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时间:2023-05-26 08:00:4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sunshaop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篇1: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学业发展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一些原因使得自己学业发展在一定时期与同期比较对象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和处境的学生[1].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少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4].但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者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中很少有针对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即使有关于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讨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界定、类型、成因以及学业受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1,5],而缺少关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状况,特别是不同类型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小学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较为详细地了解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丰富教育公平理论以及小学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而且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四川省、湖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10所普通小学的二、四和五年级随机抽取班级,使用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出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53名,非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66名进行调查。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判断标准是:①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其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居全班最后的10%;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为“学业发展弱势”;③智商(IQ)在90以上且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1.2方法

本研究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学习、人际、自我、适应4个分量表构成。其中学习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自我满 足、体脑协调、环境适应、学习习惯等;人际分量表由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独立性4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人际自我;适应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是生活自理和亲社会行为。量表采用5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该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或某一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6-7].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同质性系数为0.79,4个分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在0.75~0.78之间。

1.3统计处理

问卷回收后进行编号、核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

2结果

2.1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与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为了解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本研究计算了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和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见表1.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个分量表上,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同时,相对而言,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中的人际分量表上得分较低。

2.2不同年级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年级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见表2.从表2中数据呈现的总体趋势来看,年级因素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学习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的得分上均具有显着的主效应。从总的来看,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得分相对最高,其次是五年级学生的得分;四年级学生的得分相对最低。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四、五年级学生的得分,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四年级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与四、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有明显的差异,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的得分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它们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学习分量表上,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得分,以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有明显的差异,而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自我分量表上,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2.3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比较

本研究对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见表3.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自我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男生的得分均低于女生的得分,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学习分量表上,男女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着性。

2.4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对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见表4,其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学习分量表和自我分量表上,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低于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但在人际和适应分量表上,两组学生的得分却没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个分量表上,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且从心理 健康量表的各个分量表来看,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人际分量表上的得分相对最低,也就意味着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方面的人际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和独立性方面的得分较低。这一方面说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说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或者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没有基本的信任,没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或者不能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能够被老师、同学所接纳,没有较高的归属感。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小学生的研究结论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如张利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常常遭到同伴的排斥、拒绝。其班级同伴关系大致有对立的同伴关系、疏远的同伴关系、矛盾的同伴关系3种,且在交往对象、范围、同伴的组成,以及彼此间的影响上都与非学业不良儿童有着差异[8].又如邢淑芬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同伴关系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且在亲子关系自我上两类儿童不存在显着差异[9].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常常受重要他人的影响,且自我认知评价能力较低。由于目前不少教师或家长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或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所以,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常常容易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消极评价,且这些学生由于自身社会行为不良或社会能力的缺乏,致使他们在班级群体中处于孤立或受排斥地位,更少地被同伴接纳,这必然使他们体验不到较高的归属 感。另一方面,从笔者对小学教师的个别访谈中得知,有的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具有被拒绝儿童的特征,如攻击性、违纪、不成熟等;有的学生具有退缩的人格特征,不仅时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而且在对人和对事方面容易产生害怕或不满的情感或情绪,这些特征均会对其同伴关系和社会性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满足社交需要和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10].所以,学业发展弱势学生没有较好的支持系统存在。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不仅应对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注意教给他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而且还应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们,在其遭受压力时安慰他们并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和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在考察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时发现,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其大部分维度上,四年级 学生的得 分相对最低,且与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这一现象可能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关。大量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的四年级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意识的发展等,这会给个体的发展带来一些不适应。同时,由于生理发育的提前,在小学四年级时,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如果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则会使他们不知所措[11].从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应该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本研究对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自我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的得分。这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生高。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源于社会对男女性别不同的评价和期待。目前不少人对评判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习好、听话等。女孩一般比同龄的男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育早,成熟早,在性格上也比男孩乖巧,因此,女孩更容易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好评,而男孩则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对性别偏见认识的影响,许多父母和教师认为男孩子重在事业,女孩重在家庭,所以,对男孩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从而造成了学业发展弱势男生的心理 压力较女生高,而过大的压力又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区别对待学业发展弱势群体中男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男生是重点的关注对象。

本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学习分量表和自我分量表上,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自定义学生的得分。这说明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学习习惯、学习中的体脑协调性和自我满感、对自己的了解和悦纳、以及情绪的倾向和稳定性方等方面有较多的问题。其原因是: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弱势地位是由于其不恰当的比较方式导致其自信心较差而引起的。处在班集体中的学生总会有意或无意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并由此产生自我评价的信息。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常以自己所短比他人所长,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希望,从而产生不良的自我评价信息和消极情绪。因此,教育中要教给其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并设法挖掘他们的优势,给予其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变内心消极的“自画像”,并悦纳自己。

参考文献

[1]阳德华,王启合。对我国弱势群体现象的再认识-以学生学业发展弱势群体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8):1-3

[2]周红梅。菏泽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7):1071-1073

[3]李玲。城 乡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研 究[J].教育 学 术 月 刊,(1):25-27

[4]徐铭,陈珍妹,林文光。924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25(2):83-84

[5]史小力,魏汉添。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5(2):133-134

[6]罗省荣。城市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基于上海某寄宿制小学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7]张雅明,曾盼盼,俞国良。中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量 表 的 信 效 度 检 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8

[8]张利。对小学学业不良儿童班级同伴关系的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5-6):90-93

[9]邢淑芬。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4):393-396

[10]Khoo A C E,Oakes P J.School misbehaviour as a copingstrate-gy for negative social comparison and academic failure[J].SocialPsychologyof Education,,6(4):255-281

[11]董树梅,王 雁。城 市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报 告[J].教育 探索,,27(12):111-112

篇2: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教师工作满意程度较低,有工作倦怠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对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缺乏了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迫在眉睫.

