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25 07:44:0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共10篇)由网友“沒輒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篇1: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千古浙西,果熟醉人,十里飘香。这里的浙西地区包括浙江省中西部的金华、衢州以及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六县。在我国浙西的土地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专业化的种植优势,孕育了一批品质优良且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如衢州柑橘、建德莲子、江山猕猴桃等等。虽然说农业基础扎实,产品特色明显,但浙西农业由于地理位置等限制,面临着农产品滞销、产品知名度不高、农村散户销售难的困境。面对这一系列固有的弊端,一些浙西农产品销售公司积极探索营销方式,打通营销渠道,带领农民走向增收的道路,为浙西农业企业带来了不一样的经验与启示。位于浙西的衢州市新联建农产品公司成立于 年 9 月,是一家集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省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五年来,凭借自身独特的营销优势与全新的管理理念,为自身开拓了一条布满荆棘却能从容而行的发展道路,将绿色农产品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也在实践中认可了它营销渠道与模式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新联建推行从基地到餐桌的一条龙营销模式,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农户的捆绑发展,打通了企业和农户的最后一公里。传统的.营销渠道多种多样,如农户自销、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等,对于企业来说,大多是发挥了中间商或零售加工商的作用,并没有打通销售链条的各个环节,企业的盈利也仅限于某个环节。新联建采取的一条龙模式,不仅简化了公司的产业链条,优化成本,也加深了公司于农户的联系,迸发出了“1+1+1+1>4”的理想效果。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害食品也成为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促使我们对绿色农产品“回归”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而衢州新联建农产品有限公司也把生产绿色无害食品看作战略营销的重中之重,通过回归传统养殖方法,利用浙西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引进“一村一品”项目,通过建设农产品示范养殖基地,生产了诸如“两头乌”,“农林功夫鸡”等食品品牌,自然农法,自然生活,正是新联建公司敢于不断发掘营销渠道与营销模式的最大底气所在。在新联建拥有的三大种植基地中,从农户种苗,到新苗的培育,最后到病虫害的防治与施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有专人负责记录和整理其成长方式与培育情况,环环相扣,做好信息的反馈,并以其为原始依据作为产品研究的基础。最后生产出的产品,也由公司统一指导销售。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销售模式,有利于农产品达到统一的规格标准,避免农民散户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难题而产生滞销状况。

新联建公司在汇聚了公司出品的所有优质农产以及衢州地区名特产的基础上,于 年在杭州建立了 2090平方米的产品展示中心,并向杭州下沙 6 所高校、杭州高端客户以及一些事业单位进行直接配送,彻底改变了酒香不敌巷子深的窘境,也为成功打开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农产品市场打牢了根基,而除了杭州之外,衢州柯城区也有精心建设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或许当其展示展销中心在浙江省内遍地开花之时,也是浙西农产品走进省内千家万户之日。新联建先后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申请建立诸如衢州市新农村建设专家工作站以及家庭农场主协会等多个科技交流中心,为公司农产品的选中、深加工提供科学与技术的保障,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联建的一系列创新,从生产到销售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也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第一,优化销售渠道,造福农户与顾客。从最初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到后来的“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的模式,只有适合的这个时代的才是最好的。面对经济浪潮的冲击,任何企业只有达到成本的优化才能向前,通过产业链的优化,加强与农户“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自营、联营、加盟相结合,自供自销,弱化中间商的作用,搭建产销对接的平台,构建环环相扣的新营销模式才是企业向前的不二之选。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发展现代化农业。不论是生产期间的全程监控、生产标准的统一制定、还是生产后期的加工保存,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柱。将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决策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对生产研发、菜农管理、智能交易进行全新的系统化运营,推动产业的战略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营销电商化也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大潮。

