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时间:2023-09-08 09:24:5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共10篇)由网友“YUZU”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篇1: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勘察事业部室,河北任丘 062552

[摘要]近年来,GIS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中,并取得骄人的业绩。“GIS线路优化设计”这一研究课题就是专门针对此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它的应用主要是GIS结合线路设计、测量的一次改革。本文对GIS线路优化设计平台作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GIS:RS:GPS;航空摄影测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矢量化

O引言

CIS(C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融合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用来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满足城市建设、企业管理、居民生活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功能,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近年来,随着GIS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中,并取得骄人业绩。我院也逐渐开始重视GIS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今年的技术课题“CIS线路优化设计”就是专门针对此方面的开展的研究工作。它的应用主要CIS结合线路设计、测量的一次改革。本文对CIS线路优化平台的初步设想进行论述。

1总体策划

1.1 GIS线路优化设计平台基本功能

GIS线路优化设计平台的基本功能主要是针对线路选线、定线来设计的。

1.1.1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资料的获得:设计选线初期,通常要搜集一些地图资料,主要从国家或当地测绘部门获得。初期这些资料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后期选线的效率,建议选取较新的`资料。

数据库的建立:这一过程主要是进行图纸的扫描矢量化、拼接、坐标校正、剪切等工作。最终导入GIS平台,实现浏览、缩放、旋转等基本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初期资料的年代新旧问题,通常比较年代较老的地形图资料不能真实反应线路的实际情况,需要实际踏勘,但资料成本较低。如果能够获得较新的遥感航测资料,那我们就可以减少现场踏勘工作,但成本较高。另外,可以从Google Earth上获取一些资料。

1.1.2自动选线功能

自动选线功能是此平台的最主要的部分。此功能的开发需要线路设计、测量、专业编程3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协助完成。自动选线功能主要是根据设计人员在图上选取的两个点,可以自动绘出线路的走向。由于前期资料的新旧,可能初次绘出的线路不符合设计的要求,例如:有可能出现线路穿居民区、或是线路穿过一些重点保护区等现象。因此,我们还会设计相关的辅助功能,可以通过人工修改,将线路上主要的地物展绘到电子地图上,然后再重新绘出线路走向。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直到符合设计人员要求。

1.1.3线路选线的细化、优化功能

经过上面的自动选线,基本的线路的走向可以确立,但是在好多细节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例如线路出现小于900转角,线路的穿越角度不能保证垂直等等。所以考虑这方面的需要,我们会设计出细化、优化的功能。通过菜单功能,来实现线路的局部改变,直至符合规范。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线路优化话的效果。例如,某公路穿越,初次选线后走向如下(图1):公路穿线路走向

图1线路优化前

图1自动选线后穿越公路的位置不合适,经过优化后,图2已经满足要求。这只是一个小例子,线路需要优化的地方还很多,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1.1.4三维浏览功能

根据选好的线路,可以利用三维浏览的工具,来给大家展示沿线路的走势。但是浏览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资料的完备情况。利用较好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与正射影像图叠加,能够很好的满足三维浏览的要求。如果DEM或是影像图不完备,那么会使浏览的效果打折扣。

1.2 GIS线路优化设计平台基本流程

图3流程图

2方案实施

2.1课曩硬件与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此课题需要大量的硬件与软件。软件重要包括:SuperMap的桌面化软件与组件化工具、AutoCAD软件,vc++与VB编程软件等。硬件主要包括:台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人才需要包括:GIS专业人员、线路设计人员、测绘专业人员、编程人员。

2.2方案实施计期方案实施分以下几个部分:

1)方案前期准备阶段:人才、设备的引进。时间计划的制定:

2)方案的启动阶段:制定课题的主要功能,与预计完成后的效果;

3)课题开发阶段:各专业人员共同协助,攻克难题。开发出基本功能;

4)试运行与调试阶段:通过一些数据,进一步调试课题的功能,以满足设计需要;

5)后期管理阶段:基本已实现课题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之处,并对之调试。最终封装课题主程序,基本完成开发工作。

3结论

CIS技术已经活跃在众多行业,技术改革迫在眉睫,项目在实施的各个阶段会遇到各种难题,在各专业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将攻克各个难题。

参考文献

【1】GIS应用新趋势.

【2] GIS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方法

篇2:三相GIS母线优化设计论文

三相GIS母线优化设计论文

1电磁场仿真分析

1.1参数设置

本文分析母线导体通入50Hz交流电所产生的磁场情况.在分析的物理几何模型中有空气区、导磁区、导电区、永磁区等一种或多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区都必须输入相对应的材料特性.本文主要考虑磁场强度、电流密度、能量损耗等,故只需给材料区域定义磁导率及电阻率.各材料区域对应的材料号、磁导率及电阻率.格智能划分工具中能够自动生成网格,且网格单元尺寸越小,网格划分越细致,程序运行时间越长.这种方式适用于模型相对小,且各部分网格精确度要求一样的模型中.本文主要观察导电杆的电磁场分布等参数,若采用智能划分会使不必细致的部位过于细致,使程序运行时间过长,甚至无法运行.因此,使用智能剖分方式和尺寸控制方式划分网格.首先通过智能剖分将导电杆与其他部分剖分为两部分,接着使用尺寸控制方式分别设置两部分的尺寸,将导电杆的网格划分单元设置为1mm,其他部分按照ANSYS默认的网格划分尺寸进行划分,从而将导电杆部分划分密度相对细致,其余部分划分密度相对粗糙

