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30 13:05:1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会取名字”为你分享15篇“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关于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背景

自之后,统计学课程两次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大共同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九门核心课程之一。,教育部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确定了基本教学要求、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指出统计学“不是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②”。至此,统计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也被明确了下来,主要包括绪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经济管理中采用的统计方法和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等。在教育部的指挥棒下,统计学教师开始了统计学教学的研究探索、实验论证和改革创新。统计学也由此开始肩负起培养学生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应用统计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任。

二、当前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提到统计学,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难理解,广大教师也倍感难讲、难教、难入心。教育部虽然统一确定了统计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教学要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任务及总体要求,但是各高校在开展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对其提出具体要求或做出适当调整。可是遗憾的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高校生搬硬套,从而导致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第一,教材选用的针对性不强,教材建设落后于实践需要。许多教师在教材选用过程中完全不考虑学校层次、生源质量、专业设置、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的差异而盲目选择,甚至出现了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选用同一本统计学教材的怪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随机自行删减、调整内容,基本教学要求根本得不到保证。另外,目前国内有些统计学教材完全忽视从应用层面上介绍统计学在专业领域的运用,从而导致有些学生把统计学课程当成了一门高等数学课程,把统计学教材当作一本数学书籍。

第二,教学大纲设计严重滞后,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尖锐。许多高校现有的统计学教学大纲,除了绪论外,基本上都是以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为重点,辅以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指数的内容,弱化甚至省略了统计决策、产品质量统计管理和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等应用性很强的内容教学。这样的教学大纲设计严重滞后于统计学的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无法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统计学作为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在低年级开设,有些高校对教学时数进行了不适当地压缩,总课时通常设计为48~64学时不等,鲜少有高校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2学时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也无法系统地讲授统计学知识,学生更不可能掌握和消化越来越多的“统计学”内容。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统计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

第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与后继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更无法帮助学生运用统计学这一工具发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统计学的实用性,将其当作一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此外,统计学与各个专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后继专业课程的分析应用中,教师不但要根据后继专业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根据统计学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巧妙设置教学案例。

第四,教学方法多用讲授灌输,教学环节设计陈旧且简单。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讲授方法。虽然迫于课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信息量大,统计学课堂中也常见以多媒体为主的讲授,偶尔也有板书授课。但这都没有改变以教师为主角的现状,学生仍然是教学中的被动接收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即使通过考勤点名、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督促学生认真上课,也难以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环节设计中,一贯的“前课复习→本课导入→理论讲解→例题解答”等简单陈旧的模式,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五,实验教学重视力度不够,教师过度依赖统计软件。由于时间短、内容多、难度大,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只讲教材内容,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学生课后能自主结合本专业进行研究和实践操作的也寥寥无几,致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随着实验教学环境的改善,不少高校开设了统计学实验教学,但很多教师过度依赖统计软件,仅满足于对软件处理结果的追求和对结果的解释,完全忽略了对统计思想、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的讲解。

第六,考核方式过于传统单一,理论考核远大于应用考核。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所设置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与别的理论基础学科考核方式一样,仍沿用“期末统一考试+平时过程考核”的传统方式。这种考核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只重视对理论部分的学习,重新回到应试考试的学习循环之中,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既不能完全准确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要改变高校统计学目前的教学现状,扭转教师和学生对统计学的“三难感知”(即教师的难讲、难教、难入心,学生的难学、难懂、难理解),就必须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验的.练和实践的用等四个方面全面深入地改革统计学教学的各个方面。首先要改革教师的“教”。教师应在教育部对统计学相关教学统一规定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角度设置教学体系,开展差异化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选择学生之间的某一差异最大的角度进行教学体系的设计,并据此有差别地选择教材,根据不同的教材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大纲,安排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并配以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最后通过差异化的考核体系检验教学效果。其次要改革学生的“学”。学生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的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后继课程的学习要求,在全面认知统计学基本框架的前提下,着重了解和掌握相关统计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解决本专业和自身感兴趣的领域的有关问题时所应用的统计方法。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加强对统计指数的深入学习,为其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相关财务指标的知识奠定基础。再次要改革实验的“练”。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实验条件有所改善,增设了统计学专用实验室,但是实验教学的目的往往停留在数据的处理结果上,忘记了实验的本质在于追求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上。在实验中可以结合教学进度逐步引入Excel、Spss、Eviews、Stata、SAS、R等软件开展上机教学,让学生体会现代统计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验的多练,加强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最后要改革实践的“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统计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教师应带着学生一起将学习的统计方法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开展社会实践项目的调查和研究,如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或者参与人口普查、收视率调查,亦或开展统计数据文案研究,等等。

四、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仍存在着上述问题和不足,但是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浪潮。要想取得这场改革的胜利,基本前提就是要全面、深入地透析当前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各种问题。只有认清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形势,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验的用和实践的练四个方面全面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创大数据时代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周莉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篇2: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介绍,注重的是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改革应该强调案例教学、实践性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作 者:温品人 陈晓红 Wen Pinren Chen Xiaohong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C8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改革  

篇3: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探索论文

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及探索论文

统计学是我国中医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共同必修课,也是中医学专业类学生所必备的一门知识。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是中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本文将针对中医学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进行讨论。

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是一门为客观、宏观、微观决策服务的方法论学科,其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对中医学临床和实验分析进行数字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其中的原理与方法不但可以描述中医学学生将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1]。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统计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中医药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和统计数量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其他医药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分析方法打下基础。要达到以上目的,在学习中要求了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能描述中医药临床现象统计分布的特征,掌握抽样推断、相关回归分析、统计指数、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并作出综合评价。

SPSS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中医学专业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单位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2]。

