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时间:2022-07-19 05:20: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集锦8篇)由网友“Koshok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篇1: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摘要:对煤矿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矿区生态质量以及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预警指标体系及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选用了灰色模型来进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预测,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设立预警指标,使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直观化,使研究更具有管理和应用价值.作 者:程建光    张裴    刘志钧    CHENG Jian-guang    ZHANG Pei    LIU Zhi-jun  作者单位:程建光,CHENG Jian-guang(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系,山东,青岛,266510)

张裴,ZHANG Pei(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系,山东,青岛,266510)

刘志钧,LIU Zhi-jun(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保处,山东,新泰,271233)

期 刊:煤炭科学技术  ISTICPKU  Journal: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4(9)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煤矿区    生态环境    指标体系    质量预警   

篇2:高中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是什么

扩大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词汇是学习语言的根本。学习者只有具备充足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听懂,也才有可能为说和写提供“可理解的输出”。词汇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词汇教与学的效率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标中规定高中学生应掌握3300个单词加400多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这个词汇教学目标不是随意规定的。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语言都有成千上万个词汇。就英语来说,大约有100多万词汇(章兼中,)。尽管词汇运用语域的门类繁多,但集中概括起来,一般只分为两大类:核心词汇即基本词汇和专门词汇。Diller(1992)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能认识2500个词(约1500个核心词汇,1000个专业词汇)就能读懂78%的读物;认识5000个词(核心词汇3000个,专门词汇个)就能获得读懂一般的书籍和报刊86%的能力。国外语言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使用率高的3000个英语基本单词,并把它们叫做三个“1000词”。1000个常用词(指基本词汇)覆盖口语材料的94% ;2000个常用词覆盖口语材料的99% ,这些常用的口语词汇只有5%不在书面语常用的词汇里。从我国3300个单词的高中英语词汇要求来看,这个词汇量基本属于核心词汇(基本词汇),是生活中最必需的,意义最明确、生命力最强的基本词汇的总和。当然其中也包含极少部分的专门词汇。这个基本词汇要求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中提出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目标要求是相符合的。另一方面,这个词汇学习目标与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第四级的词汇学习目标也是相互衔接的,将为中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一)质量原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对高中学生英语词汇提出较高要求,是因为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语言交际不可缺少的、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并非所有词汇或单词的所有形态变化、意义和用法都要求学生全部吸收和掌握。因为,不论整个中学阶段词汇的掌握,还是某个具体词的掌握,客观上都需要学习者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单词的音、形、义、用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都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自然推进和加深,扩大数量更要注意质量。也就是说,词汇教学在质和量的要求上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层次性。

(二)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词汇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逐渐加大力度与难度;二是词汇是语言中的一个庞大系统,词汇与语言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词汇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必然会对词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词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使这种影响为自己服务,做到照顾全程、逐层加深、纵横联络,以构建词汇系统。

(三)情景原则

贯彻情景原则,即要在具体情景中教词汇。具体情景指的是实际生活情景、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学情景以及想象情景等。在具体情景中教授词汇,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所学词汇,从而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

(四)意义原则

词汇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当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或当新词的词义很难用直观手段或英语解释清楚时,利用汉语讲解既可以把词义及用法概括得清晰明了,又可以节省时间。当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后,教师应当尽可能地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英语词汇来解释新词。值得一提的是,词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词汇上,教词汇即教文化、教交际、教思考、教学习与教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词汇教学的功夫在词汇教学之外。

篇3:陕北地区煤矿区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陕北地区煤矿区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长期以来煤矿开采给矿区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土壤植被的破坏以及环境的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近年来,随着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煤矿区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介绍陕北地区煤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的基础上,探析煤矿区生态修复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作 者:王晓娜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1(17) 分类号:X752 关键词:生态修复   煤矿区   陕西地区  

篇4:桥梁损伤理论及加固改造方法研究

桥梁损伤理论及加固改造方法研究

由于我国很多桥梁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当时的车流量和各方面的发展规划,桥梁设计等级普遍偏低.我国公路和铁路交通量近年来流不断的增加、车速不断提高、车辆轮载增大,于是对沿线的桥梁在强度、刚度、耐久性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交通荷载量的.加大以及桥梁结构自身材料的自然损伤累积的加剧,现有桥梁很多己经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导致耐久性及承裁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因而有必要进行加固维修.

