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4-01-21 08:15:3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集锦14篇)由网友“gopig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篇1: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增多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使用的能源和资源也日益增多,并出现煤炭大量开采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环保问题也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从强化环境地质,以及加强水文地质方面来探讨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环境问题也长期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向城市化的方向发展,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多,当前亟需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环境问题。一般情况下,环境被污染后,当地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从而给当地造成经济损失,并阻碍其正常发展,这时往往需要当地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其中多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环境保护时要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从而使水资源能进行循环利用。现阶段,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通过相关宣传,号召群众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节约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国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水资源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受环境污染影响,导致水质变差,或受过度开采影响,地下水严重短缺等,这些水资源问题将会引起各种地质灾害,并且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开发森林资源的现象较多,这也使这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甚至出现荒漠化,这也是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主要措施

(1)干旱地区的地质环境。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干旱地区,因此要重视对干旱地区地质环境的研究,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情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可实施治水或控水的措施,并可建立相关的水文监测点,从而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例如:重庆市的水资源保护。

重庆位于我国的川东地区,该地区属于旱区,而且长期受南亚高压的影响,一旦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出现异常,位于重庆北部的冷空气就会侵入四川盆地,与此同时,南方的暖湿气流却无法进入,更无法输送水汽,这将会引发汛期,或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地的水文监测站要加强对汛期水资源情况的监测,尤其是对河道的水流量以及枯水期的水位监测,从而实时掌握汛期或干旱时期的水资源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对土壤的墒情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土壤的旱情情况,从而建立相关的监测站点,实时掌控水资源的情况,进而减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2)研究煤矿水文地质。煤炭能源开采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勘探到生产,再到闭坑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就需加强研究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煤炭的勘探时期,主要是根据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技术工艺,而在其生产阶段,也需要根据其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而制定相关措施。当煤炭开采进入闭坑时期,在制定水环境的治理措施时,也需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水文地质条件。不难看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研究矿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保证煤矿能安全生产。

(3)化学定时炸弹。人类在进行活动的同时也在改变地球环境,只有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在进行煤炭开采等活动时,经常会使用化学定时炸弹,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自然定律,并且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如今,许多的人类疾病都和微量元素有关系,部分疑难杂症都是因人体微量元素不均衡而引起的,而且这些微量元素一般都需要在人体的体外汲取。

(4)城市废物地质。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废物的排放量也在随之增大,但却对其缺少妥善的处理,导致大气和水资源被污染,因此,需要通过利用相应技术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最终实现循环利用。保证能安全处置城市废物的地质。

(5)工程建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在工程建设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以及水资源,而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水利工程也在不断建设,这也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破坏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避免破坏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现象出现,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只有详细分析各地区的地质问题,才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损失,使社会和环境两者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宁,王硕,王红.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创新,(15)

[2] 祖秀兰.试论地质研究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10)

[3] 李佳奇.谈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企业,2013(15)

篇2: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论文

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为主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方面的应用与植入问题;首先结合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我国当前在该工作中的现状切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其中的运用问题。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应用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由于我国经济、工业、城市的集中快速发展,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的消耗方面。与此同时,也给现当代的生存带来了诸多困境;这也是人类群体共同面临的生存难题,由于人类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解决措施,部分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整体上的变好,并未解决局部存在的水质污染、环境污染等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注重和谐的发展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积极探寻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之道,努力向着为后代谋福利的方向发展。

一、概述

从概念上看,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注重对自然界地下水各种变化现象的观察、检测、监控、评估等;其中包括对地下水的分布、物理特征、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污染治理、危害预警等;经近几年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的普及,研究方向有了扩展,而且增加了对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等;而环境地质则是指对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的分析与研究,经演进与发展,也增加了地质地貌的研究等,总的来看,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与探索,都是集中于为解决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及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而提供基本的科研材料等;由于人类的大量开采与资源利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土地荒漠化、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生物系统破坏等;因此,在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来看,它的实质集中于对当代人发展需求的满足,以及对后代子孙生存需要的满足;这一理念有效的说明了人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认知水平,同时,也表明了地球遭受了重大的破坏,会给人类带来很多危机;以下就对当前的水文、环境地质工作现状进行说明,并提出应用这一理念需要注重的问题。

二、工作现状说明

在水文地质工作方面,由于我国属于淡水资匮乏的国度,加上人口众多,总体上的水资源分布只有长江、黄河、珠江三个较大的水系,中型水系与小型水系间的人口密度又较为稠密,加上众多湖泊存在污染问题,所以,总体上的丰富,局部上的匮乏是其重要特征;尤其是在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作用下,水量减少、水质下降是主要问题,后续的问题在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工程项目的增多、地下水的大量使用,地面沉降、地表裂缝、地质灾害等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采取了诸多治理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慢,工业向县级、乡镇、农村方向的转移等,都带来了防治跟不上污染与破坏的速度,而且,在治理过程中,依然缺乏执行力度,管理持续性不强,所以问题依然非常严峻,需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治理;从环境地质方面来看,我国的幅员辽阔、山水众多,同时,地质地理条件又相当复杂,以黄河为例,每年席卷的泥沙对下游的生产生活就造成了诸多问题,也使水质受到了污染,加上河床抬高,一遇大强度的暴雨袭来,即会造成汛期,隐患多多;所以,在治理中,依然需要注重对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通过河道改良、泥沙挖掘、上下游共同治理,增加流速,减少冲击力,增加堤岸的防护工作等等。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环境地质工作