二、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统计学,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因此,统计是围绕数据分析而建立的。其中包括运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组织和显示数据(表格和图形),并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推论和预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统计学包括三个部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其中,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对所搜集的大量数字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寻找数据的分布特征,用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统计方法。例如,对原始数据资料用归组、列表、图示等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处理数据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计算集中量指标(如算出平均数、中位数)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统计可使无序而庞杂的数字资料成为有序而清晰的信息资料。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统计表是对数据分类后的一种简便表示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实物的分类,到抽象的统计表表示将经历几个年级段的学习。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体验统计的意义。统计表的制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统计表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堆砌的过程,而是一个对数据理解的过程。设计简单的统计表是更加规范地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设计一个统计表时,一方面,要明确调查的目的,为什么要去调查;另一方面,要考虑调查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在开始设计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这样,在设计统计表时,就容易获得成功。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应围绕调查的主题。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每次课都是“满堂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要么机械地记笔记,要么昏昏欲睡,根本用不着动脑,如果课后不下功夫的话,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几乎是白白浪费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三、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课程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每部分教学结束,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提示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与计算分析题,以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并可选用创新性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实务分析、作业指导、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次左右习题课,以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有关部分可安排选题练习,即自己选题,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2.加强中医药专业统计学的实践教学

统计学本科阶段的实践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等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社会实际的能力。这类实践学生可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进行。

毕业实习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学习,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为9周左右,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的假期或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需用考试成绩来反映。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中医药统计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中医药统计学的兴趣,以及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中医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这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特点的要求,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要求中医药统计学教学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教学内容,才能对每一章节、每一堂课的内容的地位、作用有深入的分析,对重、难点有恰当的定位,也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地分配时间。另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习的需要,是学生认知的需要,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客观的中医药统计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而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正是顺应了学生这一认知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而形成网络结构的知识不仅对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药统计学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统计学产生于工作实践,又服务于工作实践、指导工作实践活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多个实践环节,分别实现特定的教学要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篇4: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结合这些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统计教学改革。经过两个学期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方法论学科,它在管理、经济、贸易、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类专业把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中所用方法比较复杂,数据多,计算量大,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繁琐和枯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师生互动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以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佳,对统计思想缺乏感性认识,对统计实验参与度不高,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针对以上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1-8]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普遍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以至于学习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由单向被动式接收变为双向互动式交流,获取信息与收集数据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学生在网上获取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自由平等和反对权威的意识逐渐增强;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激起了大学生主动过滤和处理数据的紧迫感;微信、微博、论坛等促使大学生更热衷于在网上交流、互相学习。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包括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一、领会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

大多数人学习应用统计学的目的是应用,但初学者的最大困难正是学完不会用,原因是学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式和计算上,忽视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统计的真谛在于它体现的思想,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正如H.G.Wells所说:“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学好统计的关键是掌握如何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住那些死的统计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统计方法之前,先把该方法的基本思想用醒目的标题给出。比如用图表和统计量看数据;用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用样本推断总体;分类变量对数值变量的影响;利用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预测;根据过去的模式预测未来;用少数变量代表多个变量;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不依赖分布的检验等基本统计思想。[9]尽管这种表达不一定确切,但是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对课程内容掌握不好,不愿上机实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在理论课教学、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理论课教学部分:首先运用案例情景导入式开启一堂课。对要学习的统计方法设计一个生活化、普遍化、合理化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源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解决该案例。以分小组形式讨论该案例5分钟,之后各小组代表说明本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教师予以点评,借此引出要解决此问题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最后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方法讲完之后,要加以实际运用,解决之前小组讨论的案例。对于课上给出的案例,不能只引入,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解决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方法确实有用,的确能解决一大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将理论课教学、上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上机时机和上机内容优化选择,在理论课教学每完成一个阶段后就立即组织一次上机实验。上机之前,提前两天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己上网查阅数据资料,思考解决方法。上机时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统计方法,共同讨论交流该案例的分析思路,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学生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际演示如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并正确解读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演示结束后,给每组学生一个同类型的案例,由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之后小组间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由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最后点评、修改。通过案例分析和上机合作实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种统计软件的出现为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统计相关软件主要有Excel、SAS和SPSS等。Excel虽然是一个非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其统计功能不够全面,但Excel有着强大的表处理功能、全面易用的函数功能,对于初学者易学易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指数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中大量计算工作通过Excel完成。SPSS软件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无需编程,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和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教师可以将列联表分析、二维相关、秩相关、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复杂的多因素统计交由SPSS来完成。Excel软件简单易于掌握,而SPSS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全面,两者有效结合,既有助于学生自我练习和上机实验,又给应用统计学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软件支持。但是不管应用哪种软件,都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和统计方法以及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并能准确解读计算结果。

四、由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是用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成绩,这只能体现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由一次性期末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内实验、期中考试、课外实践等各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统计思想和方法。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通过上机合作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5%,主要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统计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闭卷考试、上机实验或案例分析等等。课外实践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一般在课程结束时以分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洞察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考试时可以将复杂繁琐的公式直接给出,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每一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能够主动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经过两学期的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几点体会。在教学中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既坚持传递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既坚持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配套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但是学无止境,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

篇5: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管理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该课程不仅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而且对学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不但要强调基础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思路及实践指导。

笔者针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学生应用统计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承担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任务伊始,首先针对该课程的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前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之间不銜接

统计学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改革而撤销了教研室,致使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任课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推断内容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着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却又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困难。

(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缺乏统计软件的学习与训练

在现代计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段和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演示统计软件的使用而缺失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将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统计学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统计学的核心,只记住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二、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选修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当地高校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还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就其商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院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a_a: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上,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熟练运用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与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所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且提高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教学目标,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以及应用统计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型统计学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銜接

针对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统计学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方法放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集中在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上。据此,一方面,管理专业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协调,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全面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加强,为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这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针对上述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并通过增加课外实验练习,以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1:1的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练习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进,有效结合。