作 者:王慧秋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 年,卷(期):2007 9(11) 分类号:B84 关键词:高职教师   心理健康   工作倦怠感  

篇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论文

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独特性,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只有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才能全面客观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能够丰富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理论;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够发现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福建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本文我们以福建闽东地区为例开展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简述

畲族作为少数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分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于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畲族聚居地蕉城区、福安市、罗源县的3所民族中学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1400多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汉族中学生总体水平低,SCL-90各因子分大多数比汉族中学生高,特别是抑郁和恐怖因子两项,显著偏高[1]。钱景彬于为了了解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福建省宁德市8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畲族学生比例为45.43%,通过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检出率明显偏高,畲族学生主要在恐怖、自责、身体等症状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等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某畲族自治镇中学在读167名初一到初三年级畲族学生开展测查,结果显示,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因子得分均较高,排在首位的均是人际关系,其次是敌意或强迫。SCL-90部分因子得分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均高于1986年青年组常模[3]。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研究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

1.家庭影响是主要方面。(1)20钱锦彬通过调查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影响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家庭因素。畲族家庭大都经济落后,调查发现有88.14%的畲族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家庭的贫困,使得孩子不能接受全程教育,很多畲族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这无形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2)20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关于家庭环境对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十分突出。家庭经济状况对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4]。

2.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畲族山村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师资薄弱,学生数少,而且学校分布分散,规模很小,大都是单班教学,甚至实行多种程度的复式教学。教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以及自身思想因素的干扰,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热情。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3.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竞争意识日趋增强,新旧价值体系逐渐更迭,现代文化对传统观念形成撞击,这些因素强烈冲击畲族百姓原有的价值观念,使得原本信息闭塞的畲族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此外,年龄增长,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情绪上的激烈浮动,生理上的骤然变化,造成了心理上的许多矛盾,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我们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选取福建闽东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作为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个测验设计了100个测验项目,包含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效度量表等八个内容量表。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466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可信问卷为445份。其中男生218份,女生227份。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95人(男生46人,女生49人),占总数的21.35%;具有2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占总数的6.7%;具有3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占总数的3.4%;具有4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占总数的1.3%;标准分达到65分以上而需要进行特别指导的1人,占0.2%。从调查结果来看,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与2003年钱景彬的调查数据“45.43%”相比,畲族中小学生目前存在某种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1.35%。这个结果与许多部门的权威调查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基本一致,说明福建闽东地区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属于严重的范围。

(二)畲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原因

十多年来,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过去有很大改进,问题没有原来调查的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有:

1.畲族中小学学生就学环境得到很大改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偏僻农村(畲族学生大都生活学习在偏僻农村)学生数的急剧下降,因此农村的许多完小校、单人校等进行拆点并校,而且大都均往城镇搬迁。所以畲族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明显改善。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趋普及和不断深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规定的国家级文件达到11份。其中国务院文件6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国家五年计划纲要2份,有关部委出台的专题性文件3份。尤其是下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要求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例如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这些文件的实施,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上不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因此,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问到“是否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近4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三)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闽东地区为例,虽然畲族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了,但是还是有21.35%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卑自责、孤独倾向等。

1.学习依然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学校教育强调素质培养,但是学习结果仍然是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标,更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着中高和高考,压力很大。因此,由于学习压力引起心理焦虑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学生“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有的学生“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有的学生“夜里睡觉时总是想着明天的功课”等。

2.经济还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少数民族民众很多在偏远的山区居住和生活,那里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李辉等人通过调查,认为经济的贫困与现代化的冲击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根源。比如,就白族学生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大理白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水平落后的维西县的白族学生。所以,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显比国内常模低[5]。畲族中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3.民族因素对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虽然65%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没有差异”、35%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但是54%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不足之处明显”,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是畲族而感到自卑。

4.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首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品质的研究几乎没有。各个民族有着各个民族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历史积淀,各个民族的学生也都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展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特点。其次,从畲族自身影响因素的角度的研究少。从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多;而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畲族自身特有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而后者恰恰可能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干预研究和衔接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研究的报告几乎没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之间的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性研究是空白[6]。

三、加强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关注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流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畲族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认识和作法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为不存在问题和问题的减少并不能代表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不但是指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因素的增多。所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将积极心理因素注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更多地挖掘学生的优势力量和建设学生的正面能量。比如畲族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首先要从积极的认知加工方面关心畲族学生,引导畲族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例如自尊、希望、乐观、宽容、自我接纳、耐挫折等;其次要从积极的情绪体验方面关注畲族学生,培养畲族学生的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等;第三要从积极的社会态度方面关爱畲族学生,形成畲族学生的仁慈、爱的能力、利他行为、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感等[7]。

2.注重畲族自身积极的因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影响。虽然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影响着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得出的基本都是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塑造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态是不利的。可以从畲族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或民族性格等方面挖掘积极影响。比如,畲族基于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缘延续性,历经几千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性格耿介、向往自由、勇敢斗争、顽强反抗、勤劳俭朴、聪明睿智而又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对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8]。在对畲族学生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时,勤劳俭朴、质朴淳厚、团结协作、忠诚勇敢等是学生普遍选择的,说明畲族学生认同自己民族的良好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并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突出的。比如,廖全明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10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发现:最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生为8.4%,需要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中小学生为36.6%,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为51.2%,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的学生为35.8%[9]。畲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政府、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应和满足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努力促进畲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篇4: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石家庄几个企业、学校的73名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值均大于0.60,说明本研究的`测量是比较可靠的.在各因子上管理人员与全国成人常模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程度的管理人员在各因子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在F3(人际敏感)、F5(焦虑) 、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因子上,2组(40≤年龄<50)与3组(年龄≥5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F8(偏执)、F9(精神病性)因子上,1组(年龄<40)与3组(年龄≥5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因子三个年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作 者:安哲锋 An Zhefeng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9研,050000,石家庄 刊 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年,卷(期): 8(6) 分类号:B84 关键词:管理人员   心理健康  

篇5: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论文

中学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论文

一、“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于5月对白城市第一中学一分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最后抽取每个班级排名后5名的150名“学困生”开展“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文采用湖北省教委设计的“心理健康六维度自评量表”。此表共六个项目,运用五级单向计分,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通过调查显示出150名“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习动机明确,有一定自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心理不健康”者。但“可疑”者却占20.8%,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较低,情绪不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由此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失落感、畏惧感、焦虑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会给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学困生”的年龄大约在12—20岁左右,处在青春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突出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课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而这一时期的心理失衡易导致步入社会后的心理畸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困生”脱困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固有的德育模式

传统的德育观念是将学生当做被动的接受器,依据刺激——强化模式达到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只注意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注意严厉的道德说教,忽视学生心理变化时的行为表现;只注意对外在事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内在心理的评价等。在这样的'以管教为主的德育模式下,学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视与满足,即使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愿望,付出辛勤的劳动,讲授大道理,学生也不会买账,当然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历内化与外化交替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其过程简示如下:社会道德规定——原有道德观念——个人心理矛盾——个人心道德观念——个人道德行为——个人道德信念。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学生是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参与德育过程的,外界教育只有通过心理调节教育,帮助学生才能纳入学生道德系统,一旦淡漠学生的主体性,便是相互作用的终结。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人,做德育工作的主体,更新德育观念,改变固有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发挥德育的时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完善的人格。完善的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而又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人品德的心理基础,从人格的外在行为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个性心理健康,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困生”人格偏差或人格失范问题不可低估,从前面的调查中反映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却又常常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忽视。一些“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处于被轻视的地位,他们看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失去周围人的尊重和重视,容易出现人格偏差行为。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完善人格、培养品质高尚的一代人师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篇6:学前教育英语专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学前教育英语专业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一、研究方案

