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时间:2022-07-15 05:35: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精选6篇)由网友“歪歪007”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欢迎阅读借鉴。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篇1: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当初刚接手“混龄班”教学时,我甚至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恐惧。试想:我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

在此之前自己查阅了一些有关的文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混龄”,明白了通过混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有利的一面,但还是总感觉一头雾水。

经过一段时期后,终于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体会到了混龄教育带给我们的惊喜。

场景1:有一天,航海与典典为争一把椅子发生了冲突。航海大叫:“包老师,典典枪我的椅子。”典典:“包老师,┄┄。”我看了看他们说:“要是我是哥哥。”航海马上说:“要是我是哥哥那我就让给弟弟,我再去搬一把吧。”

场景2:有一天快走蒙氏线了,孩子们纷纷端起椅子往外走,只见,妮妮拖着一把椅子往外走。这时,川川不动声色的搬起一把椅子来到她的面前,示范给她看正确的方法。妮妮马上照学。

场景3:我在为大班的幼儿示范“乘法板”的工作,可是周围还围了一圈中班的孩子,他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示范后,他们又继续观察大班工作,还不停在一边提问。

场景4:蒙氏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请部分幼儿充当哥哥、姐姐---即“小老师”的角色。在这段时间内负责来教小弟弟、小妹妹进行各种工作,并评比“谁是最佳小老师”。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有些孩子依次成功,有些孩子当时失败了,不气馁,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他们还会在一起交流经验。

场景5;排队了,孩子们会主动地给弟弟妹妹牵到我面前,大家齐声说“托、小、中、大按这个顺序。”

场景6:玩沙活动开始了,大家首先要将“倒背衣”穿上,只见好几个中大班的幼儿先去帮弟弟、妹妹穿┅┅

场景7:今天,我们大班组学了这样一首儿歌,我教你们;今天我们小班组学了这首歌,我教你们┅┅就这样,不断的相互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其实,像这样的场景在班中经常会发生,当我仔细进行回想、思索时,顿悟:原来,这就是混龄的环境造就出来的呀!

一个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的学做“强者”,并最终发展成“强者”。随着身体、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为混龄的特殊性,孩子们的品德、情感发展、个性的发展都比较完善,而且混龄教育对他们认知能力也有帮助。

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也应思索混龄教育虽然有优势,但不代表十全十美。我们应发现不足,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能力,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相信,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篇2:混龄教育初探

混龄教育初探

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因为它可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所以也成为目前一些幼儿园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幼儿园师资、生源不足时,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我们在几个村的幼儿园尝试开展了混龄教育,混龄的层次以中小班幼儿为主。面对两个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差异与生活经验的不同,如何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兼顾差异并合理安排幼儿的活动,成了我们教学研讨的主题。

一、寻求混龄幼儿的共性目标

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巧妙融合,形成异龄幼儿互动目标。

就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而言,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感受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混龄班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鉴于此,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对层次目标的把握。于是,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巧妙融合形成异龄互动目标,便成了我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点。

例如,在“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根据混龄班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们分别确定了这样的主题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2)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主意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在层次目标上,小年龄孩子的探索从“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的小手小脚”“我自己的家”等活动开始,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了解相关事物的外部特征,着重以“自我”为中心来认识自己;而对大年龄的孩子,则以“自我认识”为基点,重点认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内在关系,并由此而展开“关心弟弟妹妹”“关爱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的活动。

再以其中一个小活动“漂亮的鞋印”为例。小年龄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与他们自身强烈的情绪体验相结合,他们对鞋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外型花样的变化。而大年龄孩子则有可能认识鞋子不同的名称、质地、和功能。于是,“漂亮的鞋印”这一活动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层次目标:一是鼓励小年龄孩子观察、发现鞋底花纹的不同并大胆地表达表现;二是鼓励大年龄孩子在前者的基础上由花纹而引发对鞋子名称、质地、功能的讨论。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共同体会和鞋子跳舞的快乐,比较鞋印的对称和大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再现对颜色的认识等等,异龄互动,共同完成在不同水平上的任务和挑战。

