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PrAcTiC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年老体弱人群,部分患者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所以积极探寻一种优质的护理模式已迫在眉睫。我院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入了优质护理模式,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在5月~5月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19~67岁,平均(46.2±10.5)岁,病程7h~4d,其中癫痫发作13例,脑出血29例,脑梗死4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介绍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入院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遵医嘱进行护理;协助医师进行治疗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包括:细致的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容易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而产生一定的恐惧、紧张、抵触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减轻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从而让患者始终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人性化的生活护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生理机能普遍处在脆弱、敏感时期,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摄取生冷、辛辣、难消化等刺激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免加重器官负担。每天要使用湿扫法对病房进行清洁,以免患者吸入烟尘。针对生活无法自理者,要注意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以促进机体康复。做好安全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要对患者的护理等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病房巡视,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做好记录。在患者外出检查的过程中,若患者病情不严重,可在护工或家属陪伴下完成检查,对于病情严重者则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进行检查。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的防控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积极配合临床工作。
1.3评价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护理后,使用WHOQL(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越低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不同类型数据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SDS评分
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并且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生存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02.8±7.9)分,对照组为(138.2±8.7)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208,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具有病程长、起效慢、护理工作繁重的特点,传统的护理方法侧重于疾病本身的护理,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所以护理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标准[1]。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模式,其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基本需求的满足,一切护理工作都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其不仅较好地满足了患者病情康复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潜能,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在神经内科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能够迅速安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优质护理模式下,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的生活护理。此外,做好安全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黄巧莉[2]的报道结果相符。说明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篇2:神经内科护理论文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 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3.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 在脑血栓患者恢复过程中, 神经内科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抵抗力, 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 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脑血栓;康复运动;作用分析
脑血栓的发病率较高, 是常见的老年疾病。脑血栓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 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鉴于脑血栓病种接诊率较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 本院于1月引进了神经内科护理治疗方法,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护理程序的救治, 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月~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女 16例, 男 14例;年龄 42~86岁,平均年龄(62.72±8.03)岁;重型脑血栓患者 10例, 中度12例, 轻型8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4.86±8.24)岁;重型患者9例, 中度14例, 轻型7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患病程度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按照医生嘱托, 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 进行恢复情况检查, 提示患者注意生活作息习惯, 观察病情发展状况, 及时将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
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添加神经内科护理疗法, 具体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脑血栓发病突然,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脑血栓发病机理, 增加与患者的交流, 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 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康复训练。由于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血块压迫脑神经, 以至于血栓患者产生肢体行动障碍。手术治疗后,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 比如, 发病4 d后, 要增强关节和肢体活动, 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行走练习, 促进他们身体内的血液流通, 提高康复速度。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患者在脑血栓发病期间, 易出现应激性溃疡问题, 医护人员要按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导尿管进行检查, 保证患者呼吸道和导尿管的通畅。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分为:痊愈(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思路清晰)、基本痊愈(能够借助辅助物自行走动, 具有语言功能)、未痊愈(无生活自理能力、口齿不清晰、思维不受控制)。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治疗, 判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做好记录。或者,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100%收回,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康复等级比较 通过神经内科护理治疗, 两组脑血栓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和基本痊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而未痊愈的人数少于对照组, 见表1。
2. 2 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对恢复运动缺陷的护理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3. 1 神经内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恢复速度 患者受病痛的折磨, 情绪低落, 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病情恢复。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强调心理疗法。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给患者讲解关于脑血栓病的基本知识, 包括发病原因、康复疗法、康复阶段以及积极的治疗态度对病情恢复的帮助作用等内容, 鼓励患者调整心态, 保持好心情, 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饮食, 减少食物对病情的刺激, 配合家属对患者进行精心地照顾, 及时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 2 神经内科护理降低了引起脑血栓及其诱发疾病的发病概率 引起脑血栓发病的因素很多, 病发种类也相当繁多, 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临床证明, 严重粥样硬化、血栓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可直接诱发脑血栓。糖尿病或急性糖升高易引起脑血管患者改变弥散方向, 降低动脉血管弹性, 同时引起高血糖, 从而产生大量乳酸, 导致酸中毒和脑水肿, 扩大脑梗死范围。脑血栓易引起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等症状,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学者发现, 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糖等症状, 维持患者良好的康复状态, 遏制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李娟.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健康之路, (1):88-93.
