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3-04-22 07:52:04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共15篇)由网友“HARON”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篇1: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积极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如何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怎样提高活动的质量,与活动的方式、合适的活动材料和器具的提供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幼儿园开设的户外体育运动大多数都是同年龄、同一班参加,运动的过程中伙伴单一,形式单调,活动环境拥挤,从而在运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最终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改革呢?经过探究与实践,认为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制定各种小器械的阶段目标

科学的教育目标是教师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制定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根据小器械一物多玩的特点,制定如下三个阶段的目标。一是初级阶段(小班为主):注重培养兴趣,让幼儿在摆弄小器械的过程中,发展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二是发展阶段(中班为主):在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间合作能力的提高。三是飞跃发展阶段(大班为主):注重各种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表达力。以呼啦圈为例,小班幼儿可以把呼啦圈当作方向盘玩开汽车游戏、把呼啦圈竖起来排成山洞玩钻山洞的游戏,还可以从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做小兔跳的游戏逐步过渡到转动呼啦圈;中班幼儿学会在不同部位转动呼啦圈后,尝试两人合作玩小鸟飞游戏(两人前后同向站立,双手各握呼啦圈,边跑边有节奏地扇动),多人合作拼出花、火车等不同的造型;大班幼儿则可以编排各种呼啦圈操,通过队形变化使呼啦圈的旋转、蹦跳、摆动等动作得以综合体现。

二、创设多种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

(1)开展多样混龄户外体育的区域活动。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动作发展的水平,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蹦跳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和综合区。这么多的区域,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自主选择,互相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间断性分时段活动中,让相应的教师管理某一区域,混龄幼儿依据自己的心愿及兴趣选择伙伴与区域进行运动。为了使区域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运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交换的形式,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区域的运动,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运动过程中,幼儿既可在平衡区玩“在体操凳上行走”,也可以在蹦跳区玩“跨过体操凳”,还可以在综合区利用体操凳进行比赛性游戏。

(2)设置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和玩具材料。为了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园可以增加较为新颖或具有比赛性的玩具材料,比如两人合作骑车、一人骑车、跳木马、羊角球。根据混龄幼儿运动的需要,结合混龄幼儿户外体育运动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本着节俭、实用、自制、新颖的原则,教师可利用幼儿身边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潜力,自制许多户外体育活动器具。比如轮胎、酸奶瓶、沙包、易拉罐,这些物质是每个幼儿天天都能看见、时时都能接触到的,对幼儿来说并不稀奇。可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制作,一件件新颖、有趣的玩具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三、发挥自制小器械一物多玩的功能

运动材料既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器材,又是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的物质前提。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兴趣,鼓励幼儿一个人或结伴去想、去玩、去发现、去创造,大胆地把不同的玩法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在一物多玩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活动器具。比如,用易拉罐可以做成不同的活动器具――拖拉玩具、保龄球、梅花桩等。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班幼儿对拖拉玩具情有独钟,中班幼儿玩易拉罐做的保龄球不亦乐乎,大班幼儿对高难度的梅花桩流连忘返。不同的活动器具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成了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一道独特风景。第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乐趣。一物多玩中,幼儿不再是成人包办,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拿到玩具,并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动脑、动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想玩、要玩,并玩出花样。

四、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给了幼儿充分探究和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它不仅能让幼儿在自主的运动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孩子今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屈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中心幼儿园(518111)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篇3: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2.1分析幼儿园场地条件,合理规划场地,进行区域划分

在上学期,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根据我园场地实际情况,将晨间锻炼场地主要锁定在教学楼前的塑胶大操场上,这是一个扇形的活动区域。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我园以基本动作为标准将场地划分为四大区域即左操场的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前操场的投掷区、平衡区;右、后操场的球类区;30米跑道的综合项目区。在对应的区域投放了沙包、平衡木、跳床、平衡脚踏车、羊角球、足球、皮球等体育器械。根据项目内容安排好了人员站位,并制作了场地划分示意图,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下学期,根据季节变化以及幼儿情况修改了场地划分:左侧操场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右侧操场球类区,操场的中部划分为一个大的综合锻炼区。幼儿既可以选择自由活动的功能区,也可选择训练目标更明显的循环锻炼区。

上、下学期晨间混龄活动场地的不同划分以及内容、形式的变化是根据本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的,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2大胆设计活动方案,通力合作

好的方案策划是丰富且有价值的晨间混龄活动开展的前提以及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体育教研小组的老师们分成五组进行活动策划。首先是思考幼儿园器械存放区中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其次提出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然后形成相关区域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多个活动指导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和修改,将确定的指导方案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由体育教研组组长向全园教师讲解,让教师们全面理解方案的内容和了解园里为幼儿们提供的器械材料以及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进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去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例如:我们根据操场上大型玩具的所在位置以及空间特点,在滑梯过道、吊桥低等低矮处铺设了爬爬垫,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匍匐爬,既有难度,又具挑战性;在大型玩具区的旁边还增添了民间游戏体育器材,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间游戏的乐趣。

2.3科学管理体育器械

以往体育器械总是安静的放在体育器材室里,老师们用来用去也就是几种常用的器械。为了让所有的体育器械都能够发挥它们的功用,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制定了体育器械投放方案,将器材室里大部分的体育器械安排在了晨间锻炼活动区内,并在全园相应的地区规划了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数量;制定了体育器械摆放轮班表,让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械的摆放中,做到器械管理心中有数。除此外,所有体育器械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日常清点、维护及管理,做到及时增添、更换。科学、规范的器材管理,既方便了全体教师,又充分发挥了所有体育器械的用途。

2.4先分级活动,逐步形成常规后进入混龄形式

在场地、器械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分年级的游戏活动,开始了混合体育游戏活动的尝试。全园15个班级,采用“年级分组、分功能区”的方式形成了3大活动地带;通过用“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贯穿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参与游戏。同时,教师预先告知家长以及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以及项目,游戏当天由一位配班教师带领孩子在各个区域间参与活动,保证晨间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掌握了混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常规。在此基础上,我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幼儿能够自如、自主地参加活动,并能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自觉、自律地回到班级教师处。

2.5制定、学习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指导要求

在开展“晨间混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在混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帮助上存在困难,于是体育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制定出了活动指导要求,详细列出了关于每一项锻炼内容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方法,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操练。促进了教师观察、指导能力的提高。

3实施效果

从活动效果看,晨间混龄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通过同伴的影响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打破班级、年龄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他人等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晨间混龄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高控现象消失了,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从而做到活动不断变换,不断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丰富、完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不断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篇4: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幼儿体育正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体育教学、体操、户外体育活动三大类。

长期以来,我园的晨间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形式来开展的。活动中容易形成伙伴单一,器械单一,形式呆板,活动范围狭小的情形,从而造成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每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的幼儿寥寥无几,难以达到普遍、均衡的晨间锻炼目的。针对此状况进行有效地改革,促使我园开展的晨间体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并让幼儿喜爱,俨然已是我们迫切的课题。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开展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改革途径。

1混龄体育活动

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混龄体育活动时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体育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不仅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使年龄不同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条件,以及幼儿、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园将晨间锻炼活动形式改变为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以下简称晨间混龄活动)。

晨间空气清新,幼儿一进入校园,就能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上与同伴们锻炼、游戏,开始新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是快乐一天的开始。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在互动中促进交往,在竞争中增强勇气,在互助下建立自信心。我们在尝试中一路走来,体验和证实了晨间混龄活动独特的魅力及优势,其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和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来园参加早锻炼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的晨间活动已是一幅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景像。

篇5: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论文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论文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中迸发的激情。孩子爱玩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幼儿园有必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自然,充分体验户外活动的快乐。那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如何保证和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呢?

