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共13篇)由网友“布莱德”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1】
[摘要]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本文从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状况提出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发展应用型 本科教育 分层教学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
1 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人才――应用性人才,从事现场一线的技能型职业。
而传统的中专或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又达不到这样的规格要求,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成倍增加,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即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开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模式设计、培养方案与途径、评价标准等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问题,至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2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特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基层实际工作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紧紧围绕生产、管理和服务实际部门的需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它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其知识要求从普通本科教育的“够用”和“实用”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强调的是应当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能力。
它还强调一定的后续发展,具有专才性和即时性,也就是实际技能要强,工作上手要快,同时具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在南方一些企业的招聘中宁愿要一个技师而不要一个博士的现象已不在少数,因此,上手快、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特别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以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而闻名。
3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界定
根据研究、教学、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强调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高专。
应用型大学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类型不同。
应用型本科大学是以服务地方或行业,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来确定其办学定位的。
其目标是为区域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应用性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以应用性为本质属性和灵魂。
在专业学科设置上,应用型本科大学大力发展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专业学科,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
二、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要性
1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从事高层次研究开发的人员毕竟是少数,高校大量的毕业生从事的是生产一线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市场更需要的是应用型教育,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高等教育由“精英人才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
“精英人才”模式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培养的人才中,研究型人才相对过剩于社会需求,技术型人才又大量欠缺,导致了人才的结构性失业。
这种由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
另一方面,一些不擅长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未掌握相应的知识而找不到工作出路。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高等教育要走出传统的“象牙塔”,教育模式必须要加以改革,俯身走向市场,看看市场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要走出去,我们不难发现,拓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目标的要求
现代的一种理性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即人们所认同的“人本主义”价值观。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育上也应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来发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好弥补了教育层次上的这一缺陷,使得那些擅长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终于找到了继续发展自己特长和个性的教育场所。
4 为普通本科院校指出了办学方向和出路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指导下,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改革步伐较快,而处在中间的一大批以教学为主的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那么这些院校究竟该何去何从?它们究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其实,任何学校都应该有符合自己办学实际的发展规划。
因此,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及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如独立学院,只有正确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才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议
近两年,全国众多传统的非重点本科院校及一些新办本科院校都在进行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如何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总结一下,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同时可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1 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在面向专业、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性专业特色,培养专业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 课程设置
(1)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应用性课程体系设置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设置,依照应用性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既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现场工作,又能在运用专业技能,实施一定的计划和应用某种策略,表现出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解决问题时,又能反映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体现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
(2)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应用型大学如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办学方向和质量。
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重要的是要做到依托学科,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设计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社会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骨干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即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
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上,在知识面的把握上,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到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不断线,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文理渗透等。
3 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其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是应用性专业学科要在面向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考虑所学知识的学科性质,在搞好学科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专业建设,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特点
篇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概念
1.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关系
