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时间:2023-05-21 08:17:3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青阳”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供大家参考。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篇1: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媒体技术自身不能解决过于复杂的问题,应用多媒体之后,很多老师照本宣科,讲课变成了作报告;其次,设备安装没有体现出人性化,展台和屏幕的距离比较远或者背对屏幕,话筒是固定在展台上的,老师总是在展台和屏幕之间穿梭,再者,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丢掉传统的板书,多数教室在安装屏幕时,直接覆盖了原有的黑板,有甚者教室就没有安装黑板;最后,由于多数教师不是计算机出身,制作的课件也总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基本的要求都无法达到,因此也就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多媒体技术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多媒体之后,可以使成本核算变得清晰、完整,节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室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室的多媒体屏幕将黑板遮住,或者没有黑板,这不适合成本会计教学;其次,教学安排上,过多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如果采用大班集体上课,使得多媒体教学优势大大减弱;最后,成本会计教学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脱离板书,如前所述,成本会计的核算是非常复杂的,采用多媒体技术之后,多数情况下,演算过程是提前做好的,在讲解时,会让学生的思路跟不上节拍,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抵触情绪。

二、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一)每堂课之前,确保教学设备调试完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机无法启动、投影仪无法启动或屏幕不清晰、话筒没声音或者声音刺耳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耽误了授课的时间,扰乱了教学和听课的心情,因此每堂课之前,确保教学设备调试完毕,尽量不要影响正常教学。

(二)教学设备安装需要人性化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其设计需要人性化,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首先,多媒体的展台和屏幕的距离不能太远,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不能背对屏幕,需要有个错位;其次,有多媒体的教室确保有黑板,或者白板(白板效果相对要差),并且屏幕不能遮住黑板,确保教师能在多媒体和黑板之间自由转换;最后,目前多媒体教室的话筒多数是固定在展台上的,或者可移动范围比较小,这样以来,使得声音忽大忽小,无疑成为一种噪音,因此建议使用无线话筒。

(三)加强对任课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多数任课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的科班生,对任课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体现为两方面;第一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的培训,包括如何正常的启动,关闭,调试等,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二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多数教师都是自己摸索着制作课件,其水平参差不齐,为提高课件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应当组织专家定期培训、考核。

(四)改进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以上多媒体教学改进意见适用于成本会计教学,针对成本会计教学的改进意见主要有三点:首先,如前所述,成本会计的核算过程繁琐且具有逻辑性,因此,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依赖课件,更不能照本宣科,务必确保教室有黑板,且能正常使用;其次,成本会计课件制作除了规范以外,需要引用大量的影像资料和案例分析,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为确保教学质量,务必采用小班教学,最多不能超过60人。

作者:张吉岗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篇2: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一、企业加强责任成本会计策略

(一)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和内审制度

企业要推进责任成本会计工作的进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责任会计管理首先要建立责任中心,划分好各责任中心的层次。企业把成本目标分解到各责任中心,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资金中心,各责任中心再分解到各责任人。因此,责任中心需要简化,层次划分需要有科学依据,要使各责任中心能够有效协调。一般企业会建立二级核算体制,整个企业作为一级责任单位,把各个生产车间作为独立的责任单位。另外需要把原材料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部门作为责任单位,使其能够综合考虑企业需要花费的费用,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给各责任单位设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使各责任单位能够根据责任目标进行材料的采购、供应,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同时也便于对各个责任单位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价格体系,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进行交易时应该遵循内部价格体系,避免内部价格混乱,阻碍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考核各责任单位的成本执行情况,企业需要建立内部审核机构和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各责任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财务状况与效益进行审计,为考核和奖惩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现责任会计电算化

西方责任会计领先于中国成本会计发展,因此在责任会计管理实践中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和企业实际来推动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保障责任成本会计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可以促进成本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准确、及时的传递,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因此,应建立覆盖所有责任单位的信息支持系统,实施企业责任成本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对责任成本会计工作的展开全方位的控制,也能使对责任单位成本管理工作的考核有据可依。通过责任成本会计电算化系统,设立科学的财务指标与责任成本控制指标,这样员工在执行责任成本工作时也会更加清晰有目标性。

(三)建立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提高核算人员素质

企业责任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活动。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责任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约束机制,在进行考核奖惩时需要考虑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管理目标和个人的成本管理目标。这样以责任单位为成本控制中心,以责任成本目标与结果差异为基础,对个人与单位进行奖惩是保证内部控制职能发挥的重要手段。奖惩制度要严格到位,不能形同虚设,这样才能持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各责任单位中心还应该配备高素质的核算人员,核算人员需要有相应的经验并及时参加培训,了解各项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能解决和应对工作中的难题。

(四)企业加强责任成本实例分析

海尔集团自成立以来,在中国家电行业乃至海外市场一直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利于海尔集团一直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底开始,海尔集团在加强企业责任会计管理工作时提出了SUB建设思想,同时提出了编制SUB损益表的操作思路,将海尔集团的战备目标通过责任中心的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每个责任单位、每个责任人每天的工作信息转化为财务报表。每个独立的责任单位的核算人员需要为相应的责任单位编制独立的财务报表,以反映责任单位的经营绩效,便于企业集团及时做出战略调整。SUB损益表为企业集团提供了关于每个产品详细的投入、产出费用信息,也提供了每个人的工作效益信息,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为各责任单位的考核奖惩提供了具体明确的信息。SUB的建立使每人责任人的目标与企业集团相一致,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企业责任会计管理,满足了客户的需要,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在行业以及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总结

