟,不断认知和完善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加工过程,而教学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整合自身所学知识,建构新知识。总的说来,认知心理学派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寻找足够的学习动力,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学生以往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二)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提倡学习者中心地位,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不断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积极有意义的,整合新旧知识,不断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学生能否学习到新的知识,受到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不仅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获得了意义,旧有知识经过修缮同样获得了新的意义。此种理由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掌握文章结构规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教学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局限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启迪智慧,提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故此,如何能够实现智能教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首要开展方向,尤其是英语之类的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能够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智能的学习分为中享受学习乐趣,即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并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主张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口语和书面语同时进行,英语综合技能全面训练,在英语教学中是的那个的引用母语,对比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育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学派

(一)人本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人本主义主要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扬人的本性,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启迪智慧,养成长久的兴趣和爱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本主义学派对于学习者自我个性和价值的展现予以支持,认为教学是一个制约学习者自我价值展现的过程,最合理的方法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价值展现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引导者作用,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压力和负担,敢于表达自身的看法,激发创新力。(二)人本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就当前国际趋势来看,我国对于高素质的英语人才需求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后,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学生的主观意愿成为学好英语的内在驱动力。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情感、价值展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主要表现为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诸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引导学生练习,Whoisthis?She’s…等等句型,让学生用英语去介绍对这个人物的生平和对其看法,分组学习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性,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要是英语教学改革中情感教育的客观诉求。综上所述,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当前我国对于高素质英语人才需求度越来越高,引用教育心理学成为当前英语的必然选择,有助于释放学生个性,启迪智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6)

[2]杜艳.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12)

[3]张小霞.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小作家选刊,2015(22)

[4]郭珊珊.浅谈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5).

篇8: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关于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摘要:

文章从导师制的含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导师制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导师制;学生管理;对策

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长期发展的关键,如何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长期以来,很多教育理论都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观点,本文就结合导师制的相关内容来简单分析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导师的定义

所谓导师是指高校为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学生额外配备的学科生活辅导老师,也泛指与一些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老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导师已经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导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亦师亦友。导师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指路人,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和思想道德的培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导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多重职能,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给予最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

2、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导致很多高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自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每年招生人数都在增加。然而高等教育资源的增长并未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学校不论是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担,这对于学生在校的管理工作非常不利。第二,生源结构日趋多元化。高校绿色通道的开通,使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使这些学生相较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由于大学生群体中经常存在相互攀比的情况,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三,学生问题处理简单化。高校的扩招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却使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捉襟见肘。加之,愿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或者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导致各种问题和矛盾迭出。学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者处理简单粗暴,加剧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淡漠甚至恶化。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行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高校在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难题时,实行导师制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一些高校有着非常丰富的“导师”资源,这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非常有利。

3.1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需要实行导师制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这一点也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群体类型越来越复杂,少数民族、贫困生、特长生、独生子女等,这些群体在性格特点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譬如,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多学生因为家里条件不错,会缺乏学习动机和危机感。这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里,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潮流的影响,攀比心理、物质、虚荣等都在不断侵蚀着他们脆弱的心灵。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走进象牙塔,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困惑和茫然,导师制的实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校园,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需要高校实行导师制。

3.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需要实行导师制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各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来承担的。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每年学校的招生规模均在扩大,学生人数多,辅导员工作量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很多学校对于辅导员住校时间有要求,但是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想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肯定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一个学校最基层的工作岗位,直接面向学生,工作烦琐且辛苦,因此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一两年之后都会选择转岗,导致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缺少经验化。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需要实行导师制。

3.3学分制管理趋势需要实行导师制

现阶段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而选课制是学分制有效实行的前提。学分制的实行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在大学几年的时光中掌握哪些知识,学到哪些内容,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水平,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高校实行学分制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班级体制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让他们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因此,学分制管理趋势需要实行导师制。