1.调查范围及对象。本课题组选取六盘水师范学院级(一班和二班合班上课)、级学前教育专业共四个班40名本科学生为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学生主要来自贵州省,少数来自河北、河南等地;教师3人,均为外语系专任教师。

2.研究工具。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辅以课堂观摩和个别访谈,问题涉及教师的专业基础、使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期末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每一题后附有至少2个备选答案。

3.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亲自组织学生集中填写并及时回收,所有问卷均为采用无记名方式。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实际收回40份,有效问卷36份;教师问卷发出3份,实际收回3份,有效问卷3份。调查的目的只是帮助英语教师了解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从教师、教材、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态度、对学生成绩评定及学生的毕业需求六个方面调查分析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认识到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大学英语学习不够重视。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特别是语音语调不够准确、语法知识欠缺,很多学生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由于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一般可以去幼儿机构从事教学、管理等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少有学生会一直坚持学习英语。

2.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相脱节。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幼儿机构潜在的师资力量。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都按照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专业需求。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也没有与幼儿机构英语教学很好的相衔接。

3.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和扎实的语言知识,能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恰当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我院担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高校英语专业毕业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大都没有跨专业的学习背景,这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英语教师具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学前教育专业领域缺乏深入的了解,同时由于课时过多、教学任务繁重,也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去,很难做到将英语学习渗透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4.缺乏合适的相配套的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目前还少有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基础阶段选用的配套教材,而有些学校自编的教材大都又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这些都给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困难。

5.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较单调。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听说能力普遍偏差,这使得一些先进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好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少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要想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则是难上加难。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课后也缺乏相应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另外学院也缺乏相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

6.缺乏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成绩评定方法还不太科学,没有制定符合该专业学生的测试要求和标准。本校每学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除了笔试之外没有增加相关的口语和听力方面的考核,使得学生对语音语调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没有压力和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幼儿英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建议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确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地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现阶段未能开设专业英语的条件下,在基础教学阶段,考虑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如增加英语语音、幼儿英语教学理论等基础语言课程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以及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和选取合适教学内容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今后的相关岗位上具有较强语言教学实践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学与学前幼儿英语师资培养相衔接。

2.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从本次调查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安排上还不尽如人意,缺乏对幼儿英语师资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的了解。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提高英语语言专业素养和掌握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必要性。英语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外,还要重视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尽可能地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加大对英语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或者提供各种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跨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和教研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尝试编写合适的教材。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幼儿教师语言教学的特点。同时,在使用某套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评估和完善,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选材方面要体现出专业的特点,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更新教学方法。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学习,但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立体化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其语言水平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手段采用现代的教学模式以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并根据幼儿英语师资所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5.加强学生的教学实习。幼儿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是关键因素。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能力,把实践性和应用性环节融入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技能。在日常教学中要与一些幼儿机构合作,让学生能去好的幼儿机构进行示范课观摩或去相关幼儿园进行英语教学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6.完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根据幼儿英语师资应该具备的素质,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学龄前儿童对语言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要求幼儿英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尤其是语音、语调要准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考虑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采用口试引导学生注重语音和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采用笔试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写作等能力的训练。总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日常英语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结语

六盘水师范学院属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大学生是幼儿机构的潜在英语师资。加强幼儿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幼儿机构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学前教育专业可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教学改革。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结合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分析可归纳为教材、教师、教法,成绩评定四个大方面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法等相关理论学习不够,学校教师大都采取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能满足幼儿机构英语教学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重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较好语言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篇7: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论文

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论文

能够适应高强度训练和新环境的能力是新兵心理健康的基石,这种能力不仅关系到新兵能否适应新兵连的生活及训练,更关系到之后军旅生涯的生活质量,因而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各级军政领导的重视[1-2]。然而既往新兵的心理健康调查仅仅采用心理量表作为工具,了解官兵近期的心理状态,缺乏对新兵的心理干预。我们依托自主研发的新型野战心理防护方舱,不仅实现新兵心理健康筛查,同时能够对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官兵进行现场心理干预,快速地恢复官兵的心理创伤,尽快的回归正常训练及生活,同时也验证了新型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具有较为敏感的心理危机预警能力,实用性强。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于新兵入伍1个月后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某部新兵939人进行筛查,问卷全部收回,其中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903份,有效应答率为96.17%。所有筛查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8.64±2.03)岁。

1.2方法

对所有筛查者进行综合评定,参加筛查的新兵入伍前全部通过了人武部组织的心理筛查。综合评定包括客观心理测量和主观心理健康评定,客观心理测量是应用心理筛查量表对全体新兵进行初步筛查,通过筛查能够找出存在异常因子的新兵;主观心理健康评定是由心理专家根据量表筛查结果对存在异常因子的新兵进行心理晤谈,并结合带兵骨干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甄别,给出处理意见。客观心理测量使用新型野战心理防护方舱配备的军人心理危机预警软件系统中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及自编人口学资料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调查由精神卫生专业两名主治医师共同完成,调查时间统一安排18∶00以后进行,每组测试约100人。在知情、自愿参与的原则及承诺信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调查。所有量表统一指导语,统一发放问卷,调查员现场指导问卷填答,当场收回问卷,复核,补调,合格的问卷进行统一编码。使用方舱光电阅读系统读取答题卡数据,自动导入方舱数据库。SCL-90症状分从1~5,共分5级,因子分≥2,总分≥160,可考虑筛查阳性。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测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籍贯、成长环境等。对筛查中SCL-90因子分≥2,总分≥160的人员由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心理专家逐一进行结构式晤谈,查问“三史”(精神疾病家族史、服药史、精神行为异常史),有针对性对其言语、思维、记忆、情感、注意力及逻辑运算能力、生活常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进一步确认量表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鉴定其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主观心理健康评定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新兵应用野战心理防护方舱配备的军人压力管控系统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干预分为4次进行,2次/周,于1个月后重新按照量表施测规范进行SCL-90测试,其得分与初次施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1.3统计方法全部数据录入方舱数据管理平台,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与中国新兵常模[4]、中国军人男性常模比较[5]此903名新兵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20中国新兵常模、19中国军人男性常模(P<0.01,表1)。

2.2SCL-90筛查总体情况参与调查新兵的SCL-90总分为(132.86±54.85)分。共有27名新兵得分异常,占总调查人数的.2.99%。

2.3主观心理健康评定情况根据SCL-90筛查结果,心理专家进行结构式晤谈并汇同带兵骨干、部队领导意见,结合其生活及训练中的表现情况,最终确定存在轻度心理障碍7人,作为团体干预对象重点观察;2名新兵存在精神障碍经与部队领导协商后建议退兵。

