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时间:2023-09-23 07:49:3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锦集14篇)由网友“饭团小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篇1: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1煤炭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经营理念及物流项目建设

煤炭物流经营理念有待提高:煤炭企业作为基础能源生产企业,在煤炭行业“黄金”有煤不愁卖,企业发展重心是获取优质煤炭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安全生产等,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管理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投入不大,效果不明显。在煤炭行业步入“寒冰期”的当下,由于前期物流投入少,效能难以发挥,煤炭企业对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成本、前移市场,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品保值增值的物流管理理念认识不足,依然将煤炭物流理解为运输、仓储管理等业务,仍采用传统的营销手段,即通过产品“价格战”扩大销售市场,虽在暂时扩大了单个企业销售量,却使煤炭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煤炭物流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在国家出台《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后,煤炭销售企业纷纷开始煤炭物流实践,作为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交易中心等同质化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煤炭物流园区仅江苏沿江地区,有据可查的就规划建设有靖江、江阴、镇江、泰州、南通、扬州等多个煤炭物流园区,重复建设严重。同时,作为煤炭产业创新发展的电子交易平台,也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到底,全国各地已先后建立起太原、大连、西安等30多家煤炭交易中心(或市场),功能单一,交易模式重复。

1.2信息集成化程度及服务功能

信息集成化程度低:物流信息是企业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的神经中枢,煤炭企业对此投入较多,纷纷成立了煤炭调运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化平台,由于物流信息涉及面广、量大、来源分散,加之煤炭企业组织架构制约,内外部物流信息互动不畅、整合难度大,物流信息难以实现1+1>2的聚合效果,严重制约了物流环节高效运转,物流系统整体效能难以发挥。服务功能单一:煤炭物流虽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仅提供单项物流服务,主要停留在公路运输组织、铁路运输计划申报落实、储存、装卸等方面,物流业务功能单一,产品分级、掺配、多式联运等个性化增值服务不多,无法形成坑口到炉口的定制化物流服务链,难以满足当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拉式”服务链管理要求。

篇2: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2.1革新物流发展理念提升社会设施利用率

革新煤炭物流发展理念: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本提效”的重要渠道。在煤炭行业“四期叠加”的新常态下,企业应革新传统煤炭物流发展理念,将物流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改变重营销、轻物流的思想,从煤炭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着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JIT服务,固化市场用户,将同质化煤炭产品营销转变为个性化物流服务,实现产品销售向服务销售过渡,逐步与客户建立良性稳定的供需服务关系,使煤炭销售由“红海”转向“蓝海”。提升社会物流设施利用效率: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现有社会物流设施设备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物流发展质量。①以股权多元化合作为切入点,紧抓国铁等物流设施改革契机,引入民间资本,以股权合作形式,实现实体紧密型合作,激活铁路、港口、物流园区等社会资源;②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积极与横向客户合作,以设施设备租用等业务合作模式,实现运输、仓储、加工等同业融合发展,协同推动下游市场客户开发,实现同业利益共赢;③以煤炭物流核心企业为中心,积极与上下游企业构建供应链,将传统“以产定销”转化为“以销定产”,避免企业单打独斗,形成聚合效应,提高物流设施设备业务饱和率,实现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的多赢发展。

2.2提升集成化水平拓展多样化服务

依托“互联网+”提升物流集成化水平:煤炭物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客户端驱动核心,提高物流集成化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①积极实施多个物流平台资源整合,将物流园区平台、物流运力平台、港口平台等物流资源进行集成化整合,打通扁平化信息通道,降低单位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②依托互联网将物流链集成作业,实现虚拟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的“线上线下”互动,提升物流业务运行“智能化”水平,将传统煤炭产品营销,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服务营销,变产品推销为体验式、互动式营销,为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准时化服务;③集合国内区域性煤炭电子交易中心,打造互联互通的全国性煤炭交易平台,实现交易中心联网作业,开展煤炭网上交易、互联网金融、异地交割等服务。同时,逐步与煤炭期货交易所对接融合,以期货指导现货,以现货支撑期货,形成期现货联动融合发展。拓展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①在新常态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终端客户服务需求,开展掺配、加工、发运、铁水联运、质检等多样化菜单式物流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②积极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煤炭仓单质押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高客户融资能力,盘活资金流,稳定客户市场。

3结语

新常态下“互联网+”煤炭行业的融合发展,对煤炭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煤炭物流企业应紧抓“互联网+”的发展契机,不断革新发展理念,提高物流设施利用效率,提升物流系统集成化水平,拓展多样化物流服务业务,加快煤炭物流转型升级,支撑煤炭销售由“红海”转向“蓝海”,推动煤炭销售行业健康发展。

篇3: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一、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的定位

1、外向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外向型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产品外向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并主动融入了国际健全的农产品进出口法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外向型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2、外向型农业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高地。《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要求建成江苏沿海农产品加工和出口集聚区,南通市因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和优质资源禀赋,外向型农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且多年保持全省领先,理应成为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高地。

3、外向型农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载体。敢为人先的南通市农业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迈开了农业走出去的坚实步伐,已占据全省农业对外投资的重要份额,必将通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及农业贸易和资本的交流互通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开发。

二、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的特点

1、农业利用外资减速将成新常态。南通市农产品出口企业中45%为三资企业,56%的农产品出口是通过三资企业出口的。但世界经济的震荡,使跨国公司投融资能力下降,外商对投资预期降低,投资下行态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南通市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市,一方面土地资源供应更紧、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更明显,吸引外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招引项目单体规模大、附加价值高、外资集聚的态势日益显现。