1.2结果与分析

母线外壳上有少许电流流过,而导电杆上的电流密度则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导电杆表面的电流分布较导电杆内侧的电流分布略密集一些.单独分析导电杆上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导电杆电流密度矢量图.图中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电流密度大小,蓝色最小,红色最大.可以看出,550kV三相GIS母线导电杆上的电流密度在导电杆外侧分布较密集,约为1.67×106A/m2;在导电杆内侧电流密度分布较稀疏,最小值约为9.85×105A/m2,说明电流密度分布呈现了集肤效应.假设电流在导电杆上是均匀分布的,则平均电流密度JS=I/S,其中I=2828A,S=π(0.042-0.032)m2,理论计算结果为1.29×107A/m2.与仿真结果对比可以得出导电杆外侧电流密度大于平均电流密度,而导电杆内侧电流密度小于平均电流密度,同样说明电流密度分布呈现了集肤效应,这与理论相符合.

2温度场分析

2.1结果与分析

研究实体模型的温升状况,只需要观察温度分布效果,因此只需查看模型的温度分布效果图.首先将环境温度设置为恒定温度20℃,且设置空气外表面作为绝热边界20℃,得到整体温度分布均匀分布的热量使整体温度呈现对称的分布,且温度集中分布在导电杆周围.主要原因是导电杆是电流分布最集中的部位,因此产生的热量较多,散热也较慢,而壳体与周围电流分布较稀疏,所以温度不是很高.整体最高温度约为92℃,则温升为72℃,符合行业内规定的温升要求(<115℃).导电杆内侧温度比外侧略微高1~2℃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线运行在三相对称电流情况下时,电流密度呈现集肤效应,从而使温度分布也遵循一样的分布规律,即电流密度大的区域温度较高,电流密度小的区域温度较低.为了进一步证明集肤效应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单独分析550kV三相GIS母线壳体的温度分布,壳体温度靠近导电杆部位温度较高,且整体温度呈现两头向中部逐渐变低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过导电杆的电流的的集肤效应使靠近导电杆的壳体部位温度受到较大影响,从而导致靠近导电杆部位温度较高

2.2电磁场与温度场分析对比

根据电磁场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电流的'集肤效应导致导体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靠近导体表面流动且电流密度集中在导体的外表面上.此外,电流密度的分布呈现左右对称.由此设想550kV三相GIS母线整体的温度分布应该是左右对称结构.但是垂直结构上由于受到重力加速度及气体热运动的影响,会使热空气上升而冷空气下降,导致下部散热快上部散热慢,从而使母线结构上部温度比下部温度高.当然导电杆仍然会由于集肤效应的影响,而使外侧温度略高于内侧温度,但是B相导电杆的温度会比A、C相略高,从而使壳体最高温度对应于B相位置.为了验证仿真结果与分析,对550kV三相GIS母线进行了温升试验.在环境温度下,用调压变压器和大电流变压器组成试验回路,给三相GIS母线供给所需的工作电流,并使用铜—康铜热电偶温度测试法测量母线模块的温度.在分别通入A,2200A的电流时,测量母线模块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试验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时,A相温升为59.7℃,B相温升为58.7℃,C相为62.3℃,B相导电杆的温度比A、C相低,与仿真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存在一定的误差.造成该误差的原因,首先是在仿真分析中,将环境温度设置在恒定温度20℃,而在试验中环境温度并不会一直稳定在20℃;其次是在做温度场仿真分析时,没有考虑风速对温度的影响,从而使仿真结果比试验所测温升略高.但是仿真结果中导电杆的温度分布规律及整体的温度范围与温度场分析理论上相符合,说明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550kV三相GIS母线进行温度场分析是有效的.

3优化设计

影响550kV三相GIS母线温升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导电杆的横截面积、封闭母线的金属外壳厚度都会对母线的散热造成一定的影响,母线的材质会影响母线的电阻值,进而影响温升.以母线外壳厚度作为优化参数.在尺寸设置中选择母线外壳厚度作为分析对象,添加优化模块,设置待优化的参数和优化范围,得出优化结果,当母线外壳外径为0.258m(即外壳厚度为8mm)时,导电杆的温度为87.57℃,而当外壳厚度大于8mm(即外壳外径大于0.258m)时,导电杆温度有所上升,当外壳厚度小于8mm(即外壳外径小于0.258m)的时,导电杆的温度有所减少.以导电杆横截面积作为优化参数,随着导电杆的半径增加,导电杆的温升逐渐降低.根据R=l/s,增大导电杆半径,即增大导电杆的横截面积,降低了母线电阻值,加大自然对流换热空间,使得大电流流过母线的时候的发热减少,加快其散热,因此母线温升也就随之减少.母线整体温度场(铜合金)Fig.6Overalltemperaturefieldofthebus(copperalloy)可以看出母线的温升有了明显的降低.铜的电阻率比铝小,用铜材料制作母线,因其电阻较铝制的小,根据发热公式P=I2R可以知道,其发热损耗也将比铝制母线的发热损耗小.

4结论

1)基于电磁学理论,建立550kV三相GIS母线三维电磁场有限元模型,施加对称三相电流,进行求解分析电流密度.结果表明,550kV三相GIS母线的电流密度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肤效应.

2)根据热力学理论,建立550kV三相GIS母线三维稳态有限元模型,施加平均分布的能量,求解观察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平均分布的能量使母线导电杆温度内侧比外侧略高2℃.壳体上靠近导电杆部位温度较高.

