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

时间:2022-06-04 08:42:3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共17篇)由网友“不多”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

篇1: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小朋友的典型代表,很多同学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身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同学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发生情感共鸣。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的新类型,本课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力求突出以下四点:

1、自读自悟:

新课程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让同学在教师的引导,点拨,组织下,运用自身感兴趣,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充沛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互相交流自身的阅读感受。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确立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沛享受了阅读的乐趣;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感受深刻而丰富。

2、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这是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同学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本课“阅读提示”,我重视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引导同学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和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同学动笔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同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其次,让同学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同学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同学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

3、角色互换:

本次教学中,我注意与同学互换角色,让同学过过“教师瘾”,自身退而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听评者,让课堂教学充沛走向民主和开放。如:请同学当小老师指导大家分析课文题目;向大家介绍课文里的生字;用自身的话说说小柱子怎样练绝招等。同学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思维敏捷,兴致高昂,争当下次的小老师。

4、珍视感受:

别看同学的年龄小,却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同学阅读这篇课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通过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很快能说出课文中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并这些事发表自身的看法。小朋友们纷纷发言,说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在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扮演自身的绝招。扮演使同学大脑想象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学习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如:张宇同学为大家扮演口技——学动物叫;林毅同学为大家扮演一笔画等。在这种民主开放,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中,台上台下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发明性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当然由于自己对新课程学习还不够,有许多精髓的内涵还领会不深,在教学中难免含有偏颇,请同行们给予指正。

篇2:《隆中对》课文课后反思

在本单元的前面已经学习了《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后面还要学习《出师表》。考虑到这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利于初三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思路,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有七、八年级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有意识的把教学设计进行了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通过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能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就会随之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本教学设计有不足之处;学生概括诸葛亮对策的要点时,表现为语言不够简练,要点不够全面,意识不到对话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再认真设计启发性的引导语。

篇3:课文《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这篇课文在聋校九年级时学过了,对照两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现在要面对的这篇篇幅长一些,我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想对这篇说明文应有不同的认识。于是我就拿出一课时对这篇课文来重新温习。一是检查一下同学们以前的学习效果,二是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上课我首先对九年级时的课文和我们现在这篇课文进行了对比,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因为聋校九年级的课本上没有注明作者,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删减。因为学过,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个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五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这这示意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了这种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篇4:课文《故宫博物院》课后反思

针对八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于是我采用和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我由最近热播的后宫剧来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宫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读视频,让学生单看视频,领略故宫的宏伟壮观。这一整体感知的环节的完成将近用了十分钟,接下来学生们就与我一起完成课后第一题,这一环节也完成得非常好。接着就引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详细描写的三段让学生判断这些又穿插了什么逻辑顺序来写。现在想来,本身学生对于逻辑顺序就不大理解透彻,我应该在黑板上罗列出框架再详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逻辑顺序的,这是本课的一个预设失误。

在详细讲道太和殿的外观和内饰的时候,学生因为看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兴奋不已,他们做到太和殿是尊贵的象征,却说不出文中为什么详写太和殿,这时,我在黑板的框架旁边注释了“权利、身份、威严”,并用箭头指向了太和殿,学生从这一角度能够说出太和殿对于封建帝王的意义,但我国封建建筑的代表就想不到,这样,我只能通过介绍“太和殿和其他宫殿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皇帝举行大典的太和殿是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造诣”等话语来告诉学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筑中的代表性。这一环节,学生在后半部分有点被动了。或许我可以在预设中加入故宫博物院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来引导,会不会更好呢?

综上所思,我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理解文章说明顺序的穿插使用,并激发他们对我国历史文物的感情。前面两个目标达成了,后面的情感目标从学生最后的反应来看还有欠缺。课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课堂最大的弱点,不过这堂课已经比之前的课有所进步了,(我自认为),还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来感染学生。学生懂了很多,他们不懂的还有更多。为人师者,当不懈为后生努力~!