首先,从工作特征来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问题的防治入手,比如,人类过度的进行滥垦、滥伐、植被破坏、排污等,会造成环境破坏,影响自然生态的自我更新,反过来,自然环境与生态受损,人类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海平面上升就是因尾气排放、工业污染等带来的温室效应所造成,现在东南来一些小岛国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另一方面,需要看到,地下水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之间的关联,比如,在西安市就因地下水过度使用与建筑过多,造成了地面塌陷,后经灌入地下水带来了地面形态的恢复,由此可见,减少破坏,增加系统化研究,加强开采的科学性与使用的合理性,妥善处理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为后代造福。其次,需要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因为,在人类社会行为发展之中,人才是主体因素,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因利益冲突而发生;所以,应注重发展中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协调,比如,现代人与后代子孙间的关系,获取利益者与治理者之间的关系等,就应该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之上;以此推论,即是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中,需要注重从利益的角度进行考量,认真分析利益所得者与治理者之间的关系,并重视人的主体性因素,扭转这种不良的破坏行为,增加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意识,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等。最后,水文、环境地质工作,是一个持续性强、需要程序化的发展过程,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专业人才管理与资源合理控制与管理等,最主要的是应该吸收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总的发展纲领,积极加强技术监督与管理,最好是利用计划与统计的制表方法,让具体内容对应到具体的评估指标上,加强协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等。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面新的形势、新的生存难题,应该积极以时代的进取精神进行自勉,努力采取环保、节能等措施,从材料科学、技术科学、管理方面进行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工作中,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方针,注重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自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人类的生存、后代的延续与增殖才能成为可能,才能保证人类的长治久安与继续生存。

参考文献:

[1]郭晓彬.加强水文地质研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09)

[2]梁益丹.城市水文地质管理应用研究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5)

[3]苟健鹏,韩志文.试析当今水文地质工作的改进与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

篇3:大同盆地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大同盆地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通过对大同盆地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逐一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其分布范围,发展原因及其影响范围.

作 者:李旭东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 名:华北国土资源 英文刊名:HUABEI LAND AND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P33 关键词:地下水   降落漏斗   水质污染   地表水污染   地面沉降   地裂缝  

篇4:水文地质资源勘察研究论文

水文地质资源勘察研究论文

水文地质资源勘察研究论文【1】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水资源的需要越来越大。

水文地质资源勘察工作是解决用水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现笔者就水文地质资源勘察的必要性、工作内容、勘察类型以及其主要查明的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类型;问题

水文地质勘察根据其工作性质分为综合性的水文地质普查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探。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此外,也可用作他用。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避免相关的工程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深入剖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1、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一般的工程都要经过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几个步骤。

其中。

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出来。

第一,地下水以工程原料为载体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之一,而岩土体的成分就包含有地下水。

岩土体中的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岩土体的工程特性。

第二,地下水作为基础工程的外在环境,通过与工程建筑物直接接触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好多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可是,由于地下水引发的问题有增无减,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以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效果。

2、水文地质勘察内容与类型

2.1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展开以下五方面内容: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钻探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一些地面物探方法来寻找抽水试验地点和钻孔的位置。

常用的物探方法有自然电场法、电测深法和浅层地震法。

水文地质测绘则是通过实地勘测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形成以及岩土的含水性质,以解释一些现象或者寻找水源富足的地方。

水文地质试验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抽水试验。

通过试验以获得水质量的相关参数,而这些试验结论可以供其他项目进行参考。

水文地质钻探的钻孔常用的有四种形式:水文地质普查孔、水文地质勘探孔、探采结合孔和地热井。

地下水动态观测则是为了便于今后进行水文地质计算提供实际性的数据。

所以,为了今后能够进行长期的观察,在试验与钻探的时候,要记得预留一定数量的钻孔。

2.2水文地质勘察类型

水文地质勘察类型是依据勘察目的进行分类的,它包括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综合水文地质勘察、特殊项目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3、水文地质勘察要查明的主要问题

3.1地下水的动态类型

地下水有两种分类方式。

依据储存介质的不同,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裂隙孔洞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碎屑岩类裂隙孔洞水和基岩裂隙水。

依据水利特征和埋藏条件的差异,有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3.2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和径流

对于这类问题,常通过抽水试验来查明。

抽水试验的深度也依据工程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的工程所做的抽水试验,其稳定时间控制在8到24个小时。

这样简单的抽水试验所得到的渗透系数并不是十分精确。

而对于一些相对更为重要的工程,所做的抽水试验至少为两次,这样的试验是降深抽水试验。

其最大降深水位最好和工程设计的水位降深标高一致。

其所测出来的参数可以用来作为其他谁水质参数的计算依据。

3.3地下水的静止水位和其变化的幅度

地下水的静止水位和其变化的幅度常常需要通过观测孔、抽水孔和测水管来观测。

而我们需要查明地下水静止水位和其变化的幅度主要是为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提供参考资料。

例如,判断砂土是否地震液化,计算地下工程的涌水量以及确定基础深度和膨胀土壤缩深度等工程问题。

3.4预测地下水引起的不良地质作用

对地下水引起的不良地质作用,是依据勘察工作所得数据进行预测的。

通过勘察结果所进行的预测,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降低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某些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有基础上浮、地面沉降、塌陷、沼泽化、盐渍化和海水入侵等。

