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研究方法范文(共18篇)由网友“hensins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本科论文研究方法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
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篇2:某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评析的论文
关于某本科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评析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一门可以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有效,更加井然有序的艺术,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课堂,课下的时间还要处理与学生、学校相关、与家庭相关的事务,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关注不得已变得很少,于是就产生了我对“碎片化”时间管理的兴趣。在搜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篇优秀的博士论文,拜读过后确实使我对于时间管理的知识增进了,与此同时发现文中所述问题虽符合“碎片化”概念特征,但由于这一概念并没有广泛应用与教育,作者没有做进一步探究,我试着将二者结合进而给出我的思考。
“碎片化”的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正式提及过。一直以来对于“碎片化”的研究更多是在天文、生物、经济等领域,碎片理论在不同领域的思想内涵也略有差异。逐渐的,碎片化概念被人们所熟知,教育领域也会利用碎片化做研究,早期所提到的碎片化学习更多的是关注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强调学习知识内容碎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引入,教师的生活发生变化,这一概念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内涵,而扩展到学习的全方位层面,其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即学习时间、方式的多元化和思维再加工模式的高级化。
原博士论文从作者自身经历和观察入手,发现校长时间管理存在不重视,工作效率不高和不专业的问题,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论证。该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既符合对该问题的探究,又有创新,不过人非圣贤,在细读过后我仍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秉着对作者的敬意特将我所想写成一篇评述,望对今后研究贡献微薄之力。基于对作者隐私的考虑,文章特意避讳原文特征词汇,尽可能在不过分暴露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做详细评述。
二、讨论
(一)问卷被试的选择
作者通过对参加培训班的.正职校长进行现场纸质问卷调査,共收集了有效问卷将近280份,对象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范围涉及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地。现场填写答卷能够最好的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并且作者坚持只调查正职校长也保证了答卷能够真实反映校长的履职特点,不仅如此作者动用了各方能力,利用不同渠道进行调查,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通过作者的描述还是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作者选择参加培训班的校长作为被试,代表性不太强,有碍于结果的推广,培训班的课程有它的主题,来参加培训的校长或许都是因为缺乏培训班所传授的某些相关知识才来参加培训,这批校长也许就是缺少时间管理的知识或者缺少与调查相关的因素,被试特点统一影响调查效度。
问卷考虑到了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学校校长,但是因为精力有限还是无法周全,譬如小学、初中、高中的校长数量是否接近,如果小学校长只有10人,初中20人,高中250人,这样的被试比例也不足以推广到小学和初中,问卷被试的地区有江苏、浙江、福建、新疆、宁夏等省,三个南方省,两个西部省,经济发展情况差距很大,论文题目既然没有限定地区,那么全国典型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地区都应顾及到。
(二)问卷内容的设计
论文问卷的编制是在已有问卷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所得,内容主要包含四部分:校长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之间的关联,作者也是基于这四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预先发现的问题相呼应。从作者的论述中,对于校长和校长基本情况部分考虑比较周全,校长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任职年限(任职年限)等五项;校长任职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指学校层级、学校规模等两项,作者也都分别分析得出了结论,此外通过“碎片化”概念的的新晋内涵,还包括了思维在加工模式的高级化,那么文理科专业的出身的校长思维模式也不同,有了学历背景,学科背景也应纳入到考虑范围。人专注于一件事所需的时间跟同时处理许多件事的时间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很多校长身兼数职,也有的是挂名任职,需要了解校长真正所处理的事务是否只局限于学校。
在校长时间管理特征部分,经过统计分析,作者提取出三个公共因子,即时间管理的统筹感,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观,时间管理的效能感,由此看来作者对于校长时间管理这件事的事前、事中、事后状况都进行了调查,并且将个人因素与这部分进行交叉分析,找出差异性。
此问卷中校长工作时间分为五类:1.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2.教师管理;3.行政事务;4.社会事务;5.学习培训。可以看出作者将校长工作中可能要处理的事物一一归类,概括全面。观察可知校长一般都已成家,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家中琐事也是他们每天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时间难免有特殊情况发生,因此要顾及到校长处理其他事务的时间。除这一项外作者将每一项与个人因素进行交叉分析,还将校长作为正常人的时间分配情况进行调查,将个因和共因结合分析,值得学习。
最后作者将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和校长时间分配的现状结合单独进行分析与之前的交叉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这两部分能够单独作为数据研究,个人认为也可将之前的校长时间管理的特征与基本情况和时间分配的现状与校长基本情况放做一部分也许能够使文章脉络更清晰。
(三)个案研究法
论文选取三名校长进行个案分析比一般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通过案例介绍给校长们提供参考意见。作者对研究对象的选择确实下了功夫,每个学校在校长的管理下都各具特色,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校长这三个例子还是显得过于单薄,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案例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凸显出来。此外案例中对于校长个人的背景研究及其详细,对于管理学校的介绍也很透彻,但是对于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时间管理层面的叙事不太多,有点貌合神离的嫌疑。后文所附的访谈提纲内容很丰富,但是作者在设计问卷时已经总结出了研究校长时间管理问题的几部分内容,访谈提纲可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使脉络更清晰,访谈逐层深入,对事后进行归纳整理提供框架。
三、建议
“碎片化”理论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一种面对信息时代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增强自身的方法,对于研究学生、教师专业发展有所进益,它所涉及的学习者外显学习行为的碎片化和内显学习认知的碎片化概念也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新鲜血液。