2.4团体心理干预效果评定将初次筛查结果界定为干预前,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后再次施测结果界定为干预后,进行比较。

3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与孙浩等[1]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相一致,出现这种结果可能与新兵常模制定于年之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新兵的物质及文化水平都较前明显提高,相应新兵的素质也得到提高有关。也可能与近年来开展的应征入伍青年的心理检测及入伍后新兵心理健康复检,提高了兵员素质,加之近几年国家在征兵政策和退伍安置上有了较大改善,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加入军队,兵员质量较前有较大改善,同时也带动了新兵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等相关。此次调查使用新型野战心理防护方舱配备的军人心理危机预警软件系统中的SCL-90自动分析出27名新兵在总分及各因子分值上存在异常,经心理专家进行主观心理健康评定,最终确定9人存在心理疾患,占33.3%。其中轻度心理问题7人,建议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并应用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团体干预功能进行干预,建议退兵2人。以上情况表明新型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危机预警系统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对于主观心理健康评定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新兵应用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团体干预区配备的军人压力管控系统进行4次团体心理干预后,SCL-90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降低,提示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以上情况表明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团体干预功能能够便捷的有效的解决新兵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用性强。通过本研究发现,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良好水平,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能灵敏地反应官兵的实际状况,特异性好,同时又能便捷地有效地解决新兵存在的心理问题,因而能够很好地为部队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实用性强。

篇8: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

目的: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的心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银行员工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并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入职时间较短(入职时间≤5年)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入职时间>5年)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结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关键词:银行员工;性别;入职年限;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强,银行员工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入职年限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为提供合理的银行员工心理援助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某市随机选取20个银行支行,随机抽取300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职工148名,女职工152名;入职年限14±。学历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本量表由90个题目组成,划分为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饮食,该量表采用1-5分五级评分法。

3.数据处理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检验P<0.05或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不同性别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2.不同入职年限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抑郁和焦虑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表示P<0.01)。

三、结论

1.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员工更差;

2.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更差。

四、讨论与思考

1.本调查显示,银行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及睡眠和饮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于银行男性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面对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一般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低,女性员工心理脆弱,容易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与男性银行员工相比,女性员工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家庭事物的处理往往影响女性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工作情绪,影响睡眠和饮食。

(3)生理原因,女性员工在青春期、妊娠期的'更迭过程中,伴随生理变化的同时,还有一些心理的变化和波动,已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2.本调查显示,入职时间较短的银行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入职时间较长的员工。出现这一现状可能是由于入职时间较短,业务熟悉程度和人脉范围可能对其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业绩没有老员工业绩好,现有的银行考核标准更有利于老员工,这可能会使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产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

3.在现有的激烈竞争环境和银行的严格考核制度下,银行女性员工和入职时间较短的员工可能会成为银行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在进行银行员工心理援助时,应该关注到女性银行员工和入职时间较短员工的心理现状,引导其进行自我调节,让银行员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从而发挥银行员工团结合作的能力,创造更大的业绩。

篇9:梅河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梅河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年轻一代的茁壮成长,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为了解梅河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梅河口市海龙师范学校于8月至6月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

作 者:宋志英 范立刚 张世忠  作者单位:梅河口市海龙师范学校,吉林,梅河口,135000 刊 名:中国健康教育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年,卷(期): 18(9)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校   问卷调查  

篇10:高一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选取徐州市J中学高一年级10个班共3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问卷于6月21日发放,由教师组织学生现场作答。徐州J中学为生源薄弱高中,中考录取线在全区最低,研究具有典型性。J中学高一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中,45分以下的占5%,45-60分的占29%,60-75分的占45%,75-89分的占21%,其期末统考成绩在全区排名靠后,学情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问卷调查结果

(一)教师情况

1.地理课堂形式35%的教师仍以讲课为主,21%的教师以小组活动、合作学习为主,8%的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36%的教师能够做到讲练结合。2.小组讨论组织情况组织次数中,21%的教师从不组织小组讨论,24%的教师很少组织讨论,27%的教师有时组织讨论,28%的教师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对于教师参与形式,26%的教师等待结果而不参与,17%的教师进行指导而不参与,36%的教师旁听讨论并进行指导,21%的教师能够和学生共同讨论,相互问答。3.检查背诵情况检查次数:21%的教师课堂上从不检查背诵,16%的教师课堂上很少检查背诵,26%的教师课堂上有时检查背诵,37%的教师课堂上经常检查背诵。检查方法:35%的教师要求学生背诵,21%的教师建议学生背诵,31%的教师鼓励学生背诵,13%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奖惩。4.课堂不良行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教师课堂行为中,53%为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不作为,19%为教师不公平行为,13%为教师不宽容行为,15%为教师情绪控制不良。

(二)学生情况

1.学习兴趣喜欢地理课的因素中,51%为上课气氛融洽、使学生产生兴趣,任课教师经常鼓励和关心,20%为任课教师精神饱满、风趣幽默,22%为对这门学科感兴趣,7%为成绩不错。不喜欢上地理课的因素中,41%为地理课太抽象、枯燥乏味,16%为教师教学态度差、爱批评学生,24%为教师照本宣科、上课没意思,19%为学不会、考不好。2.课堂状态(1)专注程度。在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其他因素中,53%为课堂纪律差、有同学干扰自己学习,14%为不喜欢地理教师,18%为教师讲课没意思,14%为教师讲课时间太长;在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学生自身因素中,38%为上课犯困,16%为不想学,17%为不知道要学什么,29%为上课不在状态。(2)发言情况。在上课主动发言的次数中,30%的学生从不主动发言,18%的学生很少主动发言,34%的学生有时主动发言,只有18%的学生经常主动发言;不愿主动发言的因素,29%为怕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21%为怕回答错了被教师批评,40%为习惯被动、知而不答,10%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做法,37%的教师为重复并引导自我修正,17%的教师为批评并说出正确答案,24%的教师为批评并找其他同学发言,22%的教师为询问其他同学并进行讨论;对教师提问的看法,64%的学生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27%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9%的学生不希望教师提问自己。(3)质疑情况。32%的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从不质疑,39%的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很少产生质疑,21%的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有时产生质疑,8%的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经常产生质疑。(4)课堂环节重视程度。14%的学生重视自学过程(包括预习和背诵),37%的学生重视教师讲解过程,30%的学生重视师生互动过程(包括提问和讨论),19%的学生重视课堂检测过程(包括教师检查背诵和做题巩固)。

