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8 07:55:56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精选13篇)由网友“低音浅唱”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

篇1:《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

《启蒙运动的兴起》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方面。

自己做的课件虽然粗糙,但图片和视频准备得还算充分,而且由于文昌中学的学生都很优秀,所以课堂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的情绪很高昂。但我感觉活动过多,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使学生热闹过了以后就迅速地进入另一活动当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可能受到我语调的影响,学生亢奋和紧张的时间一长,就会显得有点累。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教师来说,不应该只做到设计千差万别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进行必要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真的是“热了课堂,冷了思维”。

2、在运用媒体方面。

思想史由于内容抽象的局限,使得学生的空间现象力相当的匮乏,因此课前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历史图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试图让学生通过眼看、手动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来达到对启蒙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反应不错,比较能够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过于依赖课件:就是不分重点,将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造成图片、视频的机械堆积。其实这对于我的基本功的锻炼是不利的,如果一昧将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不仅使教师失去了说的机会,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感悟历史、分类知识的机会,从而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这一点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的。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学生的个别演示,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我把学生分成伏尔泰组、孟德斯鸠组和卢梭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4、在教学设计方面

对启蒙思想家的分析,我尽量避免对启蒙思想内容面面俱到,而是着力对其核心思想进行透彻的分析,突显思想家应有的魅力,确实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没有突破教材,只是重现教材的一些相关知识。听完海南中学解老师的课后,我折服于这位前辈的大胆设计,她基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同时,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更获得了许多的情感体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听完她的课后,我感到自己真得很渺小。以后在教学设计、教材把握上一定要多下苦功夫。

另外,自己的语言过于罗嗦,情绪易于激动(按师傅左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热锅中的蚂蚁),问题之间的衔接做的也不是太好,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自己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尽量改正过来。我羡慕陈俊娟老师德温和亲善,更佩服解爱群老师的大度沉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她们作为榜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篇2:《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

20xx年11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开放周的示范课活动,我选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的《启蒙运动的兴起》,通过准备这堂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启发与帮助。在此,我想说声感谢,感谢李海英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文昌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感谢我们附中教研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成长过程给予我的每一次肯定和鼓励。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的体会,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各位老师的指正和帮助。

《启蒙运动的兴起》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

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方面。

自己做的课件虽然粗糙,但图片和视频准备得还算充分,而且由于文昌中学的学生都很优秀,所以课堂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学生的情绪很高昂。但我感觉活动过多,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活动中,我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使学生热闹过了以后就迅速地进入另一活动当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可能受到我语调的影响,学生亢奋和紧张的时间一长,就会显得有点累。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教师来说,不应该只做到设计千差万别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其实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进行必要的讲解也是很重要的,否则,真的是“热了课堂,冷了思维”。

2、在运用媒体方面。

思想史由于内容抽象的局限,使得学生的空间现象力相当的匮乏,因此课前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历史图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材料,试图让学生通过眼看、手动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来达到对启蒙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结果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反应不错,比较能够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过于依赖课件:就是不分重点,将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造成图片、视频的机械堆积。其实这对于我的基本功的锻炼是不利的,如果一昧将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不仅使教师失去了说的机会,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感悟历史、分类知识的机会,从而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这一点也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尤其注意的。

3、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学生的个别演示,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我把学生分成伏尔泰组、孟德斯鸠组和卢梭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4、在教学设计方面

对启蒙思想家的分析,我尽量避免对启蒙思想内容面面俱到,而是着力对其核心思想进行透彻的分析,突显思想家应有的魅力,确实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没有突破教材,只是重现教材的一些相关知识。听完海南中学解老师的课后,我折服于这位前辈的大胆设计,她基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同时,又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更获得了许多的情感体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听完她的课后,我感到自己真得很渺小。以后在教学设计、教材把握上一定要多下苦功夫。

另外,自己的语言过于罗嗦,情绪易于激动(按师傅左燕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热锅中的蚂蚁),问题之间的衔接做的也不是太好,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自己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尽量改正过来。我羡慕陈俊娟老师德温和亲善,更佩服解爱群老师的大度沉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她们作为榜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篇3: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篇一: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由于《启蒙运动》是思想史的内容,特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还深深贯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注重方法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一、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背景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思想的必然性。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3)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是启蒙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民主政权形式,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得以认证和实践,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和议会改革,美国的《独立宣言》与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的制定与完善,法国的1875年宪法的诞生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都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精神。中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篇4: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篇一:这堂课的时候,我就定下这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要用一些直观的历史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悟历史,感受思想的力量,让他们对思想的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本课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文字史料、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避免对思想家的教条式的分析,而是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感受其思想,或提供材料形式,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还深深贯彻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注重方法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一、简述启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及思想核心、影响