其次,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广使用。因此,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在掌握了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辅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从大量繁琐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模型和结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应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课程本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3。其科学性要求知识的传授必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艺术性在于它更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统计学的正确实践。正因如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理念,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解决一验证”5个步骤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发现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逼真的练兵场,学生对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若干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统计结论。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既包括课堂实践,如课堂案例讨论及实验课,也包括课后的个人实践和团体实践。课后个人实践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和独立上机练习;团体实践主要是以小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这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团体实践。为此,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由学生独自完成“选题一样本选择一数据收集一描述统计分析一统计推断”完整的统计调研过程。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承担以下具体工作:(1)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选题;(2)设计抽样调查方案;(3)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进一步做出统计推断和相关性分析;(5)撰写统计调查报告。最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各小组在课堂上对其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通过上述4个方面的工作,基本形成“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可以看出统计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仍然是教学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如何更好地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今后课程改革中的重点。此外,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目前主要偏重于软件操作功能的介绍,而教会学生使用常用的统计软件仅仅是统计学实验课程教学目的的一部分,还需对统计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立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

篇6: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重点、难点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36-0113-02

一、引言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重要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主体设备(构筑物)及工艺设计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本课程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从事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从如何提高工程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给予一些启示。

二、课程重点、难点分析

1.課程重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四大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原理和微生物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将专业知识向工程应用方面进行迁移和转化,以污水水质指标、处理工艺、原理以及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的知识点为基础,在学习中理解并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工程方法,使学生对水处理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难点。该课程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上,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样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针对废水复杂的水质特点,如何使学生把各种废水处理单元和操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出水时各种水质指标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追踪国际上学科发展的趋势、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也是难点之一。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的知识理念更新慢。水处理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核心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教学内容的知识理念更新速度慢,内容存在滞后性,导致课堂教学同实际应用的前沿技术在衔接上出现脱节情况,现有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变化。

2.教学方式落后。在教学方式上,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来了解课程内容,导致学生接受性差。虽然高校教师基本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新的教学手段仅是点击播放课件和板书的区别,看似形式更新,实则对学生的实践帮助不大,对于实践和应用性强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学生依旧是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缺乏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

3.系统性的实践机会少。《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工程性强的课程,应当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对工程案例的了解分析等。但是,目前的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也多偏重于理论,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考核方式不够灵活,应对创造性给予足够重视。该课程在早期多以闭卷为考试形式,时至今日仍没有创新,在考核上仍是试卷成绩加上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来计算最终成绩。这种忽视过程而注重结果的考核方式,难以用来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解决办法

(一)完善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

1.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上,强化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缩减与基础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增加污水厂的设计实例,强化学生对工艺设计、设备选型与计算、平面与工程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2.更新知识体系。随着水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有必要了解和熟悉最新水污染治理方法和技术。比如,对于一些新兴有机物,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内毒素等,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果怎样,是否影响传统工艺的整体效果和正常运行,国际上有哪些工艺可提高其去除效率等。在教师授课时,根据该领域的技术更新和科技发展来调整课程内容,融合新的工艺和理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方法,让常规教学灵活化。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将以老师教为主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学的局面,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例如,针对废水中某一污染物的处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处理方法供大家讨论;老师提出工程实例,让学生进行评价,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挖掘和思考中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电子产品的作用,将不同的典型案例和科研项目以动画、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了解工程实际中的典型构筑物的运行模式以及工程设计的初步轮廓。

2.充分利用学校的在线课程及其他高校的慕课等网络资源,鼓励和督促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比如,将污水看成生活污水、行业废水以及回用水等几个模块,根据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定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已有网络资源集体讨论,通过制作PPT等方式进行汇报,以随机指定方式确定汇报人,保证人人参与到讨论和学习中。教师根据情况通过微课、网络平台(包括QQ、微信、南信大在线教育平台)等进行讲解和答疑。

(三)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外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构、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聘请现场技术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授一线实际经验或到现场参观,丰富教学内容。在课程实习、毕业设计阶段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进入一线现场,直面工程应用或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endprint

2.教学科研相长。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有能力的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研工作,一方面促进学术队伍的搭建和梯队建设,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拓宽了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

(四)改革考核方式

1.将平时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及课题汇报真正纳入成绩评价体系。教师量化与细化作业评价指標,完整记录整个班级的作业情况,对作业设置增减分项目,并增加课题汇报的分数权重,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2.改变考试内容和方法。在考试内容中增加数道应用考题,考察学生应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在考试方法中,借助期中考试摸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按比例设置闭卷与开卷的时间,兼顾考察基础知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五、结束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上应充分体现工程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化表现,面向实际工程,积极与社会对接,以培养学生应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原理为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素养,达到培养专业化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买买提,周集体.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教学刊,2017,(03):106-107.

[2]范晓丹,张襄楷,陈子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44(18):210-211.

[3]刘彪.“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山东化工,,44(23):130-131.

[4]郝桂珍,杨国丽.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学研究,,37(04):41-43.

[5]高林霞,张会琴,黄磊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5,(05):62-63.

[6]梁波,朱学峰,马长文等.基于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分析[J].价值工程,2016,35(18):240-242.

[7]胡钰贤,郭亚兵,冯锦.精细化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初探——《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改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1):148-149.