在给教学服务型大学所下描述性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研究上,刘献君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它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征。那么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关系呢?“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的,主要使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型”是相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而言的,是高等学校分类中的一种类型,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化。如果自我封闭、脱离社会、高度趋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学校将无法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使地方高校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学强调“应用”。因此,两者并不矛盾,教学服务型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应用型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它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3.人才培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是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两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回答了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科与应用、学校与企业等涉及教育教学的若干重大基本关系问题;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法;指导了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原来的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亦是一种新挑战。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则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际,能否突破体质和机制制约,直接关系到发展理念与办学定位能否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因此,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的责任使命和生源实际,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篇3:发展高职教育本科论文
发展高职教育本科论文
国外称之为“技术大学”的高职本科教育,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亟待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层次。目前,发展我国的高职本科势在必行。首先,是国际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需要;其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再次,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最后,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发展高职本科的建议是:
(1)突出高职专科主体;
(2)形成“双线制”的结构;
(3)构筑立交双向贯通;
(4)创设高职本科制度;
(5)开展高职本科试点;
(6)升格少量优秀高职;
(7)改造传统本科院校;
(8)办好本科二级学院(高职);
(9)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10)创新“职业学位”制度。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
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促进大学生“能”与“德”统一,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二是进一步突破“跟踪、模仿”的旧模式,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模式。其次,要落实两个“每一”:一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志存高远,成才成功;二是使每一所大学都内涵深厚,特色明显,优势坚挺。再次,要加强三个“推进”:一是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结合;二是推进高等教育与各类教育高度衔接;三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最后,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坚持教育服务社会;三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四是坚持教育改革创新。
关于欧盟构建与发展终身指导政策论坛
欧盟构建与发展终身指导政策论坛有六大功能,每项功能可转化为若干个具体任务。一是改善沟通,具体任务为:
(1)提供热点政策讨论平台;
(2)界定统一的职业指导服务概念;
(3)开发共用共享的职业指导术语。二是鼓励合作,具体任务为:
1)鼓励跨机构跨部门在具体活动中的协调合作;
(2)在跨机构跨部门的问题上采取横向融合战略。三是明确公民需求,具体任务为:
(1)明晰现有的服务状况,确认供应机构不足的部分;
(2)管理客户群反馈意见,研究公众使用咨询情况;
(3)开发公民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框架。四是提高服务质量,具体任务为:
(1)制定质量标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2)开发职业能力框架,实施职业指导师认证计划。五是引导政策制定,具体任务为:
(1)调整终身指导,提供机构的制度结构和发展战略;
(2)明确终身指导是国家制定学习、就业、社会共荣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寻求政策支持,填补现有终身指导的供给不足。六是国际合作收益,具体任务为:
(1)在欧盟终身指导政策论坛上支持各国参与;
(2)在国际政策研讨会中支持各国参与;
(3)传播各国独树一帜、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于职业教育的三的作用
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现阶段职业教育有以下三大作用:
(1)职业教育可促进创业创新,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职业教育立足高中端创业,可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职业教育与产业耦合,可不断促进产业替代与升级。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培训,能够与产业升级、产业调整相适应,为纵向的产业升级、横向的产业装备调整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专业技能或技术的职业人。
(3)职业教育可使人不断融入主流社会,完成生产力转移。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劳动力的浓缩与转移,一方面可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老三农问题及“农民工、失地农民、村落消亡”新三农问题的出路,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枯竭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职业枯竭”的概念,1981年,maslach等人确定了职业枯竭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国内的研究者认为,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可称为心理枯竭。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客观原因是:
(1)高校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
(2)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与学校和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高期待的矛盾;
(3)高标准的专业要求与缺乏专业支持的矛盾;
(4)心理咨询师的高付出与低回报的矛盾。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主观原因是:
(1)专业成长不足,专业知识不足;
(2)具有易感的人格特征;
(3)自我期望过高。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枯竭的对策,
一是环境和组织对策:以规章制度保障心理咨询师的权益;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是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对策: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和人格修炼;把握好心理咨询工作与家庭的界限;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关于文化维度下的大学类型
根据我国各大学自身组织文化属性的不同,可以把大学分为三种类型,即文化充盈型大学、文化成长型大学、文化混沌型大学。文化充盈型大学大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为其嵌入了深厚的底蕴,杰出的`人才赋予其强烈的自豪感。在文化充盈型大学里,校史是大学文化的承载者,教师是大学文化的守护者,学生是大学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充盈型大学里,往往会有标志性的物质,即组织文化的最高层次——人造品与创造物——承载其文化之内涵,标志性的景色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标志性的建筑如南京大学的北大楼。文化成长型大学比较复杂,其历史或短或长,学术水平也高低不一。其大学文化尚处于形成阶段,竭力地吸取各方面的优秀元素融入自身文化之中。文化成长型大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更应关注自身的明确定位,积极地积累、弘扬自身独特的文化,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吸取地方元素,融入当地的人文特色,以在地方或某个行业树立大学的文化形象。文化混沌型大学多为一些地方的或新兴的本专科院校。就其大学自身组织而言,组织结构还不是很稳定,科层机制还存在混乱,各种亚文化之间相互冲突,核心的价值判断标准阙如。没有历史的传统以依照,缺乏足够的经验以管理,使得文化混沌型大学的内部成员在组织中无所适从,学校文化混沌不清。辨明厘清文化混沌型大学中各类亚文化的正确取向,需要对大学文化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组织发展的初期为文化的形成和积累搭建平台。
篇4: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学位教育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相应的对策推动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学位类型应用型研究生教育
一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重点在“研”,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手段和目标,学位又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水平。当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趋势:
1.发展速度加快,大众化趋势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知识经济学说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特征。
2.培养目标和模式多样化趋势明显
以前偏重于个别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均得到发展,职业性强的研究生教育与学术性强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于均衡,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也受到重视。
3.学制和学位制度同一化趋势明显
传统的欧洲学位制度实施二级学位制,没有明确的研究生教育阶段,英美等国则实施三级学位制,设立单独的研究生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标准。
4.注重培养质量,领导重点支持
各国领导认识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研究生教育,加大了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基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本国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如德国有“精英大学计划”,英国有“高等教育未来计划”。
二研究生学位类型分析
1.研究生学位的分层
博士和硕士从产生时的不分层次到由学科分化导致的区分层次,研究生学位出现了分层和分类。研究生学位的分层相对简明,大体上可分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从学位的分层来看,学位表示了学习者学习程度的深浅和在学术上达到的水平,是一种学习和学术水平的认可方式。以荣誉学位为例,获得者不需要为获得该学位而去选修任何课程、通过论文答辩,但是表示了获得者在某一领域的能力、水平、社会影响力,因此其要求和标准也比其他类型的学位更高。
2.研究生学位的分型
研究生学位的分类则复杂得多,从培养者角度上可以分为外国学位、本国学位和国际学位;从学科角度,我国有12个学科门类可授予研究生学位。按其他的分类方法又可分为学术性学位和职业性学位、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攻获性学位和荣誉学位、论文学位和课程学位等等。可以说,按照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可以把研究生学位分为不同的类型。
“研究生”强调的是研究能力,学位强调的是学术水平,所以研究生学位的类型,从“研究生”的本义而言,所有的研究生学位都是研究型的学位,就一种类型。如果要继续进行分类,只有按照学科发展来进行才符合实际。而当今科学的发展既有综合的趋势又有分化的趋势,这两种趋势必然使学位类型更加多样化,既有基础科学又有技术科学,还有应用科学的,随着新学科的出现,新的研究生学位类型也会出现。
为适应研究生培养的多样性需要,高等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资源、师资力量。研究生教育不仅要培养师资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还要培养社会其他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针对不同的要求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据此,为高等教育领域和科研机构培养师资力量和研究力量而设立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可视为传统的学位教育,为培养社会其他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立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可成为应用型学位教育。
3.科技创新与研究生学位分型
科技创新主要包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的某种知识,以及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的新产品、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既包括新知识的产生又包括新知识的应用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是产生新的学科、新的学位类型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学位教育重点培养的是教学科研领域的人才,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推动了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新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又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各个产业的人才,学位教育适应这种要求,从而产生多样化的学位类型。
三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
篇5: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的论文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是相对于教学科研型的研究生教育而言的,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需求、个人需求催生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重知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而与在教学科研系统内服务相区别。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研究生培养可视为为了维持教育科研自身系统的发展而进行的,为其他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可视为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
2.当前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所培养的学生在科研学术水平、适应社会应用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以及行业社会发展等方面所能达到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要看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程度。应用型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科研型研究生教育相比更注重科研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比如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科研学术风气浮躁,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甚至有人指出存在着“培养方式本科化、导师制虚名化、科研成果指标化、毕业论文形式化”的现象。
这些问题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招有直接的关系。培养单位的有限增长跟不上扩招的速度,这对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来说更是一个致命弱点。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的导师根本应付不了扩招的学生的需求,导师对学生的研究基础和能力不能做到基本的了解,在科研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在教学方式上,小班课堂变为大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明显受制,缺少教学的灵活性、主动性。
教育科研经费不足,实验环境、基础设施等研究条件不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要求,有的.没有相应的科研项目或应用实践项目做支撑,限制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考核方面,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对于没有实际科研项目支撑的专业,通过一些想象的项目来完成研究工作,也使得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3.加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在当前阶段,应重点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规划课程体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产业实践的能力。
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制度、宏观管理等方面改进工作,使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科研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度控制规模,推动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在培养过程上,注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订,重视学科建设、导师培养、教学科研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充实课程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鼓励学术创新和科学探索的教学科研环境,推动各培养单位培养能力的提高。
从研究生自身而言,要注意发挥研究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利用培养单位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学术资源,针对自身所在行业、专业的特点、发展需求,结合科研学术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实践应用项目研究,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学术能力和解决社会实践发展中面临的急难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书.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康翠萍.对学位类型界定的一种重新解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50~52
[3]杨颉.国际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动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48~53
[4]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学位类型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5)
[5]余婉娜、饶异伦.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57~62
