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读书方法(共8篇)由网友“leslie”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读书方法,供大家阅读。
篇1: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读书方法
他出身于法国一个平民家庭,一生中走过了漫长坎坷的道路,长期过着流浪汉的生活,曾经当过学徒、仆人、伙计,并像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他坚持不懈地勤奋自学,终于成了一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伟人。他在自己晚年写的名著《忏悔录》中,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他一生刻苦自学和个人奋斗的历程。
起初,卢梭的读书方法,很难使他得到益处,而只能增加自己的疲劳。由于他对事物没有正确的理解,竟认为要从读一本书得到好处,必须具有书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识,丝毫没考虑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知识。由于他的这一想法,他读书的时候就不时地停下来,从这本书跳到那本书,甚至有时他所要读的书自己看了不到十页,就得查遍好几所图书馆。他顽固地死抱着这种极端费力的办法,浪费了无数的时间,脑子里越来越混乱不堪,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下去、什么也不能领会的程度。幸而他发觉得尚早,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使他置身在一个漫无边际的迷宫里,因此他在还没有完全迷失在里面以前就回头了。
卢梭认为:一个人只要对于学问有真正的爱好,在他开始钻研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也就往往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书,他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加以研究。不久,他又认为应当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个门类单独加以研究,一个一个地分别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们汇合到一起的那个点上。这样,他又回到一般的综合方法上来了,但他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有意识这样做的。在这方面,他的深思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帮助他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卢梭说:“不论我是活在世上还是行将死去,我都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或死亡可能打断我这种勤奋治学的精神,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先对一切东西获得一个概念,为的是一方面可以试探一下我的天资,另一方面也可以亲自来判断一下最好是研究哪一门科学。我在执行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原先没有料到的好处,那就是很多时间都利用上了。”
为了尽可能做到既轻松愉快而又得到益处,卢梭在时间的分配上进行了种种不同的试验,他一想起这点,就感到极为欣慰。对他来说,学习的乐趣在他的幸福中占据了主要的成分。
从以上卢梭的学习经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他的读书方法与治学精神。
篇2: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经典语录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名言
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真、美、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真或善之上再加上一种稀有的光辉灿烂的情境,真或善就变成美了。
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想象,这是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 狄德罗经典语录
我相信如果谎话可以用于一时,从长远看来它必然是有害的;反之,真话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有用的,尽管暂时也会发生害处。
伟大往往是各种对立品质自然平衡的结果。
我把科学的广阔园地,看作是一个广大的原野,其中散布着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我们的工作的目的,应该是或者扩大光明地方的界限,或者在原野中增加光亮的中心。
天才只可体会,但绝不能模仿。 狄德罗名言
说人是一种力量和软弱、光明和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如果真理在少数人中间获得了充分的胜利,而这少数人是优秀的,那就应当予以接受;因为真理的本性并不在于使多数人喜爱。
如果善确实在作品中,并且表现出来,那时作品才真正是美和善。
如果你喜欢,就做个伪君子吧,但绝不要像伪君子那样说话! 狄德罗经典语录
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 狄德罗名言
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变发生,激动群众,是有天才的人出现,否则赋有天才的人就会僵化。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理智时常纠正感情的过于急促的判断。
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狄德罗经典语录
忍受孤寂或者比忍受贫困需要更大的毅力,贫困不过是降低人的身份,但是孤寂就会败坏人的性格。
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
知道事物就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如果你不必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世界将是何等出色的一台喜剧。
深刻的思想就像铁钉,一旦钉在脑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法把它拔出来。
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
人们无穷无尽地痛斥情感;人们把的一切都归罪于情感,而忘记了情感也是他的一切快乐的源泉。因此说,情感就其本身性质性质来说,是一种既不能说得太好也不能说得太坏的因素。 狄德罗名言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人不可孤立,孤立则危。
年轻人畅谈自己正在做的事,老年人细诉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愚者高论自己想做的事。
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 狄德罗经典语录
敏感从来不是伟大天才的优良品质,伟大天才所喜爱的是准确。
迷信者的见解模糊不清,伪君子则是一副假心肠。
