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2-17 07:46: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整理5篇)由网友“救命公园”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篇1: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教学课时: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教学建议:(1)“呼唤光明的时代”一目,主要介绍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首先需要阐明理性主义的含义。关于兴起原因,建议教师设问: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的欧洲再次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关系、政治、思想诸方面回顾17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变化,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启蒙运动的发生还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什么?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本课教材时发现的、自己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多媒体打出图片《17世纪天文学的发展》、《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镜厅》和《鲁滨逊漂流记》加强直观性,最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关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理论表现,只需要依据教材讲述即可,无需展开,注意最后让学生理解启蒙运动的实质,以及明确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2)“启蒙的真谛”一目,主要阐述了启蒙的主旨在于主张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在于追求人身的自由和思想言论的自由。在讲述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卢梭和康德的生平介绍和与他们思想主张有关的文字资料,增强学生对这两位哲人的了解和对其主张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卢梭和康德两位哲人的介绍,揭示启蒙的真谛——运用自己的理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将其上升为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否经过启蒙的一个重要标准的理论高度。(3)“浪漫主义思潮中的人文精神”一目,主要介绍了浪漫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创始人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和主张,同时还着重阐述了浪漫主义的思想内涵和贡献。这一子目无需扩展,只需要讲明白教材内容即可,当然教师也可以补充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主张的文字资料。最后需要揭示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补充,是思想启蒙的继续,是人文精神的发展。讲授新课:思考:什么是“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一、背景: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3.自然科学的发展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思考:什么是理性主义?(1)“理性”的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2)理性主义的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3)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4)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三、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1)为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2)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3)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的主张. ①人身的解放,②思想的解放(4)留下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思维探究一:归纳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点?(1)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2)主张“主权在民”,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3)主张实行法治思维探究二: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2)不同点:①背景:文’: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有明显的差异启’: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地区:文’:意大利→欧洲启’:英国法国→欧洲③中心:文’:意大利启’:法国④内容:文’:①矛头:天主教会;②未形成成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③批判旧秩序;启’:①矛头:天主教会、封建制度;②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③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⑤影响:文’: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启’有直接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发展;启’: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知识延伸:启蒙运动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何新的发展?为何有这些新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什么?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和政治地位。练一练:1.完整地说,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d①人文主义 ②虔诚的宗教信仰 ③进步的社会思想④历史观念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2. 启蒙运动之所以称为“启蒙”,其主要原因是它aa、批判蒙昧主义        b、提倡人民主权说 c、提倡三权分立学说    d、为法国革命作了启蒙作用3.伏尔泰曾说: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c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教会控制 c、提倡权利平等               d、倡导君主立宪4.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探讨做出过重大理论贡献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有d(1)英国的休谟 (2)法国的卢梭  (3)德国的康德(4)法国的康德a、(1)(2)(3)  b、(1)(2)(4)  c、(2)(4)        d、(2)(3)5. 启蒙运动对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此,“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是指:aa、法国大革命           b、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d、德国的统一运动

篇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第一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

①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四、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

篇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第二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思想因素: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3、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主要成就:

①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与《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②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5、历史意义: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局 限 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二、欧洲宗教改革(16~17世纪)

1、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2、兴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导 火 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②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③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④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4、加尔文宗教改革

①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②改革影响: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5、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

作用: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6、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篇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点

第三讲 启蒙运动

一、理性之光-----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历史背景:

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②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出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

③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主要内容:

1、核心内容:“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2、具体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四)性质和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同:时代背景相同;都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

异:

涉及领域:前者属于文艺领域,后者属于宗教领域;

社会层面:前者限于规则或社会的上层;后者包括贵族、平民。

三、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异同

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异: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篇5: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复兴阶段

(14~16世纪)

文艺复兴——以人权反对神权

(1)背景:①经济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是英国典型代表。

(5)历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

(6)影响: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年)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学界出现了什么思潮?

答案 人文主义思潮。

2.“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实际上否定了谁的作用?