篇6: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应用型本科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对学生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目前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适合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的教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并把数学思想和应用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当中,使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够适应人才需要的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数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一、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和研究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与研究型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与传统研究型本科在培养学生定位上的不同,因此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中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数学基础方面普遍比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薄弱,入校新生的数学成绩大部分在70~80(满分150分)之间,还有一部分,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数学成绩在50分以下,从而出现学生上课听不懂,教师讲课进度上不去的情况。另外,由于高等数学在大学一年级开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高中满堂灌的阶段,而应用型本科学院高等数学的课时普遍偏少,这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出现畏难情绪。
(二)师资问题。
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他们已经习惯了研究型大学的上课方式,习惯性地以抽象对抽象,对概念的解释和讲解没有具体化、生动化,甚至有的重要概念的提出都没有背景意义介绍,使学生感觉高等数学好像空中楼阁;另外就是在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都在忙着赶进度而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和培养,从而让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是一门冷冰冰的课程,枯燥、艰涩而难懂。更有一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到定理的推导证明和枯燥繁琐的计算上面,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
(三)教材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材与学生学习程度不相符,很多学校还在采用研究型大学的高数教材,在订阅教材时把教材起点定的过高,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难度增大;二是理论性太强,配图太少。学生一看到全篇充满了从定义到定理、公式的课本,就望而生畏,信心大减;三是结合专业或者生活的例题太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既不能把数学和自己的专业关联起来,也不知道学习高数有什么用。这种没有动力,没有目的的学习自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深刻透彻的理解。
三、改进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数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都仍然在探索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数学史中有关数学概念和体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思想的产生和碰撞引发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了解一些知识发展的背景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定义和定理以及它的应用都是大有好处的,比如在讲授级数的时候可以引入古希腊阿基里斯追乌龟的故事用于阐述无穷级数的概念,在讲定积分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开普勒三大定律等等;二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抛开传统教育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思想,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应该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塑造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实践表明,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好感的教师上课时注意力要专注的多,而且更乐于主动学习。
(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授课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行的原则,而是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即可,避免过多过难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二是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数学概念的提出背景、解决过程及解决问题思路的讲解,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形成他们获取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如,无穷小量是高等数学和微积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讲解无穷小量时,可以把牛顿与教皇的故事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也知道无穷小量有四个性质,那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两个无穷小量的商不一定是无穷小量,为什么有限个无穷小量的和仍然是无穷小量,那么无穷多个无穷小量的和是无穷小量吗?这样就把概念和后期所讲的导数以及定积分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和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情况下无穷小量的运算不一定是无穷小量,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用洛必达法则计算未定式的极限提供基础。三是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比如电子类专业对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那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概念、理解公式,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上课内容相对会多一些,而管理类专业对数学要求相对较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改为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常用数学软件,而相关的教学内容如三重积分等就可以大胆舍去。
(三)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能够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的教材非常少,之所以少主要困难在于如何让数学教材应用到工科、财经管理等方面。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入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人们经常碰到的成本问题、优化设计等都和人们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而且在制定教材时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原始数据,具体如可以和易拉罐的设计相联系,可以和人口的增长相联系等。二是降低理论深度,去除过于繁琐的理论证明,不去追求高难度、高技巧的计算,在不失数学严谨性的前提下,避免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描述。三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绝大多数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没必要要求这些学生在数学理论上达到一个相当的程度。
四、结语
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高等数学作为本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专业课学习乃至今后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开展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使其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值得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8:54~56
[2]邓慧琳,李利峰.地方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与建议[J].科技视界,,6:225
[3]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韩立谋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篇7: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关于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复合型高标准的特点。而商务英语教学作为ESP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承载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重任。商务英语教学研究也应将重点聚焦于拥有复合型技能的人才培养,满足时代的需求。
一、商务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原本自身专业多为英美文学和语言学,专业知识扎实但是商务知识相对欠缺;多数教师没有企业从业经历,远离商务实践工作环境。根据2015年出台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技能,还应当具有实践能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1]商务英语教师若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则无法在一线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二)授课教材单一化