4、水文地质勘察的必要性

4.1预防因地下水升降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常见的岩土工程危害有流砂、管涌、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等。

对于不同地域其水位升降幅度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自然作用引起的水位升降,其变化幅度不是很大。

自然作用主要指旱季与雨季的差异。

而对于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由人为的外力因素而导致的水位升降变化幅度一般都是比较大的。

对在这种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所进行的工程,其安全指数并不高。

所以,对这些水位变化幅度较大的地区,在进行工程前,一定要对该地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做好相关工作。

4.2预防因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动水压力变化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

在自然状态下的地区,其动水压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是说,其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这是由于在天然动力处于动力平衡的条件下,自然环境对这种微小的作用是可以进行调节的。

然而,对有人为活动参与的地区,由于,天然动力平衡被破坏,在外在压力的作用下,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所以,对于工程涉及的地方,不仅要做好勘察工作,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预测以及预防等工作。

4.3预防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甚大,而岩土作为工程建立的基础,其物理性质对地质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问题,所以,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工程项目的各方面都有着精细化的技术要求。

为了做好一个工程项目,每个步骤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水文地质勘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好坏,所以,对水文地质勘察的熟练掌握与应用是对每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

这对勘察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晨芳.浅谈对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10(17):127-128.

[2]周影.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勘察情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06(35):123-124.

[3]韩志文.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难点和对策解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02):140-141.

水文地质勘察研究【2】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开展地上工程和勘察地貌的最重要的手段,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实践和理解,简单的谈了一下水文地质勘查研究。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

在很多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勘查问题一直是最终要的基础和铺垫工作。

只有在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提供参数和资料。

1水文地质勘察的特征及定义

篇5: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矿区开采量的加大,矿井的建设与安全成为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矿井系统对水文地质信息的管理以及水害预测系统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系统总结出了一些较为适用的技术和理论,希望对矿井工作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水害预测

我国是矿产储量大国,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对于当地水文地质有着较为详尽的了解,并建立起数据庞大的水文地质资料库。然而,在当今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以卡片或图纸记录信息的模式在工作中有了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水害预测系统。

篇6: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研究论文

1.1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系统主要是对收集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分门别类,以便在日常工作中便于检所查询以及编辑修改等。根据系统设计所需遵循的原则来定,系统结构分为五部分并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1]。这五部分分别为:数据输入和编辑、数据检索和查询、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数据输出以及数据维护这五大模块。

1.2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1.2.1数据输入和编辑功能

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建立一个数据库,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则需要数据输入和编辑模块的存在,其主要功能就是将采集的`地质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数据库内并进行一定的编辑。

1.2.2数据检索和查询功能

该功能对应系统中数据检索查询模块,数据的检索和查询功能最大限度的方便了工作中所需资料的实时补充。由于系统采用了关系型数据模型,在检索查询模块运用关系查询算法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用户所要查询的内容。并且,对于查询的结果可在线浏览,也可输出打印浏览。

1.2.3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功能

对于水文地质的信息,除了要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外,还应有更加直观的动态曲线图和直方图等。这样文字与图像相结合才能使水文地质信息描述的更加直观。数据分析和动态曲线绘制模块的设计,能够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化自动的生成图形,并且随着数据的变化图形也能够实时的变化,工作人员在查看到图形发生变化后可及时的对当时的地质变化做出准确的分析,避免出现水文地质灾害[2]。

1.2.4数据输出功能

数据输出功能的存在能够使用户更方便的查阅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于生产管理标准化的需求。数据输出模块具备报表输出的功能,而且是一个动态的报表输出,即随着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减,报表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1.2.5数据维护功能

数据的维护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数据库的水文地质信息进行备份,系统的设计都会有不可避免的漏洞,对数据库进行备份,是一项以防万一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2矿井水害预测系统

2.1矿井水害预测系统的结构

矿井水害预测系统根据其功能所需,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以及预警功能。在众多功能中,重中之重的要数数据采集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需要收集的水文监测数据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信息,主站和子站的信息。矿井水害预测系统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水文监测对水害有一定的预防,对水害的防治能有一定的贡献,并以此来提高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在生产中切实做到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行。

2.2水害预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2.2.1完整性

系统的开发设计要统观全局,遵循总体规划。系统的设计要具有完整性,不能是单一的点或面,而是在整体布局规划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开发。

2.2.2实用性

水害预测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是为切实的解决矿井水文监测问题而进行的,因此,系统需要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检验一个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即为该系统是否具有实用性。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也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用户需求合理的融入系统开发当中,使得系统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

2.2.3界面设计人性化

一款好的软件系统是要能够操作简单便捷,用户界面要友好、要人性化,使得不同层次的用户都能很快对系统上手使用而无需进行繁琐的培训。另外,除了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外,整个系统应用还应舒适、快速而准确。

2.2.4设计模块化

对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完善。系统的功能结构在模块化模式下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系统做出调整。

2.3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实现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该理论基础即为矿井水害预警方法。同时还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方法,运用计算机的可视化对水文地质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并做出图像,将监测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最终实现水文的监测以及水害的防治。

3结论

综上所述,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与水害预测系统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将一些较为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便于工作人员的检索和查阅,使得查阅工作不再繁重枯燥。在简化了工作过程的同时,人们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矿井工作新技术的创造上,对于促进矿井、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该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我国水文地质勘测建立了一座具有实用性与时效性的知识储备库,同时也为后继的矿井工作研究提供了相关的参考。因此,水文地质信息管理与水害预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对我国矿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篇7: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研究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研究论文

