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时间:2024-04-18 07:21:3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共14篇)由网友“鱼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篇1: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近年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非凡。在旅游产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如今新媒体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因此本文针对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供旅游业相关人士参考。

前言

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就是旅游管理。新媒体技术与旅游管理工作的互相碰撞,将会对旅游业整体的发展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技术优势和理念优势,这将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

要想将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有效应用,对其特点的探究十分有必要。只有全面了解新媒体的特点,才能将新媒体技术合理的应用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新媒体就是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将各个终端作为基础,从而进行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新媒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技术层面上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关键在于其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新媒体主要由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成,而当前的高新技术主要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因此新媒体在技术层面具有先进性。②新媒体的具体使用,需要依托相关的设备和平台。而平台都是虚拟的,人们通过这些虚拟的平台进行交流、信息传输、获取服务。这些都依靠新媒体对于多种先进新技术的有效融合。③新媒体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时候同样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这就决定了新媒体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便捷性的特点

传统的大众媒体一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完成信息的传输工作,对于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而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在信息传输方面的.便捷性,在时效性上优势明显。新媒体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满足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因此新媒体如果在旅游产业中有效应用,将对旅游管理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用户群体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新媒体在用户群体方面的广泛性其实就是指使用新媒体的用户非常多,近乎达到了全民参与的程度。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用户,例如微信和微博,差不多每个人都在使用,通过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将新媒体运用到旅游管理中,对旅游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可持续性进步产生明显的促进效果。

二、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旅游品牌的建设力度

旅游品牌的建设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极为重要。旅游品牌是一个旅游景区的价值所在,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特色。因此旅游品牌建设是旅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将新媒体运用到旅游品牌建设中,可以提供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应用思路。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和用户群体广泛的优势,对于旅游品牌的特色宣传和推广效果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对其他旅游品牌的宣传策略、建设优缺点进行学习和借鉴。而新媒体在旅游品牌建设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因此只有发挥创新精神,保持一定的特色,才能发挥新媒体对旅游品牌的建设作用。

(二)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效率

新媒体可以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效率。主要表现为:①新媒体在信息传输层面便捷性的特点可以便于旅游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果发生管理方面的问题,能用最快的时间来解决问题。②利用新媒体可以大大提升旅游景区管理的技术水平。旅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将大量的工作内容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来完成,使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达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例如建立网络售票平台。通过使用新媒体,减少了旅游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管理过程得到简化,促进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景区服务反馈系统

旅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景区服务,大多数游客来旅游景区游玩,对于景区服务也十分在意。因此也应该重视新媒体在景区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新媒体建立景区服务反馈系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反馈系统进行提问,旅游管理人员通过对问题的分类,及时解决问题并回答。游客通过这个反馈平台会收到旅游管理人员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旅游服务反馈系统,不仅对旅游管理起着监督和促进的作用,还能够为游客排忧解难,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促进旅游产业的信息互通

新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信息互通。根据不同的景区的特色建立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旅游管理。例如以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它们有着不用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个新媒体平台,同一类型的旅游景区管理层可以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同时对于同一个地域的旅游景区也要建立新媒体互动平台,这可以有效加强地域景区间的互相联系。最后建立有着不同分类内容的旅游管理交流平台,旅游管理的概念十分宽泛,内容及其庞杂。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管理内容的以往经验和对策的探讨,达到有效提升旅游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应该重视多媒体对旅游管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实践表明,新媒体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在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在用户群体的广泛性的这几个特点,使之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特点的分析,将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优质的旅游管理水平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只有发挥其在旅游管理中的优势,才能切实有效的为旅游景区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篇2:新媒体对旅游管理的应用论文

新媒体对旅游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旅游管理中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辅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品牌的宣传,行业信息的沟通互动,对整个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辅助作用。作为旅游管理工作而已,需要熟悉各新媒体平台特性,有效地提升工作水准。

关键词:旅游管理;新媒体;应用

近年来,新媒体的盛行改变了传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对于旅游管理而言,新媒体既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手段与宣传途径。旅游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深化了解新媒体特点与发展变化,有效的利用新媒体为旅游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一、新媒体的基本特点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支持让媒体信息的传播效率更快,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参与新媒体的用户群体相对较广,是当下各行业市场开拓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集合了传统媒体的所有优势,可以传播视频、音频、图文资料,同时也可以在新媒体上产生实时的互动沟通。其整个信息接收效果更具人性化考虑,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生活习惯特点。其背后的先进技术有效的处理大量信息,保证信息实时的传递。整个新媒体的运作成本相对更低,对于较多用户而言,新媒体的低成本赢得了较多用户的认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商家加入其中,让网络信息时代成了当下时代的主流特色。新媒体的用户群体广阔。新媒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嵌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形式之中。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捷服务,同时也让新媒体的各信息平台与用户之间产生了更强的黏度,用户的忠诚度更高。但是新媒体也在每年不断地推陈出新,不同平台的淘汰率也相对较高,要想拥有长久的用户忠诚度,需要在管理创新上发挥更大的智慧和资源利用。

二、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

(一)帮助旅游品牌宣传

新媒体可以有效地成为旅游管理中旅游品牌的宣传途径,当下旅游客户有大量的人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人们会通过新媒体来接收旅游信息,甚至在新媒体上订购旅游资源。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潮流,有效地提升了人们对旅游活动安排的效率,提升了有关服务购买的便捷性。同时各大旅游品牌有自身的特色,更为人性化地切中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有效地降低了人们的旅游成本,提升了旅游品质,由此提升了用户对网络途径接受旅游资讯的认可度。作为旅游公司而言,需要注重网络渠道的品牌宣传。在具体的形式上,可以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投放旅游资源广告,也可以建立公司自身的旅游App平台,或者具体到旅游公司各分支点工作人员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上的宣传推广。让旅游资讯和旅游品牌得到不断的扩展,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方便客户与旅游销售人员之间的沟通互动。及时让客户了解他所需要的旅游服务内容,甚至在平台上及时选定旅游服务项目,完成整个交易过程。面对新媒体平台的宣传特点,旅游公司需要依据自身品牌特点,做好目标人群的定位。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依据不同人的喜好做旅游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推广。有效地满足不同群体人的需求,同时在宣传推广上要注重创新创意的突破,吸引人们关注,由此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最终价值的实现。

(二)旅游产业信息的沟通互动

在旅游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大量的旅游信息的沟通互动,公司之间、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来往,都可以放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交流的效果,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的促进行业之间的信息流通,让整个产业的发展更为兴旺发达。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包括旅游景点的特点,旅游景点的变化状况,各行业有关政策文件的发放,管理经验的交流等,都对整个行业发展有较大的辅助作用。有关信息的交流,新媒体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帮助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播。同时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对于有关信息的传递甚至可以降低到零成本的状态,让整个管理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转变管理思路

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旅游管理的思路。传统的旅游管理相对于是单方向进行,而在新媒体上,企业与客户之间保持了平等对话的状态。旅游企业如果缺乏专业的服务精神,提供劣质服务后容易受到大量用户的负面评价。而这些评价会直接导致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信誉度下滑,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用户管理而言,不良的`用户记录也会让旅游企业对有关客户在旅游服务订购上提升更强的防备心理,甚至有专业的旅游客户黑名单。在新媒体的辅助下,经营和消费的状况更为透明化,不良的劣质行为都会有所记录与反馈,从而对个人或者是对企业形成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这种交互形式可以有助于企业与个人管理好自身的行为,避免违规操作。面对着这样的市场环境,旅游管理也需要积极转变思维,不断的树立良好的形象口碑。通过口碑影响来扩大自身品牌的价值,由于信息沟通交流的迅速性,不良的行为会迅速地在行业内传播。因此有效地提升了监督管理的力度,对不良经营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也方便了有关部门在监督工作的便捷性,及时地掌握行业变化状况,具体到各企业的运作状况,提升管理监督的效率。

结束语

旅游管理方面,需要有效的吸纳新媒体的优势,满足当下人们生活工作的信息互动沟通习惯,拓展自身品牌在新媒体上的影响力,由此渠道来提升自身旅游管理的水准。在具体的处理上,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做好新媒体运用的成本控制。让新媒体的运用低成本、高效率、高产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都兰.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市场,(17):186+188.