1.兴起背景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其经济、政治、思想的必然性。

(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其发展障碍。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

(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3)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影响:构建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是启蒙思想家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他们倡导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民主政权形式,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政治原则,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不仅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得以认证和实践,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和议会改革,美国的《独立宣言》与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的制定与完善,法国的1875年的诞生和共和制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帝国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都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精神。中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篇6: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理性的概念,记忆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教材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的学习与分析,学会运用史料来理解历史问题,进而解决疑惑;通过比较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理解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学会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进行历史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并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所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 的巨大反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学习难点:对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及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单元知识框架的梳理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公元前5世纪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

发展:14世纪―17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17世纪)

成熟:17世纪―18世纪

启蒙运动

过渡语:

公园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封建时代,基督教以封建神学禁锢着人们。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4、15世纪时,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西欧社会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潮接着一潮,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意大利,因而意大利率先掀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又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

讲授新课:

花两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再进入正文的学习:

首先和学生明确“启蒙”“启蒙运动”的概念:通过设问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以理解这些概念,在此基础上能够回答出启蒙运动的性质及其核心。启蒙――开启智慧、光明;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性质:17C-18C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理性。

接着进入子目内容的学习:

过渡:教师设问:“为何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资产阶级又掀起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抛出问题后,首先和学生强调一个规律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学生明确这一认识后,课件展示文字史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史料,进而总结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完成第一目内容的学习。

一、 探源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相关内容及相关史料,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活动,增加了欧洲的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然而当时的英国处在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下,政治、经济上均厉行专制统治,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1)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3) 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 科技: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 启蒙运动的概况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了解其概况,教师助生梳理知识结构。

(一)指导思想:理性主义(解析理性主义与理性的区别:理性主义将理性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指导实践)

(二)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三)过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

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

补充: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洛 克:分权思想

设问:为何这场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回答:因为此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最发达。(联系必修一、二的知识)

2、高潮:法国

3、扩展:(1)英、法

其他国家

(2)康德(德意志)

设问:为何这场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却在法国进入高潮?

联系前面展示的文字史料不难得出启蒙运动在法国进入高潮的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加之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以此自然过渡至第三目。

三、 感受理性之光

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文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陈述,故应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把知识框架在黑板上陈列出来,学生根据这一框架阅读相关内容大致可以归纳出来。比较难的是对启蒙思想家观点的理解,因此要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家观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件展示文字史料及历史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强调让学生结合史料思考材料中体现了文中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主张,并给予学生框架,由学生完成框架里的细节填写。

框架:代表人物、主张、代表作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材料: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

(1)思想主张:1)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4)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2)代表作:《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2.孟德斯鸠

材料: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 ……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思想主张:1)反对君主专制 2)提出“三权分立” 3)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波斯人的信札》

(3)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

材料: 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人生而平等、自由,但受专制暴君压迫,其靠暴力进行的统治,违背人民意志,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

(1)思想主张:

1)“社会契约论”

2)“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3)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2)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4.康德

材料: “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的。 ”

――康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1)思想主张:

1)人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人非工具

3)主权在民,自由也要自律

(2)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在解析完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后,为便于学生记忆各个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强调他们各自思想主张的侧重内容,以红色字迹标识。

四、 品味启蒙之果(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文中也有陈述,但过于文字性,比较单调,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且也不能体会到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讲解时须联系相关知识,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等,通过联系讲解,学生更能理解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更能体会启蒙思想的重大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

对欧洲

2.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斗争

对世界

2.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

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

4.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的提出,分别是针对()

A.罗马教皇和封建国王

B.教权主义和罗马教皇

C.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等级制度和君主立宪

板书

板书设计

一、探源启蒙运动 (经济、政治、阶级、思想、科技)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过程)

三、感受理性之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

四、品味启蒙之果(对欧洲、对世界)

篇7: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Ⅲ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汉寿二中 邓应权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启蒙运动》属于思想文化史内容,因而在教学时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教学,在正确分析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本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转变原有观念,整合教学资源时,始终以课标为中心,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重新处理,对第三节“专制下的启蒙”和第四节“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的课本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增删,力图使本课教学更能符合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同时,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上课时,尽量化抽象为具体。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②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③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

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③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①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②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③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难点:因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思想家思想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四、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阅读法和讨论法。

五、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思考及解答的正确性和学习的参与性进行适时评价;

2、通过课后作业的质量适当评价。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方案。

学生:预习并组建学习小组,上网查阅伏尔泰、康德等人的生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对材料进行甄别、整合,在课上与同学共享。