作 者:刘洋 张宇  作者单位:刘洋(重庆四维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重庆400039)

张宇(重庆市设计院轨道分院,中国,重庆400015)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3) 分类号:U4 关键词:桥梁   损伤   加固改造理论   裂缝   强度指标   刚度指标  

篇5: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方法的探讨会计毕业论文

对所得税会计理论及方法的探讨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中相关概念的解释,分析了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理念由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及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提出了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已于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比《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及《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规定,最大的不同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并对计量、对报作出了新的规定。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IFRS 12),体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一、所得税会计中的相关定义

各国在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类时有所不同: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而我国在旧制度下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将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新准则中以暂时性差异取代了时间性差异。

(一)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概念

1、永久性差异。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具体项目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如国债利息收入;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如接收捐赠资产、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如罚款支出,企业因合并、分立等改组业务发生的重估净损失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扣除,如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已纳税调整部分等。

2、暂时性差异。与我国不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公告(FAS109)及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公告(IAS12)中,都采用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是指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3、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具体项目也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确认为当期收益,但税法规定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如企业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实际未分配;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如企业计提的各项准备;按会计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当收益,但税法规定当期确认为应税所得,如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取得的收益;按会计规定核算时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除,如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采用直线法,税法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关系及比较

我国在旧制度下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区分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准则第7条却科学地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时间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包括两类情况。一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如B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余额50万元评估增值5万元,尚可折旧年限为5年,则会计当期计提的折旧为11万元,但按照税法认定可计提的当期折旧只能是10万元,也即其账面价值为55万元,但计税基础只有50万元,从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二是指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比如,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会计上将确认前的研发费用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但按税法的规定无形资产要按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将来再逐期摊销,即税务部门允许在未来期间作为抵扣项目的金额,与零账面金额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可扣税金额。从上述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定义中可以清晰看到,时间性差异的概念是按照收入费用观定义的,反映的是一个会计期间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则是基于资产负债观定义的,反映的是到某一时点止的累计差异金额。

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由于时间性差异是从利润表出发考虑确认由于收入或费用项目在税法和会计上归属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而所有影响损益的会计事项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

所以,基于资产负债表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包括了时间性差异,即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并非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或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会计期间内产生的差异;暂时性差异则侧重于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

二、我国对所得税会计理念的转变――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体现了所得税会计理论的创新

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准则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所得税准则第4条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正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观下对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不包括新增投资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比按照收入费用观确认的收益更加全面合理,即: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向所有者分配=(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向所有者分配。

与之对应,在原收入费用观下,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收入费用观则要求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并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即:收益=收入-费用。 但按此法计算的收益由于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由此产生了由会计收益与税收收益比较后倒挤递延税款借项的弊端,致使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与真实公允原则背离。新准则资产负债观的确立,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新准则还规定未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对永久性差异没有定义。此概念比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宽,为特殊业务所得税差异的认证和进一步完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也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协调。

三、新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对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

我国原制度规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对于永久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均在本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但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则各异。

所得税会计准则第17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新准则摒弃了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前述债务法属于收益表债务法),此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此方法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会计上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就意味着未来由该资产转化为成本费用的金额小于税前允许抵扣的金额,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大干应税所得,应当确认一项递延资产。如果会计上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计税基础,就意味着未来由该资产转化为成本费用的金额大于税前允许抵扣的金额,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小于应税所得,应当确认一项递延负债。在不发生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暂时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内容,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能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而收益表债务法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时间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和转回,揭示的是某个时期内存在的此类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无法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两种方法比较而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旨在真实体现资产(或负债)未来可收回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和负债未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量,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我国国情。

因为我国当前正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造,企业重组、合并事件定会大量发生,资产评估等业务越来越多,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时间性差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已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引入暂时性差异概念并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存在不足,一些暂时性差异在原差异尚未全部转回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差异,很难分清差异的属性,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合理性不足。

四、对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建议

(一)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首先,相对于其他三种方法而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递延税款的定义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标准,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能更好地表示企业未来应付(应收)的债务(资产),从而使资产负债表能更为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其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势明显,采用这一方法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促进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

(二)增强财务报表列示的明细度,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对递延税款及所得税费用在财务报表上的列示要求相对较低,披露过于简单、笼统。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其决策有用性,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分别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总数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总数,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说明产生重大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各类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费用的主要构成项目及其期内分摊情况,以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掌握。

(三)应将营业亏损所产生的未来可抵减暂时性差异记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对暂时性差异的定义非常明确,而营业亏损可以引起对未来所得税的抵减,明显符合相关定义,理应按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因此,只要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将来有足够的经营利润能抵扣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就应将这一差异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以使资产负债表更为准确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资产负债状况。

(四)宜采用备抵计价账户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由于确认了一系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通过备抵计价账户对其进行调整。其原理与其他各类资产的备抵账户基本相同,都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目的都是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使财务报表的数据更为可靠。

篇6: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及方法综述

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及方法综述

通过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传统方法及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的简要介绍,阐述他们各自的'主要原理、特点,提出了边坡工程稳定分析的建议.

