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时间:2023-03-05 07:54:25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Abstai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篇1: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运动;重视健康体检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篇2: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运动;重视健康体检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篇3: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篇4: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

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

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

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

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3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

(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

(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

(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3):109-111.

[3]汪晔君.浅析高等学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6(2):206-207.

[4]熊翠欢.新升本科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查与分析[J].右江医学,,36(2):205-206.

篇5:辅导员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及对策

辅导员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及对策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来自多方面的`压力造成辅导员大多处于职业性亚健康状态,本文旨在归纳探究这种职业病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以切实维护辅导员身心健康,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作 者:程建峰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刊 名:出国与就业 英文刊名:WORK & STUDYING ABROAD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思政辅导员   亚健康状态   成因   干预对策  

篇6:健身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机制探讨论文

健身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健康是人们孜孜不断的追求,健康的体魄保证了每个人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而当前我们许多人的“亚健康”状态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健身锻炼;健康;亚健康

现代人类工作、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社会岗位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承受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根据现代人类“亚健康”的表现和成因,结合体育健身锻炼的特点,详细说明体育健身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机制,表明体育健身锻炼能促进人体各系统健康发展,能缓解和治疗心理疾病,能塑造人体健康形体,增进身心健全,还可提高人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传统观念中,人类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疾、无伤。然而,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完全改变了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健康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可见,一个人不仅要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亚健康是游离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完美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它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但却出现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适应能力也不同程度减退的生理状态。亚健康是人们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非健康状态,对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人类的生存环境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造成精力和体力透支,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超负荷状态。还有生活环境恶化噪音、废气、排放,垃圾、射线的污染等。另外,人体的自然老化,导致身体出现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这时人体虽没有明显的疾病,但也不是完全健康,而是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的心理是人个体健康发展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

现代人迫于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长期倾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只重视自己在各领域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的认识与适应,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或场所,怕见某些人或物等,这都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表现。

体育健身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它不但能调节和改善我们的生理机能,还能促使我们的'心理、行为回到正常状态。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亚健康状态的预防消除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运动系统是人类正常生活、工作和运动不可缺少的器官和系统。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有助于人体骨骼的发育生长。不管是处在哪个阶段的人群,都应该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因为,参加健身锻炼,能刺激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使骨骼的新陈代谢能力加强,血液的供应充分,同时骨细胞的生长能力增强。在锻炼过程中,韧带和肌腱的柔韧性和力量都得到增强,提高了关节的稳定性,增大了活动的范围,从而使健身动作舒展大方、优美协调。

人体神经系统的活动就是兴奋和抑制在相互转换。在进行健身锻炼过程中,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缩和放松的运动,这一过程就是对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很好锻炼,从而使人的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思维灵活,精细果断,并且还促使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也改善了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的调节功能,促进人体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保证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人的生存提出不同的要求,人生下来就应该具备两个能力:一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想获得这两个能力,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体育健身锻炼是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自身抵抗力的最佳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身体练习,有效地促进人们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增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发展身体素质:改善人体各个生理机能系统的水平,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耐受能力和免疫能力。坚持长期的系统的科学锻炼,还可以使人身体强壮健美,延年益寿。

在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当今社会里,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健身锻炼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不仅能改善不同人群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地参加健身锻炼,能使锻炼者接触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可以促进人们适应更多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健身锻炼的健身效果,学会科学合理地参加健身锻炼,以促进现代人身心健康,远离亚健康,在更多更广的领域中健康贡献,充分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篇7: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现状与展望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现状与展望

亚健康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亚健康可以向健康和疾病两方面转化,积极正确的医学干预可以使亚健康转化为健康,反之,则可能导致疾病.

作 者:赵晖 陈家旭 郭铭隆 王小宁  作者单位:赵晖,陈家旭,郭铭隆(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王小宁(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210028)

刊 名:中华中医药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23(8) 分类号: 关键词:亚健康   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  

篇8: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施工措施探讨论文

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施工措施探讨论文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快速增长,公众需求也随之口益提高,如何做好维护工作,使高速公路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是高速公路维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高速公路维护工作是长期、持续和周期性的,因此如何做好路面的维护和灾害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将就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维护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维护;探析

一、由于行车和自然因素对于路面的长期作用,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损害,由于实际情况的不同,沥青路面的损坏现象也形态各异,是多方面复杂作用的结果。根据损坏现象的原因和危害性以及对于道路使用交通的影响分为以下类别。