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从幼儿动态的生活中挖掘切合所有幼儿经验结构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拓展各自的经验,由此获得相应的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幼儿生活事件为活动内容,以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活动,以幼儿的问题为纽带,以幼儿的自主尝试、发现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支持引导幼儿自主活动。关注幼儿真实的生活、关注幼儿自己的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活动正是幼儿园教师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采用混龄、分组、个别等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有效安排大小幼儿互动。

在班级环境设置上体现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布置了集体活动区域、小组活动区域以及个人工作地毯三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区域内的材料提供体现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集体活动以讲述、谈话类的语言活动、欣赏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为主;小组活动以科学实验、数学活动为主;个别活动则以寻找知识性的资料、锻炼生活和动作技能、美工等操作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重点则在于及时介入和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产生互动。以主题活动《圆圆的世界》为例。班级整体环境以圆的变形造型为主进行设置,在小组活动区域内提供了以圆形为主的拼图材料、统计记录表、圆形塑造材料等,小年龄幼儿以简单的拼图为主,以粘贴的方式初步尝试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大年龄的幼儿则要求使用辅助图形拼出较为复杂的图案,并要求运用统计记录的方式表现拼图中物体整体与部分的数学关系。幼儿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角落,铺设个人工作地毯,专心地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圆形造型活动。

日常活动中,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小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区”,这种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促使每个孩子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跳跃性发展,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

三、设计适合混龄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

在深入推广家庭游戏房创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混龄游戏小组”的设想,以“大带小”的形式尝试一种全方位混龄游戏活动的教育模式,把一个居民区的学前儿童混龄编组,由教师和家长协同组织游戏学习活动。

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使得原先以自然村落居住的农民逐渐在镇区范围内形成一个个相对密集的居民小区,在这些居民小区中依然保持着农村人那种淳朴的交往风尚,几乎每一户居民都是相互熟悉了解的。这种自然风情使得年幼孩子间的交往也相对广泛和频繁,“家庭混龄游戏小组”的成立更为孩子们的互相交往建立了一种联系,更多的不同年龄的孩子得以聚集在一起。双休日或者晚饭后,就由家长相约,三五成群地带孩子到公共活动区来活动,或者到某一个孩子的游戏房中结伴游戏。我们发现,不管是在户外的运动性游戏,还是在家庭游戏房的区域活动,这些由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异龄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建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由此,每个孩子的经验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

“环境对身处其间的个体而言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对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的变更具有不同的内涵。”事实上,家庭游戏房的环境也由于不同年龄孩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作用于这一环境的个体差异很大,孩子间互动的组合也是灵活多样,尤其是不同年龄的组合作用于家庭游戏房环境的态度和探索方法是千差万别的。家庭游戏房的活动被不同组合的孩子们不断地构建出新意。

混龄教育的初步尝试不仅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异龄观摩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制提出了更大挑战,也使得我们幼儿教师在异龄活动的教学研讨中获得了专业化的成长。(陆春燕 )

篇3:幼儿园混龄教育探析

幼儿园混龄教育探析

作者:杜春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07期

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严格地以年龄为特征进行集体授课,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相一致的。把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编班,实行集体教学。只有在幼儿园生源不足、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或者是一些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村落之间的距离较远,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入园的情况下才不得已混龄编班,以便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师资。