答案 教会和教皇。

3.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判断这个社会群体是哪个社会群体。

答案 启蒙思想家。

发展阶段

(16~17世纪)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背景: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因信称义”;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新兴教派: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清教。

(5)性质: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6)意义

①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熟阶段

(17~18

世纪)

启蒙运动——理想社会的政治设想

(1)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2)斗争矛头: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内容: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康德倡导人权、自由、平等。

(6)历史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蓝图。

归纳总结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复兴与成熟两个阶段。

(1)复兴阶段:文艺复兴时期,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等人冲破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发展了基督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成熟阶段: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之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多元史观理解西方人文精神

(1)唯物史观: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变革结合起来,明确精神层面与经济、政治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2)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关注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政治变革之间的比较、联系,形成对欧洲文化、世界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如: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人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3)革命史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宗教本身,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们只是主张把封建势力从宗教中驱赶出去,特别是力图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

2.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3.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考点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2)《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

(3)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4)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变革的什么特点?

答案 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2.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

答案 联邦政府和各州实行分权。

3.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

这部宪法是哪一部宪法?

答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

近代世界史上与材料中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部宪法是什么?

答案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

(1)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属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分权制衡;实行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2)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19世纪后期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

①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斗争反反复复,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议会。

②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法国共和政体。

1871年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国统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2)《德意志帝国宪法》

①皇帝掌握国家一切大权,宰相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但不享有完整的立法权。

②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归纳总结

(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

(2)国王角度: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议会角度: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

(4)内阁角度: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2.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独立平等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其中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内部事务的权力。

(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

3.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法国共和政体历经曲折和反复最终确立,是一种不太完善的代议制。

(2)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4.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

(1)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5.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及历史作用

(1)共同特点

①议会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②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或政府。

(2)历史作用

①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统治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3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主线

历史阶段

核心知识

史料实证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历史影响: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材料中的“他们”是指什么?

答案 空想社会主义者。

2.“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为,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来到。”

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答案 巴黎公社革命。

3.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是什么?

答案 和平、面包、土地。

19世纪后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由理论到现实

(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归纳总结

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变为现实。

1.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1)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社会条件。

(2)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1)革命史观: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给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明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如何备考高考政治

首先,回归课本,重视基础。越是到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越要重视基础的重要性,到处搜集新题,求新、求异、求难,陷入题海反而会丢了根本,往往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回归课本具体可以是研读目录,从单元标题到课题再到主要标题,在大脑中回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构建起一张知识网络,搞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这个过程有利于我们在答题时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第二,研读考纲,查漏补缺。在今后的复习中,如果大家有了时间可以拿出考纲研读,因为时间的关系,千万不能一个一个再细致过一遍,而是要有选择性过。对于一眼看过去,心中就有了答案的考点可以直接略过,而对于那些在脑海中搜索不到答案的,一定要及时查询课本和笔记,将知识点进一步归纳整理,划出自己容易出错误的点和需要注意的点,相信经过自己的加工,能够提炼出重点,并且增强记忆。当然,也不能只停留在归纳好,也要能用自己简练的语言概括、复述出来。

第三,总结题型。过完知识点,当然要做的就是熟悉题目,我们可以拿出之前做过的试卷,总结其中的题型。其实政治虽然题型多变,但总结起来无外乎是“认识类”、“原因类”、“意义类”和“措施类”等。对于“认识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角度考虑;“原因类”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考虑;“意义类”要遵循从直接到间接、由小到大的原则,还要关注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意义,同时考虑对不同主体的意义;“措施类”要紧密联系材料,从问题、材料、主题中赵措施,同时关注“哲学类的措施题”学会用相关方法论解决问题。对于“图表题”要做到“四表两比较”即“表头、表目、表数、表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对所谓的“探究类题”,一方面联系 “研究性学习”,一方面转化成常规类题目,目前的“探究题”都是换汤不换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英国文学折射西方茶文化探究论文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

科学历程自我介绍范文

历史高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论文

九年级历史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

高二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整理5篇)】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2023-09-17

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2023-10-21

华夏文明故事读后感2022-12-28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2022-12-21

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2023-08-08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梳理2023-02-27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徐之涵2023-01-12

初中历史 古代埃及说课稿2022-10-02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2023-08-04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北师大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