[2]王辉.浅析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09):231-232.

[3]谭靓岚.探究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8(08):94+97.

作者:刘媛媛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篇3: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走出家门,去祖国各地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并且在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旅游行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旅游产业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很不规范,种种旅游行业问题时常出现在新闻中,严重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新媒体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使其成为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针对新媒体的特征及旅游管理发展需求对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旅游管理;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将旅游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的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从业人员仍然在不断摸索前行。旅游管理对于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引导与规范作用,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开展管理活动,促进旅游管理保持先进性与实用性,更加有效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时代诞生的一种全新传媒方式,它依托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展传媒活动,新媒体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管理同样可以应用新媒体,以新媒体为基础开展信息传播和交流,这也要求我们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管理。

(一)新媒体具有技术先进性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在诞生后迅速占据传媒市场的大量份额,正是因为新媒体具有极强的技术先进性。它依靠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完成节目制作和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传播广度更宽阔。新媒体利用虚拟平台与受众进行交流和沟通,而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推广普及使得新媒体已经完成了全覆盖,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技术先进性。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旅游信息也需要依靠先进技术进行传播,这与新媒体的特点是相互契合的。

(二)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便捷性

新媒体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信息的传播,这也是新媒体的最核心优势。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依靠电视、广播、报纸、户外媒体等方式完成,这些方式的传播效率完全无法与新媒体相媲美。而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工具使得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新媒体基于这些工具进行信息传播的,这也使得新媒体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信赖与喜爱,而新媒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产业信息反馈更加高速化,消费者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或者旅游产业相关信息。

(三)新媒体受众具有广泛性

新媒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无死角全覆盖,中国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网络覆盖率大大提升,大部分中国人都已经可以享受高速网络服务。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而微博、微信、QQ的全面普及更将新媒体的受众进一步拓宽,新媒体受众覆盖范围极为广泛,大量的用户开始通过各种互联网软件获取信息。新媒体覆盖范围的'广泛性使得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用户发布信息,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开发利用能够使得新媒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实现信息盈利。

二、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旅游管理在旅游产业中作用日益凸显,这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旅游行业中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旅游管理急需得到加强,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传播方式必将在旅游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一)提升旅游品牌建设的地位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观和消费观也必将更加理性,优秀的旅游品牌将成为吸引游客的最重要方式,旅游品牌彰显了景区的特色和优势,旅游品牌建设的过程既是加强景区自身建设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景区吸引力的过程。新媒体能够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品牌建设提供重要支持,而旅游品牌建设也是旅游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旅游管理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强旅游品牌建设,积极宣传和推广本地旅游特色,帮助更多旅游者了解景区优势,积极与新媒体展开合作,全面发布旅游相关内容,增加景区知名度。在利用现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在坚持新媒体特色的同时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进行品牌建设,使得自身旅游品牌能够在众多旅游资源中脱颖而出。

(二)提升旅游服务的先进性

旅游管理涵盖了景区内的各项事物,而旅游管理的最核心目标就是使旅游景区能够满足游客需求,赢得游客的信赖和欢迎,最终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景区旅游消费。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的成败,良好的口碑能够为景区赢得更多支持,而不好的服务将会导致景区游客快速流失,浪费了优秀的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管理是国内很多旅游景区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而景区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使服务管理难度大大提升。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旅游服务管理能够使用的工具更加多样化,管理者可以通过微博、网站等途径收集游客意见,及时发现服务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微博、QQ等方式与游客进行交流,快速掌握游客意见并及时改进。管理者可以利用新媒体途径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既能够快速为游客提供大量信息,同时也能够有效收集用户反馈,实现信息服务、网络购票、人性化服务、景点讲解等等多种服务,有效提升了旅游服务的先进性。

(三)提升旅游管理的效率

旅游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业建设的效率和效果,新媒体的全面应用为旅游管理效率提升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旅游管理者在内部进行沟通交流时可以使用新媒体作为沟通方式,不同环节的管理人员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顺畅交流,而当某些管理问题出现后,这些问题也能够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管理者也可以及时进行反馈,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新媒体的全面应用能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良性监督,有效避免了不符合市场需求问题的发生。而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使得很多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过程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完成,大大减少了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旅游管理涉及到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的介入能够促进旅游管理效率提升,对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旅游产业良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路径。

(四)促进旅游产业信息互通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有效整合这些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合力,利用产业合力来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旅游。而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下,旅游管理对于旅游产业资源的整合影响力较小,很多景区仍然保持着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产业规模未能有效形成,影响到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全面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旅游管理必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有效引导和促进整个产业整合加速,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性。而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新媒体平台能够帮助旅游管理者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共享旅游产业信息,有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不同景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但是在景区设计和景区服务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努力学习和借鉴其它景区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它景区的失败教训。这能够促进整个旅游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助于各地经济发展,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更有助于改善当地产业环节,提高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新媒体能够在旅游管理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推动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9).

[2]李竹竹.新媒体背景下旅游形象传播效果评价[D].贵州财经大学,.

[3]展玉清.新媒体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研究[J].东南传播,(09).

[4]杜焱.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06).

篇4: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论文

一、新媒体环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独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些适宜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它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缺乏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合作的系统工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靠学工、团委和就业三部门推动,完全脱离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往往限于举办几次创业计划大赛或者几场创业讲座,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社会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行为未能给予足够重视或者理解。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死板,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相当部分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采取单一的、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教学内容死板,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课程体系编排不合理,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办理创业手续,如何运营公司等,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心态和创业能力的课程。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目前在独立学院担任创新创业教学任务的老师主要由以下两部分构成:一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二是教授公共管理学或者行政管理类课程的老师。这样的师资构成无疑是创业教育的最大软肋。一方面,他们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理论水平不高,无法结合新媒体通俗易懂地讲授创业理论,使学生无法掌握创业理念的精髓;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一定的创业经历或者接受过类似的创业培训,无实操体验,无法将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鲜活化、通俗化。

二、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的创业理念

第一,独立学院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当中,加大人员、经费投入,明确分工,将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指导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编订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与其他学科构成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构建教学、就业、科研、团委等多部门参与的长效机制。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于在各项活动或者赛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通过学校报纸、广播、微博等媒介对获奖师生的事迹予以重点报道,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点带面,形成良好创业教育氛围。第二,教师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恰当、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通过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创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拓宽视野,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从中获取创业机会,寻求创业途径,选择以新媒体为基础创业。

(二)建立创业教育指导网络工程,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第一,独立学院要做好调研工作,听取学生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意见,研讨和制定新媒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选用合适教材教学。另外,要广泛利用好新媒体,将创业教育的官方用户植入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能将一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创业信息分享给广大学生,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帮助其创业。第二,独立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但要注重突出专业特色,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而且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定期邀请成功的企业家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创业成功的过程,讲解创业方法,提供创业指导。第三,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环境的投入,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方面,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建立创业基地。比如:学校购买正版的创业实践软件,组织学生在网上创建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模拟仿真平台,接受在线创业实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使学生尽早进入创业真实场景,熟识创业流程。

(三)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培训,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可靠保障。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独立学院应大力支持或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其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并且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帮助老师积累创业指导经验,提高创业指导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第二,独立学院须根据自身特点建设形成一支相互融合和发展的创业教师队伍,不但要立足本校培养有潜质的青年教师成为“术有专攻”的创业导师,而且应注重社会人才的挖掘与吸纳力度,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吸纳一些具备创业经验的人士到学校从事创业教学工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总结

独立学院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力,唯有如此,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有效扎实地稳步前行,才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把“利刃”,实现创业促就业,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篇5:形体训练应用下的高校旅游管理论文