2、劳动力成本提高将成新常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成本不断攀升,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外向型农业企业发展难以持续,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的低端农产品加工品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少数企业将外流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但更多企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3、传统产业扩张减慢将成新常态。蔬菜、肠衣、海水产品及茧丝产品是南通市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国内生产过剩,供求矛盾突出,量的扩张不再是提高出口额的唯一选择,需要进一步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只有技术上领先,才能占领市场。同时品牌和销售网络也是农产品出口的要件。

4、环境保护约束强化将成新常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铁腕治污力度的加强,从短期看,环境保护约束强化会带来出口农产品成本增加、出口量减少和企业利润降低;但从长远看,环境保护约束强化带来的绿色效益、创新效益和形象效益会对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绿色竞争力和竞争潜力带来正面效应。如皋市多年前将数百家分散的肠衣加工作坊进行集中,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建造绿色环保的中国肠衣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去年肠衣城直接出口肠衣超亿美元。

5、农业对外投资加速将成新常态。农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农业,对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保证国家外汇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截至去年底,南通市5家企业累计对外投入达1.25亿美元,占全省农业对外投资总额的67.4%,保证了企业原料供应,传播了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增进了与投资国人民的友谊,树立了南通市走出去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企业发展对策

1、加大出口基地建设力度,夯实农产品出口第一车间。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企业应主动出击,在政府引导下与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乡镇等组织和机构合作、对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南通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合力,按照日本、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目标市场质量标准加大出口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标准化体系等,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技术与管理水平。

2、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农产品出口后备空间。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企业应有所作为,强力推进农产品境内外促销,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每年要组织人员参加国际知名农交会、农洽会、展览会和广交会。在稳定日本、欧美、东盟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的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风险。

3、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提升农产品出口附加值。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企业要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良品种、食品加工技术、营销模式、国际经营的先进经验,实现出口产品从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向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型;外向型农业企业从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转型;出口能力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技改驱动和品牌驱动转型。

4、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组织。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企业要选择一批优势农产品、优势行业,如紫菜、蔬菜、肠衣等优势行业,抱团取暖,建立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信息引导、科技服务、市场开拓、价格协调、行业自律等作用,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加强建立农产品出口保护和救助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贸易磨擦等国际贸易争端,维护出口企业公平竞争地位,增强对外销售的`话语权。

5、加大企业对外投资力度,拓展农产品后备发展空间。新常态下有实力的企业要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大农业走出去步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产品、资源层面的合作与资本、服务、技术、劳务等层面合作紧密结合;在防范自然、政治和市场的三个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市场的三个转移;在与国家对外农业合作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象国迫切需求三个结合的基础上,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纳入全球产业链中,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后备发展空间。

四、新常态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应对措施

1、营造外向型农业发展环境。外向型农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需要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工作。要通过做好“大服务”,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周到的大环境。要协调农业、商务、海洋渔业、财政、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建立健全外向型农业联席会议制度,因地制宜确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找准特色优势产业和市场定位,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要帮助企业协调土地流转,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出口基地建设。要着力在科技、信息、金融等方面加强服务,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在新常态下争取新的发展。

2、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发展外向型农业,项目是抓手、园区是载体。尽管新常态下农业利用外资趋缓,但各级政府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研究和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利用外资要与当地的特色农业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注重把资金引向最能发挥资源优势、能较好较大面积地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引向各地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同时,要加强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编制好招商引资项目,改善招商方式,开展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以外引外”、走出去、引进来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

3、打造外向型农业新载体。要以南通市创建国家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按照产品外向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引导相关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明显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基地进行整合,积极申报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南通市外向型农业新的品牌。

4、培养外向型农业人才。一是加强外向型农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和相关法规,熟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农业外事外经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对各级农业管理人员及农业出口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农产品经济技术信息,并懂得经营和技术,具有外经外贸、国际合作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强化对出口基地农民的培训,增强其农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培训,为南通市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作者:钱进 凡小忠 邱聪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农业科技与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心

篇4:新常态下港口经营管理论文

新常态下港口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十二五”期间,国内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房地产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业既面临着“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转型升级的压力大,管理粗放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港口业要突出重点,强化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实施精细化经营管理。

一、总体局面和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内沿海港口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在世界港口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没有量的扩张做基础,就没有质的提升。在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泊位,投入使用一些先进设备,还建设了锚地、航道、港池等公共设施,既缓解了港口吞吐量与通过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十三五”战略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港口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上。现在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内因是结构层次低,特别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旧动力青黄不接,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外因是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房地产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加重的原因是贸易融资风险的深远影响,再加上日照“716”石大科技燃爆事故、“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天灾人祸”,如同雪上加霜,使港口经济增长滑到了近年来的最低谷。,在港口业17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地理位置相近的港口企业货种重叠,恶性竞争激烈,存在兼并重组的预期。

二、面临的机遇和限制因素

从港口看,既面临着“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港口生产受到了经济下行的波及和冲击,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在沿海港口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港口间存在功能、货种结构雷同的问题,经济腹地相互重合,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港口群及内部各港口之间均出现了过度竞争现象,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在夹缝中生存。另外,从港口内部看,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企的“通病”。比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灵活,企业活力尚未完全激发和释放,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大宗散货“酒肉穿肠过”、集装箱运输短板、管理粗放等问题亟待解决,等等。

