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

时间:2022-05-07 13:05: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集锦16篇))由网友“旺旺大大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

篇1: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

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们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导向、熏染功能,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教育网络

1.建立社区假日中队。我校是马塘镇区唯一的一所小学。镇区由四大厂、三个居委会和两个蔬菜村构成。根据区域分布明显、人口较集中的特点,我校倡导并参与建立了社区假日中队。由于同一厂区、同一居委会、同一蔬菜村的学生居住相近,交往频繁,相互熟悉,我们以此为依据建立了9个社区假日中队,并选举产生了中队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由于各中队的学生年龄跨度大,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根据楼群、兴趣及学生的需要建立了若干小队,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身心满足。

2.建立社区教育机构。早在1979年,马塘镇就建起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各单位的工、青、妇负责人等42人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对社区教育环境的规范管理,1992年始,在学校的积极争取下,由镇党委牵头建起马塘镇社区教育委员会,加上早先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长委员会,形成了马塘镇社区教育网络,促使社区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人过程

首先,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是通过影前10分钟、街道画廊、镇广播站等途径大力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二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力。如把街道周围的花草树木挂牌,既进行知识性介绍,又予以人格化的力量,增强其德育魅力。

其次,建立社区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保证。我们在地方党、政的关心支持下,根据本地特征,开发建立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科技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四个系列的15个社区教育阵地,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两辑社区阵地教育教材,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注意抓好社区假日中队基础建设,做到“有房子”、“有牌子”、“有票子”。

“有房子”是指社区假日中队有自己的.“中队之家”。在马塘镇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加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重视,各单位腾出部分办公室,或工会活动室,或其它娱乐场所,作为假日中队集会、活动的场地。有的还挤出一部分办公费,为学生购置活动器材和声像图书。“有牌子”就是除了给教育阵地挂牌外,还在各活动基地挂“中队之家”的牌子,使社区活动基地有名有实。“有票子”就是各“中队之家”在家长、工厂企业的赞助下,并通过开展“拾废献宝”活动,落实了“中队基金”,用于开展活动和奖励。

三、实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

1.加强目标管理。

环境育人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以教育总体目标为准绳,即以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总目标为指标,根据社区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社区教育目标,落实教育责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符合规律,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社区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和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形成共识,增强教育的意识性。

二是根据社会职能及社区特点,制定出各具特色、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体系,力求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目标一体化,使社区教育有据可依,防止社区教育出现“脱轨”现象。

三是依据制定的教育目标落实教育内容。如许多社区中队建立了图书室,双休日学生以小队为单位组织读书、看报,每人发一份读书记录卡,摘录佳词好句,写读书读报体会;有的单位还把让少年儿童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双休日作为每周的一项重要工作,订入计划,并划出专人具体负责,组织少儿开展打球、看录像、讲故事、猜谜语等娱乐益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四是把教育目标作为考核评价社区教育效果的依据。我们把教育目标分解成若干项小目标,确定各小目标指数,逐一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2.加强活动管理。

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德育资源的开发,教育目标的制定,均是开展好社区教育活动的保证。按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

,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变通暂时无法改变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广大少儿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是教育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教育活动,并由校内外辅导员、有特长的家长组成的活动辅导管理队伍分片承包,分块落实,分层活动,分阶段测评,力保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们每学期召开两次三结合协同教育会议,请校内外辅导员一起来研究制定社区活动方案。一次在开学初,校外辅导员把学生“送回校”,组织学生召开汇报会,汇报假期中的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及思想表现,总结表彰活动积极分子。

还有一次在学期结束,校外辅导员和家长代表一同到校听学校领导汇报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制定假期活动计划,把学生“接回家”。社区假日中队的第一次活动是选举并产生社区假日中队委员会,明确活动内容、形式,落实活动时间、地点及活动组织者。中队委员会落实专人负责活动记载,建立考核档案,规范管理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广大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组织之中,活动之中,受教育提高之中。多年来,本校学生无一起政治事故和伤害事故发生。

篇2: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及育人功能强化分析论文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及育人功能强化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于社会物业管理,呈现出兼具教育性的特点。文章分析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及现状并就其育人功能的强化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并拓宽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后勤服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

一、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硬件维护角度方面说,完成学校水、电、气、暖、动力供应及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与保养维修工作,确保教学、生活正常有序进行;从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角度说,保障教室、多媒体设施、学生公寓、会议中心等处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教学任务与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从环境建设的角度说,对校内教学区、家属区公共区域、绿地、道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的保洁,对校园内绿篱、树木、草坪、花坛等植物的养护护及管理,是优化校园环境的基础条件;从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角度说,是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作为招收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事业单位,以高校为业主的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较,呈现出显著特点,尤其表现在教育功能上。

(一)服务对象的不同

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工作的高层次学历的教职工、家属及就读的各专业、各学历层次的学生,尤其以学生为主。因此,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除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还要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运用教育管理法则,实现育人功能。

(二)运行模式比较复杂

高校物业管理多采用内部甲乙方体制,甲乙方体制是学校把后勤一分为二。一方是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的甲方,另一方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一方,甲方和乙方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三)管理经费来源不同

高校物业多采用单纯性的住宅楼物业或办公楼宇物业,住宅楼物业管理带有福利性质,其收费按照社会最低收费标准,仅维持基本运转;办公楼宇物业管理主要靠行政拨款来支撑运行。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往往会受到学校行政指令的限制与束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与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有困难。

(四)人员构成与服务意识不同

后勤物业管理起步较晚,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物业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为原后勤职工,虽长期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但学历层次较教师偏低且年龄结构偏大,不易接受专业的服务和知识培训。而且,长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优越感及工作作风,远远达不到现代管理服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

(五)高校自身的品牌和管理模式影响物业管理

高校建立已有很长时间,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形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人际环境等已经成为传统,不能轻易变革。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高校均有独特的管理模式,这些内容都影响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位。

三、高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的强化策略

(一)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高校物业管理法规不完善,缺乏完整的考核、监督制度,目前,国家没有颁布统一的政策法规来指导高校物业管理,高校各行其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物业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对企业的考核、监督尚不完备。应尽快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物业的个性化特点,构建和完善一套适应高校环境的、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程序,并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在物业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各个工作班组的作业指导书及相关工作的记录表格均落实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在物业管理运作中,根据“精干、高效、层次明晰、减少管理环节”的'原则,确定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架构,根据工作项目的需求特点,提出合理的人员配置,采用首数晋升、尾数淘汰的原则管理,确立“全员培训、梯级培训、全过程考核”的培训方针,努力造就“思想合格、素质优良、管理有方、服务周到”的员工队伍。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把物业管理工作推向市场,真正转换机制,根据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