篇5: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课文麋鹿课后反思

苏教版《麋鹿》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珍稀动物。对于类似于此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阶段目标中提到,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样的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师引导学习,学生很有可能会索然无味。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实现三维目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觉得《麋鹿》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在教学麋鹿外形特点部分,我主要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来学习。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据说明图中的鹿不是麋鹿。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很容易的找出依据,并且认识麋鹿的外形特点——奇特。

在教学经历这一段,因为文章比较长,因此采用了小组合作方式。先小组分工学习,然后完成表格。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与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来实现长文短教。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分配不当

这堂课时间分配上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首先在麋鹿外形与习性上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我学设计时考虑的不够周全,以及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当,使教学这一部分上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其次,在学生合作填表格部分,时间也安排了太长,导致最后无法保证随文练笔的正常进行,草草收场。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上课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时,以保证课堂的效率。

二、合作不理想

首次在这样的课上尝试小组合作。虽然在平时的课中也常常小组学习,但是没有注重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出现了老师在讲要求,学生已经是“跃跃欲试”“一团乱”的.现象。合作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学生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有效地信息,不能有效率的进行合作。因此,在以后的课中,合作的习惯与小组中人物的分配还是要大大重视的。

三、教师的语言要“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在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过渡与上没有做到自然与优美,或者设计好了过渡语,到了上课的时候一紧张就完全乱了套。其次,语速显得快,我会慢慢的克服,争取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面能有明显的进步。

虽然这次的课堂很不理想,但我会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断地成长。

篇6:经典课文《月光曲》课后反思

经典课文《月光曲》课后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经典课文,文质兼美,是一个有关音乐创作的传说,大凡艺术创作又是离不开一个情字的。而只要抓住贝多芬的内心情感起伏线就可以抓住这个情字。本节课我的的教学设计也主要是围绕一个情字,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抓住主线教学,体现以情为本。本课的`几个教学环节,都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

2、关注以学定教,体现以生为本: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学定教,而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不着痕迹地把学生的问题引向对文章的重点段落的研读。

3、重视学科融合,体现以读为本:

在对重点段第9自然段的研读中,我将美术、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形象、旋律来解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齐读、品读、想象读等)、多个层次的读书实践中,体悟语言,引发情感,产生共鸣,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4、力求读写结合,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教师让学生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自己喜欢的其他曲子,边听边展开想象,与大家共同交流。这样,力求读写结合,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篇7:课文《绝招》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文《绝招》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理解“绝招”,导入新课

1、你怎样理解“绝招”?查再看看“绝招”是什么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三、组织交流

1、同桌检查读书,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读文,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交流;朗读。

⑴ 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

⑵ 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可以各抒己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得有道理即可)

⑶ 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续编故事

下次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样练成的。

【板书】

16、绝 招

勤学苦练

小柱子

受到称赞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自学提示开展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寻找问题答案。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问题轻松解决,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篇8:课文《绝招》教案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出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形象鲜活欲出。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一个代表,很多学生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4、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整堂课流程顺畅,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好,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理解“绝招”

师:同学们,上面这篇课文写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小伙伴之间的趣事。那到底是什么趣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新课《绝招》。

(板书)

(生齐读课题)

1、理解“绝招”的意思:

师:那谁能说说绝招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令人叫绝的招术或说本领)

2、课件出示:

几种绝招:骑独轮车、顶球、倒立、悬空书法等。

(这里的图片展示的好!形象地展示出了各种绝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先介绍几种绝招给你们!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找“绝招”

师:那我们文中发生了关于绝招的什么趣事呢?我们先解决眼前的字词障碍物,才更有把握地读好课文。

1、拼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

难读或易读错的字。重点正音:

tǐng biē sāi dèng shù mǔ

挺着 憋气 腮帮子 瞪着 竖起 拇指

chēng niān xiàn zuàn gān gà

撑开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尴 尬

(建议加上“撒” “调换花样” 因为这两个学生更容易读错 ) 5

2、自学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但是要边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读读找找:

⑴ 文中主要写哪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他们各比试了哪些绝招?

师:现在打开课本第64页16课,开始自由朗读。

3、指名回答问题,相机分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错的字音:

生答:主要写三个孩子在比试绝招,他们分别是三胖(第2段)、二福(第3段)和小柱子(第4段)。

(板书)

师:这时,小柱子怎么样?

(感到很羞愧,觉得自己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师:小柱子真的就这样跑掉了,再也不跟伙伴们比试了吗?(没有)那第二次比试中我们的小柱子是怎样表现他的新绝招的呢?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生读第13、14、15段。

三、体会“绝招”的来之不易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6~12段,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谁的话对他起决定性的意义。

师:这下,原本在比试中失胜的小柱子,怎么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绝招阿?咱们先去看看小柱子第一次比试后发生的事就明白了,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12段。

课件出示:

读读想想

⑴ 谁给了小柱子启发?