3)分别对母线的外壳厚度,母线截面积以及母线材料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结果,为三相GIS母线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

篇3: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中优化设计分析论文

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中优化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基于当前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针对电力的需要增加,造成了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实际质量问题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电力线路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输电线路,第二是配电线路。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输配电线路设计的质量问题,并对确保线路的稳定及安全形成应对措施,降低因此造成的影响。为此,也应当从实际角度出发,针对线路实施优化设计,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电力工程;线路;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多方面的问题,而其中的成本投入则是重要一项。成本确定之前需要形成关于路径方案方面的选择,并有效控制线路经济效果,由此,可以改善条件满足区域设计方面的需要,这也是电力工程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一、电力工程线路的优化选择

1、线路路径选择

在对电力工程相关操作路径的确认方面应当坚持可以直接关联输电路基距离为原则,并应当考虑线路实际运行中的成本。同时也应当加强对电力工程实际造价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设计人员方面则应当在确定路径距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应当在不追加成本基础上绕开弯曲路段。结合相关数据显示,应当选择几何中心线路完成相关线路的铺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不同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有效避让植被以及水源地等,降低破坏范围。针对线路之中地形差异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也需要对多方面的条件实施关系平衡。

2、导地线选择

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导地线所产生的成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线路型号、分裂数以及长度等。导线质量受到输配电等相关质量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质量。气候条件同样也会对线路产生一定的作用。线路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导线型号的问题。根据导线实际型号才能够确定工程成本,并完成整条线索的预算编制。线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并基于当前基础进一步对导线负荷等情况进行预测与充分评估。充分结合现阶段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负荷进行有效预留,以此可以更好的降低线路出现修缮与重建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导线建设同样也会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地形同样也会十分复杂,造成电力线路在进行设计与要求方面也需要提高标准。对此,在电力线路工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河流、丘陵、植被及人口密度等的影响,尽量避开高低起伏不平的地形,为工程的施工提高便利。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季严寒的气候,如果线路结冰,不仅会影响其强度,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线路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采用架空复合地线光缆,铺设相应的地线,确保地线与导线的有机结合,以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3、气象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向和南北向跨度较大,不同的地区气候变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南方地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在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气候特征,对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控制。例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电力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和可靠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夏秋季节的台风和暴雨,基本上,每年出现的台风都会给电力线路造成巨大的影响和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对于电力线路工程危害最大的因素是覆冰灾害,冰凌在线路上的持续积累,会导致线路的负担加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预防和清理,则可能会导致线路断裂,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成本控制与设计

在电力工程线路设计中,成本控制与设计是重要环节,对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影响。基于电力工程线路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应用价格最优化、合理的线路,实现成本最低的工程线路建设;在对电力工程线路中应用的导线、杆塔、绝缘设施等要进行最优成本搭配,即通过合理设计降低工程总成本支出;在工程线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线路具体长度、施工具体时间等进行预期设计与控制,进而降低线路的运行成本等。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率,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即保证使用质量达标,材料使用安全,在工程线路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施工实际需要的工程材料数量进行选择,并避免出现选择型号错误,出现浪费材料的情况。在制定材料选择方案后要对其进行校对和检验,要保证每一阶段的材料供应及时,杜绝因材料供应不足而使用不和标准的材料,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例如,在对工程线路施工中应用到的绝缘子来看,杜绝采用蝶式绝缘子应采用耐张串型绝缘子,保证材料使用标准,保证使用安全。

三、改善自然人文条件

在落实到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自然人文条件进行加强。这是因为电力线路的施工势必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植被、交通等环境的破坏等。因此,需要加强设计,兼顾沿线条件中的自然及人文条件等的改善。工程施工阶段需要确保按照规章制度进行,采取有效手段集中处理相关问题。针对可能会产生的事故情况,应当形成应对策略,避免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对电力工程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上确保电力线路能够得到稳定与安全运行。这也是本研究中的最终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阶段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对电力方面的功能与需求的增加。促使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能够越加提升。电力工程之中的线路方面的设计问题同样也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应当基于质量、成本以及进度等方面给予加强,选择最优方案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捍民.地方电力工程设计院、所输配电线路设计质量、效率的提高与CAD软件的开发[A].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1.

[2]张晓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电力线路设计[A].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测绘学会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7.

[3]廖冬初,杨志刚.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110kV输电线路工程优化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03:54-55+61.

[4]许邦鑫.建立新型的电力线路勘测设计模式――综合路径优化选线系统[J].工程勘察,,S1:396-404.

篇4: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与选择论文

无论是110kV配电网、35kV配电网还是10kV配电网,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路径设计原则。在此,将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的方法分析如下。

2.1总体路线的优化设计

一般来说,在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过程中,总体路线的设计涉及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总体路线设计依据、总体路线布设方式以及总体路线工程概况。在总体路线设计依据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原则和标准,对配电线路沿线的地理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已有线路、矿物森林资源、水源山脉等进行充分考查,全方位搜集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方案。在总体路线布设方式中,根据已经设计出的几种配电线路总体路线设计方案,相关部门要进行会审,通过讨论分析确定最终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并制作正式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材料,供后期使用。在总体路线工程概况中,要依据已经选择出的配电线路总体路线执行方案,进行工程招投标,由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承担配电线路建设任务,然后签订正式的工程合同,确定所有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后,即可开工。