[2] 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3(11):78-82.
[3] 王玉红, 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32(9):45-55.
[4] 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2,9(6):57-63.
篇3: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论文
一、护理人员因素
1.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护理人员物质化追求倾向越来越强,而为患者全身心的护理服务意识淡化。有些护理人员文化基础差、甚至缺乏系统的人文教育或继续教育使一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甚至缺失。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明哲保身的思想,从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避免重大事故为基准,导致了一些有损患者利益的事件发生。这些也是护理管理者值得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
1.2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神经内科的护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故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具有较高要求。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在专业学习期间,较少或未接触过护理职业道德和有关法律制度的系统的学习,这些因素造成了目前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法律意识较弱。很多护理人员因日常繁重的工作,缺少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制度的时间,会成为护理业务不规范、不系统、不准确的导火线,甚至对患者的个人权利造成侵害。
1.3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近年来,神经内科护理现代化技术发展迅速,新型药品、新医疗护理设备快速应用于临床,随之产生的新知识迫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要增强专科学习。而一些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驾驭新设备技术水平低,成为制约护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部分护理人员知识老化,甚至在不明医嘱的情况下,盲目操作,酿成事故。
1.4护理管理因素
目前护理人员数量仍满足不了临床需求,这与神经内科患者的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护理人员人事管理成为制约护理水平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的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估制度、监控机制存在不足。护理人员操作缺乏规范、缺乏评估,使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存在隐患。有研究表明,科学系统的评估机制可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二、患者疾病因素
神经内科疾病特点为病情发展变化快、危重,不同程度伴有意识及感觉缺陷,神经内科患者自身的疾病因素成为护理隐患的因素。主要的护理安全隐患或损伤事件包括患者偶发精神及神经病变,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或偏瘫、动作迟缓、视力模糊而导致坠床、跌倒;病变是感觉产生障碍,患者不同程度痛温觉敏感性下降,易被烫伤或冻伤;神经内科病变所致情绪不稳定,烦躁激动,导致攻击行为或不配合治疗的拔针、拔管等行为;癫痫症状易导致咬伤与骨折;病变所累积呼吸运动障碍,咳嗽反射减弱,痰液粘稠等因素,发生呼吸困难;由于认知能力下降、智力障碍,可发生走失。有研究表明,由于患者出现低血糖性脑病及感染等因素导致的护理安全隐患。
三、病房设计与环境因素
目前多数医院的病房设计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能有效的预防危险发生,未做到防微杜渐,如有的无护栏、地面未做防滑处理、灯光系统不科学等,这些因素使患者易发生滑到、跌倒等事故。另外,有的病房设计未考虑环境卫生,存在消毒隔离不严格,易发交叉感染。
四、护理安全隐患策略
4.1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服务满意问卷,设立投诉信箱和护士长邮箱,做到件件有回应,并将问卷结果适当的与护理人员津贴相关联,研讨科学的奖惩机制,建立护理人员行为指南、量化指标等,促进提高服务意识。还要通过先进评比,优秀护理人员报告等宣讲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考核制度,设计制作服务指标量化标准,由护士长每周对护理人员服务指标进行对照检查及量化打分,促进提高服务意识。对已出院患者,建立定期回访服务项目指南,并做好回访记录。
4.2提高法律意识
开设法律讲堂,经常开展法律与职业道德考试,多渠道提高法律意识。建立培训长效机制,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建立网络学习的平台。制订每月学习计划,探讨和完善自主研发的10min法制考核制度。引导护理人员主动学法、依法护理、尊重患者、各项操作合法化。以法律为准绳,以高标准服务为宗旨,制订服务指南,在指南的附则中对每项服务涉及的法律解释进行阐述,完善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结构,提高法律意识。开展护理事故典型案例讨论会,每月一次,每位护理人员参与讨论,并轮流做好讨论记录。
4.3提高业务水平
护理技能是护理人员的业务基础,也是促进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业务上加强对护理人员基本功的训练,要求规范、精准、以患者为本,同时,加强对新设备、新药剂的业务学习,定期进行护理人员技能专项训练和技能竞赛。加强对新仪器设备的专项技能培训,购置模拟人设备等,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参加院外的交流比赛等活动,每年评比优秀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并开展示范活动,带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重视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4.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研究神经内科护理行为进行临床路径化,从患者入院即开始一系列规范的并有逐项评估相伴随的科学的机制。做到各项操作有规范、各项操作可追踪、各项操作为患者、各项操作可点评。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的同时,首先进行自我评估,规范护理行为,管理人员对护理过程动态化、及时化监督核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完善一系列报表、标准、管理规范等制度。完善交接班制度,重视细节管理,有效提高护理安全。针对性的制订护理宣讲手册,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危害事件发生。针对各种安全事件,制订紧急护理规范。
4.5环境安全建设
科学研究神经内科病房设计,由专家进行论证,对病房设施的每个细节进行考量,如地面处理,病床位置、高度,走廊设计,扶手护栏,家属区域等。对病房进行针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的消毒工作,规范护理人员无菌操作。
五、总结
神经内科护理要求技术含量高,操作迅速、准确,在开展业务性护理的同时,更要结合患者发病重、变化快的特点,提升护理技能,关怀存有意识障碍、行为障碍的患者。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与法律意识、业务技能水平,健全管理体系、加强环境安全建设,利用提高优质护理水平,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危害事件发生率。
篇4: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共106例,均为该院神经内科就诊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2±1.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临床护理风险分为误吸、镇静、压疮、低颅压综合征和其它护理风险几大类,并制订临床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该类风险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1.2.1误吸
为尽可能减少误吸的发生率,临床采取以下措施:①注意改善患者的吞咽及咳嗽功能,以减轻对误吸造成的影响;②脑脊液漏患者采用气管气囊或者是口咽部位持续性低负压的吸入方法;③对留置胃管或鼻饲的患者,使用螺旋型的鼻管或胃管;④及时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多次评估其吞咽功能变化情况以及随时监测其食道,避免反流问题;⑤患者饮食上多以糊状或团状食品入口,最好避免残渣类食物;⑥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并利用各种方法刺激其口腔黏膜神经肽的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反射状况。