但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出现,为了解决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幼儿园开始尝试实施混龄教育,混龄教育是指把月龄超过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让他们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每个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像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般是以“大带小”的形式在部分时间或局部领域里进行一些混龄活动,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混龄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机制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欣赏和认同年数已久,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教育原则使“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践的层面也格外活跃。但是教育实践发现,因为受到班级授课的同龄依据的限制,没有使“发展区”最大化,导致幼儿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混龄教育中,由于幼儿之间的“异龄互动”,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小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儿童在不断地向年幼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言语中,在不断地纠正年幼儿童的行为方法中,在不断地教给年幼儿童的技能技巧中获得成长,而年幼儿童在不经意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行为。这种“教授”与“被教授”是多么的贴切与自然,是多么的顺理成章。这种认知的突出、行为的模仿,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都达到了最大化,获得跳跃性发展。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主要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换言之,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注意、保持、产出、动机四个方面。注意过程,即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知觉活动、认知加工等贯注于示范事件;保持过程即观察者将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转换成表象的或语义概念的符号表征并存储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产出过程即观察者所形成的关于示范行为的内部符号表征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在观察学习中,年长儿童充当年幼儿童的榜样,年幼儿童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观察学习,通过模仿、观察年长儿童的动作、行为、言语,从而调整自己已有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思维方式、动作技能和言语表达方式及社会道德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在混龄教育中,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构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而是在与教师、异龄儿童进行沟通交流中主动地构建,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4.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在混龄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通过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的认知冲突来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年长儿童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他们会成为班级里的小老师,在教年幼儿童的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自发地要求自己为年幼儿童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年幼儿童能从年长儿童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活动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

二、混龄教育对幼儿意义

与混龄编班相比,教师比较容易为相同年龄段的儿童(相差不足12个月)提供教育的机会。对于混龄教育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教师会感到望而生畏,但是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编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化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班级就像一个简单的社会雏形,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与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在社会角色方面,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分别扮演引导者和学习者,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年长儿童学习,得到年长儿童的帮助,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年幼儿童的接触面,而年长儿童通过帮助年幼儿童,自身也获得发展,这种角色的特殊性使异龄同伴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学会了基本的沟通交流,更使幼儿之间学会关心、分享、合作,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为以后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2.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年幼儿童能够得到年长儿童的帮助,从而可顺利完成任务,令其信心大增;而年长儿童也在帮助年幼儿童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能力,通过双方的交往,能够增强其自信心。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由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不论是知识还是技能和方法的提升都是显著的。

3.促进儿童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这种动态的“初级社会模式”,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通过各自的“学习”和“讲授”,使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由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而得到成人的赞扬,这无疑对幼儿是一种强化和刺激,导致幼儿以后会更加善于帮助别人。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混龄教育异龄互动也更容易培养儿童之间的手足之情。

4.促进幼儿社会角色能力的形成

在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对克服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许多独生子女儿童不再恐惧与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不再胆怯和退缩,能够很好地克服自我中心,丢掉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5.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混龄教育中通过语言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孩子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直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异龄儿童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疑问、然后学习,再产生疑问,再学习,有助于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促进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幼儿在不断的创造和创新,通过相互之间的认知冲突,通过知识的重组和加工获得对事物更多的认识和体验,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或启发者的角色,让幼儿不断地进行创作,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不断地超越自己。

三、混龄教育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师资和硬件设备的短缺是实施混龄教育的重要因素。实行混龄教育,每个班级的幼儿应该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会大大少于同龄班级的幼儿人数,这就会使得幼儿园对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增加,使得幼儿园对环境、班级等硬件设施投入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幼儿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幼儿园不能完全满足混龄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

2.教师方面

教师能力不足影响混龄教育的实施,混龄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较为复杂。首先,许多教师只是了解混龄教育的皮毛,而不了解混龄教育的真谛和精髓,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需要教师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许多蒙氏班又大多班额过大,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与发展需要。如果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是很高的话,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所以混龄教育不但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经验与专业技巧,而且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极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3.家长方面

受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许多家长要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混龄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班级里年长儿童的家长认为混龄教育只是对年幼儿童有促进作用,而对年长儿童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年幼儿童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和年长的儿童在一起会受到欺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总是跟随在年长儿童的后面,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竞争意识的培养会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过去,总是把混龄活动的价值定位对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的补偿,现在看来,混龄教育的模式已经超越了独生子女对兄弟姐妹的意义,因为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角色是固定不变的,而幼儿园中的混龄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从最小的弟弟妹妹成为最大的哥哥姐姐,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责任,还有同龄之间的公正。