1、裂缝类

裂缝类病害根据开裂的程度及类型分为: 横缝、纵缝、网裂和龟裂等。裂缝类在道路损害中较为常见,道路一旦投入使用,在车辆行人的长期荷载反复的作用下,沥青的结构层会产生应力,一旦拉应力超过材料本身的极限强度,就会造成底部开裂,底部的开裂会迅速扩展到路面,从而形成裂缝。有时道路拓宽,基层的半幅施工,局部基层存在缺陷,过分缩短工期等原因也会造成路面裂缝。

2、松散类

松散类破坏大致可分为坑槽、麻面、啃边等。其中坑槽是路表面松散材料散失后形成的凹坑。路面的松散类灾害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在施工的时候当面层材料配合比不当,结合材料含量少或粘结力不足易造成路面松散材料本身的强度不够,随着道路投入使用就会造成松散类的破坏,另外沥青道路路面的自然老化或施工质量差等都会造成路面松散类的破坏。

3、变形

道路的变形类破坏主要出现在投入使用后的设计年限中后期,在反复的荷载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路面的结构层强度逐渐降低,直至结构层不再具备足够的强度抵抗轮载压力就会导致路面在车辆的荷载下发生变形破坏。

4、其他类

除了以上三类常见的路面病害,还有一些返油、翻浆等路面病害,其中常见的路面病害除了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外还有泛油、翻浆等病害。泛油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含油量偏高,尤其在高温季节,沥青面层中的自由沥青受热膨胀,导致面层上部泛油而底部松散的沥青迁移现象,翻浆也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弹簧、开裂、鼓包、车辙等现象。

二、沥青路面的维护措施

1、预防性维护

我国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已经明确提出:高速公路维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预防性维护要比路面出现问题之后的维护减少损失,其中在预防性维护中维护决策是路面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的预防性维护是指在道路尚未出现极为严重的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提前维护,改善路面功能,恢复道路承载力,一般在道路投入使用过之后的5-7年进行,预防性维护能够在病害处于开始或者隐患的时候就及时的防止病害的发生或者恶化。预防性维护在我国发展较晚,但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采取有效的预防性维护措施不但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用更小的成本延长了道路使用年限。

2、纵横缝的处理技术

在路面病害中裂缝占很大的比例,其中纵、横缝在路面病害中比例更大,在路面病害初期不及时治理将会更快的演变成网裂等严重病害,所以我们要从裂缝出现的初期及时进行补救,一般纵、横缝的.处理有以下两种方法:冷补灌缝,最宽可填补12mm 的裂缝。施工修补方法相对简单,没有温度要求。热补灌缝,首先要进行扩缝,无论缝宽还是缝细要将缝宽扩致1cm 左右,注意清除缝中的杂物,待缝隙干净之后灌入热沥青,热沥青要选用具有流动性的热沥青,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利用灌缝机缓慢灌注至缝中饱满,等到沥青冷却清除表面多余沥青即为修补完毕。

3、龟网裂的处理技术

在道路病害中龟网裂一旦出现就已经属于严重情形,在龟网裂出现之后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此类病害的处理方法要分情况进行首先,在龟、网裂出现的初期,这时候的病害处理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此类病害要对病害部位进行清理之后喷洒乳化沥青,破乳后撒铺米砂。当路面病害由网裂演变为龟裂时就需要进行挖补处理,只有对龟裂网及时处理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运行。

4、松散类处理

麻面对道路使用影响较小,但任其发展也会造成更大的灾害,所以在麻面出现的初期我们就要及时处理,当麻面面积较小的时候采用啃边处理技术,做一层1cm 的薄层罩面;麻面面积较大的时候就需要铣掉表层,喷洒粘层油后重新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或者做1cm 厚的稀浆封层,防止麻面处沥青的病害问题。

5、路面坑塘一般直接影响到道路行车安全,所以在出现坑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修补,其中包括,冷补料修补,冷料修补适用性强,修补时不受天气、温度、坑槽大小、数量的限制,无需专门的工具和设备。还有沥青混凝土修补,适宜修补数量多、面积大的坑塘,修补时受天气、温度、坑槽大小、数量限制。

篇9: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的思考论文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的思考论文

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背景,那就是围绕21世纪公民科学素养需求,重视了科学探究和实践,强调了科学思维和方式,扩充和提高了科学文化知识,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三大知识领域要求学生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到书本交互融会和贯通,这应该是非常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的一次变革。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对所谓的相对学习成绩和能力欠佳的学生进行了多个多次的谈访,其中包括了在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内容的理解等方面。总结了产生的成因和探析了有效的几点措施。