一、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现代的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幼儿院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户外大型玩具是幼儿园的必备设施。其次,可以适当添置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如:小木马、跷跷板、足球、转椅、蹦床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小班得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用各种多于的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来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用破损的光碟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幼儿园也可以因地制宜,一些设施可以依自然环境而设。在园里开辟种植地,大中班的孩子在这里种上青菜、土豆、黄瓜等,并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时常来照料它们,给这些植物浇水,不管是否会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享受户外劳动活动的快乐过程。户外自由活动时,可以让孩子三三俩俩在草丛中捉昆虫,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灵的形态、习性。当游戏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时,孩子们会以更自然,更加放松的状投入到游戏中。另外有条件的幼儿院也可参照国外幼儿院的做法,开展木工、陶艺、沙雕等活动,让孩子充分享受多样地户外活动。

二、注重孩子体育活动中的科学化与兴趣化

我们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在活动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准备活动,然后要给孩子们化妆-――戴上可爱的头饰,另外给兔子戴上白手套给乌龟背上贴一个塑料袋当“龟背”。“终点”和“领奖台”用大型积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门设两个“门”,让“乌龟”练习钻的动作。设置两个路障,让“兔子”练习跳得动作。把孩子分成四组,这样就缩短的孩子等待的时间。孩子也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角色比赛,连平时体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活动中,根据孩子发展与动静交替的特点,控制和调节活动量。活动量较大时,老师穿插分发奖牌,让孩子休息一会。整个游戏中,孩子对活动形式、过程感兴趣。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顽强、自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三、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小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又如,进行“投篮”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在地上安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投掷。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周都有大型玩具对全园孩子开放时间(不同班级的幼儿戴不同颜色的帽子,可借此判断不同班级、年龄幼儿的交往情况),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对孩子的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对于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也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能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进行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使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的去实践和探索。

五、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有些孩子看过《小李飞刀》以后就找来石头练起来。这太危险了,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同时同时也应注意把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引向正轨。引导孩子用纸折成飞标,让孩子练着玩。孩子很乐意接受。这样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也体现了教师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篇6:浅谈如何开展农村户外体育活动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户外体育活动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体育活动的教育观做了全新的解释,引导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学前儿童的培养和发展,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强调让幼儿在运动中成长,鼓励、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与需要,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然而,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加之,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近来,我们通过对全园家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份问卷调查显示:有近60%的家庭每天安排半小时以下或从不安排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有40%的家长从未与孩子开展过亲子锻炼。

鉴于上述各种原因,我园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让农村体育活动真正“活”起来。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运动器械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如农田里的稻草、麦秸、棉花、高粱玉米秸、各类蔬菜瓜果;小河边枝条、树叶、竹子、芦苇、芦叶、蒲草、石块、泥土、河蚌;农家小院里的丝瓜巾、葫芦、豆类、果壳、木桩、蛇皮袋、布头、瓶瓶罐罐、各类盒子包装、轮胎等等,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呢?

1.全园行动,搜集材料。

我们首先对农村有哪些自然资源可利用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说明这些乡土材料的用途,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搜集八宝’活动中,再次,将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归类:如树木系列、草系列、纸系列等。目前,收集废旧物品已成了我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自觉行为。

2.全园参与,制作器械。

为让这些乡土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我园开展了“教师户外体育玩具制作评比”和“家长户外体育玩具评比”以及“大手牵小手”等自制玩具活动,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如:用布做成布飞碟,用油漆罐做成高跷,用木板和木棍做成小推车,用竹子制成竹梯……这些运动器械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了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体现了乡土运动器械多样化和生活化得特点。

二、利用运动器械,提高锻炼实效

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是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每一种运动器具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如绳、沙包、小推车、布飞碟、竹梯等,我们在熟悉了各种运动器械的功能和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设计投放运动器械,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实效。在一次,检查晨间身体锻炼时,我看到这样一个活动现场:各班老师都在按计划组织孩子们进行身体锻炼,巧的是,那天大、中、小都安排了“玩梯子”的游戏,可尴尬的是三个不同年龄班的孩子都在事先摆好的竹梯上爬来爬去……大约2分钟,大班“爬梯子”的小朋友早已换了另一种器械,有的干脆与旁边的小朋友玩闹……试问:这样的“玩梯子”游戏对孩子的体能锻炼又有何实效呢?其功能和价值是可想而知的。

晨炼中“玩梯子”这“一刀切”的做法,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者对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既没有考虑不同年龄班孩子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没有考虑这游戏的设置是否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对“增强幼儿的体质”有益,看似形式上的热闹,但没有达到锻炼的实效。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现状?又如来有效利用这一运动器械呢?

具体做法:根据不同年龄班特点投放材料,让运动器械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样的“玩梯子”游戏,投放的是同一种材料――竹梯子。在小班我们可以设置有趣的角色性强的游戏,如《乌龟运粮》让小班幼儿背上沙包当“粮食”,在竹梯上爬来爬去“运粮食”,小班幼儿会依赖材料的支持很有兴趣,而且善始善终地“运粮”。而中大班孩子他们的动作发展与小班孩子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他们再玩“梯子”时,可增强一些动作难度。如:用轮胎垒高增强爬梯子的难度,或在梯子上设置一些障碍,促使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挑战体能。以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运动经验的提升,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体能发展

1.面向全体,分层推进。

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潜能和个性特征,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如果一味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往往是能力强的幼儿会因活动难度过低而缺乏兴趣,而能力弱的幼儿也会因活动难度过高而缺乏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全面理解本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指导,如在一次中班体育活动《小猴运果子》执教中,教师将幼儿分成了3队,第一次请全体幼儿在固定的“20厘米小河”上探索跨跳,第二次,请幼儿分组跨过“30厘米的小河”去摘果子,第三次,请3队幼儿跨过“40厘米的小河”比赛摘果子,看谁那对果子摘得多,而最终的结果是,跨过的幼儿很快就跨过了“40厘米的小河”并摘到了果子,而跨不过去的幼儿则掉到了“河里”,情绪顿然低落下来。能力弱的幼儿甚至想退出游戏,要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并获得成功感的目标就不能很好地达到。

针对上面这个活动,教师可分步让幼儿练习。第一步,让幼儿按现有水平进行练习,容易达到要求,不给幼儿难练得感觉,从动作和心理上给幼儿以一定的余地,第二步,启发引导幼儿向高一要求发展,活动中可设置几组不同宽度的“小河”,(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河”练习跨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要增加宽度。对幼儿的选择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如对选择比较简单的幼儿给予肯定和支持,对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赞赏,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种选择与练习,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充分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2.鼓励支持,积极评价。

幼儿年龄小,缺乏正确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取决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关注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与幼儿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努力创设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如“来,老师扶着你,你一定能走过去”“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这次一定会成功”……同时我们还通过评比“运动小健将”“跳绳小能手”“活泼勇敢星”等手段来激励幼儿。这样让幼儿生活在充满自信的氛围中,积极锻炼,愉快游戏,提升经验,不断提高幼儿运动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也是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开展研究,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勤于实践,积极创设户外体育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让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真正“活”起来;让幼儿喜欢锻炼,充分运动,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最终获得最健康地成长。

