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时间:2022-07-26 05:31:1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精选7篇)由网友“星空可乐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欢迎阅读分享。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篇1: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 并发症 处理 预防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已取代普通留置导尿管。随着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应用增多,现将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1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防止尿道损伤

多年来在使用普通留置导尿管时,男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18~20cm,女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4~6cm或插管见尿后再进1~2cm。而气囊导尿管,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要求插管深度必须保证气囊能固定在尿道内口上膀胱内,否则气囊位于尿道内口下,甚至尿道中,造成导尿管气囊在尿道内膨胀而损伤尿道黏膜出现血尿。

为避免气囊尿管充液之气囊部引起尿道损伤,将114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以不同方法观察留置气囊尿管插入长度,结果表示,留置气囊尿管的实际插入长度男性为18.5~25cm;插管过程中须见尿后再进5~8cm,然后轻拉尿管至拔不出为度,使气囊部分正好嵌在尿道内口处。

为保证插管长度准确无误,首先在插管前必须试验性地注入气体或液体,检查气囊(水囊)膨胀的情况,准确记录囊泡充盈时所占的长度,然后抽出推进顺利,无漏气(水)方可使用;其次还应注意的是插入所设的长度后,要一次注入气体或液体的量,尤其是气体,否则会影响所设长度的准确性;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尿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尤其是男性尿道的特点。管理人员要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操作常规以及注意事项。

插管的长度,原则掌握宁长勿短,在插入所需的长度注入气体(水)后再继续送进1~2cm,若无阻力证明囊泡在膀胱之中,然后轻向回拉尿管感觉无阻力至有阻力不能拔出为度(禁止尿管向回拉后再继续送进),证明气囊已嵌在尿道内口以上。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管长度+充气(水)后气囊段的长度。

2  常见拔管困难的原因

2.1  气囊导尿管插管与拔管的特点  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普通导尿管,在离尿管头2.5cm处有一小球囊,可容纳气体或液体,给病人使用可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气体(15~20ml)后尿管头处的球囊随即膨大,取下注射器,开口处的活塞即可自动关闭,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需要拔管时,先用注射器抽吸完液体(气体)就可拔管。

2.2  气囊导管特点  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因此造成拔管困难。

2.3  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对注入气囊水(气)时注意的事项不清;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当注入液体(气)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临床组织产生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冲洗膀胱,尿垢附着尿管;病人不良情绪反应;对实习生带教不严。

2.4  病情反应及治疗需要留置尿管时间延长  大手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困难,如直肠手术后创伤,后尿道黏膜水肿,覆盖尿道内口压迫尿道,引起管腔狭窄;骨盆骨折需6~8周才能稳定,过早拔除导尿管,尿道会迂曲、错位、变形,尿道会师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高。

3  对拔管困难处理的几种方法

首先分析造成拔管困难的可能原因,气囊导管所处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对气囊嵌顿在尿道,可用注射器从耻骨联合上入路刺破气囊,再轻轻地拔管。

确定气囊在膀胱内,而且气囊的通路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病人无尿潴留时,可从通往球囊管腔注入空气;或不断注水至140ml时致气囊自然破裂;也可往球囊内注入乙醚,球囊破裂时拔管。

对注水后球囊确定部位有困难时,可利用b超准确定位,再在b超引导下,在耻骨上方以细针头刺破水囊,将水抽出,拔除导尿管。对女性病人在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将手指插入阴道固定气囊,在耻骨上1cm处以细长针头穿破气囊,拔除导尿管。对男性病人,取用直肠上窝刺破气囊,将注射器在直肠上、阴囊下正中线处经皮肤、皮下组织平衡刺入,待水囊消失后,再轻轻将尿管拔出。

4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正确掌握气囊导尿管的拔管方法。

(1)管理者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常规,气囊内注入量常规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共识并将囊内注入量成为护理记录的内容,形成制度,供拔管时查阅。