形体训练应用下的高校旅游管理论文

一、高校形体课程开设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必要

(一)开设形体课程的是社会的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探索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有新的认识,而2+1模式下的高校培养人才计划,更是顺应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不仅注重课程的设置以及在课程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了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对舞蹈形体训练更加重视,根据社会现实需求来决定舞蹈形体教育发展的方向,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设舞蹈形体课程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符合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舞蹈形体训练培养学生毕业后在紧张工作竞争中的抗压能力,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富有生气的精神面貌。以便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中适应社会。综上所述。无论是提高身体的素质实现有价值的终身运动,还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形体课程的开设是切实可行而又必要的。

(三)形体训练的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健康是人们感知青春活力的基础表现,最自然最基本的美是人体通过外在的形体美来展现。形体训练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协作协调能力,还可修饰、改善、矫正身体的不良姿势,塑造优美的身体姿态,培养高雅的气质。通过形体训练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并在形体训练运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塑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培养健康的身心形成健康、健美的心灵与体型,更近一步帮助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

二、形体训练中芭蕾基训的应用

(一)芭蕾基训通过形体训练进行外在的形体美与内在的气质是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与训练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根据人体解剖学和专业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正确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形体的正常发展。芭蕾基训是进行舞蹈与形体训练的基础,具有科学、规范、严谨的特点,它要求“开、绷、直、立”是对人体及舞蹈强化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基训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同时塑造高贵、典雅的气质。芭蕾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与舞蹈形体训练的精髓,芭蕾基训“开、绷、直、立”的训练,是对舞蹈表演者和形体训练的一项基础必修课,在规范的要求和形体训练法则中,训练出优美、挺拔、修长的身体姿态,所以在学生形体训练中充分利用芭蕾基训进行训练。

(二)芭蕾基础形体训练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是骨生长发育趋于成型阶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思想相对成熟具有判断事物的能力。生理上身体发育基本完成虽然过了最佳时期,但也是形体发生突变的敏感期。虽然遗传因素起着很大决定作用,但后天的形体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先天带来的不足。形体训练主要针对人体的.肌肉、骨骼、韧带,通过形体训练拉长肌肉线条与骨骼的伸展能力,改善人体肌肉形态和骨骼特征,改善后天养成的弯腰、驼背、内外八字等不良的习惯及身体姿态,运用芭蕾基训相关训练内容来矫正与塑造来形体美,由于年龄生长发育趋于骨的成型阶段,这一训练将遇到来自身体对抗的阻力,需采取强制、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修长、挺拔、匀称”的形体。

(2)生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没有舞蹈基础或自身舞蹈基本素质较差。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大学这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规范的舞蹈形体训练,在肢体表达、身体机能甚至身体基本素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欠缺。故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舞蹈形体教学中给形体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需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步骤,从树立学生对舞蹈形体的认知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结合一定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训练难度与过程,使学生塑造出良好的形体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舞蹈形体训练的意义

2+1模式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有创造性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人。而旅游酒店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增强自身形体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优良职业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这种服务性质的专业来说,舞蹈形体课程鼓励发挥个体的特长,扬长避短,按照每个人的特质,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每个学生从都能感受到生命张扬、个性舒展、心灵愉悦、自由创造的美丽境界,同时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

篇6: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式教学的分析论文

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式教学的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这对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的旅游管理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情景模式教学;旅游管理;应用

1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的旅游管理教学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市场需要,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符合。因此,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以外,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人才还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并未关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能真实的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只有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活跃的思维才能在情景模式中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2.1情景设定与角色分配:

情景设定与角色分配是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式教学的最基本步骤,首先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结合书本特色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教学内容需要确定其主题,通过教学主题的确定创设情景,每一教学主体安排一至两个情景,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在完成情景设定后,根据教学需要,就情景中的角色为学生进行角色分配,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定和学习情况进行分配,接着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模拟导游”课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当地的一些景区,如老虎滩海洋公园、星海广场、大连森林动物园等景区,进行实地的导游讲解,让学生对当地的景点产生感性认知。接着,邀请一名学生扮演导游,另外一些学生扮演游客,导游学生手拿导游旗和话筒,游客学生戴着旅游帽、背着背包进行情景剧表演。导游的服务工作包括迎接游客工作、商定活动日程,制定旅游路线、讲解服务工作、送客服务以及各类问题的处理工作等,这些都是导游所需完成的工作。在这样的模拟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兴趣和热爱,还能锻炼学生各种实际应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情景模式的应用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在情景创设和活动开展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而确保情景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教学效果。情景创设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情景教学的材料、分析情景中的各种角色以及各种需要应用与情景教学场景布置的设施等。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只是教师的工作,也需要学生在课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教师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所创设的情景主体有所了解,便与在课堂中的情景教学中获得更好教学效果。例如教师以我国黄果树瀑布这一景点为例,黄果树申报世界遗产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生态保护体系薄弱,造成了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差。此外,黄果树景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控制的作用没有发挥,导致在保护区中的人工痕迹过重假如黄果树瀑布还有一次申请世界遗产的机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补救可以实现其申请世界遗产的目标?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查阅世界遗产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了解黄果树瀑布申遗失败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能更好的融入到情景模式教学的氛围中。

2.3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是情景教学模式中的中心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记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鼓励,如适时的在表演中插话,使学生获得信心,保持表演的情绪。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出现难以维持下去的情况,教师应中断表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能在表演全程中始终能应答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表演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各种不同角色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情景中的主要角色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轮流扮演,从而展现出角色的多样性特点,对于之前存在问题进行修正过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再次扮演。学生在现场表演活动中不仅能学习到课堂教学知识,还能通过在实际表演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4课堂总结分析:

课堂总结分析是情景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关键内容,通过对旅游管理教学中情景模式教学课堂的总结分析,能帮助教师找出该模式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教师可让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课堂总结分析中将自己的实际感受表达出来,根据学生的切身感受对本次情景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还可让学生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使下次情景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在最后的总结分析中,教师还应对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评价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产生对情景教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可适当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出建议,让学生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束语

旅游管理这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当前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下,需要旅游管理专业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情景模式教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有必要,对于弥补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瑞霞.浅谈情景模式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09):872.

[2]潘怡.旅游管理教学中情景模式的应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9(23).

[3]邵照国.旅游管理教学中情景模式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30(16):433-433.

[4]杨春玲.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3,17(22):117-118.

[5]陈翀.关于情景模式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时代金融(中旬),2015,23(05):169-169

篇7: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分析论文

电力工程施工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施工管理上关系到多种工作,施工管理也能够让电力工程施工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状态下,更为系统性。管理责任的重大,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这是保障工程建设可以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做出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电力企业的生存就是改革和创新,施工过程管理是施工的关键内容,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工程施工若是能够流畅的进行就可以让人力物力等等得到更为关键的保障。信息畅通,工程案例和管理才能够更加到位也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良好的形象,这些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良性发展。优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团队能够让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有突出的表现,制定非常有效的管理策略,保障电力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二、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电力工程施工缺少安全性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管理是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于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更加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尽管是这样的,那么很多企业还可能会忽视安全管理的工作,工程整体上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漏洞,安全也会大打折扣。由于当前阶段的施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经常可能发生一些不安全的现象,忽视安全管理势必就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问题。还有部分施工单位未设置良好的监督管理职位,权责不够清晰,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给企业施工和后续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问题和困难。

(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欠佳

在现实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少管理意识,更加对工程效益未进行深入的思考,未把握好相关的成本造价理论,在材料和设备的选择过程中没有进行工程预算分析,最后导致出现预算结算都十分混乱的现象,导致电力工程成本较高。实际工作可以看到,很多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缺少章程和计划,自身管理水平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对于造价、安全管理、施工管理或者结算以及材料的.选择等等都没有经验,只是流于一种形式的存在。更有一些管理人员尽管有效益意识,但是过于严重,仅仅追求过度的效益收益,管理意识十分淡薄,缺少关于造价的管控,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分析,特别是新型的材料运用也非常少,设备使用方式了解知之甚少,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和管理方式,施工效率自然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1]