⑵ 小柱子是怎样练出他的绝招的? 3

2、指名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

奶奶说的话: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⑴ 指名读。

⑵ 说说读懂了什么?

(绝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练出来的)

⑶ 指导朗读:

(读出奶奶的用心良苦)

⑷ 师:那小柱子明白奶奶的话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第11段)

师:既然他想出了主意,那他是怎样练他的绝招的呢?

课件出示:

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⑴ 自由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课文中并没有把小柱子练绝招的过程写下来。)

⑵ 想象:

小柱子是如何练绝招的。

(这环节号,但是似乎只把学生引入了“暗暗”练,还没完全体会如何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有待自己进一步思考!)

⑶ 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⑷ 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3、学生自由读两次比绝招的段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四、说说自己的“绝招”(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你是怎样才有这些绝招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

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这里没有及时把学生将“绝招”和“特长”等同的误区里拉出来)

(或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为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因为郑老师去参加课堂教学评比了,所以这节课只有金老师来为我做阵,我还是一样泰然自若,老师给我的评价也很好,教态自然,流程顺畅,教学重难点落实得不错,是一堂成功的课!他总是先扬后抑!

前面的流程下来都很顺畅,但是到了课外延伸时,纪律有些混乱了,因为他们不知觉中把“绝招”和个人特长等同起来了,所以一直拿同学间的特长来当绝招在相互推荐,而我却没有及时纠正。就“绝招”这定义,我也困惑了很久,该怎么样灌输给学生其意义,也想到学生的这种误解但只顾着强调“练”,没有更多地去强调在于“独一无二”。但是也有人说要强调并不是那种杂技类的绝活才是“绝招”,只要在某个范围领域内,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所以,该重点反思的是自己并没有吃透教材,模棱两可时给学生灌输,这应该是个大忌吧!

篇9:《绝招》课文原文

《绝招》课文原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么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小咩子没在意,他蹲在炕上,说:“只要你们说两个不过百的数相乘,我能立刻说出得数,保准不错!”

三胖早把嘴撇到下巴颏了。福音推开三胖,说:“试试嘛。”随口说了个数:“99乘以,嗯——76!”小咩子立刻说:“得7524!”

三胖“腾”地跳下炕,找了块煤碴在地上演算了一遍,果然不错!他咧开嘴说:“可以呀!”接着别人都说出个乘法算式,让小咩子答,经三胖一检验,真的一点儿也不错!

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说:“绝招,太绝了!”

小咩子兴奋地在炕上站起来,说:“我建议咱们定个日子再比,这回比看谁的绝招是练出来的,而且还有点儿用,像福音那样的!”

福音第一个说:“行!”杨苗子想了想也同意了,只有三胖吭哧半天才说出个“行”。

小咩子一握拳说:“在今年夏天,同意的举手!”

篇10:绝招课文原文

关于绝招课文原文

绝招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么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小咩子没在意,他蹲在炕上,说:“只要你们说两个不过百的数相乘,我能立刻说出得数,保准不错!”

三胖早把嘴撇到下巴颏了。福音推开三胖,说:“试试嘛。”随口说了个数:“99乘以,嗯——76!”小咩子立刻说:“得7524!”

三胖“腾”地跳下炕,找了块煤碴在地上演算了一遍,果然不错!他咧开嘴说:“可以呀!”接着别人都说出个乘法算式,让小咩子答,经三胖一检验,真的一点儿也不错!

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说:“绝招,太绝了!”

小咩子兴奋地在炕上站起来,说:“我建议咱们定个日子再比,这回比看谁的绝招是练出来的,而且还有点儿用,像福音那样的!”

福音第一个说:“行!”杨苗子想了想也同意了,只有三胖吭哧半天才说出个“行”。

小咩子一握拳说:“在今年夏天,同意的举手!”