1工程和水文地质的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含:水文地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水利工程的建筑地基一般是岩石和土,其类型对工程的安全稳定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岩石的岩体的结构主要是第四纪的土层,并且包含各种类型的土层的特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工程的地质结构按构造的形态可以分成褶皱、倾斜、断裂三种构造。地貌地形主要是指地表的形态以及类型,具体指地表的森林植被、山脉和水系以及建筑的分布。水文条件主要包含:地下水水质、水运动特性、岩层的透水和溶水性、含水层的厚度以及隔水层的深度。水文条件对坝基的稳定性、水库的严密性以及地下水的影响等工程相关因素都有极大的影响。另外,对于建筑材料,施工单位要对材料的开采、质量以及运输等进行详细的勘察,以保证施工过程高效且顺利的进行。

2工程地质的问题分析

2.1坝体的地质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针于不同类型的坝型,由于地质要求不同,导致工程施工的工作特点也不相同。如果大坝的岩体存在某些地质方面的缺陷,那么在工程施工中就可能导致坝基的渗漏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岩体结构的影响,大坝的边坡就可能出现错落、倾倒等现象,另外如果有泥石流的发生,也会对边坡产生极大程度的破坏。边坡的变形以及破坏。

2.2水库的地质问题

水库主要有地面水库和地下水库两种类型。水库在进行蓄水以后,水库周围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都会产生极大变化。比如,水库以及地下水的的水位升高或是风浪的冲蚀作用,就会产生诸如水库浸没、淤积、渗透等各种问题的发生。

2.3软土基坑的地质问题

软土的基坑问题主要包括边坡的稳定问题以及基坑的降排水问题。针对边坡的问题,工程施工时,采取了设置保护面、保护坡度、减低水位等措施。针对基坑的降排水问题,可以使用细砂或是粉砂的土层作为边坡,以及使用粘性的土作为基坑,并且一定要保证基坑的干燥。对于降排水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人工降水以及明排法两种。

3水文地质的问题分析

3.1山区地质灾害

在某些地区,比如说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地面结构等活动比较频繁,会成为地震的多发区。由于地震会引发众多地质灾害,比如说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与不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地表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所以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又导致了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甚至是导致地面的沉降以及地裂灾害的发生。这些现象的发生,毫无疑问又会极大影响工程施工。近年来,由于某些地区地裂以及地面沉降的问题比较严重,相关单位正在采取地下水的回灌等一些措施来缓解这种现象。

3.2水土流失

在一些地区,由于在雨季时降水比较集中,如果该地区又正好植被比较稀疏的话,就极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另外,也由于目前很多地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现象的增多,水土流失的问题就往往更加严峻。再加上某些地区,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进行了大肆的开发,严重损害了地区的生态平衡,使水土流失的现象更加严重。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不利的影响。

3.3隧道勘测

很多地区的`各类水利工程的修建都会遇到隧道的修建工程。在我国某些地区,由于某些地质结构块体的边界是以走滑断裂以及逆断裂为主,是板块运动十分剧烈的场所,所以它的南水北调等工程一般都是采用隧洞的形式。在这些工程的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地面的勘测工作,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勘测、人员素质的勘测以及选择适合的勘测方法等。3.4高边坡的问题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西部扩展,很多工程项目都面临着各种地形的高边坡的稳定问题。有些边坡高度过高,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也比较复杂,就会成为具体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边坡的地质力学、变性破坏以及荷载控制等问题,都是工程研究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性的问题。

4水文工程地质评价

在以前的工程施工中,因为没有结合实际针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评估,所以在很多地区都发生了地面下沉、开裂等质量事故。因此总结以前的教训,在对水文地质的问题进行评价时,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一是针对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具体影响,预测出工程潜藏的危害并且做出相关的防范的措施。二是根据建筑地基的具体类型,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究。三是调查清楚地下水和工程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四是结合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水对工程钢筋器材的腐蚀,可能出现的崩解、岩石土壤软化,地基可能出现的流砂、侵蚀等现象,地下水的水位对工程地基的影响,防渗帷幕对地下水以及建筑环境等问题进行重点的评估。

5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研究是最近一个世纪才发展起来的科学项目,由于它的复杂和特殊性,它的勘测一直都是各行各业中任务最难、问题也最复杂同时也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产业。工程和地质环境共同构成了工程地质的环境系统。加载岩体的时间和路径决定了地质环境的调整,当这种调整经过一定的积累,就很有可能改变原来的环境系统变成一种崭新的系统。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时,一定要对项目的适应性以及水文地质进行分析,之后再对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的规模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也要对可能产生的灾害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为工程提供详尽的参考,为确保水利水电的工程施工的进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并且能使其工程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以及有效的解决。

篇8: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1.承载力的发展

承载力来源于力学,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后应用于工程地质领域,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目前承载力逐渐具体化的衡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张林波,),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种群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国内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兴起于近十余年,这个新兴的概念和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和理解的转变,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逐步地丰富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主要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受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影响的区域,在保障地质环境系统结构稳定、功能正常或朝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下,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最大扰动强度,或地质环境所能承受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最大值。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反映的是矿山地质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矿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的难点主要有:

①地质环境承载力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缺乏一个适合的表征量,即用什么方式来量化和表征地质环境承载力;