2.2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

在配电线路当中,需要安装线路机电,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包含了气象分析、导线架设、绝缘子串、金具组装、导线防震等内容。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也是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配电线路总体路线的设计完成之后进行。配电线路机电的路线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其一,架设线路的导线应当使用最大应力足够、材料结构牢固的导线类型,并通过良好的导线选择,在保证配电线路导线输电能力达标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配电线路架设的性价比,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其二,所有架设线路的决策,都应当以应付最恶劣的气象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应当尽可能通过科学的设计方式,使得所架设的线路在发生暴雨、暴雪、大风甚至地震等恶劣的气象条件乃至自然灾害的时候,仍然可以正常完成供电任务,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三,对重要的线路机电,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该密封的密封,该高空安装的高空安装,该绝缘的绝缘,全方位确保所有的线路机电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2.3塔杆和基础优化设计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当中,塔杆设计的数量越少,越能够节省建设资金,但这并不是最核心的目的。塔杆设计应当在尽可能减少数量的情况下,严格确保满足实际的线路架设需要,将悬挂于地面之上的配电线路稳定地支撑起来。在配电线路设计中常见的塔杆有直线塔杆、耐张塔杆、转角塔杆、终端塔杆等,最常用的是直线塔杆,建设费用最低,耐张塔杆可以承受较大距离的线路架设张力,转角塔杆适合在线路转角较大的地方架设,而终端塔杆适合在线路终端需要进行电压转化的地方架设。一般来说,塔杆和基础的优化设计,以实现线路稳固、达到架设要求为基本前提,以降低建设费用、提升经济效益为次一级追求。相关的塔杆和基础优化设计工作,应当在科学设计塔杆布置位点和塔杆高度、塔杆种类的前提下,保持塔杆悬挂点高度适宜,保持塔杆在线路中的受力均匀、平衡,保证塔杆的基础稳固、建设质量达标。

3配电线路路径科学选择分析

配电线路路径的科学选择,一方面决定着配电线路的架设质量、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决定了配电线路在建成之后的维护、抢修工作是否快捷、易操作。配电线路路径在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配电线路路径选择应当结合全面、严谨的实地考察,由专业的线路设计人员,配合当地的政府、工程测量人员、技经人员等,一同到达实地进行细致的考查、勘察,全方位确定配电线路选择的相关因素。其二,配电线路的选择应当遵循施工简便、交通便利、路径较短的原则,尽量避开农田、高山、河流等处,使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以及之后的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轻松、便捷地到达线路现场。其三,注意光缆的科学布设,一般情况下光缆随10kV架空线路进行布设,一般配备1到2km的长度为宜,在保证施工较为方便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光缆的接头数量,提升光缆所传输的信号质量。其四,在线路不得不经过较高的地形时,要尽量降低地形的高差给配电线路带来的影响,将档距控制在50到60m的范围之内,尽量使得杆塔地线弧垂均匀平滑。其五,出线段的设计应当重点考虑,一般采用十二、十六、二十四的电缆沟,并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减少重复施工操作的出现,增加工程效益。

4结束语

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配电线路的供电质量、供电成本、供电效益等影响很大,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产生重视。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应当以保证配电线路供电质量和供电稳定性为基本前提,通过科学的实地考察、严谨的方案选择、合理的现场施工,得到最终的具有足够科学性的、后期维护和抢修方便的配电线路架设结果。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的科学性,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应当积极进行研发、积极进行创新,不断从技术角度提升配电线路架设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永超,魏玮.10kV配电线路的优化设计与节能措施分析[J].电子测试,,18:137-138.

[2]赵家敏.高层建筑供配电线路选择优化探析[J].价值工程,2014,08:142-144.

[3]陈韬,王恒,周晓云,张纬.10kV配电线路优化设计及节能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7:30-31.

篇5: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与选择论文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用户对于配电线路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整个配网系统当中,配电线路覆盖的面积非常大,并且线路路径设计较为复杂。从实践情况来看,配电线路路径设计的质量会对配电线路的线损、供电稳定性、供电效率以及供电经济性等造成明显的影响。良好的配电线路路径优化设计及选择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线路的综合配电能力、配电质量。在当前电能用户越来越多、供电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入手,结合实践经验,对配电线路的路径优化及选择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以找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配电线路路径优化及选择策略,对实际的配电线路布设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撑。

1当前配电线路路径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电能用户迅速增加、供电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力企业配电线路更新较慢,导致新的配电线路和老的配电线路混杂在一起,造成配电线路在路径设计方面稍显凌乱,并凸显出一些明显的配电线路路径设计问题。一方面,部分线路配电路径设计存在绕远的情况,未能以最短的距离供电,导致无谓的配网线路线损出现,造成了一定的电能浪费。另一方面,配电线路网络结构整体不够合理,一些地方通过简单的线路规划即可弯沉配电任务,但在配电线路新旧更替的'过程中,线路规划被打乱,导致配电线路网络结构趋于复杂,管理起来难度也随之增加。此外,相关的配电线路设计工作者,在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条件的考查不够细致。导致配电线路的设计流程趋于简单化,仅仅考虑了部分影响因素,而未能全面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在接受任务后,对沿途的地形进行了一定的考查,但是却未能综合分析当地气候情况、地质情况等对于线路布设的影响。以上配电线路路径设计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配电网配电能力的提升不利,需要妥善应对。