总之,从对混龄教育的阐述中不难看到,幼儿教育改革中倡导的一些新理念,在这样一种教育的模式中自然地得到了实现,同时也反映出通过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双重价值,从而体现出混龄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作者介绍:杜春娟,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篇4:幼儿园混龄班级教育案例

幼儿园混龄班级教育案例

愉快混龄精彩无限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伍婧婧

“年龄不一样大的孩子在一个班,他们会友好相处吗?”“我家可可喜欢模仿,她会学到大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吗?”“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学习,会不会相互干扰?会不会学不到东西?”“老师会不会关注年龄小的孩子多一些?而忽略大年龄的孩子?”幼儿园刚开设混龄班级的时候,家长经常忧心忡忡地说出他们的顾虑,他们有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混龄班级的状态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吧!

情景一:小班的东东把带鱼放到彤彤面前:“姐姐,我不会吃带鱼,给你吃吧!”“不行,东东,带鱼的营养可高啦,多吃会变得聪明哦!我教你吃。”说完,她给东东示范怎么样吃鱼:先把两边的鱼刺取出,再用舌头把小刺舔出来……讲得很仔细,示范得也很认真。

情景二:“妹妹,你在里面走,让我走在外面,我可以保护你。”婷婷拉着依依一起在幼儿园散步。“婷婷姐姐,这是什么树啊?”“这是桂花树,你看看它的花是黄色的,闻一闻,香不香啊?”“婷婷姐姐,你看不到金鱼了吧?你往我这里站,这样就能看到了!”

情景三:“哥哥,你折的钢琴真好看,能帮我折一个吗?”“当然可以了,你要认真看,等长大了你就会折钢琴了。”“好的。等我长大一岁也可以做小哥哥了吧?”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混龄班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它可以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混龄教育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别是情感学习有其独特价值。

一、角色转变,促差异互补

年龄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有所差异。同龄班中,认知发展稍迟缓的幼儿无法与同伴同步学习,常常会有消极的情绪。但在混龄班中,可与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起学习,获得再学习的机会,幼儿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对年龄小但是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有机会与年龄稍大的幼儿一起学习,能够快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工作、游戏,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体验、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角色,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促进他们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小型社会环境,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案例】

“妈妈我爱你”――三八节的混龄活动。老师分别为各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吸管、线、贴画、彩色卡纸等。大班的小朋友在卡纸上剪出爱心的形状,并用水彩笔进行装饰;小班的小朋友撕贴画,在爱心卡上进行装饰,完成后再共同用剪下的彩色吸管穿出美丽的项链。6岁的牛牛在班上做事情有些急躁,没有什么耐心,学习中遇到困难常常会退缩。这次牛牛和4岁的格格结为一组,格格一直专注地看着牛牛剪爱心的形状。非常羡慕。牛牛剪的时候特别认真,也很自信。

“哥哥,我也想用剪刀试一试,好不好啊?”

“可以啊,但是你要按照线来剪,还要注意不要剪到手哦!”

叮嘱完以后,牛牛把剩下的部分让给格格来剪,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整齐,大致的轮廓已经剪出来了。牛牛自豪地说:“我教会妹妹用剪刀啦!”

