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的发际线”为你分享16篇“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各产业碳排放现状的描述,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陕西省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陕西省;低碳经济;路径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近年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提出了约束性碳减排目标。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及减排措施所有不同,有必要深入分析区域碳排放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区域低碳发展路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碳减排整体目标的实现。陕西省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形成了“二三一”的局面。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产值占到80%以上,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同时,第三产业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大省,随着陕西经济在“十二五”期间迅速上升,离不开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推动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致了大量的碳排放。深入研究陕西省经济的发展状况,对陕西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陕西省各产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近年来,陕西省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促进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环境中CO2的排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陕西省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量总体逐步上升。2000-20陕西省GDP平均增长率为17.55%,碳排放量平均增长率为10.62%,碳排放呈现出“高速增长—波动—逐步下降”的特点,其中2000-碳排放量平均增长率18.45%,-期间碳排放增速波动较大,-年碳排放量逐步下降,平均增速7.83%。陕西省能源消费主要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组成。煤炭消费比例在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主导地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改变。有研究表明: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石油比煤炭高23%。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近年来陕西省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2.1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随着陕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温室气体总量的持续增长,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都会崛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西省作为国家首批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之一,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新增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能够避免陕西省进入资源诅咒的怪圈,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2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支撑陕西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陕西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尤其是煤炭。陕西能源生产企业大多具有生产规模小、能源加工转换率低等特点,增加了陕西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本,使得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陕西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经济低碳发展围绕能源企业如何应对新技术、新能源的挑战,实现从传统的高碳低增长方式向低碳高增长模式转变。陕西目前所处的工业化具体发展阶段,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2.3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陕西省能源化工高碳排放的产业特征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导致陕西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面对资源开发强度大和环境容量小的`矛盾,要求企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促进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减少“三废”排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因此,作为国家低碳示范省,发展低碳经济是将其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以低碳理念引领省域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培育低碳竞争力、倡导低碳生活,对陕西省实现低碳转型刻不容缓。
3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
陕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突破原有发展路径。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以推进陕西的低碳化进程。
3.1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依赖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提倡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兴产业,明确重点发展行业或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将资源有序地引导向低碳经济方向,坚持走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二是从陕西目前发展来看,应结合其经济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新路径的另一重要着力点就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平衡全省工业的整体碳排放量。
3.2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
陕西省从机制上完善技术支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创新的支持,新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也正在进行,推进高耗能企业的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一方面,应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预算制度,逐步形成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产了联合技术系统开发及利用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建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鼓励校企联合进行“产学研结合”,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研发机构。陕西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低碳化发展
陕西已经进入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结构碳排放占很大比例。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考虑是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契机,加快陕西省经济增长转变方式,关中地区要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陕南、陕北利用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围绕各类产业园区,推进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可持续性,能够解决陕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达到减少碳排放的发展目标,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不会导致产业高碳化,反而会进一步增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碳优势。
4结论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陕西省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走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必要性。提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陕西省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效广,杨乃定.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和路径[J].环境保护科学,(05):45-49.
[2]徐玉霞,杨宏伟.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趋势分析[J].河南科学,(05):805-809.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3(04):124-129.
篇2:低碳经济路径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路径研究论文
1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外部市场环境
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确保了低碳能源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基本法的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3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研发示范窗口,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对于中国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转让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知识的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讨论、共同策划、信息交换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沟通,这在国际技术协议中是最简单的技术转让方式。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适时地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平台,及早培养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技术专家,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特别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
4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深化全民节能减排活动
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文明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能源消费的最后一环把关。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途径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政府引导对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建设低碳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除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能源产业政策法规之外,还需主动引导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使用低碳能源。减少、杜绝浪费现象,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在走向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主动拓展合作渠道。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吸收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借鉴各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加强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中扮演积极主动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既有利于形成更广泛更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基础,也有利于中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全球经济中把握主动,开拓市场。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低碳经济国际科技合作格局,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发起和参与低碳技术领域国际和区域科学研究计划与技术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积极参与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通过举办和参加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气候合作会议及项目,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及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环境研究论文
摘要:指出了低碳经济的出现,既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低碳经济的实际发展,深入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针对低碳经济对城市环境保护的发展影响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论述,提出了低碳城市环境发展的内容和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环境;节能减排
1低碳经济发展的概述
低碳经济就是以节能减排为最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为其对于环境的友好姿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因此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途径,对于城市建设尤其是环境建设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低碳经济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1)高技术含量。在低碳经济中,更多的技术手段被开发使用,以提升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节能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使用,都对整个经济生态产生影响。(2)低能源消耗。低碳经济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对能源的消耗持续降低,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显著提升,同样的产出需要更少的能源成本投入,包括多种能源使用方式的综合运用,都有效地降低了能耗方面的巨大改善。(3)集约化管理。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整个经济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化,从产品生产逐渐过渡到研发以及服务等领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过去的大投入大产出模式已经被淘汰,相应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集约化管理为主要标准。
篇4: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环境研究论文
2.1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的关系
2.1.1对低碳经济实质的理解低碳经济主要是指通过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利用相关技术和制度的持续创新,包括对各种产业进行整合和转型,以及对新能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等多种政策、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以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的大量消耗,实现降低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提高经济的发展层次和质量,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形态和实现途径。从城市建设的层面说,低碳经济至少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可以体现城市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责任意识和主要行为,满足节能环保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标;②可以满足对经济建设结构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以提升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走的道路[1]。2.1.2对低碳城市内涵的认识低碳城市的价值已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认可,并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追求目标,在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同时,付出最小环境代价换取城市环境的居住适宜性,对于城市自身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逐渐落实,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国内学者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主张:低碳城市更应被确认为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市民的消费理念以及整体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确保人们生活质量有稳定提高的基础上,推动降低碳排放数量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生活进行方式。对低碳城市理念的认同及具体建设是创设和谐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最为具体和有力的探索实践,可以调动全民的广泛参与,具有长期的战略持续性,有利于实现共建以及共享兼顾的社会发展根本目标。
