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7-11 08:03:4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精选19篇)由网友“桃桃养乐多”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篇1: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结合这些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统计教学改革。经过两个学期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方法论学科,它在管理、经济、贸易、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类专业把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中所用方法比较复杂,数据多,计算量大,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繁琐和枯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师生互动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以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佳,对统计思想缺乏感性认识,对统计实验参与度不高,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针对以上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1-8]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普遍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以至于学习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由单向被动式接收变为双向互动式交流,获取信息与收集数据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学生在网上获取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自由平等和反对权威的意识逐渐增强;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激起了大学生主动过滤和处理数据的紧迫感;微信、微博、论坛等促使大学生更热衷于在网上交流、互相学习。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包括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一、领会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

大多数人学习应用统计学的目的是应用,但初学者的最大困难正是学完不会用,原因是学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式和计算上,忽视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统计的真谛在于它体现的思想,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正如H.G.Wells所说:“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学好统计的关键是掌握如何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住那些死的统计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统计方法之前,先把该方法的基本思想用醒目的标题给出。比如用图表和统计量看数据;用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用样本推断总体;分类变量对数值变量的影响;利用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预测;根据过去的模式预测未来;用少数变量代表多个变量;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不依赖分布的检验等基本统计思想。[9]尽管这种表达不一定确切,但是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对课程内容掌握不好,不愿上机实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在理论课教学、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理论课教学部分:首先运用案例情景导入式开启一堂课。对要学习的统计方法设计一个生活化、普遍化、合理化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源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解决该案例。以分小组形式讨论该案例5分钟,之后各小组代表说明本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教师予以点评,借此引出要解决此问题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最后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方法讲完之后,要加以实际运用,解决之前小组讨论的案例。对于课上给出的案例,不能只引入,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解决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方法确实有用,的确能解决一大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将理论课教学、上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上机时机和上机内容优化选择,在理论课教学每完成一个阶段后就立即组织一次上机实验。上机之前,提前两天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己上网查阅数据资料,思考解决方法。上机时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统计方法,共同讨论交流该案例的分析思路,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学生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际演示如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并正确解读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演示结束后,给每组学生一个同类型的案例,由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之后小组间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由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最后点评、修改。通过案例分析和上机合作实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种统计软件的出现为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统计相关软件主要有Excel、SAS和SPSS等。Excel虽然是一个非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其统计功能不够全面,但Excel有着强大的表处理功能、全面易用的函数功能,对于初学者易学易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指数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中大量计算工作通过Excel完成。SPSS软件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无需编程,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和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教师可以将列联表分析、二维相关、秩相关、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复杂的多因素统计交由SPSS来完成。Excel软件简单易于掌握,而SPSS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全面,两者有效结合,既有助于学生自我练习和上机实验,又给应用统计学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软件支持。但是不管应用哪种软件,都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和统计方法以及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并能准确解读计算结果。

四、由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是用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成绩,这只能体现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由一次性期末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内实验、期中考试、课外实践等各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统计思想和方法。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通过上机合作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5%,主要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统计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闭卷考试、上机实验或案例分析等等。课外实践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一般在课程结束时以分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洞察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考试时可以将复杂繁琐的公式直接给出,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每一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能够主动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经过两学期的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几点体会。在教学中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既坚持传递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既坚持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配套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但是学无止境,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

篇2:统计学应用个人简历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性    别: 男

年    龄: 32岁 学    历: 硕士

工作年限: 2年 婚姻状况: 未婚

户    口: 阳江市 身    高: 175cm

居 住 地: 北京市北京市近期任职: 生产工艺工程师

待遇要求: 5000--8000/月 到岗时间: --

希望地区: 广东省 广州市

希望岗位: 部门经理(主管) 市场类 业务员/业务代表

点击放大 自我评论喜欢接受挑战,个性开朗、  思维敏捷,强烈的团队精神;做事认真执着、负责、高效,能适应较大工作压力;待人  处事自信成熟,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缺点:不够细心工作经验某公司   -8-01 - -3-01

公司性质:木材、家具

担任职位:生产工艺工程师

离职原因: --

工作职责和业绩:

-负责产品的设计和下料(主要使用AtuoCAD软件)。

-作为技术顾问,负责接待到来的分销商和代理商,展示和介绍产品

-负责与分销商  和代理商进行业务洽谈

-负责行业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提出方案对策 教育经历北京林业大学  -09-01 - 2002-07-01

最高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描述:木材方面和机械方面知识的结合

北京工业大学  2004-09-01 - -01-01

最高学历:硕士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专业描述:产业经济学和现代管理知识,统计学应用

篇3: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浓烈的芳香。校园里流淌着苍翠的绿色。炎热的天气却阻挡不住毕业的脚步,略略一算,我已毕业两年,这两年,每当周末闲暇,我总想回母校看看,再看看那熟悉的校园,再看看那些年轻干净的脸庞,再去感受母校的一点一滴,于是6月的一个星期六,我重回母校,

魅力无限的花园学府

我是浙江工商大学届的学生。是下沙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常常戏称自己是这里的开拓者,新校区在下沙高教园东区,东临钱塘江,远眺萧山观潮城。风景怡人,虽然最初条件不是很好,但到处是一片新气象。开拓者的感觉很让人精神振奋,

随着建设的快马加鞭,学校的设施也逐渐完善,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青灰色的统一建筑,整齐、干净、大气而美丽,小河像血脉一样连通着校园,一片片草坪绿得耀眼,点缀着年轻的小树――在和煦的阳光下,杭州细腻的美景中。或看书或聊天,非常惬意;如今再一次从设计精美的'求知泉、蓝天碧水的月亮湾、大气的扬帆启航广场走过,看着三五成群的学弟学妹,一脸笑容,一脸朝气,让已经失去校园滋补的我满是羡慕,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校园最远处的鸽房,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草坪上设计了几个专供鸽子休憩的木头房子,鸽子优雅地在草坪上踱步、飞扬,这种场景让人感到高贵而纯洁。

快离开教学区的时候,我又去瞻仰了一下学校的飞翔门,飞翔门――顾名思义,门的形状像展翅飞翔的鸟,气势磅礴,象征着莘莘学子即将起航飞扬神州大地。

浙商大的培养方法很独特,施行“子女战略”,视学生为子女,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学校给新生寄教材。让他们早日开始大学的学习;实行早读和晚自习制度,这造就了学校良好的学风;在全校学生中聘任校长书记联络员,让学生直接和校领导交流,这些使得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

枯燥而有趣的统计学

我学的是统计学,这是一个老牌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需要学习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统计学是一个枯燥的专业,我们要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堆积如山的各式表格看了都让人害怕,更别说还要去整理和分析这一堆堆冷冰冰的数字了,不过,统计学又是一个有趣的专业,毕竟它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你知道美女是怎么来的吗?美女都是被“统计”出来的。比如某一天你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位女生,这时你就统计她出现在你面前时的心率,如果高于120次,就绝对可以称之为美女了,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一位让你心跳超过140次的女孩子。那在你看来,沉鱼落雁、绝代佳人都不足以形容这位美女,当然。你此刻的心情也无语言表。

你想知道你心仪的女孩子对你的态度吗?要看一个女孩子对你的态度究竟怎样。那你就统计去找她时,有多少次她会说自己忙、抽不出空来。或者不巧、没有办法、抱歉,如果这样的比例高于某个百分比,那你就该知道,再死缠烂打下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你看,统计学是多么的有趣,居然关系到同学们的终身大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玩笑而已,不过,它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重要的,在现代,我们很难找到不会利用统计学的领域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但天安门广场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国旗,其升旗时间却每天不同;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但今年的春色比去年更加明媚;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但受风速、风向、地心引力等很多细小因素的影响。两个同样重的物体坠落速度和落点会有差别;“神舟五号”飞船按设计的轨迹运转,但每次经过我国领空的时间都略有差距;经济按市场规则运行,但今年的GDP比去年增长8%;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

充满希望的就业前景

如前所述,现代统计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理、工、农、医、文、经,没有不用到统计学的,所以,它的出路不再尴尬。前途充满光明。

毕业后,你可以选择工作,去政府统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公司等,整体而言,如果英语比较好,统计分析能力强,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能够进入跨国公司与大牌的咨询公司,薪酬会非常高,在8000元左右,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薪酬就会比较一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普遍薪酬在4000元左右。

如果你不想工作,也可以攻读研究生,往财税、金融等领域突破,此外,国外一些院校的统计专业,也非常愿意接收国内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

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考取CPA(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非常大的帮助。

篇4: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

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就是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考试方法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就是要把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总之,《统计学概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篇5:统计学论文

一、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一)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

数理统计就是通过对随机现象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找出这有限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并据此对整体相应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做出推断或判断的一门学科。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随机性,就是说数理统计的研究对象应当具有随机性,确定性现象不是数理统计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是有限性,就是说数理统计据以研究的随机现象数量表现的次数是有限的。三是数量性,即数理统计以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为主,而对随机现象质的研究为次。四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最后,数理统计通过对小样本的研究以达到对整体的推断都具有一定的概率可靠性。用样本推断总体误差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数理统计不仅重在研究误差的大小,还指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从数理统计的学科特征来看,数理统计是应用数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数理统计从学科划分来说,应属于数学学科,但是其重在应用!而不是纯数学理论或方法的研究,故其采用的方法也就重在归纳法,而不是数学的演绎法。

综上所述,数理统计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数理统计是一门对随机现象进行有限次的观测或试验的结果进行数量研究,并依之对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推断的应用数学学科。