作者简介:
范宁雪(1990-),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篇3:本科论文研究基本要求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毕业论文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根据《塔里木大学实践教学工作条例》,对毕业论文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结合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实施,使学生在意志品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组织管理
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院长、学科组长及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试验设计的组织、计划的制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派、论文试验方案的论证、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毕业论文答辩及考核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每位毕业班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在撰写论文的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遵从教师的指导,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独立完成出反映本人最高水平的论文。不允许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更不允许由别人代作。若有类似情节,论文不予通过,不能毕业。
2.论文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论述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简练,文字流畅。对所论述的问题有归纳总结,有分析批评,力求有个人观点和见解。
3.毕业论文字数以800010000字为宜。
4.毕业论文要求递交打印稿。
四、时间、选题的要求
毕业论文试验设计的时间不少于30周,各学院毕业论文试验设计领导小组应在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初公布不同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教师、指导范围、指导学生数及研究方向,每个选题的上限人数不应超过5人。可以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也可以由学科组(教研室)根据学生所报的论文选题,统一安排指导教师,确定指导关系,并指导学生借阅参考书目。毕业论文设计和选题要体现“新”和“实”,使“新”和“实”有机地结合。
五、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安排有一定教学和试验设计经验且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称一般应是讲师以上(包括讲师),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4名。
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指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论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及科研综合设计的能力。
指导教师应保证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每周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不少于5小时,并检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各学院组织中期检查,每个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进展情况,由指导教师进行评阅,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记录表》。对于不符合要求和规定,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将延期答辩或毕业。指导教师亦将负有相应的责任,报学院领导小组核查处理。指导结束后,指导教师负责将成绩评定结果交学院办公室存档。
六、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试验设计方案的制定、文献的查阅、相关数据(参数)的分析、毕业论文的拟定等全过程的训练。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试验设计要积极主动,严肃认真,不得让他人代做试验或抄袭,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有关数据(参数)资料,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根据学院领导小组的安排做好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毕业论文答辩结果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七、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法和步骤
1.选题。学生根据本专业列出的题目进行选题。选题时,要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
的同时,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题目。
2.撰写开题报告。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后,围绕选题,收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大力提倡学生在网上查询;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等。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撰写提纲,并递交导师审定。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4.写作初稿。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写完初稿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论文提要。
5.指导教师审阅。将论文的初稿及提要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指导教师负责对修改稿进行再审阅。经若干次修改、审阅,直到指导教师认可为止。
6.定稿。论文定稿后,按规定的格式打印清楚,送交指导教师。
7.毕业论文一式八份,一份留院存档,一份归入学生档案,一份学生本人保存,其它供答辩时使用。
八、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分要求
学生应在毕业前30天上交毕业论文,由指导老师及指导老师互换的方式进行评阅和审查,不合格的毕业论文不予答辩,修改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学院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和答辩的组织工作。答辩前,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聘请五至七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答辩小组,指导教师必须是答辩小组成员。毕业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完成质量的最终环节,因此必须单独答辩。答辩分课题介绍和提问两部分,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应是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评分的综合评定。其中指导教师评分占2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成绩占60%。
九、论文评阅及管理
各本科教学单位应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本科毕业论文评议小组,认真审阅并确