1.2.2镇静
在镇静用药方面,对所有护理工作者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不通过者继续学习,不予上岗。临床护士必须充分了解镇静药品选择、用量、具体使用方法等,并对每一位患者的镇静应用进行详细的登记。
1.2.3压疮
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方面,要尽量避免压疮的发生以减少患者病痛外其它痛苦,就采取以下措施:①经常让患者翻身,最好每2h左右翻身一次,无法自行翻动的患者应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翻转;②无法自行翻身的患者最好使用气垫床;③已出现压疮的患者,在压疮处可使用红花酒精进行按摩;④体型消瘦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在其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提前做棉垫保护处理;⑤注意患者饮食营养的调节。
1.2.4低颅压综合征
针对低颅压综合症的护理对策包括:①随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始终保持压力在70~200mmH2O范围以内;②尽量避免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对增高的情况及反应做好鉴别工作;③及时调节脑室引流管至适当高度④给患者进行挪位时要先行夹闭引流管,等患者归位以后再放开管道继续引流;⑤对患者所用病床的床头高度要适当调整,一般在15~30°之间,以保持患者的舒适。
1.2.5其它护理风险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在病床外围进行床栏保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各类医学知识的宣教、及时调整患者和家属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加强病房的巡视、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等,以减少此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出院前记录其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并进行统计与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临床多插管、长期卧床等,对护理的.要求相对较高,患者也易发生压疮、误吸等护理风险问题。因而探讨和研究护理风险因素,并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误吸、镇静、压疮、低颅压综合征均为神经内科的主要护理风险,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发现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各风险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手段再实施临床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就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风险于神经内科临床具有危害性,护理工作要围绕可能发生的各类护理风险开展,从而减少风险的产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根据笔者提临床经验总结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造成主要包含如下原因。
3.1造成误吸的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因各类病症造成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患者的吞咽功能受限,昏迷者的吞咽功能或咳嗽功能甚至可能消失,患者大量的脑脊液漏、气管插管气囊的压力过低、或者是留置的胃管以及鼻饲不正确等问题,也是引起误吸的因素之一。
3.2镇静
对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来说,多数因病情造成疼痛、意识混乱、颅内压过高等问题,临床为缓解患者痛苦,多采用镇静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一方面稳定患者的情绪与行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氧耗和颅内压力,较好地保护患者脑细胞。但是,临床上出现镇静护理风险情况多因护理人员对于镇静药品选择、用量、具体使用方法等掌握不全面、使用不当等而造成,当镇静药物注射时护理人员未能准确评估镇静深度时,极易引起患者脑灌注压异常发生,患者易呼吸不良,使对病情的观察与把握也提高了难度。因此,在对镇静的使用与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做到专业、细致、谨慎,且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丰富的医护专业知识。
3.3压疮
压疮是临床病患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危重病人身上,多因不能翻身或卫生情况不佳等因素造成。
3.4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较常发生在腰穿、休克、颅脑外伤、脑脊液过度引流脱水过多、过度换气等问题的患者身上,临床上多表现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听力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颅内出血或者是脑疝等并发症,危急患者生命健康。
3.5它护理风险
其它护理风险主要指精神科患者临床较常出现的摔伤、坠落、患者随意走动造成走失等的意外状况的发生。
篇5:神经内科护理继续教育论文
神经内科护理继续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两方面,一般资料及专业技能需求。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医院级别等条目。专业技能需求设置了为4个方面,25个条目,主要为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7个);物理疗法(6个);认知障碍的康复(6个)及康复评定(6个)。每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分别为非常需求、需求、一般、不需求,分别计4、3、2、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4份,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份。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共100名,年龄24~25岁,平均年龄(26.85±7.13);其中护师及其以上职称43名,护士57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32名,大专或中专68名;平均从事神经内科的工作年限为(4.13±2.08)年。
2.2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所得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需求总得分为(65.87±12.31)分,其中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方向为(21.35±7.68)分;物理疗法方向(11.67±6.35)分;认知障碍的康复(18.76±6.84)分及康复评定方向(14.06±5.19)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群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的续教育需求较大,尤其在言语康复及吞咽障碍的康复方向和认知障碍的康复方向。
2.3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需求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医院级别外,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其余因素不同情况的对继续教育需求存在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小、职称和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短者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度越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是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