4、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对策

4.1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创造良好氛围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导师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而且价值观念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传统辅导员制等管理制度显然存在着较大的漏洞,相比较而言,学生更乐于接受导师制这种朋友引导交流式的管理。但导师制的高效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宣传与投入,为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营造良好氛围。

4.2导师制要注重引导作用

导师制的关键在于引导,切不可将引导简单看作管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所实行的学生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并没有体现出引导的作用。简单化的学生管理会使得导师制过于机械化,进而使学生丧失了自我学习发展的机会,非常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简单化的导师制实施起来不实际也无意义。

4.3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要注重全面引导

导师制相较于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而言,更加直接深入的面对一线辅导员和学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的导师制不仅仅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还要从辅导员老师的角度出发,让更多有经验的老师,例如学校的领导层、骨干教师等对于年轻的辅导员老师给予指导。

4.4导师应树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导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高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同时导师还要熟悉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了解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制度,根据制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和各种活动加以指导。“为人之师似为人之父母”,导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全面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更好地去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和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做学生的生活顾问。只有这样,才能够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才能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够对老师敞开心扉。

5、结语

导师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当前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高校开始实行导师制以来,可以看到效果确实是明显的。但是经过这些年导师制的实施,我们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例如,可以让更多的综合素质好的中层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来帮助现任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指导方案,以尽可能的缓解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大的难题。笔者建议推行的导师制包括:导辅导员成长、导学术思想转化、导学风建设。因此,高校应该着重提高导师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在导师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营造一种引导和督促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师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春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Z1):133-134.

[2]陈强,王圣贵,牛会茹.服务育人引导成长———北京演艺专修学院人生导师制工作实施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2(Z2):54-57.

[3]杜钢清.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8):74-76

篇9:气息运用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的论文

关于气息运用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的论文

一、引言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说过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的所有变化都来自气息的支持。伟大的歌唱家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气息,就无法唱出好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平时说话时我们的气息是自然、随意、放松的。而歌唱时的气息是要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演唱中换气常常是乐句和乐句之间的一个停顿,或者用换气将歌声停住,然后吸足气息再把演唱推向最后的高潮。也就是说,气息是歌者的支撑,也承担着艺术表现的部分责任。运用气息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没有好的气息,就像没有花瓣的花朵干枯无味,演唱出的歌曲也是苍白无力的。艺术表现和气息的运用是我们在演唱声乐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气息的训练,因为气息是演唱的基础,沉稳松弛的气息对完成一首歌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正确运用

1.呼吸的分类。声乐演唱教学门类繁多,如果我们不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会失去对音色的变化以及声音力度强弱的控制。所以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呼吸方式对于歌者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呼吸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胸式呼吸:吸气时双肩自然放松,气息吸得比较浅,胸骨扩展的呼吸运动。(2)腹式呼吸:鼻子吸气,小腹慢慢鼓起支撑住,呼气时放松。(3)胸腹式呼吸:口鼻同时吸气,吸气时两肋向外扩张,腹部、腰部用力,小腹微收,呼气时控制住腹部的气息,均匀地向外呼出。在声乐演唱中常见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能够使得呼吸平稳地进行,呼吸支点明显形成,容易控制,有穿透力。从而,要对胸腹式呼吸方式进行有效的训练。