一、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有关研究认为,学习困难是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问题,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等;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才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习得的无能为力,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并且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而较少将成功归因于自己;不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心、意志力,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等。笔者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谈访,认为其产生有以下原因:

(一)、小学科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与以前的常识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内容浅显易懂,教材编排得生动有趣,但其实知识面相当广泛,更多地强调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书本知识描述比较简洁,学生自学很难找出知识点并理解记忆,而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觉性普遍较差,学生课后自学“加餐”又力不从心,至此学生知而不会、会而不精、精而不能融会贯通。

(二)、教师和教学方式原因

由于新课标实行过程中,教师因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执行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方式,另外,大多小学科学教师也是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转岗而来,其知识准备、思维水平和心理状态也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式上,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让学生由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一下子过渡到以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兴趣丧失,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和巩固,思维还没有形成条理,所学的知识不能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三)、学生性格与环境原因

小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上更多以感性为主,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切身亲验中获得,而性格孤僻、静而少动的学生往往最缺少的就是生活中的投入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学困的原因之一,父母陪同小孩一起在生活中、打球、游戏、出游、实验都是很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谈访发现学困生往往都是家长平时很忙,给予孩子关心和时间是最少的。

二、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小学科学学困生的产生更多地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兴趣和实践。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例如,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为此,笔者认为有效转化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精研教材,用真实生活例子丰富教材。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更应主动、系统、深入地学习科学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班、进高校深造等途径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然后完整到位地剖析教材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生活例子梳理出完整、易懂的知识脉络,做到例子举一反三,知识点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听到津津有味,理解起来明明白白。

(二)、教师联系实际,用实践探究教学激发兴趣。

对于学困生来说,科学知识往往意味着抽象和高深,使他们害怕而敬而远之。若将科学内容回归到与学生贴近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有可以依托的具体背景,就容易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同时能通过实践观察、实验验证更能激发兴趣。如,学习《种子》时,可以联系平时吃的豆芽,并指导学生在家亲手制作,就可能使种子发芽的神奇过程转化为生活中最普通的对应。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具体的模型,从而使抽象的思维找到着力点,有着固定的锚桩,他们经过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对科学学习充满了乐趣,还可以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三)、学生优帮互助,用情感感染活动促进参与。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学科的任教教师有关。科学教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在教授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同时,还要将自己对科学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一道带给学生,从而拨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忱和兴趣。对于学困生来说,最缺乏的就是肯定,当他们在学习时取得了一点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同学的肯定,这样给他们带来内心的愉悦,是无比快乐和自豪的,这样就会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当学困生感受到同学真挚的帮助和肯定,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增强自信力,最终促进科学的学习。

总之、科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都是非智力因素,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情感引入、教学优化、沟通互助等方法,所谓的学困生的“困”也将会是随风而逝。

篇10:医学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及干预措施论文

[摘要]医学检验人员长期从事高压力、高风险及高强度的工作,极易出现心理性疲劳,从而降低检验结果质量,影响医师的诊断结果。因此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该文对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干预对策建议。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学检验人员;干预措施

心理压力即为人们心理在刺激性事件影响下所承受的不同负荷,从而产生各种不良身心反应。而有研究[1]认为,压力即个体和超出其能力范围,危及到他们身心健康的交互关系。相关学者研究报道可知[2],医学检验人员在工作压力下,其强迫、躯体化、焦虑、饮食和睡眠等各因子分都超过全国常模很多。医学检验存在工作环境单一、职业暴露及重复性强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着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极易产生隐患。因此,探究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具有医学价值。

1 检验人员存在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从心理压力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社会方面

1.1.1 检验人员的待遇及地位偏低 从社会现状来看,对医生普遍比较尊重与承认,但是检验科属于辅助科室,检验人员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回报。在传统因素影响下,检验科只是落实医嘱,抽血化验检验结果,患者及家属大多认可医生的刀和药,而未重视检验在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而且检验人员超负荷劳动,但是却无法得到相应报酬,经济收入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让检验人员存在失衡感,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1.1.2 晋升比较缓慢 在晋升及提拔等各种问题上,检验人员占比低于临床,即便是各项要求均达到标准,还需要等待好几年才能够晋升,必然影响检验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感觉前途渺茫,于是许多人员选择跳槽、转岗及转型等,随着人事制度不断改革,检验人员还必须要接受许多考核,压力源逐年呈上升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学历低、年龄大的检验人员存在心理失衡。