(2)导尿管内注入注射用水可避免注入生理盐水而致结晶沉淀,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

(3)注意经常检查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尿管与尿袋之间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妥善固定尿袋防止用力牵拉气囊导尿管。

(4)导尿管常规检查气囊有无抽吸不畅现象。

(5)除病情、治疗需要外,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导尿管必须定期更换,并按常规冲洗膀胱,防止尿垢附着尿管。

(6)实习生操作之前,应对所操作的内容进行预习,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困难应及时主动请教老师,对留置尿管后,带教老师必须要进行检查,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根据病人在留管、拔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以良好情绪对待。

篇2: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留置导尿是在导尿后将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后及危重患者,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若发生留置导尿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对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作如下综述。

1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1.1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据报道,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1.7%,其中37.3%-56.0%为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在留置尿管的人群中,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30%。导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⑦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1.2女性尿道短,女性比男性发生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率高,所以缩短住院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可有效地预防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由于男性患者导尿难度大于女性,插管的角度掌握不好而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为细菌的侵入提供条件。提示操作者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熟悉男性解剖特点,切忌粗暴操作,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者最好请专科医师指导操作。

1.3临床实践证明,由于细菌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索,所以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0.5%碘伏对常见外阴污染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由于肛门排泄物、被褥或内衣随时污染尿道口及周围黏膜,除2次/d的外阴清洗消毒外,将消毒敷料持续置于尿道外口。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可有效地减少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2膀胱功能损伤

2.1膀胱功能损伤临床表现为拔除尿管后出现尿失禁,尿频、排尿困难,甚至再次发生尿潴留。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功能,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需留置导尿管时,临床常采用开放引流放尿和定时间歇放尿方法,上述两种方法不同于正常排尿模式,开放引流放尿使本应间断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废用,排尿反射中断,膀胱呈空虚状态,使其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而定时间歇放尿,不能因人而宜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间隔时间,尿液随压力差作用流出,患者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训练膀胱功能。

2.2放尿时要提醒患者有意识排尿,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使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作用。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其拔管后排尿过程顺利,排尿量也不受影响,可有效地保护膀胱功能。为防止拔管后尿潴留发生,促进自主排尿,在拔除尿管前经尿管直接将消毒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内,可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反射促进排尿,并能解除尿道扩约肌的水肿。

2.3昏迷及截瘫患者早期的膀胱功能训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膀胱充盈情况每2h放尿1次,3d后改为3-4h放尿1次,持续至拔除尿管,每次放尿前压迫膀胱,通过压尿建立患者的排尿反射,维持膀胱肌肉的正常张力,避免形成挛缩性膀胱。

3导尿管表面结晶形成

留置导尿管表面的晶体易导致尿路感染,拔管时还易损伤尿道粘膜,因此。多饮水、多排尿,可有效达到机械性“内冲洗”,预防尿路感染和导管表面结晶形成的目的。

4患者角色适应不良

4.1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不但住院期间需留置尿管,而且会带管出院。患者若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强化或角色缺如等),不能正确管理留置尿管,会对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4.2我们要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留置导尿的目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调动患者在实现自我健康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提高其生命质量。

5护理

加强护士责任心,了解不当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熟练操作技术。插导尿管前应做好心理护理;病情允许,请患者导尿前不要排空膀胱。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了解有无尿道畸形,前列腺增生、肥大等,插管前常规检查导尿管气囊充液,回抽液体情况,有无漏液、破损,以及尿管是否通畅,以免因质量问题造成气囊破裂致尿道黏膜损伤。

一般情况下,导尿前用0.5%碘伏作润滑剂涂抹于导尿管外壁,从尿道口灌入2~5ml,其表面活性剂能在尿道黏膜表面与导管形成薄膜,起润滑功能,如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者,年龄偏大者,可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护士应熟练掌握导尿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插管时应动作轻柔缓慢,多与患者交流,禁忌来回抽动,遇到阻力时轻微改变方向,用手指在会阴部触摸到尿管前端,轻轻加压引导进入后尿道,也町在尿管后端接表麻或润滑剂注射器边插边往入易于成功;插管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5~l0cm大多5cm为适合,方可充盈气囊,避免因气囊末完全送入膀胱,充盈的气囊嵌在尿道中至尿道损伤。