责任成本会计作为成本会计的最新分支,对于促进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则应该加强企业责任成本会计管理工作。责任会计突出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与分配制度相结合的新型会计管理。要推进企业责任成本会计工作,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全面的管理体系。其次,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变化设立科学的责任单位目标。引入内部价格体系和竞争机制,建立责任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各责任单位能够及时协调。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使责任会计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认可和持续发展。

作者:张景焕 单位:哈尔滨信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篇3: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一、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局限性

1.1没有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进行重视

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种反馈型的循环方式进行生产。反馈型生产循环方式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为根本目的的新经济模式。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可以将其物质流分为小循环物质流、中循环物质流以及大循环物质流三种。物质流与价值流息息相关,从某些角度出发物质流也可以被看作是价值流。我国很多企业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时没有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物质流和价值流进行重视,为了简化核算过程,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不作为成本发生额进行抵减。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再利用价值被划分在成本价值流循环之外。与此同时,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处置所产生的环保费用也没有放入成本因素内进行考虑,为了图方便,通过管理费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这样也没有按照价值流循环的实际来核算成本,使得企业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处理方面所披露出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1.2资源内部损失核算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重视资源内部损失的核算,而是将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废弃物成本全部计入合格品成本中去。在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下,国家大力推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再资源化,对于废弃物的成本及再利用价值,企业应当予以单独计算。而现行的核算方法无法对内部损失进行准确计量,这样就会使得企业成本失真,因此,全面改革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迫在眉睫。

二、举例说明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2.1对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介绍

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对自身特种钢产品的整体质量要求很高,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对产品的晶粒度、硬度等技术指标非常关注,该特种钢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节依次为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磨床加工。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积极响应循环经济的发展。该企业利用从废品收购站所回收来的废钢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而且还对产生产品过程中所留下的钢渣及不合格钢条、钢棒等进行回炉加工再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2.2以四川x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讨论

2.2.1成本中心的设置

在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时,根据作业流来对价值流进行确定,将各价值流设置为成本中心。运用弹性边际成本原理进行成本中心的设置,以达到能够准确分配价值流中各项费用的目的,以便价值流成本能够被正确地核算。根据上述流程图可以了解到,公司充分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钢冶炼、锻造、轧钢、热处理以及磨床加工这五个价值流中心,并将其设置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对该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中的循环价值流和四个小的循环价值流。

2.2.2公司运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所取得的成效

公司以往所运用的成本会计方式和方法主要是按照工时比例或工资比例等单一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没有引入成本动因,这样就会造成在费用分摊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较差,不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造成影响,而且还会误导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决策方向。公司运用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弥补了以往成本会计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成本信息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正确引导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三、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优势分析

3.1满足了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充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周转特点,满足了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要求。其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产品生产阶段价值流循环以及各个生产步骤,并且将循环经济大环境下资源企业的物质流入、流出、循环利用情况以及资源价值的流入、流出和循环周转情况考虑在内,全面计量各价值流成本及价值流为分析生产循环中的产品成本,使价值流成本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这样就使得所获得的成本核算资料更加准确,达到了满足循环经济下企业对成本核算要求的目的。

3.2为企业选择正确的产品生产措施提供有效信息

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对资源的内部损耗进行单独计量,根据企业生产中有效利用和废弃损耗的情况,将企业生产产品原材料、能源、间接费等全部资源按是否形成合格品以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标准进行计量,以便对废弃物的成本进行核算。与此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废弃物成本与合格品成本区分开来,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价值从合格品成本中扣减出去,使得所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循环经济大环境下的实际生产情况,提高成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资源价值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还可以对物料、能源的损耗情况进行反映,以便企业寻找资源损失的关键点,加强自身成本管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黄韵环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篇4: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在《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导向下,民用机场在推动社会经济保值增值方面发挥显著的作用,最佳效益的取得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注入巨大的能量。在国内机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张,投入资本量不断增加的局势中,机场建设进程中衍生出多样化问题,积极做好建设成本管理工作,为民用机场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维修成本;成本管理;方法

篇5: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论文

(1)做好投资估价体制编制工作,使其计价工作的运行有所凭据。前期的投资估算制定的内容应该体现出全面性,费用体系体现完整性,测算科学性等方面,针对民用机场不同的建设环节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价。为了达到对建设期间成本高效管理的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应该组织建筑行业成本管理协会或委托相关单位,对关键性项目投资估算经济指标与耗损量限额进行编制,定期公示,从而协助施工单位归纳相关资料制定个性化的计价指标[1]。始终以“开放管理服务”为核心,以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和基础保障设施为突破口,推动政策、技术、管理、服务创新进程的连贯性,加快提升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和消费能力,促进我国通用航空朝着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着力发挥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服务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增强对经济社会服务功能。(2)规范设计概算,使其践行流程化、专业化管理路线。相关资料显示,在项目步入建设阶段,前期规划对建设成本的影响率高达75%。为了做好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工作,做好项目设计是重点。限额设计理念的落实,使机场规划费的核算工作体现规范性,其对激励机制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同时强化对专业资质管理力度,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在价值工程等理念的协助下逐渐提升建筑成本管理工作效率,有效的处理好技术高端与经济有效两者的互立性与一致性。(3)建立健全新兴民用机场招投标计价管理模式。上述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设标准实施量化对策是基础,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检验项目施工质量的目标,也从根本上处理了民用机场建设额度和经济市场之间的孤立的关系,额度的设置并非是单价固定化[2]。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机场建设成本管理工作效率,新额度的设置,在优化建设工艺水平,压缩资源消耗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进而强化招投标计价管理模式的层次性、可行性与包容性。具体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体现出来:①应用较为高端的数据库处理软件,对各项工程能耗量额度进行整体规划,确保编制的深度性与一致性;同期系统编制完成各专业工程消耗量定额,保证了编制的统一性;②有效管控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与利润,这是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上升的潜在空间,从而确保工程额度计算与市场运行模式更具匹配性;③使工程实体能源消耗量与技术处于孤立的状态中,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单位在经济上的竞争实力;④将工程量清单招标整合进民用机场建设管理体系中。现阶段国内尚未建设与民航行业相关的工程量清单规范。但是若从规划招标视域分析,应该确保工程计价内容的统一性,即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规则、计量单位、编制深度以及填报形式的一致性。