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中,有的教材倾向于以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商务理论知识,大段的英文专业词汇叠加出现,虽然附上生词表,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另外,国外原版教材的商务环境与我国有一定的差异,教材中的案例有很多直接来自于他国商务实例,与我国商务实践的融合度不高。虽然在某些领域有较先进的商务理念,仍然存在教材无法很好地本土化的问题,学生的接受度和融入度不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评估不合理
教学效果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单方面的力量,传统的卷面或口语考核占主导地位,评估模式较单一。评估大部分依赖传统的口语书面考核,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抽象的商务沟通能力的衡量有一定的难度。
二、多模态定义及运用
(一)多模态定义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用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正常人之间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2]新伦敦小组在1996年初次提出“多元识读”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多模态理论研究的兴起给教学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引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Stein(2000)[3]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Kress&vanLeeuwen(1996)[4]探讨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构建了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Royce(2002)[5]提出了模态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的概念,并继续研究了多模态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协同性。大学外语教育的多模态研究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胡壮麟(2007)[6]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多模态的建构,探讨了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朱永生(2007)[7]对多模态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作了探讨;张德禄(2009)[8]认为模态之间具有互补和非互补的关系,还继续研究了这些互补关系中各种模态承担功能负荷问题,并给出了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二)多模态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
作为传递语言知识和培养语用技能课程,英语课程的教学可根据课程特点细化多模态理论的实践层面。依据课程教学偏重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可在英语精读、泛读、视听说等课程中运用多模态理论。张德禄(2014)[9]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课堂报告的形式提出了英语课堂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框架;陈松菁(2016)[10]将多模态理论应用于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的舞台语言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赋予了多模态理论新的应用形式:李春光(2013)[11]认为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作用,关注新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新发展。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环境,选择适当的多模态教学方式组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内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平台,输入检索主题“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共获得模糊匹配的论文44篇(2009年-2015年)。表1以十年为时间区间,统计了国内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情况。国内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总体上呈上涨趋势。在2009年之前,国内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空白,这也符合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2007年教育部批准建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9年首次出现此类研究论文1篇,次年又呈现空白。自2011年开始,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期间2014年又小幅下跌。和同时期英语教学多模态研究丰富的论文数量相比较,商务英语教学的多模态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从2013到2014年此类论文数量的回落以及2015年的猛涨趋势来看,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还处在相对欠成熟的状态,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热情也处于不稳定增长的状态。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63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非实证研究占绝大多数。袁传有(2010)[12]为法律英语的教学构建了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徐珺(2013)[13]通过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效果,具体探讨了商务英语写作中多模态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多模态商务能力的培养的影响;陈素花(2014)[14]从外包英语的专业特性阐述了专门用途英语如何进行多模态化教学。刘欣(2015)[15]分析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模态的协作互补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通过回顾十年来商务英语教学的多模态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商务英语教学多模态化的构建方式,以期促进商务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平。
四、商务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构建
(一)商务英语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和参考资源。教材是教学多模态化的基础,内容的多模态化能够带来形式的多模态化。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材的专业化。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信函写作、国际商法、电子商务等等商务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因此,传统的商务英语教材更多的是承载商务知识的大篇幅语篇,以篇章阅读的形式将复杂甚至枯燥的商务理论知识呈现和传达给学生。近年来,商务英语教材逐步增多,其中不乏多模态化的优秀教材。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为例,第一版教材以文字、图片和音频模态为主。第二版在优化已有模态的基础上配备了多媒体自主学习光盘,给学生提供视频案例、商务交际、听说训练,全面拓展商务知识,巩固语言技能。同时,在教师用书的设计上,第二版较第一版配备了出题软件,增加了教师辅助教学的多样性。教材是基础,教学参考资源是丰富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字模态的资料最易于补充,财经期刊杂志、图书馆、书店甚至互联网都能够获取及时的商务信息。音频和视频模态资料亦可通过上述渠道获得。教师同行交流的教案、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更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资源多模态化的构建。另外,多模态教学的新手段也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例如微课、慕课等形式。当然,互联网+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便捷经济的方法,网络资源例如大学公开课视频能够给教师提供参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商务英语教学可以利用这些书本和课堂外的资源作为翻转课堂的前期开放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学,通过分享学习所得和共同讨论完成商务知识的掌握。
(二)商务英语教学实训的多模态化
作为ESP的分支,商务英语更强调实践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模态化的商务英语教学还应涉及其他技能培养方式,由易至难,逐渐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根据2015年出台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纳入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培养目标之中。“新国标”指出,商务实践能力包括“通用商务技能(办公文秘技能、信息调研技能、公共演讲技能、商务礼仪等)和专业商务技能(商务谈判技能、贸易实务技能、电子商务技能、市场营销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等)”。[1]商务英语实训可以分为课堂实训、实验室实训以及实践基地课外实训等类型。课堂实训更多地注重课本内容的掌握和巩固。教师可以利用文本、音频和视频以及PPT相结合的方式,以案例分析为具体操作形式,以项目完成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即时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性实践。例如,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内容中关于商务谈判座次的安排,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在教室内对谈判座次进行合理编排,利用简单自制的名牌来直观展现位置布局。实验室实训是利用商务英语教学软件平台,构建多模态的仿真商务场景,导入传统书面文字内容,以3D形式呈现一般商务交往的流程,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时能有真实感。