【相关阅读:《绝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 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⑶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⑷ 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时间长 先天禀赋

二福 武术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乘法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

篇11:课文《祝福树》课后反思

课文《祝福树》课后反思

《祝福树》课后反思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小朋友也走进了幼儿园的生活,新的学期一开始,小朋友就能主动跟老师交流,说说家里的一些开心事,看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沉静在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上了第一节课《祝福树》。

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我们是新中班的孩子可能对祝福语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事先请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祝福语,以便在上课时幼儿能及时进入状态。在活动中,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说祝福语,表达对同伴、亲人的祝愿;初步尝试设计、装饰卡片。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采用的谈话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问题为“你们知道祝福语是什么吗?”幼儿的回答很多,有的说:说来祝福的话;有的说心中的心愿等等,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说了祝福的话要送给别人,人家会很开心。小孩子的回答让我趁机转入了第二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听到祝福语后的感受,学到了很多开心的词语。接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大家一起学说了最喜欢的几句祝福语。然后,我拿出准备好的卡片,告诉小朋友这些卡的名字叫祝福卡,小朋友要把祝福说出来,然后老师把祝福语写在卡片上把祝福送出去,让每个人都开心。于是小朋友们一一举起小手,说出了自己最想祝福的人,以及最喜欢的祝福语,老师也津津有味的记录着每一滴的幸福。

最后我把写满祝福的卡片发给小朋友,让孩子们两两合作装饰祝福卡。

篇12:课文观潮的课后反思

有关课文观潮的课后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与文章思想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或一些肤浅的问题,这主要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所致。我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消除他们紧张压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他们树立质疑的信心。学生过了“敢于提问”这一关后,我在课堂上重视的就是如何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在执教《观潮》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完课文的第二部分,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刚才,我们观看了投影,读了课文,仿佛也随着人流亲临了钱塘江,看到了潮来时壮观又奇特的景象。那么,课文的第二、第三节介绍了什么呢?听老师来读读这两节,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强调了哪些内容?针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问的?

接着,我在范读时就特别强调了几处可以提问的地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注意倾听的同学都能问出这样几个问题:农历八月十八为什么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海宁市的盐官镇为什么是观潮的最好地方?这几个问题恰恰是课文内容的空白处,需要通过资料的补充来解决的。而此时通过学生的质疑正好给了教师补充资料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很自然地渗透了质疑方法的指导,又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习了课文,我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殊景象,每年一度的霉雨季、发洪水。学生在交流感悟中,思维受到了碰撞,对于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然,引导质疑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补充资料,其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释疑,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走向深入。此时,教师应该结合质疑,渗透释疑的方法:或反复阅读课文,从书上找答案;或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或课外查找书籍,请教高明……

是否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其释疑呢?我以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做及时的筛选。对感悟中心有帮助的问题或是对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有帮助的问题,都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释疑,而对于那些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的问题,则可放在课后,通过存疑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兴趣。

因此,我在执教《观潮》时充分利用了其中一个问题──“农历八月十八为什么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来为学生感悟课文的中心服务。释疑前先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埃及金字塔、黄果树瀑布、万里长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些奇特的景象与我们今天所看到钱塘江大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这些景象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看到,而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只有一天──农历的八月十八,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紧紧扣住了文章的中心。通过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的“奇”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课文学到这里直接引出另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描写来观潮的人如此之多?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不难释疑,来观潮的人如此之多,正是因为钱塘江大潮的涌潮现象难得一见,这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这一问题的解答再一次扣住了文章的中心。

篇13:课文惊弓之鸟的课后反思

有关课文惊弓之鸟的课后反思

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才刚刚三个星期,面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的工作,让我感觉束手无策。从没有教过语文课,很少接触小学生这一群体,每当拿起语文书,翻开其中的课文,脑子里一片糊涂。幸好对我们新老师,学校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师傅,从教学和教育两个方面指导我们。

有了老师的指导,这并不意味着坐享其成,自身的努力同样很重要。记得我们的研训员说过,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在我们的印象里,通常会觉得:上一节好课,最重要的是备课和写教案,往往忽视了对课后的反思。在三个星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就体会到了写好课后反思,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9月16日,松江区的研训员来我们学校听新老师的课。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很是着急,我要怎样才能把《惊弓之鸟》这节课上好呢?思考来思考去,都没有一个好思路。包老师感觉到我的为难,于是她决定上这节课让我听。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好老师是如何把握课堂,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行云流水一般舒畅。而自己上课时总是磕磕巴巴的,有时怕漏这个又忘了那个。不过我也并没有灰心,作为一名新老师,关键是如何让这一堂课顺利地按照先前的准备上下来。《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我想我们在第三课时已经学习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何不引导学生们从他们了解的成语入手,来导入我们的新课呢?接下来,对课题这个成语进行解释,接着开始文章中生字词的学习。

我把这个想法与包老师讨论了一下,包老师说,如果一个老师在备课时要求学生学习某一个知识,那么老师的知识储备量一定要比学生的'多很多。比如我要学生们说说他们知道的一些成语,可能学生的成语储备量并不多,那老师就应该有意识的教他们一些成语,作为积累。不仅如此,我用的是质疑课题的方式开始新课文的学习,那么这个对于课题中一些字的解释,在学生还没学习这课之前,他们能回答的很好吗?包老师说,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上,看看到底学生的反应如何?