1.1.3 医患矛盾逐年增加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通过法律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从现实来看,各种医疗纠纷逐年上升。而且由一些性格暴躁的病患者或家属,稍有不如意就对检验人员大声辱骂或投诉,无形中增加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1.2 职业方面

1.2.1 工作环境 医院的环境比较复杂,充满着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检验人员每一天都要面对大量标本,每份标本中都可能带着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只要出现暴露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危害。如今,分析标本基本上都是仪器完成,每一个房间均堆满各种电脑和仪器,而仪器运转必然会产生噪声与辐射,甚至还会产生大量气溶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还有一些检验室通风不良、缺少阳光及化学试验用品较多,必定增加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1.2.2 工作压力大、风险高 检验人员每一天都要核发许多报告单,每份报告均记录着患者病情信息,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及转归具有重要作用。对检验人员而言,错发或者迟发报告单都可能出现误诊,而且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检验结果必然不断变化。有一些医生凭借个人的经验判断,轻易作出结果不准的结论,不仅是医生失职,也会伤害检验人员。长此下去,必定会损伤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工作丧失兴趣,加重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1.2.3 职业要求高 随着医学模式不断改变,人们对检验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檢验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和操作技能娴熟,还必须要对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同时还要掌握一些维修医疗器械方面的知识。超负荷的工作已让检验人员疲惫不堪,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1.3 个人因素

1.3.1 家庭因素 子女、经济及赡养老人等各种问题均会给检验人员产生一些心理压力。检验人员大多是女性,在工作中要承担男性相同的工作任务与职责,还会兼顾家庭重担,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与精力,加之女性本身感情脆弱、高焦虑倾向及感情细腻,感受事物较为深刻,面对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极易产生情绪波动。而男性常因收入低,缺乏成就感等各种原因,都会产生心理压力。

1.3.2 适合支持系统差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减弱或者缓冲心理压力;检验人员常常埋头奉献、默默无闻,社会不能充分认可其劳动成果,加上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让检验人员情绪低落,身心疲惫。

篇11:医学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及干预措施论文

从心理压力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因此还需要结合医学检验实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2.1 检验人员方面

2.1.1 正确认识检验工作 检验人员要对检验工作准确定位,寻找自我平衡的支点,心情不畅时要寻找平衡支点,调节个人的心理状况,出现紧张、焦虑及忧虑等各种心态时,要及时分析根源,承认存在负性情绪。同时还要理智、冷静地进行自我分析,寻找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消除对策。

2.1.2 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能够提高检验人员的抗压能力,要正确面对压力,积极选择合理的应对措施,不能过分苛求个人与他人,要常常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学习和努力工作减压。

2.1.3 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 检验人员要多学习,多参加各种新项目、新技术等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人际交往、社会学及计算机网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

2.1.4 选择合适方法缓解压力 当检验人员心理压力过大,如果一味采用克制是无法达到缓解效果,因此就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缓解方法。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倾诉,因此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开展交流沟通,倾听检验人员的倾诉,同时检验人员也可适当对他人倾诉,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调节紧张情绪,逐渐恢复自信[3]。也可以选择放松训练等各种心理训练缓解压力。

2.1.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方式能够确保身体健康,能够增强抗压能力。而且爱好、运动及兴趣,以及良好睡眠不但可以确保身体健康,还能降低焦虑与忧郁,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2.2 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要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检验人员深造与晋升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日常管理中以“以人文本”为理念,关爱检验人员,尊重检验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

2.2.1 增强检验人员心理素质 医院应该通过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增强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给予积极引导,在检验部门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并要给相关人员提供宣泄的时机与环境,理解与关心检验人员的日常状况。

2.2.2 形成科学用人机制 要形成唯才任用的用人机制,合理规划检验部门的编制,改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人员具有充足的睡眠;并要多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劳逸结合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疲劳。

2.2.3 加强检验部门内部沟通管理 医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在检验部门召开探讨会,和检验人员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检验人员的真实想法以及心中的困惑,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采取化解措施,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2.2.4 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规划 医院应该把检验人员个人发展归并到医院的发展总目标中,形成双赢局面。这样不但能够缓解检验人员的心理压力,还能够提升检验绩效。同时还要组织各类相关的沟通培训,培训新理念、新技能及压力管理等,引导检验人员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充分认识压力引发的危害性,掌握其应对措施,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4]。

3 结论

随着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医学检验引入各种新技术及新设备,临床诊断中更加依赖检验数据。因此,医学检验就必须要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及工作效率,才能够满足临床所需。在这种形势下,检验人员必然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自然就会承担更大的压力,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检验质量。就需要深挖心理压力根源,有针对性采取干预对策,调整检验人员的心理状态,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檢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磊.医学检验人员职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30(4):95.