(二)统计学的主要特点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从其研究的范围来说有三大领域: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首先,这三大领域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已很难分辨出哪个领域更重要些。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数据的分析要相对重要些。在对19和19美国两次农业普查资料进行分析时,列宁曾指出:“全部问题,任务的全部困难在于,如何综合这些资料,才能确切地从政治上经济上说明不同种类或类型的农户的整个情况。”这足见数据整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困扰我国统计研究的并不是数据的分析方法,而是缺少充分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无法用数据去检验或证实相应的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次,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这众多的方法中,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指标法、统计分组法和模型推断法。特别是大量观察法更成为统计学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方法之一,也可以说这是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根本区别之一,否则,统计学也就真的成了现代西方数理统计学了。随着统计学由早期的纯粹描述统计不断拓展为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并重,直至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统计学应该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有不妥之处,但可足见推断统计学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推断统计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再次,统计学从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一天起,就把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时强调要以对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三)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特点的分析,可以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主要异同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1.从其研究目的来看,两者都重在揭示总体现象的数量规律性,而统计学更声称要以对总体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

2.从其研究的途径来看,数理统计希望通过对总体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而统计学既希望通过对构成总体的全部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如果可能$或值得的话),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对构成总体的部分个体的数量特征的研究,以达到对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认识。

3.从其研究的手段来看,数理统计主要依赖于小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而统计学或者说推断统计学主要依赖于大样本特征值统计分布的数学原理来推断总体的相应特征值。

4.从其研究的主要范围来看,数理统计侧重于对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统计学不仅重视样本数据的定量分析,而且重视对所获得的总体全部数据的定量分析,同时,重视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方法的研究。

5.从其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数理机理而言,概率论是其共同的基础。特别是作为统计学基本方法之一的大量观察法,其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统计学中用大样本可以方便地推断出总体特征的数理基础正是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而无论是大数定律还是中心极限定理也都是数理统计的根基。

6.数理统计尽管强调应用性,但是它本身还是一门数学学科,重在应用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研究;统计学更侧重于对解决社会、经济等现实问题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方法本身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则由相应的理论统计学去研究,事实上,推断统计方法的数理基础的科学性研究,正是数理统计的研究范畴之一。

从上述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及其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趋势,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理念及其方法已对统计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革命性影响,但是,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毕竟是两门差异较大的学科,不可能简单地加以“统一”。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数理统计与统计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不可相互取代,也不可能像多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那样,要建立所谓的大统计,或者说融合统计学,其实质就是要把数理统计与统计学融合起来。但是其融合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某些高校所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既有统计学的内容,也有数理统计的成分,不伦不类,细读之,其实就是数理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学内容的简单拼接。这不能不说是近年来,中国统计学、统计学教材、统计教学的一大悲哀:迷失了自我,盲目地要“与西方接轨”。笔者认为要想理顺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关系,就必须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加以深入的研究。

(一)数理统计在统计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统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统而计之”,就是人们对统计的朴素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当代的统计已不圄于“统而计之”的范畴。

1.统计作为人们认识社会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而每一个领域有其复杂多样性,若采用简单地“统”,即全面调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全面地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领域之间的数量联系的规律性,又为现代社会管理所必需。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而然地为统计学所利用,即数理统计为现代统计学的发展点燃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科学思想火花——为用总体的部分去说明总体奠定了数理基础。

2.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要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理念的形成,政府以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基于对全局数据的掌握,大大地推动了统计思想的发展,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统计这支“武器”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从立法的角度对统计行为进行规范。在当今许多国家的统计法规中,都明确地规定抽样调查在统计调查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我国5月经修改后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章第十条就明确规定:“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就基于数理统计的推断原理。可见,数理统计的推断理念在统计实践中的地位已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3.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单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事某一方面的全面调查,有时也没有必要通过全面调查以获得生产经营方面的全面数据资料,而抽样调查就足以提供相应可靠的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这也说明数理统计有着微观的现实需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活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微观统计应用中有着坚实的思想根基。

4.统计的理念,已不仅仅在于用历史数据描述历史的发展特征,而当代更强调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去预测未来,而这种预测的基础同样基于数理统计的原理。即从历史的时序数据中找出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把握未来的走向,即数理统计的分析原理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中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

(二)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地位

随着数理统计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在统计思想中地位的确立,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重要地位也相应地得以确立。

1.大数定律为数理统计应用于统计学搭起了连接的纽带。大量观察法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数定律又是大量观察法的基础。统计学若没有大量观察法的支撑,则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指标——平均数与相对数,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可见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

2.中心极限定理为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铺平了道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关键在于掌握样本特征值的抽样分布,而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地大,得自未知总体的样本特征值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从而,只要采用大量观察法获得足够多的随机样本数据,几乎就可以把数理统计的全部处理问题的方法应用于统计学,这从另一个方面也间接地开辟了统计学的方法领域,其在现代推断统计学方法论中居于主导地位。

3.数理统计中样本抽样分布的理论,为现代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正交设计等方法的应用同样提供了方法上的理论保证。特别是正交设计在现实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据日本某些专家估计:“(日本)经济发展中至少有10%的功劳归于正交设计。”这足见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统计方法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三)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科学。不管数理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也不管数理统计在统计方法中居于何种地位,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还是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数理统计对数据的收集方法与整理方法的实际影响要比其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小得多。也就是说,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研究领域要比数理统计宽广得多。试图用数理统计取代统计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同样试图用大统计学取代数理统计的观点也不正确,毕竟数理统计作为一门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数理统计在统计内容中的地位,也只能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面。

1.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研究仍然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正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不真实、不全面的统计数据,使国家的宏观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的统计检验,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预测、决策,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可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全部工作的生命”的观点的正确性。而数理统计在统计数据收集方面的影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调查方式方法方面,即抽样调查如何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在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中得以突出和强调。

2.相同的原始统计数据,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所获得的整理资料可以完全不同,并由此对其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这足以说明统计整理的重要性。但是数理统计在统计整理方面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毕竟,数理统计研究的依据是小样本,而统计学研究的依据的是大样本。假如统计学不是以大样本或总体的全部个体为研究依据,统计学也许就真的沦为数理统计了。

3.数理统计对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影响是显著的。不仅体现在对大样本总体参数估计、非参数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总体分布型态的判断、一个总体参数与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正交设计等许多内容上,而且体现在描述统计学中最基本指标:平均数、相对数的计算原理等方面。也许真不可想象,若在现代统计方法的内容体系中缺少了数理统计的关于大样本的分析方法原理,将是怎样一种景象。

三、统计学传播理念的转变

对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以及对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作了分析之后,让我们再回到统计学知识传播的现实实践中来,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今后该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统计学知识传播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统计是什么。这是对统计的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宣传达到。在现代统计工作中,尽管“统而计之”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们的统计学教学与其它途径的统计知识的传播中,绝不能仅限于此。不仅要让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到统计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巨大认识作用,而且要让他们了解统计在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经营预测、决策,以及对经济理论#经济模型、经济政策检验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和配合各级统计机构所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完整。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统计知识普及教育及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开辟多途径多手段的统计知识传播途径。这是统计学传播的基础理念。

2.统计为什么,即让统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然,这是对统计学传播的较高层次要求。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要知道统计的原理,这并不需要所有的公民都知晓。事实上,只能是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才可能真正理解,且其途径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统计教学活动。由此就对高校的统计学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教授什么。笔者从事高校统计学教学多年,认为高校统计学课堂上应向学生解释统计方法的原理。高校统计学教学课堂不应过分地强调对统计知识的宣传和如何具体地从事统计活动,而应强调重视统计方法机理教学的传播理念,但这在我国现实的高校统计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形成。

3.怎么做统计,这是统计方法具体应用的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统计学教学实质上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实际统计工作。如何收集、整理数据,如何用公式去计算某些指标等。显然,这样的工作中学生就可以胜任。而真正为什么要那样组织实施数据的调查、整理,为什么要那样计算。不仅老师介绍的不够!而且教材编写的深度也不够。

由此可见,统计知识的传播理念应大致界定在三个层面上:一是统计基本常识的传播。二是如何开展具体的统计活动。三是为什么那样开展统计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层面的传播对象是有差别的。知道统计是什么、怎么做统计,相对于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做统计,其要求是相当低的。也许只要会记数、会写字的居委会大妈,就可以从事数据的收集工作,而会套用公式的一个中学生就可以计算服从X*2分布的统计量的样本数值。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相应的数理统计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已变得异常简单,甚至一个孩童都可以教会使用统计处理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让学生懂得统计为什么就变得不重要了呢?正相反,在统计学的高校课堂上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就更重要了。

四、我国统计学教材改革的方向

从对统计学传播理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改革现行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体系及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1.去除现行统计学教材中与数理统计相重复的内容,加强关于大样本的数理统计内容,即增加大样本统计分布的数理基础的内容。

2.强调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内容的教学。尽管这两个定理是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由于其在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重视不够,因为小样本问题才是数理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可能一带而过,而它们恰恰是联系数理统计与统计学的重要纽带。因此,在统计学教材中必须增加并突出其内容。

3.增加统计方法机理的内容。不仅表现在统计推断方法的数理统计机理!而且也包括统计数据收集方法、整理方法的机理。

4.编写适用于特定专业需求的统计学教材,即在强化介绍各种统计方法机理的前提下,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介绍、说明统计方法在相应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把统计的数量分析方法准确地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之中。

篇6:统计学论文

1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正确设立对照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设立对照的意义在于说明临床试验或实验研究中干预措施的效应,减少或防止偏倚和机遇产生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期刊发表的论文对照组设计不合理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对某种新药或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观察研究中,不设对照组,缺乏对照观察,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令人怀疑。有的文章虽然设立了对照组,但在分析结果时,却没有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而仅将各组间的自身前后进行比较,从而使该研究失去对照意义。对照组选择不当,还表现在两组间重要的临床特征和基线情况相差太大,无可比性,如性别、年龄、病情、经济情况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论文将健康人或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结果受到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偏倚或系统误差,使结论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则掌握不够

均衡性原则要求实验中的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特别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临床特性一定要在组间分布均衡。各组间越均衡,可比性越强。有些作者在对病例进行分组时,忽视了均衡性原则,两组之间没有可比性,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有的文章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应统一指标没有设在均衡的水平上。对治疗组情况交代的比较详细,而对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选对照组的年龄与治疗组不在一个年龄段,影响了作者对指标的观察[7]。