上完课了,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问题。的确,学生们真正能说出来的成语不是很多,如果我仅仅是简简单单地不做总结,那么设置这一环节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了。对“惊弓之鸟”中惊,弓和之的解释都不是太理想,尤其是“惊”这个字。通过实际教学,我了解到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某个教学环节的可行性,不是简单的随便想个方式,避免到上课时,才发现不能很好地运用。在生字词的学习中,我用了“换一换”,“用近义词解释”的一些方式,感觉效果还是挺好的。对于“能手”这个词的解释,还拓展到提问学生,问他们知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能手?“刘翔是跨栏能手,姚明是篮球能手”,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下来的感觉还是挺好的,但学生们到底能掌握多少还是通过检测才能反映出来的。以后,上语文时,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更有新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一节课。

篇14:语文课文《太阳》课后反思

语文课文《太阳》课后反思

《太阳》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说明文,教学时,发掘其内蕴,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结构:“读思——引发——提议——写练”,对训练学生发明性思维将大有裨益。

一、读思。

这是自学了解梗概,感知课文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太阳,大家说说它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教师以这一问题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考虑:(1)课文反映了太阳的一些什么情况,从中看出太阳有哪些特点(2)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哪些地方是概括写的哪些地方是从反面“假如没有太阳”来说明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不加干预,放手让学生自身读思,有不懂的,相互之间可以讨论;思而疑惑的或议而不明的留着质疑。

二、引发。

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掘课文内蕴,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根据课文特点,教学时,可作以下提问:

1.开拓思路的提问:课文开头的'传说说明了什么问题太阳是个大火球,它会“发光”、“发热”,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分析考虑的提问:煤炭是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这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3.深化思维的提问: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直接影响这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

4.总结归纳提问:你怎样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提议。

这是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理解,训练求异思维以巩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限制在一个小圈子里,相反的,应该善于组织争议,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争议,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在“争”中明事理,在“议”中通文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明精神。

为此,让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展开议论:

(1)提自身对本课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议太阳远、大、发光发热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提文章结构层次上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议“地球一切生命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太阳”这一课文内在联系的主线;

(3)提课文写作上弄不清楚的地方,议如何运用数字说明、比较烘托的方法说明某种事物的表示方法;等等。

总之,要让学生大胆“提”,放开“议”,教师作适当点拨。只有这样,让“小小朋友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干充沛地发挥他的发明力”(陶行知语)。

四、写练。

这是学以致用,变知识为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考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明性思维的过程。

为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和时引导学生观察一件自身熟悉的事物,想一想与自身的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在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中,教师应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肯学、会学,发挥发明思维的作用,去获取知识,不时提高读写能力。

篇15:课文《兰兰过桥》课后反思

课文《兰兰过桥》课后反思

《兰兰过桥》是一篇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知识性课文,一拿到课文,我真觉得有些不知所措,翻看许多资料后依然没有什么启发。所以,第一次试教后我自己也觉得非常糟糕。一年级的课文上得如此无趣乏味,的确是个大问题。认识了问题的所在,并在包校长、胡老师、夏老师以及赵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教案进行了两次修改,在今天的课堂上做了一个完整的呈现。短短两天的磨课时间,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主要是紧紧抓住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充分地联系生活实际,体现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片断一】

师:潜水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两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描写潜水桥的前两句话以及句式:潜水桥是一座( )的桥。

生1:潜水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

师:真棒,你把这句话说得这么完整。平时我们看到的桥都是架在哪里的.?(水面上)

师:是呀,可潜水桥竟然是架在水里面的,太不可思议了!(板书:水里)

生2:潜水桥是用玻璃砖做的。(板书:玻璃砖)

师:是呀,那玻璃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

生:玻璃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

师: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是因为(生接:玻璃是透明的)师相机板书:透明。

师:真不错!玻璃还是怎么样的?

生:一掉下去就破了。

师:那怎么还拿来造桥啊?