认各指导教师的评语和分数,打分统一用百分制形式。这项工作必须在每年六月上旬完成。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各学院应妥善保存毕业生论文,将本学院毕业论文资料(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论文题目、得分、指导教师姓名等)汇总,作为各学院教学档案备档。往届毕业生论文可供学生借阅。
各学院归档材料包括:实施毕业论文的文件、具体方案、选题、任务书、指导教师基本资料、毕业论文所有修改稿、毕业论文定稿、指导教师审阅意见、评分标准、答辩程序、评议小组文件、答辩结果等。
十、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
毕业论文应严格按照下述格式撰写:
1、毕业论文应包括的内容及排列的顺序
(1) 封面(包括文头、论文标题、副标题、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等)
(2) 毕业论文任务书
(3) 目录(按章节次序编号页码,包括一级标题、二级以上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4) 中文摘要(300汉字左右)、关键词(3-6个)
(5) 英文摘要、关键词
(6) 前言
(7) 正文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12) 外文原稿复印件(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13) 外文翻译文(如果有该项请附上)
2、文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页面设置:
① A4纸张,纵向,上下边距 2.5cm,左右边距 2.6cm,页眉1.8cm,页脚 1.5cm,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
② 页眉页脚:
页眉设置为:“塔里木大学毕业论文”,小五号字,宋体,右对齐。
页脚设置为:插入页码,右对齐,从“中文摘要”页开始设为第1页。
③ 段落“行距”一律为单倍行距。
(2)题目:2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3)副标题:3号字,楷体加粗,居中。
(4)署名:4号字,宋体,居中。
(5)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小5号,“摘要”、“关键词”这五个汉字应设为黑体,其它的设为宋体,内容提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36个。
(6)英文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小5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Abstract(摘要)和Key words(关键词)应加粗。
(7)正文:5号字 宋体 段前后间距 0行左右缩进0字符 首行缩进2字符
(8)正文部分内标题: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2,2,2.1,2.2等。
一级标题:4号字,楷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二级以上标题:5号字,黑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9) 图和表:应精选和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数字、符号要写清楚。表一律用三线表,应有表序和表题。图表中的序号和标题应设置为小5号字,黑体加粗,居中。
(10)参考文献:
① 小5号字,“参考文献”名称设置为黑体加粗,其它设置为宋体,段前后间距,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② 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列参考文献内容。
③ 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到25%[7]。”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7。
④ 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注: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下同).文章题目名.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图书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 .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起页~止页。
会议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 .文章题目名. 会议地点,会议名(论文集),年份: 起页~止页。
(11)其它:
①数字: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②标点符号: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③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篇4:论文研究方法
关于论文研究方法归纳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归纳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篇5:论文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
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篇6:论文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原则,采用文献调查法(又称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调查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对问题及建议部分进行解释。研究设计如下:
1.资料来源和样本
笔者于12月8日和10日利用互联网文献检索工具,分两次进行了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第一次是通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社科类)》,使用高级检索方式,在“关键词”中查询“高等教育”或“大学”或“学院”,均为模糊匹配,获得1259条;然后选择其中~的博士学位论文,浏览并下载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节,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得到45篇。第二次是通过《万方数据库:全国学位论文数据库》,选择检索范围为“全部”,年限为2000~,在“关键词”选项中查询“高等教育”或“大学”或“学院”,均为模糊匹配,获得1582条;然后进行二次检索,在“授予学位”选项中查询“博士”,得到119条,逐条浏览并下载其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章节,主要是“前言”或“引言”或“序”。前后两次调查共计得到164篇,扣除其中重复的26篇,实际得到138篇。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凡未明确注明“研究方法”或“研究设计”等的论文予以剔除,最终得到调查样本100篇。
2.资料整理的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是整理资料的框架问题,也即对研究方法的认识问题。笔者在此采用了袁方[7]和陈向明等学者对研究方法的界定,把研究方法看作是由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三个层面有机联系的整体。陈向明认为,“‘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包括方法的特点、理论基础、操作程序、具体手段、作用范围等方面。一般说来,‘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①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②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③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8]同时,陈向明明确指出,自己对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时,对这三个方面均有涉及。在这三个层面中,方法论同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学科理论相连,也可进一步分为哲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等层次。研究方式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它包括研究设计和研究法;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不同的研究类型和设计方案决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式;各门学科常用的研究法可能有所不同,社会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法有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在教育研究中,主要指经验总结法、