篇7: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论文

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论文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的特点,各行各业都投入极大的关注。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数据,统计学科一直就是冲在处理数据的最前线,未来统计学的大数据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大数据的到来对统计学教学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而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是高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让大数据服务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1.大数据背景下引起新的教学观念转变

随着大数据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教学上,我们必将迎来教学观念的大幅转变。传统的课上老师授课、课下学生练习,由考试来检查教学成效的教学观念会慢慢转变成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有条件的高教可以大数据背景下,老师的转变在于从原有的教学经验转变成对海量教学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的转变在于从依赖老师传授知识转变成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

2.大数据背景下引发新的研究生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不大相同,研究生更有自律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因此十分适合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E-learning学习环境,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Moodle等开源学习系统,形成一个协作的虚拟学习社区或学习共同体,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随时进行在线作业和测验,合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研究生都是小班教学,这更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更加科学化,效率化。

3.大数据促进个性化教育

当学生经过本科的基础学科教育,跨入更高一级研究生教育后,个体差异慢慢凸显出来。大数据背景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个性化教育平台,在师资和教学资源都相对比较缺乏的研究生教学中,使因材施教得以顺利实行。学生在线学习的所有数据被后台记录下来,老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轻易知道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再来调整教学进度,找出适合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模式。

4.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研究生培养改革

要顺应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人才的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要全面衡量统计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做出适当的改革。首先必须将大数据相关课程纳入培养体系,开设大数据时代具有挑战性的内容相关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发展前沿,为了和本科生的教学有区别,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统计专业的研究生不但要有娴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以及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因此大数据所需的专业人才不能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培养,要从数学,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来联合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其次在理论教学部分要增加如何处理数据这一核心内容,目前很多大数据算法例如链接算法,K-means等本科阶段没有学到的专业算法必须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理论部分的教学除了大数据相关内容,还必须拓宽到相关交叉性的学科,包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工具、NewSQL数据库等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讲授典型的大数据实用案例,例如美国梅西百货的实时定价机制。根据需求和库存的情况,该公司基于SAS的系统对多达7300万种货品进行实时调价。再例如某知名快餐业的视频分析。该公司通过视频分析等候队列的长度,然后自动变化电子菜单显示的内容。如果队列较长,则显示可以快速供给的食物;如果队列较短,则显示那些利润较高但准备时间相对长的食品。对研究生教学绝不能拘泥于理论教学,更需要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大数据环境中进行实战培养。统计学院应率先建立大数据实验室,给研究生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让学生参与项目并提供一定的奖学金资助。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和相关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如4月18日,亚信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慧科教育集团开展大数据人才培养战略合作计划,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展至企业人才再教育领域,助力企业内部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这样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值得地方高校学习借鉴。

5.结束语

统计研究生的教育更标志着统计学教育的一个新高度。作为地方高校统计专业教师,应该顺应大数据浪潮,强化大数据意识,形成大数据思维,转变研究生培养观念,建立新的研究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找到每个研究生相符合的教学平台和方式,培养出精通统计,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珞珈管理评论,:165-171.

[2]吴启富.我国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探析.才智,2013:21.

[3]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统计研究,2014.

[4]卢正天.大数据浪潮挑战下的教育回应.当代教育科学,2014.

篇8: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推荐

摘要:系统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属于医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且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以人为本,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理念,将人本主义融入到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中来。

关键词:人本主义;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系统解剖学中融入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一种必然趋势人本主义是以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为对象的人本学,而人本主义教育观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态度、情感和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教育哲学。医患关系融洽是医学模式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现代医学模式正处于不断变化中,医患关系出现的矛盾层出不穷,在这种矛盾日益激化的驱使下,现如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过去护士的工作仅是单纯的发药、打针及单一的执行医嘱,现今围绕疾病展开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临床实践中逐渐地实施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以人为本,而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则必然要求护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门课程中提前融入人本主义教育观。只有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系统解剖学这门基础课程,完备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将专业课程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标准化掌握。

二、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目标和方法不明确

高职院校在不断扩招的大形势下,面临着质量与生存、招生与生源、环境与政策等的生存危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有四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三校生,三是通过“2+3”或“3+2”招收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四是通过学校单独招生考试招收的考生。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在高中或者中职阶段习惯于老师督促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在进入大学后却转变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转变使得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迷茫,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不利于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性

系统解剖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即信息量大、课时短、知识点碎、逻辑性不强、枯燥无味、难记忆。课程的特有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不如专业课程直观有趣,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总是会出现脱离的状态,导致教师疲于教学,迷茫于教学,而学生缺少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不高,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差。

(三)校内实训室不能满足系统解

剖学的教学实践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决于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两个方面,实验标本类型和数量较少,只能满足于课本知识内的操作,匮乏的标本对于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和知识内化作用都稍显不足,且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职业要求还相差甚远。

(四)理论和实验相脱节

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理论课,再讲授实验课。理论课主要以讲授为主,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只能听,仅靠PPT和书上的图作为参考帮助学习和记忆知识点,缺乏直面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课主要以观察标本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观察标本,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就会出现偷懒耍滑的现象,对标本的观察兴趣不高,不愿意观察。这种理论和实验的脱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系统解剖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估不全面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它只能检测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实验教学的效果则无法评估。而现代护理模式发展却恰恰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准确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基本职业素养。

(六)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适用于护理专业的教材大多具有通用性,缺乏针对性,适用于护理的同时,也适用于临床、药学、检验等专业,这就必然导致知识专业特色不突出,这种泛而不专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生源类型的不同,我们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班,分为文化基础强和弱两类班级,针对这两类班级分别设计课程体系。对于知识差的学生,先强化他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再提升其业务水平;对于文化基础相对厚实的学生,则着重其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着重引导和培养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对于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内容

现代护理模式发展要求护士具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和准确的操作能力,不要求护士掌握太高、太精、太深的医学知识。因此,根据护理职业的需要,以实用、够用为衡量标准,我们对系统解剖学知识要进行大胆的取舍。例如,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动脉采集血标本、插导尿管、插胃管等基本护理操作所用到的应用解剖学知识,我们对这些章节知识的讲授比重加大,而对动手能力培养无关的'一些知识点讲授比重相对减少。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改变先进行理论课再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新型教学模式,彻底改变理论和实验相脱节的情况。“理实一体”即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到一起进行,将理论课搬到实验室进行,虽然理论讲授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讲授理论课的时候,教师若能够配以PPT、挂图、标本、视频、日常生活案例等多种多媒体手段讲授各知识点,给课堂注入活力,学生在听老师讲授的同时,可以随时观看PPT、挂图或者手里的标本模型,学生的手、耳、眼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避免了机械性记忆,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建立课外学堂

我院护理系已经建立了三维数字课程与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模拟真实的实验室,其中系统解剖学实验室陈列有很多电子标本,学生进入该系统如同进入一个真实的房间,左右两边都陈列有各种类型的标本,这些电子标本可以放大和缩小,还可以360旋转观察,且学生可以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这种多媒体计算机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闭卷考试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理实一体”的基础上,我们考试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操作占50%,理论考试占50%。增大了实验操作的标本识别,将实验操作由原来的40%提升到50%,理论考试由原来的60%降低到50%。该评价体系使学生明白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菁玲.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应用———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2).