2.气息的训练。歌唱时的呼吸有它自身特有的规律和方法,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叹气:在练习时,用胸腹式呼吸自然放松吸入气息。演唱时,在钢琴上随意弹奏一个音,用啊由高到低慢慢叹气,一直叹到最低气泡音为止。越放松越好。(2)闻气味吹纸:跟前有一盘菜很香,努力地想吸入所有的香气,感觉全身都很舒适、放松。深吸气后,对着碎纸屑轻轻地吹。尽量把时间延长,训练气息的控制。(3)打吐噜吸气:深吸气使两肋都向外扩张。身体完全放松随即胸部也会舒展,使体内空间增大。然后轻闭双唇,小腹用力,呼出气息震动双唇发出连续的吐。在气息训练时,单纯的吸气与演唱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得不到演唱中气息沉稳、松弛的状态。因此,气息的训练在声乐演唱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在各个音区的运用。(1)在高音区时,气息的力量加大,运动要深,演唱者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情绪,在兴奋激动的状态下,才能唱好高音,才会使整首歌曲更加有表现力。很多人认为高音、强音就是美的。在演唱高音时不会用气息支撑乱喊高音。导致高音唱不上去、声音紧张、破音等情况,以至长时间形成恐高症。随着音的升高,气息没有支持点,就会因气息浅而破音,这样的演唱就是失败的。殊不知科学的气息控制是解决高音的唯一途径。(2)歌曲的中低音区部分气息的运用,吸气时肩膀、胸腹等要全身心地舒展放松。器官的肌肉不要紧张,气息也相对容易控制,以说话的方式进行演唱。气息的位置相比唱高音区时低一些,整个腰腹部分的肌肉自然放松,不要压喉、塌胸。气息由横膈肌和小腹来控制调节,小腹用力下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舒缓流畅,使中低音区听起来浑厚,有穿透力。不同音域上气息的运用有所不同,要正确掌握练习方法,这样才能使演唱歌曲得到全面的提高。

4.声乐演唱中的气息对歌曲处理时的运用。气息的训练可以让歌曲表达得更丰富。塑造了歌曲内在的'乐感。气息是情感的化身。因为人都处在某种情绪中,各种情绪的呼吸状态都不相同。不同的歌曲内容,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时都会感受到它表现的思想感情,我把它叫作歌曲的表情。演唱者正确地运用气息,将会很好地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明暗,也会明确的对喜悦、愤怒、悲伤等种种情绪的歌曲进行感情诠释。(1)在十分悲痛伤感时,演唱时应具有很强的呼吸,声音灰暗,并将这种情绪起伏哭腔的声音夸张夸大,让听者身临其境真正地感受到这种情感。(2)在表达抒情歌曲的时候,我们尽量用闻气味的方式,吸气要深,缓缓平稳地进行演唱,声音圆润、健美。要有丰富的乐感,这样的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的情感。(3)在演唱节奏欢快的歌曲时,使用快吸快呼的方式演唱,根据歌曲的节奏型来断定演唱的方式,气息要有穿透力、有弹性。

这种种的感情表现有大部分元素是源于气息的控制而产生的,所以呼吸运用乃是歌曲的关键。总之,歌曲的情感、意境、速度的不同,气息的运用也是不同的。

三、演唱中气息运用不恰当最常见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1.真假声的气息。真声听起来声音较重,也很自然,但是没有穿透力。不会用气就会出现大白嗓,声音厚重,缺少光泽。而假声听起来比较柔弱、虚飘、无力,缺乏厚实感。但运用气息可以把声音放大。这是歌者在演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有:(1)在唱真声时心里想着位置点要往眉心处去,往上挂。加入假声时喉不要往上提,气息要吸着点唱。一定要克服真声喊着唱。(2)在唱假声时心里要想着气息往小腹部去,往下沉。加入真声时会厌不要垂。配合呼吸,在有力度气息下放大声音。让假声变得圆润丰富。在有气息的支持下,真假混合的声音才是丰满柔亮最具表现力的声音。

2.憋气。演唱者自我感觉气很长,甚至两个乐句之间可以不换气。但胸部发紧发闷,声音往往发直,小音符唱不出来,不能控制强弱变化。憋气又常常和呼气部位太高有关,吸气时往往有抬肩现象。解决的主要方法有:(1)随着实践的深入经过长时间的吸气练习,最好用广泛的像啊噢等,唱时将气缓缓呼出。(2)多唱些情绪起伏较大、曲调流畅的歌曲。