第三,不断完善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农产品的配套物流服务,农产品展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等。新经济时代,没有物流,也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新联建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其自身有了专门配套的物流业务,大大解决了物流运输方面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农产品而言,新鲜产品能否“跑步”进城,对消费者口感的影响有多大,更是关乎其产品日后能否打开市场的关键。恒温技术、干冰催熟保鲜技术等大量技术的引进,高校配送业务、酒店配送业务以及家庭高端配送等多项配送业务的成型,保证了农产品快捷、新鲜地走进人们的厨房,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篇2:对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经营状况进行研究论文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雾日达108~146天,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自然条件适宜于天然橡胶的生长。因此,西双版纳州将天然橡胶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橡胶种植业已经成为西双版纳州农业产业中种植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的农业支柱产业。

1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种植现状

西双版纳州是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最适宜的地区,橡胶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约30%,至底,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29.4hm2,干胶产量31.7万吨,西双版纳州~20天然橡胶面积和产量。

篇3:对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经营状况进行研究论文

2.1胶园的经营形式西双版纳州胶园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村民自主经营形式。它是民营橡胶经营的主体,占全州胶园约1/3。这种经营形式,土地是农户的承包地,胶园的资金投入自筹解决,生产自行安排,原料销售按市场价格自主随行就市,农户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充分体现。二是集体承包经营形式。主要是原乡镇集体企业,包括县、乡、村(社)办的橡胶种植场或橡胶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胶园承包到户,承包户在生产及经营上享有自主经营权。三是农垦承包经营形式。农垦体制改革后,原农垦所属胶园承包到个人经营。土地国有,承包户享有自主经营权,橡胶原料市场化。四是农垦非公经营形式。即改制前,农垦职工利用农场土地的边角地头,自筹资金投入,土地属国有,投资者拥有胶园的自主经营权。五是公司化经营或租赁种植经营形式。公司化经营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经营,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以种植为主或种植与制胶并举。租赁种植经营形式主要是社会资源与农民土地资源的结合,这种形式产权明晰,经营权明确,技术、资金有保障,胶园的管理水平较高,与公司化经营形式一道为提升民营胶园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2民营橡胶经营现状西双版纳州部分民营胶园基本失管,杂草丛生,大部分胶农种胶只求索取,不做投入,橡胶树长势差,胶园长期处于低产水平。据对某镇民营胶园的调查,70%的胶园不进行“三保一护”,80%的胶园不施肥,60%的胶园不同程度地出现氮、磷、钾的缺素症状;生产技术管理不健全或没有,技术规程难于落实到村委会,村小组未设置负责民营橡胶生产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乡镇的技术管理人员根本无法对基层实施管理,胶农种胶基本上没有作任何生产规划,更谈不上科学种植。民营胶园割胶生产技术水平低,有的三天割两刀、五天割四刀,致使胶树长势弱、低产,胶树平均经济寿命约,比原农垦国营橡胶树平均经济寿命30多年缩短约50%。

3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加强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的发展,增加胶农收入。西双版纳州国营农场属地化改革后,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农场原有优势丧失、收支压力大、维稳形势严峻、胶树产量降低、胶工收入下降等突出问题。且由于生产队(村委会)和居民小组(村小组)基层一线的管理人员进入承包,每天要割自己承包的胶树,工作精力分散,缺乏时间顾及基层管理工作,导致出现大量管理工作没人做,生产技术管理断层、脱节,生产技术管理措施无法实施,各项检查、督促工作没人落实,割胶技术检查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基层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各项政策和生产技术管理措施落实的执行力不到位,跟踪管理的力度不够,如割胶技术检查、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工作。政府部门要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制定有关促进橡胶产业发展的政策,强化橡胶产业管理层各类人员的管理责任,落实橡胶管理技术规程,避免胶园生产管理水平下降,割胶技术倒退。

3.2制定新的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对天然橡胶的扶持主要是种苗补贴、项目补助、胶工技术培训等,通过近几年来扶持结果的观察,种苗补贴实际上未能惠及胶农,项目补助没有普遍性,胶工技术培训主办单位五花八门,未能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西双版纳州国营农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普遍实行承包经营机制,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后,政府应研究和实施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实施天然橡胶有效扶持政策主要标的是扶持主体,橡胶生产的主体是胶农,扶持的主要对象就应是胶农,可参照农民种田补贴的方法,橡胶补贴直接补到胶农,才能真正惠及胶农,需要制定新的有效扶持政策,才能实现国家对天然橡胶的扶持目的。