如亿学软件的3D仿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平台,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虚拟仿真的商务环境,模拟商务办公、谈判、会展等场景,注册学生以商务英语专业准毕业生的模拟身份进入系统,通过毕业面试、新人职场、商务交往到最终成功的主线设计,让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会展、单证、函电、商务谈判、以及商务礼仪等各方面得到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锻炼。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软件的采用能促进学生基本商务技能的培养,而分课程细化的各类综合实训软件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商务技能。例如,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单证以及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实训丰富细化的实训平台给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有效的渠道。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比赛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例如,全国大学生外贸能力大赛(POCIB)、跨境电商大赛(OCALIB)、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等实践比赛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商务技能实践机会。以实践基地为代表的课外实训内容和形式可以更为多样化。邀请实践基地或意向单位来校以授课或讲座形式给学生进行商务技能培训;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跨境电商企业,在公司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效的商业见习;通过与公司合作的实践项目,给学生一个较长时间接触商务环境的机会,形成调查报告、营销案例甚至是毕业设计。
(三)商务英语能力测评标准的多模态化
根据“新国标”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素质。”[1]素质教育历来是教育领域一个持久不变的话题,然而素质教育的效果较难以普通考核的方式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常态评估模式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的构成方式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测评标准不应仅仅遵循传统的考核标准,也应进行多模态化动态评估。多模态化的测评方式可以包括:传统书面考核形式,期中、期末和阶段性闭卷书面考核;给定主题的课程论文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商务英语实训活动来考查学生商务英语能力也是一种多模态评估方式,例如商务演讲和讲介、商务报告(书面或者口头)、团队合作的产品设计开发记者会、产品广告设计展示会、商务模拟谈判等。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互评,以及比赛组委会评委打分等。在校外实践基地和实习单位的商务实践中,常规要求应和实践要求相结合。学生可提交调查报告和实践作业,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估也应成为比重较大的一种评测方式,采取多模态化的评价方式可以较为全面衡量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
作者:郦珲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篇8: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定位不清晰,教材选用失当,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广告学课程主要分布在三个体系和专业方向中,一是新闻和传媒类专业,二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三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这三类专业本身的差异性很大,虽然是同一个名称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侧重却有很大不同。新闻和传媒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传播学作为基本知识体系,着重研究广告的传播价值;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托,注重研究广告宣传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广告学课程是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注重研究广告的各种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教师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分不清方向,在教材的选用上不分类型,误将新闻与传媒类或美术设计类的广告学教材用以经济和管理专业教学,这样就导致两种困惑,一是教师感觉自己的专业和知识背景无法驾驭所教内容;二是学生感觉这门广告学课程的内容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信心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这种选错教材念错经的教学,既让学生无所适从,也让教师痛苦不堪,更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匮乏,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能力差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课程是从市场营销学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具有和市场营销学一脉相承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而且,广告学的创新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又更加突出,其丰富的实践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播载体已经让学生耳濡目染、未学先知了。但目前,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空谈理论,缺乏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发展动态的关注和广告与媒体创新的解读,尽管多媒体的设备让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更加多元和生动,但层次和深度都还不够,很多教师仅仅是照屏宣科取代书本和黑板,或者只是播放视频或图片广告,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价值,案例陈旧、分析浅尝辄止,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上对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够,一味填鸭式灌输,教学效果必定不甚理想。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费尽心力、苦口婆心的课堂45分钟不如学生课间动动手指、手机上网浏览10分钟的信息量,学生只好选择逃离课堂。这充分暴露了广告学教学方式和手段中重讲授、轻实践的弊端,让学生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效果差。同时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科的实践化改革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唯考试论让学生循规蹈矩、死记硬背,在接触实际工作后感觉无所适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制约,对于学生广告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仍是以书面试卷为主,通过考试分数评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对于纯理论学科是适用的,但对于像广告学这样的应用型、实践性强的学科是不全面的。在广告学的内容体系中,很多章节都是需要结合大量的实践性环节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比如广告调研、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创新、广告效果评价等,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以书面出题考核学生,只能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发挥。因此,对于广告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应对之策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广告学教材,并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课堂授课的信息容量
选订教材是高校专业课老师每个学期任课前的例行工作,一本适用的好教材将会促进教学相长。对于广告学课程教材选择,一是要优先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等高质量和良好口碑的教材;二是在门类范畴上要选择适合所教专业的教材;三是选择实践性强的教材。这样才能确保教材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广告学课程的教师应当在术业专攻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对广告学有着多重影响的传播学、社会学、媒介学、文学、美学等,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受到多元化的理论熏陶;同时,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广告媒体了解和搜集广告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丰富课堂信息量,成为学生心目中名副其实、博古通今的广告达人。