[2] 刘锐.医学检验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12(14):79.

[3] 彭坤,王易振,张静文,等.构建以病例为主导的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互动平台[J].重庆医学,,7(28):3832-3833.

[4] 岳锡宏.医学检验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胡查与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8(23):214-215.

篇12: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干预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外出谋职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应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全面了解这些问题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就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向城市转移谋求新的工作,以增加家庭的收入,改善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少人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是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一辈抚养,其结果是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加。据报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1],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儿童处在身心发育时期,他们的健康成长除了家庭的照顾之外,更需要国家和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拟就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并非我国独有,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特别在发展中国家,问题更为突出[2~7]。在国内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其中尤以全国妇联课题组[1]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这个研究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其研究结果是可靠的。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口学特征:(1)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比增加242万。(2)年龄结构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增大。学龄前儿童(0~5岁)为342万,占留守儿童的38.3%,比20增加47.73%;而大龄儿童(15~17岁)规模缩小,比年减少19.68%。(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其性别比分别为111.77和111.25,但不同年龄段性别比存在差异。(4)分布地区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5)近三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同住,10.37%与他人居住,而有3.37%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单独居住的。(6)未能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在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居住的留守儿童中较之在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居住的儿童为高,分别为5.12%和3.13%。隔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祖母的年龄多在50~59岁之间,他们受教育程度很低,约有8%~25%未上过学。由于文化程度低,他们在抚育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

篇13: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干预措施论文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做了一些调查,但由于调查的人数和地区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标准不一致,其结果也可能受到影响[8~22]。段丹辉等[8]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278名2~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对照儿童1273名为调查对象,采用3日膳食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谷粮类和蔬菜类为主,其肉禽水产类、水果类及零食类等食物的摄取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在能量、三大营养素及部分矿物质(钙、锌、硒、钾)和维生素(维生素A、B1、B2)的摄入量方面均低于推荐摄入量。农村留守儿童能量摄入不足率达50%以上,蛋白质摄入不足率达80%以上,而上述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率达90%以上。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仅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35%,而植物蛋白质占65%。植物性铁的摄入比例达87%。表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蛋白质和铁的来源不合理,膳食营养状况有待解决。牟劲松等[9]为了探讨7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择7585名留守儿童和7557名对照儿童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单亲、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9%、17.9%和16.3%;低体重率分别为7.2%、8.3%和7.6%;消瘦率分别为3.1%、3.4%和3.3%;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8.9%、20.6%和18.7%。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贫血检出率留守儿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留守儿童生长迟缓有关因素主要为儿童年龄、低出生体重、散居、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每周吃早餐次数、每周吃零食次数、看护人意愿、主要看护人类型等;与留守儿童低体重有关因素主要为儿童年龄、低出生体重、每周吃零食次数、看护人意愿、佝偻病等。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不乐观,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营养干预,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庞培等[10]为了了解农村1~4岁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对安徽省12个行政村各选取212名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和双亲均未外出的留守儿童,使用自编喂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和评价,对其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进行测定,检测尿碘,并检查神经精神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在儿童健康的理解、部分重要食品(如奶及其制品)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烹饪方法对食品营养成分影响方面的知识,对儿童膳食结构、健康状况和进食行为方面的态度,为儿童提供多种食物、经常查找喂养孩子知识方面的行为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营养性贫血检出率、锌缺乏率、碘缺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留守儿童的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为“低分组”的儿童其营养不良和营养性贫血检出率较高(P<0.05)。结果表明,农村儿童监护人喂养知识、态度、行为与儿童营养状况关系密切,我国农村儿童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存在问题较多,祖父辈监护人更为严重。此外,还有不少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小范围的研究,也不同程度发现了上述问题[11,12]。