(二)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优秀的高校物业管理队伍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明显,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样化,在平等意识和现实需求的推动下,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认同冲突也更激烈,一方面要求物业为自己的生活提供规则保障,一方面希望这些规则不约束自己的行动;一方面参与相关规则制定的愿望强烈,一方面对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却在削弱。传统的教育者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这种现实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中必须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教育、岗位培训、竞争上岗、量化考核等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服务关系,由监督者角色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角色,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真谛,端正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服务态度、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才能实现高校物业教育性与服务性的统一。物业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外貌、仪表、语调、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风范是学生社会化角色认同的重要标准,物业管理人员亲切自然,以身示范,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学生,能无形地推动学生奋发向上。西安石油大学物业管理过程中试行的“首问负责制(业主的任何需要应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零干扰管理(不进入私人隐秘区、不干扰的情况下服务)、人性化管理(为学生补衣、为学生熬中药、雨天收衣被)、亲情化管理(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学生)、全心管理(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程度;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程度)、一分钟管理(无论何时接到何任务,在一分钟内行动)、品牌服务(让师生舒心、安心、放心、称心)、沟通零距离(最大限度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状态)”的八大管理要求,在实际与学生的交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的实施“管理、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化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寓教于境、寓教于情

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是指营造一个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所以,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的关键是利用草坪、乔木、绿篱、喷泉、雕像、橱窗等资源,激发起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促进人的发展。高校物业管理对环境的维护美化是间接的、侧面的、渗透式的教育,它的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是通过校园环境、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等将德育因素渗透到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教育目的。这种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最自然状态,看似对学生无所要求,实则是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把外界机械作用力变成内在的自觉动力,要求学生全面、严格的要求自己,由他管变为自管,由他律变为自律。总的来说,对高校物业管理的育人功能进行探索与善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而且可以拓宽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谷海鹰.浅谈高校物业管理和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13-15.

[2]尤玉军,陈维宏.高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6(3):86-87.

[3]张伟强,夏冬晴.论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有机统一[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19(3):82-86.

[4]张伟强.高校德育时空论[J].现代教育科学,(1):144-146.

[5]张伟强.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与高校德育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3):38-40.

篇3: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及育人功能强化分析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及育人功能强化分析

摘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较于社会物业管理,呈现出兼具教育性的特点。

文章分析了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及现状并就其育人功能的强化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并拓宽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后勤服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

一、高校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物业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硬件维护角度方面说,完成学校水、电、气、暖、动力供应及基础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与保养维修工作,确保教学、生活正常有序进行;从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角度说,保障教室、多媒体设施、学生公寓、会议中心等处正常有效运行,确保教学任务与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完成;从环境建设的角度说,对校内教学区、家属区公共区域、绿地、道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的保洁,对校园内绿篱、树木、草坪、花坛等植物的养护护及管理,是优化校园环境的基础条件;从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角度说,是推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物业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作为招收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事业单位,以高校为业主的高校物业管理与社会物业管理相比较,呈现出显著特点,尤其表现在教育功能上。

(一)服务对象的不同

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工作的高层次学历的教职工、家属及就读的各专业、各学历层次的学生,尤其以学生为主。

因此,高校的后勤物业管理工作除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还要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运用教育管理法则,实现育人功能。

(二)运行模式比较复杂

高校物业管理多采用内部甲乙方体制,甲乙方体制是学校把后勤一分为二。

一方是代表学校行使后勤管理职能的甲方,另一方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的一方,甲方和乙方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三)管理经费来源不同

高校物业多采用单纯性的住宅楼物业或办公楼宇物业,住宅楼物业管理带有福利性质,其收费按照社会最低收费标准,仅维持基本运转;办公楼宇物业管理主要靠行政拨款来支撑运行。

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往往会受到学校行政指令的限制与束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与市场化、专业化管理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有困难。

(四)人员构成与服务意识不同

后勤物业管理起步较晚,职业化队伍尚未形成,物业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为原后勤职工,虽长期从事后勤管理工作,但学历层次较教师偏低且年龄结构偏大,不易接受专业的服务和知识培训。

而且,长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优越感及工作作风,远远达不到现代管理服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理念。

(五)高校自身的品牌和管理模式影响物业管理

高校建立已有很长时间,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形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人际环境等已经成为传统,不能轻易变革。

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高校均有独特的管理模式,这些内容都影响物业管理服务的定位。

三、高校物业管理育人功能的强化策略

(一)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高校物业管理法规不完善,缺乏完整的考核、监督制度,目前,国家没有颁布统一的政策法规来指导高校物业管理,高校各行其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物业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对企业的考核、监督尚不完备。

应尽快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物业的个性化特点,构建和完善一套适应高校环境的、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程序,并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在物业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各个工作班组的作业指导书及相关工作的记录表格均落实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在物业管理运作中,根据“精干、高效、层次明晰、减少管理环节”的原则,确定直线职能式的管理架构,根据工作项目的需求特点,提出合理的人员配置,采用首数晋升、尾数淘汰的原则管理,确立“全员培训、梯级培训、全过程考核”的培训方针,努力造就“思想合格、素质优良、管理有方、服务周到”的员工队伍。

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把物业管理工作推向市场,真正转换机制,根据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专业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

(二)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优秀的高校物业管理队伍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明显,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也更多样化,在平等意识和现实需求的推动下,对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认同冲突也更激烈,一方面要求物业为自己的生活提供规则保障,一方面希望这些规则不约束自己的行动;一方面参与相关规则制定的愿望强烈,一方面对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却在削弱。

传统的教育者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这种现实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中必须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教育、岗位培训、竞争上岗、量化考核等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服务关系,由监督者角色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者角色,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领悟出生活的价值和真谛,端正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

物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服务态度、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才能实现高校物业教育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物业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外貌、仪表、语调、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风范是学生社会化角色认同的重要标准,物业管理人员亲切自然,以身示范,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学生,能无形地推动学生奋发向上。

西安石油大学物业管理过程中试行的“首问负责制(业主的任何需要应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零干扰管理(不进入私人隐秘区、不干扰的情况下服务)、人性化管理(为学生补衣、为学生熬中药、雨天收衣被)、亲情化管理(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学生)、全心管理(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程度;细致到不能再细致的程度)、一分钟管理(无论何时接到何任务,在一分钟内行动)、品牌服务(让师生舒心、安心、放心、称心)、沟通零距离(最大限度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状态)”的八大管理要求,在实际与学生的交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更好的实施“管理、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化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寓教于境、寓教于情

优化校园环境,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是指营造一个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渗透。

所以,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的关键是利用草坪、乔木、绿篱、喷泉、雕像、橱窗等资源,激发起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促进人的发展。

高校物业管理对环境的维护美化是间接的、侧面的、渗透式的教育,它的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是通过校园环境、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等将德育因素渗透到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这种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最自然状态,看似对学生无所要求,实则是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把外界机械作用力变成内在的自觉动力,要求学生全面、严格的要求自己,由他管变为自管,由他律变为自律。

总的来说,对高校物业管理的育人功能进行探索与善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而且可以拓宽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间和领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篇4:优化育人环境,整合德育资源

优化育人环境,整合德育资源

芙蓉区双新小学:戴洪林

有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作《孟母三迁》。在大家都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能否从中悟到一点什么呢?我认为,优化育人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能起到根本和关键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橘生南与生北的结果不一样,在人类社会中,将门之后与出自书香门弟的特质不一样,大家闺秀与山村野姑的举止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将门因尚武重义,必然粗犷豪爽,义薄云天;书香世家因习礼明信,必然温文尔雅;大家闺秀一般知书达理,山村野姑一般泼辣直爽。从以上之所言,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之中,在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今天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就想从优化育人环境谈起。

现在青少年的生长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块: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尤以学校和家庭重要。我们要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首先要改变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即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是个较复杂的区域,需要政府行为和舆论导向起调节作用,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当然也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正如所有的内容都要有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一样,德育工作切不可空谈理论,呆板说教。一定要付诸在行动上,落实在活动之中。下面我想就我们双新小学在德育工作方面的几种做法,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商讨。

第一、开展“小手牵大手,我和家长有个约”系列活动。“小手”,即小孩自己,“大手”,即他的家庭成员。为什么要“小手牵大手”?这不是要小孩去教育大人吗?的确,这个过程是要小孩去带动大人,但同时小孩为自己赢得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活动之一:“小手牵大手,都讲普通话”。我们知道要让小孩讲好几句普通话容易,要大人讲好普通话却难。在这个活动中,要小孩去保促动大人讲普通话,这样形成了大家都讲普通话的环境,从而形成习惯。讲好了普通话,自然会去掉一些粗俗的痞话,净化了语言环境,这对小孩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于吗?