2.2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
2.2.1城市节能减排需要据相关资料统计内容显示,城市要消耗掉全球所有能源的3/4,而实际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占排放总量的4/5。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高度关注,也是因为这是非常严重且刻不容缓的问题,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建设需要一些切实的硬性排放指标的严格约束。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城市化建设,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实现60%左右的规模。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如果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不好,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产生新的能源需求,包括汽车等的更大范围普及,这些都导致了更趋严重的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目标,而过去的工业化发展途径并不适合目前的发展态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尽可能实现节能减排,这是我国城市环境建设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2.2.2传统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1)要持续优化整个城市的整体经济投资与运营环境,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吸引具备一定高技术背景的跨国企业和机构来设立一些低碳经济性质的公司,包括投资企业、研发中心、服务中心、采购中心等。形成集团化系统化的低碳经济产业集群,对城市建设提供经济支撑。(2)要逐步建立健全专业和高端的`第三产业,借助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积极接受来自国际市场服务产业派发的外包服务业务。加大在服务产业上的建设投入,从各个方面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坚强的支持,鼓励高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3)要将发展城市低碳经济与城市目前的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紧密结合,推动对过剩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改革,引进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降低产品单位能耗,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促进支柱产业实现技术革新,对产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力量,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有更大进步。2.2.3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经济示范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设思路,低碳经济是城市未来建设的支柱性力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形成完全不同的路径选择,为减少选择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通过尝试找到适合的出路,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于示范区建设,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示范区也就是一个特区,从政策层面到操作层面,会对一些低碳产业和节能技术措施更加倾斜,推动低碳经济取得更加稳定的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8年将上海及保定这两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推行低碳城市示范区项目,该项目主要从建筑节能设计、节能产品的制造及应用、可再生能源等几个领域,探索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的可行机制和模式,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个尝试,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尤其是作为示范区,其参考价值非常大,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低碳城市建设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低碳城市环境发展模式
3.1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
低碳城市的发展应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经济、低碳、生态、可行”将成为21世纪低碳经济城市发展的新挑战。低碳城市环境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以城市中各主体的行为为主导,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在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低碳城市的经济发展内容和措施
3.2.1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内容(1)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低碳生产。为了实现低碳生产,我们需要实行可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是指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到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间接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低碳城市发展要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特别重要的是发展低碳农业和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低碳城市发展模式。3.2.2低碳城市环境发展的有效措施(1)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城市交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低碳公交包含3个方面:①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公交系统;②限制城市私家汽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尽量减少交通需求量;③加大交通科技研发。(2)高比重的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经济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可行、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3)加强城市绿化体系建设,提高绿化水平。提高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植物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碳,从而降低城市的碳排放总量。(4)引导低碳消费模式。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展资源节约活动,鼓励居民消费低碳产品。
4结语
低碳经济对于城市环境建设来说是必须要重点考虑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城市环境节能环保能力的整体提升,就没有城市健康发展的状态。低碳经济的基础就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高能耗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通过各方面的控制,将城市建设引入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李秋正.低碳经济视角下港口物流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以宁波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
[2]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
[3]刘一凝.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协同发展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6
[4]刘璐.城市化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启示[J].科技与管理,2015
[5]赵丽丽.新形势下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6]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
篇5: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论文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论文
1低碳经济概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含义与解释也存在诸多不同。但普遍认同的概念为“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力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表征的温室气体排放,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换言之,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先进技术、有效制度或新能源开发等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量,达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作用。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但资源相对匮乏。如水资源位于我国第19位,与全国水资源人均量相比,仅为其20%;与全国矿产资源占有量相比,仅为其25%,与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相比,仅为其1/7。由此可见,河南省属于资源贫困省,但河南经济总量却位于全国第五位,河南单位GDP能耗值为每一万元1.156吨标准煤,比全国均匀水平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则为142.8万吨/亿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由河南主导的“中原经济区”开始向国家战略提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应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中原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
在煤、石油与天然气三者中,煤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要远远多于石油与天然气,而河南资源条件为“富煤、少气、缺油”,该条件在能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河南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选择低碳能源方面十分有限。自起,河南省煤炭生产量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就占据较高比例,基本都超过80%。以为例,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在76.3%,石油为12.1%,天然气为7.1%,4.5%为水电、核电及风电比例。通过计算得出,一吨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12吨,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每吨多出的比例分别为30%、70%,由此可见,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较高,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将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能源,造成资源浪费。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因生产环节、产品特性等因素,产业不同,其消耗的能源及产值也不尽相同。产业结构改变能够对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变化进行充分反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国民经济的能源消费与利用效率造成极大的影响。河南省在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在整体结构中比例过大,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这些都是增加能源消费及加大碳排放量的原因。
3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3.1能源结构优化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指在能源消费中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目前河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导,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河南省近几年来,不仅创新了煤炭净化技术,更对煤层气与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推广与应用。在有关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对新能源进行了开发与研究,如光伏能源的'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年总辐射要多出许多。相关数据显示,42亿平方米为河南整个省的水产养殖区及建筑屋顶的总面积,假设光伏发电面积为其1/10,4200万千瓦为其装机总量,这种情况下,每年节省下的标准煤为万吨,5200万吨为其二氧化碳减排量。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应用,可以推动河南省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并能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这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我国从20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并对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以完善。同时还出台的诸多法律法规,为光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总装机容量应达到3500万千瓦、实施“度电补贴”等。由此可见,我国光伏事业正逐步发展、壮大。
3.2产业结构合理化
河南优化产业结构的方案主要是对第三产业比例进行提升,减少第二产业比例。可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制造业、发展低碳服务业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首先,对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以利用。河南工业生产具有较高能源消耗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企业技术改革,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提升。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应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给予大力支持,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应对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等都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可靠依据。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更是协调发展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必然需求,其主要内容就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及废弃物排放的大幅度减少。
篇6: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论文
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论文
摘 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损耗,降低农业与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保护农业生态循环的速率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基于此,在低碳发展时代条件下,采取多学科交叉及理论分析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谈论,指出了低碳农业主要是促进环境发展,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健全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职责,这样有利于农村环境的改进,带动现代农业的健康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农业; 可持续发展; 生态责任
21世界完全是绿色时代,提倡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时代,从人类开始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后,低碳农业是最具代表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积极面对,这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副作用情况下,导致农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高,山气候变化促使水资源、燃料、能源等方面都造成了粮食安全;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中农业包含在内,所以,怎么样固碳降低碳排放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 低碳农业的生态学概述
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每个部分都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间的作用,生态系统是在一系列的反馈情况下,针对外界的干扰对内部的架构与作用进行协调,这样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保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要将能量不断地额输入,不然就会面临崩溃,大部分的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十分关键,它主要是利用CO的`形势在大气环流中流动。在这个整体的循环阶段,CO的额定速度与生成的速度要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在现代工业加快发展中,石燃料大量被开采,导致CO的生成速度加快,让碳循环的速率失衡,促使大气中的CO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我国地面积宽广,农业人口比例较大,资源并不是十分的充裕,气候变化较为复杂,生态环境并不坚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怎么样将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将农业生态资本的储存提高,这样农业全方面生产能力提升与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向低碳农业的道路。