三、调查分析及对策

1.部分教师课堂形式有待改变要进一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向讲练结合转变,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1]。该校地理课堂小组讨论组织次数较少,教师的`小组讨论参与度不够。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适当进行解疑和指导。

2.半数学生不愿主动发言不发言原因主要有:怕回答错了被同学笑话,或是被教师批评,习惯被动、知而不答。同时,教师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处理方式不当,半数的学生反映,当自己回答错误时教师会批评自己,而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柔和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引导自我更正和进行讨论。然而,多数学生又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这说明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只是由于上述原因制约了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要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期望。

3.部分教师上课要求不严格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学生不作为的行为最不受欢迎,同时在教师因素中,半数学生反映课堂纪律差最能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要求不严格会导致学生上课犯困和不在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效管理课堂纪律。

4.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对自己缺少鼓励和表扬“期待效应”证明:教师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其进步得更快;向学生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之放弃努力。鉴于该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较多,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期待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5.部分学生反映地理课抽象、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上课没意思这两个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教师上课多点幽默,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另外,可以偶尔放一些与地理相关的影视作品,直观、鲜明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都极具信息呈现力,能够生动地展示地理时空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6.多数学生对自学过程和课堂检测过程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学生仍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预习、背诵、做题程度不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自身因素中,上课犯困、不在状态最能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是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细化预习任务,加强监督。其次是部分教师检查背诵次数少,同时检查背诵的方法也不受学生欢迎,因此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检查背诵。再次是学生做题习惯差,因此教师要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控制数量和难易程度,加强监督。

7.多数学生从不或者很少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质疑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学生由生疑、质疑再到思疑、解疑,整个过程充满了积极求知的主动精神,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才能更深刻[3]。

参考文献:

[1]甄永侠.谈“学讲方式”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杂志,,11(5):162.

[2]蔡淑,陆亦农.高中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调查与分析案例研究[J].科技资讯,,(5):243.

[3]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18—22.

篇1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论文

摘要: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及生活状况,受教育情况、身心发展和健康状况影响,作者组织学生赴随州市随县厉山镇进行了“走进农村留守儿童,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深入乡村走访调研,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座谈会等,对厉山镇4所小学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了解。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群体

1.实证研究调查范围―――厉山镇简介

随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43所,在校学生34.83万人。小学学校总数200所,小学生总人数14.47万人,其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4.7万人,占所有小学生总数的32.5%(随州市教育局提供,数据截止底)。厉山镇位于随州市西北郊,距市区20公里。厉山版图面积239.5平方公里,有6.2万亩耕地,1.55万亩水面,15万亩林场。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辖2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人,劳动力3万人。实现工企业总产值11亿元,农业总产值4.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6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100元。

2.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随州市厉山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1~6年级在读学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厉山镇4所小学总人数1938人,其中留守儿童553人,占所有儿童总数的29%。4所学校位置情况如下:厉山镇中心小学在厉山镇上,条件较好,人数众多,留守儿童总数较少。其他三所全在周边村子里,尤其是王岗中心小学,离镇区远,交通不便,条件不好,学生全部寄宿在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三河中心小学是调查重点,因其留守儿童众多,存在问题最大,全校286人,留守学生200人,占70%(所有数据来源于厉山镇各个学校提供,截止12月)。我们走访了全部4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老师,也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各个村,发现农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其中务工者中30%是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打工赚得的劳务费是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量人员长期外出务工,使当地百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在远离乡镇较远、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的王岗等地,外出务工人员比例上升到88%。我们面向小学各个年级450名学生(包括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发放问卷调查表,收回425份。按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

2.1农村儿童抽样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抽样学生样本中,从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看,父亲单独外出打工比例最高,占27.9%,其次为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占12.3%,母亲单独外出打工比例最低,占9.8%,三类合计比例50.0%,说明随州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高,若按此比例计算,全市约有7万名6~12岁农村留守儿童。

2.2农村留守儿童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在随机抽取的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样本中,留守儿童平均年龄较低,为9.5岁。小学留守儿童比例较高,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可能还会呈现上升趋势。在监护方面,9.8%的留守儿童由父亲监护,15.7%的.留守儿童由母亲监护,由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监护的比例高达72.5%,说明隔代监护现象较为普遍。

2.3随州市外出农民工样本特征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在抽样外出农民工样本中,男性占72.6%,女性占27.4%,男性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36.2岁。在文化程度方面,小学文化程度占23.6%,初中文化程度占43.0%,高中文化程度占30.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4%,说明外出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在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值方面,期望值高的占92.0%,期望值一般的占6.8%,没有期望的占1.2%,说明绝大多数外出农民工对子女都抱有很高期望。从中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外出农民工对子女的学习都抱有较高期望,但是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随州市外出农民工对子女的年教育投资平均值为2612元,按照目前教育投资需求显然偏低。

2.4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样本特征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在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样本中,男性占47.0%,女性占53.0%,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监护人样本的平均年龄57.6岁。在文化程度上,文盲的占13.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5.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0%,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总比例占到82.3%,说明随州市厉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2.5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联系情况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父母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而对留守儿童生活关心不够,尤其对留守儿童为人处世等做人道理的教育不够。

3.结语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随州市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仍处于一般或较差水平,所占比例为85.7%(表4),生活困难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很多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基本生活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篇12:民族区域青少年心理健康特点调查分析论文

民族区域青少年心理健康特点调查分析论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雏形的关键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认知能力的不成熟和完善,心理健康失调在青少年期大量出现,目前世界 20%的青少年被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疾病[1].这个年龄群体中的心理失调被认为是与健康有关的重要原因,而且对整个成年期有长期持续性的影响[2],容易导致成年后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高发。研究发现大部分有心理障碍的成年人在 14 岁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开始出现[3].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弹性,激发心理潜能和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目前对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结构及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进行该方面的相应研究,为今后民族地区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心理危机的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年 4 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黔西南州中小学共抽取被试 2500 人,有效被试 2375 人。男生 1106 人,女生 1269 人。被试来自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被试年龄为 9-22 岁之间,平均年龄 13.72±2.542 岁。

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由周步成等编制,原始量表共有 100 个项目,包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个效度量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有良好的信效度[5].原始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88.由于原量表年代久远,为了更好的适合被试,在本文中经重新修订。新量表 18 个项目,4 个因子: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749,4 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44.713%.