[2]陈素艳.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9(8).

[3]范双莉.高职院校生源特征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2).

篇9:中职教育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刘红红.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

[2]梁雁.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23)

[3]孙镭.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19)

[4]蔡欣.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

篇10: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浓烈的芳香。校园里流淌着苍翠的绿色。炎热的天气却阻挡不住毕业的脚步,略略一算,我已毕业两年,这两年,每当周末闲暇,我总想回母校看看,再看看那熟悉的校园,再看看那些年轻干净的脸庞,再去感受母校的一点一滴,于是6月的一个星期六,我重回母校,

魅力无限的花园学府

我是浙江工商大学届的学生。是下沙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我们常常戏称自己是这里的开拓者,新校区在下沙高教园东区,东临钱塘江,远眺萧山观潮城。风景怡人,虽然最初条件不是很好,但到处是一片新气象。开拓者的感觉很让人精神振奋,

随着建设的快马加鞭,学校的设施也逐渐完善,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青灰色的统一建筑,整齐、干净、大气而美丽,小河像血脉一样连通着校园,一片片草坪绿得耀眼,点缀着年轻的小树――在和煦的阳光下,杭州细腻的美景中。或看书或聊天,非常惬意;如今再一次从设计精美的'求知泉、蓝天碧水的月亮湾、大气的扬帆启航广场走过,看着三五成群的学弟学妹,一脸笑容,一脸朝气,让已经失去校园滋补的我满是羡慕,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校园最远处的鸽房,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草坪上设计了几个专供鸽子休憩的木头房子,鸽子优雅地在草坪上踱步、飞扬,这种场景让人感到高贵而纯洁。

快离开教学区的时候,我又去瞻仰了一下学校的飞翔门,飞翔门――顾名思义,门的形状像展翅飞翔的鸟,气势磅礴,象征着莘莘学子即将起航飞扬神州大地。

浙商大的培养方法很独特,施行“子女战略”,视学生为子女,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学校给新生寄教材。让他们早日开始大学的学习;实行早读和晚自习制度,这造就了学校良好的学风;在全校学生中聘任校长书记联络员,让学生直接和校领导交流,这些使得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

枯燥而有趣的统计学

我学的是统计学,这是一个老牌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需要学习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统计学是一个枯燥的专业,我们要和大量的数据打交道,堆积如山的各式表格看了都让人害怕,更别说还要去整理和分析这一堆堆冷冰冰的数字了,不过,统计学又是一个有趣的专业,毕竟它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你知道美女是怎么来的吗?美女都是被“统计”出来的。比如某一天你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位女生,这时你就统计她出现在你面前时的心率,如果高于120次,就绝对可以称之为美女了,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一位让你心跳超过140次的女孩子。那在你看来,沉鱼落雁、绝代佳人都不足以形容这位美女,当然。你此刻的心情也无语言表。

你想知道你心仪的女孩子对你的态度吗?要看一个女孩子对你的态度究竟怎样。那你就统计去找她时,有多少次她会说自己忙、抽不出空来。或者不巧、没有办法、抱歉,如果这样的比例高于某个百分比,那你就该知道,再死缠烂打下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你看,统计学是多么的有趣,居然关系到同学们的终身大事,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玩笑而已,不过,它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重要的,在现代,我们很难找到不会利用统计学的领域了,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但天安门广场上与太阳同时升起的国旗,其升旗时间却每天不同;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临,但今年的春色比去年更加明媚;物体失去支撑就会坠落,但受风速、风向、地心引力等很多细小因素的影响。两个同样重的物体坠落速度和落点会有差别;“神舟五号”飞船按设计的轨迹运转,但每次经过我国领空的时间都略有差距;经济按市场规则运行,但今年的GDP比去年增长8%;奔波的人们按自己的哲学度日,但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

充满希望的就业前景

如前所述,现代统计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理、工、农、医、文、经,没有不用到统计学的,所以,它的出路不再尴尬。前途充满光明。

毕业后,你可以选择工作,去政府统计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信息咨询公司等,整体而言,如果英语比较好,统计分析能力强,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能够进入跨国公司与大牌的咨询公司,薪酬会非常高,在8000元左右,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薪酬就会比较一般,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普遍薪酬在4000元左右。

如果你不想工作,也可以攻读研究生,往财税、金融等领域突破,此外,国外一些院校的统计专业,也非常愿意接收国内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深造的机会。

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考取CPA(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将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非常大的帮助。

篇11: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

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

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就是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考试方法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就是要把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总之,《统计学概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篇12:统计学课程教考分离的探析论文

统计学课程教考分离的探析论文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两大学科学的基础课程,在当今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其教学改革迫切性也更加凸显,在课程改革进行的同时,与其相对应的考核改革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教考分离”是目前高校开展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有效手段,它能够较好的克服命题的主观性,避免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属于现阶段作据科学性的教学考核方式。在统计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引入““教考分离””,必然能够推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考核目标的多元化、考核内容的系统化。本文以统计学为对象,针对其课程改革的“教考分离”模式进行几点分析论述。

引言

“教考分离”已经成为了高校考核是改革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它能够有效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学校的学习情况,能够促进教师进行以纲施教,重视教学过程,而在学生方面,能够激发学会学习的欲望,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勤奋努力学习,进而更加扎实的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1.“教考分离”模式概述