篇7: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

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论文

摘要: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是基础,有效地、积极地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最常的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来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因此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才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本人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认识,本文主要从环境设施、活动内容、幼儿的主体性、师幼间的互动和体育活动的合理安排这五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幼儿的终身发展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

但目前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活动内容缺乏挑战性,没有能力上的发展;活动材料单调无趣,场地设施没有充分利用好;活动量把握不好,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缺乏自主性。由此可见,有效的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各方面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对幼儿开展体育锻炼,发展其独立生活和智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那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有效开展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园内环境设施

《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园内各种直观形象的设施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还能使其在环境的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得以开展。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外墙上的各种图案、挂饰、地面上的线条、点、园内的大型户外设施等,组织幼儿开展走、跑、跳、钻等基本体育动作练习。例如:可以利用攀岩墙上的小动物,组织小班幼儿玩体育游戏《找找小动物》,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指令“摸摸小动物跑回来”;又如在让幼儿练习投掷这个动作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幼儿学习好正确的站姿,掌握投掷这个动作要领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园内设施开展活动,如:足球场上的足球网或攀岩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场地,不仅可以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练习,还能轻松的掌握投掷这个动作要领。因为这些有趣的设施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兴趣点,在练习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这一特定环境,下意识的向目标投掷,往远处抛,自然的将脚一前一后站好,身体向后倾,而不用生硬的根据教师的示范强调,就能轻松地掌握动作要领。

由此可见,有效地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环境设施,可以生动形象的、自然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放松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真正的让环境融入到幼儿活动中,从而锻炼幼儿的自主探索、动作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幼儿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分层次的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体育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丰富体育活动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英语在体育教学中的简单运用

目前,幼儿园对双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很多幼儿园都引进了英语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把简单的英语游戏和日常口语渗透到活动中,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把英语口语和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到锻炼作用,让幼儿始终保持新鲜感、兴趣浓,使课堂更加的丰富有趣。如:在一开始整理队伍时,可穿插一些热身的手指游戏:hands hands up up up,hands down down down, hands up, hands down listen to me,be quiet;在进行活动时可以穿插一些简单英语口令:加油come on,一个跟着一个走one by one,解散hands out,跟着我做foiiow me等;活动时的游戏内容也可以渗透英语游戏,如:捉小鱼Go Fishing,老狼老狼几点钟Wolf,Wolf,How many? 因为有些英语游戏的玩法跟中文的玩法类似的,能让幼儿容易接受,能在轻松、愉快学习。因此,英语巧妙地融合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轻松的学习简单英语口语和游戏,还能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以角色游戏化、情境化模式开展体育活动。

如在小班的游戏情境活动“拔萝卜”,以幼儿喜爱的角色 “兔妈妈”和“兔宝宝”吸引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情境拔萝卜贯穿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又如在大班体育活动“勇敢的消防员”,通过让幼儿扮演消防员,利用变换木梯玩法,吸引幼儿参与的热情,层次递进,加深难度,有趣又有挑战,从一开始简单的绕着梯子跑――走格子――爬格子――跳格子――爬格子――钻格子――爬上梯子往下跳这一过程为情境主线,让幼儿体验消防员救火的勇敢行为,练习走、跑、跳、爬、钻等动作。由此可见,活动的游戏化、情景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幼儿的参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发展情况,选择难度适宜、具有挑战性的内容。

如在小班《小蚂蚁拾豆豆》活动中,幼儿已熟练掌握在平整的地垫上练习手膝着地爬之后,可以加深难度,在幼儿爬的过程中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如:沙包、拱门等,这样可以刺激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激情。又如中班的活动“小小飞行员”,层层加深难度,先是从较矮的地方往下跳,动作熟练后,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地方练习向下跳。这样幼儿可以在原有高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挑战练习,这种富有挑战的、刺激的活动,能锻炼幼儿勇于迎接挑战,避免产生贫乏,没兴趣。再如大班活动“时光隧道”,让幼儿在闯关救小猫的游戏中学习钻爬过不同的高度,活动层层递进,不断加深闯关的难度,给予幼儿思考和同伴间合作的机会,从而让幼儿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勇敢挑战的品质。

篇8: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读书心得

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读书心得

什么是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主选择活动材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

2)趣味性: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发展基本动作。

3)挑战性:不同的游戏材料提供了充分的挑战空间。

4)整合性:户外区域混龄活动能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内容。

二、户外区域混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定时开放一次活动区,用不同颜色的手环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教师固定区域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2、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户外区域混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区域混龄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它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依据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重点与策略。

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方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反思:

1、收获:

1)合谐的个性发展。

以往的活动都是教师组织,幼儿被动地跟从,区域混龄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结伴进行游戏,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全方位的经验提升。

从幼儿的角度看,多区域的体育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均达到本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及具挑战性的材料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老师要给予帮助时她会说上一句“我自己行”;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的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放学时你会看到他们各自开心地打着招呼“哥哥再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而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这就促进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2、对活动的思考:

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如:冬季如何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密度,夏季怎样减少活动量大的内容等。另外,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理解、帮助与支持是我们开展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们将继续探索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使其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篇9:《试论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研究》论文

《试论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研究》论文

一、混龄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体系适应于按年龄编班的教育形式,针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多基于同龄幼儿进行,忽视了混龄游戏及混龄交往中蕴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彼此之间的年龄、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待于我们积极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要想有效利用混龄游戏的教育资源,使混龄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建构混龄游戏课程来实现,或者说,混龄游戏的教育价值要以幼儿园课程为媒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对幼儿园混龄游戏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各种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活动方案的过程。将混龄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首先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幼儿发展需要与教育要求之间的融合点,建构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课程。

二、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的理论基础

将混龄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建构科学适宜的课程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需要游戏是因为他们“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幼儿并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其个体情感上甚至是智慧上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幼儿就去游戏。在皮亚杰看来,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越高,游戏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在混龄游戏群体中,幼儿之间的发展水平各异,通过互动与合作,彼此之间较易产生认知冲突,幼儿在面临新的认知冲突时,不仅要用原有图式去同化新事物,还需要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以达到认知上新的平衡,进而使其认知水平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空间就是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可以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的游戏行为总是趋向于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混龄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彼此之间的游戏发展水平不同且距离相差不远,大龄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成人了解和把握小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小龄幼儿会在大龄幼儿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使游戏水平、游戏内容、游戏体验有所提高,游戏的开展会提升一个层次,从而形成下一个“最近发展区”。另外,大龄幼儿经常会利用机会展现自己,并表现出对小龄幼儿的关心和帮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和发展。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中指出,个体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表现的行为及其行为带来的结果进行学习。而且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如果幼儿的游戏活动仅局限在同龄同伴范围内,幼儿彼此之间会缺乏榜样和范例。在混龄游戏环境中,小龄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大龄幼儿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学习和模仿,大龄幼儿由于有小龄幼儿以其为榜样,会更加自觉地以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龄幼儿的自我管理。

(四)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必然结果,个体发展着的同时也重新构建着其所在环境。他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是通过其中发生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客观性”或“现实生活性”产生的,而是源自儿童对这些因素的直觉或解释。在混龄游戏过程中,幼儿间的不同组合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且这种多样化的组合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会赋予环境资源以更丰富的意义。幼儿独自游戏、与同龄同伴游戏及与异龄同伴游戏时的态度和行为有很大差异,不同年龄的组合能够促进幼儿表达和互动的多元化发展,让幼儿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方案