3.3发展和扶持规范的橡胶农民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农民公益性组织,可以集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管理团体和行政辅助机构三位于一体。发展橡胶合作社,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凝聚力和规范管理,持续发展橡胶产业,橡胶合作社可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落实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社员素质;通过合作组织,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买,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减少交易费用。对规范的橡胶农民合作社,政府给予合作社专项技术培训经费,加强合作社内部专业技能的培训;给予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专项补贴,使合作社产业不断发展;政府授予合作社各种专营权,如胶水收购、化肥专卖等,促进合作社提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扶持合作社经营性和会员生产性共同利用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和专项经费支持,以持续发展橡胶农民合作社。

篇4:对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对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传统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百姓对生鲜食品的需求。中粮网等电商都想在这片“蓝海”中谋求突破。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到鼓励农民依托大型电商销售平台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这一政策成为了电商淘金生鲜的强劲“推手”。生鲜产品具有用户黏性、重复率和毛利较高等特点,毛利率扣除损耗率,也高于其它垂直品类。在此背景下,总结生鲜电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

现有生鲜电商多在传统电商平台进行,目前我国关于其发展模式主要有 B2C、C2B、O2O 等模式。

(一)B2C 生鲜电商模式

B2C 即 business to custome(r商家到客户),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与传统的店铺销售相比,B2C 的优点关键在于代替店铺之后节省的地皮和人工费用相当可观,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商品的点击率、购买率、用户反馈,随时调整商品的进货计划,同样也可以起到减少积压的情况出现。优菜网是最早进入生鲜品 B2C 模式的电商企业。“像送牛奶一样送菜”,通过取菜箱实现不见面配送,并增加客户黏性等,一个区域做好后迅速复制,但由于生鲜问题的复杂性, 年优菜网用户接近2 万,客单价只有 40 元,全年营业额 300 万。

(二)C2B 生鲜电商模式

C2B 即 customer to business(消费者对商家),指顾客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而且可以亲自参与设计、生产和定价,厂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海鲜走 C2B 预售模式:设有 4G 网络和加工厂的海上渔船,根据顾客的电商下单需求,实现捕捞加工的无缝对接,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加工完毕、快速送达客户,顾客可随时查询冷链物流的状态。

(三)O2O 生鲜电商模式

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线上至线下),指网络化的交易行为,网络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生鲜市场对商品体验要求极强,而 O2O 正是强调线上支付与线下体验的模式。如今 O2O 模式高速发展,日趋成熟,线下产地的体验与便捷的线上支付方式正是生鲜市场的首选。沃尔玛等一些拥有实体店的企业利用其优势,鼓励顾客线上购买,并尽可能快的配送产品。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上网买菜和提高顾客重复购买率,重庆“每日鲜”也由 B2C 转向 O2O 模式。

二、生鲜电商发展的问题

我国生鲜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农产品产值不高,产品庞杂,损耗大“,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解决。市场极大,虽然多家企业蜂拥进入这个领域,但高成本、低利润的特点,目前很难做大。

(一)物流成本高昂

生鲜电商的冷链配送过程要处于严格低温下,需采用“高配”的冷链物流。B2C、C2B、O2O 发展模式都有冷链物流方面成本较大的压力。根据《互联网周刊》报道,“生鲜电商一个订单的平均物流成本在 50元以上,即便是物流成本控制较好的工社,一个订单也在 48 元左右”,《21 世纪商业评论》的报道显示,“目前生鲜电商每单的配送成本在 15~20 元”。

(二)配送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

在国外市场,欧洲对第三方服务的需求比例可达 20%,美国达到40%,而在中国只有 3%。同样 B2C、C2B、O2O 模式的第三方全程冷链物流以产品生产能力和单价为限制条件。订单量多了,产品产出能力就高,并有利润。客单价要小于等于第三方服务费用。中国冷链物流报告显示,生鲜食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比发达国家的 5倍还要多。