八、教学过程

导入: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法国)

法国《人权宣言》

概念:理性主义

讲授新课:

启蒙运动概念

性质: 17-18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

动。

兴起――高潮――扩展

探求启蒙之源――

学法指导: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思路引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

①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进一步的反封建斗争创造了思想条件;

④科学: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感受理性之光――

1、伏尔泰

学生资源共享(伏尔泰生平)

读书时间,归纳主要观点:

与文本对话:

材料1 :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2 :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在法律面前人人都享有

平等的权利。 材料3 : …教皇是“两足禽兽”, 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棍”,…而无知是教会造成的。

材料4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轭,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

2、孟德斯鸠

与文本对话:

材料: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观点: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君主立宪

目的、渊源、实践

3、卢梭

视频:卢梭为什么会成为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与文本对话:

材料一: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材料二: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

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材料三: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观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民主共和政体

实践:欧美亚――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

4、康德

学生资源共享(康德生平)

与文本对话: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材料二: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最终是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存在的。

材料三: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

观点:思想自由;人非工具 ;尊重他人;共和制

归纳:启蒙思想家基本思想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以伏尔泰、卢梭等人为主将的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

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探求启蒙之果――

(情境)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领悟启蒙真谛――

启蒙思想家值得学习的人格

结语

若有剩时间,可多进行一些问题探究,如启蒙运动与中国、理性与浪漫主义等,也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篇8: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分析,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主要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难点】

启蒙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出示先贤祠的照片,介绍先贤祠的作用和伏尔泰的地位,进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理性时代的到来,知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是启蒙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大家在此基础上猜测一下,欧洲的哪个国家会首先产生启蒙运动?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英国,因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较为发达,同时英国首先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因此,需要新的资产阶级的理论来指导革命。英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布斯和洛克,霍布斯首倡社会契约,但不反对君主专制,洛克首倡分权学说,主张君主立宪和社会契约。

2、其实启蒙运动在英国起源之后,迅速扩张到了法国并且在那里达到了高潮。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1)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请同学们结合PPT上的材料,总结伏尔泰的主要思想有哪些?怎样理解其思想内涵?

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2)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怎样理解起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孟德斯鸠反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人生而自由,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主共和;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利来自于它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提倡社会契约论。卢梭是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3、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很快又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德国的康德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的总结,认为人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二)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请同学们结合PPT上展示的材料以及课本内容,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可以从思想解放和对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斗争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对欧美其他国家:冲击欧洲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的独立的思想武器。

(4)对人类: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点,下节课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略。

篇9:启蒙运动的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的教学设计

一、性质、定义(什么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二、背景(为什么会发生启蒙运动):

1、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三、过程(启蒙运动如何进行):

1、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

2、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四、内容(启蒙思想有什么):

1、高举理性大旗:①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

②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批判君主专制:

现状――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国王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他的一切权力来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约。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宣称“朕即国家”。

理想――但是,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①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

②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未来――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宣扬自由和平等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自由①是源于自己独立一直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②但要“受法律支配”。

③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平等①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②平等意味着独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种天然的权利。

③在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五、启蒙运动的作用(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①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②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

③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篇10:《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上周三,在学校教学艺术节上,出了一节公开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感受颇丰:

一、大胆创新,重组教材。

本课内容繁多,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民族关系等内容。我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主要介绍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他们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交流。又让学生以这三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主线,将这节课的知识线索梳理出来,进而让学生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学习,展开讨论。这样,不仅丰富了这节课的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生本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我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和他的生本教育,感受颇深,我们不应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上尽可能的自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上给学生机会展示;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重、难点问题;在学生探究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又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来检测学生的探究效果,等等。可以说,整个一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历史生本课堂教学氛围,既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更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进一步完善了小组评价机制。我们历史组这学期侧重研究的课题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为此我们将小组评价与班级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下课后,我看到八班学生正在忙着往班级量化考核表里添分、改分,学生积极性很高,可见小组评价机制初见成效。另外,听课的老师们一定也都看到了这一点。就是每当讨论完一个问题之后,小组之间便展开竞争,都想为自己组多争得一些分。可以说,这种有效竞争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 注重学法指导,巧记历史知识。

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注重了教给学生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如讲到元朝开通的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告诉学生用“通则会,会(惠)则通”的顺口溜去记忆;在讲到民族大融合的四点表现时,我又告诉学生按照“汉人到边疆,边疆迁内地,契、女汉化,回族形成”的方法来记忆;在最后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按照三个时间、三个历史人物和三个历史事件来掌握。总之,通过巧记历史知识,更加方便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