三、新常态下的主要经营管理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20,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GDP增速放缓。在此形势下,港口业应进一步理顺思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有效缓解经营效益下滑的趋势。

1.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港口发展的初期,尽快形成一个量的积累十分必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有一个做精做细、提质提效的问题,不能再片面求大、继续靠大宗散货来支撑。大宗散货量大、价低、分散,单位货物创造的价值、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且还要付出一些生态环保的代价。纵观世界一些老牌的名港强港,如鹿特丹、安特卫普、休斯敦和横滨等,这些港口在量的方面,特别是在大宗散货方面,规模较小。与世界强港对比,目前我国港口在货种结构方面和管理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港口的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在巩固大宗散货的基础上,开拓集装箱、贸易和加工等领域。我们与一些先进发达港口的差距,主要还是在集装箱上,要转变营销策略,改变坐门等客、打价格战的传统营销方式,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开拓货源市场。特别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到腹地城市设立无水港,加大腹地市场开拓力度。港口不仅是个货物装卸的地方,还应成为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地方,开展贸易,让货物在这里增值;之后,实现与所依托城市的互动和一体发展;再通过基金、投资、信托、债券等手段,开辟资金来源渠道。

2.突出重点,不断强化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

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对于数量特别大、涉及多个单位的货种,要加强统筹,做到统分结合、一致对外。做好具体货源开发工作,统筹安排具体生产任务,实现货源开发与生产组织的高效联动,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提升自身优势。认真研究市场变化,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制定好货源开发策略,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影响力和对客户的服务,市场营销人员要分工负责,集中精力抓实、抓细、抓具体。要更加突出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强泊位、堆场、设备等生产资源的统筹,确保各个作业环节高效顺畅,向有效作业时间要效率、要吞吐量。装卸公司要充分利用生产空闲时间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运转安全高效。同时,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相关工艺流程,满足高效生产需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装卸公司要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入手,真诚待人,用心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感动客户、赢得市场。高度重视客户咨询与投诉,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处理好、解决好,并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3.经营管理精细化,严控成本提效益

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严格落实好费率政策,特别是针对费率的调整,装卸公司要谨慎操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联动,通过努力增产来提高集团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强运营成本控制,把控制成本作为实现经营目标的重中之重,全面、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活动,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的.精细化水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控制各项行政成本。同时,严格控制大额费用支出,确保各种开支的合规性。切实把降低外付租费和外付劳务费作为节支增效的重点,加强考核督促,保证用最小的投入,实现设备最佳状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变化,认真研究政策,相应做好港口负债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为港口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亏损单位的财务动态监控,逐一分析亏损原因,争取尽快弥补欠账,坚决杜绝亏损单位发生浪费现象。继续加强风险管控,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业务管理、职能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加强贸易监控,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下决心加大催收力度,确保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结合港口实际,着力统筹重点关系

一是统筹货源市场和生产现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两大体系界面的对接和联系,实现整体联动,高效运作。建立动态的市场和现场调节机制,增强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的适应性、灵活性。加强市场开发方案与现场组织方案的统筹,以现场促市场,全面提升港口市场竞争力。二是统筹资金投放和项目建设的关系。更加突出生产急需和战略必需两大重点,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把急事、大事办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压缩非生产性项目投资。三是统筹港口功能拓展与功能集成的关系。在完善港口装卸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仓储、保税、融资、贸易等现代物流功能,集成“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港口的资源集聚和招引能力。四是统筹管理提升与降本增效的关系。以世界强港为标杆,向管理要效益,向成本要利润,克服重重困难和束缚,不断提升港口盈利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港口经营展望

港口行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的战略目标,交通运输部确立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突显了港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将仍以制造业为主,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属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物资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上升。同时,我国石油、铁矿石等战略资源储量相对贫乏,开采技术比较落后,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未来我国大宗物资的吞吐量仍将呈上升趋势,这将有效拉动大宗物资海洋运输业务的增长。另外,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以及集装箱化率的提高将形成港口行业集装箱业务稳定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见,中国港口行业正处在产业的扩张期,港口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港口行业将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03-16)[-11-05].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_5.htm.

[2]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日照港2015年半年报[EB/OL].(2015-08-18)[2015-11-05].data.eastmoney.com/Notice/20150818/2Wvl2XLn4z9Cz1.html.

篇5: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到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下服务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而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本文探讨了“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并对未来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常态;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

篇6: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服务业的发展与扩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现。我国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连续三年高于同期GDP增速和第二产业增速,20我国的服务业增加值为30.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8.2%,比“十一五”末期高出5%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此外,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量的40%,高出5%左右。无论从服务业的增速还是就业比重方面,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提前实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从国际水平看,我国服务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发展服务业可以有效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此外,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1]。因此,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我国重构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急需增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之一,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我国服务业的资源消耗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努力减轻其对资源的消耗,减轻服务业增长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实现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服务业绿色转型是新常态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绿色服务业强调在不损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绿色服务替代传统服务,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压力[3]。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篇7: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

2.1加速发展绿色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专业性质的服务行业。在开展绿色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业。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以及回报都纳入决策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首先应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和修订,推动金融业务结构的调整,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新型的贷款评价指标体系。将环保参数等指标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中,将生态环保意识纳入信贷的决策环节。对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给予低利率的贷款优惠,而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项目给予高利率贷款限制。最后,应鼓励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建立为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投资的基金产品,开发资源再生和环保产业相关的信贷业务与保险产品等。第二,推动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加快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物流业领域,优先对具有绿色物流理念与行动的企业给予税收、市场准许、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激励与优惠政策,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二是加快绿色物流业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按照绿色物流的理念对物流规划进行整体设计,并对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规模、布局和功能方面的整合改造,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三是我国在物流业领域的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较为落后,缺乏高级物流人才,因此,政府应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绿色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四是制定较为严格的绿色物流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产品标准。