再如活动之二:“小手牵大手,结队改陋习”。事实上,我们大人的陋习比小孩要多得多,而我们的一些陋习又很容易被小孩所模仿,并根深蒂固地植根下来,如说脏话,高声漫骂,随地吐痰,乱扔东西等。这些陋习在大人看来是很不经意的动作行为,但对小孩却有着终身的影响。在这个活动中,让大人和小孩签好约定,互相监督,互相指正,在大家都改掉陋习的同时,又为小孩的成长赢得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在本期的家长会上,学校正式向家长发出倡议,建立学习型家庭,并按照我们的德育思路,向家长布置了一些作业,如每天陪孩子聊聊天,每周陪孩子出去散散心,每月送孩子一本好书等。事实上,这是促使家庭酿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绝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层面上,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在自己的小孩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这就是一种育人的环境,是对小孩思想认识的一种潜移默化。

第三,开展《闪光的童年》优点记录活动。在我们双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本《闪光的童年》优点记录本。在这个本子上记录的都是学生的闪光点,如一种好的习惯,一种好的精神,哪怕是某时某地一次光彩的举动,一名温馨的话语,都可以记录进来。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本子上对他作出肯定的评价。这样做绝不是为了形成互相吹捧的风气,而是一种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舆论导向,是学生观照自己的一面镜子。让小孩从中明是非,知对错,辨真假,知道孰可为孰不可为。有了这种互相评价的环境,无形之中就约束了学生的言行,引导其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学校开展绿色家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提倡每一个班级护理一个花坛,每个学生种植一盆花,大家一起来把学校打扮得漂漂亮亮,让人一进校门就有种幽雅怡人的感觉。这样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绿护绿的意识,从中体会到种花的乐趣,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在这个活动中得到净化和升华。我们相信,在美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他的心灵也是美的。

第五,建立学生成长资料记录档案。最近,双新又推出了一个新的举措,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资料记录袋,将学生的每一个成绩都记录下来,让学生能够从记录袋中的情况,不断地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找准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地帮助。

总之,双新小学从优化育人环境入手,整合各方面德育资源,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迈出了创新性的一步。我们通过活动来优化环境,通过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相信这种思路,能够为我们双新的德育工作创出新的局面。

篇5: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3月,在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从“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入手,对所属淮海路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首创性的改革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一年来,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通过社区民主自治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社区工作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主自治的环境

我区在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自治工作上。主要抓了四件事:

一是简政放权,为社区自治创造宽松的自治环境。结合街道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的具体运行机制。实施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为社区居委会配备专职计生协理员,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设立社区卫生医疗站,实现卫生服务进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劳动保障体系;建立专职和兼职治安队伍,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二是依法选举并选聘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在民主自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在社区干部使用中,一方面采取“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民主选举,选聘录用”的办法,从100多名竞聘的人员中依法选举出和录用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经过户代表直接选举,有9人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有11人被社区居委会选聘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36岁,其中党员占5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1%;另一方面,为适应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社区干部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资格论证制度,经区统一考试合格后,有433人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现在的社区干部与原来居委会那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大妈”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为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进程中注入了活力。三是建立了社区工作站。为了培育和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实行行业化管理。从去年11月开始,三个社区居委会都普遍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并组织居民开展了文化娱乐、扶贫济困、社会捐助、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社会事务活动。四是以培育社区自治能力为目标,开展社区居委会“减负工作”。结合街道体制改革,我们对社区存在的牌子多、台帐多、考核评比多等问题集中进行清理。明确规定,社区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只上墙社区组织机构、社区党建、社区概况三块牌子,职能部门不得另设机构,另挂牌子。各职能部门不得对社区进行各类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对职能部门和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的职能重新梳理和界定,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经协商认可,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社区台帐统一为“五加一本”。同时,我们还为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电脑,将社区的各类台帐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提高了社区自治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我们围绕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这一目标。一是抓制度建设,为开展民主自治构筑有效载体。如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社区居民决策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财务独立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评议制度,以及居民代表成员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等,使社区各项管理与服务体现社区居民要求,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社区活动,为开展民主自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社区为居民办实事时,一改过去那种一包到底,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实行“小巷总理搭台,居民自唱大戏”的自治模式,自治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要规范居民的言行,仅靠说教远远不够,通过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大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反而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成效。淮海路社区的不少居民反映,社区养狗给他人带来很多不便,有时衣物被风刮落,恰好落在狗屎上,为了卫生,只好把衣服扔掉,而且有时半夜某家的狗乱叫,严重影响居民休息。经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社区制定养狗必须持有养狗证,一律圈养,外社区人不得到本社区遛狗等一系列养狗“公约”,并在宣传栏公布,让居民互相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抓社区服务,为开展民主自治建立有效平台。我们始终把社区服务作为社