(三)消费者未形成线上购买的习惯

生鲜产品人们更愿意要经过看、摸、闻等环节,才会做出购买决定,所以大多消费不会没有看到实物就购买。生鲜市场难以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是质量安全问题,而顾客还没有养成在线购买生鲜食品的习惯。B2C 模式主要以价格战的方式提升人气,不具有培养顾客重复购买的优势。同样 O2O 模式对于顾客消费习惯也难以形成。

三、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可行模式

事实证明单纯的 O2O、B2C、C2B 模式都存在固有缺陷,因此,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而“B2C+O2O”和“C2B+O2O”混合模式能够使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C2B+O2O”模式

由英国 Argos 公司的“B2C+O2O”混合模式成功案例可知,Argos 采用的“B2C+O2O”混合模式中暗含 C2B 模式,因此将“C2B+O2O”作为生鲜电商今后的'可行模式。“C2B+O2O”混合模式可以锁定餐饮业和社区的消费市场,抓住生鲜目标用户,这也是解决生鲜市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途径之一。

(二)“C2B+O2O”模式的可行性

由于生鲜产品的特点及各单一模式的缺陷,一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未来生鲜市场基本定位于“C2B+O2O”模式。

1.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

C2B 模式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定制类产品,通过预售方式集聚顾客,再向厂商集体下单,可以减少库存积压风险,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损耗。O2O 模式提供的线下社区等体验店,消费者可以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产品,减少退货成本。

2.有利于减少配送难度,保证产品质量

O2O 模式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C2B 模式是以顾客为中心,两种模式在生鲜电商发展中的融合能够相互补不足,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的趋同个性化消费需求,集成一个大订单,由公司统一定制采购,不仅能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还能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品质,降低配送难度。

3.有利于消费者形成线上购买的习惯

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个性化定制的销售行为,增加消费者网上购买力,O2O 模式从“线上”到“线下”,让顾客对商品有实际的接触,市民可通过电话、智能购物终端等,实现鲜活农产品直配到家,从而容易形成生鲜市场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和线上购买的消费习惯。

四、展望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会不断出现,在我国冷链物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生鲜电商会取得长远的发展。生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传统零售商品和 3C 产品的商业模式有所差异,“O2O+C2B”肯定会成为生鲜市场未来一条与众不同的新型商业化模式。

篇5:对安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探讨

对安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探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由于环境污染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全社会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彻底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作 者:李荣芬  作者单位:052460,河北省无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F32 关键词: 

篇6: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

农产品品牌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通过降低农业企业的成本来实现农业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促进农户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选择成本;作用机理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长期性,种植、养殖空间上的广泛性及质量的隐蔽性等特点,农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逆选择现象。逆选择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不愿提供成本较高的优质农产品,只愿提高普通或者劣质农产品。农产品是消费者日常食物的主要成分,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如何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关系广大消费者健康和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策略选择上,除政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措施外,农产品实施品牌化经营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企业的作用机理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降低农业企业产品推介成本。农业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考虑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消费者被纷繁的信息所困扰,农业企业在市场上采取逐一介绍农产品的功能、特点、质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费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新信息有排斥情绪,给企业的产品推介带来困难;推介没有品牌的产品会使消费者难以信任或记忆凌乱的信息。但农业企业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降低农业企业推介成本、增加销售的目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促进农业企业利润增长。农产品品牌可以克服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优质农产品。如果有一个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者供给的是优质农产品,消费者将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产品。“品牌”作为一个制度被长期受益的生产者所遵守,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那些自己信得过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品牌农产品受到育种、栽培、养殖等农业技术水平及生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品牌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品牌农产品的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也就会产生生产者剩余。供不应求状态越明显,生产者剩余将会越多,企业利润越大。因此,品牌在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同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农业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品牌,发挥品牌价值的功能,使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品牌”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企业增长是否永续。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长久,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如上所述,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诚的消费者外,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是实现“增长”。实践充分证明,品牌的`成功建设必然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户的作用机理