导尿管韶置期间,应告知患者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排便时腹部不能过度增加腹压;集尿袋中的尿液不能过满;注意集尿袋不能高于膀胱;不能自行拔管等以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出血和继发尿路感染,对有神志不清烦躁不合作者,应适当约束,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避免并发症发生。

导尿管成功留置后,认真记录导出尿的颜色、量、性状,注入气囊的液体量,以供拔管时查阅;保留尿管期间,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受压,维持密闭引流,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尤清洁干燥无渣屑;每日用0.5%碘伏擦洗尿道口2次,每天更换集尿袋1次,每2周更换尿管1次,病情允许下尽量多饮水每天ral左右,可口服碳酸氢钠片,以增加尿量碱化尿液作用,防止尿垢附着;必要时每天做一次膀胱冲洗,护十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尿管固定情况,并详细记录尿量、气味、颜色、性状,帮助鼓励患者多做膀胱区按摩,促进膀胱肌力恢复;根据病情,拔管前2天每2~3小时间歇放尿1次,训练和改善膀胱收缩功能,尽早拔管,使患者早日康复。

篇3:基础护理知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1.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做好病人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病人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病人的痛苦。

3.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篇4:直肠癌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摘要】目的 预防和及时处理直肠癌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近6年中我院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其解剖及操作上的原因。结果 在103例直肠癌根治术中,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会阴部感染(8.8%)、尿潴留(5.9%)、肠合口瘘(2.9%)。结论 手术中切除足够的病变远端,无张力吻合或用吻合器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通过术后留置的双套管进行生理盐水及抗生素等药物冲洗,持续性负压吸引可治疗会阴部切口感染。分清解剖,直视下锐性分离避免损伤盆内脏神经,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篇5:直肠癌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至今,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直肠癌切除术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总结我院1月—12月10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作初步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1例,女性42例,年龄34~77岁。根据Dukes分期,A期11例,B期57例,C期35例。

1.2 方法 实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Miles)4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5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见表1。表1 103例直肠癌手术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本组3例吻合口瘘,分别发生在术后7天、9天、14天,因出现发热、骶前区胀痛,引流管内出现粪便样液体得以诊断。经盆腔持续冲洗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分别手术后18天、29天、32天瘘口愈合。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我们采用导尿、控制尿路感染、腹部热敷理疗等措施均在术后逐渐得以恢复。误结扎输尿管1例,由于术中及时发现,拆除缝线,恢复输尿管通畅,未产生不良后果。本组发生2例骶前静脉出血均系分离直肠后侧时钝性分离撕裂骶前血管所致,及时填压止血,分别于15、20 min后停止出血。

3 讨 论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切除术后多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69%[1]。我们体会,充分游离左半结肠、在切除足够的病变远近端肠管后达到无张力吻合,并努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目前多用吻合器吻合,较为可靠。直肠癌根治术后肠管吻合多在盆底腹膜外,且瘘多发生在手术1周之后,因此感染性质常常为局限性盆腔感染。通过术后留置的骶前双套管进行生理盐水及抗生素等药物冲洗,持续性负压吸引就可治愈。仅在局部引流不佳、全身感染症状不能控制时,才需做近侧结肠造瘘。在做Miles术分离直肠壁时要分清解剖,细致操作,避免损伤尿道。