3.砸气。砸气一般表现在演唱者演唱情绪激昂的歌曲时,气息没有给予充分支持,小部分气息被强烈地推出口外,大部分气息都留在体内,使得歌者面红耳赤,喉咙紧,不够放松。时间长久以后,将声嘶力竭,对声带有极大的伤害。解决这种问题有以下方法:(1)调整吸气部位,找到正确的呼吸支点。(2)加强送气,使气息流畅而有韧性。(3)演唱时要做到冷热结合,既要热情,又要冷静。既要深入思想情绪,又要注意呼吸技术方法。

四、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

演唱是以声音来传递的,是用声音来表达歌曲情感的。歌唱的艺术可以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快乐和享受。声音是建立在自然放松呼吸的基础上,呼吸能否自由与放松决定着声音的好与坏。有人说: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懂得了唱歌。这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在演绎一首作品时,一定要运用最流畅、最自然、最正确的气息去完成。因此,在演唱时掌握了最正确的呼吸方式,才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才能更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中的境界,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正确地运用气息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歌曲的完整性给予铺垫,而不正确的呼吸方法常常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运用不当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唱出的歌曲不流畅,声音不自然。正确运用气息,要调整呼吸的方法,达到唱歌与说话一致的轻松的境界。由此看来,气息失去了支持,所有与之相关的发声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

五、结语

以上论述都说明了演唱中气息的重要性,演唱时如果没有气息支持就像汽车没有燃油不能发动的道理一样简单。演唱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使人听懂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任何细微的呼吸变化、气息运动的快慢都将对演唱者自身声音的音质、音量、音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艺术情感的处理也对表达歌曲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高中低三个不同声部之间还是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明暗、刚柔的变化还是歌曲演唱的艺术风格形式的表达,都需要正确地合理运用气息。只有正确地运用气息,才能缓慢均匀,轻松自然,才能唱出沉稳扎实的声音。只要记住,歌唱时,气息是流动的,而腔体是无限大的、打开的,那样我们就会演唱出一首美好动听的歌曲。所以,要想作为一位技术全面的歌者,气息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气息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篇10:简析地质聚合物在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论文

简析地质聚合物在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论文

引言

绍兴是纺织印染业的重镇,同时印染污泥产量也尤其高,以迄今为比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印染废水集中治理企业—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污泥日产量在吨以上(含水率85%)。目前,印染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以填埋工艺为主,但其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不少企业则因处置途径受限,将污泥临时堆放在企业厂区的空地上或角落处,堆放场地简陋,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极易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部分企业将污泥压滤后利用企业正常生产所需的锅炉进行焚烧处置,这类锅炉没有规范的尾气处理装置,焚烧时易对大气产生二次污染,同时污泥焚烧产生的炉渣未得到规范处置。

可以看到,印染污泥的有效处理还远未得到合理的解决。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而考虑,印染污泥资源化是最理想的处置措施,既满足污泥中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同时不对人类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加强印染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实践,解决印染污泥处理处置中的难题,避免生态环境污染,节约处置费用,变废为宝,使之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印染产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是一类新型无机高聚合胶凝材料,由法国科学家Joseph Davidovit、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发现并命名,具有高强、高耐久、固核固废和耐高温等突出的优点。当前,地质聚合物技术的热点以利用固体废弃物为主,如粉煤灰和矿渣等。本文旨在总结地质聚合物在污泥治理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印染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1污泥地质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1.1原材料的选择在污泥的治理中,水泥固化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由于污泥含有复杂的成分,且污泥的干化工艺中往往掺入石灰和硫酸亚铁等进行化学调质干化,因此若掺污泥烧制水泥易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而如果直接掺入水泥则造成固化体耐久性不良。相比于利用水泥固化污泥,地质聚合物具有更大的优势,原因在于其原料的低碳环保、对重金属的高封固率和制品的高耐久性。是Duxson等通过调查公开资料得出的地质聚合物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碳排放量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地质聚合物相比普通水泥能减少80%甚至更高的碳排放。