1.1“教考分离”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教学管理手段,“教考分离”真实实现了教学与考试的分离,打破了传统教师自己命题、平分的做法,通过题库选择题型,找出符合考核要求的试卷,或者有专门的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依纲命题,最后统一考试,统一平分。真正实现了规范化、真实化的教学考核,考试所体现出来的结果更加真实,更具说服力。

1.2“教考分离”落实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首先就是需要建立完善的统计学试题库,将所有考试课程类型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标准的试题库,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合格标准原则进行。比如,考试题型分类:基本概念、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填空以及简答题等等,这些内容的资料都需要进行完善、科学的整理,整合校内以及校外的实体,通过考试系统进行组合,最终形成考试试卷。基于这样的考试模式下,试题要求具备一定的属性,具体是课程代号、章节号、难易系数等等,必须要具备了这些属性才能够通过数据转化,进入考试系统,落实统计学“教考分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考试课题的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和补充,最终建立高质量的统计学题库,切实保障考试的树立实施。

1.3“教考分离”制度落实对于试卷有一定要求,每一次成功的考试都是任课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成绩合理、公正的体现。所以说建立有效、规范的“教考分离”指标体系是必然的,具体包括:

1.3.1有效度。有效度是评价试卷的首要指标,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首先测试内容为何,然后是测试到怎样的标准程度。进行统计学试卷制定的时候,必须要依据教学大纲严格进行试题的选择,从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结合入手,将检查教材知识点作为最基本的考核内容,将学生实际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而最为关键的是做好各个指点的比例控制,内容既要覆盖全面,又要详略得当。

1.3.2可信度。可信度是评价试卷可信程度的指标。为确保试卷有较高的`可信度,应把握好试题的量,适当增加客观标准化试题(客观选择题、是非题和填空题应占试卷的60%左右),不出偏题、怪题和超大纲的题,力争使试卷可信度值达到百分之百。

1.3.3难易度。难易度是衡量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试卷的难易程度应适中,即学生的考试成绩应两头小,中间大,呈正态分布,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纺锤型”状态。过难或过易的试卷都是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偏移,都会降低考试的效度,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1.3.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试卷能拉开学生成绩档次程度的指标。由于每个学生在智能和勤奋方面存在着的差异,对同一教师的授课接受和理解会有所不同,因此,试卷应充分体现出拉开学生成绩档次的程度,应充分考虑到高分和低分的数量以及通过率。

2.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统计学课程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必须要全面推行新的教学与考核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考核的弊端,更加客观的了解教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积极推行“教考分离”制度,是目前的主流趋势,在推行“教考分离”制度过程中,统计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是核心内容和主要方面,下面进行几点分析:

2.1考核目的多元化

落实“教考分离”制度之后,统计学课程考核的方面,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关注考核目的多元化,考试虽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确实对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有效手段,检测是为了更好开展下一步教学,更加科学的制定未来的教学内容,所以在统计学考核上,多元化考核目的,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检测,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要应该更加倾向综合能力测试方面,通过实际案例,测试学生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统计学基础概念、计算以及推理方面也要合理设置,这个部分是针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考核,题目选择以创新性能力测试为主。

2.2考核内容系统化

落实“教考分离”制度后,统计学课程在考核时,其内容制定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考察上,要将理论知识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试有机融合。这就要求在考试方式要进行突破和创新,闭卷考试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的考核要求下,综合性考核方式更具科学性,综合性考核包括技能考核、学习态度以及知识体系考核等。首先技能考核要从社会调研与上机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要求进行一一考察、细化,最终确定考核大纲与课程效果评价的方式。考试以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为目的。

2.3考核方法多样化

考核方法的多样化,目前基本还是以卷面考核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形式的考核。局面考核在我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统计学学科在学生实际造作能力、计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要求较高,单一的卷面考察很难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结合小组讨论、上机造作以及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调查报告或

上机操作和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要求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素质。在考核时,应该将活动成绩与期末总评挂钩。平时每进行一项内容,教师有相应记录,力求做到尽可能的公开、公正、公平,各项内容教师接受学生异议并负责解释。统计学原理考核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的表现经过量化纳入期末总评,最终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习过程占60%。

结束语

在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统计学在教学与考核方面的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目前“教考分离”已经成为了各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本文针对统计学课程“教考分离”模式的问题进行相关讨论,从“教考分离”的相关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从研究中发现,我国统计学在“教考分离”上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在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创新日渐成熟的要求下,统计学应该通过“教考分离”模式的落实,真正实现教学与考核上的完善,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规律,最终达到提升统计学教学总体质量的目的。

篇13:《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论文

《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论文

《统计学》教学因其应用广泛且学习有难度而备受关注。为了解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专门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65份,回收率83.62%。调查发现,《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普遍认可度不高、课堂教学缺乏案例分析、课程学习有难度等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结为社会认可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教师、学生不重视统计学学习,主动学习性差、统计学学科内容枯燥,概念抽象复杂四个主要方面。现实助推《统计学》教学改革。

为切实了解学生《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以更好地为《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更为客观的决策参考,课题组于12月-1月期间,以湖南省高校为重点调查区域对省内外11所高校学生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回收率83.62%。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基本情况、自我评价、统计学课程评价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意见等方面。

一、受访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受访学生学校区域分布较广

本次调查区域较广,包括湖南、湖北、浙江和广东四省六市,涵盖985、211及普通一本、二本、三本10所院校。分别是湖南商学院(本部和北校区)、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湘潭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广州商学院。

2.受访学生性别和年级分布特点

因研究需要,主要选择学习过《统计学》的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受访者中,女生占60.69%,男生占39.31%,男女性别比约为0.648:1。由于大四学生毕业实习离校较早,因此受访者大多数来自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学生,约为96%;大二与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4.55%与42.67%,其余18.85%为大一年级的学生。