一般情况下,农户销售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中间加工环节,由于个体农户销售的产品数量有限,农户不会自己出资建设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农户将产品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给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长期利益进行品牌建设,这时农户的角色是农产品品牌的参与主体而不是建设主体。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农户生产经营的目的不仅是为满足于自身的消费需要,也是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所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所以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使优质农产品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而成本要高出很多,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有时可能是负值。逆选择使农户不愿意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农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使用价格便宜的劣质化肥和带有毒性的农药、激素等)来增加收益;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如过度地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来增加收益,这就为农户进行不安全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经营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时获得不错的利润,而优质农产品的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损,进而使他们逐步退出市场或转为生产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最终结果就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越来越低。虽然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提供低价劣质农产品,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的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收入。长期以来,受人口与耕地的双重压力,我国农业一直是以追求产量增长为目标,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品质普遍不高,地区结构趋同,产后加工技术落后。尽管这种数量型农业在人均收入和农产品数量水平低、国内与国际贸易不发达的情况下,曾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保证有效供给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农产品的日益丰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上升,这种数量型农业模式已不适应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严重偏离消费结构,从而不断引发农产品周期性“卖难”危机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分析农民收入增幅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档、无特色农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消费者的支付预期不高,尤其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长期影响市场,使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农产品的愿望难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长期处于买者、卖者均不满意的尴尬局面,农户收入水平长期增幅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农户之所以长期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是因为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不敢购买优质农产品,致使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消费者的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得不到实现,市场充斥着劣质和普通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能够起到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解决农产品市场上逆选择现象的作用,使制约农民生产供应优质农产品的逆选择现象和选择成本过高现象不复存在,农户的生产对象自然转向利润高的优质产品上面来,农民也将获得比生产普通或劣质农产品获得更多的收入,农产品品牌也就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强农户可持续经营能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增强农户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当前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支出增幅较小,用于生产的资金也十分有限,更谈不上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为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在没有形成农产品品牌带动的生产经营的格局下,农户只能按照市场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进行生产,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农户供给农产品的农业加工企业的品牌建设成功后,农户可以生产优质农产品并能得到比生产普通农产品或劣质农产品的收入更高的收益。农户收入的增加,不仅使农户生活水平提高,更能使农户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上,形成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以提高农户生产优质产品的自觉性。当农户在农产品品牌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生产经营时,农户收入大幅增加,农户的生产经营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这过程中农户也是学习者,慢慢知道品牌能使自己致富,自己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必须符合优质农产品的标准等等。这些认识逐渐变成农户的自觉意识,农民就会把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自觉行为。

三、结论

随着国内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品质升级迫在眉睫。提高农产品质量单纯依靠政府进行质量标准控制是被动的、单方面的,只有依靠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农产品品牌就是激发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随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会大幅提高,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就会增强,不但可以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飞跃,还会大大提高我国农业整体品牌在国际上的形象,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篇7: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

近年来,关于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为关注与探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发表真知灼见,但大部分研究都把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案例,如有的学生被认为品行良好,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虽然心理素质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左膀右臂,少了一条,人就会失去平衡。鉴于此,本论文在实践中探讨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高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思路,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理论

源泉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尽管它们同属于大德育 ( 广义德育 )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内容、方式方法、出发点、直接目标、角色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 , 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即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意“以心育德”和“以德养心”,为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实践探索

1. 聚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主题呈现。要使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机结合,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在最佳结合点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如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责任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结合点。可以提出分阶段的研究主题,建立并落实研究制度。

2. 回应活动创新的融合点:载体搭建。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活动有 5 种。

①军训。通过队列训练既练“形”,更练“神”。体魄更强健,意志更顽强。军训虽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军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②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在无形中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放松和分享。

④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自主管理也为学生的阳光人格奠定了有益的基础。自主管理、自觉参与又反过来推动着社团发展,滋润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⑤走进社区。如走进敬老院,学生每次从敬老院回来,感触都很深刻,他们明白该如何与老人相处,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这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 凸显课程创新的活化点:学科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更多的是要在欣赏课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情感熏陶,让欣赏课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突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美术中,抽象的审美对象形与色的真、善、美与情感、道德品质的真善美相一致。

