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

时间:2022-07-23 05:50:1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锦集8篇)由网友“比蚊香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

篇1: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

科学理论的进化是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的协同作用,并沿着两条线路并行发展的:一条是理论模型的合理保留与修改或扩展的过程;另一条是以实验或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构成了一个经验扩张的体系,形成背景理论、经验系统和理论建构之间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作 者:武孔春 Wu Kong-chun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 刊 名:自然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年,卷(期): 24(3) 分类号:N0 关键词:概念驱动的加工   数据驱动的加工   协同进化   背景理论  

篇2: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创造发明的主要成就,尊敬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从科学家的经历、言行中,体会、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吸取精神财富。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学习科学家爱国、勤奋、奉献、敬业、探究、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精神和态度;

2、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内化过程。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

2、熟悉课本内容;

3、收集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名言和精神等,可以是文本、视频、动画和图片等,收集的资料可用于课堂的拓展交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编排好上课时的流程或安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所认识的科学家

1、制作表格引导学生搜集资料;

2、课堂交流对所搜集的科学家的认识;

3、交流讨论所了解的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二、引导学生提炼科学家爱国、奉献故事中的感人语言、行为

1、中国飞行之父――冯如;

2、名人名言;

3、《一次特殊的实验》

三、大胆质疑、谨慎求证的科学态度培养

以托勒密、哥白尼和开普勒研究太空的发展过程为例。

四、介绍诺贝尔奖,通过诺贝尔奖更深入得了解那些令人敬佩的科学家们

1、居里夫人的故事;

2、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五、科学家格言大讲堂

1、搜集各自喜爱的科学家格言;

2、交流对科学家格言的认识体会;

3、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榜样、努力方向。

六、小结

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发明,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在享受他们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吸收他们的精神财富,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爱国、勤奋、敬业奉献、不怕困难和挫折等精神和态度。

七、作业

1、回去找找还有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身上还有什么样的品质是需要我们去探究和学习的?

2、除了诺贝尔奖之外,还有哪些纪念科学家的方式呢?

篇3:《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常见数据的录入和单元格格式基本设置;

b.掌握EXCEL中常见数据的运算和自动填充的使用,3.学会对EXCEL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

c.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从不同的角度采集和分析数据,通过选用适当的图表类型,发现有价值的规律,以便进一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a.过设置的情境,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任务为导向,明确信息需求,确定研究计划和方法。

b. 能利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主题进行探究,选择并采用合适的信息加工方式来组织和表达信息。

c. 能归纳出如何利用表格和图表等工具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并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惊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b.通过任务的完成,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EXCEL中数据的运算以及排序和筛选的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具体要求,清楚EXCEL中选中对象或区域

四、教学过程

1.展示同学们第一次月考的成绩统计表和三幅统计图,

(1)表格数据的统计: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可能帮助建立、编辑和管理数据,并进行各种需要的数据统计。数据的统计类型有:用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

(2)表格数据图形化:数据以图表形式可以直观、形象地传达数据的信息。图表有多种类型,常用的有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

2.设置任务,操作示例

(1)第一幅成绩统计是同学的各学科的总分、平均分,以及班级排序、年级排序等,这些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各学科成绩在班级的排名,以及总分在年级的排名等等又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吗?

任务一:先计算每个同学的总分,用到excel的公式计算;

任务二:求各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要用函数计算;

任务三:每位同学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要用排序功能;

【操作示例】:

1)用excel打开表格文件,选中要填写统计结果的单元格;

2)点击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 fx ”按钮;

3)在弹出的“粘贴函数”对话框中选择所需要的“函数分类”及“函数名”;

4)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统计的单元格范围。

表格是有效管理数据的一种方法,而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的'形式,能够对表格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挖掘出一些规律性的、有价值的东西。

(2)柱形图适用于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体现不同项目数据的比较。饼图也称扇形图,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适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折线图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表现事物的发展趋势。

【操作示例】:

选定表格的数据区域 → 应用“图表向导”工具 →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1)用excel打开表格文件,并选中相关的数据区域。

2)单击“插入/图表”项。

3)在“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

4)根据“图表向导”的提示完成各项设置。

教师提示:以上这几种表格数据图形化的操作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扩展知识:图表中每个元素如字体、颜色、位置等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设置,方法是在需要修改的对象上点击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格式”命令,进行设置。

3.布置课堂任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把教师机上的学生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利用局域网同传到学生机上

任务一:把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总分、平均分、排名等统计

任务二: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对表格数据进行图形化。

4.总结、思考

图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那些看似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数据,以直观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可比较性。

对于同一组数据采用不同的统计方式,改变不同的图表类型,最终得到的表达信息有明显的不同,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组数据,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目标去审视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不同方面的结果,这就是加工数据信息的精髓所在。

5.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将数据信息转化成图表及对图表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表格是处理数据的一种有效办法,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处理,则更加直接和简洁,让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道表格数据的加工与表达在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篇4:《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案