(一)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目标确定

混龄游戏课程的宗旨是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最好的发展,相对于同龄群体而言,混龄群体中的孩子年龄、经验与能力各异,要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就需要对混龄课程的目标进行谨慎地设定和协调。

1.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整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基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无不试图从整体的视角进行立体化的系统的构建和设计。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整体性的,以习惯的养成、兴趣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为主要内容,孩子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一般不超过四岁,虽然其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却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只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在设定混龄游戏课程目标时,要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

2.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层次性

考虑到混龄群体的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游戏开展前,教师要从不同年龄幼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充分考虑各年龄幼儿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既确定较宽泛的整体目标,也拟定确切的分龄目标。并且,这些目标要涵盖认知、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龄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游戏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就有了侧重点。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五大领域出发,详细阐述了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宜发展目标,教师应认真研读并掌握这些知识信息,并将其作为混龄游戏教育实践时的重要指导资料。

3.混龄游戏课程目标要注重发展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制定的目标需要高于幼儿的现有水平,但应在最近发展区内,即幼儿在教师、家长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水平。混龄游戏背景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标准,教师在衡量幼儿即将达到的水平时,可以从资料和现实经验两方面获取信息,大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龄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较快的幼儿也可以为发展较慢幼儿提供参考标准,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那些本身发展较快的幼儿,争取为每个幼儿设定符合其发展水平的适宜目标,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发展。

(二)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直接决定了幼儿在混龄游戏中将会获得哪些经验,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混龄游戏课程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更容易切入所有幼儿的经验结构之中。教师要能充分了解每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需要,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筛选出适合混龄游戏课程的内容,并对之进行准确细致地分析,找准内容当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关注点。2.混龄游戏课程内容要找准切入点

学前儿童作为学前教育的对象,同样也是主动发展着的人,他们应成为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根本来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幼儿所需要的游戏也会发生变化。因为他们的兴趣范围增多、水平提高,原来能引发其兴趣的游戏可能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因此,课程内容的兴趣性必须具有层级性,遵循从单一到多样、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

3.混龄游戏课程内容应选择适合的形式开展

混龄课程的内容选择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哪些领域的内容比较容易混龄。表演活动、音乐活动、体育游戏和艺术欣赏这类活动,对能力技巧的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适当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像拼音、数学、科学这类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新授的音乐、美术、体育对技巧的要求比较高,这些内容更适合分组进行。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看起来不太适合混龄的课程内容,在教师的灵活组织和安排下,也同样可以发挥混龄游戏的作用。

(三)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混龄游戏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涉及到3个方面的问题: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组织形式的选择及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1.混龄游戏环境创设应具有层次性

同一种环境对于混龄群体来说,其内涵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也印证了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即发展着的人不能被看作是环境在其上任意施加影响的一块白板,而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并时刻重新构建其所在环境的动态实体。混龄环境创设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幼儿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互动,实现多种层次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关注混龄群体中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混龄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应充分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比如幼儿用椅可分为高、中、低3个层次,椅背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标签用来区分适用对象,便于小班幼儿使用适合自己的椅子。将低年龄段幼儿常用材料放在较低的位置,在使用一些游戏设施时要考虑低年龄段幼儿的使用方便等。此外,在精神环境创设上,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被接纳、关爱与支持的氛围,形成一种宽容、团结的`大家庭式教育环境,让幼儿在与同龄同伴、异龄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到兄弟姐妹式的生活。

2.混龄游戏活动组织形式应具有灵活性

根据年龄跨度不同,混龄游戏可分为小跨度混龄(大带中、中带小等)和大跨度混龄(大中小、大带小等)。根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规模,可划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与个别活动。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只有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发挥混龄游戏的教育功能。比如,小跨度混龄更适合需要较多认知参与的游戏活动,对于年龄相近的幼儿来说,其经验和思维特征比较接近,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对话与沟通。相反,某些以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活动更适合采用大跨度混龄,如由大、中、小班幼儿共同参与的体育游戏中,大班幼儿往往乐于作为榜样为中小班幼儿作出示范,并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

3.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提供支持与引导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可以自主进行的活动,而幼儿园混龄游戏作为实施混龄教育的一种途径,需要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目标进行适当的支持和引导。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在混龄游戏中发挥其自主性。在游戏内容、时间、活动形式等方面都要关注幼儿自己的选择,同时,教师还应保证异龄互动的自然性,避免提出过度苛刻的互动要求。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异龄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与沟通。社会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幼儿天然的年龄差异可以构成异质游戏群体,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同伴相互交往,彼此之间拥有大量可供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采取合适的时机与方法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再次,教师要保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均获得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实施混龄教育时,既要关注各年龄幼儿的发展,也要关注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教师要防止因过分关注某年龄段幼儿而忽视其他年龄幼儿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其认知、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需要,避免造成幼儿的片面发展。

(四)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混龄游戏课程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和判断混龄游戏课程价值的过程。从拟定目标、选择内容、活动设计到计划的实施、教育结果的测评等都需要科学的评价做导引。混龄游戏课程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混龄游戏课程实施的评价,即广义的评价,包括:对混龄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对教师指导行为的评价、对混龄游戏时间与组织形式安排的评价、对游戏材料的评价等;另一方面是对幼儿在游戏中行为的评价,即狭义的评价,包括:幼儿在游戏中是否互帮互助、是否遵守游戏规则、语言水平与技能技巧等是否有所提高等。

幼儿园混龄游戏课程的建构,应当以发挥混龄游戏的教育价值为前提,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为落脚点,以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活动为基本内容。通过科学安排混龄游戏活动,为幼儿体验混龄生活创造条件,为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营造氛围,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篇10: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

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

[摘要]混龄教育对促进独生子女社会化、个性化及其智力、语言发展有独特意义。本文提出在混龄课程园本化过程中,为适应中国国情,混龄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全纳性与层次性,内容应注重生活化与适宜点,组织形式应体现多元化和灵活性。混龄课程与非混龄课程既能有机整合又有微妙差异,教师应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在各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异龄互动。

[关键词]混龄;幼儿园课程;园本研究

一、选择混龄课程的背景与意义

幼儿园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现代幼儿无兄弟姐妹带来的弊端。,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柯蒂斯主席访问中国时,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建议:“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孩子们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孩子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混龄编班非常适用于我国国情,对我国独生子女教育有着独特意义:、是能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是能提供异龄观摩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三是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促使幼儿的个性充分发展。

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为代表的混龄课程在西方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他们班级人数较少,师生比高,其组织模式以个人或小组学习为主。而我国的混龄教育大部分在农村,并且是由于条件有限、师资生源不足而形成的一种权宜之计,同时我国幼儿园的班级人数较多、师生比低,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混龄课程模式,所以,如何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混龄课程,使之园本化,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混龄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将混龄编班的理论付诸实践,教师们最大的疑惑是:混龄班幼儿有大有小,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生活经验各异,怎样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呢?教育目标如何制定?活动内容如何选择?如何兼顾差异合理安排幼儿活动时间?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问题一:如何制定科学的混龄课程目标?