②在承载力评价方面应用较多的量化指标有人口数量、用地面积、经济效益,但该类指标无法从整体上权衡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并且该类指标均牵涉到许多地质环境自然属性以外的经济或社会属性。

目前国内外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成果还较为有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表现在:

①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集中于单要素研究,综合要素承载力评价研究欠缺;

②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③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概念及量化方法有待深入探讨。

2.承载力指标选取准则

构建和制定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全面了解矿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解析,以系统论、决策论等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地质学、采矿工程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绿色矿业理论为指导,确定影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子,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1)综合化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体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把矿产资源、矿山环境放到国民社会系统中进行分析考虑,不能简单、孤立地看待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优劣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开发效应,如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国民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程度,同时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矿山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不能片面、简单地进行评价。评价受到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利用地质资料、经济数据、矿山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要素定量化计算。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涉及学科广,不仅要求运用地质学科、地理学科等知识,而且要求合理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其评价要素层涉及地形地貌、区域规划、开采方式等十大类,评价以项目调查和统计提供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坚持所用数据的可靠性原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检验,对资料的统计指标、统计时间、指标核算方法等逐项复查,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克服定性分析无法准确判别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劣势,采用以定量化为基础,保证评价结果明确、可靠。

(3)评价因子最优化选择。选择最优的评价因子是决定评价结果优劣的重要部分,设计选取与自然社会、基础地质、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作为因子,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为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和程度各不相同,它能够从某个方面反映承载力优劣,所以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上,采用环境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相结合、实地验证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将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社会经济、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压力、矿产开发压力、水资源压力、土地资源压力、水土污染等评价要素和指标结合起来,合理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是矿区地质作用和人为矿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诱发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有自然背景条件(地貌类型、年降雨量、矿区年径流量、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常住居民数及土地面积、矿区GDP值)、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区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土地占用破坏面积、土地恢复治理面积、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固废堆积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含水层破坏影响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水质污染面积)。例如,不同矿产资源以不同开发方式、在不同环境地质背景区内所产生、诱发和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种类、表现形式、严重程度有较大差异。矿业开发条件下,各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必表现在:

(1)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部分发生改变,如采坑、排土场、废渣堆等工矿用地的出现;

(2)矿区植被覆盖率减少,如采坑、排土场、堆渣场、尾矿库、工业广场、矿区道路等破坏原有的植被,而局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又增加了植被覆盖;

(3)矿区产生崩滑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危害周边的生产生活;

(4)矿区开采疏干排水造成了区域水资源的减少和浪费;

(5)部分矿区矿坑水、尾矿水、选冶废水的直接排放或不达标排放,造成了附近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6)废渣堆、排土场、堆料场等在雨水淋滤和风吹扩散的作用下造成了附近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应以承载矿区及附近的人类生产生活为主体。

4.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选择矿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人口密度、矿区植被覆盖率、矿坑排水强度、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矿区土地占用破坏面积比这七个因素可表现出矿区的地质环境现状,确定利用这七个因子构建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它们分别反映了矿业开发活动可能对矿区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矿区人口、矿区生态环境、矿区水资源以及矿区水土质量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共同作用影响着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等级。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5.结语

该指标体系由矿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人口密度、矿区植被覆盖率、矿坑排水强度、矿区水土污染程度、矿区土地占用破坏面积比这七个指标构成,它们是自然背景条件(地貌类型、年降雨量、矿区年径流量、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常住居民数及土地面积、矿区GDP值)、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矿区面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露天开采、井工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土地占用破坏面积、土地恢复治理面积、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固废堆积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含水层破坏影响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水质污染面积)对于矿区整体地质环境的集中体现。这些指标的变化反映了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可以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建立所需要的指标因子。

参考文献:

[1]郭珊.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s1):29-31.

[3]关英斌,许道军,郭婵妤.邯郸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31(4):474-478.

[4]吴良兴.大型煤矿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

[5]张林波,李文华,刘孝富,等.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09,29(2):878-888.

[6]曾维华,杨月梅,陈荣昌,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7(6):27-31.

篇9: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分析论文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对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造成制约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文地质危害,所以,要想切实提升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深入的了解及掌握,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作业时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以对水文地质灾害予以有效避免。该文旨在对现阶段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中与水文地质灾害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行业人员借鉴与指正。

关键词:

篇10: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分析论文

1、引言

作为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对于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反观我国现阶段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依然存在着对水文地质危害不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水文地质危害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预先制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才可实现对此类危害的有效控制,由此可大幅度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2、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评价概述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工程项目所处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周边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与岩土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考量,由此精确判断地下水能否对工程造成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勘查工作开始后,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种类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工程类型着手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探究,除了要对各类水文地质影响进行科学评价之外,还要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扎实、可信的水文地质参考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整体进度和质量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水文地质危害有可能出现于地基基础下方的承压含水层,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估算和判断基坑底板被承压水突破的可能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岩土因水位升降而发生的不均匀涨缩以及地下水位所处的状态等指标。此外,在开展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还要测量和记录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腐蚀性,在开挖位于地下水位下方的基坑时,必须首先做好富水性与渗透性试验,继而对建筑物稳定性受到人工降水所引发的地表沉降干扰的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