(三)管理流程不够完善

从电力工程施工的流程方面去分析,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在进行店里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缺少直接的监督与检查,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交流也非常少,这样很多信息不畅通,势必造成多种工作处理难的问题。第二方面,从工程结算的角度上去分析,相应的工作在开展上未按照合同进行,工程完成之后业主未进行验收,不符合合同程序,出现了违规操作的现象。[2]

三、加强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分析

(一)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安全性管理工作,这也直接的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上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分析研究:首先,建立起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将安全管理全面的落实下去。集体树立起一种安全意识,为了能够促进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员身上,进行广泛的教育和宣传,保障施工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给新经济常态下的电力工程施工带去保障。其次,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或者安全隐患,避免发生相关的事故必须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落实各项技术交底的工作。对于每一个施工团队来讲,技术交底都是促进工作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良好机会,进行施工交流,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别是工程死角不可以出现,尽量保障安全性施工。

(二)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人员是首要因素,施工技术人员还有管理人员等等都需要不断的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管理能力,保障施工管理的突出性。另外还需要强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管理培训之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也能够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管理者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增强管理力和决策力,不断的给相关工作带去新的建议,让管理工作也更为突出。[3]

(三)电力施工管理流程的完善

电力工程管理流程的完善是在工程项目招标之后,招标中心公示结果然后将招标的具体情况落实到相关的业务部门去,将招标的资料交付给业务部门。设计部、施工部还有管理和监理部门进行交流分析,了解施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并且还需要落实相关的安全检查事项,做好材料准备工作,经过仔细的多方面的质量检查才可以确定施工的有效性。[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加强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工程施工及管理做出了分析和研究。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员方面、管理流程方面还有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因此强化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工程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柏根.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14(9):91-91,93.

[2]黄肖璋.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2(24):200.

[3]刘辉.关于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4,14(10):143-143,144.

[4]谢恩.论如何管理好城市10kV电力工程的配网施工[J].大科技,,25(14):139-140.

篇8:WEBVR和RIA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WEBVR和RIA技术在新媒体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互联网的革命,也不断催生新的媒体形式。所以本文将首先从科学学角度详细阐述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对以往新媒体产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信息技术发展是如何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催生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这一核心问题。

由于WEB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媒作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正成为新媒体不断涌现的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与网络技术(WEB)结合产生的WEBVR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电子地图等诸多领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硬件的发展和网络带宽的提升,网络三维互动技术,尤其是智能化的网络三维互动技术,将成为未来涌现网络新媒体形式的重要源泉之一。本文第二部分将首先研究基于WEBVR技术的网络社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对未来技术发展的认识和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需求,提出基于WEB3.0乃至WEB4.0的未来智能化网络社区的可行性系统架构,详细阐述各模块、各系统之间的工作机制和互动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进步了,技术性瓶颈没有了,如何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媒体形式、如何体现媒体价值、如何能更好的实现虚拟社区与真实社会的良性互动,将是我论文第三部分的重点内容。以WEBVR为例,通过分析随信息技术发展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及其特点、核心、本质,得出以WEBVR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在未来促进新媒体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这一中心论题,并将WEBVR技术与新媒体产生的内在联系、如何在网络社区中体现媒体价值作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

最后一部分,我想通过对现有媒体的一些缺陷的分析,展望一下未来新媒体出现的形式、发展的趋势、特点,以及可能出现新媒体的技术领域。

说明:本文技术来源于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时互动三维仿真网络社区开发平台》,以及如临其境创意(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系列服务于网络数字城市建设的WEBVR、WEBGIS社区平台。

关键词:科学学、WEBVR、新媒体形式、媒体价值

一、科学学角度阐述信息技术和新媒体

1、从科学学角度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发展规律。

(1)科学学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

(3)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从VR到WEBVR。

2、从科学学角度分析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

(1)新媒体的定义。

(2)新媒体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3)新媒体出现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

(4)网络是怎样由于技术进步,成为中国社会主流媒体的 。

(5)WEBVR社区是计算机技术进步产生的网络新媒体。

3、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何催生新媒体。(结合分众等案例,网络新媒体实现案例)

(1)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有临界点,当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降低、性能提升等变化跨越了这个临界点,新媒体就开始出现并日趋成熟,用分众传媒的例子说明。(从电梯到公交车,主要是无线传输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

(2)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传统媒体冲击和融合。信息技术进步使新媒体涌现新势力。(手机报纸、电子杂志)。原有媒体出路:融合成为趋势。(以纽约时报的新媒体之路为例)

二、以WERVR为代表的下一代新媒体技术实现

1、简介,从虚拟费城到Secondlife,为什么称虚拟社区为新媒体形式。

2、技术实现及未来智能化网络社区系统框架。(本文的技术核心部分,要体现技术创新点)

(1)WEB3.0、WEB4.0概念

(2)现有的WEBVR社区提供的服务。(以Secondlife 和网络三维数字地图项目为例)

(3)目前技术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瓶颈。(硬件和网络带宽)

(4)在WEBVR技术发展的趋势下,提出未来智能化网络社区系统框架。

◆个人终端与网络社区的互动。

◆定制服务、IM技术、WEBVR,WEBGIS、在线直播等。

三、由于WEBVR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分析(本文的新媒体核心部分,着重阐述信息技术,尤其是WEBVR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新媒体出现的新的模式、新媒体价值实现形式以及变化发展等)。

1、未来基于WEBVR技术的网络社区及其出现的新媒体形式。

2、技术进步与这种新媒体产生的必然联系。

3、如何体现媒体价值。

4、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案例(网络三维虚拟城市、新加坡电子市民中心)。

四、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1、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媒体信息处理。

◆信息深度检索。

◆缺乏有效的服务架构和支撑体系。

2、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追求为目的,展望未来新媒体出现的形式和特点,以及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实现。

篇9:广告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分析的方法转换论文

广告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分析的方法转换论文

摘要本文历时检讨了媒体与社会变迁下不同的消费者分析方法,意图从作为传播的广告视角出发,主张一种历史过程意义的新媒体观念,并在批判原有方法的基础上伸张在新媒体环境下空间意识的重要性,指出消费者分析方法将走向以空间想象为主导的结合多种方法的阐述的理路。

关键词新媒体 消费者 碎片化 空间分析

现代广告发展的早期,消费者的形象一直隐而不见,好像他们就是天生的隐匿者。这其实不难理解。在一个社会产品匮乏、媒介管道单一、消费者同质性过高的年代里,有产品有信息就能打开市场销路,广告业的创意冲动与行业细分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内在推力。作为大众的消费者面目模糊。报纸是历史最为悠久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广告媒体,但完全意义上的报纸广告还是要从《纽约太阳报》这样的便士报时期开始,这个时期也正是新大陆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市民阶层或者说消费者逐渐聚合的时期。

一个健康的社会使得其中的各主体都有健全发展的可能,由此形成一种稳定的健康的演进,这里新知识的替代与生成极具解放意义,比如传播学对于“纸上推销术”的广告探究提供的新视角,广告信息的受众或者说消费者开始引起更多的重视,他们是谁?他们怎么样消费?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区别他们?成为一代又一代研究者不懈的努力。尽管消费者研究与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智威汤逊公司“人口与人口分布”的研究,以及大萧条之中盖洛普为扬―罗必凯公司所作的市场调查,但消费者分析方式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等到战后的黄金岁月。

以技术的视角的考察,20世纪的上半叶同样也是广告媒体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报纸、杂志、广播与电视迭次登场,四大广告媒体的主导地位到今天以至将来很长时间都很难撼动。近年来全球广告投放额的分配的变化正是表明了这一状况,但同样也要看到,传统的四大媒体在风起云涌的广告新媒体的挤占下,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事实,中国传媒大学的黄升明教授对此判断:传统的四大媒体广告的份额曾经达到80%以上,但到目前还不到市场的一半。①