3讨论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情通常较危重,疾病专科性强,因此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但护士在医学院校所接受的神经内科知识毕竟有限,临床上迫切需要加强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的继续教育,以培养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护理技能的护理团队。由于偏瘫病人生活无法自理,对偏瘫病人的护理专业性更强。有研究称通过配备有经验的护士协助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状况,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见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现有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均不满意,尤其是护士的满意度更低,而且有相当的医护人员对神经内科护士能否敏锐预见、观察与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并胜任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持怀疑态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较高。同时可见,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均会影响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年龄越小、职称和学历越低、工作年限越少的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越大。这可能与这些人员临床工作年限短,为偏瘫患者提供的康复护理较少及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缺乏有一定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为应对临床上不断增加的脑卒中偏瘫病人,医院必须建立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养机制,为其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注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康复护理操作技术的指导和训练,并建立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给予再次的辅导和培训,从而确保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
篇6: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和分析的论文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和分析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月—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约有450例,从中选取100例进行本项研究。入选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为44~75岁,平均年龄(58.4±1.8)岁,病程0.1~,平均(5.5±1.5)年。其中脑梗死50例,脑出血35例,其他15例。将选取的100例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患者。确定研究对象后,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对治疗组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分别记录统计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同时将二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和病情特点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
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每日定时多次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电血压等变化状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要巡视病房1次,及时发现有无异常状况。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1.2.2治疗组
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①生活方面护理: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经常通风。还应将轻重患者的病房分离开来,避免嘈杂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对患者身体以及各体位进行良好的护理,保证个人卫生并保持病房内床单以及患者衣服要定期清洗,保证整洁和卫生。面对患者身体不适等情况时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通过熟练的技术操作减少病患的疼痛。由于患者长期处于治疗状态活动量少,应该摄入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定量进食,少吃多餐。通常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身体障碍,应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适度运动,保证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不受影响。调整心情,保障充足的睡眠。②心理方面的护理:医护人员应当经常跟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和沟通,耐心细致地讲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程、预后和相应的治疗方案,努力消减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要同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满足患者对自尊的要求和对安全感的需要,使其在康复训练中能完全放开大胆训练。说话声音轻柔,语气和蔼可亲,不快不慢。轻柔专业的语言能很好的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③社会环境的舒适保证:建立良好地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尊重患者,真正理解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对正常的医护操作不感到恐惧。建立良好地病友关系,使患者之间可以互相鼓励共同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思想工作,最大程度争取家属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关心和支持。
1.3评价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资料。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自己编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交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毕之后收回整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
2结果
依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结果得到如下数据:治疗组中接受舒适护理方式护理的50例患者满意度高达9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50患者满意度仅为75%,二者统计学比较2=10.698,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明显差异。
3讨论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时间是一段较为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舒适愉悦是患者在康复护理中最希望得到的一项基本需求。本研究通过对选取的100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和治疗措施,从患者生活、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着手,进行全方面的护理,赢得了所有患者的一致好评,帮助患者尽早康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关于舒适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好评率为98%,满意人数达到50例中有49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在对照组中,接受一般常规护理的患者中只有76%的患者,即50例中的3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可以表明,经过舒适护理的患者比未经舒适护理的患者恢复的要快,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和治疗中有很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灵的感受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使住院患者,能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达到最好的状态,树立信心,尽早康复,舒适护理应运而生,该种医疗护理方式,具有高效性,个体化等特点。舒适护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真正实施,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社会理念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舒适护理使基础护理和优质服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患者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服务的满意度更加重视。舒适护理方式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提高现代护理服务状况,从而不断提高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本研究中,舒适护理模式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积极地推广和运用。