美德既受人赞扬也遭人憎恨,人们纷纷逃离它,因为它总是那样冰冷,而在这个世界上你终究得保持一点儿暖意。
没有永久的美。 狄德罗名言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的心。
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
既然他经常俯伏在银箱上,他怎么会上升到高尚的境界? 狄德罗经典语录
感情淡薄使人平庸。
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打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傲慢的性格只会偶尔伤害你,而傲慢的表情却会使你不断受到伤害。
篇3:简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改革思想
简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改革思想
清初启蒙思想家在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潜滋暗长的社会转折时期,提出适合时代需要的社会改革思想.它包括代表新兴市民要求的经济改革思想,富有民主色彩的'政治改革思想和“立天下之法”的法律改革思想三个方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 者:杨有山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泰安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TAIAN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 24(2) 分类号:B249 关键词:清初 启蒙思想家 社会改革思想篇4:幼儿音乐启蒙的方法
(一)幼儿音乐启蒙的方法
音乐启蒙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很明显,它不仅能敏锐听觉、增加词汇、激发想象、还能帮助孩子提升智力。建议家长选用正确方法,做好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
宝宝早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使其大脑活动增强,思维更敏捷,行动更有力,性格更开朗;舞蹈可以帮助发展协调性和韵律感,建立起自信。
从生理意义上说,婴幼儿的身体发育配以音乐律动,正可以协调婴幼儿的肢体动作,促进大、小肌肉的发展。同时,基于心理因素,婴幼儿期的音乐训练可以通过情绪变化、社会行为、生活习惯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婴幼儿的人格特质。因此,和谐的音乐气氛可以抒发婴幼儿的情绪,潜移默化婴幼儿的气质。团体性的音乐活动,也能培养儿童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将成长中的人格引向乐观、积极与合群。
此外,每位妈妈也都曾有过类似的经验:怀抱着孩子,轻哼着摇篮曲,孩子便能安详地入睡。而当孩子嚎啕大哭时,播放一曲音乐,也多半能达到制止哭泣的作用。所以喜欢听音乐是孩子的本性。因为自婴儿出生后,他们就开始以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探索世界。其中以听觉器官发育得最早。而音乐与听觉器官的关系又最为密切,因此,音乐自然被称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
以下是音乐教育的几种方法,家长可以借鉴:
1、家长可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歌曲和宝宝一起欣赏,使宝宝会逐步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如活泼、欢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高兴、生气,让宝宝分别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
2、家长可购买一些小乐器,如铃鼓、钢片琴、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宝宝的兴趣。
3、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宝宝感知节奏。家长敲出什么样的节奏,让宝宝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4、家长可以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婴幼儿曲目,放给宝宝听。在宝宝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教宝宝唱。还可以教宝宝做简单的动作,做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
5、与孩子一起做简单的体态律动。可以切合日常生活的内容,如穿衣、洗脸等动作,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听音乐表现节奏。如:小兔跳、小企鹅走、大象甩鼻子等。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家长一定要积极参与。
6、选择有趣生动、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的反复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例:让孩子跟着音乐节奏走步,要求走步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一致。音乐快,走得快,音乐慢,走得就慢,用走步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还可用嘴巴发出象声词来伴随动作,体验节奏的强弱,例:一边听音乐一边打鼓,嘴里随声发出“咚咚咚”的打鼓声。音乐强,打鼓动作重,嘴里发出的声音也高。音乐弱,打鼓动作轻,嘴里发出的声音也轻。
(二)音乐在幼儿启蒙教育的作用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包括获得信息,而且还包括训练大脑如何处理这些信息。音乐和美术训练可以促使大脑更好的处理信息。心理学研究指出,音乐和美术可以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原因在于大脑似乎能把它在音乐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另一个领域,例如数学领域。
心理专家发现,从3岁开始,让幼儿听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对3、4岁的幼儿进行音乐训练,能促使他们的大脑,更好地识别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当幼儿受到各种刺激时,他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但他们不会预先经过思考,并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和过程后,再进行反应。而某些音乐可以促使他们这种反应能力的发展。同时,对6、7岁的学生定期进行音乐和绘画训练,能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音乐与数学之间的逻辑联系尤为明显。
科学家也证实,即使每天只弹10分种的钢琴,幼儿智力测试的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使孩子更加聪明,家长可以在幼儿启蒙教育时让孩子多听听音乐!