(二)教师在广告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实践化改革,通过优化案例分析法和引入更具实战性和实践价值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案例分析法一直是广告学课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师对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一个又一个经典鲜活的案例解读评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告原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虽然案例分析法的实践性弥补了单纯理论传授过于教条、空洞的不足,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欠佳、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仅仅是宣讲案例本身,对于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和评述一带而过,更有甚者干脆一言不发把案例分析课变成了各种类型的广告作品展示欣赏课。因此,要在坚持案例分析法的实践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它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重点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由就事论事转变为新创意,新思路的探索。尤其是第二个转变是广告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等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内容,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模拟充当广告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全程体验从客户接洽、广告调研到广告策划、广告创意直至最后召开广告项目招投标会议等广告经营和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未来从事广告相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8~10人的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职能分工,成立客户部、调研部、策划部、创意部、媒体部等,然后两两编队完成同一个品牌或产品的广告策划内容;其次,各个小组要按照广告业务开展的顺序依次展开企业客户拜访、广告调研、广告策划和创意活动,并模拟召开产品说明会、策划讨论会、创意动脑会、广告提案会,直至全部敲定所有广告项目策划书细节;最后,各个编队首尾相接,形成咬蛇式循环召开广告招投标会。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两轮,一轮扮演招标的一方———广告主,点评方案并决定中标小组,另一轮扮演投标的一方———广告公司,展示策划过程和方案亮点,由于同一个编队的两个小组同题竞争,同台PK,必然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创造力,提高广告策划书的完成质量。而且“一组分饰两角”的双重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多方位了解广告行业的运作和管理。
(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轨制优化广告
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队伍结构,着力搭建学生与广告公司和媒体等企事业单位接轨的实践实习的平台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广告学的内容更新更是与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需要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现实,把广告行业与各类企业产品营销以及市场开发的实践内容带给学生,因此,对从象牙塔到象牙塔的学院派教师要提出“双师型”的培养要求,以“营销师”、“广告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认证为目标,力促其深入企业或媒体广告部、广告公司或兼职或调研广告的实践领域。同时,广泛吸纳广告业内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创新理念的行业精英、策划高手、创意先锋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不定期给学生作讲座以及交流座谈,让学生既能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又增强了从事广告领域工作的兴趣和信心。在立足“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的实践化转变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社会资源,让出去挂职进修和外聘讲学的教师成为搭建校企实践实训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观、访问、调研、实习的实践机会,引领学生理实结合、学以致用,并以此打通学生未来就业和企事业人才招聘双向接轨的通道。
(四)打破广告学课程一贯沿用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终考”定成绩,结合各类实践类环节的内容,实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评定方式转变
成绩考核是广告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显然无法跟上广告学教学过程中信息量与日俱增的速度,也难以有效评价丰富多样的实践化内容。必须通过构建更符合实践化改革要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和调整考试题型结构与开放性来提高广告学课程的考核成效。一方面,结合广告调研、广告策划、毕业设计等可以让学生提交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广告策划书详案或广告公司的实习鉴定报告来检验其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并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如果其中有学生的广告作品或策划方案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以及专题研究或学期论文公开发表在广告学术或行业相关出版物上,则可以推荐免试或折算成相应的实践学分。另一方面,要大幅压缩课程终考成绩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过去80%~100%减少到50%,为实践内容的考核留出空间;同时要在试卷内容和题型上做适当调整,减少纯理论和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考查,加大广告案例分析题和创意策划题等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这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
篇9: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依据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物理课程在定位,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对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后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互动式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顺应时代的变迁,我国国内的各个高校也紧随其后,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大胆创新,力争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和引导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应运而生。大学物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承载着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任,它也是各分支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建筑力学、流体力学等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中,该课程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普遍对大学物理缺乏兴趣
与高中物理相比,大学物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况且这门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就很强,由于受课时量的局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难同时进行。另外,大学物理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初入校门,无论是学生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2.学生高中阶段基础不一
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选择物理,这就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再加上大学物理由于高等数学联系紧密,当用到矢量运算、微积分或是求和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极大地增加了教学难度。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院校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很难是学生认识到物理课程对专业学科的基础和帮助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难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以老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均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互动式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和探讨,通过教与学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各种观点碰撞交融,从而激发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高校大学物理开展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建立起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和演示实验等环节,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让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展现自己、表达自己。通过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就会在无形中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高中学习的不足就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解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能力不均的难题。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建立有效多样的评价体系
互动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充分的发挥自己。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考试成绩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办学层次,其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承型教育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型教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转变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探究式教育;把以应试教育转变为应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应用型本科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12).