篇6:浅谈基于电网管理的三维GIS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

浅谈基于电网管理的三维GIS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的图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3D显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社会建筑设计、城市和数字地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发展速度快,电网运行管理领域已建立了各种高水平的应用系统。在电网管理的可视化应用管理方面,目前使用的是单线图和地理信息地图的组合模型,通过该网络的拓扑结构,获得了电网的实时信息和位置信息来监视电力传输和分配,辅以各种不同的监测装置,提升了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

1我国三维G工S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三维显示和虚拟显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配电系统中,尚未真正实现三维显示。目前比较成熟的系统都是基于GIS系统的二维应用,通常用点和线表示电气设备,不能表示设备内部本身的结构,在其空间性能分析方面的局限性较大。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三维网格显示区域方面的研究,暂时尚未延伸到整个城市电网管理。

考虑到城市电网中大量的电力接收端,完成对需电方的输供电任务成为电网的主要工作。电力规划布局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通过3D GIS在电网信息领域的建设,充分利用三维空间信息服务功能,借鉴地理信息系统的成熟应用集成,可以提供信息显示和快速分析,准确和直观展现完整的城市电网。

2整体架构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整理,汇总各电力设备在电网的信息,以地理坐标为基础,实现综合电网基于城市地貌和建筑特色的信息模型组合,然后将这些模型一起通过网络发布,使用户可以快速和完整查询城市电网的历史、现状和规划的各种宏观和微观情况。在平台上,城市电网,电网变电站设备和城市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完全与实际情况对应,空间的三维坐标和任意点之间可以被测量,从而再现真正三维的城市电网的景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级结构,包括模型层,表示层,综合查询和分析层和应用管理层。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的组合结构,同时支持单机和网络平台。该服务器采用了流行的'数据集中方式,集中管理空间数据,方便了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使用标准的客户端的模块化设计,不同的软件模块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浏览器使用的客户机使用常用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在WEB三维信息的访问和漫游服务。

系统设计包含4层:分别是模型层、表示层、综合查询与分析层及应用管理层。

2.1模型层

模型层具有以下功能:城市三维建模,包括各种建筑物、地形道路及各种设施;三维电网建模,包括架空线路、电缆井及变电站的相关设备等虚拟现实和视景仿真。

2.2表示层

表示层实现城市配网的三维鸟瞰、三维漫游以及电网运行状态和电网规划的全面展示,包括潮流及功率棒图、负荷分布图及电压等势图等。

2.3综合查询与分析层

综合查询和分析层可对城市配网多维度“切片”的查询,包括设备和电网历史信息、发展信息、基本参数、资产单位和城市电网层的分析,也可以显示和分析功率流和负载分配的合理性。

2.4应用管理层

应用管理层利用视景仿真和动态景观漫游等几种方式完成电网优化方案操作评价和规划方案审查评估。该平台作为城市的电网协同工作和预警管理平台,可以迅速定位电网运行的目标场景。

3三维G工S功能设计

三维GIS开发基于虚拟仿真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三维漫游,并满足3D预警模型和查询操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共享成果,同时3D模型和仿真平台也可为其他系统提供调用服务。

3.1三维GIS界面设计

系统C/S端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图形化的导航工具区和图形建模操作区。界面风格可以满足自定义模板的用户需求。

在该平台上,3D场景可任意角度漫游、缩放、旋转和三维空间独特的鸟瞰盘旋和系统定位等操作,同时提供全景透视、全屏、指南等功能。

3.2三维GIS相关数据组织设计

由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模块功能的需要,产生大量业务属性数据,这些数据被存储在相关的业务属性表单中。按照不同的类别,相关的属性数据被分为建筑物属性数据,缆线属性数据和管道属性数据等。

随着数据库的文件系统管理方式不断趋向灵活,轻便,系统可以支撑快速和强大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根据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的思想,该层结构基于类、层和工作区域中进行组织。

4功能模块实现

4.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能完成对用户使用权限的设置,完成用户增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系统可根据不同人员权限,提供不同的功能,并可以实现不同的业务人员对应的图形操作、数据库操作等功能。

4.2综合展示模块

4.2.1多视点定义和编辑、二维与三维切换、鸟瞰图操作

该模块用于实现三维鸟瞰图漫游的各种功能,如在几个观察视点中选择在当前视图的预定地面投影,显示当前漫游的位置,实现快速移动,定位操作的功能。

除了3D场景窗外,系统还可以实现2D场景图形窗口展示功能。二维和三维窗口可以实现相关的窗口界面切换,2D和3D场景转换可以互相提供对应场景的当前位置。

4.2.2场景操作

该模块可以实现对场景各种操作和现场输出。利用鼠标和键盘,可以从任何角度实现三维场景漫游。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实时漫游、步行模式漫游和高空飞行模式漫游,场景的可视区域缩放的模拟,显示所有的场景,显示或隐藏的环境和建筑物,可实现当前场景输出为BMP等图像。该移动通过鼠标,键盘的点击实现根据一定速度自由移动。

4.2.3预设运动路径定义

该模块可以实现基于用户视点的预设路径,利用模型中的多视点的路线,包括高空鸟瞰街道周围的整体模型和重点道路穿行等日。用户可以修改默认漫游路径和速度,并能将每一个预定义的运动路径增加音频解说和背景音乐。