3民用机场运营期跑道维护成本管理

首先,民用机场跑道投入使用阶段,为了确保维护成本管理工作运行的高效性,依照民航总局推行的生产任务编制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通常情况下民航总局总会结合民用机场在上一年度运营效率,对其本年度生产运营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具体是将不同任务执行指标与理论依据传达出去,民用机场跑道投入使用之前对上年度任务完成效率与运营形势进行整体性分析,编制有效型规划成本指标与收入指标。其次,落实市场化用工机制。为了降低民用机场跑道的维修费用,应该使民航业全体职员认识到成本管理失调的弊端,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压缩跑道维修成本的'意义。上述目标的实现也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对员工数量以及岗位进行重新编排,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对进入关进行严格把控,推行有效型进入程序;在上述两道工序得到切实保障以后,推行市场化用工机制,有进有出,强化薪酬待遇体制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相符性,以压缩劳动力成本的形式,提升民用机场跑道运营期间成本管理工作质量。同时优化市场监理形式,确保民用机场跑道维修工作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最后,提升设备维修水平以及提升航材存储数额。民用机场运输业通常会将年度成本规划标准细化为成本指标,基于70%的民航业成本与跑道运营时期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这一实况,所以应该采用多样化对策管控跑道运营成本,尤其是压缩其维修费用[3]。可以借助调整跑道建设方向以及将先进维修工艺技术应用进设施运行环节中,以此途径实现压缩燃料使用量的目标。其实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打破进口燃料占据市场的局面,或以压缩中间费用的形式,达到管控燃油耗损量的目标。相关资料显示,存储航材消耗的资金费用在库存总资产中占有量高达70%,其余资产带有流动性特征。由此可见做好航材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从而达到尽量延长跑道使用年限的目标,进一步降低其运营期间资金消耗量,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势必会有显著的提升。

4结束语

总之,做好民用机场建设成本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这是优化其建设程序、提高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动民用机场改革进程的有效方式。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的探寻与归纳机场建设成本管理经验,从而确保各项工程建设的有序性与优质性。

参考文献:

[1]林波荣.行业标准《绿色航站楼标准》解读[J].工程建设标准化,,(2):52-56.

[2]苏莉.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考[J].城建档案,2016,(10):52-54.

[3]何明.关于降低民用航空运输成本的管理措施思考[J].经贸实践,,(9):288.

篇6: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现代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引入了战略管理新理念。顺应于战略管理这一企业管理革命,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融合,无疑是传统成本管理会计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侧重探讨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著《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近年来,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典型的战略管理过程包含企业环境分析、确立目标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等阶段。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木管理的基本框架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1.价值链分析

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这种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从而形成竞争战略竞争上的价值链(Value―chain)。

行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由作业特性决定,价值链一般按行业构成,相关行业之间有交叉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均位于某行业价值链中的某一段,企业内部也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如果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的累计总成本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战略成本优势。在战略成本管理中,往往突破企业自身价值链,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步降低成木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在行业中往往存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者。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与之进行比较,根据企业的不同战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影响成木,动因影响作业,因此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成本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分析的狭隘范围(企业内部、责任中心)和少量因素(产量、产品制造成本要素),而代之以更宽广、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战略成本动因又可大体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Structural Cost Driver)和执行性成本动因(Execution Cost Driver)两大类。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组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和影响战略成本整势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1)规模:在研究开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投资规模;(2)范围:指企业价值链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前者与业务范围有关。后者与规模相关;(3)经验:即熟练程度的积累。通常与企业目前作业的重复次数相关;(4)技术:指企业在每一个价值链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处理方式;(5)多样性: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服务的种类。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企业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设定目标和总结学习经验,如何选择技术和多样性等,这种选择能够决定企业的“成本地位”。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根据其属性无疑是企业在经济结构层面的战略选择。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1)劳动力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2)全面质量管理;(3)能力利用;(4)联系。企业的各种价值链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执行成本动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有着不同的性质。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

3.战略定位分析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诸战略中最为明确的一种。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服务)厂商,也就是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差别不大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成本来取得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平均或接近平均的水平,就能获取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在与对手相当或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成本领先者的低成本优势将转化为高收益。成本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就是成本领先者,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所以,成本领先是一种格外强调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可通过大规模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来实现,企业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成本优势资源。

(2)差异领先战略:当一个企业能够为买方提供一些独特的、对买方来说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产品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性。差异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成本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以显示经营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应是买方所希望的或乐意接受的。如能获得差异领先的地位,就可以得到价格溢价的报酬,或在一定的价格下出售更多的产品,或在周期性、季节性市场萎缩期间获得诸如买方忠诚等相应的利益。差异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选择那些有利于竞争的并能使自己的经营独具特色的性质,重在创新。