1.4重复的原则掌握不好

所谓重复,一是指重复试验或平行试验,二是指各样本组的例数要有一定的数量,即样本的例数要足够大。虽然随机化是增强非处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当各组内例数过少时,尽管采用了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也难以保证非处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随机化分组的基础上,只有样本例数足够大,才能使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时也才能使抽样误差减小,增强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一般来说,在随机分组的前提下,样本例数越大,各组之间非处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当样本量太大时,往往又会给整个实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同时也会造成浪费。为此,在实验设计时,还应保证在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一般说来,计数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20~30例,计量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时,一般认为样本例数至少为观察指标的5~10倍[8]。

1.5样本的含量

样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样本量过少,则抽样误差大,结果可靠性差,且经不起重复验证;反之,盲目加大样本量也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同时也造成非抽样误差增大。故应在保证研究结果精确可靠的前提下,确定最小的样本量。如某篇论文报道某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实际总例数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为60%。显然,有限的病例数不能充分说明该药是否有效,作者贸然得出结论,容易给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误导[9]。

2统计方法选择与使用不当

在选择统计方法之前,首先应确定研究资料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只划分其类别而得到的资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如根据治疗结果计算出的治愈率、阴性率、阳性率等。测定某个具体数值而得到的资料为计量资料,如血压值、血细胞计数、血氧分压测定等许多物理诊断和化验检查的结果。目前,医学论文中计数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假设检验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应根据资料特点来选用最适当的方法。均数与标准差分别是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和离散趋势的指标。能否选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某一资料的分布特征,关键看该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当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应将资料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后再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用秩和检验。有些作者在使用t检验时,未考虑到上述适用条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统计学处理不当或统计学计算错误[10]。

2.1统计指标应用不当

2.1.1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描

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平均数指标(算术均数、中位数M等)和变异指标(标准差s和四分位数间距Q等),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对称分布资料,算术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采用中位数描述。一般地,正态资料或对称资料用描述,偏态资料用M和Q来描述。在不能确定数据的分布类型时,应选用M和Q进行统计描述。四分位数间距Q是75%分位数P75和25%分位数P25之差,即Q=P75-P25,所谓百分位数Px是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理论上x%的观察值比它小,(100-x)%的观察值比它大,中位数M是50%分位数P50。、s、M、Px与Q可通过统计软件直接输出[9]。

2.1.2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描

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有绝对数和相对数。绝对数是原始资料经汇总得到的小计或总计数。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构成比(百分比)。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母较小。分母较小时,相对数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宜直接用绝对数进行描述而不宜计算相对数。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二是将构成比误用来说明事物发生的强度。构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不能说明事物的发生强度。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以及与人体有关的各种因素。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影响因素又错综复杂,研究常是抽样观察,使事物本质差异与抽样误差混杂,故需用统计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造成统计学上的偏差或失误,就很容易把本来成功的结果当成失败而放弃,或把失败的教训误认为成功的结论而加以宣传。在进行科研设计时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隐患,否则,再高明的统计学专家和统计学软件也无法弥补科研设计缺陷造成的损失。总之,统计学分析在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意义重大。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识别、总结有代表性的、有借鉴意义的统计学领域的缺陷、失误或错误的多发点,特别留心易出现统计错误的险区,从而使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减到最低限度。认真检查、仔细核验,尽量避免上述错误,必要时还可以请统计学专家帮助把关[12]。

2.2统计方法描述或选择不当

统计方法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结论的可靠性[12]。临床资料的结果变量可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属性分类,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无效等,通常转化为率。如果是两组间的比较,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组间率的比较,则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指对某一个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得到的资料,一般均有计量单位。通常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当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也可用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法。

2.2.1统计方法描述不清

医学论文中常可发现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统计方法,如是配对设计的t检验还是成组设计的t检验,是Ridit分析还是χ2检验,是作相关分析还是作回归推断。统计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读者对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无法判断。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经统计学处理”后,就写出结论。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说明问题,笼统地以P<0.05或0.01、p>0.05便称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P值的大小不说明差值的大小,它还与抽样误差大小有关[13]。因此,还应写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如有特殊情况,还应说明是否采用了校正,应写出描述性统计量的可信区间,注明精确的统计量值和P值,然后根据P值大小作出统计学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医学专业结论。

2.2.2假设检验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不清楚是医学科研论文中常见的错误。如果不交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读者就无法考察论文的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是否正确,无法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每一种假设检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条件和严格的适用范围。对于同一组资料,采用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将配对设计的资料按成组设计资料的方法处理,将会损失样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检验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14]。在论文写作时,不但要交代选用的是什么统计学方法,而且统计学方法要尽可能具体。如选择t检验,要说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选择方差分析时,要说明是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还是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于四格表资料,应说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检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精确概率法等。

2.2.3统计方法选择常见错误

①误用χ2检验。χ2检验有一定的适用条件,n>40且理论数(T)>5时,可用一般χ2检验;n>40,但至少有1个T>1且T<5时,可用校正χ2检验;n<40或T<1时用χ2检验的确切概率法[15]。②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在医学期刊中常会出现将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多组资料的比较应该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再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当各组均与一个对照组比较时采用Dunnettt检验;当各组相互循环比较时,则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检验,又称q检验[16]。③配对t检验与成组t检验误用。大部分论文只注明采用t检验,而未注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常用于处理前后的自身对照,即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0”的比较;成组t检验适用于成正态分布的两个小样本均数间的比较。④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时未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F检验等适用于呈正态分布、方差齐且有确切的测量数值的资料,而非参数检验(如符号检验、秩和检验Wilcoxon法、秩检验-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关等)对资料无特殊要求,对按大小顺序、评分、等级、反应程度甚至色调深浅等资料都可进行分析比较[17-18]。因此,对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用F检验,方差不齐时可用变量变换,或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两个小样本均数的比较或处理前后的比较,方差齐时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19]。

3结果解释时存在的问题

统计分析的结果是推翻无效假设或是不能推翻无效假设。无效假设在一般的统计检验为两组总体参数相等。推翻无效假设只能说两组总体参数不相等而并不能说两组相差很大。两组相差如何要对可信区间进行研究观察后得出。由于统计检验不能得出差别的大小,因而结论不能说“有明显差异”或“有显著差异”,也不能说“差异非常显著”,更不能说“差异明显”。在国外的统计书籍上的英语表达为“significant”,它的正确意义应当是“有意义的、有重要性的”。俄语为“Значмый”和日语中的“有意”也是这个意思。国内只有极个别的英汉词典把“significant”误译为“显著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等[20]。在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时,有些人常常根据P值的大小作出对实验效应差别程度不同的专业结论[21]。例如某实验研究,比较甲、乙两种治疗方法对某病的治疗效果(假定甲法的疗效优于乙法),若得到“P<0.001”,则认为甲法极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0.01”,则认为甲法非常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0.05”,则认为甲法显著优于乙法。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错误的理解了统计学中P值的概念[7]。统计学上根据假设检验原理推算出来的P值表示拒绝特定的无效假设可能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异的太小,只能反映两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说明越有理由认为两种处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对比的两组或多组之间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大小只能根据专业知识来确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未见应用统计学的迹象,仅从各组数据的均数大小做出了统计推断。医学期刊论文中暴露出来的统计学错误,从表面上看是编辑部和审稿者把关不严所致。事实上,即使审稿时发现了上述错误,也无法改正。因为实验设计的错误只有在科研工作开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纠正。即使编辑工作者能够阻止有严重统计学问题的论文发表,也仅仅是治标而已。如何使广大医学论文作者在医学研究中正确应用统计学,提高科研质量才是治本[7]。

4对策与建议

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试验设计、资料收集与表达、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正确地运用统计知识,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应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发表的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中、通过评审的科研成果和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忽视、轻视和误用统计学的现象[22]。

4.1提高编辑人员的统计学知识

应完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保证统计学应用的准确性。为此,可定期聘请统计学专家对审稿人员进行统计学知识培训。科技期刊的群体效应理论[23]认为,期刊编辑的专业结构应多元化,以利于编辑互相学习,实现知识互补。医学期刊编辑部可考虑聘用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编辑。编辑应将医学统计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通过多种方式,如自学自修,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学习统计学知识,有条件的编辑部,如医学院校学报编辑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参加本科生或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可鼓励编辑人员在职攻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这样,可以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统计学水平,最终使编辑和审稿人都能够发现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并指导作者修改,正确进行医学论文中有关统计学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关职能部门或学会可组织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培训班,聘请统计学专家讲课,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统计学知识培训,加强科研设计、统计学知识的学习[19]。

4.2加强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

医学研究论文专业性强,经常涉及统计学处理问题,有时会遇到统计方法复杂的稿件,这不仅需要本学科专家审稿,而且需要医学统计专家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所报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学期刊编委会中应有统计学专家,专门负责稿件统计学方面的审查工作。

4.3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

目前,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医学科研人员对统计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的统计学意识,务必在科研工作中和撰写论文时做到正确应用统计学。另外,还可以对作者开办有关科研论文撰写知识的培训班,面向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定期培训。请有研究经验的专家讲授科研课题的设计方法、如何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并树立其精品意识,有利于增加优质稿源,从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19]。

总之,提高医学期刊中统计学应用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涉及到作者、编者、审者及读者等多个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减少以至消除统计学误用现象,从而提高医学论文的科学性

