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锦集8篇)由网友“四十九日告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
内容摘要:我国的超市经营经过了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时期,特别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时期,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战略是实行这种转折的突破口。笔者认为,我国超市要发展应积极投入与经营农村的土地、介入和主导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参与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超市生鲜食品发展战略
现阶段,我国一些超市公司在拓展全国市场时遇到了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应归结为一点,即我国超市核心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国超市经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进入了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时期,特别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时期,这就必须从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战略上入手,而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是我国超市实行区域集中和区域领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战略基点
笔者之所以要把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作为一个连锁超市企业战略发展的问题来讨论,是基于这样两个竞争的出发点:第一,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是能够体现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经营特点,从而使众多的超市避免在竞争中陷入单一的价格竞争的陷阱之中,使竞争良性起来,也使得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经营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第二,从中外超市企业的竞争现状来看,在资金实力、业态规模、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我国的超市企业明显处在弱势地位,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区域化特点、消费者消费需求习惯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因此,作为现代食品流通主要业态形式的我国超市,在对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具有比外资超市企业更明显的优势,而能把这种理解和认识上的优势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在食品经营上就要经营好生鲜食品。山东省家家悦超市的董事长把超市经营好生鲜食品作为超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做法,充分说明生鲜食品在超市经营中的核心地位。
对我国来说,在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方式和方法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是我国未来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主要方向。我国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模式的多样化实际也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借鉴各种经营生鲜食品模式的经验可以对超市未来的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篇2: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
“永辉模式”。福建永辉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将农贸市场作为竞争和要予以取代的对手,在销售方式、价格、品种结构、自选方式的开放度等方面进行赶超;建立庞大的基地采购网络,永辉做到了将“坐商”改成了“行商”;不断地向上整合供应链,除了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外,自开批发市场是核心的一环,由此建立对农贸市场的采购优势,确立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品种优势和主动调配市场的空间与时间的优势。
“家家悦模式”。山东家家悦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模式是目前我国超市中最接近国际先进做法的方式,也是一种投入较大的方式,可以代表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方向的未来。建立生鲜食品加工和配送中心,使生鲜食品的加工在工业化的条件下做到综合利用率最大化,同时也使生鲜食品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配合生鲜食品加工和配送,中心建立每一家门店的整理、加工后台,做到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自营,及时地控制缺货、损耗、并做到新鲜与卫生,把特色和差异化体现出来;生鲜食品加工和配送中心对农业生产规模和方式,以及农产品适合超市化经营的生产意义重大。
“联华模式”。上海联华超市的“标超的生鲜转型”模式为我国数量众多的小型超市,尤其是食杂性的小型超市的业态转型和业态升级创造了成功经验。按照不同超市门店所处的地理环境、经营面积、竞争环境和消费阶层来设计不同的转型模式,在设计、装潢和购物环境方面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采取个性化的生鲜食品定位和采购政策,改变门店经营生鲜食品的考核方法,让门店与员工分享收益。
“城市超市模式”。这是一种实行精确和精品定位的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其特点是:市场定位外国居民和高级白领;以进口食品为主;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明确,专业化是为了实现社会化服务。这种模式又有三种表现形式:城市超市有限公司,超市经营;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进口食品代理和配销;城市蔬菜产销合作社有限公司,高档蔬菜种植、加工和配销。
“武汉中百模式”。这是一种连锁超市参与城市农贸市场改造和管理的、带有很强管理创新特点的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其特点是:将超市的管理向农贸市场延伸;创新了一种新型经营模式,既具备了超市的商品买卖功能,又兼有庙会的传统文化特色,使之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景点”;超市要在生鲜食品的终端流通环节的秩序化、卫生化方面有所作为。
篇3: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
(一)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国现代的流通改革是以超市这一现代零售业态为主导的改革,这一改革不单单解决的是零售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业态创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整个流通领域的效率和对国民经济中相关产业的良性带动问题。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战略是实行这种转折的突破口。