[2]张淑芳.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创新探索[J].大学教育,(5).
[3]姚兰芳.大学物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6(1):32-34.
篇10: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0引言
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学,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都和传统的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应该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秀方法,又应该大力发展其特征。培养技术性人才是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也在不断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当今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11: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构建论文
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体系和传统的教学体系相比,应该更加全面,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重视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应当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一)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的特点
(1)全面性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加强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整体性教育体系是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对学生培养的方法,应该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合理地安排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整理好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联系等。这样一种从整体优化的教育体系做保障,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3)应用性由于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育体系也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综合教导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增加一些有实践性的课程,并且开展课内和课外结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适应性社会一直是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状态,社会的行业、职位、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学体系的内容也应该不断改变。实时的掌握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的人才。
(5)规范性作为一所大学,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体系的规范性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高等学院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性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应该在一定的规范性之上,发展自身的特征。
(二)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由于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等,其教学体系的构成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等等。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应用作为领导,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一个完整教学体系。提高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师资力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更好发展。从经济方面说起,学校应该在师资力量方面投入资金,老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质量水平,因此提高老师的知识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学校还应该在教学设备方面也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吸引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人才。老师们也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完成教学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强大的师资力量应该是构建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育的关键。教育体系还包括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检测,可以采用学分制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学分制的检验方法不仅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学习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人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总之,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学分制。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应该适当的分散管理,不同系、专业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管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果。对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改革,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不要坚持传统的模式,适当的创新改革。总之,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并且艰辛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反复改进,才能构建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
2总结
一所院校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仅仅对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而应该是从整体上出发,系统的考虑到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流程,使得每一步都得到优化。总的来说,技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本着整体优化的原则,系统的安排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等,这样以来,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体系的功能价值,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篇12: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论文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社会极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下,亟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土木工程
1前言
在创新创业环境下,伴随着普通高校转型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教育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1]。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和管理者[2]。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接轨,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能。
2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专业,注重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建筑、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测绘、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不再以培养研究型设计人员为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确定相应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服务于区域经济。
篇1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论文
3.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平台+模块教育,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学分比例,创新创业课程不再局限于通识教育平台的理论教育课程,应在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应有所区别,培养专业人才。改革方法是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多方向选修课模块,以拓宽专业口径和学生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多样性,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作为学生,可以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知识慢慢过渡到专业知识中,先有创新创业意识,再形成创新创业理念,最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进行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等,学校首要任务应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与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互赢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教学过程引入真正工程或进行现场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并注重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及时根据社会和行业信息进行课程教学更新;其次,学校通过积极推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举措,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以此设计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最后,高校、社会、政府积极合作建立多种实践平台,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工作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供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创业灵感,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3.3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
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高校通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并作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指标,但这种评价模式不适于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考核,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体系,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能力,充分考核、记录学生的每个学习过程,并及时给与反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4师资团队建设模式多样化
师资团队建设应打破结构单一的局面,传统师资队伍以研究型、理论型为主,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能指导和剖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无法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应着力建设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同时引进比较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和企业家进行辅导,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4结语在建筑业信息化和创新创业环境下,建筑行业亟需大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对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借助各界力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研究新型教育模式,持续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家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11(2):90~93.
[2]王兴国,苏幼坡,徐建新.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 海西经济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社会需求、人才内涵的研究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论文(共13篇)】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2022-12-06
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论文2022-05-26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2022-10-0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2024-03-03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专科教学的低效问题及对策教育论文2022-12-28
我国本科院校投资学论文2022-07-3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论文2023-05-01
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2023-10-01
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论文2023-07-08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