篇7:统计学论文

很多从事生物医学科研的工作者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几乎是一用就出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统计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联系实际不够。虽然统计学教材上举些例子都已经过统计学工作者的精心加工,成了统计学教科书中与问题对应的“标准型”,而这些“标准型”对于实际科研工作者来说,已经是“脱胎换骨”后的“装饰品”。至于统计学教学方法方面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习惯将统计学深奥的理论、繁琐的计算公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由统计软件输出的计算结果,采取“填鸭式教学法”一股脑地全部灌输给学习者。等实际工作者学完统计学后,他们面对科研工作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就像见到“外星人”一样,不知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控制和指挥他们。事实上,实际工作者在科研中所遇到的与统计学有关的问题正是问题的“原型”,由于他们无力识别“原型”,无可奈何之下就按自己所能理解的程度和习惯的做法将问题表达出来,这就是问题的“表现型”。当实际工作者准备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自己所收集的实验资料时,常被依附在“表现型”上的伪装所误导,例如,“组别”一词常被实际工作者误认为是“一个实验因素”。因此,他们十有八九会误用或滥用统计学。

一、统计学的三型理论

(一)何为统计学的三型理论

统计学的三型理论(简称为“三型理论”)就是把科研工作中与统计学有关的问题归结为“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笔者通过阐述这三型的客观存在性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破解三型之迷的技巧与策略,为人们编写高质量的统计学教材、巧妙地讲授统计学、轻松地学习统计学和正确地应用统计学提供一种崭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的识别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上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表现型就是实际工作者将一个与统计学有关的专业问题以自己最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以一种假象出现,对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资料常起误导作用。比如说,某研究者同时用AB两种药做某实验,每种药又考虑小与大两种剂量,一共可以形成4个实验组,研究者习惯上就用“组别”来代表此实验中的“实验因素”,在其下标出“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给出各组某些定量观测指标测定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误认为此实验设计是单因素4水平设计,接着进行6次脸验或做一次单因素4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检验。这都是错误的,

2“原型就是能全面正确反映实际工作者研究目的的一种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了。例如,在前例中,在“药物分组”之下表示出“A和B药均用小剂量、八药小剂量B药大剂量、A药大剂量B药小剂量、A和B药均用大剂量”。这样把各药物组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做统计分析时就会很慎重,一般不会盲目去进行两两比较。

3“标准型就是统计学教科书上对各类问题习惯采用的一种表达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以“不言自明”的方式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例如,在前例中,不用“组别”或“药物分组”等字样,而用“八药剂量”与“B药剂量”这样两个词,在统计学上称它们为两个实验因素,每个实验因素都有“小与大”两个水平,与此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名称自然就是“两因素设计”了,更确切地说,应叫做两因素析因设计或2X2析因设计(注意:在两因素实验中,根据某些假设,还有其他的实验设计名称,如两因素系统分组设计、两因素分割设计等)

(二)“三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总结医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不难发现:有些问题的“表现型”就是问题的“原型”;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结构变形使其转变成“原型”,而还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拆分使其转变成“原型”。

“原型”与“标准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些问题的“原型”就是问题的“标准型”;有些问题的“原型”需要分解成多个“标准型”;而还有些问题的“原型”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

(三)不易出错的“三型”和极易出错的“三型”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完全相同,只要这个问题本身不很复杂,而且实际应用工作者已具备处理此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通常,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不易出错的。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属于上述最复杂的情形,即“表现型”需要经过变形或拆分才能转变成“原型”,若“原型”又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此时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极易出错的。

(四)皮解“三型”的技巧与策略

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类问题的“标准型”,学会透过“表现型”的现象看清其“原型”的本质,借助专业和统计学知识将“原型”所对应的“标准型”如果存应的“标准型,根本不存在,则对拟解决的问题作出应有的裁决(很可能实验设计有严重错误或数据无法得到正确的处理),有时可以通过“拆分组别”的方法,使问题得到适当解决。

二、“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上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实验设计类型,1341,人们在设计生物医学实验时,常表现在“设计类型”方面出错,但其本质可能是在“对照原则”与“均衡原则’方面出了问题。可用“三型理论”来指导实验设计,也可用于辨析实验设计方面出现的错误。

【例1】为了探讨在体外具有强大细胞毒活性的口腔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在体内的抑瘤效果以及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与TL眹合应用治疗口腔癌的可能性。原作者取裸小鼠BAB/C-nu/nu15只,鼠龄6~8周,体重18~24g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T1L+1L2组和T1L+L+CY组,每组5只裸鼠。从第1周开始观测肿瘤生长情况,设计与资料见表1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1给出了本实验设计的“表现型”,看上去本实验似乎涉及到两个实验因素,一个叫“组别”,另一个叫“时间”。然而,此处的“组别”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因素,它是由多个因素分别取不同水平的组合结果中的一部分。若将“T1L+1L2”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则“组别”本质上由“(TL+1L2)用否”与“CY用否”的。

4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显然,在表1的设计中缺少了单用“C>药”的那一组,这种错误叫“对照不全”。若在表1中,加上一行“Cy?,此时所对应的设计就是问题的“原型”(表2)

在表2中,假定“Cy?”这一行上也有实验数据,面对表2所表达的资料,很多人在判定实验设计类型时,仍认为此项实验中仅涉及两个实验因素,将计”。事实上,应将“组别”拆分成两列,用两个实验因素明确地表示出来康3)由表3可知:它就是与此实验设计对应的“标准型”。

值得注意的是:表3中第二行必须补齐实验结果。此时,表3所呈现的“标准型”,其设计名称为:“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如果T1L与1L-2是两种可以合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的“物质或药物,特别当他们分别处在“使用与否”的状态下,若存在不可忽视的“交互作用”时,则表1中的“组别”在本质上是由“T1用否”、“1L2用否”与“C拥否”的8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仅从实验分组的角度看,表1的设计就缺少了5组,这种“对照不全”错误所导致的后果是割裂了整体设计,组间缺乏可比性,结论缺乏说服力。有兴趣的读者可试着列出此时的表格,即在表3的基础上,将左侧的两列改成3列,其实验因素的名称分别为:

“T1L用否”、“12用否”与“C觸用否,他们都有“不用”与“用”两个水平,由这3个实验因素的水平全面组合可以形成8个组,表头上仍是5个时间点,此时的设计应叫做“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上数据之间不独立”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三、“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辨析上的应用

(一)如何才能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呢?

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检查定量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其二,准确判定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统计软件来轻松地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对实验设计类型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笔者提出的“三型理论,可在辨析实验设计类型上发挥很大作用。

(二)借助“三型理论,辨析实验设计类型的实例

【例2】原文题目:咬合干扰对身体重心移动的影响。目的:了解咬合干扰是否会对身体重心产生影响。方法:对14名健康受试者实施人为的咬合干扰,测定其在干扰前、干扰后30min和干扰后24h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见表4统计方法:应用配对验验。结论:咬合干扰对人体重心移动会产生影响。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4是实际工作者呈现实验资料习惯采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表现型”根据这个“表现型”人们很容易误用统计分析方法,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表中有两批实验数据,其一是“睁眼检测,的结果,其二是“闭眼检测,的结果。每批实验数据中又分为3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每位受试者均在这3个时间点上被重复观测,相当于进行了两次自身配对,故原作者采用配对检验对此定量资料进行了处理,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检验仅适用于分析差量服从正态分布的配对设计的定量资料,在配对设计中,只涉及一个具有2水平的因素;而本实验包含两个实验因素,一个是“检测时眼的状态”,它有“睁眼、闭眼”2个水平。另一个是“观测时间”它有“干扰前、干扰后30min干扰后24h”3个水平。对于每一名受试者来说,在这2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条件下都被观测了定量指标的数值,故本资料应为“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定量资料”从表4是很难看出其真正的实验设计类型的,按照此实验具体的实施步骤去呈现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与表4对应的问题的“原型,如表5所示。“标准型”只要列出了表5的式样,接触过这种实验设计类型的人就知道,它就是“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标准型。发表论文时,若希望以简练的形式呈现资料的精华可用表6的形式来表达。

对于表5或表6中的定量资料,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处理为宜呢?当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若要求不高,可选用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此时,将每个检测状态下的3个时间点视为“地位平等”的;但仔细追究起来,感到并非很合理,因为在“干扰前”这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仅与“测定状态”本身有关,而与“干扰的作用”无关,将此时的测定结果视为“基线值”或“本底”,若能设法将每个受试者的“基线值”化成相等的条件下,推测出“干扰的作用”大小,则更有可比性。统计学上与“基线值”对应的专有名词叫“协变量”,实现前述思想的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全称叫做“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一元协方差分析”。用此方法处理此定量资料,不但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相关性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还可消除“基线值”不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的实验效应来。

四、“三型理论”在表达和分析列联表资料上的应用

如何才能合理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性资料呢?其关键在于以下3点:(1)正确地绘制表达定性资料的列联表;(2)准确地给列联表命名;(3)根据结果变量的性质、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资料16"。“三型理论”在表达和分析列联表资料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五,讨论

实际工作者如何才能从问题的“表现型”正确地揭示其“原型”,进而能顺利地演变出其“标准型”呢?首先,需要对统计学上各类问题的“标准型”有一个全面而又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例如实验设计的4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关键点是什么;标准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其次,要多实践,要在真正掌握了这方面知识的人员指导下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自己从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解放出来。一是不要怕出错,二是要科学地对待所出现的错误,要努力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要做到合理运用统计学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学习方法得当,再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很多较复杂问题的技巧自然也就慢慢掌握了。因为“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篇8:统计学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统计学及其相关理论的不断突破为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统计学以定量研究的精准特点逐渐成为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统计学在当今国内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应用及将来的发展,现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的政策。

一、统计学在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相关应用

1.在金融政策和证券市场的应用

在金融政策方面,统计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了在利用VAR模型、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ECM模型、非平稳时间计量经济模型等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进行研究,并预测发展趋势;我国货币的供给对我国产出与市场价格波动的联动性影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刺激性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以及我国储蓄收支变化对我国货币流通的影响等。

此外,在金融决策的领域,统计学也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统计学我们可以将进行金融决策所需要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统计学中的抽样统计、数据波动的分析与协整、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帮助决策。