2 低碳农业的生态发展原则
2.1 可持续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在一些干扰中还能保持不变或生成率的能力恢复就是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农业资源中永续要一直利用的基础,对人们提出要按照可持续性的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调节;同时,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主要是对农业经营活动的消耗标准进行确认。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应当控制在农业生态系统的负荷范围中,这是可持续性原则的关键,农业资源开发主要是通过对排放的废弃物再次利用;同时,该排放量应当掌握在农业生态环境容量中,让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并无太大变化,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这就是维护农业生产力和发展。
2.2 公平性原则 在低碳农业发展中追求公平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现代人的公平,主要是目前发达国家的人们在生活满足的时候,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却面临各方的威胁,但是这些国家还不断将自己的资源往外输出,其得到的生活物资并不平衡,导致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难以实现。所以,在食物分配与公平的发展权中应当均衡。二是代际间的公平,也就是所指的代人中的纵向公平。要树立人所依存的农业资源使用并不是没有界定的意识,当代人不能因为本身的发展以及需求侵害后代人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以及农业资源,要合理科学性的运用农业资源与环境。
2.3 有序利用原则 全部的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全部按照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落后到先进的一个发展规律。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在我国的每个地区应当落实好低碳农业发展。现今,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社会经济较为滞后,农业环境发展并不超前,所以,应当意识到该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一步一步来,慢慢的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累积资源资本、技术还有管理经验。
2.4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 在低碳农业发展阶段,应当将资源节约的政策让各级阶层都落实后,将开发与节约放平等的位置上,节约优先,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施行,加大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同时,循环农业应当往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方面发展,加大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应当增强,在农业方面造成的污染应当多采取防范措施,将农村环境质量改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对农业生态资源开发活动应当严苛控制,对水、土地、草原以及水生物等农业资源、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好,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调节人口、资源和环境,慢慢实现农业低碳化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3 结语
在生态文明发展中,人类环境不断的受到威胁,为了保障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应当增强,在农业方面造成的污染应当多采取防范措施,将农村环境质量改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篇7: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低碳经济的出现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加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需要正确评估现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充分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战略,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
低碳经济的早期思想起源于,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发表的“主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力争构建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从此,低碳经济的思想就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我国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创新新能源结构,追求低碳经济的绿色的GDP,主要表现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观。中国曾在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郑重承诺到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下降40%-4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应节能减排的相应政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应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的优势。
一、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内涵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它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给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经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等,企业要想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要采用低碳财务管理。低碳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减少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耗用,促进经济和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具有低碳财务发展目标;低碳财务管理理念;考虑低污染、低排放的资金筹集及资金分配措施。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企业要重视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节能法律政策,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制定可持续的财务管理发展规划,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财务管理的模式。
(一)追求的目标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侧重于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只重视经济的再生产,财务管理的目标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也是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将自身看作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反映了企业资金价值的增值,强调企业内部价值最大化,不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也不能适应低碳经济强调的生态环境并重的目标。低碳经济倡导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在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将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助于生态环境发展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提高,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增大;当企业的财务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时,企业的环境价值将降低,则企业的综合价值将减少。以企业综合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不同
传统的财务管理在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时候未考虑生态和社会效益,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在资金的筹集、投资、营运和分配方面均考虑了生态和社会效益,采取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表现在:首先,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在选择资金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模式的时候只关注资金的来源,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因素,筹资过程中对有关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统筹安排,将企业未来实行低碳发展所需的资金纳入筹集资金的预算中;其次,在投资决策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只关注所投资的项目的成本、利益,而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会考虑低碳收益和环境成本;再次,从营运角度来看,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关注如经济订货量、最佳订货周期、存货周转率等内部环境指标,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则要求企业在保持资金的高效利用的同时要树立环保意识,遵守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法律制度;最后,从企业利润分配来说,传统的利润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企业利润,低碳经济下的利润分配过程则还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将企业的利润分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制定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企业转变财务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其在管理及决策时重视社会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保证低碳财务管理战略的有效制定和实施,企业还需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使管理人员与企业的利益一致。企业根据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一)在筹资方面,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方式需要积极转化思路,充分预测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考虑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下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制定绿色筹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广泛的收集各项资本以迅速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应该重视节约减排,充分把握相关的低碳发展的优惠福利和支持政策筹集所需的资金,加强企业低碳化技术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在投资方面,在传统的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中,企业只将项目的内部财务效益作为计算指标,并没有考虑项目的外部成本。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即在考虑企业本身财务效益的前提下,还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因考虑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技术成本、人力成本、设施运营费用,要考虑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的关系等)。主要措施如下:
1、制定兼顾社会效益的投资策略。企业的投资方向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影响下,企业对内投资时应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对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外投资时,投资活动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顾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方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低碳经济的政策,密切关注政府支持的新兴产业,既要考虑目前经济效益,更要兼顾长期利益。
2、构建低碳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在构建投资方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和效益,在具体的投资项目选择时,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给企业、社会所带来的低碳贡献,考虑项目是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在资金营运方面,低碳经济对企业的影响也表现在对资金的营运管理活动中。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可以添加碳资产周转率作为资金营运评价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碳资产周转速度,是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碳资产总额的比率。碳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碳资产周转次数越多,企业对碳资产的利用效果越好。当然,该指标属于相对数,应与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结合使用,这是由于我国还处于低碳经济初期,企业对低碳投入相对较小,因此该指标大有可能是碳资产的绝对值小导致的。企业要想保证资金营运过程中的平衡,就要在资金安排时,注意合理调配资金,要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罚款,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因破坏环境而失去部分市场份额,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在利润分配方面,目前关于企业收益分配的观点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消费者分配等。在低碳经济时代,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分配不能只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全面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具体措施如下:
1.按比例提取绿色股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思路,这为正确处理低碳经济和分配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利润分配,不仅要关注传统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管理人员、债权人等,还要关注社会生态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可以考虑提取一定比例的股利用于绿色公益金,即绿色股利。绿色股利可以由于普通股利之前发放,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环保意识,鼓励投资者重视低碳投资。
2.设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利润分配时将一部分留存收益用于建立绿色专项发展基金,有利于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适当的减少企业的债务风险,减少融资问题,保证低碳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五)其他方面,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不仅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融资渠道、投资决策、资金运营、利润分配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报表列报、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更要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保障机制,保证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顺利进行。主要措施表现在:首先,传统的企业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不包括生态环境成本,比如一次性筷子制造厂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成本包括包括锯割、运输和加工木材等成本,但并不包括因伐木而引起的环保成本;不锈钢厂的财务报表上的成本不会包括后期治理因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成本。被砍伐的树木和破坏的水、空气环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这些环境成本需要由企业承担,低碳经济下的财务核算就是揭示了企业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引发的成本,并将外部环境成本转化为可计算的成本,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同时在附注中应增加披露有关企业生态责任信息,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其次,培植低碳的财务管理文化。构建以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绿色企业文化,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保障,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意识的宣传,使之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低碳意识。总之,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努力达到的目标,它是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企业要想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尽快适应环境,充分考虑各项环境因素,构建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新型管理模式,并不断的调整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从而带动企业经济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浩.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影响一基于财务环境起点论的分析[J].财会研究,(15):47-48.