在我国“十一五”的发展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国家的'战略,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战略是完全可以对接国家的这一战略。通过生鲜食品的基地建设可以促使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通过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使之成为能在超市中销售的生鲜食品,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在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会得到真正推动,农民会摆脱小生产角色成为产业主人和员工的角色,农民的这种角色的转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要将取得农村土地的实际科学开发权作为目标,由此来探索农工商业一条龙式的协调发展。必须相信农村土地的科学开发一定会比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回报要大得多。我国的连锁超市通过生鲜食品经营战略的实施,介入与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之中,是一种能将农业与现代流通业对接的实现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一环。
我国的流通秩序整肃任重而道远,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战略向批发市场渗透,向农贸市场渗透可能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来看,向批发市场进军效果则会显著得多,因为这使得超市在一个地区内获得了货源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发展经营批发市场会从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演变为社会配销中心,这对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流通秩序整肃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出现整顿后效果仍不理想的原因是这两类市场的组织与运行中缺乏具有组织化程度高、社会责任感强并具有规模化销售网络的流通组织。我国的连锁超市要更积极地参与到对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的改造中去,这也是历史赋予的社会使命。
从目前整个生鲜食品的供应链环节的现状来看,每一个环节(生产、贩运、市场交易、加工制作、批发销售、零售销售)都有机会来整合这一供应链,都有机会来取得这一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超市由于经营的连锁化和规模化具有先机的条件。如果是一个地区集中发展和区域领先的公司则具有明显的主导性整合优势。就像福建永辉和山东家家悦超市那样,我国的超市业界都来积极地投入到生鲜食品供应链的整合大潮之中。
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要把食品安全卫生放在首要的地位,因为超市是目前我国食品供应市场的领先者理当对消费者的健康负有重要责任,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把超市作为主要的监控对象,这是由超市的市场主力地位决定的。同时,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等部门也应加强对社会其他食品供应单位的检查监督力度,使超市在接受国家相关部门检查监督时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市场地位。
目前我国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在经过前阶段的大规模跨区域发展之后都在进入调整之中。我国的超市公司必须要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从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区集中和区域领先的战略应是未来超市公司发展和竞争的主要战略。地区集中和区域领先的超市公司才能有条件实施生鲜食品经营战略,而具有生鲜食品经营优势的超市公司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我国超市公司与外资超市公司的竞争战略之一,是实现各个地区集中和区域领先的超市公司的跨地区合作、联合甚至一体化。
(二)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我国的超市发展是在零售业国际化的背景下发展的,国际超市企业在我国进行国际化扩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适合我国市场的本土化建设。超市在本土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同时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发挥本土化的优势取得对国际超市的竞争优势;二是在进行跨区域扩张的时候解决好本土化经营的问题。超市生鲜食品经营实际上反映的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民众饮食文化的需求适应。从这两点上来说,我国本土的超市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什么沃尔玛在我国市场上的适应性总是要比家乐福差,不是它的技术不好管理不行,而是缺乏饮食文化的沉淀。为什么永辉敢把超市开在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对面,这其中就反映了我国本土超市对自己民族饮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在这种饮食文化后面所体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如永辉创造的“基地采购、远程采购和当地采购联结批发市场和连锁门店的模式”。
超市企业要认识到区域集中和区域领先战略的必要性,这一战略如得到很好实施,就具备了整合地区生鲜食品供应链的能力和优势。而国际超市企业目前在我国市场实施的是全域式发展战略,主推的是大型综合超市这一单一业态,这种战略和业态不可能在一个区域内密集布点,而且从目前我国市场占有情况来看,还没有任何一家外资超市企业在我国全域或区域市场里获得明显的优势领先机会。也就是说它们还不具备整合区域市场生鲜食品供应链的能力,因此笔者把我国超市本土化竞争优势之一的生鲜食品经营归纳为:区域集中与领先战略——区域饮食文化的理解——区域生鲜食品供应链的整合——区域领先企业的跨地区合作战略的实施。
从我国成功的超市企业经营生鲜食品的经验来看,连锁超市的发展中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商业的精华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超市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时,不能沉湎于单纯的标准化建设和运行,要特别注重传统商业文化的继承,以及这种文化所积累的经营方式和方法精华的发扬光大。为什么要推动超市去介入和主导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呢?因为这不仅是一种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机会,也是中国现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说到底也是现行农业经济现状和农民文化在流通中的反映,超市在推动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以极大的热诚和激情投身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中去,这是实施超市生鲜食品的战略基础。
对我国的超市公司来说,介入与主导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一是可以使自己处在农贸市场和同行业的上游居以优势地位;二是可以使批发市场对接自己的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同时可以检验远程采购进入批发市场的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价格竞争性;三是可以使自己处于向社会批发和配销商地位的转化可能;四是可以使区域性领先的公司进行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的串换,成为区域性公司合作和联合的流通据点和管道。因此,笔者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要整顿批发市场,要推行城市农贸市场的超市化,要整肃流通秩序就应大力推进区域性领先的超市公司介入与主导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这一推动和新政将是新时期国家推行流通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控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篇4: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思考论文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思考论文