3干预措施的研究

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陆青梅等[23]为了探讨综合干预对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对100名留守营养不良儿童及监护人实施综合干预,比较综合干预前后营养不良儿童的营养和健康情况。综合措施包括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认识特点,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对儿童进行解说;结合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用方言对监护人和年长营养不良儿童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合理膳食对儿童的好处;指导监护人婴儿食品制作方法等;定期做电话随访;一年后上门随访了解监护人对食品选择与制作、纠正儿童饮食不良习惯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解决。结果显示,实施综合干预后,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程度明显改善(P<0.001),营养不良性贫血明显好转(P<0.001);监护人对综合干预方式满意度为95%。表明通过合理的干预可以帮助儿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此外,常芳等[24]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实施信息干预,帮助看护人了解预防和治疗贫血的知识,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的贫血状况也有正向的作用。其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干预对父母有一方在家学生的身体状况改善显著优于父母都外出的学生;与父母都外出的非住校生相比,信息干预对至少有一方在家的非住校生身体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如此,至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营养干预的报道尚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与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这些因素来自多方面,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因此研究计划的具体实施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营养干预研究并获得确实的效果,必须国家的大力支持,通过国家统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切底改善这种状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了解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区分布,各地区经济水平,不同地区家庭收入,不同地区的民族生活习惯等。然后,了解影响留守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均需要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甚至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个工程是巨大和长期的。此外,应加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的研究,除少数研究外,大多数是小样本,局限范围的研究,其代表性有所欠缺。再者,研究中要注意所用标准的统一;对留守儿童界定的范围也应统一,以便于进行对照分析。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2-34.

2谢新华,张虹.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及其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1):36-43.

3WickramageK,SiriwardhanaC,VidanapathiranaP,etal.Riskofmentalhealthandnutritionalproblemsforleft-behindchildrenofin-ternationallabormigrant[J].BMCPsychiatry,2015,15:39.

4WangL,FengZ,YangG,etal.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depressivesymptomsintheleft-behindchildrenandadolescentsofChongqinginChina[J].JAffectDisord,2015,177:36-41.

5TomsaR,JenaroC.Childrenleftbehindinromania:anxietyandpredictorvariables[J].PsycholRep,2015,116(2):485-512.

6ChengJ,SunYH.Depressionandanxietyamongleft-behindchildreninChina:asystematicreview[J].ChildCareHealthDev,2015,41(4):515-523.

7TanC,LuoJ,ZongR,etal.Nutritionknowledge,attitudes,behav-ioursandtheinfluencingfactorsamongnon-parentcaregiversofruralleft-behindchildrenunder7yearsoldinChina[J].PublicHealthNutr,2010,13(10):1663-1668.

8段丹辉,朱明元,罗家有,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2~7岁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现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4):326-330.

9牟劲松,罗家有,李艳萍,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39-443.

10庞培,苏普玉,胡传来,等.农村1~4岁留守儿童喂养状况与发育偏离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1):1-3,134.

11刘焕英,胡桂崧,温爱娣,等.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06-307.

12叶立娜,李文芳,郭慧,等.汉川市农村学龄期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6):2565-2567.

13龚正涛,杨勤.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配对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75-3778.

14于冬梅,刘爱东,于文涛,等.中国贫困地区母亲外出打工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研究,2013,42(3):429-432,441.

15岳莉,李佳樾,何莉.甘肃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40-42,46.

16龚正涛,王丹.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配对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9,20(4):37-40.

17郝刚,张瑞,张莎,等.资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宏量营养素和钙摄入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644-645,650.

18潘池梅,陈心容.农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08-711.

19陆青梅,林娜,班亮阶,等.桂西地区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原因调查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2):171-172.

20黄春兰,陆青梅,班亮阶,等.桂西地区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64-165.

21彭俭.学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差异及干预措施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52-53.

22黄爱云,赵宪善.临泽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儿童营养知识与儿童营养行为的现状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318-319.

23陆青梅,黄春兰,梁英,等.农村留守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631-632.

24常芳,史耀疆,李凡,等.信息干预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来自陕西省的随机干预试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3,(4):118-125.

辅导员亚健康状态成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载体分析论文

外汇交易危机防范对策分析论文

群团组织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高中的政治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研究心得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论文2022-11-08

关节炎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论文2022-05-08

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2022-08-12

高校辅导员如何走出职业倦怠2022-09-26

浅析大学生学业不良情绪的成因及其对策的论文2024-02-10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2023-06-09

浅谈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对策论文2023-11-12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心理危机干预2023-01-08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探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及其对策论文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