(三)扩展阅读:怎样对宝宝进行早教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年。不过,这一年的学习不需要什么教材,道具或者磁带。那么,父母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教呢?
怎样对宝宝进行早教
1、积极情绪的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是不儿心理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如经常对小儿微笑,对小儿的态度要和蔼,经常给小儿逗乐等,使小儿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
2、生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小儿的睡眠、进餐、大小便和穿衣、盥洗方面的培养。如培养小儿能自己上床到自动入睡,安静入睡;学会正确使用餐具,自己吃饭;培养自己洗手,洗脸,脱、穿衣裤等;培养定时大小便到小儿能自己去厕所解大小便的习惯。
3、动作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及促进小儿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如训练小儿俯卧抬头、翻身、爬、扶坐、扶站、独走、上下楼梯、攀登等。并培养小儿搭积木、握笔画图、折纸等精细动作。
4、语言及认知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宝宝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父母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给小儿听音乐,与小儿对话,他会模仿大人的发声,给小儿念儿歌,讲故事等等。
5、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培养小儿喜欢同伴,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懂得关心小朋友及能帮助小朋友;会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和。
小儿出生起父母就要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这样可以促进小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音乐启蒙的方法]
篇5:启蒙少儿英语有哪些好方法?
一:全面活动反应法(TPR)
也就是由家长使用英语发出活动的指令,比如“Close your eyes(闭上你的眼睛)、nod your head(点点头)”等,然后由孩子跟着指令来做出相应的动作。使用全面活动反应法来启蒙孩子,他们不会因为听不懂或者是不会说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他们可以使用自然的动作来模仿,以及更好地理解英语,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那么在通过全面活动反应来学习英语的时候,指令要求的动作越特别和有趣,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融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
二:游戏活动熏染法
也就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孩子日常的游戏中,可以由家长用英语来组织孩子画画、数数、做手工等。那么孩子在游戏中是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用简单的.英语加上相应的手势来引导孩子,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英语。所以大家在进行英语启蒙的时候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微型的英语语言环境,随着孩子学习的进行可以适当减少手势辅助学习,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
三:动画片学习法
可以借助录像带、VCD或者是游戏软件来引导孩子学习,像是动画片就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方式,孩子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上,以及绚丽的色彩和起伏的情节上,那么可以反复观看以熟悉正确的发音,更是可以自动将语音和情节逐步对应起来,这样也能很好地奠定学习的基础。
篇6:思想家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的故事
思想家王充书铺读书立志的故事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王充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着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
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带上干粮,到书铺里去阅读出售的书籍,
不分春夏秋冬,不论晴天雨天,他读了一册又一册书,跑了一家又一家书家书铺。就这样,他终于读遍了诸子百家的重要着作,掌握了书中的基本精神。
王充由于出身贫苦,因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劳苦人民实际生活的情况出发的。他在读遍了诸子百家的主要着作之后,对于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唯心主义的说教深感不满,下决心给予严厉的批判。于是便集中精力独立思考,着手写书。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住宅的门上、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安放了笔、纸,想一点,写一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充满着批判精神、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论衡》。