篇6: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突出民主自治    强化社区功能     203月,在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区从“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入手,对所属淮海路街道管理体制进行了首创性的改革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一年来,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通过社区民主自治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社区工作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主自治的环境     我区在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自治工作上。主要抓了四件事:     一是简政放权,为社区自治创造宽松的自治环境。结合街道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离、政社分离,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的具体运行机制。实施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为社区居委会配备专职计生协理员,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设立社区卫生医疗站,实现卫生服务进社区;建立劳动保障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劳动保障体系;建立专职和兼职治安队伍,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二是依法选举并选聘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在民主自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在社区干部使用中,一方面采取“公开招贤,定岗竞争,择优入围,民主选举,选聘录用”的办法,从100多名竞聘的人员中依法选举出和录用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干部,经过户代表直接选举,有9人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有11人被社区居委会选聘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36岁,其中党员占5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1%;另一方面,为适应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社区干部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建立了社区工作者资格论证制度,经区统一考试合格后,有433人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现在的社区干部与原来居委会那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大妈”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为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进程中注入了活力。三是建立了社区工作站。为了培育和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居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实行行业化管理。从去年11月开始,三个社区居委会都普遍建立了社区工作站,并组织居民开展了文化娱乐、扶贫济困、社会捐助、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社会事务活动。四是以培育社区自治能力为目标,开展社区居委会“减负工作”。结合街道体制改革,我们对社区存在的牌子多、台帐多、考核评比多等问题集中进行清理。明确规定,社区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只上墙社区组织机构、社区党建、社区概况三块牌子,职能部门不得另设机构,另挂牌子。各职能部门不得对社区进行各类名目繁多的考核评比。对职能部门和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的职能重新梳理和界定,对不属于社区居委会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经协商认可,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社区台帐统一为“五加一本”。同时,我们还为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电脑,将社区的`各类台帐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提高了社区自治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我们围绕强化社区民主自治,提升社区建设水平这一目标。一是抓制度建设,为开展民主自治构筑有效载体。如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社区居民决策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财务独立制度、社区服务承诺制度、评议制度,以及居民代表成员联系群众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制度等,使社区各项管理与服务体现社区居民要求,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社区活动,为开展民主自治打下良好的基础。社区为居民办实事时,一改过去那种一包到底,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实行“小巷总理搭台,居民自唱大戏”的自治模式,自治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要规范居民的言行,仅靠说教远远不够,通过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引导大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反而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成效。淮海路社区的不少居民反映,社区养狗给他人带来很多不便,有时衣物被风刮落,恰好落在狗屎上,为了卫生,只好把衣服扔掉,而且有时半夜某家的狗乱叫,严重影响居民休息。经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社区制定养狗必须持有养狗证,一律圈养,外社区人不得到本社区遛狗等一系列养狗“公约”,并在宣传栏公布,让居民互相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抓社区服务,为开展民主自治建立有效平台。我们始终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来抓,加大投入,完善淮海路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以创建示范社区为重点,开发了一批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的服务项目。如“老年人服务队”、“便民服务队”、“邻里互助服务队”、“金点子信箱”、“社区戏曲”等活动,激发广大居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营造了一个“人人关心社区、社区关爱人人”的良好氛围。     三、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社区民主自治发展     社区民主自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才能将民主自治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结合街道体制改革,首先是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先后通过“党员帮扶贫”、“党员献爱心”、“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宣传队”等活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环境卫生、治安巡逻、家电维修、楼道保洁等为民服务活动,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促进了社区民主自治的深入开展。其次,充分发挥社区单位的作用。社区与驻区单位双向服务、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强化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内容,使过去的“单兵作战”发展为“兵团作战”,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南京糖烟酒总公司,是个国营老企业,人员多、包袱重,自身困难较多,但在社区建设中,社区要钱出钱,要人出人。公司办公大楼与附近一幢居民楼相邻,由于自来水管口径太细,40多户居民共用一个水表,水压不够,经常用不上水,该公司从维护居民的利益出发,自筹资金,重新铺设了大口径自来水管100米,终于帮助居民解决了多年来吃水难问题。还有新百、中央商场等大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辖区的环境整洁、美化绿化、安置下岗职工等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民主自治的进程。再次,发动居民实行自我管理。积极创造条件让居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如延龄巷社区祠堂巷居民小区,居民零散,长期无人管理,卫生、治安状况较差,居民意见很大。为此,该社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其实施封闭式管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但是资金、管理人员是个难题,怎么解决?社区采取民主协商的方法,使这一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首先社区选出居民代表挨门逐户上门,发放征求意见表,让居民按自己的意愿填写,然后公示结果。在其基础上,又先后召开了数次居民座谈会,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居民以户为单位自己掏钱解决经费难题。另外,社区还通过居民代表大会选出该小区的管委会成员,义务承担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定期向居民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小区环卫、门卫由本小区下岗失业人员担任,既解决了管理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一形式运行半年多来,使过去存在的卫生、治安状况大大改善,群众普遍感到满意。不少居民高兴地说:“是社区的民主自治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我们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社区的民主自治得到了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使我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7: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几乎每一个孩子生来就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无比的创造力。他们爱涂涂画画、敢于大胆想象,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美术活动也非常喜爱。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美感、兴趣、意志、态度、情感和发散思维等诸方面,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但遗憾的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还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认识不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美术和音乐被列为“副课”行列,是语、数、英等主课的调味品,高年级的美术课甚至会被直接取消,这就扼杀了孩子天真质朴的想象力。其实,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同时也是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他们脑子里随时都有各种新奇百变的想法,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对生动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兴趣和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启发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在教学一年级美术《美丽的天空》这课时,通过了解有关天空的基本知识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以及欣赏图片和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感受不同色彩的天空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欣赏后启发学生回忆,你们还见过天空中那些美妙的、奇异的景象呢和你们的同桌说一说,在课堂中学生们讨论的越来越激烈,思维也越来越开阔,在收上来的作业中,学生们表达的方式也各式各样,有用水彩笔画的,有用拼贴的方法制作的,还有的学生把天空的云涂成黑色的,并在旁边写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不同情节的画面,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幼儿时期的小学生性格倔强,他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处于萌芽期,所以此时的教育尤为重要,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也本着事事我最大的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会引导孩子开展合作故事画的艺术活动,实践工作中我注重在活动的各环节中引导孩子感知什么是合作,由于孩子年龄都较小,我每次都会给他们具体分工,然后采取比赛的方式,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最漂亮,在组与组之内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活动,更应该成为儿童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绘画常常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这既是语言的补充,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而在美术手工教学上,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收集一些废料进行美术加工,成为一件件精巧别致的艺术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能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体验探究小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均较弱。因此,我经常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敢说、敢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探究的活动,发挥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提高幼儿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使幼儿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

篇8: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陆慕高级中学已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在近五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刻意追求并培育一种蓬勃进取、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1999年,陆幕高级中学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创建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日趋完善,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学校的科技大楼、图书馆、电视台、微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等,为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新世纪初,学校又把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定为办学目标。目前,学校已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硬件设施的要求,今明两年拟投入7500万元,建造艺体馆、教育行政楼、微机中心、图书中心及教学大楼、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整个校园将达140亩,比原有面积扩大一倍。扩建后的校园将会出现更优雅、更现代、更怡人的文化氛围。校园内大道曲径、草坪绿地、小桥流水、荷塘亭阁、假山池沼,将会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充分凸现出制度管理的两大功能,即约束功能与激励功能,促使师生能自觉地完成两个内化: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由顺从内化为投入。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各项规章制度需在积极有效的实施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积极、先进的文化价值,其源于制约,而终于内化。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近几年来,学校正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使学校能长久地保持稳定健康的教育秩序,保持不断上升的教育态势,学校连续获得“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先进学校”、“江苏省先进团委”、“江苏省贯彻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培育,应依赖于历史传统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固然是校园文化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与时俱进”的问题,力求能做到弘扬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和谐统一。陆慕高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激情飞越,慷慨陈词,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广泛深入地组织广大学生投入各类各项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来培育思想,熏陶情操,这是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读书活动,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优秀组织奖,许多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及省市级一、二、三等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及时地把社会的热点、教育热点引进学校,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来组织讨论,或专家讲座,或分层实验,或成果展示,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得以及时紧密地沟通,使时代一些前沿的东西、社会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校园中得以鲜活起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感受到社会的气息、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学校的“诚信与责任”的教育、挫折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心理咨询活动都得到社会的好评。