混龄课程的宗旨是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但混龄班有大孩子,也有小孩子,要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应如何协调、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才有助于实现这一课程宗旨呢?我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整体性的,以习惯的养成、兴趣能力的培养、情意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内容。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相差最多4岁,虽然身心发展水平有差异,却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只是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因此,对混龄课程来说,在制定课程的单元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时,把握幼儿发展的共性目标是基础,考虑目标的层次性是关键,即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明确整体性教育目标,既要考虑对所有孩子都有帮助的共性目标,又要参考每个年龄段的目标,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并巧妙融合异龄互动目标。如在美术混龄活动《关在笼里的动物》中,我们制定的共性目标是:在大孩子带动下,大小孩子共同感受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能力和想像能力;分层目标是:大孩子能根据图形想像添画,使之成为完整的动物形象,小孩子练习大胆有力地画横线和竖线。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活动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有了侧重点。

问题二:如何选择适宜的混龄课程内容?

混龄课程和生活密不可分,因为只有生活是真实的、具体的,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感知并有兴趣的,而且生活是动态的,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可深可浅,能切入所有幼儿的经验结构之中。

这就决定了混龄课程的内容必然来自幼儿的现实生活,只是针对混龄的状况,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增加了一道思考程序:细致分析活动内容,找准适宜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混龄班教师既要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又要分析活动内容中哪些知识点是适合大孩子的,哪些则是小孩子乐于接受的;这个活动能促进大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并同时锻炼小孩子的哪些能力。如在“鞋”的主题活动中,针对小孩子常穿错鞋的现象,可以让大孩子教小孩子“鞋的配对”或“区分左右脚鞋”;针对大孩子的水平可以组织以鞋为工具的测量活动,小孩子虽不会测量,但对试穿大鞋很感兴趣,可以让大孩子扶着试穿大鞋的小孩子测量,小孩子走和量,大孩子数和记,大小孩共同体验测量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同时都拓展了各自的经验。

问题三:如何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必然有不同的兴趣点与思维方式,混龄课程要兼顾差异,就必须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在混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生活活动及游戏活动中有效安排大小幼儿互动。当大小孩子对某一内容都有兴趣,而又无需过多的直接操作时,教师可以考虑采取混龄集体活动形式,例如讲述与谈话等语言活动、发展社会性的活动、欣赏活动、游戏活动等;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迥然不同时、组活动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如对大孩子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科学实验、数学活动等;当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个别操作方式完成时,教师就应提供个人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如寻找知识性资料、锻炼生活和动作技能、美工等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促使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我们的做法通常是:根据主题和需要,一周综合考虑既有2-4次的混龄集体教学,又有多次的小组活动,而每天都安排有个人学习活动和混龄游戏。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也有多种尝试,比如:大孩子入园早,先安排小组学习,小孩子来园可自主游戏、孩子午睡时间长,起床动作慢,就先组织大孩子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师组织某个小组活动时,其他幼儿以不影响该组幼儿学习为前提进行个人学习活动;混龄集体教育时间较长,如果小孩子不感兴趣了,允许安静地到旁边自主游戏等等。可见,混龄班教师要善于见缝插针,灵活安排各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以杜绝消极等待现象。其他问题:如何创设大小皆宜的环境?教师的工作量是否会增加?等等

混龄班的环境既要有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又要体现空间的层次感和秩序感;在活动室既要安排一块相对大的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全班幼儿,进行混龄集体活动,还应利用陈列柜分隔成若干适宜小组或个人活动的区域空间,也可以给每个幼儿提供一块工作地毯,便于孩子个人学习时自然形成独立的互不干扰的小空间;根据混龄班幼儿年龄差异大的特点,为幼儿准备材料时更要体现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但有趣的是:年龄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孩子们的选择,因而常常会出现同龄幼儿“扎堆”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应及时地介入和引导,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产生互动。据报道,有些幼儿园尝试混龄教育时采取的是“混龄生活、分龄学习”的组织模式。我们认为这会降低混龄教育的意义。因为分龄学习只是混龄课程中一种以年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还应有不分年龄的混龄活动。混龄教育虽然并不反对分龄教学,但更提倡异龄互动、反对分龄割裂。

鉴于混龄课程实施的复杂性,许多教师都质疑工作量是否会增加。我们认为这取决于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混龄课程的本质。因为混龄课程提倡每个幼儿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如果教师善于鼓励幼儿自立与互助,切忌大包大揽,不但不会累了自己,而且可以让幼儿得到锻炼的机会和助人的快乐,如让大孩子照顾环境、照顾弟妹等。在此,考虑到混龄班小组活动增多并与个人学习活动交叉进行的现实,我们的做法是混龄班取消保育员,而改为配备三名教师,即一名主教两名助教,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指导侧重点(要切忌纯粹按年龄分组负责),并要善于沟通、默契配合。这三名教师每日下班前要做简短沟通,以反馈当日情况、预设或调整第二天的课程内容、确定第二天的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师配合方式等。我们认为,如果教师配备不足,必要的小组活动就会减少,教师对幼儿个人学习的指导不能到位,幼儿的发展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三名教师配合不默契,课程的实施也会缺乏质量,从而使混龄课程流于形式。总之,实施混龄课程必然会因为大孩子对小孩子的照顾而减轻保育员的工作,幼儿园可以用公用的保洁员代替每班保育员而保证混龄班有比较高的师生比,以切实保障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间与质量。

三、混龄课程与非混龄课程的整合与差异

我们认为混龄课程只是一种打破年龄限制的组织形式,在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实质上与非混龄课程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在课程具体实施中有着微妙的差异和独特的要求。

首先,混龄课程与非混龄课程可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我园所在鹭岛,属美丽的闽南三角区,有着浓郁的闽南地域风情,我们在实施混龄课程的同时,还进行了闽南民间艺术教育的非混龄课程研究。通过尝试,我们意识到闽南民间艺术教育与混龄课程是灵与肉的结合,即可以选用闽南民间艺术的教育内容,实施混龄课程的组织形式,从而实现两者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如混龄班开展了“搏状元”“真好呷”“茶乐”等闽南主题活动,由于领悟闽南民间艺术的底蕴,不是开展一两次教育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的,为了使混龄班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内涵,我们确定了闽南民间艺术活动“感知+意义+创造”的混龄教育目标,即弟弟妹妹侧重于典型活动氛围的参与和感知,小哥哥小姐姐侧重于活动内涵的体验与理解,大哥哥大姐姐则侧重于活动的展现与丰富。这样整个混龄闽南艺术活动,从最初的介入到最后的把握,能够成整体螺旋上升态势,幼儿对闽南文化的理解逐日深刻,并最终根植于心。

其次,混龄课程是多元非混龄课程模式的有机整合。

当前,幼儿园不会单一地采用某一种课程模式,而通常是多种课程模式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混龄课程应顺应课改趋势,从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中撷取精华,视合时宜者加以有机整合。如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参与不同课程类型的活动上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低结构的课程递增,高结构的课程递减;合作性学习活动递增,个人学习活动递减;可探究活动递增,不可探究活动递减等。针对课程需要的多元化,教师在编制和实施混龄课程中,应兼顾差异并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大小都适宜的、有价值的预设内容或全班普遍关注的生成内容采用混龄集体活动,差异难以兼顾的预设内容或部分生成的问题采用小组学习,个别生成的问题个别解决等。总之,混龄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告诉我们:没有人是完全相同的,我们要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包容差异,理解他人,视域融合。

然而与非混龄课程相比,实施混龄课程的确有一些独特的要求:

第一,“精心设计,最大限度的促进异龄互动”是混龄课程的精华所在。做为混龄班,大孩子为小孩子提供了“最近发展区”,在许多方面,大孩子都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既能使小孩子在愉快状态下得到智力、语言的发展,大孩子也可以在活动中巩固其已有知识,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所以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考虑、挖掘每一个促进异龄互动的机会。