3.受访学生专业分布较全面

随着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业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与统计学在很多领域应用广泛而引起重视相关。因此很多院校已将统计学课程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这次调查专业分布较广,如统计28.3%、金融14.4%、会计21.5%、经济学8.9%、法学7.9%、国际贸易6%、保险5.0%、应用数学4.2%、其他3.9%。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统计学课程教学情况,设计李氏克特量表对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加总每个受访者态度分值,其总分能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在效度和信度上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选取指标较多,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降维分析。经过因子提取,将13个调查指标降维形成3个因子,分别得出3个因子初始特征值和提取平方和载入,这些因子能够保留原始数据81.51%的信息,其中第一因子提取了原始数据的48.36%,第二因子为24.06%,第三因子为9.08%。三个因子保证了原始数据的实际性和可靠性。经提取、旋转后,因子成分矩阵整理结果如表1。

三个因子分别反映授课内容与教师、课程的实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通常学生对于实用的专业课程学习态度较认真;而授课教师的讲述对于学生形成课程的第一印象至为关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会产生自主学习欲望,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表现为三个特点:

1.《统计学》课程受欢迎程度因课程实用性、专业不同而异

在受访者中,学习过统计学课程的占76.8%,主要分布在大二至大三年级。其中,表示喜欢或较为喜欢统计学课程的占比仅为36.1%,而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该课程的学生占18.4%,还有45.5%的学生对统计学课程学习持中立态度。受访者中统计学专业学生,表示喜欢或较为喜欢统计学课程的占比仅为54.7%,而表示不太喜欢或不喜欢该课程的学生占6.5%。喜欢或不喜欢统计学课程的原因归结于课程的实用性和概念的枯燥性等方面。

学生不喜欢统计学的原因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难度大22.7%、不实用18.2%、教师授课不满意13.6%、课程内容枯燥13.6%、自身数学基础较差9.1%,五个原因占比77.2%。而学生对统计学感兴趣的原因前三名分别为课程实用性48.3%、课程内容有趣17.2%h和专业需要15.5%,占比81%。

选择“认为统计学课程比较实用”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统计、金融、会计、保险和经济学专业,分别占58.8%、17.6%、11.8%、其余均为5.9%。这些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而且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用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机会较多,因此认同程度较高。

2.《统计学》课程逃课现象时有发生

当问及“统计学课程您逃课的次数”时,有28.6%的受访学生有过逃课行为,是受访学生综合所有课程逃课率的3.04倍,令人担忧。分析有过逃课行为的学生分布,发现男生占57.5%;逃课学生中32.9%是因为统计学课程枯燥、课程难度大等不喜欢或不太喜欢统计学专业而逃课。认为统计学课程难度大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相关程度较高,但认为统计学课程枯燥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从概念到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能联系实际用案例导入,就会大大降低学生掌握的难度。

3.以学习简单统计软件为主

统计学学习离不开统计软件,受访学生中学习过专业统计软件如SAS、R软件的只有17.4%;学习过菜单式操作、易于上手的统计学软件如SPSS、Eviews的比重较高,两者占比达42.8%;Excel虽然不是统计软件,其统计功能也非常有限,但由于其流行性、简单性,学习者的比重最高,达到26.1%。

三、《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为进一步揭示《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14个评价指标,设计李氏克特量表,分析评价学生对统计学的总体认可度、课程学习的侧重点以及统计学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选择因子分析法对所选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经过因子提取,将14个调查指标降维形成3个因子;这些因子能够保留原始数据70.83%的信息,其中第一因子提取了原始数据的44.26%,第二因子为19.16%,第三因子为7.41%。三个因子保证了原始数据的实际性和可靠性。经过提取、旋转后,因子成分矩阵整理如表2。

三个因子,分别反映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总体认可度、课程学习的侧重点与统计学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评价。虽然学生认为统计学方法很重要,但是对于统计概念的理解与讲解方面总体得分较低。《统计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统计学》课程普遍认可度不高

第一个因子包括1-6个指标,从各指标的得分可知,《统计学》课程认可度不高,具体表现在受访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不太感兴趣,并不会自主深入学习,统计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而且概念较多、且较枯燥,课程内容不实用,不知道统计学开设的具体意义,也不能够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非统计学专业学生来说,《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基础

必修课程,而非专业课,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据调查,约占四分之三(72.53%)的受访学生表示对专业课更感兴趣,仅有27.47%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为非专业课程,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或与专业有关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他们更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及学习自主性,因而表现为倾向于更多的参与课堂,以及更好的对其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64.5%的学生从不逃课,仅有9.4%的学生有较高的逃课率。可见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这可以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老师适宜的教学方法两方面做出努力。

2.《统计学》课堂教学缺乏案例分析

第二个因子包括第7和第8个指标,从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看,受访学生较注重统计方法学习,虽然在课堂能听懂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学》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教师没有将传授的新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导致学生能听懂,但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最终,《统计学》课程教学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二是由于学生忽视或不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明确基本概念是学好统计学的基础,知晓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是学好统计学的精髓所在,统计方法是在基本原理和统计思想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量化手段,如果没有掌握统计理论,统计方法运用也就寸步难行。

3.《统计学》课程学习有难度

第三个因子包括第9-14个指标,反映统计学课程学习的难易程度,受访学生普遍认为统计学课程学习有难度,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且严肃,使《统计学》课程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统计学》课程本身内容较枯燥,基本概念抽象难懂,特别是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来说,学好统计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三是受访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实用性并不是很高,认为学好统计学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单纯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学,这使得学生被动学习《统计学》,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统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统计学》教学存在统计学普遍认可度不高、课堂教学缺乏案例分析、学生学习有难度等现实问题,使得《统计学》教学效果不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教师、学生和统计学课程本身四个层面展开分析。