四、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组织了“碧云天”文学社、省中学生报小记者站、陆中电视台、“陆中之声”广播站、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人本思想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陆慕高级中学拥有苏州市教改带头人、原吴县市知名教师各3名,拥有吴丛市及相城区教改带头人11名。在县区每年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学校年年获“团体组织奖”,为高一级艺术学校年年输送优秀人才。据近几年的统计,学校共培养美术专科、本科21人,音乐专科、本科9人。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竞赛中,学校获奖的学生数以百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也有多人,一位教师的两篇文艺类论文分别刊载在东南大学出版的《民间工艺》杂志与《苏州》(全国发行)上。一位教师关于乡土教育的研究列入国家“九五”教科研计划,其中期报告被评为国家级三等奖,结题报告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一所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积累无形资产的重要工作。在新的时期里,陆慕高级中学决心站在更高的办学起点上,积极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规律,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做到既能弘扬时代主旋律,又能倡导内容形式多样化;既能开掘发扬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与时代、世界衔接;既能加强规范指导,又能注重师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篇9:试论创新环境的功能及其优化

试论创新环境的功能及其优化

创新环境是创新人才培育与发挥才能的.温床,但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不利创新环境打造的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优化社会、教育和工作环境是根本出路,同时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是核心内容。

作 者:王坚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刊 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804.4 关键词:创新   环境   功能   学习型组织   优化  

篇10: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发挥思考论文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发挥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活动形式单一、档次偏低、缺乏专业指导及投入不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从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软实力、科学管理、打造品牌、加大投入等方面入手,在继承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16号)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动态的表现形式,是由学校管理者组织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础,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育人为目的一系列活动。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冲击以及西方非主流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逐渐削弱了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培育高品味校园文化,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质量校园文化生活,在当今高校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档次偏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仍难与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出现“趋同”倾向,很多高校都是在模仿或者参照其他院校的一些常规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彰显学生个性;举办活动门槛较低,活动看似五花八门,但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却寥寥无几;多以文艺类、体育类为主,活动呈现出娱乐性、浅薄化的现象。此外,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较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应用,趣味性和综合性大打折扣。一些活动的举办,要求大场面、大规模,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却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不加甄别得产生抵触心理。

2.管理机制不健全,总结反思不到位。科学的高校校园活动管理应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执行阶段、监督阶段以及总结收尾阶段。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策划阶段,活动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对活动深入不够,策划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不能准确把握活动的思想性,缺乏对活动顶层设计及长远性、整体性的考虑。执行阶段,主要的执行者是广大学生干部,其一方面经验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学习压力较大,工作和学习之间不能合理安排,导致队伍执行力偏低,活动落实不到位。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又是活动的评价者,身份的`重叠导致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形同虚设。活动结束时,很少对活动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导致当前校园文化活动数量不断刷新,质量却止步不前。

3.活动缺乏指导教师,无法上升到育人高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接领导者思想觉悟的高低、能力素质的优劣、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乎活动的效果。目前,高校校园活动的指导老师主要为共青团团委老师以及辅导员老师。但无论是团委老师还是辅导员老师,本身承担工作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在学生活动上花心思、动脑经。同时,很少有指导老师对管理学、教育学等进行系统学习,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往往基于经验,无法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活动要有吸引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应用最新的网络平台,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潮流。目前,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是学生在自娱自乐,活动层次不高,思想内涵偏低,很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4.投入不足,商业气息浓厚。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直接反映出学校风气、精神面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师生所熟知。但大多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情况不成正比。首先,人力投入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仅局限于团委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忙于科研论文,其他部门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往往漠不关心。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团委活动经费和学生管理经费,但随着参与学生的不断增多和活动规模的不断加大,活动经费的支出也随之增大,拉取商业赞助成为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在商业赞助下,校园活动不可避免地植入众多商业元素。为迎合商家口味,不惜以拉低活动品味为代价,使原本单纯的校园环境弥漫着商业气息。同时,商业赞助的泛滥,也削弱了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生活动场所也远远不能满足活动需求,存在活动场所设施简陋、场地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活动开展得制约因素。

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具体路径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浅薄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映射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价值偏颇、导向不明的现实问题。大学文化活动建设的目的在于育人,关键在于价值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引领方向,也是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诚信、敬业、等主题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践行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指导。

2.科学管理,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校园活动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是其必然趋势。在校园活动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通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分层式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策划阶段,明确活动是什么、活动目的、达到效果、活动费用等。根据活动类型、预期效果、执行难度等进行活动确定及予以合理经费支持。执行阶段,建立活动负责人制。由活动负责人统筹规划活动的具体开展,采取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定人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此外,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小组,聘任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交流座谈,让师生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收获一定专业知识。监督和评价阶段,活动分项小组与活动负责人随时交流活动进展,负责人整合各项指标后向学校相关部分定期汇报,不适之处即刻调整。活动结束,积极向管理部门提供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一手资料外,还可组织答辩评比,对活动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赋分,答辩委员可邀请社区、企业人员参加,以第三方的眼光对活动的实践意义、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价。

3.构建品牌,立足校园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数量繁多,但是良莠不齐、质量参差。很多同学流转于众多活动之中,却不能真正感受校园文化活动的魅力,也很难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构建具有学校文化、地域特色、专业相关的品牌活动成为化解校园活动多而不精的有效措施。构建品牌,一方面可以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档次,扩大活动规模。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优秀成果的代表,品牌活动可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强调指出:“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生活”。品牌活动,不仅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立足学生需求,因地制宜。各院系可结合本院系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如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让学生学有所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此项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了15载,赢得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4.加大投入,发挥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在制度设计和激励措施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让老师们愿意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当中: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特长,提升学生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能部门的老师们,要对学生活动积极关注,并提供必要帮助;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分配要更加合理,让老师们能够深入学生,掌握学生需求。营造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设置、学分认定等措施,吸引更多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的硬件措施,为学生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合理采用商业赞助,规范赞助流程,建立严格审批制度,明确活动赞助类别,对商业赞助加以正确引导,让商业活动不仅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也能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学校以人力投入为支撑,财力投入为基本,制度为保障,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

三、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一项较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投入,形成合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通过科学管理、构建品牌、加大投入,蓬勃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优秀成果,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凝聚新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享受乐趣、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06-30)[-01-06].www.hljp.edu.cn/xywh/whdh/2010/06/14044.htm.

[2]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109-110.

[3]朱育锋.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7):14-15.

[4]于冰.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62-64.

[5]饶武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J].南昌大学学报,2010(3):157-160.

[6]王金宝.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7-38.