一、当我讲到元世祖的统治措施时问道“当完成统一后,元世祖都采取了那些统治措施呢?”这时举手的同学就说到发展农业、中外交往、政治制度等方面。在学生回答得不够全面时,我就让一个女同学继续回答,这名女同学回答道“海运”,我又接着问历史课代表,课代表也回答“海运”。这时,我语气较为生硬的说:“不要重复。”这时课代表就红着脸坐下了。我想,当课代表回答得不能令我满意时,我应该换一种评价语,如“哦,你们俩的答案是一样的,再好好想想”等,这样就不至于伤害到学生。

二、在讲到“行省制度”时,老师设疑: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行省制度?”这时,我叫了一名男同学。这名同学把行省制度解释完之后,我又问:“同学们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有学生说“不满意”。结果,我没有听到却说“他的解释非常完整”。

三、我在课堂上还不够民主与开放。我应该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抛给学生问题,再让他们去探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自己的历史课堂更加有魅力!

篇1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周在上《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作了充分的预习,然后通过课件把知识作了系统的整合与归纳,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同类问题的“串联”。学生在展示基础知识时我适时的添加追问,当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我曾问道“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谁?”学到元朝灭亡南宋时我曾问道“和南宋并立过的政权有哪几个?”“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是第几次完成统一?”“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学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几个?”学到元朝运河时我把隋朝、元朝的运河图同时投放出来,并追问道“两朝运河有何异同?”当学到元朝的行省制度时我又问道“省级制度始于元朝,那县制始于哪个朝代?”当这些问题适时抛出时,同学们有时面面相觑思考着什么,有时议论纷纷商议着什么,此时我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互助有实效、学生的讨论有意义。我深深感到在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适时的追问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下课了,一位学生喊道“这节课怎么快呀?”我暗喜、我暗道“你投入了”。

篇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科的重难点上,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本课的难点是对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正义性做辩证分析。同时,我认为这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反抗民族压迫,弘扬民族气节的好教材。因此要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强化教育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蒙古统一后对西夏、畏兀儿、金和南宋的战争,是我国国内的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不使用“侵略”与“反侵略”,“爱国”与“卖国”的提法,重在分清是非,反对民族压迫;2、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发动西征,并向东、向南攻击高丽、安南、缅甸,进攻日本、爪哇,是对外国的非正义侵略战争。而且本课的教学完成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首先是在新课导入上,这节课我并未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而是进行了直接导入,我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学生的反应普遍比较迟钝,甚至个别学上表现出了茫然的状态,而我在设计导入时尽想着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本课教学内容略多,课堂时间分配略显紧张,如果再向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那么很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都较为合理,因此我认为如果导入形式是图片导入或歌曲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而对于旧课的复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自己应该多思考,多总结。

其次在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上,存在着详略不当的问题。比如在蒙古的统一和扩张时,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而我将过多时间花费在了蒙古的扩张上,我利用动态地图对蒙古扩张的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学生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就更加导致了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分配,我认为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对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也要更加具体。

再者就是没有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评价,在对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我只是死板的告诉学生文天祥的个人品质,并未让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是我日后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改进的。

篇1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本课叙述宋亡元兴,有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单纯说人记事虽可调动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但对于感情外露、思维活跃的1班来说,还可适当提高。本人尝试引导学生学“评价”,用“评价”,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以学定教”的师生和谐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基本上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经过科组讨论,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方面:

1、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的辩论,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当我们想想他们只是刚走进初中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时,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通过不单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充分结合今天的广州属于当时的哪个行省来讲,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设置辩论题目时,评价人物的语气要比较符合学生要求。比如辩题可改为:“文天祥抗元保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在总结时,引申的高度还不够。比如在讨论:“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保宋的关系”这个问题时,我用“合二为一”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在这里,我用了爱迪生的事例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这个例子的论证力不够说服力。并且对于“南宋虽然灭亡了,但是文天祥仍然是民族英雄”,对于这一点也表述不够充分。

3、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在学生展示作业方面,可以用更口语化的语言来描述,并且之后实行生生互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份作业的优,缺点,得出结论,最后再由老师归纳、总结。

4、课外知识补充得不够充分。

上述只是本人在开展本次公开课的一些思考和体会。由于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所以难免有词不达意,甚至错漏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教。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力去解决。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的兴起论文

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工作反思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经典教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精选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反思(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2023-10-15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023-04-10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反思2022-11-01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2023-07-24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2023-11-09

中学历史教学计划2023-05-26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的教案设计2022-09-06

浅析橡胶机械工业现状与未来2024-01-2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2022-10-13

初期新文化运动口号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