[2]鞠成晓,肖文锋.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探究[J].南昌大学学报,(1):66-67.
[3]王莉静.浅议低碳经济理念下的财务战略[J].财会研究,(5):131-133.
[4]许英.低碳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初探[J].经济师,2010(8).
篇8:低碳经济发展下财政政策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发展下财政政策研究论文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为前提,旨在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使用的一些政策激励手段,它不仅保障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低碳经济也起着调节以及引导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财政方面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现有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对促进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篇9: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会计论文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会计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如空气严重污染、水环境的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成为发展中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形态,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运用会计学、环境经济学等知识,在总结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核算
低碳经济是指在尽量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的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过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开发新能源、制度创新等手段,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消费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环境牺牲所带来的侵略式发展不能促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能源日益短缺和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自然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经济和环境取得双赢。企业运用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产生新的利润增长,低碳经济发展和全信息技术革命一样,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信息处理和经济管理的手段,也必然受到低碳经济活动的影响,低碳经济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式。从1971年经济学家比蒙斯撰写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撰写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开始,标志着环境会计从现实关注到理论研究,是环境会计的开端。企业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将环境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的一部分进行核算,使得企业核算成本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理论在企业的实现,低碳经济的理论促进了环境会计的发展,也完善了会计体系的新发展,使环境成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1企业环境会计建立意义
1.1企业环境会计建立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企业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改变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风险,环境报告就成为企业管理进行决策分析必不可少的依据。在现有产品成本的核算中,企业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来讲,环境会计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1.2企业外部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有强烈的需求
政府职能部门、投资者、消费者、社会公众、债权人等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社会各方面环境意识的加强的今天,环境问题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来评价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在环境方面的成本;投资者基于自身投资的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十分关心对环境带给企业经营成果和未来财务收益的影响,以便对可能的环境风险做出评价。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希望通过种种手段促进环境的改进和治理。
1.3建立环境会计是增强企业适应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深入的经济合作,将来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我国投资,我国到国外投资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建立环境会计,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会计一体化。通过把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就会迫使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努力生产具有国际标准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中取胜。
2传统会计与环境会计之比较
2.1两者在核算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环境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与传统会计相似。传统会计很少涉及环境方面的内容,仅在管理费用中设立排污费、绿化费等少量明细项目,将缴纳的各种环境污染罚金、赔偿金等包括在营业外支出的明细项目中。表现在:没有将环境资源确认为资产,负债要素中没有反映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没有将环境资产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确认环境收入和费用以及环境利润。传统会计以货币计量作为会计的本质特征,只确认能够计量、且通用货币计量和货币交换的东西,并没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反映出来,因而会计核算对象及内容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
2.2传统会计主体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利益是传统会计体系的核心,只计量企业直接的生产耗费和能为企业拥有的所得,从会计主体的资金循环出发,将其耗损的资源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排除在核算体系之外。为了追求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就有意识减少开支和增加产出的措施,如对废弃物不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出去,以减少企业的成本,企业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同时,企业收益的虚增,间接上鼓励了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当前的经济收益。2.3狭义的传统会计成本循环理论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成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的共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更多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传统会计成本理论是基于企业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只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补偿,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狭义循环成本理论将自然界的物质,如水、空气等视为没有价值的资产,既而将自然资源看成是无偿的而排除在循环成本之外,不考虑以对环境因素进行会计核算,没有对自然资源进行补偿,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3企业环境会计核算要素
3.1环境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环境资产是指因资产的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环境资产按范围分为狭义环境资产和广义环境资产,狭义环境资产是指所有权或控制权属于特定会计主体的环境活动有关的资源。广义的.环境资产包括狭义环境资产外,还包括所有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天然矿藏等。环境资产的计量是量化环境资产结果的过程,即以环境资产确认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环境资产的金额与数量进行的确认、计算和认定的过程。环境资产计量的方法有现行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现行市价法、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法。环境资产可进一步分为资源性环境资产和非资源性环境资产两类。非资源性资产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专利与专有技术、污染治理设备和排污许可证。资源性资产通常指自然资源,企业一般不拥有资源性资产的所有权,只拥有其使用权或开采权。
3.2环境负债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环境负债是为净化环境而形成的负债。包括为净化环境而直接发生的负债和为净化环境而预测发生的各种支出。按是否赔偿可以划分为确定环境负债和或有环境负债;按是否用货币计量可以划分为货币性环境负债和非货币环境负债;按照环境负债的存在形式可以划分为环境赔偿负债、环境修复负债和环境罚款负债。环境负债的计量包括破坏环境的罚款义务形成的负债、符合性义务形成负债的计量、环境修复义务形成的负债、破坏环境的赔偿义务形成的负债。或有环境负债的计量包括确认并预计或有负债、确认但不预计或有负债。
3.3环境权益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环境权益的概念是指环境资源所有者或使用者在企业环境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等于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后的余额。按形成权益来源不同环境权益的分类划分为环境留存收益、环保基金和资源资本。资源资本的计量有两种情况:一是资源性资产的取得成本远远低于价值时按该项资产的价值与取得成本的差额计量;二是企业零成本取得资源性资产的开采权或使用权时,应按资源性资产的计量方法计量。
3.4环境收益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所得到的经济利益减去环境支出的结果。按取得收益的方式划分为隐性环境收益和显性环境收益;按具体内容可划分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附加收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利益、排污权转让收益、资源节约而引起的成本降低、其他收益等。环境收益的计量分为显性环境收益的计量,通过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协议取得收入,并通过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予以计量,包括废弃物处理收入、排污权交易收入、附带产品收入等,分别减去排污权购买成本、附带产品成本、废弃物处理费用等,计算求和。隐性环境收益的计量包括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带来的产品附加价值计量、节约能源和资源耗费产生的成本降低的计量。
3.5环境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计量
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已消耗环境资产价值和发生的各种费用和,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是企业环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按照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环境污染预防费用、废弃物回收利用费用、环境赔偿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可分为资源消耗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的计量。环境费用的计量是对环境费用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遵循非历史成本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的计量、环境污染预防费用的计量、废弃物再利用的计量、环境损失费用。非历史成本法计量主要用于环境损失的预计。
参考文献:
[1]王进波.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财政监督,2007(7).