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地下水位升降

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后果极为严重,若不加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一旦发生危害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工程项目来说,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来源无疑是地下水,不管地下水位是受到人为因素还是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也不管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都将会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将其的变化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建筑物将不会受到威胁,但如果其超越了临界值,就将会对建筑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举例而言,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会引发基础土壤的盐渍化、沼泽化等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建筑物的倾斜或断裂,甚至导致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下降和地下室被水淹没等等。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则很容易造成地面沉降等危害,这将对建筑物周边的土体结构产生负面制约,不仅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也会大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总体上看,引发地下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对此,施工人员务必要高度重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相应防范工作,否则将很容易导致地下水水位沉降的多发,进而对周边岩土体的结构和膨胀收缩度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岩土的不均匀膨胀,最终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致使建筑物地基土承载力的不断下降。

3.2地下水压力变化

一般而言,地下水有着相对较小的作用力,地下水的状态如果始终正常,就不会对工程项目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工程人员如果未能在施工过程中足够重视地下水压力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地下水压力平衡被打破,诱发地下水压力危害。在地下水的压力作用下,将有可能发生流沙与基坑突涌,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程度破坏极大。而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出现问题,那么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说,工程技术人员实时关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地下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从根本上防范地下水压力危害的发生。

3.3地下水位的升高

地下水位的升高也会对建筑物造成诸多影响,而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受到周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制约。同时,排水管道的铺设、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灌溉工程的渗透作用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总体水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分析:1)地下水位的升高可软化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加大周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使土壤强度的降低和压缩性的增强,这样便会引发工程项目的沉降和变形;2)地基易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而发生侧移,并且地基也容易出现隆起造成建筑物稳定性的破坏。

4、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策略分析

4.1调整和规范地质勘查工序

就工程项目而言,前期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非常重要,这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产生极大影响。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不仅复杂程度高,系统性和专业性也很强。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出台和颁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地质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将得到有效地保障,同时工程施工的.合理性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工程地质勘查规章制度应涵盖勘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对诸如勘查的目的、任务、评价等每一个工序和环节都进行详细规定,这对于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效果和进程都有着极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此外,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工程地质勘查人员都未能对相应规章制度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依赖于自身经验,这也会造成勘查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工程地质勘查人员必须对自己工作和职责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勘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

4.2深入调查地下水实时状态

施工人员应在工程前期调查地下水的埋藏状况,确保工程项目不会受到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确定调查目的,设置相应的调查指标;2)了解当地的地下水类型,确定地下水位埋深,进而对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质腐蚀性有了深入的了解。以上因素只有先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才能够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坚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选材时,工程人员应根据勘查结果确定选用的材料以及施工方案,并在动工之前预先做好应急预案,并通过基坑深度的控制、水压力与地水位的降低等手段来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发生。

4.3将地下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若建筑物下方地下水位有变动,其质量和寿命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地下水位的上升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从引水渠管道和地下给排水管道两方面予以支持。地下水位的下降也会造成类似后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增强地下水的抽取工作,一旦出现地下水水位的失控,必须尽快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对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5、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危害将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工程施工作业安全及日后的使用安全,相关人员就必须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严抓每一个细节,高度重视地下水的调查及分析,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危害的治理和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大幅度提升建筑的稳定与安全性能,从而在推动工程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能芬.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7(12):381-383.

[2]钟铭金.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9):97-98.

[3]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645-646.

篇11:矿产资源开发与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摘要: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滇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稳定,水文地质环境较之其他矿产资源开发地区更加脆弱,一旦矿山资源开发不当将给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基于此,本文从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极其开发意义着手,深入分析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滇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地质环境

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意义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东部城市不但不再具备以往开发矿产资源独一无二的优势,后期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储备量,以上种种因素最终使得我国矿产开发的方向和重点由中东部城市转移到还尚未被大量开采的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滇西北地区,滇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铅和铜存储量,早在1990年左右,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数量也多,富矿的比例整体也较高,矿区也更加集中,矿点也较多,以上种种,使得滇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1]。

2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矿山开采最为普遍的问题是矿山开采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无节制的开采矿山资源,打破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平衡,给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滇西北地区矿山开采也不例外,故而笔者在此主要分析矿山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矿山废水污染严重。采矿和冶炼会造成矿山周围的水资源中的CL-、SO42-以及HCO3-等在类的化学物质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人们的的生产和生活,同时,由于弃渣通常是被堆放在沟谷或者低洼处,会严重阻塞河床,对地表径流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改变了水文条件,此外开发矿产是一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滇西北地区的矿山在日复一日的开发中,产生诸多的废水,而这些废水往往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向了江河,最终对河水造成污染。这些污水往往都是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最终导致了滇西北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土地和农村物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污染,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每一年都有超过30亿吨的矿物废水排放,而这些废水大多含有大量的有害金属,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水源受到污染,导致了农村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灌溉水源缺乏,导致了粮食产量减少,质量下降。(2)疏干排水导致灾害频生。因为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较为复杂,因而在进行采矿之前,首先要排除所有的地下水,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还会强制性的排除一定数量的地表水,方能进行开发,然而这种梳干排水的做法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矿山的开采。随着矿床的深入开采,强排地下水会造成巨大的`水头差,出现突水现象,对工人的生命危险造成危害。虽然滇西北地区有上百亿的煤炭矿床资源,然而由于突水灾害的影响,至今仍然难以开采,同时滇西北地区有许多充水的矿区,由于将水量排尽,导致地面出现坍塌现象,对矿区的建筑和交通均带来负面影响[2]。(3)地面沉降。导致地面沉降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采矿人员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含水层难以承载岩层和地面的负重,最终使得地面沉降,第二滇西北地区每年开采上百万吨土石量,造成了大面积的地下空间。