然而,论及新媒体却是一个分殊极大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专门界定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这可以视作新媒体最为狭义的理解。在弗里德曼最近一本名作《世界是平的》之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碾平世界的十台推土机中主要的几台。广告与网络新媒体的结合发展出了网络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电子杂志广告,博克广告等若干形式,这些眼花缭乱的广告类型多是传统电子媒体广告形式的移植与挪用,除却广告的互动性大为增强以及富媒体广告技术之外,很难讲广告创意与表现的方法与方式有了根本性的革命,但却让日渐分化的消费者更加难以捕捉。

也有研究者从广义上对广告新媒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一概念定义的理路从传播模式的各个环节出发,认为只要媒体、信息及其表现、或者消费者的感受有区别于传统媒体广告的,就可以视为广告新媒体。就像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这样的看法很快在解释现实上显得吃力一样,对于任何正在发展着的新事物如果急于论断的话,也容易消减了理论的威力;但同样需要看到,广义上的新媒体有大而无当之嫌,此一视角也很大程度上推卸了思考者的责任,也无法对新近广告现象经验搜集与理论概括有太大的帮助。

其实新媒体中“新”字限定本身就让人们疑窦丛生,尽管没有两样事物会是一致,但同样也有太阳之下本无新物的看法。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并很大程度上重构着广告新媒体的方方面面。因而采用一种历史主义的动态视角无疑会让人们触摸到新媒体的本质。作为历史过程的新媒体既继承了传统遗产又向未来展现了热情,新媒体不单单只有网络媒体,但网络媒体完全可以视为新旧媒体断代的标志,在它出现及确立地位的前后,消费者分析的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情态。

与新媒体相伴生的是一个广告碎片化时代的来临,这种境况之下已有的消费者分析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已有的人口统计学方法、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法的内在缺陷逐渐显现。

人口统计学方法秉承着实证主义的理路兴起于美国,这一方法假设消费者本身是可以完全认识的,只要采用得当的方法,因为地理、年龄、收入、性别与族群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消费特征,时至今日这种方法对于消费者的分析仍然相当有效。但其外在于消费者心理的视角仍然受到了不少的批评。将消费者视作被动的客体,而不是对其消费情景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以及主观诠释能力,进而做出消费行为。这样的消费者区隔同样是在乐观的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个在产品相对单一的环境中的结论。应该看到,即便是素有相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消费群,其内在的差异也是相当的明显的。特别是就整体社会氛围而言,晚期资本主义对于消费社会的形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转向所引发的各种新的观念、消费行为都已经不是人口统计学的方法所能涵盖的。更为复杂的消费者分析方法势必要在期待的视野中出现。

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方法试图为消费者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工具。②这一方法在摆脱人口统计学简单的决定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以价值观的差异区隔消费者,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首创生活方式一词,在他的理解中生活方式是一种群体现象,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反映一个人核心的生活利益。如《美国人的九大生活方式》一书就概括了“需求导向型”、“外在导向型”“内在导向型”与“内外结合导向型”等类生活方式,每一个类别的消费者都有相应可以捉摸的消费习惯。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而不能成为宰制一切的工具,特别是在后学兴起的情况下,走得更远的是关于消费者分析不可知的看法,舒德森就曾经写到“你不必读广告行业的文献就能发现,消费者有时表现出理性的特点,有时又凭冲动行事;有时颇有独特个性,有时又墨守成规,身份意识强烈;时而对广告持怀疑态度,时而相对容易受骗;既追求新闻又追随传统;既关注价格又愿意为地位和质量而忽略价格。”③广告之所以会成为艰难的说服,就是在方法的规制与后现代的语境中相对意义的大占上峰,绝对真理的不可知,以及消费者同样出现的碎片化。 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传播学的兴起无疑为人们看待广告贡献了新的视角。作为传播的广告观分析消费者受到怎样的信息影响时,需要对于所处的具体传播环境有一个具体的框定。消费者会出现在哪些环境、在哪些环境中会发生类似的体验,在这种情态之下,消费者分析在摆脱一种线性的、简单决定论的基础上急需发挥空间的想象力。

有什么样的特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消费特质式的分析方法在阐述观念的视野中已经变得及其可疑。社会的发展以及关系的复杂,符号所蕴含的象征资源的交错,特别是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本身已经让尽管具有相同基点的消费者的差异与偏向迅速拉大。这一切本身与广告新媒体的技术进步卷入了同一历史实践过程。

时间与空间勾勒了宇宙的基本模式,长期被压制在人们思考的范围之中的后者在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眼中得到了重估,列斐伏尔就有“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的论断,这一观念认为“空间里弥散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生产。”④空间本身构成了消费者群体划分的界限,简单说来,社会精英常常出没的楼堂会所并不是普通大众生活空间的常态。戈夫曼所讲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但要细分的话这样的舞台不计其数,不同的舞台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一些传统的杂志广告媒体衍生出的在不同公共空间中的亚形态即是与特定消费者族群发生关联的努力。而公共空间数量的增多是一个社会文明演进的表征,消费者的空间聚合形态的发展会变得更为频繁与多样化。

广告新媒体的发展为抹平现实的政治经济差异提供了技术的轨道,知识沟在理论意义上消灭殆尽,“世界是平的'”的判断着实醒目。以新媒体的代表网络为例,它更是搭建起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同规模内容各异的亚空间之中,不同的人(消费者)进行着形态多样的聚合。电子杂志的广告效应已经显现,博克空间则是待开掘的金矿,搜索引擎广告都在不同面向上吸引着特定的人群,实现着广告的定向传播,消费者以不同的兴趣、目的和方式在不同的空间中穿梭。

现代人不同于传统人之处在于他必须更多的在空间之中寻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如果说“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时间为脉络的社会,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其根源无不在历史之中,个人的自我认同是在寻找历史的脉络感中实现的。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则更多是一个以空间为核心的社会,”⑤这也就不难解释新媒体所勾画的虚拟世界为什么就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潜在消费者。

从一定意义上,广告新媒体所分割出来的新空间大体上有两种理解的方式,一种是实体的物理空间,如楼宇视频、公交视频、高校食堂视频,医院视频等等;另外一种则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文化虚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电子杂志、博克与网络游戏中的广告作业等等。

虽然消费者分析方法的转换目前称为范式的替代还缺乏支持,但消费者聚会点分析还是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延展出了新的思路。没有人天生喜欢看广告,除非在一个比看广告都无聊的时间。楼宇视频所切割出来的广告媒体空间之所以发展极其迅速,即是对于身处这一空间中的消费者,以及出入电梯间的人群的消费体验与能力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大体说来,人们出现在某个地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得已而出现;另一种则是乐于出现的。消费者聚会点分析需要对出现在这两种情景的消费者有明确地了解。比如出现在网络游戏中的可口可乐广告,或者在战争网络游戏中出现的征兵广告,又或者固定浏览某些网页、博客的网民,都可以凭赖新技术的支持对于聚集在这些节点的消费者进行描述,而缘于同样的环境对于身处期间的消费者来说,更能容易唤起更多的共同体验,发生更多的购买行为。医院是社会生活正常运作的体制性机构,医院视频瞄准在漫长的候诊和等待之中的病患,成为广告新视频中针对性极强的操作,大量的医疗与药品信息通过这一渠道向聚集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群传播,广告投放的效度迅速上升。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人们或者说消费者正在以不同的姿态穿梭和出现于物理或者非物理的城市空间,空间划分出来城市不同的层级、趣味与体验,并区隔着不同的消费者。在这种境况之下,传统的人口统计学及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分析都有不足,消费者分析方法将是结合了消费者聚会点分析,在重申空间意义重要性的基础上、多方法结合的整体化方法与策略。

注释

方烨,《新媒体崛起,四大传统媒体广告分额将全面下降》,www.china.com.cn,9月22日。

加力著,冯建三译:《广告的符码》[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第185页。

迈克尔・舒德森著,陈安全译:《广告,艰难的说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月,第33页。