一、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农业经过建国六十多年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近四十年的全方位的发展,我国农业的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已经愈来愈显示出其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率方面的局限性,于是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讨论也就越发被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所重视。关于世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主要有所谓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较为典型的划分。
这两种模式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成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中比较极端的两种情形,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则是沿着这两种模式的中间的某种程度的状态和轨迹来发展本国的现代农业的。“美国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大而粗”的土地和资本双要素密集型的“大农场经济”模式。所谓“大”是指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大规模的种植园农场,这是由美国“地多人少”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决定的。所谓“粗”是指美国的“大农场经济”模式的现代农业是一种较为粗放型运作的农业模式,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要素投入的增加和以大型农业机械被代表的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来实现的,而对于单位土地的产出的提高则较为轻视,这当然是由于在美国拥有极为富裕的土地资源,土地的价格较为低廉,所以通过增加土地要素的投入来提高农业的产量显然要比通过提高单位土地的产能来提升农业的产量要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样,在土地和资本的双要素驱动下美国形成了典型的“大农场经济”模式,而美国的农业人口在英文中则被称为“farmer”即“农场主”较为贴切。“日本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小而精”的劳动和资本双要素密集型的“小农经济”模式。所谓“小”是指日本的农业生产单位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岛国”的自然禀赋严重制约着日本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程度,全国都难以找到较大规模的平原地区,并且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同时也是日本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工业中心,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所以在日本很难有农户能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像美国那样规模的“大农场经济”,而只能选择较小规模的生产模式。所谓“精”是指日本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土地和劳动力的配比上相对于美国来说极其的偏重于对劳动要素的投入,以与其“人多地少”的国情现状相适应。
日本的平均每个劳动力所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在1980年时是美国的二十五分之一,而每个农业劳动力所贡献的产量在1980年时只是美国单位农业劳动力产量的六点五分之一。但由于是“小而精”的生产模式,在1980年日本农业每亩的单位产量则是美国同期的六倍之多,而在1970年则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十倍之多。就土地要素和劳动要素的配比来说,日本的农业模式是典型的“劳动要素密集型”的,由于其单位劳动力所能够耕作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虽然其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业产量较高,但当其与美国这样典型的“地多人少”的“新大陆”国家比较单位劳动力的产量时,自然会显得单位劳动力的产能是非常低下的。
二、对于我国又快又好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目前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来说,首先应该划分清楚现代农业的迥然不同的两种产业领域。首先,针对传统的较低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的基础粮食种植产业而言,其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是向着“地多人少”“、大而粗”的美国模式靠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降低粮食生产的单位成本,才能使最终产出的粮食能够在日益全球化的粮食市场上取得竞争力。所以,针对我国像东北、华北这样的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其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必然是走美国这样的“大农场经济”经济模式,即通过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使耕地愈来愈集中于数量不多的少数大规模农场中,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对于像华东、华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多年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相对于这些地区非常稠密的人口而言,其土地资源已经非常稀缺,传统的粮食生产在农业中的比重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日本农业生产的情形较为相似,所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这些地区应该以日本的“小而精”的“小农经济模式”为参考,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林果种植“”花卉、养殖”等“高值农业”的产业模式,通过不断提升农业的产业附加值来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值,从而实现这些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讨论,期中一定要遵循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必须根据某一区域的具体实际来研究制定该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特别要将该地区的自然禀赋作为考虑问题的首要因素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探寻出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的最优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才能为我国农业的全面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思考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企业跨国经营亦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当前,加快企业跨国经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技术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必须全方位、高起点地实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如投资多元化战略、合作联盟战略、“本土化”战略、规模经营战略、组织管理创新战略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战略.