虽然经营差异包括了质量,但其含义要广阔得多,经营差异领先战略是通过价值链全方位为买方创造价值。

经营差异的代价一般较高,它不能直接降低成本,但可以通过价格溢价或增加销售量相对降低总成本。只要企业获得的总收益超过为经营差异而追加的成本,经营差异就会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3)目标集聚战略:如果企业能同时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竞争优势,回报将是巨额的,因为收益是累加的―一差异领先会带来价格溢价,与此同时成本领先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全面地、长期地同时取得成本领先和差异领先的地位,是不现实的。目标集聚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种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细分市场,以取得在某个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前提是:企业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的竞争对手。目标集聚战略有两种形式,成本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寻求在目标市场上的成本优势,差异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则追求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优势。目标集聚战略通常选择对替代品最具抵抗力或竞争对手最弱之处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同样具有取得超过产业平均收益的能力,如果企业能够在某个目标市场上获得成本领先或差异领先的地位,并且这一目标市场的产业结构很有吸引力,那么实施该战略的企业将会获得超过其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

(4)生命周期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产品从导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都是一个有限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由几个明显的阶段加以区分,分别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会面临不同的机会和挑战,因而需采取不同的阶段策略。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在导入期和成长期,可采取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加大投入,重视差异领先,甚至不惜牺牲短期收益和现金流量;在成熟期,可采取固守战略,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为目标,重视和保持成本领先,尽可能延长本期间;在衰退期,可采取收获与撤退战略,以预期收益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有时是主动退出)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长远性思想,不仅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直至产业的生命周期。

(5)整合战略:整合可以扩张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横向整合扩大企业业务规模,纵向整合则往往超越企业的业务范围,沿行业价值链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整合。运用整合战略,调整(增加或解除)整合程度,可以重构企业价值链,提高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受制子规模经济或规模的不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能力,意味着满负荷运行的活动在较大的规模上效率更高。横向整合扩大规模。规模与经济并不是正比例直线相关,随着规模的扩大,协调的复杂性和非直接成本的跳跃式增力。可能导致某项价值活动中规模的不经济。正确运用横向整合战略,控制规模适度,可取得成本优势及最佳成本效益比。

一项价值活动的纵向整合的程度也会影响其成本,如有关‘自制还是购买“的战略决策就涉及到前后整合的选择问题。纵向整合可以避免利用市场成本回避强有力的竞争供方或买方,也可以带来联合作业的经济性等,从多方面降低成本。纵向整合不可避免地有成本支出,也不言而喻地有利益期望,在任何战略成本决策中,成本和利益都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当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或更加有利可图、更加容易实现时,也可采用有限整合或准整合战略。有限整合对供应商与顾客设立了严格的限制。可以避免为抵消侃价实力而进行完全整合的必要性。准整合是指在纵向相关的业务间建立一种关系(介于长期合同和完全拥有所有权之间),可以在不发生全面成本的情况下取得纵向整合的一些或许多利益。

当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进行战略目标调整,根据企业现有内部职能,若解除(或部分解除)整合时能够降低价值链活动成本而又很少影响企业收益时,解除(或部分解除)整合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案。整合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全局性思想。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1.战略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初始或循环)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考察、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强项、弱点、机会、威胁等以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价值链分析,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对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以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

2.战略规划。经过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撤出某一行业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战略规划以确定企业如何进入、发展、固守或撤出该价值链活动。战略规划首先在明确战略成本管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全面的、长期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目标。各目标之间须保持一致性和层次性,组成目标网络。准确的目标有助于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按实施计划中的要求与进度进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包括确立预期工作成效的标准,对照标准,衡量偏差、辨析与纠正偏差,从而控制成本动因。企业只有控制成本动因,特别是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保证战略成木管理目标的实现。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过程包含研究控制因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等。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当战略目标已实现或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控制能力时,则需进行战略调整,即重新开始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等进入新一轮循环。

4.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其实与企业战略并不具有一致性。因此,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战略业绩指标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全面体现企业的长远利益;(2)集中反映与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3)重视企业内部跨部门合作的特点;(4)综合运用不同层次的业绩指标;(5)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货币的、非货币的)业绩指标;(6)业绩的可控性;(7)将战略业绩指标的执行贯穿于计划过程和评价过程。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估需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平衡,它既要能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它既要比较成本管理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业务过程。具体方法是比较“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条件下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而带来的相对收益或损失。总之,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计量与评价应围绕战略目标来进行,? ⒋俳?铰阅勘甑氖迪郑?黾悠笠档恼铰猿杀居攀啤?nbsp;

篇7: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论文

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论文推荐

一、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企业管理层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产品销售的方面。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选拔,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同时企业缺乏培养和选拔管理会计的动力。企业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管理和企业经营方面投入关注,同时需要重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建设。许多国外大企业的管理者都起步于财务、会计等部门,对于财务管理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对于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众多的会计管理人才,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财务会计进行,企业对于财务会计的选拔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由会计人员完成,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经营,所以,对于企业财会人员的选拔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前,我国财会人员的.整体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总体的职业素质还非常欠缺,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职称差别大、继续培养教育不够重视等几个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推进,在会计工作方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造成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失误,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同时,目前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主要是职能部门的普通员工,只是做好本职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经营之中,没有起到应由的作用,只是简单执行领导布置的任务。