包亚明著:《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第48页。

许纪霖主编,王儒年著:《欲望的想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序言第3页。

篇10: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手机媒体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尤其是视频业务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收视习惯。本文结合手机媒体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业务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从而为现实的各种视频创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影响研究

众所周知,手机视频主要是基于GPRS、EDGE、3G、Wifi等移动网络,通过手机媒体终端,提供影视、音乐、娱乐、体育、原创等各类音视频内容供用户点播、直播、下载的服务业务,它既包括能够在手机上播放的日常电视节目视频,同时也包括通过移动通讯网络点播或者收看的流媒体视频。由于手机终端的特殊性以及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视频业务无论是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体验,还是外在的传播模式,都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受众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关系到手机视频的内容定位和推广模式的制定,同时也涉及到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网络视频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收视习惯,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从而为当前各种视频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手机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体的形式决定媒体的内容,媒体内容传播特点的变化又带来新的受众阅读习惯。”因此,对于当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的分析与了解必须从手机媒体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两个方面入手。

1.手机终端的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首先,手机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便携性和移动性。它经常被称为随身携带的“口袋”终端,无论我们位于什么地方都可以将其随身携带,自由收看,尤其在当前手机媒体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为我们身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电视、网络媒体固定状态下消费新闻、接受视频节目、读报的特点,使手机成为一种“移动着的电视”或者“视频传播终端”。

其次,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也是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手机往往被誉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是一种个人物品,其使用方式和使用特点一般都是由个人来决定的,除非用户愿意,否则其他人很难决定甚至了解用户在手机中从事的活动,因此,与社群式的电影媒体、家庭式的电视媒体以及具有综合性传播特点的网络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强烈的私密性特征。

最后,手机媒体不可忽视的另一大特点是交互性,这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四大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用户不仅可以收到信息,而且还可以将个人的意见或者视频作品反馈过去,参与投票,加入讨论,进行互动等,使传者和受着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人们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平等的媒体消费观念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无疑是助推其快速普及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2.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尽管如上文所说手机媒体也存在屏幕尺寸小、分辨率低等方面的局限性,但是据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电视业务的使用率为15.7%,手机音频业务的使用率为3.5%。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充分说明了手机视频的独特之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对于其独特性的分析不仅是对手机视频本质的认识,更是解开受众视频“阅读”习惯变化的一把钥匙。一般来说,手机视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视频内容比较短,大都以电影视频和原创性的视频短片为主。据调查显示:在手机视频用户所关注的内容中,电影作品以高达33.1%的比例位居第一,尤其是各种各样专门为手机拍摄的电影节目,非常适合手机播放,在针对性方面以及在时间、节奏的控制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成为用户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除此之外,综艺节目、体育节目以及新闻节目等等都有其特定的观众群体,关注度非常高,分别为25.6%、23.6%和21.7%。

其次,手机视频精准化的传播模式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所谓精准化,一方面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内容的设置和创作;另一方面是通过便利的`渠道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视频内容。由于手机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和信息收索功能,观众不仅可以随时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而且还能够上传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甚至上传自己的视频短片等,从而在精准化传播方面逐渐成为手机视频的一项优势,而非口号。

再次,手机视频在风格特征上以轻松休闲为主。目前,手机视频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至29岁之间,约占全部用户的70.3%,本科、大专和高中学历的用户使用比较多,其比例分别为40.1%、25.5%、30.9%。这类年轻人群体追求时尚和个性,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关注度比较高,很运营商都针对这些年轻人设计了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上网等服务,因此,轻视休闲的视频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手机视频的即时性信息传播特征也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络之间的快速融合,尤其是手机3G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受用户需求的推动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根据手机视频的发展现状来看,时效性较高的晚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节目的直播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即时新闻视频等也成为众多手机用户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手机视频的即时性特征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最后,手机视频在镜头形式上以特写画面和明亮画面为主,这主要是受制于手机媒体较小的屏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手机视频创作者往往会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来代替深镜头和长镜头,通过明亮的视频光线设置避免手机本身颜色所带来的晦暗效果。比如中国联通与新华社联合创作的通过手机媒体播放的新华视讯,就是以近镜头为主,画面明亮,字号较大,在手机上的播放效果也比较好。

二、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手机视频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身的“阅读”习惯。

1.受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手机媒体的互动性、私有化特征以及为受众提供的定制化视频内容的服务模式,受众开始摆脱传统的完5168被动式的视频接受心理和行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主观意志的体现,比如有的喜欢影视剧,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热衷于体育或财经信息,有的则倾向于接受以记录现实为主的草根视频等等,体现了明显的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特征。

2.受众偶遇式的观看特点日益突出

所谓偶遇式的视频观看特点,是指观看视频不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人们很少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有目的的观看特定的视频内容,而是通过手机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注意到视频的播放内容,至于接触到什么样的节目则完全处于随机的结果,出于收索过程中的偶然性遇见,目的性大大降低。

3.受众日益呈现出躁动的跳跃式的观看行为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视频内容的增加和选择能力的增强与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满意度并非一致,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带来不少的麻烦,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收索节目,而且还经常会在诸多节目之间不停的跳动,在同一节目上稳定停留的兴趣和时间越来越短,节目品牌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受众口味和收视偏好的迅速变化体现出一种躁动心理。

4.受众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交互式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受众在视频观看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收视心理分享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他们不再是纯粹的第三者式的观赏,而是希望在多种层面上进行参与,既包括对视频的评论,同时也包括互动与直接式的参与等,具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

5.受众对于手机视频的时间要求比较高

首先,手机媒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100%的有效达到率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新闻作品、财经信息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其次,在海量的视频作品面前,受众往往会倾向于接受最新的内容,无论是电影、电视作品,还是具有现实特点的草根视频都是如此,因此,对于作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

总体来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手机视频的快速普及,其创作、传播与消费都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受众的收视习惯与过去有较大的差别,不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且偶遇式和跳跃式的收看行为也日益突出,这对手机视频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视频内容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也要提升视频作品在短时间内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手机视频在诸多业务中的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忠成,《“微时代”手机视频的融合与创新》,中国电视,第3期.

[2]肖立慧,《手机电视方兴未艾》,中国传媒科技,第8期.

[3]李晓菲,《“长尾”有多长,手机电视能走多远》,传媒,第2期.

篇11: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应用分析论文

电力工程管理创新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人口日益增多,对电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改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措施。笔者主要阐述了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它的创新与应用,完善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提高我国电力工程的综合实力,使其可以满足我国居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创新与应用

完善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与国外相比还有所不足,导致我国电力工程落后于其它国家,其经济效益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本研究将分析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我国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

一、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是电力工程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有的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在管理时容易出现差错,影响电力工程的管理效率,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而且他们还难以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分配、管理,企业各部门也因此无法按照规定的标准完成任务,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解决问题的效率,导致企业内部问题频发,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管理模式落后

企业自建模式是一种传统模式,它现在已经满足不了电力工程发展的需求,但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仍然在应用企业自己创建的管理模式。电力工程的建设包括多个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企业往往需要建立一个临时的团队来管理电力工程的项目施工,随着电力工程项目数的增加,企业用于建立临时团队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这就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这与电力企业的初衷不符,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不协调

有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没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其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其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管理效果,还可能会阻碍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它们不一定适合我国电力企业,将它们应用于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可能会导致企业原有的管理问题加重,而且企业无法适应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管理层就无法及时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效率低,电力工程的建设将无法正常进行,电力企业也因此无法健康发展。

二、我国电力工程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一)吸收先进的创新和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电力工程的管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学习先进的创新与管理观念,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管理层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学习管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自己所缺乏的地方,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自身,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管理层还可以召开交流会,互相交流管理经验和心得,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现状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而且交流会可以促进管理层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灵感,有利于推动我国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管理人员要培养创新意识,打破自身思维局限,积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要合理创新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科学性。管理层之间可以互相进行监督,采用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可以使每个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使其按照管理工作规定的标准完成管理任务,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可以互相配合,交流解决办法,及时解决其中的不足,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效果,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进步。