4. 强化方法创新的突破点:多样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倾听、自由讨论、鼓励、会谈、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法、行为矫正法和沟通分析,等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道德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道德教育的实践锻炼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通,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三、展望心理健康理念的倡导在现实、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必须和可行的。

针对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笔者认为是两者交集中的融合,而非两者是完全的合一。他们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无法替代任何一方的,所以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避免道德教育问题心育化、心育问题道德教育化,否则会得不偿失。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永恒课题,我们将沿着德心结合的方向继续探索,紧跟时代脉搏,将此精神传承与发扬。

篇8: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论文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论文

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经济中以农业经济为主,包括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以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为必要补充。 农村经济包括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农村个体经济的收入,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旅游业的收入等等,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在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1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作用

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 及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在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是传统农业正在转变的方向,市场农业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农业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 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并获得稳步增长的同时得以高速增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且是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村人民几亿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来得以妥善解决,并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农村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也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人民奔小康,只有把农村经济搞上去,使广大农民朋友都过上小康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2 农村经济和三农的关系

(1)农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得以全面发展,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好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走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型农业道路,发展是第一要义,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来搞好生态安全农业。 以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三者的结合来进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在农业生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创造者是农民,发挥农民的主观性活动性,通过辛勤劳动来发展好农村经济,农民才能享受成果。

(3)农村经济与农业。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政策为保障,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深加工,增加产业链和附加值。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要促进农村的发展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全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建立起协调的利益机制,发展龙头企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债务负担重。 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过农村基层财政收入减少了, 这使本就负债累累的乡级财政更加不堪重负,使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 村里没有创收渠道,村提留收入又没有了,这使发展经济的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

(2)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 一些农民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习惯,在需求资金项目上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 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没有发挥好主导产业的优势,林牧业的比重不高,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缓慢。

(3)农资涨价过快,这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入不够,一些学校环境还很差。 农民工收入偏低,缺乏就业增收能力,整体素质不高,风险应对能力不强。

4 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4.1 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予以提高 , 对农村金融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我国的农村经济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完全一样的金融体制或模式是不可行的, 应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要适应三农特点,把金融体系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2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产业聚集、服务行业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这就要求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发展小城镇,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努力培育一批销售骨干企业。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提高竞争力。

4.4 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搞好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下乡活动,改变农村面貌。 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降低农资价格,给农民减轻负担。

篇9: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进行研究论文

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进行研究论文

1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现状分析

1.1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1.1.1 失地农民就业率低

失地农民一般文化水平比较低或者老年人偏多,大多都处于初中以下水平,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村的学历构成为:没上过学的 15%、小学学历的 35%、初中学历的 43%、高中学历的 5%、大学学历只有 2%。在这个对学历要求比较高的社会,农民失地的同时也相当于失业了。除了学历的制约意外,我国就业压力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规模一年比一年高, 年为 680 万人、年达到 699 万,这就产生了许多大学生降低了自己的就业要求,出现许多大学生与农民工竞争的现象。

1.1.2 失地农民就业后的失业率比较高在我国土地征用现状中,货币安置出现以后,就业对于失地农民来说越来越难。由于失地农民往往缺乏就业技术,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往往将安置的失地农民辞退。因此,即使是安置了就业,也有一大部分失地农民实际上处于未就业状态。

1.2 失地农民权益的收入问题

由于失去土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农业收入为主转为现在的打工收入为主,也有一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个体经营和开办企业。但是相比失地前,现在的收入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往往生活水平也不及失地前。影响失地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有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以及征地的补偿价格。在失地农民的收入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且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不稳定的打工收入往往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诸多需求。

1.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土地本身具有就社会保障的功能,如:提供给人民食物、提供养老的保障、提供公共物品给农民以及作为一种失业保险的功能为农民在打工就业中失业的人提供务农的岗位,在失去土地后这些保障功能都将不复存在。

2 关于征地补偿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所谓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3 我国征地补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3.1 征地补偿不足及补偿对象不明确征地补偿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甚至难以达到失地农民在失地前的生活水平。其次,现在的补偿方式大多数是遵循“不完全补偿原则”和“相应补偿原则”没有体现“完全补偿原则”。