[2]蒋小瑛,刘焕峰,林西.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J].大众科技,2008(2).
[3]陈青.论环境会计计量[J].财会研究,2004(4)
篇10: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低碳经济成为引领当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也在逐渐实现转型,而这种转型对环境安全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到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中来。旅游业作为嗅觉最灵敏的行业领导者之一,自然也率先引入了低碳概念。随着人们出行观念的改变,低碳旅游已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选。在茶文化旅游中,低碳经济的引入也更加契合茶文化发展的模式。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大体的概述,接着对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茶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改变当下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不良现象。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
当下,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之一。每逢节假日,与家人朋友外出游玩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而与之前的传统旅游方式相比,现在的人们却愿意选择更节能环保的方式。作为节能减排的代言人,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引领了一股新的旅游风潮,在低碳经济理念下,旅游业变得越来越绿色环保。而低碳旅游的发展对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大有裨益。茶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生态化的旅游乐国,它不仅能够让人们看到恬静的茶园景色,也能够加深人们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因而,在此背景下,分析低碳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将会为经济旅游模式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1低碳经济与旅游的关系
1.1低碳经济概述
20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与之前只顾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相比,低碳经济将环境保护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低碳经济的主旨是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土壤。在全民上下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也由思想意识高度上升到国家的政治高度。低碳经济模式的实施也展示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态度,表明了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决心。可见,低碳经济不仅是某个人的事情,或者某个组织的事情,它更应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达成的共识。在全球化经济融为一体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改变某些国家对这方面认识的不足,提高他们对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1.2低碳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旅游业也迅速的改变了之前的发展模式,朝着更加绿色、更加生态的发展模式前进。在有限的全球资源下,如何制造可再生的能源,实现经济的可循环利用也成为时代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精神上的幸福指数。因此,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理念也为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做出了不少贡献。而将低碳经济引入到旅游业中,也必将为旅游业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篇11:低碳经济视角下和谐会计的构建发展论文
一、低碳经济与和谐会计
当前,在国内,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因为低碳经济在注重发展的同时,注重考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谐会计的概念被提出。和谐会计要求与社会相协调,坚持公平、诚信等原则,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和谐会计概念的界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于玉林教授给出观点,“和谐会计是指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以资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行为,采用会计手段进行规范,以便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通过学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低碳经济和和谐会计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低碳经济的出现,催生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而低碳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和谐会计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谐会计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碳经济与和谐会计的精神实质及发展宗旨一脉相承,即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会计不和谐的表现
(一)忽视环境的成本
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往往关注的是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这是致使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也变得不可修复。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下,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核算的范围里边。在多数人眼里,成本仅仅指“费用”,因而环境成本问题一直被人所忽视。
(二)对劳动者权益的看待缺乏科学性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重视人本问题。低碳经济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其本质特征是创新,并且涉及到制度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企业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会计活动与会计工作中,也要把人本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自身的价值,肯定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和传统的物本会计进行比较,人本会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强调人的角色,尊重劳动者的权益。从当前来看,物本会计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没有制定任何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三)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这对企业来讲,既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低碳的要求做,反而常常给消费者带来伤害。企业都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甚至为达到该目标不惜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法获利,而会计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确认。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和谐会计的建议与对策
(一)对会计假设进行挑战
当前,在会计假设中,产权一直处于主体的位置。在构建和谐会计过程中,要求人力资源作为产权的主体,在低碳经济这样一个背景下,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是构建和谐会计的原则,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在人力资源当中,投资方并不意味着受益方,为了防止“产权错位”现象的出现,则必须严格区分出会计的主体和会计的客体,把人力资源的产权主体纳入到会计的主体里边,将投资的成本与投入的价值纳入到会计的客体里边。
(二)对会计理念进行创新
和谐会计中应该增加“绿色核算”的方式。因为“绿色核算”这一核算方式,充分考虑了环境的损失,在核算报告的信息中也增加了不畅信息,该理念的创新可以调动企业高效、合理利用、开发各种资源。要增加环境服务的概念。环境服务要求会计活动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和谐统一,通过对资金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交流沟通等方式,真正将低碳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三)企业勇于承担责任
当前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仍要重视发展经济。在过去,当经济发展与环境发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要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企业要勇于承担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在节能减排上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自身积极推动和谐会计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陈欣.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会计研究[D].沈阳大学,.
[3]岳菲,孙红梅.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低碳会计体系构建探究[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7.
[4]张倩.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01):41-44+71.