时间序列分析中对一系列的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对比分析,可以挖掘一些不易发现的历史规律,以此可以对未来类似金融态势时借鉴历史经验进行决策,而数据波动的分析与协整方法则是在计算机软件上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股市的涨跌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

而在证券领域的统计学应用主要是我国股市开始逐渐成熟后兴起的,集中在利用统计学分析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和稳定性研究,通过沪市和深市指点的绝对变化在指数波动的幅度基础上,利用标准差或者极值法、VAR模型或者混沌方法来显示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则是利用GJR/广义矩阵、交叉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现状及股市的成熟度进行大致的测算。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基于统计学及其它相关的学科来对决策进行支持的一种统计知识,即将大型数据库中的隐藏的具有利用颊脂垫额信息进行提取以便帮助决策者发现关键信息、进行决策的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及其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不断对证券交易市场的交易数据进行汇总和总结,并且生成股票交易的相关行为数据,在这个系统中保存的客户历史数据,在系统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分析每个客户的实际贡献和潜在贡献,并且吸引更多具有相关需求的潜在客户。其次是对庞大数据的分析。

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数据及其庞大和复杂,如何最大程度的剔除那些无关的和相互矛盾的数据,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尤其是投资者更应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3.统计学在金融和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统计学从市场发展的规律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数据从而规避市场的风险是统计学的重要应用。马尔科夫预测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预测经济发展中金融市场的贷款回收率以及商品市场的占有率吗,从而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安全运行。

马柯威茨组合则是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金融和证券市场的投资损失的概率进行有序排列,分析预期收益与可能收益的偏离程度,从而帮助投资者实现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二、当前我国金融和证券统计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虽然近年来统计学在我国金融和证券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还存在金融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我国目前主要实施传统的单向博士导师招考制的培养模式,这种作坊式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知识结构不合理,即在金融理论知识与数理金融知识的掌握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出现只精通一方面知识的人才,知识结构严重畸形;最后就是高校的教材与我国实际脱节,高校培养缺乏对我国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实践调查,导致教材多不具备实践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在以下四方面大力改善统计学在金融和证券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断加大金融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批具备实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增强教师对我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数理金融水平的理解,为我国大规模相关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第二,不断强化我国的法律和金融学研究,健全和完善金融学科的建设,最后实现金融学科的创新和统一。

第三,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编制适合我国实情的教材。我国金融和证券教材的编制应当根据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编写,避免闭门造车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统计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金融和证券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普及,在我国当然也不例外。统计学方法作为众多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是我们加深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认知的重要工具,不断加强统计学的学习对于研究我国金融和证券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9:统计学论文

一、关于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问题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有过争论。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即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改变,总体单位可以转换为总体,总体也可以转换成总体单位;二是认为二者不能相互转换。比较而言,赞成可以相互转换的人为众。这两种观点到底孰是孰非,现在似乎没有人再关注了,但并不等于有了普遍认可的定论。

众所周知,总体是在一定研究目的下,所研究事物或单位的全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总体是一个集合,总体单位是集合里面的元素,这两者是不能相互转化的。而有不少人认为可以转化,是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这个误区就在于,把一个单位与构成一个单位的各个元素相混淆。例如,认为可以相互转换的人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以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为研究对象,太阳系就是一个总体,太阳系里面的各个星球就是总体单位,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当研究目的变了,如果以地球上的人类为研究对象,地球就是一个总体,地球上的各个人就是总体单位。这个时候,地球就由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了。不难看出,这个表述存在问题:不管太阳系有多么浩瀚,但作为一个星系,它不具有大量性,而只是单一性,不具备总体的“大量性”这一属性。而太阳系里面的各个星球就可以成为一个总体,具有大量性。同样,地球再大,它同样不具有大量性,只具有單一性。地球上的人类可以成为一个总体,具有大量性。所以,正确的表述是:以太阳系为范围,研究太阳系的星球,太阳系的所有星球就是总体,其中的每一个星球就是总体单位,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以地球为范围,研究地球上的人类,地球上的所有的人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人就是总体单位。把太阳系称为总体和把地球称为总体都是错误的。同样,也可以这样说:以某个城市为范围,研究其工业企业,该市所有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总体单位。如果以其中某一个企业为范围,研究其职工,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同样,如果把这个城市称为总体和把某个企业称为总体都是错误的。

二、关于标志的相关问题

(一)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划分

一般教材都把品质标志定义为“说明事物质的特征的标志”,把数量标志定义为“说明事物量的特征的标志”。这种定义本无错误,但这只是一般情形。事实上,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划分并不是从这两个定义来划分的。在很多情况下,品质标志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变成了数量标志。比如学生成绩,本来考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深度属于质的问题,但往往都人为地将其数量化了。具体表现是数值,如百分制、五分制等,但有时候也打等级,如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这时候的具体表现就是文字,认为是数量标志。再如产品质量,显然是质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有时候表现为数值,有时候表现为文字,可以分为一级品、二级品等,也可分为合格品、优等品、等外品等,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所以,同样一个标志,到底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其实要看其具体表现,表现为文字时是品质标志,表现为数值时是数量标志。关于这个问题,在统计学的教材里面都没有比较明晰的阐述,难免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关于变量的定义问题

变量是一种数量标志。关于变量的定义,一般教材都习惯表述为“可变的数量标志”。这个定义显然是有失偏颇的,问题就在于对“可变”的理解。这里的“可变”是指同一时间上不同单位取值有差异,是一种横向的可变。而学生就很难正确理解这个定义,一般都会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不同时间上的纵向“可变”,会理解为年龄在不断增长,是可变的,工资在调整,是可变的……到底应当如何给变量下定义呢?很简单,变量就是在不同单位之间表现出差异的数量标志。

(三)关于标志表现

一般的统计教科书只介绍标志和标志值、变量和变量值,却没有“标志表现”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如果只介绍标志和标志值,而不介绍标志表现,就容易引起混淆,因为品质标志的表现是文字,不是数值,因而就只能叫作标志表现,不能叫作标志值。数量标志的表现是数值,可以有多种叫法。例如,身高这个标志的表现是数值,可以称为标志表现,由于具体表现是数值,又可以称为标志值,又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不一样,身高又是一个变量,还可以把身高的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而性别这个标志的表现就是男、女,就只能叫作标志表现,不可能有其他叫法。在教学实践中,甚至有学生把品质标志的表现和标志值混为一谈,或者把品质标志的表现和标志混为一谈,这都是因为教材里面没有正式给出“标志表现”这一概念造成的。

三、关于同度量因素是不是权数的问题

采用综合指数的形式编总指数,都需要同度量因素。关于为什么需要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为何要固定,固定在什么时期,这都有定论,无须赘述。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般教材都把同度量因素叫作权数,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没有任何人对此提出异议!

众所周知,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这从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中能够看明白:(,)。其中的pq和pq就是权数。而从综合指数里面却看不见有加权的计算。难道p和q相乘就是加权?统计计算中有不少加权计算,不管如何加权平均计算,加权算术平均也好,加权调和平均也好,加权几何平均也好,算式里面都有权数的总和出现。例如,加权算术平均数(xf/f),有∑f出现,加权调和平均数{m/(m/x)}有∑m出现等等。再比如,上面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里面有∑p0q0出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里面有∑p1q1出现。如果p和q是权数,为何没有出现∑p或∑q?综合指数里面的p或者q原本就是一个同度量因素,就起到一个转换作用、过渡作用,将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数量因素q或质量因素p转换成可以加总的某个总额pq。所以,同度量因素就是同度量因素,不能称为权数,否则是对权数概念的滥用,使人难以理解,给教学带来麻烦。

篇10:统计学论文

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 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 目前,我国有近百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 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大背景下,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从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提出了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1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1.1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

20xx 年 2 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8 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xx)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设在理学门类中,编号为 0714.这样,统计学就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成为了一级学科。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后,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生物卫生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和精算学、应用统计学。 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对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 如何更好的体现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协调经济统计学和其他统计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扎实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时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统计学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大数据对于数据分析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要求经济统计学生掌握更为复杂统计软件的编程和操作。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统计学要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2当前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取得了显着进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的经济统计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尽管如此,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课程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校的经济统计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二是经济管理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三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市场调查、金融统计等。

从实用的角度看,统计学专业课程并不完善,还应该包括企业统计、行业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统计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于统计学知识的认识, 更有助于统计学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2 课程内容落后,没有体现理论前沿。

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的相关课程(如国民经济核算)在课程设置上大多较为固定,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不利于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的课程教学。

2.3 缺少实际应用,难以学以致用。

当前很多经济统计学教材编写的侧重点还仅仅停留在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介绍,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简单、重复性地介绍经济统计知识上,这样显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教材“教书育人”的作用仅仅停留在了“教书”方面。 考虑到经济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特点,目前的教材编写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 无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 教材建设亟需规范。

教材建设是事关经济统计学教学的根本问题, 我国经济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核心教材 (如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的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有些教材能系统的介绍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 还是有为数众多的教材存在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如一些教材片面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造成内容庞杂;一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结合并不紧密;一些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教材建设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

3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

为了满足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 经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定位应该基于以下几点。

3.1 强调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 总体来看,经济统计学属于社会学科,它既属于统计学的分支,又属于经济学的分支。 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有别于其他的统计学。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强调经济统计学的科学特色,既要突出统计学的方法论特点,又要注重经济学的应用范畴和理论基础。

3.2 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人才培养已经涵盖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经济统计学学士培养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利用统计软件;经济统计学硕士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经济统计学博士培养则注重统计学和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充分体现不同教学层次的差异性。

3.3 兼顾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特色性。

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 93 所院校开设了经济统计学专业,这其中以财经类院校居多,同时兼有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类大学。 不同高校开设的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总体相同, 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有的院校注重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有的院校则更加注重数学和软件学习。经济统计学的课程设置需要有具有普适性的核心课程,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存在一定的特色性。