4.2.4漫游线路定制

系统的漫游路线生成时将该路线设置漫游列表中,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路线列表,在列表中单击,系统会自动将漫游和路线保持一致,使系统易于显示场景。系统还支持用户自定义的飞行路径,设置飞行路线实现对重要设施观察和环绕方向飞行。支持实时节点的编辑,可以设置路线参数,实现人、车、船、飞机等任何模型在场景中的运动。

5信息交换接口设计

接口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符合一定的标准需要支持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应用环境,其他系统和三维GIS可以通过3个层次实现服务调用。

5.1数据库访问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可以互相读取彼此的数据库视图,如涉及数据修改则开放存储过程,则其他系统可以实现调用该过程。数据访问的关键词需进行唯一标识约束。对方服务调用应当控制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叹

5.2 Socket通信

三维GIS和其他系统可以相互开放Socket端口与对方通信,采用Socket通信方式在以下场合使用:三维GIS客户端(其他系统本地客户端);其他系统客户端(本地三维GIS客户端); 三维GIS服务器端(固定地址的其他服务器端);其他服务器商(固定地址的三维GIS服务器端);使用Socket通信时,服务方应提供固定地址(或本地)和固定端口。

5.3组件调用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可以提供的COM组件或网络组件的形式为对方提供服务。当一个组件被调用时,系统所提供的通信服务组件应具有低藕合的特点,即服务方软件在失去响应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他使用方软件的有关闭和错误情况发生。

系统为与其他系统之间实现共享连接,需设计开发相应的系统接口,按系统接口实现的方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3类:服务级共享类接口、功能级共享类接口、数据级共享类接口。

6结束语

由于三维GIS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的应用领域,企业受有限的人力、财力等方面制约,三维GIS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过程。只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积极推广使用,并逐步完善功能,随着企业信息化不断加快和自动化技术成熟,三维GIS的成熟应用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篇7:GIS设计与实现论文

目录

设计背景与目标............................................................................................................ 2

1.设计背景: .......................................................................................................... 2

2.设计目标 .............................................................................................................. 2

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3

1.设计原则: .......................................................................................................... 3

设计方法 .................................................................................................................... 3

三、需求分析(系统定义)........................................................................................ 4

1.系统设计的方法 .................................................................................................. 4

2.系统定义: .......................................................................................................... 4

四、系统设计(系统结构体系、模块设计)............................................................ 6

结构体系设计: ........................................................................................................ 6

2.系统模块设计: .................................................................................................. 7

五、数据库设计.......................................................................................................... 9

1.概述 ...................................................................................................................... 9

2. 需求分析 ............................................................................................................ 9

3. 概念设计 .......................................................................................................... 10

4.逻辑模型 ............................................................................................................ 12

5.物理设计 ............................................................................................................ 12

6.数据字典设计 .................................................................................................... 14

六、系统实施计划...................................................................................................... 14

七、总结.................................................................................................................... 16

设计背景与目标

1.设计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的规模日益扩展,传统的管理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物力人力资源,大学校园的管理也将逐步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而地理信息系统(一种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交通、电信、军事和旅游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地理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与地理信息有关的问题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技术的发展恰好迎合了这个需求,可以为大学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大学校园多媒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我校虽然已经有了较完善的校园多媒体管理系统,但是身为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选择这个题目显得更有意义,特建立我校的空间管理GIS系统。

2.设计目标

要求包括道路及道路基本信息、建筑基本信息、校园特殊标记的空间数据组织方案

1、要求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空间查询基本功能包括:

a) 目标定位;

b) 根据起始点和目标定位信息,给出导航路线;

c) 能够介绍所查询的目标信息;

(2)查询学生、教师、专业、院系等相关的基本信息;能实现图文互查;

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1.设计原则:

1.满足GIS设计的基本原则,合理的组织开发该管理系统。

a) 标准化:基本符合GIS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b) 先进性:硬件设备的先进性;软件设计的先进性;技术方法的先进性;管理手段的先进性

c) 兼容性:实现与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

d) 高效率:具有高效率的学生及教师,道路及道路基本情况,主要建筑物基本属性等信息的`查询;

e) 可靠性:保证各数据及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系统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f) 通用性:系统数据组织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分析及查询的需求

2.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经济、项目可行性、降低软件系统开发的风险。

设计方法

GIS系统设计的方法需要考虑系统规模的大小、系统应用的类型、系统需求说明程度等。因为这次系统设计的需求明确,较宜采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运用visio 、erwin、和microsoft project软件平台进行设计和管理。

三、需求分析(系统定义)

1.系统设计的方法

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制定面向对象的系统模型。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利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严格按照划分好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来,主要包括绘制系统流程图和E-R图、制作数据字典等,为系统设计做好前期准备。以期借此熟悉GIS系统的开发流程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 2.系统定义:

(一)系统目标分析

1. 进行用户类型分析;

用户可分为:学生、老师、领导、管理人员、游客等,对不同的用户 ,相应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入口,使各种类型的用户能有美好的软件体验。

2. 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要开发新的系统,新的系统相对于旧系统应该增加或不考虑哪些功能?应充分考察当前用户在当前及未来的需求,力求系统完备、高效。

现状调查分析内容包括当前在校学生最新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所在班级及院系等信息;在校老师的最新基本信息情况,包括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和所属院系等信息;校内主要道路基本信息,包括道路名称,道路长度,道路起点及终点,道路连接的交叉口等信息;校内主要建筑物的最新基本信息,包括建筑物编号,建筑名称,建筑年代,建筑楼层数,建筑结构及用途等信息;主要商店超市信息,包括店铺编号、店铺地址、店铺主营产品等信息;医院/诊所基本信息,包括位置信息、营业时间、急救电话等。此外,还包括对上述信息的相关介绍,方便查询时能够介绍