第二,“充分利用班级角色结构的动态发展,促进每个孩子跳跃性发展”是混龄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在。在混龄班,孩子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从弟弟妹妹,到小哥哥小姐姐,再到大哥哥大姐姐,这种身份的变化促使其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同时这种变化会促使孩子的能力得到飞跃性提高。但是,这种角色变化并不像成人预想的那样理所当然,幼儿在其身份转变的初始阶段,往往对自己的新角色意识不到位,他们习惯于旧友“扎堆”,对弟弟妹妹的帮助或教导基本属于被动的状态,只是屈从于教师的要求,而不是自发自愿的。此时,教师切忌心急,而要充分利用混龄班动态变化的班级结构,不断给予幼儿新的角色暗示,通过回忆先前被关爱的感受、组织讨论互动方法、施以鼓励赞扬等方式强化小哥哥小姐姐爱的行为,激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经过这种强化与内省,当小哥哥小姐姐成长为大哥哥大姐姐时,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发自内心地喜爱和帮助弟弟妹妹了。

四、对混龄课程园本化实践的反思

虽然我们在混龄课程园本化的探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混龄班毕业的大孩子在爱与责任、主动求知欲、动手操作等方面优于同龄班孩子,辊龄课程的实施对切实督促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其观察与应变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和谐默契也有很大帮助,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对混龄班的幼儿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混龄班幼儿的发展一切方面都要高于同龄班的孩子。这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没有一种教育适合于每个幼儿,混龄课程也不是万能的。如何理性评价混龄课程的价值与功效是今后实践混龄课程必须关注并着力探索的方面。

总之,我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的研究,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创造空间、幼儿园的生存空间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依旧只能说刚刚迈开成功的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尝试和探索。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混龄课程仍需更多的幼儿园和研究者共同努力,我们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声音出现。

篇11: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混龄体育活动方案玩长凳

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混龄体育活动方案玩长凳

设计思路

我们是所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一套完整的统合的训练的运动器械,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运动能力,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呢、“指南”强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我们经常就地取材,挖掘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开展了许多富有野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如玩椅子、玩桌子、玩轮胎等,使孩子们的运动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运动经验,个性品质得到了培养。在一年来的混龄体育活动中,中大班幼儿都表现出了对运动的极大兴趣及较强的运动能力,大班幼儿敢于探索、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自信心得到了培养,中班幼儿也在榜样的作用下,胆子变大了,各种运动能力如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提高了。针对他们的发展特点,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们生活的环境中选择了幼儿十分熟悉的长凳来作为活动器械,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索、尝试,从而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体验到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互相帮助的品质。

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充分体现了“指南”的精神,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并在活动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有不同的指导和要求。

活动开始,我提供了许多长凳,让两个好朋友在互相商量后自主地去探索长凳的多种玩法,并互相交流学习,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会多种玩法的基础上,体验到互相合作和成功的乐趣。

接着,我有目的选择需要两人合作完成的`玩法,钻“双层地道”和走“轨道”,并组织大家一起尝试,在这两个游戏过程中,我对大中班孩子都提出了要求,通过两次体验,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大胆、互相帮助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了培养。

最后一个游戏“过桥”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部分,在这个活动中,我分别三次设置了高度不同的桥,低桥(一张凳)、高桥(两张凳)、更高的桥(三张凳叠起来),过低桥时,我设置了难易不同的三座低桥(独林桥、双木桥、分开的双木桥),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去尝试、支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轻松地学会了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而且通过大中班幼儿互相合作过桥,使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同时,在榜样的影响作用下,中班孩子大胆、勇敢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各种能力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有了最大的提高。

目标:

⒈通过玩长凳,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及灵敏性、平衡性。

⒉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帮助。

⒊培养幼儿勇敢大胆的良好品质及对运动的兴趣。

准备:木制长凳若干,海绵垫二块,小方凳若干,录音机、磁带

重点: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

难点:大胆、平稳地走过双层独木桥,然后往下跳

流程:热身运动——自由探索——交流玩法——过桥游戏——放松运动

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运动运运动吧!

二、自由探索

⒈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长凳)平时长凳是用来坐的,今天,我们要用长凳玩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不想玩?

⒉请大幼儿带领小幼儿一起玩长凳。先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怎么玩?(俩俩结伴,商量讨论)

(幼儿第一探索)

⒊交流玩法: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都很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玩法,请你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学习各种玩法:钻地道、钻双层地道、过轨道)

过渡: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的本领都很大,所以还想大家学一个过桥的本领。

三、过桥游戏

(师生共同搭起三座桥:独木桥、双木桥、分开的双木桥

⒈老师介绍三座桥并请小朋友说出哪座桥最难走,然后进行示范。

⒉请一名

幼儿示范。

⒊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能走哪一座桥?你愿意走哪座桥?

⒋大班幼儿先尝试走过高桥,给中班的弟弟妹妹做个榜样。

⒌中班的小朋友尝试走过高桥,请哥哥姐姐照顾好他们。

⒍请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过更高的桥,激起幼儿下次活动的愿望。

四、放松运动

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

篇12:更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论文

更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论文

[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幼儿的身心也不断在发展和提高,幼儿园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本文从内容、自由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实施途径与体育活动中注重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当前幼儿园该如何有效开展体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有效;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当前,幼儿体育已受到幼儿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许多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然而离目标的要求还有距离。对于任何通过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谐发展幼儿的身心,许多教师还比较的模糊,如有的教师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全面,过分强调兴趣而不注重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一刀切的灌输方法用的比较多;对于幼儿活动量的调控存在随意性;还存在等待时间过长,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幼儿无论在生理发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比过去幼儿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园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内容上打破传统,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信

1.敢于尝试新的活动形式,打破旧的传统。

社会在发展,孩子们也不例外,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孩子们,如果还用传统的要求来教育孩子,他们是“吃”不饱的。我们要打破传统,敢于突破,改变和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新的挑战,在不断战胜新的挑战的过程中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幼儿体育的目标所在。举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滑板,在街道旁,宽阔的广场上,常常有孩子冲来撞去,在台阶上跃上跃下,甚至在铁栏杆扶手上滑下。这在中国几乎是看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滑板需要技巧,而中国人虽然向来善于玩技巧性游戏,但滑板还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传统意识上,许多人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玩。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保护、灌输式和训导式的,于是,孩子本来具有对这种游戏的畏惧心里就更加强烈了。虽然孩子暂时保证了身体不受伤害,但却阻碍了能力上的发展。事实上,这种活动经过老师的充分准备和有序安排是可行的。目前,在上海、苏州等地的部分幼儿园已有了类似双排轮游戏活动,许多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幼儿体育教学的一项新突破。

2.难度上敢于突破。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普通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体育活动“长凳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长凳走平衡,大部分孩子愿意站在教高的长凳后面。当老师在另一边将几个长凳叠成最高时,几乎所有的孩子不约而同地排向那里,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具有冒险的天性,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对幼儿的要求缺乏难度,幼儿不必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不能了解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没有挖掘幼儿的潜能,仍以老标准衡量和要求孩子;二是教师不敢增加难度。有的教师知道要增加难度,但因为怕一旦增加难度,幼儿容易产生危险,所以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这样,幼儿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更可惜得是,错过了培养幼儿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