4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扎实理论功底。

尽管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 但是其对基本理论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功底。 对于统计学基础理论,尤其注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教学,适时增加课时量;对于经济学的理论,要有系统的教学体系,建议在现有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引入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于计算机理论,要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对于 C 语言、C++等基本编程语言要有系统的课程讲授。

4.2 重视教材建设。

目前,经济统计学的教材建设尚存在明显不足,完善教材建设是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建议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教授担任核心课程教材的主编,亲自动手编写。

根据经济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努力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尽可能做到既反映本门学科的先进水平,又要简明易懂和便于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全面推广普及,让不同高校的教学从中受益。 最后,教材编写还应该重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从实际生活中理解统计学知识。

4.3 注重实践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 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的结合实践应用。 注重统计学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的方式,构建实践实习的平台;课堂内,推广项目教学法,以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课堂研讨、收集数据、构建模型、分析结果等过程完成;增加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统计软件(R/SAS/Python)进行数据挖掘、清洗、分析等;选定特点的社会经济现象及经济指标, 让学生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数字的解读,更好的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

4.4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

近年来,国际上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国际官方统计机构(如联合国、OECD、世界银行的统计部门)还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学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需要及时引入中国。 经济统计学的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可以直接引入国外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成果,如联合国最新的核算体系 SNA(20xx)、投入产出核算领域的国际权威读本《Input-output Analysis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等 ;另一方面 ,可以将目前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引入现有教材,如国际比较(ICP)的理论与方法进展、非市场服务核算等。

4.5 搭建精品课资源共享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重大。 尽管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统计学精品课资源,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有很大欠缺。 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最大限度的实现不同地域、不同特色院校经济统计学的资源共享。 其次,可以实现学生课下的高效学习。对于课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精品课,重温课上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4.6 创新教学形式。

大部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占据主动地位, 学生占据被动地位。 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并不合适。 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形式,在大一、大二学生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则更多的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演练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等课外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理论应用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洪。对统计学学科性质 、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认识 [J].统计研究 ,(11):20-25.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统计研究,20xx(2):3-6.

[3]曾五一。 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 [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xx(4):12-17.

[4]顾六宝,陈峰。 关于经济统计学教材内容拓展与改革的思考[J]. 统计教育,20xx(2):4-5.

[5]邱东,宋旭光。 中国经济统计学 60 年[J]. 统计研究,20xx(1):26-34.

篇11:统计学论文

目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于建构主义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本文旨在对应用统计学的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问题,对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做进一步的阐述,对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实施步骤做出进一步的讨论。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被用于应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用构建于建构主义概念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很好解决了过去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进而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一、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和存在的问题

1.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 所谓统计学,就是指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数字作为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的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其中。而应用统计学则是将统计学的理论实用化,使之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中去。

教育部规定,统计学是经济与工商管理两大类专业学科的核心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理论的前提之下,对于学生与统计相关的技能进行培养,使学习过这一课程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析,在学好相关理论的同时对各类统计方法之后所蕴含的统计思想做到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当中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2.应用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用统计学课程的两个特点是,一个是课程有着繁多的概念、原理与公式,很难被理解与记忆;另一个是这一学科有着很高的抽象性。统计学中的大部分概念都十分的抽象,例如参数检验与多元回归之类的概念如果不和实践进行紧密联系的话一般很难被人理解。

一般情况下,统计学课程主要就统计工作中统计的设计、调查、整理、分析四个阶段进行讲解。其中统计的设计、调查与整理只占统计课程的小部分,这三部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基础,而统计分析则是应用统计学课程的真正的难点。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有着很强的应用性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对统计学基础理论进行理解或者掌握一些统计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处理实际的经济或者管理问题时,对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准确的应用。

当前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单一,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看待应用统计学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目前,经管类专业在对统计学进行教学时,常常只着重对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而很少深究其背后的统计思想。因此,学生的统计素养和统计水平都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教学内容上也只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泛泛地教授而很少涉及统计学的具体应用。在课程的考核方面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考虑内容与方式的落后让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取得成绩从而很难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真实的评价。

二、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应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项目选择与项目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能否选择恰当的项目进行恰当的设计,对统计理论教学与统计方法实施的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针对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与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选取项目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项目与真实的统计活动在最大程度上的贴近,并且让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被作为真正的参考凭据使用,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项目的选取。一是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二是选取企业关注的问题作为项目。

2.教学设计与子项目教学 在应用统计学的教学之初,就对学生必须完成调研项目的学习目标进行强调,使学生明白,统计学理论与统计方法的学习是为完成调研项目打基础的,完成项目才是最终的目的。

转变以学习理论为先的传统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并将项目分为数个子项目,突出任务的核心部分,打破传统思想的枷锁。

3.项目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项目过程与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对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应该得到重视。

通过学生的互评,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各自项目的特点和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种项目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执行力。让学生不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项目、学习了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的乐趣,培养了研究的精神。

三、结束语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对过去应用统计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性的挑战。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反过去以老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

篇12:统计学论文

1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情况

83·7%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医学统计学对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只有1·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97·5%的学生认为对医学统计学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感兴趣,75·4%的学生则认为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感受,3·5%开始厌倦和讨厌。由此可见,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81·7%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应该是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报告的书写。难点依次为: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t检验、Z检验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分类变量假设检验,生存资料的分析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关于教材使用的难度,有30·1%的学生认为很难或有难度,而69·0%的学生认为基本合适。医学统计学与其他一般医学课程相比,有30·0%的学生认为难度大;难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难以选择和原理抽象。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62·0%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0%觉得一般,不满意4人(2·0%)。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62·0%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9%的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有2人(1·0%)。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69·5%认为很满意或满意,29·1%的学生认为一般,3人(1·5%)感觉不满意。另有60·1%学生认为有必要设讨论课,讨论课内容应为统计方法误用分析、医学统计学问题的答疑,对个别难点和重点内容建议开设专题讲座。2·2·2授课和考核方式78·3%的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和板书;考核方式最为赞同的是闭卷考试(笔试)结合上机操作考(61·6%的学生选择),其次20·7%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机操作考就可以,16·7%学生建议开卷的形式。

4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考。其中笔试的题型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SPSS分析结果的阅读。203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2·54±12·64分,及格率83%。从试卷的失分情况分析,综合分析题的错误率最高,说明学生对分析方法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203名被调查者中,179名(88·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或基本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而有11·8%的学生不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能独立完成资料分析的179名学生中,32·5%的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8·6%的认为自己能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36·5%能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而能进行原始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简单报告的比例占调查者的8·4%(17/203),说明学生对实践的掌握程度不如理论部分。

篇13:统计学论文

一、对经济统计学各个方面的认识

(一)对其性质方面的认识

对于统计学的性质和内容来说,在学术界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并没有统一认可的说法。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德国的学者正式提出“统计学”这一概念,在后期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人们都将统计学划分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中。但是通过分析统计学的性质就能够看出,统计学实质上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主要是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一种分析、收集以及测定,便于人们做出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论科学。由此可以得出,统计学大致上可以分为应用统计学和理论统计学两种,分别是对具体数量和抽象数量进行研究。

经济统计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综合评价、核算以及估算的方法,体现出明确的研究独特性。在经济统计学中,并不是直接研究相关的经济规律,而是向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相关工具和方法。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中,包含着很多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就能够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与经济统计学之间紧密联系,另外经济统计学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实质上经济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对其发展方向的认识

通过对经济统计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本身就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就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是认同这两种性质能够相互融合,并逐渐趋于统一。在上个世纪,国际统计学中数理统计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统计学也逐渐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方向来说,就是与数学之间相互分离,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逐渐靠近计算机科学,逐渐有效的结合其他与经济相关的实质性科学。这也就表示,在未来的某一天,统计学与数学之间会处于相互独立的位置。

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学者对统计学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也就导致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比较少,或者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质上就是限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统计学。对于统计学中的各种类型来说,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借鉴和促进的,并不属于竞争性的关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种类的差异,其知识体系、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必然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表示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取代关系,实现相关之间的差异共存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其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原先各个院校中设立的相关专业就会显现出一定的狭隘性,如对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过于明确和详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单一型,自然难以满足当前综合性的市场需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当前的高校逐渐注重对“宽口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主要有两种教育统计学组织方法:一是让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论,认可统计学的理学性质,实现对统计学的精通。当学生已经充分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理论之后,再结合设计的相关统计学性质课程,一般主要是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这样就能够从理论角度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统计学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就“精通”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首先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然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根据经济类的学科来设计统计学课程。一般來说,统计学课程除了专业内容之外,还应该适当的添加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综合型、进步型的人才主要指的是,一方面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精通相关的经济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经济手段。由此可见,当前经济统计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实现教学路径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而且各个院校都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四。

二、当前经济统计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经济统计学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研究统计分析、设计统计指标与公式、确定研究目的等方面都需要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相关指导。但是就目前来说,在经济统计学理论内容中相关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根据还较为缺乏,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依据统计定量的方法,所以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深度,仅仅是从表面阶段来进行相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应用。

(二)应用性比较差

就当前所设置的经济统计学内容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和解释比较多,因此其应用性也就会比较差。这样一来,当前高校培养出的统计人才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就表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有效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较差

对于任何理论知识来说,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如果两者之间相互脱离的话,其理论知识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就比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指标和分析方法的提出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才,这样实际的指标和方法就会缺少必要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提高

为了有效的改进经济统计学,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实现其理论基础的提高,注重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借鉴和学习,将先进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有效的融合,将经济统计学的高度与社会统计学保持一致,加强对统计学与经济学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和密切联系的强调。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应该面向全社会,其发展的依据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并发挥出一定的监督和咨询功能,有效的指导经济决策。在设置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多领域、多行业的涉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其有效作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统计工作模式的健全性,增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在应用统计方法、收集统计数据的时候,还是在整理和分析报告格式与统计数据的时候,都应该应用科学的统计工作模式。另外,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应该全面分析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面临的困难、经济工作特征等各个方面,促进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