篇11:小学科学教学育人功能探微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育人功能探微论文800字

小学科学是一门将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大量的存在于教材之中。因此,在实际的科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科学课程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在科学活动课上,要巧妙地依据学生性格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课内外有机结合,从而达到科学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作用

科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也是展现出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主要手段。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任务。同时,科学这门学科内设多种教学内容,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的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知识对于渗透德育教育起着积极地影响[1]。在科学教科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使教师发挥育人作用的大好时机。例如:科学教材中的某一章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设置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假设,到底摩擦力大小是跟物体的重量,还是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再根据教材内容所设定的步骤进行实验设计,以此来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思维方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有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古代科学家张恒所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科学知识,学习古代四大发明,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发挥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德育教师育人功能的途径

1、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研读教材内容,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学时尽量的将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德育教育贯穿整个科学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的发明》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行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了培养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具有耐心和细心,教师可以给每人分发记录表,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最后汇报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由于通过细致观察和悉心照料,种子萌发的很好,而相反,一些粗心大意的学生身边的种子出现腐烂的现象,因此,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是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使德育教育达到很好的效果[2]。又如:在学习《飞向天空》时,教材当中加入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圆中国人民飞天梦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就教材内容来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们的想法并可以适当的引申我国为了实现飞向天空这一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述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九号的发展历程,通过在科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感悟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德育教学起到积极地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育人教育

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实践习惯,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中提出一些简单的具体要求,从小事着手,进行多层次的训练,引导他们将道德认识付诸于实践,从而使育人教育发挥出实效。具体的方法有: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学生常规训练,如课前准备、课堂上的发言、有序的实验操作等。要将常规训练融入到科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之中,同时要求教师要每节课都强调,并适当地对检查结果予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日里的科学教学课上,教师要积极充当德育教师的角色,从细节抓起,教育学生们把用过的实验设备放归原处,在使用时要爱惜实验器材,做到轻拿轻放。其次,在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耐心完成实验内容,以此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3]。例如:在学习《我的大树》这篇科学短文时,在组织户外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学科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先进行整体观察,再将观察重点放在局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正确的观察的方法,同时能够认识到学习科学课程中的实地观察比利用画面观察获取的知识更多,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意义。

3、注重自我教育,将德育教育内化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德育品质,单靠教师传授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在科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教育。因此,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行确定探究活动方案,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课程的安排,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人人有角色,并且在小组讨论中给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与此同时将德育教育溶于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程学周 单位:罗湖区锦田小学

篇12: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优化浅析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优化浅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针对教学环境的影响与优化办法的研究逐步深入,通过多位语文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发现我们可以在通过改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改善教师学生的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处理。

关键词:教学环境;优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环境的质量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水平、质量、进度都有巨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我们可以借助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通力合作,以科学有效的优化方略来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环境。

一、合理优化高中语文教育系统

高中语文教育系统自成一体,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正是这个整体中影响范围较广的内容。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高中语文教育系统为整体,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为局部,整体决定局部。在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中,整体的性能、状态和变化会对局部的性能、状态和变化产生影响。同理作为整体的高中语文教育系统的优化也会带动作为局部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因此,想要实现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可以从高中语文教育系统这个整体入手,先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再由整体的优化水平去影响局部。

二、优化配置高中语文教学资源

(一)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进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时代相关的技术设备现在已经设课堂教学的必备工具,也是影响着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的教学环境是社会进步和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的必然趋势。这些先进装备已经改变了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能带来更为便利、快捷、舒适的教学享受,于高中语文教学有利。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进入课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高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教学方式,开始语文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都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已经与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融为一体。此外,新课改形势下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在大力推广全新的结合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各个方面。

(二)语文教学环境中良好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宽敞明亮的教室,清爽、舒适、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学资源。首先,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很好的清洁空气,使空气更清新自然,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也能让记忆力更好。其次,人们在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更容易保持心绪平和,对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帮助。第三,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都有影响。当人们身处在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中,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愉快轻松,而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所以优化自然环境可间接减轻语文教学压力,增加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能力。

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一)学校方面的帮助方式

学校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方式可包含,首先提供足够各项语文教学活动的工具和原材料。其次,学校方面还要确保平常情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正常运行。第三,学校方面还需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开展积极的高中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保证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能顺利完成。

(二)社会方面的帮助方式

社会方面支持优化高中语文学习环境的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增强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方式包括,适当地提高相关的语文知识竞赛、演讲类活动;全社会性的国文热潮、中国风的文化及艺术宣传活动与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等都能为高中语文学习环境的优化提供良性互助。

(三)家庭方面的帮助方式

家庭方面对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环境方面的支持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保证学生正面情绪的持续状态。第二,家长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进度等内容的关注程度也是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第三,家庭之中亲人间的鼓励与赞扬等。

四、大力营造最合适的高中语文学习氛围

首先,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着各种人文特性、思想性和情感属性等的学科。语文学科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语文的教学活动容易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比如,当学生处于一个学生学习勤奋、教师教学水平高超、师德高尚且整个学校都富有勃勃生机的环境之中,肯定会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产生兴奋、激动等心理感受,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营造出令人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去。其次,高中语文的教学环境也会受到文化、文学的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等元素的影响。所以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和严谨认真的文化氛围都要注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五、合理优化教学双方的心理环境

在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就越发明显。是以合理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环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帮助也很大。

(一)塑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的影响深远,不仅会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产生影响,对教学双方的身心健康也都有所影响。是以在开展高中语文教育的优化工作时,还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压办法

心理压力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心理压力超出了个人可承受的心理负荷程度。当人的心理崩溃时任何教育教学内容都收效甚微,高中语文同样如此。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突然出现或者是逐步累积的心理压力过大。二是,心理抗压能力太差。前者可以通过减压的方式加以改善,而后者需要加强锻炼,逐步提升人的心理承压能力。

(三)及时解决不良心理的问题

心理不平衡、仇富、叛逆、暴力等多种心理问题都会成为学校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阻碍,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先将这些负面、消极甚至有些病态的心理问题解决完毕。让教师以平常心参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学生以平常心去完成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韩玉秋.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J].文学教育(下),2017(8).

[2]黄立婷.优化教学方式,使高中语文课堂妙趣横生[J].求知导刊,2016(7).

篇13:功能梯度材料拓扑优化研究论文摘要

功能梯度材料拓扑优化研究论文摘要

改进了传统的'双向渐进拓扑优化(BESO)方法,引入了新的增删单元准则,结合梯度单元法成功地对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拓扑优化,对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作者:陆丹 刘毅 LU Dan LIU Yi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

刊名:科技导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5(7)

分类号:V221 TU318

关键词:双向渐进优化;拓扑优化;梯度单元法;功能梯度材料

篇14: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及其优化论文

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及其优化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具有许多功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效率是当前的主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功能优化

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且两者互相渗透,互相统一,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且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增强了它的服务功能。

1.学术服务功能

(1)图书期刊借阅。图书借阅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为广大读者服务,但高等学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决定了读者需要的稳定性,读者需要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教学用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参考书的稳定、经常的需要上;读者用书的集中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书品种的需要集中于正在进行教学的有关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刊上,二是读者对教学参考书的用书时间也比较集中。用书的集中性就必然会造成高等学校图书馆紧张的供求关系。因此,做好组织图书资料的供应,合理解决用书集中的矛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图书馆是寻找工具书最好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设有中文工具书室收藏各类中文参考书,包含:书目、索引、字辞典、百科全书、法规、统计资料、指南、名录及手册、舆图等资料。因为参考数据主要的功能是为了解答问题,提供读者随时查阅数据之用,因此不提供外借,只限馆内阅览。

中外文学术期刊(包括电子杂志)全文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数据库,收录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会议、报纸等学术与专业资料;覆盖理工、社会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农业、医学等广泛学科范围,数据每日更新,支持跨库检索。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资源。