篇12:矿产资源开发与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在我国滇西北地区矿山水文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其他矿山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研究滇西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措施,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

为了合理而有效的开发滇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进一步降低对水文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开采人员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了解是行动的基础和保障,开采人员除了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拥有一定理论基础,也要深入滇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期环境和气候,根据环境以及地貌和地质构造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保护和开发方案。根据不同的废渣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和处置方案,变废为宝,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尾矿库和临时弃渣堆放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在灾害多发地点,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灾害发生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治理方案;由于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敏感脆弱,因而也要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矿产的制度[3]。

3.2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水文地质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被恢复,因而相比治理更为重要的是预防,而采取治理保证金制度则是预防矿山水文环境遭到破坏的有效措施,“治理保证金制度”顾名思义是指采矿权人在采矿的过程中为破坏的矿山环境缴纳相应的保证资金,保证金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使其采矿权人形成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履行保护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的治理义务,在治理方面,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组织专人进行治理,加大治理力度,改善矿山水文地质环境,进而改善整个生态系统。

3.3提高对水文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水文资源,才能使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得以真正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成为人类的依靠,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因而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要想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人们从思想上重视水文资源,明白水文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优化水资源的内部结构,最后要针对滇西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建立一套适合滇西北地区的水文预警机制,尽早的知晓和预防各种危害灾难,减少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4结语

虽然保护水文地质环境这一任务十分艰巨,然而只要我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在对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之后,合理的开发滇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同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对水文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总有一天能够改善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而改善整个生态系统,促进民族的进步,带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曹晓娟.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35(4):123-125.

[2]张照志,曹清华.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J].资源产业,,3(12):12-13.

篇13:运用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场地污染论文

运用环境水文地质勘查场地污染论文

摘要: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发展理念,就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迹,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污染场地环境对水文情况的影响。鉴于以上问题,文中在对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概况进行分析之后,探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对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局面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污染场地环境;

污染场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污染问题长时间存在得不到有效处理,不仅会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会使附近的水资源受到影响,致使大量水资源无法再次利用,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我国的水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仍然不足,这也体现出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

1、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查概况

污染场地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特定区域的污染程度、污染原因以及污染类型进行确认,之后可以根据勘查结果制定出真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我们将污染场地勘查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污染识别阶段,即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污染场地的面积和范围进行测定之后,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污染场地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为污染采样分析阶段,即相关人员需要对污染场地的水资源、土壤以及污染物进行分别采样,为了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污染场地内不同区域进行采样,综合分析场地污染的状况;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估阶段,即在对前两个工作阶段中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对地质勘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洞悉勘查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2、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及其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

2。1、勘查内容

实际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根据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步勘查,确定基础的勘查数据,具体工作内容为对污染类型的确定、对污染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危害程度的确认;其次,对污染场地水资源的分布类型来确定最终的勘查工作内容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水资源的分布类型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循环水等,其中针对地下水源地质勘查工作对勘查技术的要求较高;第三,在实际勘查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勘查数据和勘查结果整理成报告的形式,其中还需要提出改进污染场地水文环境的有效建议,为后续的水文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2。2、勘查技术要点

(1)、水文地质勘查点。

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与勘查点的确定具有直接关联,要想保证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对勘查点的合理确认:第一,在污染场地明确的情况下,在设定勘查点时需要注意,在同一范围内进行勘查点设置时,需要将勘查点的数量保持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勘查区域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勘查,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在同一范围内设置三个以上的勘查点可以保证勘查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无效勘查现象。第二,合理配置监测井,为了实现对地下水上下游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的有效监测,需要将监测井设置在地下水体的上游或者下游;第三,对于勘查点数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通常来讲,将勘查点的深度确定在五米作用为宜。

(2)、水文地质采样要求。

在进行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采样工作时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需要对不同土层的样品进行选择,对于表层土进行采样时,一般会选择1。5以内的土壤作为样品,而对于进行过回填操作的区域来说则需要对表层土进行确认之后再进行采样。另外,进行表层土采样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层变化进行采样调整,也就是对于土层分布不同的区域,需要增加采集的样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最终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需要对水文样品进行合理选择。通常在对水文样品进行选取时只需要选择第一含水层作为样品,实际的水文样品采集工作需要根据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确定是否对第二含水层进行样品采集。

(3)、污染场地检测与试验。

污染场地检测和实验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土壤试验和污染物分析两种。其中土壤实验是指在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采集之后与原有的土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做出针对污染场地实际污染情况的评估报告。最主要的对比内容为土壤的有机物含量、颗粒以及土壤单位重量的变化值等。而污染物分析指的是根据污染区域的污染指标,对污染场地的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对于污染指标而言,不同的区域所设定的污染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实际开展勘查工作时需要对当地的污染指标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方能保证后续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4)、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样品采集。

首先,用于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的样品应该满足颗粒物分析要求,因此,在采样过程中,取土器顶部应该略高于虚土,防止虚土进入取土器造成样品检测数据的不真实性,另外,当取土器无法进行表层土取样时,应该使用锤击方式进行破土作业,保证样品采集。其次,用于分析污染物的土壤样品应该满足样品密闭性。因此,采集到样品时应该保证样品当中杂质数量的最少化,而且应该采用瓶装作为样品保存主要方式,防止杂质与污染物发生反应造成污染物检测效果数据的偏差。