篇7: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复杂,且多为危急、重症,不仅会损害患者的躯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治疗后,还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1]。神经内科护理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很高,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环节,并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其全面、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体验。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67例)和常规护理服务(67例),并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38/29,最高龄79岁,最低龄34岁,平均年龄(50.6±5.4)岁。脑血管疾病29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8例,脊髓疾病12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8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36/31,最高龄76岁,最低龄35岁,平均年龄(49.5±5.8)岁。脑血管疾病27例,周围神经系统疾病21例,脊髓疾病14例以及其他类型神经内科疾病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的护理,持续进行病情和体征监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进和补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①护理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课程和讲座,护理人员能够从中了解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学习到科學、先进的专业技术。护理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此同时,护理培训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具有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够妥善处理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而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精细化护理:结合既往的神经内科护理的经验,合理利用和配置医护资源,实施弹性坐班,既要保障神经内科护理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精细。深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当中,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从中找寻问题所在,并快速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和解决。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应该更贴合患者的需要,尊重患者意见,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其想法和态度,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参考。
③心理护理与沟通:在神经内科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增进护患沟通,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当患者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开导,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不安感。治疗前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知识,讲解其治疗方法,强调治疗方法的优势作用,可以选择治疗成功的患者作为范例,以此来激励和鼓舞患者,增加其对于治疗的信心。
④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及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了解治疗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并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在饮食方面,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保证营养均衡。合理安排其日常作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持愉悦的心情,能够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去做
⑤功能恢复训练: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开始需要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帮助,然后逐渐恢复自主运动,正常进行站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X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67例观察组患者当中,52.24% (35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3.28%(29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4.48%(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95.52%。在67例对照组患者当中,38.81% (26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41.79%(28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另外有19.40% (13例)的患者对护理感到不满,护理满意率为80.60%。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自我管理能力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经过(16.62±5.54)d后出院。而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经过(25.49±6.61)d后出院。
3讨论
发病猝然、病情进展和变化迅速是神经内科疾病的主要特点,危险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影响因素较多,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应做到规范、严谨,避免出现疏漏和差错。与此同时,还要从人性化的层面出发,紧密贴合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强调患者至上,跟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首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其传统的护理观念,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能够妥善处理任何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排除风险因素,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然后实施精细化护理,考虑到一切可能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深入到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在得到护理人员及其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患者对于康复更有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在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要求患者认真遵循医嘱,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做到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减少延缓患者治疗恢复的相关因素,避免受到其干扰和影响[3]。