1.2力学性能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与硅铝相的反应活性、激发剂的模数以及水胶比等有密切的关系,污泥的掺入对其也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云斯宁等以偏高岭土、赤泥为原料,钠水玻璃为激发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水玻璃与赤泥共同激发偏高岭土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其强度的发展与水玻璃模数有关,在固定赤泥加入量时,水玻璃模数为1.0时强度最好。徐建中等以粉煤灰、制革废水污泥和偏高岭土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钾为激发剂制备了一系列地质聚合物,发现污泥掺量为10%的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最好;而当掺量超过10%时,抗压强度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当掺量达到50%时,抗压强度仍能高于不掺污泥的对照试样。李文娟等以粉煤灰、赤泥为胶凝材料,细砂为骨料,水玻璃为激发剂,同时掺入木质素磺酸钙,制备了赤泥/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发现其抗压强度随赤泥掺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当赤泥掺量为6g%左右时,抗压强度最大,达到约16MPa,能够满足非承重墙砖MU10的要求。

1.3固化重金属污泥尤其是工业污泥由于含有较多重金属离子,在处理处置中成为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利用水泥处理污泥并固化重金属的研究较多,如Davodovits ,van Jaarsveld等时地质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这类材料的基质相化学组成与沸石类似,结构呈非晶质或半晶质相,重金属可以有效地被固封在这种类沸石的笼型结构中,因此,地质聚合物材料具有固化重金属的潜在能力和优良性能。徐建中等人以粉煤灰和制革废水污泥制备地质聚合物材料,检测发现重金属主要为Cr,Zn,Pb。该地质聚合物材料中的重金属溶出量符合环境标准规定的要求,且Pb的溶出量最低,Cr其次,Zn最高,而随着固化时间的延长,重金属的溶出量逐渐降低。刘斯凤等各铬污泥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复合,研究地质聚合物对铬的封固机理,发现Cr3+的掺入使粉煤灰中Si和A1的'浸出量明显减少,尤以5的浸出量减少幅度更大。刘斯凤等更进一步在粉煤灰地质聚合物中掺入镍污泥,研究了镍污泥与地质聚合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掺镍污泥使硅、铝相浸出量高于未掺镍污泥的情况,且硅、铝浸出量之比减小,说明硅、铝在镍的作用下更加活跃,尤以硅对镍的固封更加显著;当镍掺量为02s%时,镍的浸出量仅为5.lm L,固封率达到99.8%。徐中慧等则以固硫灰来制备地质聚合物用于封固含铬污泥,发现固化体总铬和Cr CVL浸出质量浓度仅为0.37mg/L和5.3 x 10-3mg/L,与固化前相比浓度大大降低,且远低于国标规定的浓度限值,表明地质聚合物固化体具有优良抗浸出性能,能有效防比固化体中的铬向环境迁移。

2结论

①地质聚合物具有低碳环保、力学性能优良、能封固重金属等特点,在污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原料的选择上,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矿渣等因更加环保而引起重视,能实现以废治废。

②污泥对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污泥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聚合物的形成,从而提高强度,当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强度不升反降,这与总的硅铝相含量减少以及形成硬化后生成钙矾石等原因有关。此外,污泥的处理也是关键的因素,适宜的温度处理可以激发污泥的活性,使污泥地质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更好。

③地质聚合物可以有效地封固重金属离子,减少重金属离子向环境迁移,但对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封固能力,需作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篇11:幼儿园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一、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我们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会起持久铭刻的作用,也许就是你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要经常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恰如其分地表扬幼儿的行为。特别是自信心较弱的孩子,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对他们要少批评,尤其不能斥责、挖苦。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使这些幼儿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激起他们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另外,幼儿由于能力所限,在一些事情上往往更容易面临失败和挫折,这时更需要老师给幼儿更多的鼓励,老师要赏识幼儿的努力,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自己通过努力是能够成功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二、要注意锻炼、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

因此,教师应充分注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致地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如系鞋带、穿衣服、剪纸、画画等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地去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并给予幼儿一定范围内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力,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信任他们实行自己决定的能力。这种实践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自主、自立精神,锻炼幼儿的体力、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这样孩子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就能够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三、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赏识孩子。