作 者:翟芳玲 作者单位:济南市行政学院 刊 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JINAN CITY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AND JINAN CITY ACADEMY OF SOCIALISM 年,卷(期): “”(2) 分类号:B0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跨国经营 经营战略篇6: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思考论文
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思考论文
1、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基本成就
我国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受政策影响显著,作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性产业,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到,节能环保总产值达到4.5亿元。近两年,环保政策出台速度加快、周期缩短,涵盖范围广泛,集中在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体系构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产业化及环境管理综合化等方面。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保工作力度持续加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环保投入,近年来我国环保行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
2、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外部驱动因素可以从社会经济、政府角色和市场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公众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环保意识等因素驱动;政府制定的环保目标、环境标准、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等,是创造环保产业需求、形成环保产业市场的直接动力;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价格机制、环保投融资等因素构成了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动力。同时,政府制定鼓励和激励企业进入环保产业的政策,可以激发形成相对充足的环境产品和服务供给。内部驱动因素是指产业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环保产业自身的发展基础、结构与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家素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各驱动要素与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动态发展,共同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进程。
3、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措施
3.1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应该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监督、督查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大国家对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对突出的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对环境污染問题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的环境问题负责,进一步落实组织整治环境问题,严厉查处污染环境的单位,各单位及其法人应该承担起污染环境的责任,谁污染,谁治理。污染环境的单位应该负起污染治理和恢复环境的责任。进一步强化环境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其排污量,设置严格的排放制度,控制住污染源头,严格实行污染排放许可、总量排放,并设置严格的评价制度。
3.2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加大政府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该将环境治理财政支出逐年增加,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污染治理、增加环保试点和检查管理工作的资金的支出比例,在实施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经费的正常支出。其次应该加强引导社会上的资金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多渠道引入资金,完善企业、社会、个人和政府多元的资金融入机制,确保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均衡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积极参与设施的投入,制造有力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
3.3统筹绿色、循环、低碳三大主题
小康社会进程中,环境问题是短板,也是破窗。短板补不齐,再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枉然;破窗补不上,再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打折扣。如何补齐环境短板,让环境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环保产业是突破。一方面,只有政府有所为,切实承担起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才能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企业所不及。另一方面,只有政府有所不为,让市场办环保,才能彻底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市场对环保资源的配置作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
3.4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一方面,产品的环保化程度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也反映出市场对环保需求的回应,当人民群众逐渐将是否环保纳入到消费的目标函数,绿色成为除价格外以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时,就是从需求方面拉动环保产业发展之日。另一方面,环保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是检验环保供给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准,只有环保产业繁荣了,形成消费乘数,才能彻底解决环保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力问题。需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驱动力,增强发展动力、成长活力、持续能力,充分发挥环保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各自作用,集合企业、科研单位优势,突破科研、生产的瓶颈,大力培育环境科技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总而言之,新世纪以来,我国环保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虽然产业发展中仍有诸多伴生问题和隐患,但总体来看成绩不容小觑,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新《环境保护法》、“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环境管制标准和规划的出台,国家对企业生产活动中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成彬.美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启示[J].中国能源,,01:37-42.
[2]傅志寰,宋忠奎,陈小寰,王健夫,赵吉诗.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5,08:75-80.
[3]金亚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J].节能与环保,,01:60-63.
[4]张坚.战略新兴视角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9:20.