生:因为这些玻璃砖是特别结实的。

师:对的,结实得汽车都能在上面随便开呢!

【反思】

在片断一的教学中,并不是生硬地从句子中拿出潜水桥的特点,而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充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他们平时对玻璃的了解引出“透明”这一特点,抓住玻璃易碎的特点,突出用玻璃砖造桥的神奇所在,也说明了这种玻璃砖具有“结实”的特点。这样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潜水桥的造桥位置、造桥材料以及潜水桥的特点,更能引导学生体会神奇,为后面的朗读指导做下了铺垫。

【片断二】

师:哇,多么神奇的潜水桥啊,老师呀还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还可以加上动作哦!

师生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潜水桥,长又长;

玻璃砖,水里架;

站桥上,玩一玩;

敲一敲,咚咚咚;

瞪大眼,看一看

……

师:透过玻璃,你们看到什么了?

出示句式:透过玻璃,我看到了( )。

生1:透过玻璃,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小鱼。

师:是呀,小鱼正开心地游来游去呢!

生2:透过玻璃,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船。

师:哟,真厉害,那这些船是从哪里开过去的?(头顶上)

师:请你把一句话说完整。

生2:这些船是从我们的头顶上开过去的。

师:透过玻璃,你还能看到其他的什么呢?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再来说一说。

生纷纷发言。

师小结:刚才啊,小朋友们透过玻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小鱼,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船只,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草。那现在你就把自己当成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老师来做个采访。

师:小螺丝,小螺丝,你趴在玻璃砖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潜水桥啊?(学生没说话)

师:呀,你是看傻了眼,都忘记说话了!

师:小鱼,小鱼,你眼睛睁得这么大,想怎么夸夸这座潜水桥啊?

生3:这真是一座漂亮的潜水桥啊!

师:是啊,怪不得你一直在它旁边游来游去呢!

师:小虾,小虾,你也想说。

生4:潜水桥真神奇啊!

【反思】

片段二是本课的趣味性所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语文课就应该是有趣好玩的。而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就要适时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会,但这也不能缺少教师的参与,只有教师自己参与了,才能带动学生,营造氛围。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非常欠缺,很多时候还放不开,语言和动作都不够童趣。但是在 今天的课堂上,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点上有进步了,投入到这个有趣的情境中后,感觉自己整个放松了,也变得活泼了,学生也显得更加可爱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安排了几处说话训练点,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的说话习惯。另外,今天的板书设计也是学习方法的体现,通过简单的构图帮助学生理清了潜水桥部分的内容,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是将厚书读薄的过程。

这一次磨课,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五校这个团体的力量,让我觉得很感动,很温暖。

除此之外,我还为自己定下了几点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没能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做出相应的引导和评价,调控课堂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都需要加强。

2.过渡语言、评价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激励都要加强,从而让课堂活跃起来。

3.加强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力,以后要让自己更加自信、更加活泼地站在讲台上。

篇16:五年级课文《早》课后反思

五年级课文《早》课后反思

《早》第二课时教学中,教者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充分感知蜡梅特点的基础上,感知鲁迅的“早”,知道鲁迅和蜡梅的相同之处.进一步了解“借花喻人”这种写作手法。

让学生欣赏腊梅的图片,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腊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关句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看后很受启发,朗读情感真挚,体现了“画读有机结合”。这样学生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

学与仿有机结合。仿照按空间顺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方法写自己的教室;学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去写一种植物,歌颂一个人。这就充分体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语文课堂只有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才是成功的课。

作业设计能紧扣文章内容,体现了精炼。有人物品质的感悟,写法的掌握,在明了珍惜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

篇17:课文《敬畏自然》课后反思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

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过后,请同学来谈,几个同学在谈的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全班同学听的都很投入,通过谈和听,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老师的讲解非常必要,要纠正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绝招》教学教案设计

课文《绝招》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文《绝招》优秀教学设计

绝招教学反思心得

绝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绝招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除三害》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绝招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文《绝招》的课后反思(共17篇)】相关文章:

绝招(教学设计)2022-09-09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7第一课时教案2024-03-02

基于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2023-05-2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2-07-28

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父亲的爱2023-01-18

笔算小数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3-09-10

《燕子》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2022-05-06

三年级语文下册《完璧归赵》优秀教学设计2022-11-07

北伐战争说课课件2022-04-30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