(二)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

积极创新与应用组织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对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效率有重要作用,能够推动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而且组织机制可以激励约束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积极配合管理者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力企业管理的难度,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果,使电力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减少人为管理因素的不足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阻碍作用,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此外,组织机制是电力工程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企业各部门,让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负责人解决问题,而且它还可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让管理层的决策得到有效地实施。因此,要想促进电力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对组织机制进行创新,只有企业内部组织机制的提高,才能推动电力工程的创新发展,从而满足我国居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传统模式的不足,积极学习国外或行业领先企业的管理经验,了解它们的管理方法,基于自身的管理实际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管理经验,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经验转化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只有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办法,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果,改善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对于非专业的项目可以组建专家队伍,分别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能够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使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专业化团队的项目分工,可以让各个团队充分发挥其优点,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有利于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这样的模式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单一指令的多次执行,减少资源浪费,团队间的有效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电力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质量决定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不足导致了电力资源的质量问题,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电力企业需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自身管理模式的不足,并且创新应用组织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质量,此外,还要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参考文献:

[1]胡志刚.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池秀红.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篇12:新常态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创新分析的论文

新常态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创新分析的论文

摘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直接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酒店行业更是发展良好,但要想做好“新常态”下酒店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整合创新,这是促进酒店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对酒店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从“新常态”整合创新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入手,首先分析了整合创新在酒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前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整合创新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整合创新;创新策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各个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酒店行业来说,由于属于服务行业,如何提升竞争力、如何加强管理工作、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创新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必须思考的问题。尽管随着酒店行业体系的日益完善,绝大多数酒店企业在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但仍然有很多酒店企业在管理方面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就是管理缺乏创新。这就需要酒店行业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整合创新,以此提升管理质量、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

1整合创新应用于酒店管理的价值

做好“新常态”下酒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推动创新,这其中包括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而整合创新则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将整合创新应用于酒店管理当中,有利于拓展管理范围,这主要是由于整合创新是将涉及到酒店管理的技术管理、体制管理、价格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价值链”管理体系,使管理领域得到拓展,进而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多元,提升管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将整合创新应用于酒店管理当中,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益,这主要是由于酒店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普遍重视经济效益,通过整合创新,能够使管理工作更具有系统性和融合性,整合创新管理出生产力,整合创新管理出斗力,整合创新管理更出合力,进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酒店行业的经济效益。

2“新常态”下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要求酒店行业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但“新常态”下的酒店行业,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没有正确处理价格与服务的关系。当前有很多酒店特别是中小型酒店不注重价值管理与服务管理的.内部联系,很多时候都是高度重视价格管理,而忽视了服务管理,尽管一些酒店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但其服务质量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某酒店在价格管理方面十分重视,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同时不“让利于消费者”,但却没有将服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缺乏“人性化”管理。二是酒店管理工作缺乏员工强大合力。整合管理必须重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但一些酒店企业并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没有将“全员管理”作为酒店管理的重要战略举措,很多酒店企业的员工缺乏管理意识,既不注重自我管理,也不注重为酒店管理创造条件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因而管理合力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酒店管理的实效性。比如某酒店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其他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并不参与管理。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成为管理内容。企业文化具有引导功能,因而其也具有很强的管理作用。但当前绝大多数中小酒店企业并没有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不注重将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靠制度,导致管理的“人性化”不足,还没有形成管理文化。比如某酒店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不够到位,酒店员工的团队精神不足,当服务出现问题或者消费者投诉时,不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相互推诿。四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做好“新常态”下酒店管理工作,必须由优秀的管理人员作为支撑,但由于酒店行业规模普遍较小,因而管理人员比较匮乏,特别是优秀的管理人员并不多。由于优秀管理人员比较匮乏,直接导致酒店在开展管理时,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缺乏大局意识,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思维,因而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3“新常态”下整合创新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酒店行业在管理方面,一定要适应“新常态”给酒店管理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整合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整合创新管理效能。一是正确处理价格与服务的关系。整合管理要求酒店企业必须善于将各方面的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效能。从酒店行业管理问题来看,重中之重就是要提升价格管理与服务管理的深度融合,将二者紧密起来,既要重视价值管理,又要重视服务管理,特别要通过更加卓越的服务管理创新,提升竞争力。酒店行业要把“低价格、高服务”作为重要的发展模式,加强消费者对酒店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打造“服务品牌”,提升竞争力。二是建立酒店全员管理运行机制。整合管理还要求酒店行业必须将“全员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模式,善于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广大员工不仅能够重视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够有效开展自我管理,更能够为酒店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就需要酒店企业一定要重视员工“管理潜力”的挖掘和激发,多引导员工参与管理,比如可以开展一些酒店管理方面的座谈会,让广大员工充分发表意见;再比如可以开展“我为酒店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源于酒店员工普遍在一线,了解酒店管理的漏洞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酒店管理创新。三是切实抓好酒店企业文化建设。要发挥企业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教育功能以及引领作用,积极推动酒店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中小酒店企业来说,更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这就需要酒店行业一定要立足实际,着眼提升自身竞争力,切实抓好企业文化的打造工作,提炼总结酒店企业的价值观,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文化能够成为管理的重要辅助措施。酒店行业要突出抓好“人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方面要多为员工着想,这样能够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在外部管理方面要为消费者着想,对消费者的要求和意见,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吸引力。四是大力抓好专业管理人才建设。酒店企业在对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抓好管理人才建设,既要教育培训,又要引进专业人才。在教育培训方面,要加大投入,同时要引导管理人员“自我教育”,并且要在酒店内部形成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允许管理人员创新管理,建立容错机制。在引起专业人才方面,酒店行业一定要确立“人才兴企”的意识,采取待遇引人、事业引人的方式,多引进更具专业化的管理人才,这样能够为酒店管理开展整合创新奠定人才基础。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常态下”酒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将整合创新应用于酒店管理当中。从当前酒店管理的情况来看,整合创新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没有正确处理价格与服务的关系、酒店管理工作缺乏员工强大合力、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成为管理内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这就需要酒店企业要积极探索整合创新的有效模式,积极推动管理创新体系建设,为酒店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驰宇.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创新[J].赤子(上中旬),(22).

[2]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创新[J].中国商贸,(11).

[3]黄利剑.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整合创新[J].传承,(10).

篇13:简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灾害报道的理念和方法论文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项新技术的革新必然带来媒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革新在为传统媒体环境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在改变媒体环境。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革新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自媒体的崛起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底的90.1%提升至92.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与传统的平面媒体、电视、网络PC端等媒体相比,当前互联网发展正在向移动端倾斜,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给气象灾害新闻报道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大考验。

1 气象灾害报道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气象灾害对社会和公众一般影响较大,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媒体对气象灾害报道的理念、模式、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日渐成熟。但应该看到,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气象灾害报道依然存在着内容模式化、套路化现象,灾害报道传播方式比较陈旧,跟不上新媒体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

1.1 媒体反应相对滞后 重灾害报道轻预警信息

与其他突发灾害不同,气象灾害包括气象次生灾害大部分是可预知的,及时将预警和预报信息传达给公众,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的体现,并能够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能力。追逐新闻现场是媒体的天然属性,而预报发出时与灾情出现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这时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难以引起综合性媒体的关注,因此从报道比例、位置编排等方面都不够理想。灾害报道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预警报道、灾中报道和灾后报道(图1)。媒体一般是“结果跟踪”报道模式,较为重视灾害中和灾害后,对灾前的预报和预警信息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即使有,也一般是止步于照搬气象台的预报,内容相对同质化,较少有专业化且有针对性的深入解读。