2.从研究法层面看,常规研究法魅力犹存,新的研究方法急剧增加。 在调查中,有94篇论文说明了各自的研究法。其结果分为如下两类: (1)85篇论文中的研究法(见表2)。 (2)9篇论文中的研究法。对于9篇不宜分类的论文的研究法摘录如下:①比较法、多学科研究的角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②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协同学役使原理、非线性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的内、外部系统协调发展的机理、模型、评价开展相关研究;③采取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④坚持理论与实际相合,理论思考与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国际比较与国内历史分析相结合,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方法;⑤在研究方式上,以参与实践和较长时间的观察为主,辅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等,在方法上,采取定性与定量、一般统计与典型个案分析、现象比较与理论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⑥主要采取座谈会和个别访问方式,本研究更多采用方差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形式;⑦将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服务领域;⑧定性与定量、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进行研究;⑨通过文献调研以及问卷、访谈等,收集数据和调查案例,并对数据进行质的研究和量的分析。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归纳出两点结论: 第一,常规研究法魅力不减,仍占主导地位。在表2统计的85篇论文中,居于前4位的研究法依次是比较法、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分别约占到总频次的18.2%、16.5%、15.1%、10.5%,四项合计约占到使用总频次的60.3%。这还不包括9篇单列研究方式中包含的常规研究法。 第二,新的研究法种类急剧增加,研究法出现多样化。在表2统计的85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法种类多达46种。除了一些较为常见的研究法之外,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文化分析的方法、组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叙事研究、生态学方法等。
篇7:本科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篇8:应用性本科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Abstract: How does the article place the appraisal teaching effect’s objective point the student “to study” and “studies how” two aspects, if student’s enthusiasm has not transferred,after a hall class,the student harvests very few, teacher teaching art is again good,we cannot say that this hall class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is good。Therefore,the student studies the fountainhead which the good effect is we reforms。
Key words: util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es;reform
应用性本科教育产生的背景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开始形成的背景下提出的。
应用性本科教育应在应用型上谋求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它的重要课题是解决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时间和精力上分配的矛盾,应用性本科教育以专业教育和课程建设为核心,强调课程建设优于社会而不是与学科对接。它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有积极成熟心态、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全面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的新人。
应用性本科教育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如专业基础科的课程设置;过多的强调学科建设而忽视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估定为不明确等问题。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改革措施的开展应以创新为导向。创新是一次发明的首次应用,创新教育不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改良,而是传统接受教育的扬弃,它基于传统的接受教育,但又与接受教育有本质的不同。
对高校来说,有创新才能发展。针对应用性本科教育,我们应在创新的新思想的领导下不断转变。我们可在3个方面进行转变:教育文化的构建、教育制度的构建和教育操作体系的构建。
在教育文化的构建上,我们应注重营造科学、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要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教育制度的构建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教育操作体系的构建上,我们要力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的创新,树立教育大视野,并且要在教育评价模式上进行创新。总体上是要从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如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我们注重的是评价教师的教,这种方法不好。我们应把评价教学效果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如何学”和“学得如何”两个方面,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教师教学艺术再好,我们也不能说这堂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因此,学生学习良好的效果是我们改革的`源泉。
在改革中我们还要注意3个问题:
1 避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的明白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教师有责任、有权提出教学活动的方针和实际的经验情景,但教师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这里就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真正让教师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成为实质的动力。
2 在课堂讲授时注重活动的构建