篇7:卢梭:忏悔录【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由于儿时的不幸,一种正义感便在让-雅克·卢梭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这种感情伴随了他整个的一生,并构成了他信念的基础。《忏悔录》成为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篇8:3年级英语学习的启蒙方法
3年级英语启蒙方法
发音不准
假设把几个从来没有听过狗叫的小朋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把“汪汪汪”几个字写给他们看,教一下读音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认读。另外一组是不给他们任何文字,只是让他们每天听狗叫。3天之后我们来对比,哪一组的小朋友学狗叫的声音更像?我想毫无疑问,一定是第二组。
为什么很多人学英语这么多年,发音还是一塌糊涂?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听得太少。他们的发音不是来源于听的吸收,而是大脑里那个模糊的印象。
很多教学模式在教小朋友学单词时,只会在刚开始教几遍正确的发音,然后就让孩子自己认读,但对于声音的记忆来说,这种频率远远不够。
长时间没有标准发音的输入,孩子大脑里的声音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当他说出了一个错误的发音,自己也不会做出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持续不断有声音的输入,即便孩子最初的发音不准,但他自己会慢慢矫正过来。这一点我们观察一下刚刚学说话的孩子就知道。
因此,要解决孩子发音不准的问题,必须长期坚持标准发音的输入,训练孩子的英文耳朵。
看到生字习惯查字典
对于母语学习来说,查字典是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文字。但是请注意,我们的孩子并不缺乏听母语的环境,因此,查字典更多是将这个字的发音跟大脑中原本存在的声音进行对应。
而英语学习却不是这样,孩子本来就没有听说的环境,如果听都听不懂,大脑里没有这段声音的储备,查字典只能依靠中文翻译去理解。这样认识的单词跟声音之间没有紧密联系,也很容易遗忘。
因此,要解决看到生字习惯查字典的问题,同样需要大量的听力输入。让孩子在听得懂的基础上再学文字,会轻松很多。
必须翻译成中文才理解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问题,那就说明大脑已经形成了翻译思维。之前我们曾经分享过,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大脑飞速转动的情况下,在听到第4个单词的时候,就翻译不下去了。
所以,看到句子一定要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的孩子,或许阅读水平还可以,但一定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
避免孩子形成翻译思维,只有在大量听力输入的基础上,让孩子拥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这一能力中,声音和场景之间是直接联系的,不需要其他媒介。
开口下笔先想语法
试想一下,在中文的语境中,我们在开口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会思考自己的句子语法是否正确吗?学龄前儿童连主谓宾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并不妨碍他们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口下笔先想语法的背后,就是没有良好的语感,这同样也是因为缺乏听的训练而导致的。大脑里没有丰富的声音储备,因此不能脱口而出,只能用机械化的语法知识去检验自己的表达有没有问题。
但是,没有人会否认,枯燥的语法只会把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复杂、艰难、痛苦!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最初在上面画什么图案都很容易,但是想要擦掉重来,就很难了。没有按照正确的路径学习英语,学得辛苦不说,造成了上述难以改变的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3年级综合特点学习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磨蹭,无端发呆,爱看动画片,自控力差、粗心马虎。
好动:1、精力旺盛
2、重复犯错
3、影响其它同学
能力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早期运用文字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习惯
专心听讲、认真阅读、工整书写,独立完成作业这四大习惯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就应该形成,如果没有形成,到了小学高年级学习就困难了。 专心听讲(看孩子能否描述 课堂内容); 认真英语阅读(画报、书籍,为以后阅读课本、预习功课打下基础,从而培养自学能力。) 书写工整,影响到作文,书桌整理干净、减少孩子分心。完 成作业就可以去休息、做游戏,要不容易使孩子形成磨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 读爱弥儿个人心得
★ 爱弥儿读后感优秀

【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读书方法(共8篇)】相关文章: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经典语录2023-08-02
爱弥儿读后感2023-10-24
爱弥儿读书笔记2023-11-18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2023-07-02
爱弥儿名著的读后感2022-05-04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自由与枷锁2023-11-16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2023-08-10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2022-04-30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郭璜2022-08-12
爱弥儿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