格格在穿项链的时候,珠子总是从绳子另一头掉下来,反复穿了三四次,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时,牛牛帮格格在绳子结尾处打了一个结:“你看,这样就不会掉啦!”格格开心地鼓起掌来。小朋友们互帮互助,友好团结,共同体验给妈妈制作爱心卡的乐趣。

【分析】

在混龄活动中,小的孩子喜欢模仿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会努力做得更好,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牛牛这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转换,使得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我的能力,逐渐内化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互帮互学,建合作意识

在幼儿的团体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而同伴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在混龄活动中,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年龄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给了幼儿更多了解他人、向同伴学习的机会。幼儿是好模仿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就是伙伴,这是成人代替不了的。不同年龄的伙伴在一起,可使他们每个人在某些时候成为别人的“老师”。教育家艾伦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角色的儿童有正面的影响。幼儿喜欢由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同伴指导,学习效果并不比由教师或其他成人直接指导差。混龄模式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氛围,使得幼儿相互为师,善于互相帮助。

【案例】

端午节,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观看有关端午节的图片,看奶奶包粽子,学习编鸭蛋网兜,装饰鸭蛋,品尝粽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更全面的了解,体验节日的快乐。在装饰鸭蛋的'过程中,有几个小班的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并没有给他们做出示范,而是请小班的小朋友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画的,他们用了哪些漂亮的颜色,可以用什么图案进行装饰等。小班的朋友们开始模仿哥哥姐姐的方法进行装饰,大班的小朋友还主动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并不时地提醒他们:“还可以加上彩色的花边”“可以用小圆点装饰”“小心不要画到手上”。

编鸭蛋网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难了。老师就请他们在一旁观看哥哥姐姐是怎样编的。因为线很多,容易混乱,对大班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几个小朋友编错了,有点灰心丧气。大班的琪琪编得特别快,不一会儿就编完了。我发现原来是小班的卡卡一直在帮姐姐拉着线呢!于是,我提议小班的弟弟妹妹帮助哥哥姐姐把线头找出来,并帮他们拉好线,这样每根线看起来清晰明了,编起来就不会出错啦!用这样的方法,哥哥姐姐很快就编好鸭蛋网兜了,并把鸭蛋放进编好的网兜里,送给弟弟妹妹。大家手拉手,随着音乐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品尝鸭蛋和粽子,体验混龄愉快的端午节,每个小朋友开心的表情溢于言表。

【分析】

混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龄儿童学习,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且,幼儿喜欢模仿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

幼儿之间的合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真实而自然。他们在混龄活动中,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这样,他们每个人都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智慧,迸发出不同的火花。同时。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每个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同伴不断丰富和补充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灵感。

三、增进感情,享温馨家园

混龄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混龄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在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则是一个公认的难题。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儿童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在一起生活已经有一年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就要毕业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十分舍不得。我们组织了一次“混龄毕业欢送会”,活动中一起观看我们混龄生活的照片,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表演了精彩节目,感受自豪的心情。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发表感言、互赠礼物,激发了兄弟姐妹般依依不舍的感情,大家相拥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承担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心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混龄教育确实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但也有着其独特的不利之处,它带给我们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大胆合理地采取开放、个别的教育,学会针对共性以及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使每个孩子身心同步成长。

篇5: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论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混龄教育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缀,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幼儿异龄交往的必要性、异龄互动的益处以及弥补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缺失等三个角度阐述实施幼儿混龄教育的必要性.

作 者:王晓芬 刘晶波 Wang Xiaofen Liu Jingbo  作者单位:王晓芬,Wang Xiaofen(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上海,62)

刘晶波,Liu Jingbo(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刊 名: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PKU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10 关键词:幼儿   混龄教育   同伴   独生子女  

篇6:中班体育混龄《你追我赶》

设计意图:

在一次的收集废旧物时,供老师制作角色游戏。一天,黄俊裕高高兴兴地把鞋盒带回园,来到操场上把鞋盒放在地上推着玩,引起了小朋友的注意,孩子们纷纷模仿,非常有兴趣。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产生了利用鞋盒作为运动材料,组织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设想。鞋盒是一种具有可变性的材料,它能激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体育混龄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不少运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的基础。幼儿喜欢跑,尤其喜欢被人追赶跑,是任何年龄阶段幼儿都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运动能力、两两合作游戏精神和互相关爱的品德,我设计了这次的体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在跑的基础上学习躲避跑、边投边跑的技能,同时大班的孩子能自主地控制速度,中班的孩子能学会奔跑中回头观察。

2、通过游戏发展不同年龄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互相关爱的品德。

3、通过混龄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的鞋盒、沙包、皮筋若干。

2、音乐:《dadada》、《爱情加油》。

3、大篮子四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基本部分

·出示鞋盒,请幼儿探索鞋盒的玩法,请小朋友们和它一起做游戏,看看鞋盒有什么玩法?