3.2 征地监管制度的不足由于缺乏完善的征地监管机制和产权的约束,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商和土地市场交易者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勾结做出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利益、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如地方政府挪用征地补偿费用、土地开发商过度开发土地甚至破坏耕地、扭曲土地市场的运行等等行为。

3.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的城乡之间存在二元经济现象,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也相当大。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体现在:相比城市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健全,远远满足不了失地农民的需求。养老保险在某些地方还未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障及其他一系列社会福利项目就更不用说了。

3.4 货币安置后存在生活忧虑首先货币安置是一种生活指向性安排,而非就业指向性安置。征地农民在得到土地使用权置换的生活安置费后,就被永久地推向了劳动力市场。这给被征地农民留下了失业隐患。其次,货币安置着重考虑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眼前的生活安排,并没有与社会保障制度同步衔接,自身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完全靠自己解决。

4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

4.1 提高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征地补偿的标准,我国的征地补偿根本满足不了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对此,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其中逐年提高土地补偿的标准,可以较好地缓和国家、政府部门、相关集体组织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减少冲突。

4.2 明确土地征用补偿对象“集体”这一概念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出现了很多村干部自己代替集体组织,在征地中以村民委员会的名义来强占仅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的土地补偿费或者扣留一部分征地补偿费的违法事件,这引起了失地农民的不满,但是也因无法可依、自生力量薄弱,虽然有反抗、有争议,最后也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对象。

4.3 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以土地换取保障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被征地对象签订安置协议,对符合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费条件的被征地人员,为其设立社会保险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的,按月发放养老金。

4.4 “一揽子扶持计划”由于货币补贴存在一次性补贴的弊端,因此各地方政府需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一揽子扶持计划”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4.4.1 留用地安置留用地安置是指为了使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长远稳定的保障,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支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安置方式,是货币安置的重要补充形式,又称开发性安置,是通过开发性项目建设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产和生活出路的安置方式的创新。

4.4.2 提供失地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是指当地农村信用社向失地农民发放用于二次创业的贷款。失地贷款专门针对在新城镇及其它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失去原有生产、生活用地,需要进行二次创业以维持生计或谋求发展的农户。

4.4.3 再就业培训成本由于失地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要使其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就业岗位,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转岗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

篇10:对武冈市粮食生产战略进行研究论文

对武冈市粮食生产战略进行研究论文

我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在粮食生产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综观我市的粮食生产过去,展望它的将来,调整粮食生产内部结构,迅速发展旱粮生产,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认真学习和总结各地粮食生产的经验之后,拟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的战略问题浅析如下:

1我市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2014年粮食总产量全年就已达45.07万t,人均占有粮食为821kg,多数农民手中已有了余粮,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是:农村粮食生产正在由自给和半自给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粮食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也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1)产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有稻谷积压销售不出去的趋势,以米质较差稻谷积压现象就更为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需要的玉米、麦类等旱粮短缺。

2)由于产需矛盾突出,每年得从国外调进大量的旱粮。

3)旱粮单产低、发展速度慢。武冈市7.39万hm2粮食播种面积,平均产406kg/667m2,其中旱粮播种面积1.1万hm2,平均产仅为152kg/667m2。

4)土地种植单一,我市种植业主粮食总产量中主要又是水稻,稻谷有剩余,旱杂粮则紧缺。2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发展旱粮生产的战略地位

旱粮品种多,营养价值高。据测定,每1kg干物质中消化蛋白质的含量是:大豆337g,小麦112g,大麦93g,花生325g,玉米87g,高粱72g,稻谷只有64g。据饲养牲猪的测验,每1kg饲料的消化能量是:大豆4.59MCal,玉米3.84MCal,高粱3.74MCal,稻谷不足3.18MCal。如果以消化蛋白质作比较,每100kg大豆相当于589kg稻谷,每百kg小麦相当于175kg稻谷,每100kg大麦相当于145kg稻谷,每100kg玉米相当于136kg稻谷。可见,发展旱粮生产是人类开发植物蛋白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旱粮生产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水利条件差,大多数稻田缺水灌溉,都需抽水才能耕地种植水稻,这就无疑增加了一项稻谷的生产成本。二是以玉米为例的旱粮生产成本相对于水稻的生产成本都低一些,而且还具有省工,易管理,病虫害发生量较水稻要小。可见,发展旱粮生产是当前农村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2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的设想和发展