(三)加强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数据也会得到差异化的统计结果。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应该是真实的,都是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得到的,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当前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发展水平。如果始终都是应用单一的经济统计方法的话,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就会忽视很多的变量,这样最终的结果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必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因此,加強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实现统计手段的创新,就能有效提高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在相关经济决策中的依据就会更加合理、科学,对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就会具有更大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统计学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逐渐发展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经济统计学也就会越来越重要。从统计学的性质来说的话,主要是针对分析、整理和收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预测,并做出准确判断,提高相关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严格观察,合理、科学的分析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出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能够进一步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完善。

篇14:统计学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迅猛提升,社会发展对于经济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进行中学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明确自身的方向,进而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全面的掌握统计学知识,熟练地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中,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人才奠定稳定的基础。

二、经济学中,统计学的重要性

由于经济学具有复杂性和精确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将统计学应用于其系统的建立进程中,而统计学的准确、灵活的应用,则需要我们具备合格的数学理论基础,方能在经济学中找到其发展规律。由此可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经济学人才,需要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的统计学知识,并且将学习到的统计学知识,灵活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例如进行班费的管理工作、班级活动经费的统计工作、外出活动的经费预算与控制等等,在提升了我们的统计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实际生活中的锻炼也使得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为成为优秀的经济学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经济学中统计学的运用方式

在明确了经济学中统计学的探究思考重要性后,可以使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以更加明确、科学的方式培养自身的统计学理论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而实现高效的自我提升。

1.发散自身的思维,有方向的锻炼统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我们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学习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的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很多同学在数学课堂上计算统计学习题的过程中,由于思路过于死板,因此无法根据老师所讲解的统计学理论内容和传授的理论学统计方式灵活的进行解题,进而认为统计学十分难以掌握,丧失了对于学习统计学的信心和兴趣。实际上这些同学是进入了学习思维上的误区。如果我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发散思维,灵活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思考过程中,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例如,我们在学习参数的过程中,可以将样本参数、方差以及函数的理论概念灵活的运用其中,进而明确统计学中的估量值和估量极值的概念,参数统计问题也就随着这些函数的灵活应用被成功的解答出来。

2.应用模型的建立,更加直观的、高效的掌握经济学中的统计学

当我们在学习统计学知识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时,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帮助我们度过学习上的难关。由于数学模型具有直观性较强以及精确度较高的特点,因此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引导我们运用更加简洁的方式,理解经济学中的统计学理念,并且完成经济学中的统计学的学习。例如我们在统计班级内部同学的身高分布状况时,就可以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将身高标准分为几个区间,分别统计,这样,所得出来的统计结果会更加具有直观性。

开展经济学中统计学的学习方式探究,主要可以将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掌握方式得以有效运用。发散自身的思维,有方向的学习统计学知识,数量的应用和掌握应用模型的建立,更加直观的、高效的掌握统计学的知识要点。通过研究可知,统计学的良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我们在中学学习课堂上充分的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努力的去思考和探究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且将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统计日常零用钱的消费,记录消费的种类与用途,这样,在月末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自己最大的支出模块,根据自己的支出总结,合理的调控各项支出比例,使消费更加合理化,各模块支出均衡,初步做一个简单的经济统计结果。掌握统计学,将使得我们在经济学行业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实力,体现出我们的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

四、结束语

开展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探究它的重要性,进而进行学习掌握方式的探究和思考。进行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探究可知,我们也应当在中学学习课堂上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良好的完成统计学的掌握,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熟练、全面的掌握统计学知识,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使得我们在日后真正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以兰州商学院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xx.

[2]韩春蕾,罗文海,相静.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xx.

[3]王纯妍.浅议数学统计方法对现代经济社会的作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

篇15:统计学论文

摘要:随着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的引入,传统的偏重于经验、定性等方式进行的金融研究借助统计思维,迈入数量化分析阶段。当前证券市场信息高度集中化、数字化也为统计学在证券投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此外,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使得基于统计及数理思维建立起的交易策略及风险测度模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统计学在证券投资及风险测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统计学; 证券投资; 风险预测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中,统计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统计学也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学科,是一种通过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工具,其能够在证券投资市场上进行结构分析,开展有效投资组合的研究,实现价值预测,对证券发行与上市价格进行理论定价,分析证券期货的价格走势、进行风险测度等。由此可见,统计学已高度渗透到在证券投资的诸多细分领域中,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统计学在证券投资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社会中证券市场是高度集中的信息化市场,能够将社会经济市场中的诸多信息都集中显示反映出来,其中包括经济信息、非经济信息、上市企业信息、证券市场自身信息等。从本质上来说,证券市场就是一个信息集中地,信息引导着社会资金分配至不同的实体部分,进而实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1].在近几年内,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价总值占据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大,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动态的晴雨表。在金融市场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传递信息、记录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大量的数学与统计工具将会在证券分析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2].在证券投资活动中风险是相伴而生且广泛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未来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但是对于统计学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概率来进行表达。金融业的现代化发展使得统计与数理方法的应用更加普及。在199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就通过实证研究,模糊评价等方式推算出菲律宾、韩国等地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推算是正确的。经济理论的统计学趋势也导致各项经济行为变得更加量化。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学科,是一种通过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工具。在证券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在投资活动过程中进行资产优化配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既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既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对风险进行预估是核心环节。马柯威茨组合理论总结了投资损失改了的分布以及可能收益与预估收益的偏离程度,结果得出投资者应该同时根据合适的比例来购买各种证券,而并非只购买某一种证券,只有进行分散化投资,才能够实现更加确定的收益。马柯威茨组合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上述结论,不单单迎合了投资者的需要,同时还实践了统计学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在近几十年中,伴随着量化的不断探索,统计学组合理论的运用方式愈加完善,已经成为了现代投资领域中的主流工具之一。

二、统计学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活动是一项复杂性较强,风险性较高的金融活动,其不单单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同时还有可能对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投资者需要在对其所投资的证券收益进行预估之外,同时还要对证券投资的风格进行准确合理的估计,才能够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一)统计学在流通市场中的应用

证券的流通市场就是将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对流通市场进行统计能够对市场的运作情况进行更加熟悉、深入的了解[3].统计学在流通市场中对于经营,主要对股票市价总值、股票流通市值等进行统计[4].例如,股票市场总值统计即为根据某个时点上全部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总和,其统计公式为:∑发行股本×收市价。而对于各类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其计算公式: (A股流通股+非流通股)× A股股价+ B股流通股本× B股价格×汇率。又例如,股票价格指数的统计。股票价格指数主要是综合反映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与变动程度的指标,其主要用于分析股价对股票市场股价整体水平影响程度,对股价进行长期的预测。由于不同股票其价格指数不同,因此其价格变动的相对幅度以及对股市影响的程度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计算指数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加权综合平均法来对股价指数进行计算。

(二)在研究证券指标中的应用

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行为中所进行的每一决策都是经过慎重考虑以及权衡利弊而做出的决定,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进行收益与风险权衡的过程中以股票涨跌的期望收益作为决策参考,而方差值的大小则作为度量证券投资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均值---方差”模型的引入,使得传统的偏重于经验、定性等方式进行的金融研究借助统计思维,迈入数量化分析方向。此外,投资者基于更加透彻的了解股票实际收益与企业资产真实情况的目的下,还可以利用统计学对股票的近期实际收益、企业近期资产水平指标平均值进行研究。在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利用统计学概率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是最为常见的。投资者在购入证券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该投资者认为该证券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中上涨。然而证券投资过程会受到所中因素的影响,各种指标仅仅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因此利用统计学的概率来进行判断,投资者就可以根据统计学计算的相关数据来看待各项指标,根据统计学中的概率只是来判断指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辅助证券投资决策。

(三)在风险与风险测度中的应用

1.单一证券投资风险测度

单一正确投资风险计算。如果投资者将期望的收益率作为依据来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则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的差异即为投资者所存在的投资风险。因此,期望收益率即为让可能存在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获得最小的估计值。收益率越分散,其期望收益率的偏差也就愈加明显,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证券投资的风险可以使用未来可能收益与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偏差程度来进行真实的展现。在统计学中,该偏离程度即为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度量。其公式为:

2.组合证券投资风险测度

证券组合即为由一定数量的单一证券所构成的,单只证券对应一定的投资比例。利用统计学对组合证券投资风险进行测度的过程中可以将证券组合视为一支证券,所以测度证券组合的风险也可以通过方差来进行计量。现假设有证券A与证券B,投资者将一笔资金通过Xa的比例来投资证券A,以Xb的比例来投资证券B,并且Xa + Xb = 1,那么该投资者则购买了证券A与证券B之间的组合P.假如证券时间到期,证券A与证券B的收益率将分别为Ra与Rb,证券组合P的收益为r P = XaRa+ XbRb.其中,Ra与Rb为变量,因此组合P收益Rp同时也成为随机变量。因此,投资组合P的收益率即为:

根据上述证券组合收益与风险的统计学计算记录,可以将两个证券之间的组合任意拓展延伸到多个证券的情况。假设存在m证券,将其标记为A1,A2,. . . . Am.每一种类证券的收益率为r1,r2,. . .,rm.证券组合P =(x1,x2,. . . xm) ,表示将资金分别以权数x1,x2,. . . xm投资到证券A1,A2,. . . . Am中。如果设为允许卖空,则权数可以为负数,负权数则表示卖空证券所占据总投资资金的比例。总的来说,证券组合风险与各个证券之间的风险关系较为复杂,不单单与各个证券的风险、加权系数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同时还与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联想。证券相关系数的数值与政府会直接影响着证券的风险。不同证券处于不同环境下其系数也不尽相同,对其进行组合亦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结果。因此,在进行证券组合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证券之间的相关系进行研究与计算。当证券组合中的证券数量超过两个的时候,就需要对证券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究。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统计学及其相关学科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意识到。初等统计与简单的数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变化、持续复杂的金融发展的需求。伴随着统计学与数学工具应用的普及,统计学在金融量化分析领域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证券投资市场上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篇16:统计学论文