3、理论和实践脱节

企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项举措,是根据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运营状况所决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的内容、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大都由国外引进,并没有普遍的运用到企业之中,国外理论不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而且理论和概念的假设性过大,与现实情况不符。这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具体应用。

二、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提高管理会计地位

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地位,首先要从企业的管理者入手,只有企业管理者加大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才会引进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也就提升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地位。这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领导者在企业内部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培养和引进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使企业的管理会计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有自己独立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权限,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对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培养,定期对管理会计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夯实理论功底

管理会计理论功底的夯实需要从根本上入手,在管理会计的培养和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不断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提升管理会计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首先,完善高校的管理会计培养机制,在专业理论只是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的提升,提高管理会计的职业素质,培养管理会计的责任感,灌输管理和财务会计两方面的内容和意识,使管理会计明确自身定位,在企业的发展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健全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会计职业资格的入门要求,实现管理会计的科学化培训和考试,保障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使之适应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构建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机制。为了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国际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管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督促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到解决,同时使管理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的要求。

3、实践应用

管理会计工作还是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做出改进,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而服务。对与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析和改变,从实际上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篇8:改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的论文

改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成本计算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就成本管理层面考察,仍有一些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广大中小企业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坚决压缩行政开支,运用作业成本管理,讲究资金运行效率,找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并树立现代成本效益观,发挥成本的最大效益,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结构简单、决策迅速、反应敏捷等优点。但生产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生产效益、技术进步、资金筹措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以至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发展都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赢利少。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级人员配备不足,加上资金因素,很难实施全面的技术更新。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成本意识,注重成本管理。本文拟就目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

一、正确定位企业成本管理主体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主体上存在失误,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成本。广大职工的成本意识淡薄,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么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而且职工们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如此大的管理群体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企业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不论是经理、财务人员或生产负责,还是全体员工,都要树立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教育,使大家明白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成本形成与统计的过程,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位操作者所发生的材料与工时消耗数据,都要及时记录,准确填报。因此,可以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原始数据联系起来,奖优罚劣。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万众一心做好成本管理,必然能使成本下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坚决压缩行政开支

中小型企业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满足企业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岗位一应俱全,各部门、科室的各项开支如果不加限制,日积月累会成为企业一个不轻的负担。

压缩行政开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既可能流于口头空喊,又可能激发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矛盾。因此,中小企业可参照现代管理学中的零基理论行事。零基理论是指在遇到难题争执不下时,各方都退到起点,即从零开始思考问题。企业各部门、科室对各自的行政费用进行详细的预算,重新申报业务需要,主管人员组织审核,适当地节省开支,讲究资金利用率,最终进行评定。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行政管理费用不是不开支,而是要会开支。

三、运用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既是成本会计的中心也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其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目前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包括以汇总、分配、再汇总的形式计算制造产品成本和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手段进行成本预算。泰鑫麻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下的品种法。在这种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为直接人工小时,这种分配方式在企业产品品种少和间接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但随着企业产品品种的增多,人工工时在各产品间很难精确界定,而且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也逐渐增加,使得分配也难以做到合理。

作业成本核算就是基于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归属从因果关系出发,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业项间进行分配,这样就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从而使作业成本乃至产品成本的计算较为准确。而且作业成本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成本认识的深化。它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描述为一个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其中,作业推移的过程也是价值在企业内部逐步积累、转移,直到最后形成转移给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成本)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的正是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进行战略的考虑。要从单纯降低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宽到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技术开发、制造、销售、市场营销、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深入到为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作业成本的管理,达到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持续的动态的成本管理。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

当前大多数公司的成本管理好坏都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认为降低产品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获得经济效益,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始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重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的.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开发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可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体现了“花钱是为了省钱”的思想,即为了长期的大量的减支(相当于现实的机会收入或未来的真实收入)应该支出某些看起来似乎高昂的费用。这都是成本效益观念的体现。中小企业通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将降低成本运用得更为灵活。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五、讲究资金运行效率,运用“集群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大,且融资通道有限,若盲目投资,遭遇失败,很可能一蹶不振。由此可见,资金的运行需经过缜密的分析。对欲采取的投资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不可过分追求尖端技术和产品,更不可以轻易投资“夕阳产业”,以求稳扎稳打,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如果因循守旧,一味维持现状亦不可取,企业密切关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和升级。不断改革工艺,更新设备,积极的积蓄资金、技术和人才力量,瞅准时机,实现产业升级,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大型企业并存甚至抗衡,就必须突破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合资、技术交换、产能互换、市场共享等方式,显著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大幅度降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

六、选准目标市场,按单生产

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营销能力有限,用于广告宣传的资金不足。如果撒开大网,漫海捕鱼,必定难有收获,也会使企业市场营销费用过高。而且,有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容易过时,这使得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降价促销。将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有时甚至陷入蒙受亏损的境地。所以,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除低值易耗商品和小日用品采用存货生产外,一般厂家宜采用订货生产。

这种选择相对集中市场的做法,既可以培育相对优势,又可以提高局部市场占有率,获得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更重要的是能节约营销开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同时,按单生产既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克服产品的滞销,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按合同期限交货,还能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最终,加速资金的周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篇9:银行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论文

银行成本管理的改革思路论文

目前银行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我国金融体制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我认为改革的思路可从以下几点着眼。

1、转变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从经验型成本管理转变为科学型成本管理。银行成本目前还主要处于经验型管理的阶段,而这些经验大多是旧的金融体制下的产物,很难适应新的金融体制的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方法。使银行成本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型的管理轨道,其次从算帐型成本管理转变为经营型成本管理。算帐型成本管理把算帐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这是由旧的金融体制所决定的,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要成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成本管理也应从算帐型转变为经营型,经营型成本管理就是把成本决策与成本目标放在成本管理的首位,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经营的发屣,保证成本目标实现,提{经济效益。