相关信息。经过调查将该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和数据分为图形信息、属性信息和文档信息,为实现多媒体图文并查做好准备。

3. 明确系统的服务对象;

系统主要为学生、教师、领导、游客等人员服务,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系统的目标也不同。

4. 用户研究领域现状调查。

详细了解用户现在的研究领域,预测系统功能。在该系统设计中用不上。

(二)空间查询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1)目标定位;

(2)根据起始点和目标定位信息,给出导航路线;

(3)能够介绍所查询的目标信息;

(4)可查询学生、教师、专业、院系等相关的基本信息,能实现图文互查;

(三)校园多媒体查询的性能要求:

(1)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系统要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界面风格应符合查询人员及管理人员心理等特点,按查询及管理工作环节来进行系统界面的布局。功能设计无论是文本部分还是图形部分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做到形象直观,操作方便。操作流程应尽可能地简单实用,尽量把复杂的功能要简化,并提供完善的联机帮助。

(2)系统稳定。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错和纠错功能。

(3)系统效率。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四)系统环境:常用的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下皆能运行,如w_7、w_8、W_XP等。

篇8: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策略探讨论文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策略探讨论文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国内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近年来,由于多地发生居民用电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对于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电量和用电安全。本文写者从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优化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策略措施,为现实中电力系统中低配电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满足人民群众对用电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1.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总体思路

电力系统中线路设计的好坏会给居民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满足人们对用电安全的需求,我们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线路设计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嘱咐施工人员的注意。首先,在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高压线和低压线对线路设计的要求个不一样,设计者在进行线路设计时一定要满足两者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对线路档距要求的满足,要尽可能的保证所设计好的低压线路不和10kV的高压线路架设在一起,避免出现用电安全隐患。其次,在配电室内部,线路设计的压力不低于室外线路的设计,配电室内部由于线路设计不合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低压设备和高压设备之间应当放置专门的保护设施。除此之外,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低压线路要与通信设施间隔适当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不会互相影响,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当中,低压线路的进户线材质绝大多数为硬芯绝缘管,这种材料容易造成损坏,需要施工者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添加塑料管进行防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2.1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线路的路径勘测与定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已经足够的优化,线路设计者要对低压配电线路所涉及的线路路径进行严格的考察,必须要满足对居民安全用电要求。首先,要求在进行低压配电线路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科学的选择出合理的起点和终点,并按照相关的制度体系对施工的实际条件进行准确的评估,然后制定出最合理的低压配电线路路径。除此之外,在低压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的过程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原则进行选定,具体的来说,要尽可能的让配电线路与社会交通主干线间隔足够的距离,遇到一些煤炭矿区和市区的绿化地带时要选择合理避开,保证低压配电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电线杆位置的设定对低压配电线路的性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科学的选定电线杆的位置是优化低压配电线路的重要手段。在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电线杆的位置时要严格执行并有关部门在该方面的原则,并且对其进行供电半径的评估,找到最佳的电线杆位置。

2.2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导线型号和截面的选择

作为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核心部分输电导线的选择对优化线路系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输电导线承担着运输电能的作用,是低压配电线路设计中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基于输电导线在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考虑好低压配电线路导线型号和截面半径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其具体规格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尽可能的避免由于输电线路导线材质问题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不同的地区,天气环境和气候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在选择输电导线的规格时,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到天气气候的原因,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湿度来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材质和规格,防止因为导线长期的暴露于外界的环境之下所引发一定的质量问题。除此之外,输电导线同样有自己的使用年限,在输电过程中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耗,会浪费一定的电力。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电力在传输的过程之中的损耗情况,在进行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型号的选择的过程之中,选择的导线的截面积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潮湿的外界环境会对输电导线造成腐蚀,设计者在选择输电导线的种类时需要考虑到腐蚀的现象,选择具有耐腐蚀的特性的导线,保证整条线路的正常运行。

2.3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防护措施

加强对低压配电线路的.防护同样是优化线路设计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设计者需要在线路防护中添加防雷设计。具体的来说,就是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防护措施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置可以对雷电拦截和疏导的体系,在该系统的保护下,雷电可以通过系统疏导到地下,减少雷电对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的伤害,防止雷电对居民用电设备造成损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部门对输电导线上相应的防雷技术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容易在雷雨天气发生雷击事故,导致输电设备发生损害。为了对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我们需要加大对输电设备防雷技术的研究,将其更好的应用到电力系统的防护体系当中,避免各种雷电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用电。

3.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电器设备在不断的增加,用电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长。用电安全是所有用电户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用电,我们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设计过程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设计,提高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好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必须做到高度重视,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满足安全的需要。以上均为本人个人的观点,希望各位同行能够提出一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曾琦.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线损管理措施[J].农家科技,(S2):32~34.

[2]诌伟平.低压配电线路断线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J].农村电工,(11):2~4.

[3]蒋建平.浅谈低压配电路维修[J].中国高新技术企企,2010(07):143~145.