[5]张婵婵.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我国碳会计的发展[J].经营管理者,(35):72.[6]王军.低碳经济条件下碳会计理论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篇12: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
茶文化旅游是在当地茶叶资源以及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整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为人们打造的一个更为贴心和环保的茶旅游方式。相比于其他行业,茶文化旅游本身就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给人们带来更为自然的生态环境,而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茶文化旅游也开始着手筹建新的发展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中国,饮茶不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活动,更是促进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无论是在重要的商业密会还是在老百姓的家中,都有以茶会友的习惯。可见,茶文化早已经深入到我国人民的心中,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以茶叶为主线,结合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不仅能够大大的增加当地的经济,更能促进当地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茶文化的弘扬。而茶叶生长的环境大都温度适宜,环境优美,这些先天性的条件也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可行性基础。同时,茶文化的内涵也为当地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都为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文化条件。
2.1合理配置:科学设计茶文化旅游的路线
对于旅游业而言,旅游路线的规划往往直接决定着旅行的舒适度。因而,茶文化旅游项目以及路线的规划,绝对不能一概而论。为了制定合理的路线,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每个城市茶文化的特点,才能够利用这些优势打造专属的特色。中国地大物博,与茶有关的城市也有不少。而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的不同,茶叶的味道也各有千秋。为了凸显当地茶城的特色,我们一定要对当地的茶文化旅游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的配置。在设计茶文化旅游路线之前,我们要对茶城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调查,包括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删减,当然,这其中涵盖着可能对茶文化旅游造成污染的项目,也包括了可能破坏当地茶文化特色的因素。剔除了这些不符合低碳要求的项目之后,我们才能打造一条低碳环保的茶文化旅游路线。而适度的开发机制也是维持茶文化旅游城市长久发展的前提。因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茶文化旅游区的开放程度进行慎重的考量,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测试,才能够促进茶文化旅游路线的优化升级。
2.2主打特色:开发低碳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在旅游中,旅游产品的开发至关重要。茶叶作为茶文化旅游的标配,成为了带动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必需品。与茶叶有关的药品和保健品业已经成为旅游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当然,在研发与茶叶相关的新产品中,我们一定要将绿色安全、低碳环保放在首位。因此,在产品的生产环节,我们也要对产业链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在包装销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资源的浪费问题,特别是包装纸的运用。践行低碳节能的发展理念,使用循环可再生的材料作为茶叶包装,突显旅游产品的茶文化特色。当然,同花哨却毫不实用的包装纸相比,人们更愿意购买环保实用的材料。所以,绿色节能的茶叶包装更能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茶文化低碳旅游模式下,有的城市还开发了茶文化生态游、茶文化健身游的项目,这些项目符合了低碳茶文化旅游的主题,能够吸引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游客前来游玩。在低碳经济的概念下,有的茶城还将当地的茶叶制成低碳茶饼,不仅方便收藏,更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可见,开发低碳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能够增加当地的专属茶文化特色,更能为游客量身定制专属的旅游路线,为他们留下愉悦环保的旅游体验。
2.3保护底蕴:深入挖掘茶城的文化内涵
旅游中真正打动人内心的绝不仅仅是美食的诱惑以及别外洞天的美景,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之后,茶城如果想要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历史所赐予的文化优势。例如: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之中,与色彩绚丽的服饰相比,更让人心之所向的是一段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可见,文化内涵能够为这个城市建造坚不可摧的城墙。这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而这些不仅能够牵动人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更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以及心灵上的鼓舞。民族文化特色是强烈的印记,而少数民族自然的生活状态也能够增加茶文化旅游的魅力,让茶文化旅游低碳的主题表现得更为明显。深入挖掘茶文化也能够让本地悠久的茶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让这些尘封起来的传统文化重新被人们熟知,这对于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侨香风情,文化圣海,人们在获得了低碳生活的感受之后,更获得了心灵上的低碳享受。
2.4贴心服务:营造轻松自由的旅游体验
传统旅游之所以被人所诟病正是因为大量的被迫消费。强制性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不适,也使得旅游的质量大大的下降。因而,基于低碳经济下的茶文化旅游一定要改变传统高消费给人带来的感受。在低碳经济的引导下,茶文化旅游应该是轻松自由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美好的低碳体验外,其他任何不好的印象都不能留下。而贴心的服务不仅能够给人们留下美好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沉浸在自然的茶园美景之中,更让人们不受强制消费的迫害,有了欣赏美景的心情。
2.5立足创新:打造茶城文明的茶文化品牌
旅游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平台之一,在当前的社会媒体中,仅靠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往往不能够让人们全面的了解当地的茶文化,只有亲身进入到当地,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才能够在不经意之间发现茶文化的韵味。在茶文化旅游中,茶城应该注重打造自身的专属茶文化品牌。例如: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测,打造家喻户晓的茶叶品牌;注重茶叶食品的开发,为人们献上风味独特的茶餐饮。这些不可替代的茶文化特色都能够为茶城不断积累名气,也为茶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品牌了解一座城市,这才是茶文化旅游对于这座城市最慷慨的回礼。而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低碳经济模式的基础之上,才能让人们得到最舒服、最自在的体验,才能够让每个人成为城市的发言人。这种力量要比广告强得多,通过亲身经历建立的信赖提升城市形象,从而让茶乡的知名度愈来愈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的引领之下,茶文化旅游如果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该深入的挖掘当地茶文化的内涵,构建合理的旅游路线,搭配自由轻松的旅游体验,并在其中建立具有形象力的茶文化品牌,才能够使茶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吴雅玲.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开发[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0-12.
[2]李琴.低碳经济背景下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7):126-127.
[3]郑晓曦,吴肇庆.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本策略[J].福建茶叶,2016(7):137-138.
[4]张耀武,龚永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2):39-42.
[5]杨正怀.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9-20.