作 者:俸锦福 郝勇 颜丙山  作者单位:俸锦福,郝勇(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颜丙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5)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9(7) 分类号:P642.1 关键词:边坡   稳定性   分析方法   新理论  

篇7: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探讨

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探讨

回顾了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讨论了SEA实施的原则和影响因素,分析了SEA实施的战略分析框架、替代方案和影响减缓措施,并探讨了SEA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作 者:张志耀 李贵堂 Zhang Zhiyao LI Guitang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8(2) 分类号:X820.2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   原则   战略分析   技术方法  

篇8: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样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因此,本文对有色金属为例,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

其实,矿产资源和水、空气等资源是一样,不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有色金属。因此,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其相关的技术和理论,进行前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针对其工作形式,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对其工作中的危险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排查,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质量,这样不管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

一、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分析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有很多的理论组成的,其中“同为成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规模较大的有色金属。换句说话,工作人员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若是找到“同为成矿”的地点,这就意味着发现了大型的矿床。但是,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要想对其成本进行全面的控制,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造成矿产的范围,或者找到最为有效的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形式,那么“同为成矿”的最有效的理论形式。其实,在“同为成矿”查找的过程中,其特点有很多,例如: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并且不管是成矿中心,还是改造中心等方面,都是具有统一性的,也具有较强的稳定。并且,在“同矿成矿”在分布的过程中,是呈现多样化的。同时,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成矿和成岩等位置也相对较为稳定,并且在长期保存对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是矿产地质勘查的重要理论,也是有色矿产资源产生的重要条件。

二、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形式

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形式,是非常之多的,为我国矿产勘查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下面就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

在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应当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利用,尤其是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中岩石的物理性能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规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另外,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经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相关仪器矿产地质勘查的准确、可靠、稳定等性能,为其相关的勘查的工作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和依据。同时,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其勘查技术的应用形式,进行全面的规划,这样不仅仅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提升了该项工作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二)、“磁、重、电法”技术分析

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勘查技术有很对,其中“磁、重、电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形式。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各种,有些矿产的位置处于深山等位置,其地理条件相对较为复杂,这样就会给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就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然而,在众多的勘查技术中,“磁、重、电法”技术凭借着自己特殊的条件,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为我国矿产开采行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勘查技术支持。但是,在“磁、重、电法”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该项技术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缺点,其查勘的准确性相对较差,对矿床的大小和位置,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

(三)、低频电磁技术

低频电磁技术是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形式。它在深层矿床查找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和可靠等性能。同时,在低频地磁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浅层的物理技术形式,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过滤和处理工作,这样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形式以及规律,进行的全面的掌握,从而对深层矿源圈,进行了有效的确定,这也为深层矿源的勘查工作,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四)、X射线荧光技术

X射线荧光技术对其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形式。其实,在X射线荧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物质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发,产生相应的荧光,从而对有色矿产资源的差异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在X射线荧光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适用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不仅仅对其地理位置和条件,进行了有效的确定,对地质中的隐伏构造,也进行了全面的探测,从而测量出矿产资源的实际厚度,为其以后的开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和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以及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其实,在矿产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只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技术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这样不仅仅为后面的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更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出,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04:32-33.

[2]谭路.浅析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5.

[3]胡冰,李小勇,肖长喜.深度探讨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J].科技资讯,2013,14:80+82.

[4]田源东.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6,03:75-76.

[5]陈伟.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城市地理,2016,14:134-135.

[6]王忠彬.当前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119.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的述职报告

机械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陕西省重点煤化工企业调查报告

楼宇安全事故汇报管理的探究论文

城厢镇水利站年度水利工作总结

保险行业协会工作总结

医疗工作自我鉴定范文

药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集锦8篇)】相关文章:

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作用论文2023-01-19

宜兴电力事故应急预案2022-06-06

瓦斯爆炸消防应急预案2024-03-01

风险预控演讲稿2022-09-08

工程地质的毕业论文谢词2023-08-13

物价干部述廉报告2024-01-17

药学硕士开题报告2023-06-11

电网事故应急预案2022-05-06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总结2023-05-12

汛期防汛隐患排查工作汇报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