3、结语

科学技术最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直接关联,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勘查结果的准确程度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文中的阐述可以发现,水文地质勘查的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进行展开深入研究,提升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娟。探讨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科研,、(27)、。

[2]邓云。污染场地环境工程水文勘察施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1)、。

篇14:面向矿山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研究教育论文

面向矿山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研究教育论文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实施了生态环境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多为基础性、公益性任务,但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面的有关规范,这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是不利的,笔者在总结以往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实践及经验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工作方法能为有关部门和同仁提供参考,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地质建设和保护服务。

1 技术方法

1.1 工作执行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有关规范,因此调查工作应参照执行以下标准(规范、规程)。①GB/T14158-9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探规范(1∶5万);②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③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④G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⑤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⑥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⑦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⑧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⑨GB 50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 收集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的报告和图件决不是任意臆想,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查,在拥有充分的大量的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总结。不言而喻,收集资料是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直接关系到野外工作成果好坏的重要和关键;所以收集资料是十分必要的。要重点收集矿山所在地农业局、水务局、水文站、地震局、环保局有关环境地质研究或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市(县)志;水田面积、机井分布、地下水下降、洪水、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地下水开发状况、地表水资源量、开采量、堤防工程现状及堤防工程建设长远规划、水利发展长远规划、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计年鉴;国家级省级,市、县环境保护区资料和环境质量报告书;水文气象资料;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储存量、矿产开发管理

规划。

1.3 地面环境调查

1.3.1 调查的内容

要查清区域的地貌形态、成因与土壤、植被的组合规律,为地质环境分区提供依据;查清区内地下水开发现状及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尤其查清大面积旱田、水田区,由于大规模无序、过量开采潜层地下水而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查清区内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功能、边界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地下调蓄条件和能力;在基本查明测区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测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和人类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1.3.2 观测路线布设

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着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1.3.3 调查点布设

①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存在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处。⑤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1.4 矿井调查

重点调查勘探区及其周围矿山开采以来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规律。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位置及开采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平、开采面积);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老窑积水情况,分析其充水因素;调查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石、废渣石等)堆放位置、范围,划出采空区和地面塌陷范围。

1.5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1.5.1 地表水

调查径流量、水质、洪水位线。

1.5.2 地下水

调查水井位置、水井结构、水位、单井流量等,按水井野外调查表进行填写(水井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

1.6 实验测试

1.6.1 水质化验

根据本区水质污染特征,确定分析项目。全分析:K++Na+、Ga、Mg2+、Fe3+、Fe2+、HCO3-、SO42-、Cl-、NO3-、NO2-、OH-、F-、CO32-、pH值、矿化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游离CO2、SiO2、Fe、Mn、Cu、Zn。

污染分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在矿排水和河流污染地段的上、中、下游,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并在距其20 m、100 m远的水井内也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以论证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污染分析水样同时也是全分析水样。在调查区内的村庄内,均匀分布地选择水井,进行大肠杆菌水样的采取,所取大肠杆菌水样同时做水质全分析。

1.6.2 矿石(煤、铁、铝土)有毒有害成份测试

对各种矿石分类分别进行采取,测试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1.6.3 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有毒有害成份测试分析项目与煤有毒有害成份测试项目相同。

1.6.4 土壤成份测试。目的是评价土壤质量现状。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取样,取样垂深20 cm和50 cm。分析项目为:土壤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1.6.5 土壤污染测试。目的是了解矿山开发对土壤的污染现状。分别在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附近20 m、100 m采取土样。分析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2 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既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等的评价。还应考虑环境地 质条件和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即采矿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破坏,对人为经济的影响和破坏等(表1)。

3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原则总结

3.1 收集资料先行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等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3.2 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采取收集资料、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等以系统论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为充分论证矿山环境地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做得更快、更精、更好、更新。结论应建立在可靠的实证基础上,力争提交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成果。

3.3 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确定部分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其他地区作为控制性调查区。结合以往地质成果,按精度要求开展野外综合性调查工作,重点侧重于地质环境对生态的控制作用的'调查研究。即在地质环境中最积极、动态变化强、具有生态意义的地下水、岩土体、植被、化学元素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既反映普遍性,又反映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样获取的成果翔实、可靠、有代表性。

3.4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

工作中要采取智慧集结、思维互补、预案优化、认同便捷、决策共识的方法;学习、获取、创造多方面更新的知识科学思想、能力、方法、理论、技巧;充分具备科学的生态地质环境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地质环境发展史;善于解决矛盾,抓主要矛盾。充分抓住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凡是与矿山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进行准确具体、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与此相关不甚密切的作为一般性调查。既考虑组成地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又确定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用发展辩证的眼光,观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充分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未知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认识及编测结合的原则部署路线,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其调查精度为1/1万。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毕业论文题目

矿产资源开发与水文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水文地质勘察难点和对策论文

地质勘查单位生产管理现状及措施论文

地质勘察对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论文

统计学对地质工作的重要作用论文

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水文地质问题与对策论文

矿产地质勘查研究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强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分析论文(集锦14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地质科研单位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途径论文2023-09-01

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分析论文2023-06-11

岩土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分析论文2023-09-25

岩土工程论文2022-08-09

工程勘察中的困境及措施的论文2023-12-17

环境学科背景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2023-12-17

工程地质的毕业论文谢词2023-08-13

煤田地质勘查中煤质工作的作用论文2023-06-21

地表水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论文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