篇13:低碳经济视角下产业选择与对策论文
低碳经济视角下产业选择与对策论文
摘要:整合了低碳经济和产业转移的概念,通过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原则。依据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河南省可以承接的地区及相应产业。根据河南省地区优势,详细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转移;梯度系数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资源禀赋结构或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顺应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变化,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经济要素的趋利性使得这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得以顺利进行。在加快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当下,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河南省在“十三五”期间,力主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中部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和经济枢纽,努力实现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省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传统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与河南省未来的发展布局不相符。在中国去产能,去高耗能产业的前提下,只有选择性的引进低碳产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促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省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1低碳产业转移
低碳经济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的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转变。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的14.1:57.3:28.6调整到的11.4:49.1:39.5。“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智能手机、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客车等特色领域优势显著,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模式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力争到,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5%左右,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三个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00亿元;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四个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以及对“十三五”期间的展望,可以看到,新能源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
2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2.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大省的形象自居,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一直很高,工业基础薄弱且分散,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金融危机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产业开始大量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省作为中原农业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迅速成为东部高耗能、低端加工产业的首选目标。在此期间,河南省引进了诸如富士康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及产值可以变化看出。—20,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值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到年,河南省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219.17亿元,占比已由.8下降到11.4;第二产业总产值达18172.03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下降了7.8%;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4619.05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增长了11.2%,涨幅明显。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成明显的“231”的模式,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虽有明显下降,但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增长较快,但仍相对薄弱。西蒙库兹涅茨、霍利钱纳里等在考察了大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后,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被称为“库兹涅茨法则”和“钱纳里标准产业模型”。从表2中总体产业结构变动来看,以库兹涅兹为代表的研究者发现,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为迅速的时期,其中,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二元结构”的转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根据库兹涅兹工业化的划分标准,可以看到河南省正在经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产业结构逐步由“231”模式向更合理化的“321”模式转变。
2.2协调发展的需要
产业转移早期,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经常会毫无选择地承接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长期产业结构落后,不利于地方经济长远的发展。因此,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再符合经济发展模式,而应更多地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生态价值和长远利益。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如传统的煤炭、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传统的高耗能产业不仅会给地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在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当下,已不再适合地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相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和深加工业等低碳产业,不仅可以减轻外部环境压力,而且产品需求强劲,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于传统产业的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不仅可以给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也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着“321”的模式调整。
3行业选择是低碳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
3.1产业选择的原理
关于承接产业选择的方法,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古典经济时期,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某一产业部门如果在一定区域内相对其他地区具有相对优势,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部门,进而带动周围产业部门的发展。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前向、后向及旁侧效应,即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主导产业可以将其产业优势扩散到其他产业,进而推动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另一种理论认为,地区在引进产业的过程是收入和产出的过程,通过考察某一产业的引入成本,并对比国内不同地区该产业预期收益,进而来确定产业的选择。而低碳产业作为超越传统工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无论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在产品收益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都具有明显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一直是各地区的首要发展产业。20河南省成功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富士康落户郑州,并确定了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iPhone手机整机组装制造基地的发展方向。随后,在富士康的带领下,一系列电子信息产业在郑州迅速集聚,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3.2产业选择的原则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适合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而仅仅追求经济体量,盲目承接,不仅不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很可能还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3.2.1产业梯度原则在产业转移中,只有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梯度的相对优势的行业,才可以从高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里提到的产业梯度优势,既包括整体战略优势、区域特色资源、独特的技术,以及能推动产业长远发展的工业基础。产业梯度优势是相对于可能转移目标所具有的相对梯度优势。在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省要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原则,选择那些具有明显梯度优势的产业进行承接,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地区产业结构。3.2.2适应性原则产业之所以会在区域间进行转移,主要还是因为产业转移后给地区带来的竞争优势。然而,相对于竞争优势,则更应该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也就是,无论是承接地区的基本情况还是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都要考虑到产业转移中。同时,引进的产业以及技术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先进并不意味着适用,所引进的产业能否被地区产业吸收消化,能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作为承接者,河南省必须考虑所承接产业是否适合河南省的发展特色和长远计划,客观考虑承接产业对地区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贡献能力。3.2.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1972年提出的,是指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转变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模式。河南省最新的“十三五”计划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是切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河南省的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河南省在考虑承接产业选择的项目时,应该坚持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原则,在追求地区生产总量增长时,生态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可以对低能耗、环保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而对于污染行业应增加监管和税收,促使企业进行环保节能改造,从而达到经济和生态环保的双赢的局面。
4基于梯度系数分析河南省产业选择
在进行承接产业的选择时,首先应立足于产业梯度原则,根据产业的梯度系数来判断河南省对各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LGC=LQ×CCOR×CPOR(1)其中,LGC是产业梯度系数,LQ是区位商,CCOR是比较资本产出率,CPOR是比较产品产出率根据产业梯度系数判断标准,当某产业在地区i的梯度系数小于地区i,即LGCj>LGCi,它表示该行业在地区i要优于地区j,产业有必要转移到i区。河南省国内承接产业转移的省份主要来自于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东部省市。根据有关数据可以得到,河南省在纺织、服装、鞋类、食品加工、医药制造业的梯度系数为0.37,低于广州省的1.0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广东省的这些产业;河南省在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指数为0.61,低于浙江省的1.3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浙江省的这些产业;而在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河南省的梯度系数为0.66,小于上海市的1.57,也同样具有优势。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基本上是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占有优势,这与河南省在资源禀赋上的优势高度相关。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自身优势所在,随着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趋于完善,也进一步吸引了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及制造业向河南省转移。
5河南省低碳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5.1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产业向规模化发展,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以形成“资源+优势”的格局,加速信息产业流入市场,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应根据地区的优势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集群。郑州作为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和高铁的交汇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以及国家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产业吸收附带产业形成集群和创新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此外,应该引进如富士康一类的支柱性产业,河南省应该注重扶持一些本地区还未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引进和这些产业相关的企业,逐步建立新的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5.2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业大省定位自己,第一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从业人员较多,但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经过进入21世纪以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和较发达的制造业,但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滞后。因此,河南省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河南省应依靠吸收和承接的先进工业技术,提升自身独立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工业差距。最后,河南省应该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和培育新的金融业;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优化仓储和配送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河南省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秀丽的自然风光,应该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郑州市每年都会举办众多全国性的和地区性展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展览提升河南省的形象和知名度,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5.3促进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如今,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其结果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生态成本的问题,注重生态效益。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必须首先严格审查产业转移项目。其次河南省应该建立和完善环保法律,在不同的产业应该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最后,河南省应该培养人们低碳消费习惯,引导形成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地区产业转型。
6结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纷纷高调提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诚然,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然而产业转移前期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加甄别地承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虽然短期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不错的增长,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低效率、高污染。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完成,河南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能力承接一些高技术含量,能给地区经济带来长期效益的产业,而且随着外部需求的减弱和内部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工业的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有目的地承接一些适合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
参考文献:
[1]禄雪焕,凌祯蔚.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与行业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11(21):52-53.