目前,在应用性本科教育中我们过多强调基础科学理论,而忽视了专业内容和实践,从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强调“实基础,强能力”,所谓“实”是指实在、实用,是基础应该真正成为能力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从专业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进行课堂的整体设计,在课堂内容上,可以适当打破严格的学科逻辑体系,在课堂接受方式上,可以适当灵活处理,以真正确保理论知识的切实性。所谓“强”,是指强化,即强调能力的培养,可以倡导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从而真正把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打通课内课外联系,充分利用任务驱动、社会参与等多种平台,帮助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其中,学校可以密切联系社会,在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加强学校与市场的广泛接触,把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从而促进课程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3 教学中应以强调学生的能力为本
想象力和创造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终身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教育的真谛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之沉淀成人格。因此,在应用性本科教育中注重交叉性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科发展方法的综合。在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我们要立足现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多样化人才。任何改革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状。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实事求是,这个实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在该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改革中也要注意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和应用型教师的管理,在应用型人才的评价中注重人才在多方面的能力,如其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应用性、主体性等方面。在应用型师资队伍的管理上,应注意教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要依据评价多元化的原则,具体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反馈形式的多元化。
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完整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ISBN7-5328-4624-6
[2]杨银付,杨进,王定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4,ISBN7-301-04144-6
[3]张志勇.《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ISBN7-5328-4760-8
[4]郭文.《教学与课程三维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ISBN7-5408-4130-3
篇9: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性,随着各个行业领域竞争的加剧,会计人才成为了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与此同时,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亦对当前教育形势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教育的目标亦应当以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从此角度来看,基于会计人才需求的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成为了大势所趋。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以会计人才需求为导向分析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以期能够引起更多教育者对此课题的深入思考,共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会计人才;人才需求;会计教育;教育改革
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企业积极抓住市场经济发展契机扩大运行资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而在任何企业中会计作为其必备岗位,在企业财务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培养以面向人才需求为主的本科会计人才,对于提升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以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本科会计人才可结合会计教育改革来实现,会计教学改革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扩大会计人才就业的诉求。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应首先确定改革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改革体系,探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本科教育改革与人才需求方向相契合,不断使得会计人才更加满足当前企业所需。
一、会计人才培养的教育会计环境需求
1、会计知识环境需求
会计学科是一项涵盖众多知识的学科,其中包括会计人员教育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财务相关知识,其中包括金融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全方位知识。优秀的会计人才需要专业知识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项要求,而会计相关技能也受到相关政策影响,如会计准则,会计准则自实施以来就已修改两次,相应的会计准则修改,会计教育内容也将得以改变。
2、会计教育环境需求
高校会计教育受到国家教育方针影响,教育方针规章制度中规定,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按照学科要求探索更多培养方式,并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完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中,应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灵活进行会计教育,并以扩展会计人员就业道路为主实施教育。
二、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存在问题
从当前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现象来看,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其中包括,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问题,详细如下。
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是为国家输出大量优秀人才的基地,做好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高校会计教学课程设置项目直接影响着会计人才素养的树立,做好会计专业学生教学课程设置,以期保证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会计队伍道德情操,更好符合现代企业需求[2]。但从当前高校本科会计教育进行分析,其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以会计实践为例,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想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应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但从当前会计课程设置来看,更多的则是注重学生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多是通过会计实践所体现的,但当前高校未能重视实践教育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使得会计教育无法真正转变成为现实,书本知识也成为纸上谈兵。