3.数据处理

用 SPSS15.0、AMOS 7.0 和 HUDAP6.0 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建模和模型结构验证。全文显着性水平为 0.05,双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的方法对人口学变量差异进行分析。

二、结果

1.项目分析

根据对总分的高低分组及项目与总分的相关(r=0.063~0.434),删除在高低分组中没有显着差异及相关系数小于 0.3 的项目,剩余 48 个项目(r>0.3,ps<0.05)区分度较好,予以保留。

2.因素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将样本中奇数序号的数据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偶数序号的数据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样本的 KMO=0.887,证明适合因素分 析 ,Bartlett's 球 形 检 验χ2 值 为 8967.707,df=1128,p=0.000<0.001,表明数据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 1 的因素,采用极大方差旋转的方法,48 个项目得到了 12个因子解,异于最初结构,12 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46.233%.根据量表原始结构限定为 8 个因子,8 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37.315%.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及问卷编制的实际经验,本研究中删除因素负荷小于 0.40 和项目共同度小于 0.30的项目,删除在两个因子上均有负荷的项目,同时每个因子不能少于 3 个项目。剩下的 33 个项目重新探索,KMO=0.862,Bartlett's 球形检验χ2 值为6055.442,df=528,p=0.000<0.001,8 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46.267%.由于部分因子内容相似,且个别因子题目数量少于三个,删除一些项目。最终剩余 18 个项目组成 4 个因子,KMO=0.807,Bartlett's 球 形 检 验χ2 值 为 3077.675,df=153,p=0.000 <0.001,4 个 因 子 方 差 累 积 贡 献 率 为44.713%.4 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 3.549、1.769、1.504 和 1.225,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19.717%、9.830%、8.358%和 6.808%.根据各因子内包含的项目内容,把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自责倾向。

(2)正式问卷的结构验证

①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采用 AMOS 7.0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图1),用偶数序号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判断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四个因子的模型中,各拟合指标较好,基本符合统计要求[6],表明模型对数据有较好的拟合度和稳定性

②层面理论和最小空间法验证

根据层面理论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分为单个层面。层面包括四个元素:a1 恐怖倾向、a2 身体症状、a3 学习焦虑和 a4 自责倾向。运用 HUDAP6.0软件中的最小空间分析法(SSA)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维结构和维度数的选择。在本文中 SSA利用二维的方法呈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层面结构图(图 2)。层面的异化系数均为 0.177,区域指数均为 1.000.上述拟合指标都达到了统计标准[7].

从图 2 能清晰的看出层面中的四个因子呈模块化结构分布,即四个因子之间是顺序关系而不是平行关系,证明这四个因子不具有相同的地位,位于结构图中心的恐怖倾向因子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居于主要位置,说明存在一定的普适性。根据结构图中呈现的因子位置关系,说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个因子按重要性排序为: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四个因子的区域界限非常清晰,归属于同一因子的项目聚集在同一区域,说明这些项目同质性非常强,能良好的代表同一因子含义。

(3)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系数)为 0.749.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大于 0.40,4个因子总方差解释率为 44.713%.每一个因子项目含义具有同质性和代表性,4 个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和最小空间模型拟合指标均良好,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各因子间相关系数范围为 r=0.142~0.317(ps<0.05),各因子与问卷总分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 r=0.546~0.796(ps<0.05)。因子间的相关程度明显小于因子与总分间的相关程度,这也说明了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4)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

在本研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总分范围为0-18 分,根据总分的前后 27%百分位数,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其中低于总分前 27%(5 分) 的为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总分后27%(10 分) 的为心理健康水平严重,总分中间46%(6-9 分)的为心理健康水平中等。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同水平分别为 715、972 和 68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 30.1%、40.9%和 29.0%.

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青少年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及自责倾向在年级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在恐怖倾向因子方面,高一和高三学生的得分显着低于初二以下年级学生的得分;在身体症状因子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因子方面,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得分显着低于其他年级学生的得分;在自责倾向因子方面,四年级学生的得分显着低于高二学生的分数,初二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四年级、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得分。

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绩差异

青少年身体症状和学习焦虑在学习成绩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在身体症状因子方面,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其他三种类型学习成绩的学生得分,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因子方面,学习成绩中等和不好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得分,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分。

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青少年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及总分在性别上出现了显着差异 (ps<0.05),均为男生得分显着低于女生的得分。

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民族差异

青少年恐怖倾向因子得分在民族方面出现了显着差异(p<0.05),苗族学生的得分显着低于汉族、布依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得分。

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排行差异

青少年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及总分在排行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在恐怖倾向因子方面,排行中间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其他排行的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因子和总分方面,排行中间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独生子女及排行最小的学生得分;在自责倾向因子方面,独生子女的得分显着低于其他排行的学生得分。

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所在地差异

青少年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因子在家庭所在地方面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均为家住农村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家住城镇的学生得分。

⑦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经济差异

青少年身体症状和学习焦虑因子得分在家庭经济情况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在身体症状方面,家庭经济情况很好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其他经济情况的学生得分;在学习焦虑方面,家庭经济情况很好和一般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分。

⑧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父亲文化差异

青少年身体症状和自责倾向因子得分在父亲文化水平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s<0.05)。在身体症状方面,父亲文化为没有上过学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得分;在自责倾向方面,父亲文化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父亲文化为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学生得分。

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母亲文化差异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个因子及总分在母亲文化水平上没有出现显着差异(ps>0.05)。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毕业打算差异青少年恐怖倾向因子得分在毕业打算上出现了显着差异(p<0.05),毕业打算为不知道的学生得分显着高于毕业打算为继续读书和学技能的学生得分。

三、讨论

1.青少年心理健康因子结构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面理论最小空间法通过各种心理学指标验证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包括四个因子: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这一结论异于周步成的研究[5],区别在于后者认为该量表是十个因子结构,在本文中只验证了其中的四个因子成立。而且通过使用最小空间法技术对此结论从另一个层面进行了重复验证,证明确实四个因子结构成立。

2.问卷信效度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49,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大于 0.40,四因子方差累积解释率为44.713%.四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和最小空间法模型拟合指标均良好,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3.层面结构图解析

采用最小空间法,验证了量表的单层面结构。在单层面中,四个因子呈模块化结构分布,位于结构图中心的恐怖倾向因子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居于主要位置,具有共同性。说明青少年对日常的学习生活带有一点的恐怕担心心理,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等心态。可能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评价个人地位及价值的一个标准。这一点说明还要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正确看待学习的重要性,争取摆正心态,“乐中学,学中乐”.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征讨论

此次调查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的检出率为 29.0%,必须引起家长、教育当局及学校教师的注意,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1)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讨论