[2]汪彩玲.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6,3(24):24-26.
[3]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1(26):102-107.
[4]胡伟,张玉杰.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J].当代财经,2015,2(15):97-105.
[5]张龙鹏,周立群.产业转移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基于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J].财经科学,2015,2(1):80-88.
作者:曲昆峰 朱洪兴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篇14:新常态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在当前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其次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四)低碳管理。低碳管理具体指的是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管理工作,如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等。只有通过低碳管理,才能保证低碳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全民养成低碳意识[4]。
篇15:新常态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沿着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还是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低碳经济和自己无关,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使低碳经济深入人心,从而养成全面低碳经济意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想环境。做好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的了解,还需要让企业及个人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确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于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体如下:企业方面,一些高耗、高排企业要加速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把环保、低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好相应规章制度来约束下属部门、员工的行为。个人方面,要学习低碳经济理念,把低碳经济贯彻到自身生活中,如绿色出门等。还需要养成节俭意识,不浪费水、电等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美德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
2.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目前,煤炭、石油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很难快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研发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从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现代化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等。(2)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我国各类新型能源研发建设,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3)推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动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4)做好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规划,有节制、有条理的开采化石能源。
2.3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速技术创新可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会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造成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企业要强加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有着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6]。
(二)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强扶持力度。如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要从提高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这两个方面出发。
(三)提高循环利用技术,如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或工业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就可以避免排放到自然界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率。
2.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在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过于依赖。而农药、化肥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污染,甚至导致土地退化,长久下来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的推广,如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技术等。
(二)加强农业生产中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资源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自动化、数字化的灌溉技术,大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减少不正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如燃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要改善这一现象,除了颁布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推广各类新型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7]。
(四)做好农业生产机械的升级,提高单位生产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单位农田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和时间,降低机械对各类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总结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旋律,我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意义,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想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意识、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快创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参考文献:
[1]杨颖.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2(6):52-56.
[2]金涌,周禹成,胡山鹰等.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63(1):3-8.
[3]朱思斯.中国特色“低碳经济”优化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35(12):100-106.
[4]王韶华,于维洋,张伟等.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1):119-124.
[5]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4):1-8.
[6]张沈青.低碳经济下物流运行模式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6,(7):92-96.
[7]罗小芳,卢现祥.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3):81-88.
篇16:低碳经济下低碳物流运输对策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下低碳物流运输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很多行业都在提倡低碳经济,试图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全民化健康发展。这种思想理念是好的,但是要想真正地落实这一问题,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一些煤炭运输企业而言,本文将会针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以及建设方面的策略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低碳经济;物流运输;对策研究;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行业也开始了加大生产力度,但是与此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满足了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人们对于环境的管理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想要通过一味地环境索取换取利益所得是行不通的。于是人们想要进一步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采用一些低碳环保理念来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尤其是运输行业,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运输成本,将运输成本尽可能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结合自身多年的物流经验,让物流运输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1.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
正确的低碳环境保护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意识将会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只有在潜意识里为人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不断地让人们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就应该做好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工作,让一些企业对于低碳环境保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根据现有物流运输情况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策略探讨。只有企业从根本上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方式,才能够在创新和改善中不断地进步,为运输企业能够做到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2.1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运输行业在实际的运输中有很多种运输形式,其中包括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和铁路运输等,这三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而水运和空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公路运输。这几项比较来看,铁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小的,为了能够实现低碳环保运输,企业首先应该考虑到不同运输环境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运输方案,也就是运用多联运输,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低碳经济理念的形成。
2.2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找到一个第三方物流承运公司,来帮助企业承担一部分的运输流程。共同配送有很多优势,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可以降低运输重复率,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提升运输效率。也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和运输的碳排放量。然而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经济,减少在运输方面的投资。
2.3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
降低碳排放量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甩挂式运输,甩挂式运输可以有效地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出现一些车辆车驾驶和无效运输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滚装运输以及集装箱运输,这两种运输形式也是较为先进的运输方式,无论是对于环境低碳的保护还是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性意义。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输设备来计算BP碳排放,进而做出正确的碳排放指导和控制。
2.4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很多运输设备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存在,这些能源在实际的消耗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现如今运输所导致的汽油和柴油消耗较大,碳排放量较高,而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量较大等问题。
3.企业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策略
3.1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现如今各个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朝着信息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些物流企业来说,只有不断地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完善程度,做好管理工作,才能够让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更新信息。这将会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实际上减少成本和低碳消耗,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2提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在物流的运输过程中,驾驶员是物流运输企业的一个关键核心力量,其所运输大的设备很大一部分都需要驾驶员来进行操控,所有的驾驶行程和驾驶方式都将决定于驾驶员。如果驾驶员能够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行驶,在行驶过程中避免一些错误的操作,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降低碳排放量的产生。只有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基本素质,才能够为低碳环境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4.政府应做好相应的低碳环保工作
低碳物流运输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运输企业自身所需要的,很多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就应该要求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此来帮助物流公司来进一步地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和建设。另外,还应该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涉及了企业的自身利益,更多的则是涉及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只有从根本上做到运输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才能够彻底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污染,还给大自然一个绿色的环境,提高低碳环保效益。只有政府加强对物流行业低碳环境保护的管理,才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有助于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彭艳丽.浅谈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2014(04):145-147.
[2]钟欣周.发展低碳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08):167-171.
[3]戴定一.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5(03):189-190.
[4]宋红娜,王永健,段玉玲.绿色植物在我国的发展[J].煤炭技术,2015(02):101-103.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2023-12-01
分批成本法经济论文2022-12-08
环境不确定性下管理会计对策研究论文2023-06-19
根据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社会工作学介入社区足球发展的研究论文2022-07-31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2022-11-21
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探究论文2022-07-31
当今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综合分析与比较2023-03-12
浅谈会计转型之我见论文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