2、提高银行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

首先。应让全体人员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是新的金融体制的要求。是银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提高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不仅成本管理人员要提高成本管理意识,面且要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其次。要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素质,仅有成本管理意识是不够的,成本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银行作为特殊企业的经营特点,其他职工也应学习和了解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全体职工的成本管理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3、强化成本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内在的、主动的自我约束型的成本管理制度。

首先,将收入成本率的“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化,使之符合宏观调控的需要,这里有两层念义:一是将收入费用率改为弹性指标;二是。促使各行重视利息成本的管理。其次,设置成本(费用)降低率考核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降低率=基期成本(费用)率―报告期成本(费用)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地抑制各行在经营活动中不注重成本最大化的冲动。再次,设置资金利润率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行实现的利润占资金来源的比率,这一指标的目的是资金来源一定的情况下,资金创利能力的高低。它可以促进各行从优化存款结均。提高资金的创利能力入手,提高本行的盈利水平。

4、从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充实和扩展银行成本概念。

如前所述。由于银行成本在内涵和外延上过于狭窄,导致实际操作上考虑不到诸如由于风险,以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造成的银行成本上井,而这部分成本也需要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上,得到外偿。因此,银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时间价值等因素对银行成本变动的影响。进一步充实成本管理的内容。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规范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其内容包括:建立评审机制。加强对货款对象的信用度、风险度的评估审耍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的评估分析,对经营规模及抗风险能力的测定;建立有效的贷款审、放、收一条龙管理机制,审贷部门和审贷人员应相应承担审贷责任,对贷款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贷款总量实行质量管理,以确保项目审贷管理的连续性;建立贷款风险监测机制,对贷款风险状态进行经常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发现风险增大,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促其转化;确立新的放贷原则,按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取向,实行以效益定贷的贷款原则,加重抵押贷款分量,对新企业贷款一律实行抵押贷款,对老贷款逐步转为抵押贷款,对抵押手续不完备的,应立即补办。

5、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工作。

建立以负债制约资产的新机制,依据负债规模和结构、期限,确定合理的资产运用的比例和结构。首先要调整现有资产结构,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增加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分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和发展一批招标、投标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服务性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优化结构,把用好增量与盘活存量结合起来:在贷款投向上、要向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倾斜,向流动性强、效益好的项目A斜。其次,要调整负债结构。要适当增补自有资本金比例,增加存款种类,调整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加大市场融资比重,开展证券融资,努力从负债的数量、期限上适应资产结构:第三,加强财务核算,建立起一套财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检嘶制,以效益为中心,对资金组织、资金运用及本息回收进行系统管理:以效益为核心,对各部门经营目标与责任进行经常性的调控、考核,降低成本开支及管理费用支出,控制负债成本率,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资金比例,降低存款成本。

6、逐步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银行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操作处理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为现代化成本管理提供了条件,它贮存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加快了信息处理和反馈速度,使成本管理人员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快成本管理电算化步伐,增加电算化投资,培养电算化人才,实现成本管理的现代化。

篇10:集团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的论文

集团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路的论文

[摘要] 文章详细分析了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的特征和实施思路。文章认为,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企业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 企业集团 战略性成本管理 成本企划

新制度经济学家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企业扩大的动因和效率,他们认为企业的扩大或集团化可以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著名的“科斯定理”说明,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配置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应”。德姆塞茨也认为:产权的交易会导致效率的提高。由于企业集团是由许多不同的单体企业集团化而形成的,这为实施低成本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委托代理的层极增多,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管理和协调的费用均上升。要保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则依赖于企业集团如何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发挥集团的整体组合优势,制定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系统。其中战略性成本管理及成本企划对于企业集团的成本管理具有特殊意义。

一、企业集团的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战略性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大多要涉及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问题。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一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

传统的成本制度以数量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和管理,认为产品导致费用发生,费用分摊到产品上去,形成产品成本。成本按照是否随产品数量变化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样化,导致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幅度上升,而直接人工比重显著下降。这就使间接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小时数或机器小时数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比较,作业成本计算在直接材料的核算方面基本一样,主要在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的核算方面。传统的成本计算通常把制造费用按照产品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法认为制造费用应该按照决定成本发生的“作业”进行计算和分配。

此外适时制的出现也推动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在传统生产管理系统下,供产销各环节都有较多存货,因而成本计算是连续的,即本期产品成本水平包括期初存货成本的影响,而由于价格的不断变化,结果不能如实反映本期生产发生的实际成本。采用适时制后,实现了“零存货”,本期产品成本就是当期的购货价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期的成本,便于当局进行成本分析,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并且,适时制下,许多在传统成本会计中的间接费用如检验费用、维护费用、材料处理费用,甚至制造单元内的折旧费用在新的制造环境下都变成了直接费用。间接成本减少和直接成本增加的结果使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了可能。加上生产已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下降。传统成本会计中过分强调的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显然已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成本动因分析,按“作业”进行分配。

战略性成本管理的体现之二是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企业集团选择经营领域属于企业集团的战略行为,可供选择的战略有:

1.归核化战略。在当前,以企业核心能力和合理规模以及价值创造为目的的归核化经营受到许多企业的追捧。企业集团的经营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原有的经营领域,采用归核化战略可以合理利用原有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在战略目标方面,从以往追求市场占有率及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最大化;在战略手段方面,由以往强调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成本最小化,转向加强企业能力开发、要素利用和职能创新,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2.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资产组合理论。自从马克维茨(h.m.markowitz)1952年创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来,资产组合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证券投资中,资产组合理论常常用来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组合。同样,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来分散公司经营中的非系统性风险。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单一产品经营战略到主导产品经营战略再到多元化经营战略。显然,当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容量趋于饱和,扩大市场份额会遇到很大困难或不经济时,企业集团就会在巩固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更广阔的产品市场领域寻求发展机会。

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分散公司经营风险来提高公司价值。与单一经营公司相比,相当于将原来由多个单一化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公司类进行。在这个公司内,管理人员借助于计划和行政手段决定不同经营方向之间的资源配置,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可以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之所以能增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则在于协同效应能充分利用共有的资源,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二、企业集团的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日本丰田集团所首先采用,在20世纪80年趋于成熟并在其他行业推广。成本企划的本质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战术。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作为一种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它的突出成就主要是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1.成本企划的特征。从成本管理的思路看,西方企业通常是先设计产品,再算出产品成本,然后估计市场有无竞争力,如果成本太高,再回到设计阶段,修改设计。而日本成本企划的思路是,先求得目标成本,以此约束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和工程人员考虑设计、工程、外购品价格问题。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从目标成本的确定看,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避免以后制造阶段产生大量无效作业。也就是说,在将材料、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从成本管理的方法技术看,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就应该从工程学、技术领域去掌握处理成本信息,以工程学的方法技术去进行监控和管理。

2.企业集团化是成本企划在日本获得成功的原因。企业集团作为具有共同利益和统一目标的企业联合体本身为成本企划的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使成本企划在降低集团产品成本方面更能发挥作用。首先,企业集团内部的分工合作,使得大企业能够利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而中小企业则集中研究某几个零部件,也容易取得突破。这就为新产品在设计阶段为达成目标成本而采取各个击破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其次,在企业集团内部,将原来各企业间的纯市场关系变成了一种准市场关系,成员企业间建立了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就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再次,在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后,大企业将许多零部件固定下包给中小企业生产,就可以大大降低大企业零部件生产的种类,从而为提高大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和组织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零部件承包给中小企业后,中小企业由于有了稳定的生产任务,它们也能按照小而专的方向发展,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这就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战略性成本管理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成本问题的考虑,主要是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和企业集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对成本问题的战略考虑。而成本企划是通过市场上消费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推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它把降低成本的活动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从源头抓起。战略性成本管理是顺序思考方法,成本企划是倒序思考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采用并不冲突,所以为了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董邦国:.对企业集团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上海会计.03

[2]fred r. david(美):2001.战略管理(第八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3]michael.porter(美):.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篇11:成本与管理会计的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会计工作的特点逐渐进行融合。因此,本文针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融合策略,以便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方式;经济发展

作为会计行业中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吸取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向预期型系统逐渐进行转变,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成功转变的关键。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有很大不同,但是在提供信息的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限变得模糊。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内部资料和其它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加工报告,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根据整理出来的日常报告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了解、规划和控制,客观的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切实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财务会计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已经交易的活动和信息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根据财务报表制作为财务报告形式,将财务信息向企业外部进行汇报[1]。财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以货币为计量尺度,添加财务信息文字进行适当描述。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

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占有重要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相同,都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服务,具有相同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其工作信息也可以互为所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工作信息是财务会计总结的,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利用;而财务会计要以管理会计的工作结果为工作参考,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关系,保证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效合理,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

(一)工作内容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企业资金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企业资金风险;而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利润等企业流动资金进行准确核算,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状态,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依据。

(二)服务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提供有价值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直接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财务会计是向企业外部提供基本财务信息,面向所有与企业存在联系的利益集团,服务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2]。

(三)工作重点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是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定期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预估和决策。而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根据过去经验信息数据,以报告的形式进行表现,准确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状况。

(四)工作报告编制时间不同:

管理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存在一定弹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可以为一天,可以为几个月,也可以为几年。而财务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存在硬性规定,一般来说,财务会计的工作报告编制时间为一个季度,或者一年。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策略:

(一)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下现代企业过于重视财务会计的工作,认为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资金进行记录和计量,而忽视了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提高自己对会计工作的认知水平,将会计的财务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高要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融合打下基础。

(二)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企业高效经营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与自身状况相结合,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协调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严格遵守会计准则,重点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从而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

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部门的工作繁重,涉及了大量的预决算和资金成本核算等工作内容,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工作人员的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很难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企业要及时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将属于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财务会计部门进行分离,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各自最大优势。

(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信息处理的资金成本,还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总结,为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使用提供便捷[3]。先进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满足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对实时信息的需要,还为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提供了安全渠道。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为了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必须加大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力度,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系统,促进企业健康高效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江苏商论,(36):255-256.

[2]汪家常,王兵.会计报告改进的创新思维――兼论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的融合[J].经济管理,(9):44-47.

[3]张硕,张俊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研发支出与沉没成本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7):66-67.