2.2积极发展绿色生活服务业

第一,绿色销售业。在产品促销方面,改进销售方式,融入生态环保意识,尽可能将销售做到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同时到无纸化、低消耗的促销方式,并反馈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在营销方式方面,选择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销售和消费,并选用绿色物流与电子交易相互配合的销售消费方式,以更好地推动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绿色商业。发展绿色商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积极推进新能源材料和节能灯具等节能产品和设备的使用,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注重可再生能源以及无污染材料在商业中的应用;(2)大力倡导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冷冻系统提供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蓄能电梯等。同时,通过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装备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第三,绿色采购。开展绿色采购,鼓励企业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引导消费者实行绿色消费。在推动绿色产品采购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成耦合采购方式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换体系,这样一来,供应商可以掌握商贸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变化趋势,以便供应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的可持续规划。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形成有规模的绿色产品供应商群体。第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因此应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引导并鼓励消费者展开绿色消费,建立绿色采购通道,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消费模式,创建绿色服务途径。另外,应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知识水平,通过绿色消费知识教育,向消费者推广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消费者通过掌握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如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等,才能提高其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和购买能力,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此外,应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倡导鼓励循环消费,减少消费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浪费、产品的循环式消费利用以及消费品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压力。

2.3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培育壮大服务业的新亮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休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与医疗、生态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养老产业集聚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软件信息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和数字内容的服务业。

3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3.1制度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通过制定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鼓励绿色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逐步形成绿色服务产业,这既满足了社会的绿色需求,又能实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规章,加强对绿色服务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为绿色服务业提供公正透明开放的市场,保障绿色产品的畅通。通过取消财政补贴、收取排污费等政策,促使部分服务业逐渐退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业务,将其逐步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制定与绿色服务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将生态环境指标融入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如制定绿色物流发展规划时,应从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提升,还应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环保理念。

3.2资金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以政府投资为引领、民间投资为主体、外商投资为突破,实现政府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商投资共同推进绿色服务业的发展。还要逐渐加大政府资金对绿色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搭建绿色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的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的授信额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

3.3科技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低碳生态服务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公共技术和资源。设立低碳生态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采取计划资助、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财税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并通过政府资金的介入,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生态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级化,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搭建科技型服务企业的融资平台,解决融资瓶颈。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服务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风险资本运作现代服务业,培育风险资本运作的市场环境,建立风险资本的引入和退出机制。

3.4人才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促进绿色服务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鼓励高校设立信息服务、专业设计、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全面建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及储备体系。支持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建立大学生实创基地,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引入专业性人才,对引入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与奖励支持,以全面建立现代绿色服务业高级人才引进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发展绿色服务业[J].中国发展观察,(8).

[2]王珂,秦成逊.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云南大理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

[3]夏晶,吕根法,钱瑜.服务行业的环境影响及其对策[J].四川环境,,22(1).

篇8:新常态经济下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论文

新常态经济下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论文

摘要: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中职学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管理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通过市场调研等形式,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并以此来分析政策背景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发展思考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我国举行,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截止到,全国共有旅游星级饭店13000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800多家,可以看出酒店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同时,酒店业也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具有不可捉摸性的特殊行业。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威慑”下,多地高星级酒店出现人气急剧缩水的现象。肩负着为酒店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将何去何从?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市场走访和调研。

1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和机遇

1.1国内情况

随着公款消费的日渐减少“,大众消费”成为许多星级酒店争取的目标。降价促销一系列“接地气”的活动推陈出新,此起彼伏。降低消费门槛,调整销售方向,改变营销模式,这也意味着让更多消费者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去体验真正的高端服务,这是酒店业真正“接了地气”,为专业发展培植出真正可靠的土壤。

1.2区域情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吸引天下众生,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杭州启动实施了“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了从国内旅游“一条腿走路”向国内和入境旅游“双拐齐下”的转变,打造具有独树一帜的“国际范儿”;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也是杭州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酒店业也同样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1.3世赛机遇

208月,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派选手参加餐厅服务项目的角逐。这个项目注重对比赛选手在服务意识的主动性、服务技巧的灵活性、菜肴的现场装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英语交流的流畅性等的综合考核,需要选手不光只是“服务员”,还得是“品酒师”“调酒师”甚至是“厨师”,体现了餐饮专业的多面性。

2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环境影响

酒店业的生意受政策的影响虽然有所缩水,但就业形势依然火爆。就拿各类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情况看,从启动实习工作开始一个月内,所有的实习生几乎都被哄抢一空,更多的酒店还源源不断地抛出橄榄枝,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供求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受吃“青春饭”等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从业人员的从业持久性不够;(2)独生子女富养导致不愿从事伺候人的工作;(3)酒店从业人员的职业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矛盾;(4)酒店收入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矛盾;(5)专业技能含金量缺乏从业吸引力。

2.2中职教学内部因素

(1)学生专业学习愿望不强。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总体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只是服从家长的意愿而被动地选择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学习的愿望不强,盲目性比较明显。(2)学生对专业认知有偏差。当前很多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存在专业投入较“吝啬”,实训场地简陋,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这无形中使专业“含金量”比较低,从而造成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实际专业定位之间有较大偏差。(3)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只看重“管理”而忽略了以“服务”为前提,造成对专业期望值过高,未能清晰地进行职业定位。