2、教材内容方面问题
会计教材主要知识相互重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常见的成本会计以及管理会计重复问题,成本作业法与相关方法之间相互重复的问题。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会计情况以及管理会计之间相关方式相互交叉,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混淆,浪费学习时间,通常同一种知识反复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更浪费了时间。加之,会计学科受到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等影响,会计教材也应时刻进行更新,但部分高校会计学科并未结合新的知识以及会计准则而调整教育,因此导致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众多问题,教材未能按照当今企业与社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因此大大降低了会计专业人才就业率。
3、会计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
会计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会计教育通常将会存在中数据整理以及各种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教育来讲,会计教育较为枯燥,因此如何在会计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意义。但当前高校会计教育多采取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填鸭式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需求,加之,虽然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会计知识,将会计知识运用到企业工作之中,使得会计人才无法满足当今企业需求。
三、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设想
1、明确会计教育改革目标
会计教育改革目标的确定即为高校会计改革拟定了方向,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明确会计的本质。会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会计教育知识与企业财务运行息息相关,高校会计教育实施情况直接影响着会计师水平。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将会计工作当成一种认知方式,将知识以及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情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技能,提升个人素养。高校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基地,因此现代教育实施应以面向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实施教育手段[4]。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要注重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能力,以及会计的道德素养的培育,会计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上,更应面向能力的培育,并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素养,保证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运用道德约束自我,保证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始终秉承自我,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2、教师灵活调节课程提升教学效率
从上文中可以得出,会计课程中存在众多交叉现象,这种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更容易引起知识混淆。因此高校在开展会计教育课程改革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灵活的调节相关课程,主动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重复现象,努力帮助学生辨识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经验灵活的运用课堂。并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对于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备案时,教师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说,从生活方面将知识渗透话题之中,逐渐从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本课程学习内容之中,并在搜索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当今就业情况,当今人才需求情况等等,使得学生时刻了解到当前社会需求如何,从课堂中逐渐重视会计学科发展情况。
3、跟随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材
教材是会计知识的主要呈现方式,但会计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材在设置中应结合当前会计学科发展,不断的更新教材相关知识,这需要高校充分的发挥其能动性,高等院校也可尝试进行教材编写,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编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准教材,从而避免出现众多学科知识相互混淆的现象。在课程编撰时应侧重于日常工作情况,而并非单纯的财务计算等问题。
4、面向企业人才需求改变教育方式
当前,传统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会计学科的发展要求,因此,应不断改变教育方式,会计教育相对较为繁杂、枯燥,但会计工作事关企业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故马虎不得,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为了保证会计教育内容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并提升学生会计知识学习效率,教师应适当调整教育方式,例如可适当增加案例,结合案例形式使得学生真正了解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到实际企业工作之中的,并利用案例使得学生明白企业工作各项要求,如何提升自我认识,怎样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此外,面向企业人才需求需结合当前企业发展实际,这就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实际之中。学校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了解企业工作流程。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意义,现代经济发展迅速,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更加面向于人才需求,并积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从会计教学改革目标设置,到会计教学课程设置,会计教材更新,以及教育方式,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充分发挥高校能动性,以会计知识为基础,从培育学生会计应用能力出发,将会计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会计教育改革之中,使得会计教育会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01:25-35+97.
[2]纪丽芳.基于教育会计环境需求的宁夏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2012,05:55-59.
[3]何洪源.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方向研究———重拾潘序伦会计思想[J].当代会计,,08:33-34.
[4]史雅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17:121-122.