一、教材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中的内容,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文本和数据的加工,也就是WORD和EXCEL两个办公软件的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这是两道操作题占了20分。

在学习数据信息加工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与文本信息的加工,这节课主要在以前知识基础上,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以及表格数据图形,提高信息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学情

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家中有电脑或者电脑接触较多的同学,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但相当一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女生连鼠标键盘的操作都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必需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使用excel工具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熟悉使用数据图形化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数据信息来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

难点:根据不同的表格数据信息选择制作不同的图表类型。

五、教法、学法

教法: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启发引导、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自主探究法,小组学习法,操作实践法)

六、教学进程

(一)新课引入

给出一份原始考试成绩,让学生分析自己在班级情况,如何分析自己的成绩,借此引出课题:数据信息的加工。

(二)学习新知

1、演示与讲解:

教师对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与讲解,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速度,增强感性认识和学生操作信心。

2、亲身实践:

学生计算本班的总分、平均分、排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驱动

讲解数据图形化的使用后,将自己的`成绩数据制作成图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四)交流评价

推荐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其他同学给以评价,教师给予鼓励,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平时遇到过的数据处理方式。

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每周课时不多,课外上机训练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结合实际,这节课通过学习操作与成绩有关的表格数据,让学生去转化成图表与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还了解了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成绩,注重了思维方式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篇5:《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

《数据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教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三章第一节信息加工中的内容,在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文本和数据的加工,也就是WORD和EXCEL两个办公软件的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这是两道操作题占了20分。

在学习数据信息加工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与文本信息的加工,这节课主要在以前知识基础上,掌握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以及表格数据图形,提高信息处理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学情

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家中有电脑或者电脑接触较多的同学,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但相当一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女生连鼠标键盘的操作都是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必需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使用excel工具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熟悉使用数据图形化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数据信息来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 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等操作。

难点:根据不同的表格数据信息选择制作不同的`图表类型。

五、教法、学法

教法: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启发引导、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内容。(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自主探究法,小组学习法,操作实践法)

六、教学进程

(一)新课引入

给出一份原始考试成绩, 让学生分析自己在班级情况,如何分析自己的成绩,借此引出课题:数据信息的加工。

(二)学习新知

1、演示与讲解:

教师对数据的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与讲解,提高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操作速度,增强感性认识和学生操作信心。

2、亲身实践:

学生计算本班的总分、平均分、排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驱动

讲解数据图形化的使用后,将自己的成绩数据制作成图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四)交流评价

推荐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其他同学给以评价,教师给予鼓励,然后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平时遇到过的数据处理方式。

七、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每周课时不多,课外上机训练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结合实际,这节课通过学习操作与成绩有关的表格数据,让学生去转化成图表与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且还了解了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成绩,注重了思维方式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篇6: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文章作者]郭善渡 [文章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教育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电脑初学者可以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比如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等(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1、2、3、4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而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从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2.“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电子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自己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二、“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

为了便于老师和同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和学,我主编或参与编写的计算机教材逐步形成了“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或风格。这些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兼顾两个结构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教材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体系结构,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一般的教材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较少重视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这样的教材往往单纯以线性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先以大量篇幅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与应用,再以一章甚至两章讲解某个操作系统。这样一来,十几个课时过去了,学生还不能在计算机上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难怪学生反映计算机难学,枯燥乏味。应该看到,人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未必都是线性的,而常常是跳跃式的和“超链接”式的。按“任务驱动”思想编写的中小学计算机教材较好的克服了这一弊端。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学习伊始就可以上机操作,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大不相同了。

2.适当“留白”

所谓留白,就是教材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在的计算机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同时,应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去发现,要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例应该能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

3.前后呼应,循序渐进

为了适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需要,以任务驱动方式编排的计算机教材,某些单元知识常常被分开介绍。例如,信息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可能在第一章做初步介绍,在最后一章再做较深入的讲解;操作系统的知识与使用在讲应用软件前做一点铺垫,在学习过几个应用软件后再做较系统的讲述和练习。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前后呼应,循序渐进。这里的“序”,一般不单纯是知识的线性展开,而含有部分“超链接”的“序”,这种循序渐进才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

篇7: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文章作者]郭善渡

[文章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教育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一、何谓“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电脑初学者可以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比如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等(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1、2、3、4几个步骤,

[1] [2] [3]

篇8:《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习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

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习方法分析:

1、自主学习: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习: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平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检索报告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实验设计方案怎么写(范本)

教育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汽车电子毕业论文范文

《未来简史》读后心得体会

机械电子毕业论文范文

实验设计方案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概念驱动的加工与数据驱动的加工--科学信息是怎样进化的(锦集8篇)】相关文章:

实验设计方案优秀2023-01-30

信息加工教学反思2022-05-06

机械实习报告2022-04-30

《认识计算机》说课稿2022-08-18

机械手设计的论文2022-05-06

生态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2022-08-29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2022-06-16

机械手设计论文2022-06-24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2023-04-09

探讨新型现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2022-06-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