篇7:浅析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引发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主要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创新型人才是培养过程的结果,需要有适宜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既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列为重中之重,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核心任务,明确了着力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但各高校对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说得多,做得少,仍摆脱不了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显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教育界认真思考。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1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高等教育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准确理解创新的内涵,把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完成社会赋予的迫切任务。广义上讲,创新是对传统观念、体制、技术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创新一般认为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完全自主创新,即能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的创新;集成创新,即将现有的成果进行重新的融合,从而产生新的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呢?也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创新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活动。第二个层面,创造性思维是人在创新活动中和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主要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构成。第三个层面,创新人才是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虽然往往也产生了新颖的、有意义的产物,但这种产物在人类历史上大多并非首创,只是就其个人的历史而言具有首创性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创造活动直接推动了大学生个体的发展。
篇8:浅析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引发的思考论文
现阶段,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政府对高校科研的投入也逐年大幅提高,高校也更加重视产学研联合,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有效生产力。
但与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院校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是高等院校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为6000万左右,高校科研人才也为数众多,但是人才创新能力不足。以清华大学为例,尽管清华大学在化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论文数量已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但是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少,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不足。其次,科研条件缺乏,科研经费投入过低。此外,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起到的作用有限。美国高校无论在科研人员、经费、成果,在其国家科研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且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密切,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程度高。而我国高校不仅受制于经费短缺,还由于科研和应用脱节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资源优化不足。再次,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美国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开设通识课程和人文课程,培养兼容并蓄、锐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而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缺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西方国家创新素质教育开展得比较早,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比较成熟,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化。在此,我国高校以遵循教育规律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同时吸取国外高校的教育经验,也积极探索出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成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各个单独的'实验室,发展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教育的实验教学中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构建了前期强化基础、复合交叉,后期导师指导、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开拓出一条培养应用型、开放型和个性化为特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河北大学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2.2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5E+3C”
“5E”,是指应该着力对学生开展五个方面的培养:Engine: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包括理想、品德、社会或家庭责任感、兴趣爱好等。Essential: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Exercise:实训、训练和操作,即基本技能。Exploration:探索、研究,即探索精神。Enterprise:创业、事业规划及实施,即创业素质。这里的创业是指广义上的创业,不仅包括学生自己创办全新的企业,还可以建立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事业,或者为国家的相关行业建功立业。
“3C”,指应该为学生提供三个方面的教学资源:Condition:条件,即良好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教学条件。Chance:机会,即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教学条件的机会。Conduct: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
2.3开放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鲁东大学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开放式教育是多元、民主、自由、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突破、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实施开放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办学体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探索开放式教育机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建设开放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开放式的创新文化,“润”育创新型人才。
2.4“素质学分超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纺织大学在2010级新生中启动素质学分超市计划,素质学分计划分为阳光责任、阳光习惯、阳光修养、阳光形象、阳光心态五大模块,采用“项目+载体+阵地+实践”的运行模式。每个模块都有重点培养素质、参考选项和考核依据,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施素质学分计划,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以“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2.5“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长春工业大学将该模式分为三部分内容:(1)前3年打通,后1年在学科内设主修方向培养“专才”。(2)“按社会需求设计3种人才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工程意识,从事生产、开发。科研设计型:对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从事科研工作。技术管理型:利用所学知识做技术管理工作,或非专业性的工作。(3)“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性强的本专科专业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总量的40%左右,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2.6“订单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多数高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行“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即将推行的“督导班”,河北工业大学建立了多家产学研教学基地,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3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的启示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也始终在探索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和比较国内外大学的创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更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有益。
3.1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拓展知识、发展智育的重要补充,是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是增强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无法取代的方式。因此,在当今倡导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发展阶段,应该继续在实践过程中传承、发扬和创新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2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注重与企业的交流,加强实践教学
在当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学生教育模式多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导式、专业式、协作式并存,主次结合,形成互补。在我国,这些模式也是同时进行的,然而未来更应重点发展协作式,可以集合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先进设备,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企业生产所需的开发型或是创新型人才。毋庸置疑,高校与企业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或“订单式”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平台。
3.3建立学生创新平台,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
根据高校实际创建更多的专业性研究性社团,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案例模拟;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校外各种竞赛;借助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及创业。目前国内的高校,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人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变,这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环境。虽然与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使得传统的教育体制有了很大变化。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素养
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1)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使教师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2)教师定期培训。要在大力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出台政策,使教师定期培训与教师的年终考评挂钩。(3)实行教师挂职锻炼。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带薪到实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以增强实务工作经验,使教师首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为教师发展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有一流的教育方法和创新能力,能够给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感染,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因此,我们的教师不应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卓越的艺术家。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教育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校应对比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进而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大学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应当正确认识创新的内涵,把握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重视培养过程,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构建一个能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育更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兴启,李菡,郭恒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9(2):89~91.
[2]骆冬燕.大学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22~24.
[3]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4]鄢晓,林金辉.营造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校园文化[J].教学研究,2010(6):11~13.
[5]周俐军,王冬梅,张士强.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比较[J].科教文汇,2009(9):8~9.
【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借鉴和战略思考论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降低流通环节损耗论文2023-02-05
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优化管理发展研究论文2022-07-27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2023-05-25
关于商品市场调研报告2024-03-22
物流毕业论文2024-05-14
O2O电子商务模式分析论文2022-05-23
经营管理论文2022-04-30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2022-12-14
连锁策划书2023-12-19
市场调研范文202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