篇10:论文研究方法总结
论文研究方法总结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
篇11: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以涉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探讨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为研究对象,发现近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实际运用和理论研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认识论;学科建设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可以规范和指导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教育研究方法中逐渐分化出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日益升温的课题。这一方面与人们对学前教育研究意义的理解不断加深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追求。
笔者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关键词,查阅了1979~的学术著作和相关期刊,试图对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作一个梳理。笔者的基本发现是,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即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另一类则是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解决学前教育具体问题,反映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对这些研究细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在实际运用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教育理论在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时候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1〕 教育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文献研究的方法、量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定性的方法、学科研究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众多的分类方法也不符合“排他性”或“平行性”的逻辑关系。〔2〕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如科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诊断方法等等。某些新旧概念之间非常容易混淆,如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这些给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先天不足,并且在还没有厘清这些概念之前,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了。
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理解也较为模糊。由于强调学前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把观察法、文献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同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或者把研究方法的外延缩小至等同于实证研究。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要从三个层面来探讨:(1)方法论层面,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含理论基础、研究逻辑和思路等。(2)研究方法或方式层面,即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3)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层面,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的工具、手段和技巧等,主要是指收集资料的具体策略。〔3〕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为研究教育规律而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体系,而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方法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转化形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则是方法或方式的情景适应。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正如叶澜指出的:“形成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一组方法的集合,而不是一个方法。”〔4〕因此,任何学前教育研究若要做得科学、系统和严谨,都要考虑到这三个层面,不能将三者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由于缺乏对研究方法层次系统的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方法的第二和第三层面,即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将“是否能用”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论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习过某种研究方法,不等于就掌握了某种研究方法,更不等于会有效地使用某种研究方法。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某种研究方法,必须将其置于背景中,从其历史渊源、哲学或世界观基础入手,探讨这种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使用的基本原则、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研究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准确地使用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综观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的进步的教育理论取代传统的理论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都是发端于对权威的挑战,也都离不开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借鉴、因袭或模仿某种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理论就无法在新的层次、新的规范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在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反思研究方法论,走出自我创新和发展道路。
三、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这一误区,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是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运用的探讨,而较少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
从数量上分析,笔者所查阅的CNKI-KNS4.0全文数据库1994~20的期刊文章只有12篇全部或部分地谈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问题。
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介绍某一种研究范式或某一种技术方法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极少从学科角度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进行思考,也极少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好比是沟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它的正确运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其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追求,可以丰富和充实学前教育理论。因此,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学科朝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四、盲目地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研究者热衷于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这虽然反映了研究者跨文化多学科的视野,但有很多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既不考虑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具体问题的适宜性,也不考虑这种方法产生的深刻理论渊源,为赶时髦为突破和拓展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结果往往只是借用新的术语和概念对学前教育研究进行表面化的装饰,产生不了具有说服力的研究。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不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学前教育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研究方法必须具体化和特殊化。
另外,有的学前教育研究者缺乏一种对本学科的自省精神。事实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所产生的很多问题都基于“拿来主义”的态度。睿智的教育学家早就对此提出了警示:“通过各专业分支领域来推动自己的研究,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在整体研究中的位置缺乏了解的话,非常专门化的`研究也要犯视野狭小的毛病。”〔5〕
五、将各种研究范式人为地对立起来
目前,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一直以来普遍存在“重实证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虽然陈桂生在概括我国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时指出的“比较偏重于实证――实验科学研究的介绍”〔6〕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又有一种新的倾向在逐渐显露,人们将量化和质化两种主流研究范式等同于研究方法的全部,常常在研究中选择非A即B。这样一来导致人们将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看成是矛盾的,人为地将其对立起来;二来忽视了其他研究范式,将不能归于量化或质化范式的研究全部归入思辨或定性研究,认为思辨或定性研究无非是感性的体会感想、个人的经验总结、率性的散论杂谈等等,“无章可循”,没有科学规范,进而忽视其研究价值。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开放性系统,对学前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应该呈现出多种形态。对于一个具体的学前教育问题,会因为切入的角度不同,运用到不同的研究范式,通常要全面深入地研究这问题不是凭一种研究范式或一种具体方法就可以解决的。再者,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对立起来,固执于某一种研究方法,会影响人们对学前教育现象的客观认识,会阻碍研究者创造性的发挥,对全面深入地研究学前教育问题是没有益处的。
值得注意的是,多种研究方法共存,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融会贯通或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印证同一个问题,这一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在影响学前教育研究。〔7〕
为了使研究方法更加丰富、更加合理,我们要提高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研究者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9.