直肠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中对支配膀胱盆丛神经、盆内脏神经造成损伤所致[2],表现为术后持续性排尿困难、尿潴留。我们的体会是手术中在骶前筋膜前直视下锐性分离,可避免损伤盆丛神经,同时注意不要掀起前列腺包膜;结扎分离直肠侧韧带时,靠近直肠可避免损伤内脏神经。本组发生输尿管损伤1例(1.0%),是因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术中出血较多,缝扎止血时,误扎了输尿管所致。我们体会应熟悉输尿管解剖,输尿管进入盆腔后与直肠侧韧带相邻,直肠癌手术时易伤及此处。预防损伤的首要措施是术中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手术完毕证实输尿管的完整性。可静脉注入5 ml靛胭脂,术野着色表明输尿管损伤,必要时膀胱直视下行输尿管插管注入染料,以证实输尿管是否通畅,是否有尿液或蓝色液外漏和损伤距膀胱的长度。术中输尿管误扎可行解结,必要时放置J管支撑。输尿管有破裂时可行修补术或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骶前静脉出血仍是直肠癌切除的主要并发症。本组2例,占1.9%。出血主要来自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3]。对骶前大出血,预防措施重于补救手段,在分离直肠后壁时,在直视下用锐器或电刀分离,避免过分靠近骶骨平面,钝性分离不易进入到正确的骶前间隙,骶前血管易被撕裂,导致大出血。因出血主要是骶孔垂直发出的骶椎椎体静脉撕裂引起,缝扎或电凝止血常难以成功,遇到此情况时应用大纱垫压迫数分钟,若仍继续出血,应采取填塞止血或按压止血钉止血的方法。试图结扎双侧髂内动、静脉来止血是无效的,因其不能降低骶前血管的静脉压,反而会造成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而加重骶前出血[4]。

篇6:基础护理学:青光眼的预防和护理

1、积极开展防盲的宣传,使群众了解青光眼的主要症状及其危害性,一旦发生青光眼,能够主动与医生配合并按医嘱用药。

2、应把青光眼的普查工作作为重点,对40岁以上,特别是有青光眼家属史者,应做眼压、视野及眼底检查,对已确诊或疑有青光眼者,应建立病案卡,定期复查。

3、对中年以上,经常在傍晚出现眼胀、头痛、红视等自觉症状者,应考虑患青光眼的可能。一旦确诊为临床前期青光眼,必须尽早作预防性手术,以防急性发作。

4、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安定情绪,树立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

5、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或暗室工作过久。衣领不宜过紧,睡眠时枕头应适当垫高。

6、饮食要易于消化,不宜一次大量饮水,禁止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7、青光眼患者通常禁忌使用散瞳剂。应嘱患者用药谨慎,一旦误用,应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8、注意观察用药反应,某些年老体弱因连续多次滴用缩瞳剂,偶可出现眩晕、多汗等毛果芸香碱中毒反应。应嘱其注意保暖,及时擦汗更衣,防止受凉,并报告医生。为减少毒性症状的发生,嘱其滴药后要压迫泪囊区2~3分钟,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吸收。

篇7:常见异常排便的基础护理

1.便秘

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的粪便过于过硬,且排便不畅、困难,

2.粪便嵌塞

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够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病人。

3.腹泻

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备考资料

4.排便失禁

排便失禁又称大便失禁或 失禁,是 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其原因涉及 括约肌的异常、控制括约肌的神经异常、盆底神经异常、阴部神经异常、脊柱神经损伤等。

5.肠胀气

胃肠气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肠道的气体不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气体聚于胃肠道内称胃肠气胀。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什么原因导致流鼻血不停

外科休克的试题

护士考试答案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和分析的论文

考试指导整体护理中入院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泌尿外科年度工作总结

膀胱结石的手术是怎么回事

医院泌尿外科工作总结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础护理: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精选7篇)】相关文章:

门静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2022-08-02

护理学的发展论文范文2024-03-14

护理教学计划2022-05-18

护理三基考试试题2023-10-17

护理学论文2022-04-29

新护士工作计划2023-07-15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2022-09-14

妇科护理学教学创建论文2022-06-06

浅谈产后出血的抢救及护理论文2023-04-14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2023-04-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