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2-06-29 05:45: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合集6篇)由网友“abracadabr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作图题(题型):

(1)看图找方向。练习册第5页第2题

(2)根据要求来画图。书第10页第2题

(3)路线图书第5页做一做。

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小学数学三角形知识点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

(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

(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篇2: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2、平均数:①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

题目:

1、一组同学,5人浇水、4人挖土、三人运树苗,一共植了36棵,平均每人植几棵?列式:36÷(5+4+3)

2、一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14个,小亮收集了12个,小兰收集了11个,小红收集了15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列式(14+12+11+15)÷4

注意: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而是指“假设”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数学整数加减法知识点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数学整数乘法法则儿歌

1.一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一位数乘法一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乘法口诀是根据。

2.两位数乘法法则

整数乘法低位起,两位数乘法两次积。

个位数乘得若干一,积的末位对个位。

十位数乘得若干十,积的末位对十位。

计算准确对好位,两次乘积加一起。

篇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方法

回顾和把握平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习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技巧

学会看题

高中比初中有更多的相关材料。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的实践尤其多,一些学生购买更多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主题来掌握我们学习的知识,扩大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关键。我认为我们应该看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思考,看看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方法,思考方法中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方法中学习。

有很多方法来消化它们。因此,我们将不得不选择去做这个问题,用一半的努力达到两倍的结果。我建议每天练习一次,每周做一组完整的试题,看2到3组试题,从中找出这段时间数学学习的关键知识,这些是我们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可以用来优化解题的方法。

课后巩固

很多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巩固,只是觉得课堂上的一些知识就足够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数学知识丰富,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果它不能进一步挖掘,那么它只是掌握这些知识的表面。因此,我不知道如何理解,也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时,我做我的练习。

做练习是必要的,但有些学生只是做练习,而不是巩固这些知识,把知识扩展到做练习,经常是在练习完成后完成练习。这和中学问题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应该把在这个练习中使用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正在使用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发现知识点是关键,也可以发现如何链接相关知识的难题。

篇4: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数学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篇5: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1、数的意义: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例:

290里面有( )个十;1500里面有( )个百。

这部分知识集中训练过,只有极个别孩子运用不够好,在练习时还会出错。

2、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读数、写数:

方法:从最高位读、写起。

读数:⑴、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

例:2090、5008

⑵、末尾的0都不读。

例:6900

写数:⑴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

⑵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作用)。

4、数的组成:

明确数位和计数单位,比如一个三位数它含有3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例:由4个千、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比较大小:

⑴比位数 ;

⑵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⑶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最高位的下一位。

1239○1329 9999○10000 589○859 1010○1001

②排列顺序(要看准要求是 从大到小 还是 从小到大 排列)

例: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95 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6、数数:

例:

⑴、按规律写数:(先找规律再写数)

203. 205. 207. ( ). ( ). ( )

( ). 995. 990. ( ). ( )

⑵、写出899前(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⑶、与20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最大(小)的二、三、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⑴ 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⑵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⑶ ……………

8、比多少

多一些:多一点儿

少一些:少一点儿

多得多:多很多

少得多:少很多

9、求近似数:

⑴ 看十位。

⑵ 当十位上是0.1.2.3.4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去掉。

当十位上是5.6.7.8.9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成大约100(向百位进一)。

例:4103的近似数是4100;

1052的近似数是1100;

989 的近似数是 1000;

7949的近似数是7900;

564的近似数是 600;

注:求三、四位数的近似数只教孩子用的这一种方法(看其它数位求近似数也对),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是难点,所以方法教多了怕孩子们更难掌握。(其它方法以后慢慢再教。)

10、估计:估计要有依据,不能乱估。

⑴ 可借助一个标准来估;

⑵ 可先估一部分,再根据部分估计全体。

估计能力是通过培养得出的,有意识地在生活中锻炼这种能力。

11、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⑴可看作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

⑵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加减法,也是把两个数看作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篇6: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平移和旋转

1、认识平移和旋转2、美丽的花边

注意点: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乘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应用。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

倒数的判断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

4、因为13 +23 =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5、0.3的倒数是3 ()

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春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合集6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2022-12-25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3-12-31

苏教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2023-01-2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4-04-09

小学三年级苏教版下册作文范文2023-01-07

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下册)2022-10-01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2023-09-0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0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2022-10-28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