3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途径

职业教育正从专业定向教育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转变。作为国家旅游城市的酒店专业该如何发展?答案是要始终围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坚持高端酒店服务人才的培养,同时拓宽专业建设新内容,加强例如文化创意、会展服务、旅游从业和休闲产业等专业的内涵比重,做到固本扩面,扩大优势,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有技能、就好业、能担当,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结合目前酒店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在巩固现有专业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改造的办法进行专业拓展和层次的提升。专业改造分为嫁接与提升。

3.1嫁接

我们逐步调整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保留酒店管理方向主干课程,整合服务、管理的课程,增设适合酒店管理就业方向的西餐管理、营销、会展等,拓展调酒、品酒、茶艺等技能的培养力度,以达到宽基础、活模块,使学生具有更宽的知识与技能面。

3.2提升

就业并非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后续学习的一个起点。在巩固已有的酒店管理中、高级工班的基础上,在职业能力水平上提升至技师层面,增加旅游创意和会展的研修方向。既达到专业层次提升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更多把握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走创业化道路。

4专业建设建议

4.1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考虑专业群的布局,以完成教师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梯队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动态组合、校企合作为组织模式,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为首,专业教师为主、行业专家为支撑的年龄、职称、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走路“。请进来”,是采用引进院校毕业生、聘请行业、借用本校其他专业有余师资相结合的方式补充教师队伍“;走出去”是采用外送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教师在新拓专业方向上的能力。

4.2建立专业群

保留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礼节礼貌、前厅、客房、餐饮等传统专业课程以不变应万变;整合服务类和管理类课程,拓宽旅游英语口语、调酒、品酒、茶艺等的培养力度,在技师段增设中西餐管理、导游、会展等方向的研修路径。另外,为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考虑增设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能力,逐步完成知识型到技能型,再到创业型的培养方向。

4.3实习场地建设

在已有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场地的基础上,考虑扩大西餐实训场地和设备投入,增设文化创意、会展服务、导游等方向的技能研修场地;可以通过对现有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完善,还可以借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条件,最终拥有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就可以接触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4.4校企合作

本着专业衔接的原则,学校可以积极拓展本地乃至全国高星级酒店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注重合作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并根据合作关系的紧密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合作。在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增加高档西餐厅、旅行社、会展甚至个性化民宿等实训单位并逐步建立实训基地;探索境外高层次校外实习单位,将境外实习、境外就业逐步培育成为本专业办学的亮点。

4.5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生为本、教师为体的原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校内学习阶段构建四段式交互成长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入学第一学期的职业认知阶段了解自己将来从事的酒店职业,通过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中级工段)掌握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通过管理训练阶段(主要是高级工段)掌握酒店相关部门运行管理程序以及旅行社业务、会展设计、电子商务运营等模块,通过职业发展阶段(主要是技师段)使学生能具备把握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提升中西餐管理、导游、会展、文化创意等,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通过借助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活动贯穿始终,实现人才的交互成长,充分体现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达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效果。最后一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就业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5结语

改革和创新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高静 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莉.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36).

[2]国家旅游局发布第二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15(8).

篇9:新常态下哈尔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发展建议论文

新常态下哈尔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发展建议论文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策性担保业在市政府扶持下,利用财政提供的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型、支柱型、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一、全市政策性担保发展现状

,受经济下行的整体经济环境制约,全国担保行业整体下滑明显,四川、新疆、河南等地很多担保公司已处于歇业或倒闭状态。从哈尔滨市情况看,一些担保企业被拐跑保证金,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银行更加剧了企业资金链断裂。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哈尔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业本着“聚焦主业、稳健经营、防范风险、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构建了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体、担保与服务并行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受保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就业人数均显著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一些企业正日益成为活跃市场的骨干力量。

1.坚守担保主业。一是小微企业担保。根据小微企业轻资产现状和融资需求,努力推动合作银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10%-20%。哈尔滨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以来,共为小微企业提供1127笔贷款担保,担保额23亿元。涉及工、农、林、牧、渔、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社会服务等多种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受保企业遍布全市8区10县(市)。二是建设农牧业投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由市财政、市农委和市畜牧局共同出资6000万元,搭建了哈尔滨市第一个农业领域的投融资平台,目前已为28户企业担保28笔,担保额2.77亿元。三是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担保,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高了工业企业的融资能力。

2.加快服务创新。创新融资业务,拓展担保业务领域,重点支持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企业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了企业解困,受益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很多企业还逆势上行,实现了大幅度增长。一是融资品种的创新。打造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担保平台,为单户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贷款。通过采取应收账款、商标权、存货、股权等反担保措施,为轻资产文化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同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业务,创新推出“科技贷”专项融资担保服务方案,为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提供担保157笔、金额18.3亿元。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担保,解决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与进出口银行沟通协调,统借统保、自借统保扶持外向型中小微企业。二是融资方式的创新。开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二级担保,解决了单个中小企业独立发行票据规模小、流动性不足、信用等级不够等问题,使全市中小企业进入了银行问市场直接融资之门。采取桥隧模式,通过在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和高成长潜力中小企业的三方关系中导入风投公司、业界投资者等第四方,为推动企业上市奠定基础。开展并购融资担保,针对某装备制造企业和某石化企业投资失误、经营失误等原因造成的资金链断裂,一改本行业传统的起诉追偿等方式,寻找优质在保客户和企业经营者对陷入困境的工业企业实施股权融资或兼并重组,救活企业,实现了困难企业盘活资产、优势企业借鸡生蛋、担保风险化解的“三赢”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受保企业存在代偿风险。作为政策性担保,不可避免要为政府部门推荐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其中部分受保企业可提供抵押的资产不多、质量不高,抵押物很难收回变现,一旦代偿,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与银行风险分担地位不对等。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规模小、抵押物不足、信用结构不稳定等因素,担保机构的协作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一旦发生代偿,直接从担保机构划扣,银行零风险是建立的担保机构面临巨大风险的基础上。现存的一些规章由于立法层次相对较低,对金融机构约束力较弱,难以对担保行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护。