大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将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设置,学分制管理中,统计学一般为2.5~3.5学分的闭卷考试课程。针对个别经济管理类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目的,盲目地将统计学课程从专业基础课中删除的做法,笔者的观点是:停止开设统计学课程绝对是学生的损失,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达到一定素质标准的大专毕业生。因而绝对不能因为难度大,就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从教学计划中删除。但课程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几年来对统计学教学的经验和感受,探讨对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及改革建议。

1统计学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组织、展示、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资料,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更为有效的科学决策的工具学科。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的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养成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指为完成今后任务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专业知识需要一生不断地学习来加强,而关键能力的培养才是职业教育的最高目标。统计知识作为学生今后不断获取新知识以提升自我的工具,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决策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关键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2非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显得异常重要,统计学作为工具学科的地位绝对不容否认,然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2.1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批录取的学生智育大体上低于本科批录取的学生,加之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数学不好才放弃理工类专业而报考经济管理类专业,此类专业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收,因而学生的数理功底普遍较差,学习传统的统计学理论课程通常都感到力不从心。

2.2教学内容不科学

教材的无针对性导致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在难度上没有把握好,教材中从公式的表示到证明,数学味太浓,根本不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需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数学功底。

2.3没有合适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导致与当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完全脱节。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利于学生自学。而且教材中缺乏专业性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忽视了统计方法在现实中的操作,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统计学失去兴趣,更不可能做到主动学习。

2.4师资缺乏

许多院校担任统计学课程的教师数量不够,特别是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统计学教师负责全院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因而教师没有精力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3非专业统计学教改对策

3.1教学内容上的调整

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应本着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较大的调整。因而课程安排上,为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建议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课时,取而代之的是统计案例分析、统计软件操作、实际统计调查等实验课时。整体的思想是这样的:作为经济管理类非专业统计学课程,更多的是把统计学当作一个工具,对于统计计算公式的来源、具体的计算方法等专业性问题可以不予要求,而结合现代统计分析软件,如SAS、Eview、SPSS、Excel等等进行教学。笔者根据自身几年的教学经验,具体列举了几个章节的教改建议:

①统计整理,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上提供的统计整理方法早已过时,如手工汇总法,与现今的计算机时代完全是格格不入,变量数列的编制完全可以利用Excel进行操作。

②相关与回归分析中的公式都较为复杂,公式的推导更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对于连《微积分》都没开设的专业,学生对求偏导知识一无所知,根本就无从下手,所以许多老师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基本上都在考试结束后将之抛诸脑后,根本没有真正掌握。笔者认为,对于非专业经济管理类学生,可以不要求公式的推导与记忆,只要求学生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作用及其应用,至于具体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系数可以通过SPSS、Eview等统计分析软件得到,学生只需掌握软件的应用即可。

③统计指数这块内容基本上所有教材中的实例都比较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可以引入与贸易相关的指标作为实例,如贸易依存度是强度相对指标等等,并应用最新的数据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同时又对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

④时间数列分析的讲授方面,许多老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是以多媒体替代板书教学,仍然要求学生通过计算器来计算季节比率等。但季节比率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Excel进行,应该让学生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办公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3.2考核方式上的改变

在课程考核上,应改变以往只是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因为这种方式虽有计算题,但都经过简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体现,而且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顺利通过,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恐惧。因此,应该把该课程的考核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理论部分的考核着重于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知识,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而实验部分的考核着重于平时考查,包括上机操作测试,以及分组进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统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其中,在上机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与实际相符的本专业相关的案例和数据资料,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对课程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减少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精神负担,使他们不再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一门实用性极强、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

3.3其他对策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成本,统计学教学都采用了大班授课,对于传统板书教学或许此方式可取,但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就是完全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对于自己掌握的统计学知识无从应用。如果在教学内容上做出上述重大调整以加强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授课规模就不宜过大,授课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其次,从事统计学教学的教师一般是从数理统计专业或是社会统计专业毕业的,社会统计专业毕业的教师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更能胜任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于数理统计专业毕业的教师,则必须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教改需要。

再次,有些高职院校计算机房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此类课程的需要,因而这些院校要加大机房建设经费投入。同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政策多鼓励教师参与本专业统计学教材的编写及出版,以改变无合适教材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艳梅.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教材编写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2).

[2]代戈资.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17).

[3]欧阳敏华,祝建民.SPSS在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咨询,20xx,(5).

[4]万力.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xx,(11).

篇17:统计学论文

一、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发展形势

1.现代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优良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 专业课程往往由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过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学生“考前突击”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础知识,也缺乏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掌握了期望、方差的计算方法,会做各种估计,却不能理解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的现实意义,不懂得如何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性质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统计学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价值挖掘和辅助决策都依赖统计学原理来解决。现代统计学向着应用性更强和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掌握统计思想与数据处理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练习。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开设的应用型统计学专业都缺少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或者是实践内容偏少且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统计应用流程实践操作训练,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技术能力不强。

二、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1.教学方式创新

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针对基础理论知识课,要采取教师精讲配合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并积极应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实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领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统计模拟分析和社会调查实践,利用案例将数理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高度整合,便于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掌握统计学知识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关注实际生活,多多查阅图书、报纸、杂志,多看新闻,扩大知识面,形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实训教学创新

实训课内教学内容主要有统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统计数据分析等,课外教学可以由学生组成合作社会调查小组,将课堂知识和课外调查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从而系统锻炼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统计学建模、统计调查大赛,学校可编制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统一开展有关从业认证资格证书的学习与培训,例如,统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统计学专业教师在岗实训

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对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统计实践工作,积极接受在岗技能培训;新入职的教师可以参加企业岗位实训,掌握统计学岗位实践技能,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吸引统计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统计专业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是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引导学生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全面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篇18:统计学论文

1.统计学应用在物业管理

统计学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物业管理是一种经营型的管理服务,是融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在服务中完善经营与管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统计亦是物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物业管理统计包括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大组成部分。统计的目的是探索、认识和掌握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统计工作,运用专门的手段,全面,完整的记录,探索,认识和掌握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促进和拓展物业管理的内涵,使物业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文将根据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物业管理实质工作和实际物业管理工作经验,对统计学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加以探讨。借此提高和推广统计在物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统计和物业管理统计统计既是动词又是一个名词,既是人们的一项活动又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描述。在物业管理中,就是要通过日常物业管理人员对经营,服务,管理中的大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计算,直观的表现出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用以提高和完善物业管理工作的细节。分析对比后用以指导实践工作。在物业管理统计中,因物业管理的范围相当广泛,工作性质多元化,所以它的研究对象也是包罗万象。涉及了从经营,服务到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对这些日常工作或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揭示物业管理的本质和其规律性。从物业接管,验收开始,统计活动就渗透到每一项物业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通过对数据特征和数据关系的研究,为正常物业管理活动提供有效,可靠的佐证。同时,通过准确、及时、全面的搜集,以及整理和分析各方面的统计资料,掌握各项工作活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还可制订出正确的工作应对策略和发展工作计划。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如此循环往复,物业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

2.统计学应用在房地产

社会经济的运行表现为两种状态,即均衡运行和非均衡运行。经济学上的均衡通常指瓦尔拉斯均衡,其基本假设是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如果市场完善,市场信息是完备的、通畅的,价格灵敏,价格随供求变化而调整,那么市场上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必然相等,社会经济中的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都不会存在,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经济中很难实现。而非均衡是指不存在完善的市场,不存在灵敏的价格体系的条件下所达到的均衡,经济学上的非均衡通常指非瓦尔拉斯均衡,它以更为一般的假设为前提,展开对社会经济的研究,因此研究更具现实性。非均衡计量经济学是在非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为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工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非均衡状态在房地产市场更为突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来始终没有逃出供求总量非均衡的现实。我国房地产市场本身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非均衡问题突出,而且呈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稳定,应此仅拘泥于一般均衡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不完善的,必须尝试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需要指出的是非均衡理论和均衡理论并非对立体,应将两个理论联合起来,均衡是经济运行的目标,非均衡分析是实现均衡目标的有利手段。

根据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对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的选择进行确定,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不仅表现为供求总量的非均衡问题,还表现在市场结构和体系方面;结合统计年鉴的分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设定,明确模型的有关变量,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得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模拟的最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机制出现了暂时性的失灵,根据非均衡理论,市场调节由价格调节和数量调节共同进行,因此当前的调节主体只能是数量调节,也就是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十分重要。通过对结构性非均衡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就单一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各种房地产产品、市场的层次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衡,所以在宏观调控时应做到细分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维持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稳定运行。根据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认为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控制供给,尤其控制非住宅产品的供给。那么在宏观调控时究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度,才会使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朝均衡的方向逼近呢?根据模型测算的非均衡度这个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基础,结合宏观调控警戒线模型,可以为确定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方面应采取直接调控的方法,即采取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行为,而我国房地产管理的一些政策和法规为这种类型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当数量调节占主体地位时,政府充当数量调节的主体是注定的事情。

3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运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操作,发现我国均衡理论对于暴露市场运行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它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控制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篇19:统计学论文

一、我国旅游经济核算现状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在进行旅游经济的核算时,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控制好旅游行业计算的范围,将旅游行业经济所涉及的经济都纳入到经济核算的范围中,并且提升相关的计算方法,让计算更加的精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核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提升时要按照相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加大旅游行业经济核算的管理力度,让旅游经济数据更加的精准,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让旅游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究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论文

会计学论文范文

统计学方法及应用论文范文

统计学与大数据论文

会计学论文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会计学本科专业论文2022-05-06

本科生会计学论文2022-05-07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023-02-15

落后地区二本高校统计学教改初探论文2022-09-18

护理专业论文2023-03-25

医学院论文参考2023-08-1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2023-01-17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2023-06-19

数据大集中管理模式下数据同步技术探讨论文2023-06-09

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论文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