3.动量上采用“多峰式”训练。

体育活动中幼儿运动量的“多峰式”,指的是整个体育活动中运动量的分布呈两次以上的高峰状态,以免运动疲劳带给机体的伤害。考虑到幼儿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变化的特点,幼儿身体技能的活动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这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调控幼儿活动量时安排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成了启动-第一次高峰-缓冲-第二次高峰-缓冲这样一个多峰式状态,真正做到运动强度小则增加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大则减少运动密度,调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既不过量运动,又能保证适宜运动量,符合机体承受能力,体现了体育活动中“动与静、激与缓”的结合,对幼儿体能的科学锻炼是十分有益的。

二、自由活动中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的户外自选活动、幼儿混龄主题区域活动和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能给每位幼儿有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促使其主体性培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1.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在室内围绕一定的主题向幼儿发出挑战,唤起幼儿尝试进行身体运动的欲望,让每个幼儿按自己的方式来自由表现、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例如在室内进行“玩竹竿”游戏,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赤足在室内活动,用手指、脚趾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尝试创造许多有趣的活动方法(如:猴王玩金箍棒、种树、滑雪、火炬接力等)。这类活动提高了幼儿身体动作的表现能力,使其有机会在面对不同的运动刺激和建议时,寻找到他自己的行动方式,促使其运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2.户外自选活动: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在活动中尽可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器材,自由结伴,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活动,体验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使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得到发展。例如: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3.幼儿混龄主题区域活动:利用幼儿园的有效活动场地和器材,设置若干个具有不同活动主体情节的区域,教师可以设置球类活动区、车类活动区、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中大型运动器械组合区等,对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同时开放,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可以自行组合、自由选择活动区的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线性框式,强调非线性的组合,使团队的异质性大于同质性,扩大了幼儿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为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锻炼提供了充分条件,使其活动动机更为强烈,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得到鼓励。例如:让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同时参与攀爬区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交往对象丰富了,而且从大班幼儿身上学到了活动技巧,更加放得开了,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带领中班幼儿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让幼儿身心得到了发展。

三、体育实施途径上强调与家庭、社区合作俄罗斯的教育机构很注重在儿童体育方面与家长的合作。

教育工作者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使他们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开展了亲子活动,教育者可以借助这样的契机,通过直观的宣传、咨询、座谈等,让家长认识到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开展适合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亲子运动会,让幼儿和家长配合参加活动,不但增加了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更让家长认识到多让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这样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家园共育。还有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可以向家长宣传一些体育活动的方法与技能,家长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共同学习。

另外,幼儿园可以扩大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在社区内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游戏、竞赛等,这不但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扩大了孩子社会交往的空间。另外,平时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一些家长在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实施情况,提高家长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和教师携手共同合作,使体育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起来。

四、体育活动中注重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发展

回到我们的目标来看,《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体育的总目标是: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幼儿心理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功能的多元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技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首先,在体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诸多观察和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是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中介环节。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化过程,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和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的调节情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体育器材要适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内容要有趣,活动方式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友好合作,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其次,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后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提供的体育用具要美观、实用、安全,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口令流畅,体操动作设计要注意艺术性,考虑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舒展、愉快乐观。再次,在体育活动中关注幼儿问题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一般不被视作心理疾病。但这类问题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生活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正或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从简单的体育运动开始,让有心理障碍的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其它活动中,也是如此,逐渐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使体育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06).

[2]朱家雄编著.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7).[3]陈近.从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角度看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早期教育,(.09).

[4]李静.俄罗斯幼儿体育.早期教育,(2002.10).[5]郭卜乐.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篇13:浅析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论文

浅析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论文

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儿童在幼儿时期身心健康的发展。大量的户外活动不仅使儿童对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增加,而且在团体活动中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为良好的品格、性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并不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活动时组织懒散,监督不认真,大量活动材料浪费,且对户外体育活动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诸多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成长的必要性。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以加强幼儿体育锻炼为目的,以促进幼儿体育活动为目标,进而达到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户外多变的环境的应变能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对幼儿户外活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

二、发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 一) 教师方面

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忽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教师组织活动过程中自身素质能力不足。使其在组织过程中出现没有明确的形式和目标的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去,导致幼儿们对规则不了解甚至忽视,严重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影响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的实现。

( 二) 户外活动方面

幼儿户外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户外体育活动。现今,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形式、内容、材料上存在诸多问题。户外体育活动多以简单的集体合作或完全分散的个人活动为主,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幼儿体能增长不平均,出现差异性。在内容方面,创新性不足、多以传统的跳皮筋、拔河、扔沙包为主。内容单一,缺少户外体育活动应有的趣味性。在材料方面,体育活动的减少导致活动材料的缺失,进而使其活动质量降低,幼儿们失去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好奇心。

( 三) 指导策略方面

户外体育活动需要高效,安全的指导策略。而在指导策略方面,教师自身经验的不足,指导能力的低下造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肆意干扰幼儿的户外活动,阻止幼儿间正常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导致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三、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

( 一) 确立正确的活动目标和科学的指导策略

户外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的活动。要求教师具体到每课、每日、每周、每年且每一天都要总结目标的完成程度和经验教训。同时将提高幼儿体能为目标的具体做法进行分解、拆分、将其充分融入到户外活动中。长此以往,系统、科学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便得以实现。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其策划活动的能力,也会使指导策划日趋科学,从而增加教师对户外活动目标的实现,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使户外活动目标更好地完成和指导策略更加完善。

( 二) 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户外体育活动能够长久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内容作支撑。创新是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必要条件。创新内容要统筹环境与活动的关系,利用环境优势和幼儿的喜爱方向制定相应的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传统游戏如跳房子、捉迷藏,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将音乐、绘画、竞猜等形式加以融入可以增强幼儿文化素养。另外,还可与区域活动结合。设立多种区域、多种游戏增加幼儿的选择性,同时在设立区域对区域进行划分时要考虑体能与娱乐性的关系,尽量使体能与娱乐性相平衡。

( 三) 更新户外体育互动材料

更新户外体育互动材料,既要物尽其用又要实事求是。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活动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材料的更新有其必要性,但高额的材料制作成本成为多数幼儿园的难题。因此,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回收便成了重中之重。在面对相似类型的户外体育活动时,注重活动本身的差异性,利用现有的材料尽量满足活动的差异性。还有注重材料本身的差异性如轻重、大小、高低的差异。另外,完善对材料的高效管理体系,使每堂课、每天对材料的使用都有据可循,使有限的材料进行重复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四、结论

发展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幼儿园的职责,还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增加幼儿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是发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根据活动目标策划相应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丰富户外活动,及时更新户外活动材料,才能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增加幼儿对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篇14:偏远地区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研究论文

偏远地区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研究论文

摘要:阳光体育活动在我国各地都在广泛地推行和开展,要形成全民参与的风气,就要从学生时期开始渗透,特别是小学生。在学科开展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参与,但现在由于地区差异,许多地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对施甸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调查对策。

关键词:施甸县;小学;阳光体育活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施甸县的万兴小学、万兴中学、姚关小学、姚关中学、何元中学、酒房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具体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映可知,基本都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程,一般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1周2~3节体育课,体育课教师都能按照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教学。但是如果按1周3节,1节课45min计算,除去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平均每个学生的真正体育活动时间大约只有1.5h,活动时间太短,不够理想。

2.2课余体育活动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课表情况及学校的整体安排,施甸县的中小学大部分课程安排都以文化科目为主,并不开设专门的活动时间,这样约束了学生的自由体育活动。调查显示,30%以上的同学不参加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8.7%的同学通过自己安排能保证每天课外的1h活动时间。由此看出,施甸县的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国家标准。