〔5〕武田久夫.教育学〔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28.
〔6〕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2.
〔7〕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12:法学论文研究方法
一 阶级分析法: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二 价值分析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和理想的方法
三 实证分析法: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
包括以下六种
1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
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
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4逻辑分析法,主要是指“语言的转向”之后出现的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5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区分量表来研究事物的意义的一种方法。
6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篇13:法学论文研究方法
法学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
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
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
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著、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
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
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
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
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
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
三要直白,不要隐讳。
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
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
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
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
(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
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
(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
篇14:法学论文研究方法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和规范要求
(一)法学毕业论文格式
打印使用B5纸,便于存档,装订线在左面。
法学毕业论文打印一般用宋体。
文章题目用3号黑体,题名应简明、具体、恰当,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正文内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一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小3黑体。
二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4号黑体。
三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和小4黑体。
四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不用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这样,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条。
当然,这种分题也不是绝对的,要结合实际,该怎样分,就怎样分,但要遵循分题的规则。
此外,分成几级题目也是可以变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都要层次清楚。
法学毕业论文格式为:封面;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
封面的作用在于使别人知道这是一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是指摘录下来的要点,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一般为100—200字。
摘要的写作方法,我认为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论题的意义,二是将法学毕业论文几部分内容表述为阐述论文观点的一段话。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8个。
(二)法学毕业论文注释
现代学术视注释为学术规范与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术论著和文章中,注释不是装饰品,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引用他人成说,注示出处,既表示相关论说非作者独造,并对他人成果给予应有之尊重,又可为读者提供该领域的文献信息,以便利后来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观点与其他学者观点的联系与区别,或者是对作者自己观点的进一步说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补充部分。
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着作者的研究的.确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积累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注释要写得规范。
最规范的,就是《法学研究》的注释方法:分为著作类、论文类、文集类、译作类、报纸类、古籍类、辞书类、港台著作、外文类等九个类别,并有注释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等等。
详细的内容请看《法学研究》上的注释体例和文章的注释方法。
为提高刊物质量和文献信息计量、评价与研究的水平,促进学术成果在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的交流与传播,教育部1月颁发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其中注释主要用于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参考文献置于文本,采用顺序编码制,
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列举了其格式,详情请看《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学术期刊。
写法学毕业论文,上述两种注释方法,可选择一种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法学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答辩
法学毕业论文初稿完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大到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论据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表述是否简洁准确,通顺流畅,符号使用是否恰当,等等。
自己修改后,再交给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为了使法学毕业论文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论文答辩制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答辩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毕业论文的全面检查。
答辩首先由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观点,然后由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问,让作者略作准备做出回答,从而进一步考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的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答辩提出的问题,不管作者当场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对于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篇15: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必须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我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论文的研究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必须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透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忙确定研究课题。②能构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论文的研究方法之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透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篇16: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u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超多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带给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篇17: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好处。
论文的研究方法之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透过自我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状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论文的研究方法之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超多的信息资源,能够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透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忙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潜力。
篇18: 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状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决定,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到达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务必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之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带给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带给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能够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能够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阅读精选(2):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那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01、规范研究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必须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就应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0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带给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决定,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0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潜力、决定潜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潜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04、比较分析法
是透过实际数与基数的比较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0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好处。
06、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资料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资料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好处的词句推断出准确好处的过程。资料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0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透过对文献的研究,构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透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08、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状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决定,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到达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务必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 本科论文字数多少
★ 本科答辩小组评语
★ 本科论文指导意见
【本科论文研究方法范文(共18篇)】相关文章:
本科论文指导2022-05-07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多少字2022-04-30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2023-07-01
本科毕业论文评语精选2023-11-19
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2023-03-31
设计答辩评语2023-12-09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2023-07-03
本科论文教师评语2023-03-14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对策研究的论文2022-11-29
本科学生论文评阅老师评语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