1.2 媒体单兵作战报道 资源深度挖掘有限

由于部分媒体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各自为政,在气象灾害报道时,往往多路记者同时报道同一条内容,造成大量信息资源浪费,给信息梳理带来困难,拉低媒体的运行效率,同时导致对报道资源的整合和有效挖掘方面难有作为,报道效果大打折扣。在资讯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对气象灾害信息的接收渠道更多元,选择性更多,因此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很多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输出气象信息时依然较为保守,对网友关注的热点信息和气象需求视而不见,表现在信息输出渠道单一、信息内容刻板、信息传输方式维度单一,气象新闻报道存在着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不够接“地气”。

1.3 新媒体技术利用不充分 对移动互联网重视不足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技术和传播媒介发展日新月异,这些都有助于及时传递气象灾害信息,向公众第一时间播报气象灾害现场。然而,受限于平台技术水平、资金投入、专业人才等条件,目前国内在新闻报道中能够运用虚拟现实、无人机等技术的媒体单位有限,主要集中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站等重量级媒体平台。大部分媒体在气象灾害报道时思维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媒体形态,继续以图、文、视频等传统报道形式,产品制作固守PC端传播方式,在移动端传播不能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影响了气象灾害信息的有效传播。

1.4 气象灾害报道的专业性有限 突发气象舆情引导不足

综合媒体的记者一般为非气象专业,气象知识比较薄弱,在报道中往往不注重专业性,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要么为了搏人眼球故意做“标题党”,要么进行夸大甚至歪曲性报道。新媒体时代,信息芜杂而且碎片化,公众难以甄别,往往导致气象灾害来临时谣言满天飞,严重影响信息的有效传达。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灾害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媒体对于气象科普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在利用新媒体科普等方面还有所欠缺。科普工作要么是太过专业未进行通俗化的转化,要么形式老套公众“不买账”,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气象科普的效果。

篇14:简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灾害报道的理念和方法论文

2.1 追求信息传播即时性

气象信息往往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当气象灾害来临,公众有权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媒体需要时刻保持快速反应,及早介入。一般来说,“谁主动、谁主流;谁失语、谁边缘;谁抢先、谁领先”,这样不仅能及时有效传递气象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和公众防范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还能有效抑制各种流言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天气预报不断更新,气象灾害的信息也随时在变化,前几个小时的预报可能很快会过时,刚发布的新闻可能很快被新的消息替代。在灾难面前,每一条最新消息都对社会和公众有巨大影响。媒体需要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全程介入,不断实时追踪并发布最新消息,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这一基本权益。

2.2 增强信息传播互动性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公众对信息的接收方式是被动的、单向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公众对气象灾害的信息理解出现偏差。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对信息的接收有多种选择,同时公众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尤其是在灾害现场,媒体记者可能不如当地的群众信息掌握得迅速、准确。近几年来,多个社会重大事件都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经网友爆料,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在气象领域,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事件,媒体要增强双向互动传播的意识,与网友保持良好的互动,实时关注网友的需求变化,同时让现场网友的爆料作为新闻线索来源,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3 信息传播形式适应新需求

如何让信息传达得更有效?网友对以往形式单一的“填鸭”式的报道已经逐渐不感兴趣。在讲求个性化的时代,媒体应及时转变思路,拥抱新媒体技术,加强创新的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制作出公众易于接受的报道产品,增加受众对媒体的认同感。

3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灾害的多媒体互动报道

3.1 建立专业的多媒体直播报道模式

面对突发事件,直播是最快速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公众的方式。直播模式易操作、内容丰富,更新快。气象灾害往往持续时间短、突发性较强,致灾力强,易受到广泛关注,适合使用直播报道模式。在一个直播专题中一般包括几个模块,标题、摘要、正文、评论、互动等,其中正文中有图片、动画、文字、视频等形态的信息,相对传统大而全的专题更倾向于轻操作,以便在突发事件中抢得先机。2014年10月起,中国开始通过直播专题形式报道重大气象灾害,并不断在用户体验和内容发布等方面进行优化。公众和其他媒体对这种权威与及时兼具的报道模式很认可。

除了传统的图文直播,视频直播成为当下互联网传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视频直播具有时效性强、真实感强、参与感强等特点。各大媒体纷纷在高关注度的气象灾害报道中推出视频直播。2016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侵袭我国期间,腾讯网和中国联合针对这次台风进行视频直播,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直播频道中,气象专家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实时带领网友追踪台风登陆全过程。直播过程中,专家不仅分析台风的最新动态,还会实时与网友进行互动回答提问,传播效果显著,总计在线观看人数超百万。

3.2 建立多方多级联动报道模式革新报道形式

气象灾害报道一般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类媒体和气象专业类媒体可整合资源,互换报道资源,综合类媒体的报道中可多增加专业的'分析,专业类媒体需要发布灾害现场的信息,双方争取报道内容全面、优质。例如,2016年在台风等专业性较强的气象灾害报道中,凤凰网嵌套使用中国直播专题,凤凰网增强了台风报道的权威性,中国扩大了台风信息传播的渠道,提高了气象灾害服务的效果。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子地图等日益在各种重大报道中被使用。很多新闻客户端通过图文、短视频、动画、动漫、游戏等形式呈现新闻报道,实现了一维到多维,可读到可视的服务转换。在2016年报道安徽等地洪灾过程中,财新网VR实验室用VR新闻的形式全景式、沉浸式地报道了肥西县三河古镇受灾情况,公众对当地的灾情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为气象灾害报道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利用超文本标记(html5)技术制作了基于手机的台风测距产品,当台风来临时,网友可以实时查询台风与所在地的距离,并与其他网友所测得的距离进行比拼排序,此外,产品还能提供台风导致的强降雨的预报,产品互动性和实用性兼具,公众更易理解和接收台风信息,做好防御工作。

3.3 建立多端发布的融媒体报道模式

融媒体时代带来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实现报道的全方位、高速度、贴近性,点面结合,报道的角度更为宽泛。在气象灾害报道中,媒体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技术,拓展媒体报道矩阵,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统一排兵布阵。在整个报道过程中不同的媒介形态各司其职,满足公众对信息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微博、微信等负责实时发布滚动信息,与公众保持互动,收集报道舆情,指导报道随时调整引导舆论。app客户端和网站等分别在移动互联网和PC端为公众提供较为全面的长文信息。被称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则会为公众提供较为深度的报道,尤其是到了灾害报道的后期,公众会希望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整体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最新走向。

建立融媒体报道的模式,统一采集素材,节省人力物力,根据不同发布端的特点进行内容加工,最后多元分发,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目前多家媒体都在推行全媒体融合路线,实现所有信息生产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生产管理运行一体化。例如,早在2014年10月,《光明日报》就成立了融媒体中心,将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都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记者在各地采访的新闻报道汇集在这个平台,再经过配图、视频编辑、FLASH制作等加工环节,发布到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不同的媒体渠道,实现报道的全媒体、全方面覆盖。

3.4 着重打造气象灾害精确报道 建立有效报道机制

气象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气象灾害报道时媒体可以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气象观测技术进行传播,充分体现气象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气象媒体使用较多的有卫星监测产品和气象数据可视化产品。例如,每当台风到来时,中国会发布风云卫星在几百千米到几万千米的高空拍摄的台风卫星云图,云图上台风的结构、形状、运动路线等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建立气象灾害精确报道业务,需要重视灾害报道的长效机制建设,将报道模式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灾害天气报道应急响应等级制,根据灾害的严重性、天气预警级别、影响范围、影响区域可将灾害性天气报道分为一般、重大、特别重大3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报道内容和措施,及时根据天气预报进行预判,一旦达到报道等级标准,就立即打破编辑部的常规运行状态,进入应急状态,全员根据分工,按照新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报道。

此外,气象灾害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报道演练等方式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报道队伍。除了专业人员,气象灾害报道还应培养“编外”记者——通讯员,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可第一时间提供天气线索和资料。

简析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方向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义论文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数字新媒体下的数字出版论文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媒体下的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新形势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分析论文2023-04-05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教育论文2023-07-06

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成人函授教学模式研究2023-03-11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小学网络教学论文2022-05-02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论文题目2022-11-20

信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论文2023-09-24

现代教育的陶瓷艺术教学模式应用论文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