2.3体育活动内容的开展

从各中小学的体育课来看,学校大多根据大纲来完成,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时越发重视体育达标项目的培养,所以在课程内容上,教师通常把比较多的精力花费在学生练习达标项目上,这就制约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在意学生自身的感受,容易让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体育本身的意义。

2.4文化学科重于体育活动

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校和教师还是更偏重于文化学科的教学,不能与体育学科达成良好的平衡。例如,有时上体育课时正好下雨,教师就会占用体育课时间,安排文化课,而且也不会在其他时间弥补上,这样就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有的高年级要进行比较多的考试就干脆占用体育课时间上文化课,完全让学生没有体育活动的.时间。

2.5体育教师配比少,教学场地陈旧

按照阳光体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实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许多体育教师并不能很合适地被分配教学。就场地来说,运动场地就是篮球场、足球场,其场地也并不是按照标准的尺寸来设计完成的,场地偏小,形成拥挤。对场地的要求是很难做出调整的,但必须让学校不能再随意占用场地或空置场地,要尽量加大学生的活动区间。许多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的推行下,有的连基本的体育课程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呢。为了能让阳光体育真正在施甸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3阳光体育在施甸县各小学实施的建议

3.1转变观念,关注体质

为了能让阳光体育的开展在校园中盛行起来,首先应在观念上有所调整,对学生、教师,都要让他们认识到,阳光体育不光是为了体育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有必要在学校多做阳光体育的正面宣传,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让阳光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3.2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中小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理念是很容易受身边人影响的,他们都处在一个行为习惯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如果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是有利于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的。学校可以固定每天的一个时间段,可以是中午进校的半小时,也可以是放学时的半小时,组织每天一项不同的体育内容时的学习和练习,如踢毽子、跳啦啦操、花样跳绳、滑板、自行车等,学生、教师一同参与、一同分享。但对体育活动,教师必须强调安全问题,教师也要做好保护,让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参与体育的乐趣。

3.3开设新项目,尊重学生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开展,男生的兴趣往往高于女生,因为许多项目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如足球、篮球等。但从学生反映看,整体还是不太受所有学生喜爱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肢体协调性及个人气质,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舞蹈课程,如拉丁舞和摩登舞,对中小学生来说,更适合拉丁舞蹈的学习,活力、动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还可以开设滑板、瑜伽、羽毛球、溜溜球等比较流行的项目,让学生多接受新鲜的元素,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兴趣,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3.4设施更新资源共享

对体育活动场地如果要翻新或者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可以在设施的更新上加入一些资金的投入,增加一些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作为学校很合理地将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融入教学和校园,也是让学生能劳逸结合,更快乐健康地学习,提高学生文化成绩。施甸县各中小学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的共同开展、竞赛,让体育之风刮遍整个县的学校。所谓资源共享,是让各学校的体育设备和设施进行互相借用和交流,降低成本,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毛晓荣,张波,李继军,等.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保障[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

[2]谢昌雄,王永安,刘红兵.四川省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

[3]史一钦,周亦瑾.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

[4]姜俊,钟菊芳.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生中长跑成绩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

[5]李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篇15: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论文

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研究论文

从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兴趣;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三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愉快成长的实践,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搭建适宜的活动场地,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设置谜道和不同标志,使幼儿能够按照走跑跳的要求走出来;利用旧轮胎搭建平衡木,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将闲置的花圃改造成多功能区,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进门的路上画上各种线条作为园区指路向导;门厅走廊悬挂小玩具,让幼儿拍打,发展上下肢动作;院墙壁上画上各种运动造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门厅四壁粘贴幼儿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剪影,每天来园时幼儿都竞相寻找自己的身影。

2. 创设区域运动环境,积极参与探索

根据幼儿身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发展要求并结合园内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运动区(平衡区、球类区、钻爬区、投掷区等),同时提供不同的活动器材,让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分散活动。例如,在投掷区,幼儿利用草飞镖、布沙包练习;在钻爬区,利用草垫、纸盒手掌、蛇皮袋山洞练习;在跑跳区,幼儿用PVC棒摆放成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模仿跳练习。

二、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

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体育器械则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器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可以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和其他活动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1. 废物利用,弥补器械的不足

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留心收集废旧自然物品,用来制作体育活动器具,以弥补体育活动器材的不足。木头、竹子、草、蛇皮袋、纸盒等都是天然的运动材料,经过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加工制作,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器材。这些材料制成的器材在体育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易拉罐、竹子可以做行走的高跷;草圈可以用来滚动和跳跃;饮料瓶做可以成保龄球;将蛇皮袋套在身上,可以练习袋鼠跳;布条、可乐瓶可以用来做飞镖。

2. 共享乡土资源,家长助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例如,将渔网的四角拉起可以进行“拉鱼”的游戏,既能训练幼儿跑的动作,也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家长劳作的不易。这些材料虽不精美,但却是幼儿所熟悉的',而且幼儿也特别喜欢家长做的玩具,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

3. 本土化的民间体育游戏

在园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也是不错的方法。民间体育游戏对器材的要求相对要简单些,甚至不需要使用体育器械也能够开展活动。例如,在“占山头”游戏中,报纸是唯一的道具,把报纸从整张到一半再到四分之一,再逐渐变小,几个幼儿兴奋地围着单脚站立,体会着游戏的乐趣。“两人三足”游戏用到的活动道具也不多,只需要用绳子将脚绑住即可,待幼儿学会协调后,再逐渐加大难度,让其绕着障碍物或在平衡木上移动。

三、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

1. 鼓励幼儿主动尝试,由高控制变为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在日常活动教学中,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去尝试,弱化教师的控制力度。在大班“小猴探宝“的活动中,教师在布置好环境并交代规则后,并没有按照以往既定的过程来开展活动,而是让幼儿自行利用手中的布条拼放图像,尝试不同的跳法。通过此种方式,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开心,活动任务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2. 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由走热闹到形成科学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创设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并进行科学的活动指导。如在“小兔采蘑菇”活动时,教师在明确主题和游戏规则后,在活动中增加了情境,并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分组,能力差的从轮胎上走过去,能力强的从梯子走过去,待幼儿能够大胆探索新的玩法后,再将小组合并。在此过程中,幼儿既掌握了各种技能,同时也感到了快乐与满足。

3. 体验多种玩法,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对器械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会幼儿一般玩法后,可以启发引导幼儿开发新玩法,而且一旦发现新的玩法,便让幼儿介绍给同伴,培养幼儿的互助和共享精神。例如,幼儿会发现草圈不仅可以当飞镖玩,还可以在地上滚着玩,这种一物多玩的形式,能让幼儿自由选择,结伴共玩,给予了幼儿更多的主动权。

四、结束语

挖掘农村资源,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教师从现实需要出发,立足幼儿园实际而开展的活动。同时,以游戏为主,开展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既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混龄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户外活动精选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

教师比赛活动方案

幼儿园户外活动总结

跨班的友谊

小中班混龄爬行比赛方案

混龄班教育随笔

混龄教育中的几点惊喜

蒙氏教师下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给课题组的祝福语2022-05-06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计划2022-12-22

苗苗班期末教育随笔2022-08-12

幼儿园新年主题活动方案2023-01-19

美术策划书2022-09-15

小班下学期工作总结2023-12-24

蒙氏班个人工作计划2022-11-11

小班体育活动教研计划2023-01-08

小班组下学期教研活动计划2023-10-05

托班蒙氏教学总结2023-07-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