1.社会认可度不高

虽然统计学能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但就目前而言,整个社会对统计学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首先,统计以前主要为宏观服务,与社会大众关系不大,尽管现在统计公开度大大提高,但要改变一个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统计学学科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职业范畴与之相匹配,不像诸如会计学、土木工程、交通设计等这些专业,都有一个特定的职业范畴与之相匹配。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可以从事与数据分析类相关的工作,这一方面增加了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专业数据分析类工作的需求量并不大,使得本专业学生大部分跨领域就业。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统计地位日益提高,但其社会认可度仍不高。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教师

教学方式单一。《统计学》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照本宣科,主要介绍课本的基本知识,较少地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参与性不高,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缺乏实践教学教师。统计知识与方法的应用性较强,这对统计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及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统计学教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他们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但缺乏统计学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就概念解释概念”,不能联系实际问题或自身工作经验,对统计学基本概念进行生动地阐述,这样也就不能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求。

3.学生不重视统计学学习,主动学习性差

非统计学专业学生不重视统计学的学习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误解,认为统计学的实用性不高,所以不愿意在统计学学习上花费精力;二是统计学只是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非专业课程,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更感兴趣;三是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学习仅仅侧重于统计方法的掌握,而不重视统计理论学习,容易产生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

4.统计学学科内容枯燥,概念抽象复杂

统计学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也是《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主要源于统计学内容枯燥,基本概念抽象复杂难懂,教师要将既枯燥又抽象复杂的知识绘声绘色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充分的理解统计知识背后的真正含义,以便更好地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科特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次,诸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学内容涉及到概率论、数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这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再次,统计学学科课时设置较少,而统计学学科内容较多,若干内容涉及计算机操作,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学好统计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综上所述,由于统计学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课程逻辑性较强,从理论到公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其掌握难度较大;同时随着统计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开设统计学课程的专业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学基础较薄弱的文科学生,这种从理论到公式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要掌握其原理,并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难度较大,如果能有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引入统计专业术语和方法,就会大大降低学生掌握统计学的难度。可见,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呼之欲出。

篇14: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医学统计学作为高职院校医学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医学科研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概念抽象,逻辑推理多,计算繁杂,运算量大,加上医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差,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医学统计学很吃力,不易理解和掌握.加上医学生的统计学课时不多,更谈不上应用统计学创造性地解决医学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不断地得到发展,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医学生浅薄的'统计学素质,会阻碍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影响到教学的不同方面,如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笔者就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做了相关探索.

作 者:吴笑雪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   医学统计学   教学方法   评价  

篇15: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探讨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医学研究中,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实验或观察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医学统计学运用统计学原理,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索其规律性,并以适当的方式将研究结果表达出来。对于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不仅可以提高其专业学习能力,而且能加强其临床实践中阅读文献和进行科学研究水平。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都把医学统计学设置为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是医学知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一门学科,逻辑推理性强,教学内容抽象。因为本科专业医学生没有较完备的数学理论学习,所以学生反映较难掌握这门课程,不懂怎样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如何调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笔者对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将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扎实的医学统计学基础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保障,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医学专业没有直接联系,从而忽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强调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注重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高校通过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统计学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经得起检验的.医学科研结果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统计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推断的基础上。高校应指导学生提高对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从而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

1.增加开设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却不在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这使得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缺少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深刻理解统计学理论内容,只会生搬硬套,滥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适当地设置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有助于拓展学生考虑问题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2.适当增加或删减医学统计学相关教学内容。

(1)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很抽象的理论知识,如烦琐统计学公式推导。同时,这部分内容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且学生感到这部分内容非常枯燥难理解,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概念混淆的现象。所以应适当调整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删减烦琐冗长的统计学公式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原理、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2)有关学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期刊

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

对统计学的误用率高达30.25%。在教学内容中恰当增加的这种错误案例,使学生深刻了解科研实例错误根源,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避免在科研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不同医学本科专业相对应的实际例子,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医学统计学知识。

三、倡导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而且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LBL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直接接受知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程内容条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创建了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医学统计学中非常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复杂逻辑关系的统计方法,同时占用学生的大量的课余时间,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用LBL教学法讲授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的内涵和应用方法。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可以理解的内容,尤其是案例分析内容,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在采用PBL教学法时,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布置案例作业,教师课上多利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通过讨论、自学指导等多种方法,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工作中能科学地搜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书写科研论文。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目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迅速,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和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处理复杂冗长的统计计算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手段将抽象的统计学理论传授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医学统计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首先,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呆板的表现形式,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来进行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楚的医学统计学中抽象、生涩、陌生的难点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板书,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多媒体课件可放在学校公共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反复学习相关知识。

2.统计软件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有大量以数学为基础的统计算法,学生数学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难以掌握。而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掌握对医学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更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算法。但实践中如果没有统计计算,就没有办法得出统计推断结果。目前,使用广泛的统计软件(如SAS、SPSS和STAT软件)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原理,无须了解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即可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统计软件的教学过程中,不是重点介绍统计算法或编程,而是重点围绕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统计软件学习,使数学功底不够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学习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大量期刊中存在误用医学论文误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以上总结的四点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学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相静,王玖,孙红卫.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及数理统计衔接教学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2]包红,徐娜,刘建平.运用“PBL+LBL”方式进行医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8).

[3]李康.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赵晋芳,刘桂芬,郭明英.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07,(9).

[5]伍亚舟,易东,张彦琦.探讨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J].重庆医学,2013,(33).

[6]伍亚舟,张玲,张彦琦.如何提高医学统计学本科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9,(11).

[7]马修强,陆健,吴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2).

[8]陈峰于,浩赵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难点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7,(1).

计量经济学的期末论文

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方式方法探索论文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究论文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参考

医学院论文参考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论文

统计学与大数据论文

统计学方法及应用论文范文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行政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2022-09-07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023-02-15

落后地区二本高校统计学教改初探论文2022-09-18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2023-07-11

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探索论文2022-10-2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2023-04-10

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2023-06-19

VBSE综合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论文2023-03-06

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其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2023-05-22

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论文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