3.政府的.补助金机制尚未健全完善。目前,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政府已经建立了针对担保机构的补助制度,根据担保公司每年发生的担保发生额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但补助金的比例较低,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而言,这些补助难以对潜在的风险构成坚强有力的准备金。

4.政企不分易导致决策失误。政府背景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客户。管理人员往往具有政府干部身份,在经营决策中难免要受到上级部门的干涉。一些不良企业通过攻关政府部门取得担保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把风险强加给担保机构。

三、新常态下做好融资担保工作的建议

面对经济新常态,哈尔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应将积极加以调整应对,合理谋划,开拓创新,稳健经营,确保实现稳中有升。

1.扩大资金规模。目前,国内各城市大幅增加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深圳、成都等副省级城市政策性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已达20亿元,甚至赣州市等部分城市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规模已超过20亿元,北京、安徽等几个省份的省级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已增至30亿元、40亿元以上,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提高自身担保能力、开展再担保增信等方面遥遥领先。近年来,哈尔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发展迅速,但资金规模始终是制约中心加快发展、化解风险能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并通过整合,支持一到二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资金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与全国整体担保行业发展规模保持同步,更好地支持全市产业壮大和企业发展,并能缓解政府项目占用担保资金而带来的资金不足问题,使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产品创新、放大倍数、风险化解、支持企业数量和额度上的自身能力建设大大增强。

2.提高再担保能力。再担保是担保行业的“稳定器”。哈尔滨市政策性担保具备开展再担保工作条件,近年来,哈尔滨市政策h}融资担保机构已为全市多家民营担保机构提供了再担保支持,引导它们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集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资金上的制约,建议增加资金支持,补足政策性担保机构资金额度,从而扩大再担保业务。

3.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哈尔滨市政策性担保虽然通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强化担保风险防范,在全国担保行业经营风险居高不下、恶劣风险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随着担保业务不断拓展,潜在的代偿风险也在逐步增大,急需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建议每年按照担保额的0.2%给予补助。

4.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马凯副总理指出:“银行作为银担合作的关键一方,要探索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不能把违约责任全部推给担保机构。”建议协调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

篇10:新常态下班级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新常态下班级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新的教育体制下,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班级管理质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和治学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研究新形式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发展;集体精神

一、当前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压力大,难以兼顾班级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中,受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影响,教师教学压力普遍较大,班主任除了要进行好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工作压力更是进一步加大。第二,班主任津贴少,管理形式化。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而且希望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等措施留下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人才,但成效一直不理想,全员育人更容易成为空话。

二、新常态下班级管理职能

1.班级管理的组织职能

班级是学校中的一种社会性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班干部是班级结构和班风建设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班干部的模范作用能够对其他同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集中的力量,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要发挥好班级管理的组织职能,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以其为班级管理的首要目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发现时,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德服人”,通过言语的教化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尊重其个性发展。

②形成科学、民主、宽松的管理体制,实现学生的自由成长。要尊重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发展。早在成都某学校内就有了班级内部的班干部自荐和选举制度,实现了“圆形”管理,把班级管理的责任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使其在共同的利益目标下不断努力奋斗。正是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同学们学会了创新、发现和行动,懂得了“全局”意识,锻炼了交流能力。

③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优良的班风。班级内部的舆论能够左右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使他们在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辨识能力,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做准备。

④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变形记》是一档当下热播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通过角色互换的模式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针对班里同学有乱花钱、乱上网、和父母顶撞等问题,我们选取了刘珈辰和杨杰互换变形一节。

本期主人公刘珈辰和杨杰是两位身份截然不同的学生,刘珈辰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叛逆少女,杨杰是云南文山一名穷苦女孩。结局中刘珈辰改变了不少,决心不再乱花钱好好读书。学生们很受感动。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班会设计了三个问题,本期哪一个镜头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感动之余,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上台,说出自己的真心感受,并满含热泪地用心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2.班级管理的计划职能

班级计划的制定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的走向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段时间内班主任工作目的`和意义,以及班级性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情况的落实。它把学生短时期内的活动放在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班级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3.班级管理的育人职能

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质教育、心理教育、社会性教育等方面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班级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家,怎么用心去经营,则需要我们一天天一年年不间断地维护。新教育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觉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进而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琐碎并且任务繁重,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只要我们爱学生,学生也一定爱我们。我们的爱会唤醒学生的激情,学生的爱会唤醒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就这样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共同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要用更宽阔的胸襟、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为学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敏.论班级管理的职能及其意义指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06).

[2]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04).

[3]魏凤春.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重点[J].教育观察(下半月),,(04).