旱粮生产的有效措施旱粮在我市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在山区以往有旱粮半年粮之称,平丘地区的水稻区从九十年代初,在潜育化稻田实行——稻的耕作制度,获得粮增产、人增收、地增力的好经验。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旱粮生产的初步设想:2016年我市旱粮播种面积争取扩大到4万hm2,旱粮总产量为160 000t,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1.4%,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以上,其中杂交玉米2.8万hm2,总产量为315 000t,大豆1333.33hm2,总产量2 200t,红薯6 666.67hm2,总产量为20 000t,小麦4 000hm2,总产量为6 000t,实现这个规划的有利条件很多:

一是水稻产量目前已提高很大,已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农民可以拿出适当比例的稻田,搞水旱轮作,走水一旱之路。

二是有许多高产优质品种和高产栽培经验可供推广。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高粱产都达500kg/667m2,良种大麦产210kg/667m2,小麦产400kg/667m2,大豆产225kg/667m2,都比我市近几年来平均单产要高;旱地实行间作套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多熟制,采用豆(玉米)稻或玉米和豆(玉米)多熟制。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劳力,目前有很多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冬季,闲散劳动力更多,对发展大麦、小麦、油菜、蚕豆生产提供了劳动力保证,同时物质条件也不断改善,化肥、农药、种子和其它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为发展旱粮复种指数,稻田改制旱粮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要实现上述规划,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因地制宜,抓好五个调整。一是调整粮食品种结构,从实际出发,本着就生产,就加工利用的原则,对现有粮食品种进行全面调整;二是调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重点向三个方面发展,即由集中产品区的分散产品的发展,由山区向平丘区的发展旱粮,由旱土向缺水土发展旱粮;三是要调整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区域,红薯和蚕豆以维持现状分布为宜,大豆还应充分利用荒平隙地;四是调整稻田冬种作物比例,根据玉米,大豆的稻田种植面积,冬种粮(大麦、小麦和蚕豆)、油(油类)、肥(绿肥)闲(预留旱稻秧田或种蔬菜)的比例,一般以1:2:5:2为宜。五是调整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增加旱粮总产量,逐步扩冬闲的冬泡田为冬种田,增加旱粮品种,提高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使土地用养结合,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推广现有科技成果,认真搞好试验示范点。旱粮生产由山区向平丘区发展,由旱土向水土发展,必然带来耕作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我市已有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今后要积极扩大试验示范范围,以点带面,推广全面。

3)切实抓好旱粮栽培,育种技术的改进和普及提高。粮食产量的提高,或一种旱粮品种的推广应用,必须依靠农业推广人员的努力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农业站的技术优势,帮助农民学习夺取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为我市的旱粮发展创造技术条件。

4)加强对旱粮生产的领导,疏通渠道,改宽政策。首先各级政府要把旱粮生产列入日事议程,像抓水稻生产一样去抓旱粮,要保证发展旱粮生产的种子、肥料、资金、农药和技术;要做好收购、加工、储运工作,才能确保旱粮生产的发展。

民宿员工年度个人总结

民宿创业计划书

民宿策划书

县街道年终工作总结

乡镇百县万村工作总结范文

医药公司在迎接GSP认证会议上的致辞会议发言稿

草根创业故事-一个创业多年的草根创业者

食品药品监督局XX年度工作总结/年终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思路

出差员的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结束个人总结范文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浙西农产品经营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建设项目开工报告范文2023-08-28

切肤之痒随笔2022-07-21

丽水旅游导游词作文2022-10-08

关于拔尖人才考察材料2023-03-28

酒店上半年工作回顾及总结2023-06-16

街道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优秀2022-08-12

物流调研报告2022-05-02

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2022-07-31

公益活动讲话稿2022-07-11

建筑租赁公司简介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