在年级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不太明显,不能非常清晰系统的总结出基本规律。相对来说,在恐怖倾向因子方面,高一和高三学生的得分显着低于初二以下年级学生的得分,原因可能在于高一和高三的学生已经能成熟的看待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对学习方面的困惑有更多的恐怖心理,知道可以用多种标准来评判自己的成功。初二是亲子冲突和厌学行为的高发期[8],而初二以下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认为学习是自己生存的价值,学习成绩的高低关系自己的地位和名誉,所以对学习有恐怖心理。在其他因子方面,基本规律为四年级的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其他年级,原因可能在于年级越低的学生年龄越小,思想较单纯,不会过多的思索和考虑学习等方面的事情,成绩对他们来说不是唯一引以为荣的事情,所以他们身体不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没有过多的焦虑心理,对自己有一定的乐观和接纳心态,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过多的自责,表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学习成绩差异讨论

在学习成绩方面,青少年身体症状和学习焦虑的基本规律为,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其得分越低,即心理越健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学生得分越高,即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感。原因可能在于,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虽然提倡为素质教育,但是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评判其在学业方面的成败。学习好的学生有更多的自信,承认和欣赏自己的能力,所以有更多的积极心理,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学习不好的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且社会敏感性较强[9],对成绩的不如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是失败1反馈。

(3)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在性别上出现了显着差异,均为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该结果相同于以往研究[10].原因可能在于由于遗传及性别角色定位原因,男生的心胸比较开阔,抗挫折和承受能力较强,心理复原能力较强[11],不会因为学习和学校生活的不如意而产生低自我效能感,他们较容易通过同学朋友互动和运动等方式疏导和发泄不良情绪,继而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女生相对来说心思比较细腻,情绪具有波动性和敏感性,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遇到挫折时,其心理复原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

(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民族差异讨论

在民族方面,苗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恐怖倾向)优于其他民族学生。原因可能在于苗族人民从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节日等非常重视,苗族传统文化历来提倡心胸豁达,乐观,不畏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苗族学生从父辈等因袭下来的这种传统,使他们有良好的抗挫折心理和心理弹性,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他们又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社会化对苗族的青少年心理成长具有积极作用[12].

(5)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排行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排行上的基本规律为,排行中间的学生有更多的恐怖心理和学习焦虑,独生子女有较低的自责倾向。原因可能在于,出生后在家庭中的排行、地位忽略等都可能让人产生人生不如意不完美比别人差的焦虑情绪[13],排行中间的学生往往由于出生顺序而感到更多的不安全感。长兄或姐会获得父母更多的器重,弟或妹或收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往往排行中间的学生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所以他们常常期望在学校能有更好的表现来提升自己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地位。由于学习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武器,所以他们害怕成绩不好等患得患失的恐惧和焦虑心理。

(6)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所在地差异讨论

家住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原因可能在于社区心理健康干预服务方面,农村的水平要远低于城镇的水平[14],同时,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本身由于家庭环境及父母视野教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和眼界方面没有来自于城镇学生具有优势,所以他们普遍存在自卑和焦虑等不良心理。

(7)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经济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经济情况方面的基本规律为,在身体症状和学习焦虑方面,家庭经济情况越好的学生越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原因可能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效应的存在,家庭经济好的学生往往更加自信,接触到的信息等刺激更加丰富,往往心胸更加开阔,目光更加高远,暂时的学习困难不会给他们带有更多的困惑,所以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态。而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由于较低家庭经济地位,往往很多学生自卑和自怜,心理比较脆弱,不能轻易从心理挫折中振作起来,会出现一定心理危机及行为问题的风险。

(8)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父亲文化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父亲文化水平方面的基本规律为,在身体症状和自责倾向因子得分方面,父亲文化水平越高的学生越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文化水平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原因可能在于父亲在子女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子女进行权威式教育。文化水平越高的父亲往往越能传授给子女更多有效的应对学习和社会的技能、知识和成熟的心态。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亲往往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思维能力不够成熟,他们只关注子女的物质需要和学习成绩,不关注子女的心理状态,无法和子女进行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沟通。这些子女往往遇到困难时,不能使用有效的策略进行应对,往往出现身体不适和自责情况。

(9)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母亲文化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母亲文化水平上没有出现显着差异。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文化水平的母亲在子女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大概具有共同的安全基地作用,给子女衣食方面的照顾和情感方面的关注,不同文化水平的母亲给子女带来同等的影响,所以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影响没有差异。此处结果异于王海英的研究,她认为明母亲的文化程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10)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毕业打算差异讨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毕业打算方面的规律为,毕业打算为不知道的学生有更多的恐怖心理,原因可能在于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职业的学生,不知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己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所以往往对未来怀有一定的恐惧和担心心理。而毕业打算为继续读书、学技能或打工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相对来说,更能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

四、结论

按照结构方程模型和层面理论最小空间法,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包括四个因子: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试的有效工具。青少年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较为普遍,害怕自己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等心态。青少年心理健康部分因子在年级、学习成绩、性别、民族、排行、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父亲文化和毕业打算方面均出现了显着差异,在母亲文化方面没有出现显着差异。

参考文献:

[1]Patton, G. C., Coffey, C. Cappa, C.,Currie, D. Riley, L. Gore, F. et al. Health ofthe world's adolescents: a synthesis of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data [J]. The Lancet,,379(9826):1665-1675.

[2]Kieling, C., Baker-Henningham, H.,Belfer, M., Conti, G., Ertem, I., Omigbodun, O.,et al.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world-wide: evidence for action [J]. The Lancet,,378(9801):1515 -1525.

[3]Kessler, R. C., Berglund, P., Demler, O.,Jin, R., Merikangas, K. R., & Walters, E. E.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 Archives ofGeneral Psychiatry, , 62, 593-602.

[4]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2012:2.

[5]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 H T)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66-173.

[7]赵守盈,杨建原,臧运洪。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J].心理科学,2012,35(6):1484-1490.

[8]谢庆红,方晓义,刘朝莹,等。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3):413-416.

[9]曹晓华,张焕婷。特异行为的神经机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观基础 [J]. 中国特殊教育,,(9):67-73.

[10]Bolognini M,Plancherel B,Bettschart W,etal.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in early adoles-cence:development and gender differences[J].Jour-nal of Adolescence,,19(4):233-245.

[11]卢文学,蒋敏,周艳阳,等。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纵向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5):550-553.

[12]H.C.STEVENSON,E.G.ARRINGTON.Racial/Ethnic Socialization Mediates PerceivedRacism and the Racial Identity of AfricanAmerican Adolescents [J].Cultural Diversity and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2):125-136.

[13]Adler 着,刘泗编译。超越自卑[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14]罗鸣春,苏丹。国外健康促进政策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8-49.