篇11:新常态下经济政策与贸易关系论文

新常态下经济政策与贸易关系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迈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日趋复杂化,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又存在大量的机遇。在此大背景下,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生存条件,应当敢于创新,尽快以新的经济驱动力代替旧的经济驱动力,这对提升我国经济质量极为关键。在该途径中,关键点在于升级当前产业模式,用创新性思维创造一种新常态。因此,应当结合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力量,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及金融创新,为尽早建立起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努力。

关键词:新时代;经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早期飞速发展的状态,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国内经济开始呈现出速度放缓的状态,并且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及经济驱动力的变化,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了一种全新时代。基于此类情况,为了更好地营造一个适合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我国应当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摸清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套路,积极寻求新机遇,努力做到经济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1]

一、运用科学发展观审视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迈进,经济整体上表现都较为稳定,也有一定的增长,自以来,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虽然处于一个增长阶段,但其总体的增长趋势是处于一种递减的状态。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开始从最初的高速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第一阶段)逐渐往中速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第二阶段)转变。针对此类型的经济发展转变状况,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类状况的出现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暂态表现?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看,不管是哪个国家,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与此类似的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这种逐步放缓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每个经济体均要经历的一种必然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体中也体现出了与此类似的经济发展规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起步的最初阶段也都表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是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其经济发展状况也呈现日趋缓慢的状况,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使然。目前,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均处于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基于此类情况,我国必须认清当前双重叠加的经济运行态势,不能一味地对经济进行刺激,以免产生反向作用,而是应当运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经济的发展,牢牢抓住重点,不断推动我国经济长久健康的发展。[2]

二、新常态下的“新”特点

当前,经济运行较之以往有很多的不同,其特点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经济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在开始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保持年10%左右的增长,但此类增长速率难以继续保持下去,经历了最初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回落迹象。但是,各大创新性元素开始不断引进经济体中,这再次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再次表现出了腾飞的迹象。第二,经济体发展动力足。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疲态走势,但是,在新时代下,国家开始在已有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寻找新的刺激点,重新发掘经济潜能,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第三,经济结构的不同。从以往的经济结构看,第一、二产业一直都是发展的重点所在,但是,在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逐渐开始增大比重。总之,新常态下经济已经逐步完成了从传统的粗放型向效益型、集约型方向的转变。

三、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前的数十年间,我国凭借人口、土地等天然优势,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土地被大量开发及人口结构性发生改变之后,此前的经济发展优势已经逐渐丧失并成为了可能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新常态下,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握好各种新机遇,引进创新性元素,为新的市场升级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1.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必须完善资本市场

在一个经济稳定运行的社会环境中,资本市场的作用主要是能够提供多种融资渠道、增加投资途径、协调产业结构等等。资本作为市场的活跃因子始终贯穿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因此,资本市场与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我国的股市近年来表现糟糕,多数投资者都蒙受了较大的损失,这对广大投资者而言,实在难以对资本市场产生信心,这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抑制性较大。因此,国家应当认真考虑,从基于投资者投资收益角度重新看待资本市场,努力完善各项资本市场机制,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3]

2.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新常态下经济必须体现“新”的特点,经济创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因此,我国应当积极进行改革,将科技创新运用到国民经济当中,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各种经济产业前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发展新型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受限于我国尚薄弱的科技水平,同时,虽然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级高度,但是也受限于其体制问题。因此,要想更好地将科技创新融入经济改革当中,就应当首先优化科技行政体制,简化系统管理流程,科学统筹人员组织结构,使之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逐步引导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

3.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应当不断扩大消费市场

当前,我国的市场内需仍旧不足,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不断达到新的供需平衡,但是当前我国的市场内需仍旧不足,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抓住新的机遇,不断扩大消费渠道,提升国民消费欲望。国家应当更加关注国民消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发展服务行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改善国内消费环境,鼓励企业改革创新,持续拉动内需,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4]

四、新常态下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兴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较之以往有明显的提升。早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的新兴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不明显,约占6%左右,而这一情况到了“十三五”时期,该占比有了一定的提升,达到接近9%,而目前,该占比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尚未发现有衰减的倾向。为了实现新兴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必须完善其配套方针政策,应当抓住此类发展的机会,不断拓展新兴行业市场。据相关资料显示,七大新兴行业带来的投资回报是极其可观的,例如,环保节能行业,在未来5年内的投资高达4万亿元。所以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新时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前景。[5]

2.有力推动了我国的中西部经济建设发展

目前,国家经济政策主要是保持中部稳定发展,加快西部开发。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尤其在交通方面更有了很大的改观,西部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上升的轨道。在新常态下,各大新兴行业的发展日趋加快,也逐步走进我国的中西部城市,为中西部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其经济运营成本较之东部更低,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中西部地区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增强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企业也就面临了更多的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但在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资本输出也逐渐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也逐渐升级,例如:在国际竞争中可能会受到不同国家的政治、资本结构、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逐渐引入了一些国际化新元素,这对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竞争环境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为国内经济创新提供了动力

在新常态大环境下,国家不断出台有利政策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也给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已被广大社会公民所接受,也提供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目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5千万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经济体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这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大契机,也为我国经济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6]

总之,在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国国内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都是空前的,我国应当把握好时机,适当出台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及金融创新,为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侯荣华.对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4).

[2]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张晓晶,汪红驹,汤铎铎.经济政策正常化与未来增长情景[J].经济学动态,(5).

[3]欧联傅,何舟富.政府利益对经济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4).

[4]单香玉.浅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5]姜奕波.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政策的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8).