现代化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即要求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评价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感情也会随之淡化,产生误解和隔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欣赏。

欣赏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教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欣赏自己的氛围和机会。我们曾经开展过“画日记”的活动,引导幼儿回忆今天自己有哪些好行为,好表现,然后把它画出来,带回去给家长欣赏。孩子们把自己做早操的漂亮动作,把自己帮助小伙伴的情景都画了出来,非常有助于孩子发现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小手工制作、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让孩子在展示自己的才艺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总之,欣赏孩子就要尊重孩子,注意时时给孩子以鼓励,多夸奖孩子,多说赞美的话,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与积极的肯定,做孩子的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篇12: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摘要: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美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离职英语精读教学中。将主要讨论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职英语;精读教学

1 任务型教学理论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简单说来,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过程即“任务前”、“任务”、“任务后”。韦利斯(J.Willis)进行了阐释。

“任务前”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1)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2)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本阶段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任务”阶段包括任务筹划和汇报阶段。本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运用任何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达到任务的目标。为了避免以牺牲语言的精确来发展语言的流利,学生们与教师一起筹划他们的汇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在任务执行之前或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别人完成任务的录音或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任务话题的文章来熟悉必要的相关的语言。

“任务后”阶段是聚焦语育的阶段,为关注语言形式提供了机会。本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被自然使用的语言得到鉴别和分析。这些语言分析可以是关于功能、句法、词汇或构词、意义或语用的范畴以及语音特征。分析之后是操练词汇、短语和句子阶段。

2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

精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英语精读教学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的效果。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英语综合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通过熟练运用英语真正实现了交流的最终目的。

2.1 “任务前”阶段

该阶段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录音。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小故事、短文等,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时听。教师在本阶段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搜集大量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进行知识的输入。或者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熟悉主题,预习新单词和短语,从而完成所需的语言知识。这个阶段为学生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学生要注重运用英语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切记在遵循语言的流畅性的原则下不能忽视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本阶段布置任务时,应向学生介绍清楚任务的要求,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自然的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在本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做到使每个学生真正愿意并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来,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为之后的执行“任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铺蛰。

2.2 “任务”阶段

课文内容各不相同,首先需要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之前,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技巧,注意不要养成用手或笔指着单词阅读,或是逐字逐句朗读的习惯。可以在一些新单词或有理解困难的句子处标上记号。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风格。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与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他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考虑如何更好的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论。该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重点是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进入课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活动,并且适时地鼓励和帮助一些能力比较薄弱或者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还应从深层次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很好的掌握文章的形式,也要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传统的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挑选能突出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故事主题的重要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至于课后列出的需要操练的词或词组,可以通过其它任务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要求每个学生用一个单词造一个句子,或用一些词组成一个连贯、遵循语法规则而又符合逻辑性的段落或一篇故事性短文。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语法结构,提高书面英语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或概括文章主旨。复述是建立在理解、掌握原文内容基础上的一种再生产过程。完成复述对于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归纳概括、总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复述这种教学任务,学生们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兴趣盎然。有些论说性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概括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任务后”阶段

本阶段主要针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语法知识等相关的语言问题进行重点练习。此练习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教师布置任务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带有任务和实际意义的操练,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语言和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学生在本阶段应该逐步培养自主探索语言的能力,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等方面的意识。

绿色环保胶黏剂论文

废弃物委托处理合同

化学式教案

集装箱行业有机废气污染与治理技术

CTP技术在印刷行业应用前景探讨

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个人总结

莆田市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化工类实习报告

旅行用品公司的社会实践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超支化聚合物在铬鞣剂中的运用前景分析论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叶绿素a论文范文2022-12-12

毕业工厂实习报告2022-11-28

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05-10

林可霉素提取技术2023-12-11

建设工程甲供材管理研究论文2023-04-08

节支降耗个人总结2023-05-30

表面活性剂论文2022-11-08

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材料2023-05-30

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2022-09-16

留考小论文题目和范文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