篇9:干式变压器优化设计论文

所谓的电力变压器,指的是通过将交流电源输入后,依据一定技术,将其数值变高或变低,在任何电能整合配送的场合,变压器显然都有着重大的应用。截止21世纪初,我国的发电量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通过变压器产生的电量总数也早已经超过了200亿kVh。因此,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用电量的不断增进,随着更高更为科技感的建筑的不断落成,我们更加需要一种性能优的变压器。这其中抗燃性的干式变压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当前行业背景介绍

事实上,现阶段,在变压器行业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是异常惨烈的,众多国际厂商为了加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会加大投资来提高产品的质量,而这些投资涉及设计、性能、售后等众多方面的技术改革工作。因此,通过当前的计算机技术,达到优化变压器设计的课题是当前电工行业重点发展的方向,相当多的单位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自行投资研究,也正是计算机飞速发展,才为我们对变压器设计的优化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篇10:干式变压器优化设计论文

2.1什么是干式变压器的设计

从理论上来看,其实干式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工作原理相同,其基本的结构也十分的类似,这是因为它们主体部件铁心采用的是相同的材料,事实上其实也就只有在绝缘材料、冷却介质材料的选择上,二者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干式变压器与传统油浸式变压器在如何进行优化设计的方面区别不大,唯一重大的不同体现在实际性能上,这是因为在计算的时候需要使用不一样的方法。

2.2整体设计的原则

整体来看,有关干式变压器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性与原则,那就是:多变量、非线性以及多目标混合性等问题。在一个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中,多变性规划问题虽然存有理论上的解法,但实际上它们大都要求存有着变量保持着连续,这样一来,其实这就变成了变压器优化问的一个最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也导致了这些方法不论如何也就仅仅只能寻求到局部的相对优化,始终不可能达到一种全局的最优化。

3优化设计要点概括

3.1关于铁心

首先来看,对于变压器设计而言,铁心柱直径这一系数是其最基本的参考,这是考虑到铁心的一旦确认数值之后,也就相应去确定了其绕组的内径的数值,以及确定了原、副绕组的匝数的数值,也就是说整个变压器的主体性能就已经被确认了(包含尺寸)。另一方面,它的数值还直接关系到变压器另一个重要的材料消耗数值——即铜铁比,这也是对于一个变压器优化而言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事实上,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铁心直径,是有法可依的,大多数情形我们都可以按照书中所述的方法:如按照容量、短路阻抗、损耗值等。再者,考虑到普通变压器的铁心是以薄硅钢片迭成的多级圆内矩形截面,所以如果这个截面的级数越来越多的失手,那么事实上它的就会越来越接近圆面积,我们基本会把多级矩形的几何截面积与圆面积之比视作这个铁心的一个空间填充系数,而这个系数才是我们在设计铁心时要优先认真考量的。

3.2关于电压比较核

其次,根据干式变压器需要并联运行的情形,我们必须对并联运行的仪器之间的电压比较核做出非常严格的要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对计算出的高低压绕组匝数进行严格的核定,以确定电压比较核是否超标。在设计者,为了防止出现制造或者试验存有偏差而发生的危险,我们在设计整体的计算时,要将预设的电压比容许偏差数值缩小至一半,以保证一定的空间。

3.3关于绝缘材料

再次,对于某些种类的干式变压器如F级干式变压器来说,因其平均的温升相比普通型号的或高出两成左右,因此在设计这种款型的时候,可以将电流的密度设定较高数值,以达到缩小变压器的基本尺寸的目的。当然,它也可以适用在温升较高的情形,但是现在伴随着NOMEX纸的广泛应用,事实上对于干式变压器的绝缘技术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

3.4关于玻璃丝带

最后,大体介绍以下玻璃丝带,由于这种材质的工艺上的先进,使其拥有着卓越的化学、机械、以及物理性能。现阶段已经非常广泛地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之中了。同理将其应用到干式变压器之中后,可以达到使电场分布更为均匀的预期效果,这样就可以缩小我们需要的`绝缘尺寸大小,就避免了一直以来电场的过分集中的缺点,最终大大提高了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

4软件方面的优化

必须看到的是,这五年来有关干式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开发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事实上,虽然事实上现阶段的众多变压器优化软件已经面世,可问题在于它们的基本推广并不到位,直接导致相当多产品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经过调查研究显示,设计软件在我国变压器设计应用方面的数量绝对不容乐观,截至2012年,连变压器生产企业通过设计软件来进行操作的企业数量还不到一半,在这些并没有采用的企业之中,部分企业表示听说过这类设计软件,但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应不应该使用,部分企业甚至都不知道原来变压器设计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软件来完成操作。不得不承认,在我国,传统老化的设计方法还在变压器设计领域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其中能够折射出我国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问题。据此,我们必须对变压器的相关的软件系统进行充分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出于对干式变压器优良品质的综合考量,在当前干式变压器拥有这光明市场前景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提高国内产品的国际生存能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我国绝大大工厂的设计水平依然停留较低级的水平之中,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水利枢纽实习报告

略论水利水电工程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信息系统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设备论文

数控机床的测量技术与分析探讨论文

水利施工技术进展研究论文

基于PLC的水泥灌浆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

旅游网站系统的设计开题

电力职工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施工毕业论文范文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GIS管道线路优化设计平台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工程测量的论文题目2022-12-07

论文:刍议新技术在人造板机械中的运用2023-07-28

压缩天然气输配技术将成为燃气长输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2022-09-29

培训方案设计论文-论文2023-02-10

营销方案设计论文2023-12-10

特教学校机房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论文2022-10-08

电力专业技术年度总结2023-03-18

基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论文2023-01-25

电力安全反思报告2024-05-15

管道工程物资采办思路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