篇12:成本与管理会计的论文

摘要:

管理会计理论的逐步发展,为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降低成本,从基础管理中,推进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因此,要提高工业企业对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的学习,让管理会计发挥其作用,带领我国的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前进。本文将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解决我国工业企业管理会计的不足方面,并提出管理会计理念应用的具体方法,并对企业管理会计理念的优势作出了阐述,将管理会计理念运用到实际中来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应用

经济体制的改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管理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管理会计理念也逐渐衍生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在工业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为工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提供了动力,在改善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让现代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更好的应用到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依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对管理会计的探索道路中,这项理念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应用成果,我们将从下文来详细介绍如何更好的将管理会计应用到实际管理经营中。

一、管理理念运用的不足之处:

(一)管理会计不完善的运行理念:

管理会计理念的运行重点在于对会计成本的准确运算,但如今的许多企业还停留大成本的运算。工业企业的产品运行较为复杂,产业结构较多,所对应的生产方式也多种多样。所以,不一样的产品在管理会计核算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企业应该针对相应的产业做出相应的管理,在明细管理信息的同时,将小成本的核算进行全面的考量,通过成本分析进行控制成本预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会计核算的认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成本的预算、控制认识不足就无法对企业管理作出及时的判断,便会产生错失时机影响经济收益等问题,应该加强完善经营理念的分析运用。

(二)管理职权做到权责分明: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体制较为复杂,在众多的岗位中如何明细职员的权利与职责的相制约。如果在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权不明确,成本管理体系将会更加紊乱,经营体系将会崩溃,所产生的责任也无人承担,权利与职责关系淡化,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另外,我国的一部分企业还无法做到做经营的全面估算运营,对于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编制安排,没有设立专门的企业内部条文法例,造成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敷衍了事,运营管理形同虚设。此外,部门之间的职位划分也尤其重要,工作相互推脱,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部门员工缺少大局观,部门之间恶性竞争,影响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管理会计的核算运营:

工业企业的管理成本运算极其复杂,要在如今的会计核算模式下提高核算效率,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更好的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适应,提高行业竞争的能力。因此,企业自身不能因为处于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就不改善和发展自身的管理体系,这样停滞不前的运行方式,不利于顺应时代潮流、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无法顺应新时期发展的浪潮。

二、工业企业对管理会计理念的具体运用:

(一)完善运行机构,合理运用人才:

一个成熟的管理经营企业需要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把该部门单独设立出来,将该部门的操作运行进行分工合理化,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生产运营提供及时的帮助,这样不仅仅为企业内部的成本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同时,企业也要加强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引进具有专业素质的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定期组织在岗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从各方面提高这些在职人员的素养,在学习经济学之外,也学习包括管理运筹学、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适用企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企业管理成本预算:

预算工作是所有经营企业工作的重要一环,结合各部门的信息汇总进行全面的工作预算,避免单一独断的经营决策,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运行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应加强对其的重视,调动各部门的资源,对预算工作进行全面的投入。

(三)实事求是,达到目标和标准相:

统一管理会计的经营理念,要充分发挥其在管理企业成本的积极作用,实现成本的合理优化。从基础来看,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从顾客订单开始,生产各式各样的产品,再到产品的交易完成,资金流通,形成了一条条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涵盖了产品交易的开始与结束。通过对产业链的不断优化精简,减少浪费和投入不必要的生产环节。相对的,对于增值的经营环节也要提高其效率和质量,降低前期投入,从而降低总体成本。企业各环节,设计与预算的互相配合,两者相互促进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生产的精准化。

(四)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优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都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影响。对于企业经营,也应顺应时代,对行业要求进行事实分析,把互联网运用到企业的工业制造、销售当中来,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高效便捷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对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生产还是经营管理都将迎来改革。利用好新的技术,更好的加快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脚步,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发展技术,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化信息管理方式。

(五)制定管理会计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制度还不太完善,制定相应的管理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对于大企业或是小企业,或是民间组织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建立出适合我国国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与国际接轨,建立出适合我国经济体系的人才选拔体系,更好的进行人才的筛选。在我国的信息现代化设计中,引进外来人才或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化的快速实现。

(六)相应的奖励机制:

企业内部进行相应的奖励设置,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创造性,更能把这些受到奖励的员工作为企业的先进带头模范,带动员工共同努力工作氛围,增加管理会计在企业实施的动力。企业也要对相关管理会计部门设置奖励,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对其他部门起到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学习其他企业对管理会计理念的运用,对企业的决策管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实力和企业形象,作为先进企业的代表。

(七)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监察机制:

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监察机构能够更有效完成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生产活动是一个企业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这就涉及到成本的管理。管理会计的处理就会变得比较繁琐,设立专门的会计监察机制,加强了对成本会计的专业性。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的管理核心,精确的管理监察机制,有利于管理会计理念的有效和长久实施。

(八)管理会计的长期性:

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企业的也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管理会计理念也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观。在企业的战略成本中,分析企业竞争与内部环境的形势,再将长期的目标融合到管理会计中,保持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不断为企业竞争增添活力。

三、结语:

当前经济形式变化多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工业企业想要提升竞争能力,在大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深入的对管理会计理念进行学习和使用。虽然现在我国工业企业对管理会计理念的运用并不乐观,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工业企业不断的自主创新发展,对管理会计理念的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念会越来越好的运用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许万樟.浅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3(4).

[2]张春红.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3]张春洋.浅析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6(2).

[4]李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

社区体育理论框架研究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聚类开题报告

毕业答辩自我鉴定

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模式的构建的论文

理论仿真类开题报告

诗歌研究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答辩感言

财务会计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论文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本管理会计框架建设思路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控制研究的论文2023-03-13

会计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27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基于产业链的战略管理研究论文2022-12-21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2022-09-14

MBA开题报告2023-04-06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出发点会计毕业论文2023-06-20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6-28

工程验收意见评语202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