篇13:茶陵农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茶陵农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

茶陵农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此次下乡实践期间,我们对茶陵的农村教育进行了一些浅入深究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茶陵某些中学面临如下几方面的挑战现象。

一、生源降低。

例如:茶陵某所农村中学在秋季入学的初一只有六个班。在秋季报到五个班。今秋入学减到四个班,人数上有很大下滑。不仅低年级生源滑坡,对于初二、初三学生也出现中途缀学或转学的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1)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人口降低,该年龄段的学生基数低。(2)随着农村打工热的急剧加温,许多家长考虑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由子女的将来定位,早早将子女推入打工热潮或学艺行业中。(3)农村因打工经济的推动加速了发展的脚步,富裕的家庭越来越多,                 许多家长带上了子女上外地求学或送孩子上教学质量高级点的学校。(4)因农村中学在近几年中考成绩不甚理想,重点中学升学率大幅降低,导致许多学生迁至交通便利的县城中学。

二、经费紧张。

茶陵某些中学比较大的开支在于学校基建、日常办公、教师奖励补贴、学生生活常备。这两年,这些学校常常资不抵债,亏空甚大。学校的基础设施停滞不前,办公费用拖欠现象严重,教师奖励迟迟不能兑现且数额偏小,学生生活条件差。

主要原因在于:(1)国家将在校学生的'学杂费的标准定的很低,虽给学生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但对于学校来说经费上主要收入也相应减少,教师工资由财政直发,使得资金没有到学校,资金流动也给学校的经营造成影响。(2)生源的降低也大大的降低了学校的收入,学校承包给私人的几家小卖部经营滑坡从而上交给学校的利润也相应降低。(3)校方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造成学校经费紧张的重要因素,据群众反映,校方的个别领导不以学校发展为大计,坐待时日流逝,错过许多发展机遇,碌碌无为、自私保守,使得学校没有往昔的生机勃勃之景象。

三、教学质量滑坡。

还是以那所学校为例,该所中学每年中考升高中率逐年下滑,有56%,只有47%,重点中学升学率人数加上指标后只有6人,在每次与县城中学的教学比赛中,该中学总是略显下风。

原因分析:(1)因学校各方面综合因素,生源质量总体下滑,据查,04年向该乡小考的前20名学生大部分去了县城的中学,优考生生源不足。(2)师资力量整体滑坡:因学校经营不景气等学校因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许多学校的骨干教师选择另择良巢,如今留下的老师或年高事繁或年小稚嫩,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整体看来,该所中学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与学校的低迷不同的是,打工回来的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愈加重视,舍得花钱与精力。可见,这正是该中学重振旗鼓的大好机会,我们建议:(1)重视初一、初二年级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是全校教师的工作重点,集中集体智慧和人力物力打好初三年级中考一役,尤其是初三年级实验班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重点中学的升学人数与升学率将是决定学校是否回有转机的一个重要参数。(2)形成对学校生活、工作各方面经费的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学校的发展大计,开发宽、大、细的学校商业,自主的掌控学校的生存与发展。(3)给予教师更宽和和优厚的待遇条件,招凰引凤,吸引优秀人才,加大从严的抓好教师工作评比,优奖劣批,整合师资,重振学风校风与教风。(4)更好的定位自己,重视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发挥文化主导作用,推动当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我们相信,只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开拓思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当地人民的努力,该中学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接一个崭新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

篇14: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表达方法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语言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们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分析以上的调查数据,综观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技巧以及作文的表达方法,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是发自内心等则很少过问。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为甚者,有的想象体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类动画片故事情节的拼凑。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抛之九霄云外的作文教学方法,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视了作文写作模式,轻视了作文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表达方法公式一样地讲给学生听,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范文”。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最后写出的文章肯定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书店中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作文大全、精品作文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 的功能,我们是持谨慎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试想,学生对作文题目的解读,对文章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岂是在四分钟内完成的?

(三)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老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虽然我们教材中有口语交际内容,课程表中也有口语交际课,但有多少教师能真正保质保量上好呢?这种“重文轻语”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流。

有资料也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表达,例如演讲或课上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

(四) 重课堂教学,轻生活积累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思维加工,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是也不知道什么是荠菜、苦菜、白蒿等野菜吗?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认真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作文指导,轻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写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 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写作信息反馈。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注重了作文前的细心指导,而对阅完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是批改完作文,写几句程式化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六)重范文的讲读,轻下水的写作

我校曾举行了第一次师生作文同题大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学生文章、指导学生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没有丰富的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围绕指导打转转,结果写出的文章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自我生活的真实展现。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导致了学生作文的人文价值的缺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写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 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老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养等各项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阅读的指导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现在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多参加适合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加强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上好口语交际课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上好口语交际课。例如,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我校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多数是敷衍了事。作文的批阅,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作文字斟句酌。这 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老师们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集体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我们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篇15: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听、还要敢说、爱读、想写的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现在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20XX年10月24日,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现状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部分语文教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我们查找出现阶段我校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并制订了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表达方法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语言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们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分析以上的调查数据,综观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技巧以及作文的表达方法,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是发自内心等则很少过问。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为甚者,有的想象体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类动画片故事情节的拼凑。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抛之九霄云外的作文教学方法,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视了作文写作模式,轻视了作文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表达方法公式一样地讲给学生听,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范文”。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最后写出的文章肯定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书店中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作文大全、精品作文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 的功能,我们是持谨慎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试想,学生对作文题目的解读,对文章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岂是在四分钟内完成的?

(三)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老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虽然我们教材中有口语交际内容,课程表中也有口语交际课,但有多少教师能真正保质保量上好呢?这种“重文轻语”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流。

有资料也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表达,例如演讲或课上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

(四) 重课堂教学,轻生活积累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思维加工,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是也不知道什么是荠菜、苦菜、白蒿等野菜吗?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认真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作文指导,轻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写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 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写作信息反馈。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注重了作文前的细心指导,而对阅完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是批改完作文,写几句程式化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六)重范文的讲读,轻下水的写作

我校曾举行了第一次师生作文同题大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学生文章、指导学生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没有丰富的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围绕指导打转转,结果写出的文章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自我生活的真实展现。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导致了学生作文的人文价值的.缺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

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写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 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老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养等各项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阅读的指导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现在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开放式作

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多参加适合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加强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上好口语交际课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上好口语交际课。例如,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我校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多数是敷衍了事。作文的批阅,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作文字斟句酌。这 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老师们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集体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我们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课堂笔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关于小学数学两级分化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的政治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研究心得

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方案

英语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范文的格式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初一课题作文2023-06-23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试析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质性研究论文2023-06-01

数学小课题论文开题报告2023-08-15

物理微型课题开题报告2022-04-30

教学论文和课题的区别2023-05-03

数学课题的开题报告2022-04-30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文2023-11-20

身心压力的形成及缓解之道论文2022-10-21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