·请幼儿大、小两两结伴自由玩鞋盒。(鞋盒没有绳子的)

·请个别幼儿说出他们的玩法并示范。

·引导全体孩子一起学习投和跑的动作。

“那除了你们刚刚说的玩法外,陈老师还发现了另外一种很好玩的玩法,现在陈老师把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给你们说一遍,在玩游戏的时候要遵守游戏规则哦。”

·游戏《你追我赶》

·游戏玩法:

1.大、中班的孩子站在起跑线上,听到指令后,哥哥、姐姐拉着弟弟、妹妹的小手一起走过小路(中班孩子走过塑料积木搭的桥,并要拉着鞋盒制作的小拖车,大班的孩子走平衡木),走完之后,两人一起跑到终点,弟弟妹妹将拴鞋盒的皮筋套在腰上,鞋盒拖地,从终点往返跑回起点。哥哥姐姐手拿沙包,边追边将沙包投入鞋盒中。然后回起点,把投中和投不中的沙包各放到篮子里,弟弟、妹妹把小拖车交给下一对的弟弟、妹妹,然后回到组的后面排好队,第二队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教师示范游戏并讲清楚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弟弟妹妹在奔跑中要注意避让同伴,并逃离哥哥姐姐的追投。哥哥姐姐在追投的过程中,如果沙包没投进鞋盒,须原地捡起沙包,继续追投。

·请幼儿进行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组:大带小2人一对,5对为一组,先将沙包投入者为胜。

·幼儿进行比赛2—3次。

·小结,表扬能遵守规则,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掌握躲避跑、边投边跑的技能大班孩子能自主地控制速度,中班孩子能学会奔跑中回头观察的技能,给予奖励。

3、结束部分

·复习游戏:《炒豆豆》,进行两次。

·把鞋盒当作小拖车,载沙包回去。

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我根据了《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提出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乐趣。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喜欢参加体育混龄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我根据《纲要》目标,结合幼儿实际需要设计了“你追我赶”这一体育混龄活动,认真分析所选材料的特性。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给幼儿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激发起幼儿很多奇思妙想,激起了幼儿对体育混龄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主动探索尝试,既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促进了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讲解演示、交流分享、互相关爱,充分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孩子在游戏比赛时没有体验出竞赛的气氛。教师在示范游戏时,要讲清游戏比赛的接力,幼儿才能体现出竞赛的意识。在游戏进行比赛时,大部分大班的孩子都能自主地控制速度和中班的孩子都能学会奔跑中回头观察,也能充分地体验出两两结伴互相关爱的品德。有个别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在边跑边投时走错了方向。教师要加强引导,讲清游戏的玩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活动的快乐。

关于挫折困难的议论文600字

以兴趣为推动力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工作心得

上半年蒙氏个人工作计划

幼儿园户外活动总结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混龄班教育随笔

学前教育宣传月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活动总结

挑战困难的议论文作文

混龄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江西省鹰潭市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精选6篇)】相关文章:

小中班混龄爬行比赛方案2023-03-14

《里面不能摸》大班教案2024-02-06

蒙氏教育随笔想象力2023-03-21

教师比赛活动方案2022-12-17

蒙氏混龄班教研计划2022-04-30

蒙氏工作总结2022-07-29

浅谈园长在促进教师反思中的作用2022-08-17

蒙氏班个人工作计划2022-11-11

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精选活动方案2023-10-25

蒙氏教育随笔午睡2023-06-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