(2)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服务就是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通过整合和有序化,进行全方位、多途径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提供高效、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导航服务,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库及种类逐渐增多,使得人们对于文献信息的查询、加工、存储、利用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2]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中心,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搞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借阅,为读者提供细致、周到、全方位信息检索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

2.教育功能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氛围,宣传、推荐、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同时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对学生利用文献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了方法、指导等。这些信息资源的提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阵地,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现代图书馆已经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领域,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高等学校图书馆根据社会需求对读者进行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单位联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我心目中的一本好书”等活动,来吸引广大青少年读者,使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在“相互交流”中获取新知识,健康快乐成长。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图书馆已越来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课堂。

3.社会服务功能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就是图书馆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又从属于图书馆的功能,是由图书馆本质决定的基本功能的社会表现形式。

(1)健康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通过为师生提供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刊物,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高等学校图书馆在书刊的选购上由具有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承担图书采购任务,他们严把质量关,将品味上乘、思想健康、格调高雅,融知识性、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广大师生员工,同时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以服务社会。

(2)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潜在课堂。它使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因素等方面,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强调个性化设计服务,如“读者广角、特色阅览室、电子声像阅览室、读者讲坛”等,充分展现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才能,使高等学校图书馆对读者产生亲和力。同时配合学校围绕学生开展了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为社会稳定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功能的优化

高等学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也是高校经费投入的一大亮点,但是如何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最大化,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1.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将图书馆与读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准确、及时、方便、灵活地向读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宗旨,这一服务宗旨贯穿体现在它的全部业务活动中。要使这一宗旨得以实施,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等人借书”、借阅受限、网络链接受阻等的被动服务意识为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意识。

对所有读者(只要申请)都予以办理借阅手续,对校外人员采用适度的收费制度,既满足了校外读者的需求,又补充了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做到了互利互赢、可持续性借阅。电子信息数据库,向校内所有办公场所开放;校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分配账号密码以便于离开校园后远程登录。校外人员采用购买流量或者包月包年的付费服务方式。

2.强化经营、服务意识

对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义、作用及服务价值,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满足于传统服务以实体图书馆为依托,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图书、期刊等纸载文献的在馆阅读与借阅。对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具有保存和传递科技信息的社会服务工作缺乏清醒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淡化了服务工作。因此,一方面,要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中的作用,重视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资,增加藏书量和进行文献资源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所需的人、财、物,以建设一支精明强干、高效的队伍,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时期高等学校图书馆由单一的服务功能的文化教育机构向多功能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由单一的免费的“无偿服务”,向既有“无偿服务”又有“有偿服务”的二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紧迫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要有经济意识、效益观念,以强化图书馆经营、服务功能的群体意识。定期考核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奖惩分明,处罚合理,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服务效率。

3.面向社会开放,拓宽服务领域

开放服务就是面向社会、全方位多层次优质服务。首先,推广开架借阅的服务形式。节约时间,提高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从而也提高读者对文献需要的满足率。开架借阅是解决读者“借阅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利用馆藏文献的重要手段。对于管理困难,采取增加工作人员、加装视频监控等方式,确保开架借阅的顺利进行。面向社会,拓宽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发挥技术密集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定期到政府部门、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宣传展出高校图书馆资源状况,推荐图书馆的有偿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总之,高校图书馆具有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如何最大限度的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得到发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篇15:高职院校创新环境优化论文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我们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创新环境因素的研究,遵循创新环境优化的原则,找出优化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途径。

创新环境是指对创新者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外部因素和条件。从创新的角度看,人的创新素质的形成除了创新者本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和条件外,还经常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但这种潜能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创新环境,而只有和谐而充满生机的创新环境才会使创新人才层出不穷。高职院校是高职学生的创新力生长发育的摇篮,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有直接的、具体的影响。

一、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主要因素

1.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对人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影响深远。杨振宁教授和朱棣文教授曾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的传统教育做过深刻的分析,指出这种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存在弊端。他们认为我国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尤其是有唯考试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倾向,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职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师资队伍是影响创新教育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师知识陈旧,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时间锻炼少,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积极性不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势必导致教学风格、研究特色缺少创新求异,就很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

3.教学环境是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开展的。多彩的感知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感觉器官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脑的发展,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单调的色彩中,不能接触到多种刺激,对创新力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一个生动的科学环境往往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创造性的学校管理

创新人才的个性特征,是开发创新力的必要条件,而创造性的学校管理则是开发创新力的充分条件。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如果没有创新的学校管理,即使有最具创新力的教师也不能发挥作用,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力的学生。因而学校管理对创新素质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高职院校创新环境优化的原则

第一,容错原则。创新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它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容错制度,这样创新者才能轻装上阵,激发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二,民主原则。民主的环境能让每个人都有自由探索新领域、自由发表新见解的权力。民主原则的实质是“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反对门户之见,不搞文人相轻”。只有在民主精神的影响下,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活动的成功。

第三,激励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都离不开各种外界的刺激,这种刺激作为一种外在因素,是创新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创新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

第四,竞争原则。竞争是激发各类人才奋发向上的有效手段,通过竞争能激发创新者的创新意识。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于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交流原则。交流就是打破原有的环境,让不同的人才在一起交流、竞争。通过交流能满足创新者对优化创新环境的不同要求,为创新者提供最能发挥创新力的环境条件。

三、优化高职院校创新环境的途径

1.更新观念,构建创新性教育理念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高职教育应站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着眼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创新能力为主;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

2.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在制订科学合理、系统优化的培养方案上,要拓宽课程选择面,完善课程转换体系;增加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开设“创新”课程,开发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新主动性。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完成职业岗位的需要来选取教学内容,安排实训、实习环节,同时要及时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再次,在教学模式上,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创建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

优化高职院校创新环境必须改善教学环境,创造优美教学环境。学校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生动的,多彩的感知环境,比如学校的各种建筑,从形状设计、颜色搭配上要做到丰富多彩,同时还要安排各种动态环境,做到生动多变,以促进学生脑的发展。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满足学生实验、实训所需的实践教学基地,开辟科学实验园地,让学生经常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推进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创新教育需要有一个支持创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来维系和支撑。伴随者“接受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要增强教学管理的民主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要改变对教师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避免教师劳动成为单调的重复行为,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劳动。其次要对学生实施差异管理,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大学生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养成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开展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君堂,刘德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j].河南农业(1):35-36

[2]张凤娟,贺兴虎等.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自主创新作用[j].高职教育研究(1):29

[3]李娟.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建设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12

篇16:加强诚信教育 优化职业发展环境论文

加强诚信教育 优化职业发展环境论文

摘要:本文从“诚信”的传统文化内涵分析入手,以“诚信”与个体职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为主线,阐明三者之间互动的基本特点,力求探索以诚信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氛围之下的个体职业发展途径。

关键词:诚信教育;职业发展环境;和谐

诚信教育是一个社会整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和谐与未来的发展。诚信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具有整体性和全程性,必须时时处处进行,人人事事关注,没有止境,与生命相始终。二是它具有层次性,诚信教育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来自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生的每一个困惑,每一次磨练都促使个体境界日日更新。三是它具有潜在性,指向未来,是幸福人生现实效果的重要背景和支撑力量。教育更多的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为人生的理想培养人,在现实职业生涯和功利获得中我们必须用坚实的心理和道德去支撑、去诠释我们生命中每一个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我们才可能把握正确的方向,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一、诚信的基本内涵