[6]李好香.90年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4).

篇12: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思路论文

摘要: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以及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档案利用价值,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新常态;创新;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为发展新趋势,农业科技档案也呈现出新特点,需要归档的有价值的科研材料呈爆发式增长,档案载体多样化,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增强责任意识,突出创新驱动,构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新体系,切实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服务。

篇13: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思路论文

1.1管理理念保守,不利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研单位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意识普遍不强,科技档案管理封闭狭隘、重藏轻用,存在“为保管而保管”“看摊守库”等旧观念,使得科技档案的作用未能发挥出来,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属于单位的边缘部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根本无暇在档案管理上寻求创新,墨守成规,周而复始,对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和社会发展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主动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1.2管理模式陈旧,跟不上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步伐

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仍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重点科研课题档案质量的全面控制[1]。档案管理部门只发挥了存储功能,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科研档案的收集,二者的作用相分离,未形成系统性。但是随着协同创新机制的推进,协同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农业科研工作周期较长、空间跨度大,期间会形成多种载体的档案材料,材料往往分散在课题组成员中,他们主动上交档案材料的意识又比较弱,在档案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档案管理人员与课题组之间的沟通也不够积极,对课题(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科研人员的活动情况、会议材料等的收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同步性,档案收集的被动,造成档案材料归档的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因此,传统收集材料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科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

1.3管理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档案资料使用纸质记载,存储量大,存放空间较大,信息量大且检索不便。现阶段,随着电算化的普及,新型载体档案尤其是电子文件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2]。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数字化应用只停留在档案立卷目录的检索上,很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手段还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对档案进行编辑与检索处理,检索方法单一、速度慢、准确率低,无法满足档案资源共享、深化利用等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4服务方式被动,阻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随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的不断发展,科研课题由单一研究内容向大的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科研需要大量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作支撑。多年来,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认识,档案编研开发工作开展甚少,科技档案信息的匮乏直接影响到科技档案的利用。另外,档案信息检索传递方式也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档案的利用需求。档案服务大多为“坐等服务”,有人来查阅就提供档案,没人查阅就存放库房,完全是自我封闭动式服务管理,缺乏主动性,阻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篇14: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思路论文

2.1创新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一个有创意的思想理念[3]。要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创新管理思维和观念,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不断总结新经验与方法,实现理论与科技手段上的创新,从而落实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思路[4]。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2.2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科技档案协同管理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核心就是重点凝练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任务,共同立项和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将个体、分散的科研力量凝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联合科技攻关。随着这种科研模式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调整和创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在落实原来的“三纳入”“四同步”的基础上,也要实现科研档案的协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各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部署,形成“三位一体,统一规范,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协同高效”的科研档案协同管理模式,使各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5]。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采用预立卷方式,以项目(课题)组为单位,在科研任务书中添加档案归档时间、内容等项目[6],由项目负责人明确专员收集科研项目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科研管理部门实时对档案材料收集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当项目结题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将档案材料统一送至科研管理部门把关,然后正式立卷装订,再交至档案部门归档保管利用。这样档案管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使科研项目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整理和归档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同时,将科技档案是否齐全作为验收和评奖的必备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归档意识,让档案管理部门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中来。

2.3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

除了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以外,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研发或者购置适合本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具备适应多种文件的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网络检索等功能,能够实现搜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这样变耗时耗力的手工操作为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处理。建立网络系统,共享科研信息资源,把工作需要的各种资料、研究成果等科研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如按内容构建文件、专利证书、科研奖励证书、科研项目等档案信息资源模块,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平台。做好网上管理、传播并提供服务,可大大缩短信息资料的处理、报送、传递时间。

2.4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农业科技档案多渠道服务

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中心已由“保管”向“服务”方向转变,服务方式必须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性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因此,在工作中要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推进科研档案工作事业的发展[7]。农业科技档案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研究农业科学领域需求档案的规律,了解课题研究所需档案的服务要求,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8]。档案人员应把握信息需求的动向,不能局限于查阅过去的资料服务现在的科研工作,要认真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充分挖掘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扩大服务范围,积极为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推广等提供多渠道服务。同时,建立快捷、实用的查询检索系统,满足农业科技人员对技术档案的需求[9]。

3结语

新常态下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广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档案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型劳动,而是一项复杂的、创新型的知识劳动。档案工作的新常态,需要档案部门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档案工作的水平越来越高[10]。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尤为重要。必须要重视对农业科技档案专职(兼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还要了解农业科技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坤祥.浅析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19):77-78.

[2]王兆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8(3):50-55.

[3]李建华.以改革开放法治创新的精神做好档案工作[N].中国档案报,2015-02-12.

[4]秦占霞.如何有效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12):35.

[5]王展芳,方令超,项品辉.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构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新体系[J].科技文汇,2014(8):211-215.

[6]陈雷.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J].山西档案,2014(4):90-92.

[7]张建萍.浅谈新形势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玻璃,2013(4):47-48.

[8]周桂华,朱方林,夏礼如,等.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1):76-77.

[9]王毅,张景娥,张铁桦,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3(10):60-63.

[10]霍苗苗.新常态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J].兰台内外,2015(1):69.

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行县域支行IT运维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柴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论文

学校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论文

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

企业道德管理的论文

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锦集14篇)】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往来款项管理论文2022-11-07

企业扁平化管理论文2022-07-26

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优化管理发展研究论文2022-07-27

论文:产业结构2022-08-06

教师教学论文选题题目2024-01-19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2022-04-29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