“诚,信也。诚,真诚,真心。”(《说文解字》)“诚者,自成也。”(《中庸》)“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荀子・乐论 》)中国传统礼仪教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人真诚的为人态度,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建立真诚无伪、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个体内心的真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延伸、扩展,人心中善的光辉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自身真诚的态度赢得他人信任,这种及时反馈又加强了互信的基础,互信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这样简明的思想指导下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古代教育要求个体以内心的真诚为起点,并将这一态度扩展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方面,包容万物,顺从天地之道共同滋养万物、和谐万物的自然关系,将人的内在价值提升到与大自然和谐一致、浑然一体的自由审美境界,在道德上通过对自身和万物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超越“小我”,将自我融于自然,融入大道。社会生活中人与事关系合理的推移变化也必须以内心的真诚为基础,其结果是在外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内砥砺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高尚品德,使自己内心人性的光辉洒向社会,在人生的境界上实现不断的超越。在这种自身修养完善、人际间高度互信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各种行业、职业的发展具有了巨大空间和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诚信的社会功用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第二》)内心的真诚与外在言行的一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依持。从个人的角度,诚实守信可以使我们实现自我的统一与和谐,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与他人实现有效沟通,增进感情,提高家庭的稳定感和幸福感,这种力量延伸到企业、社会,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和谐稳定的,我们一切创造利益的活动在这种系统内才能有效运作,最终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我们不仅受环境的影响,我们还在不断生成新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就是我们新的幸福生活的起点。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才能凸显出人类实践的主体性,把握实现幸福前景的方向。

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的基础,还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遥想令人振奋的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汉唐文化,汉代文化的质朴,唐代文化的豪迈都从骨子里透射出人们内心对他人的信任和自信,大信不约,言必信、行必果和谐地指导着人们的交往生活。伦常关系中“朋友有信”的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普遍有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时有耳闻,淳朴的民风、稳定的社会交往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在强大社会诚信基础上的各种金融行业以及相关的衍生工具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中国古代的钱庄、纸钞、汇票,包括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完整的商业发展模式和运转系统。这一切无不依靠中国人伦关系中的重要资源――诚信,私人与私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家族事业依靠原始血亲之间的信任精诚团结,勤俭奋斗,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一个个奇迹。

今天,个体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都不再是我们的老熟人、亲戚或朋友,而是需要我们随时了解的陌生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建立稳定信任关系的难度迅速加大。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信用是建立大量经济合作关系,产生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如果不是抱着必须履约的态度对待人与人缔结的各种契约,那么无休止的法律纠纷,惊人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就难以避免,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将因为自己的不诚实而遭受巨大的消耗,每个人都会深受其害,筋疲力尽。在当今时代,诚信的做人态度是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不能做到诚信,如何真正融入到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诚实守信也非常重要。试想,如果我们的财务和销售人员不能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那么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制度成本,设立大量的防范性制度规定,这在工作方面增加了程序,增加了费用。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普遍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感觉,如果企业内部成员间的信任氛围都很难建立,又如何谈相互激励,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企业间的诚实守信氛围如果不能有效建立,互相挖墙脚的现象就会增加,恶性竞争就容易出现,能够使双方获益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企业间整体生态关系难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生态圈效应难以发挥,大多数经营者只能在过度和无序竞争中惨淡经营,难以享受到彼此间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乐趣和利益。在这种状况下,再高明的管理理论也没有用。这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状况。

三、诚信教育的实施途径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人不仅要与人真诚交往、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还要有实现这种关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文化传统的智慧,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关系寻求新的途径。

首先,应该从历史智慧的结晶――文化传统中寻求。文化传统使我们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我统一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持,在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自我,反省自我,找出历史和现实之间联系的逻辑,寻找出道德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的微妙规律,用以指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整体实践。

个体的成长过程要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诚信教育一直是个体终其一生、不可间断的教育,在不断接受教育的同时进行自我教育并形成人生观和人生信念。诚信教育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人性的光辉以照亮自己的内心,照亮别人,在彼此照亮的过程中温暖对方。我国古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思想在其丰富的内涵中不断向每一代继承者传达着做人真诚、止于至善的信念,其中包含着对他人的信任和对人类美好前途的期望。一个人也只有在坚信自己追求美好理想价值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价值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体会人生价值得以升华的审美境界。自我与他人,内心与外在,现在与未来在变动不居的时空场景中通过不懈的人生感悟为有心人所融会贯通,哲学、审美层面的解读与现实功利层面的运用也有相得益彰的默契,向人生更高精神境界的奋斗在人类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其动力也不会衰减。无论在家庭、学校、企业中,其高尚的思想、善良的行为都足以支持与他人的`合作,背负他人的希望,在充满自信和信任他人的氛围中不断发现、实现自我,共生性地支持他人、欣赏他人、激励他人,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欲立己者立人,欲达己者达人”,自觉地将自我与他人,小我与社会的大我融为一体,在他人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明天。即使我们一时还不能达到人生完美的境界,我们也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行为准则,以自己对他人的尊敬和爱心维护他人的成长,最大限度地为他人的成长铺平道路。

其次,提高现代人协调现实环境的能力。人的发展与环境高度相关,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科学技术延伸了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并使人类获得了极大的物质享受,但同时也容易使人类沉迷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懈怠于对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而正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并通过心智的琢磨为人类驾驭自身品行、合理控制物欲提供了坚强的支持。人们的优良道德需要内在不断地生成,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不断地磨练,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

个体的道德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社会的整体道德氛围强化着已有的道德倾向,而这种倾向关系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人生幸福,社会大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中的分子都有责任关注社会道德的发展,并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保障其健康发展。企业的教育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许多人在企业中不仅要获得生活资料,还要获得提升生命质量、提高人生境界的精神食粮,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简化为简单的技能培训。个体离开父母的家庭独自开始营建自己的家庭时所需要的是全面而丰富的、有品位值得追求的生活理想和实现这一理想的态度、思路、方法、手段。它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零星的、不定时的夹生饭的喂养,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稳定信念、善良情感、忠于职守的劳动者,无论从哪方面讲,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再次,诚信与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其统一协调于人内在的高度和谐,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追求的全面平衡。内心需求实现的平衡使人们具有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和信任使个体获得了稳定感和价值感,而这些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小伊,刘红斌,陈晓梅.关于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齐蓓.当代大学生的“软实力”及其培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王艳瑾.另辟蹊径构建企业诚信――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J].商业研究,2005,(19).

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的论文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德育工作出路初探论文

谈谈社会公共安全论文

试析加强学校德育管理的论文

特教学校教学论文

大学生管理与创新论文

校园文化师德论文

新世纪军旅剧的创新与突破的论文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优化社区环境强化育人功能论文(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范文2023-03-27

班子个人评价2022-08-10

学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计划2022-05-06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范本2023-04-06

实验小学17-18学校工作计划2023-11-12

学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3-07-18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合集2022-09-01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功能发挥论文2022-11-23

学校工作计划模版2022-07-02

北京市宣武区实验幼儿园自主发展三年规划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