另外,對于危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以及未知并发症需要重点进行护理,警惕异常征象,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进行预防[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52%,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89.45±4.25)分,住院时间为(16.62±5.54)d。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60%,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75.44±5.01)分,住院时间为(25.49±6.61)d。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更强,住院时间更短,充分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
在王燕等人的临床研究当中[5],64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分别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3.8%(30/32),最长住院时间为25d,而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78.1%(25/32)最长住院时间为33d,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充分验证本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使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得以显著提升,让患者满意、放心,帮助其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侯西婵.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13):157-158.
[2]陈妹,黄胯胯,林秀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1(11): 158+164.
[3]贺爱霞.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39-240.
[4]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92-94.
[5]王燕,宋召召.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实施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5(23):26-27.
篇8: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在2月至208月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在2个月至6岁,平均3.2±1.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措施:①完善护理制度。对护理文件填写、出入院流程进行简化,为护理人员节省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掌握患儿情况。实施责任包干制,每个护理人员对所管理的患儿实施全程、连续护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实施APN连续排班制度,强化夜班、中午时段的护理力量,减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②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密切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对于家长的各种疑虑,要耐心解答,多鼓励、安慰家长,消除其焦虑、担忧情绪,增强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改善护患关系。③改善住院环境。在病房墙壁张贴可爱的卡通图片,给患儿准备儿童书籍、生日贺卡、卡通贴画,通过电视为患儿播放儿科健康宣传片及动画片,在病区设儿童活动室,等等。让病区充满童趣,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陌生感。④PDCA循环法。坚持“人本”护理服务理念,对护理服务进行改进,在护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法,不断发现、总结、改进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此外,对于恢复期学龄患儿,还要解决其治疗和学习问题。⑤强化护士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课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水平。⑥健康指导。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发病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等。同时还要在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包括用药、疾病护理、饮食起居、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家长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病房环境等方面。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80分;满意:得分60~80分;不满意:得分<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3讨论优质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与病人多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加强了护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训,儿科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对护士工作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推行了责任包干制度,全面落实了每例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指定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对自己所负责患儿,责任护士要全权负责,不论是基础护理,还是其他方面的优质护理,都必须落实到位。在实施优质护理以后,我院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说明优质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提高患方的护理满意度。另外,优质护理服务还有助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
总之,在儿科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方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篇9:神经内科护理对策及防范论文
神经内科护理对策及防范论文
1护理安全隐息及原因
1.1意外受伤
1.1.1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搜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1.3舍咬伤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伤。
1.1.4烫伤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烫伤。
1.2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法律意识淡薄患者意识情况是神经内科护士观察的重点,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无改变需要护士认真观察。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而未能及时发现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医疗记录不一致,都将成为在今后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的潜在隐患。
1.5管理因素
1.5.1优质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
1.5.2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数童的要求较高,如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相互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5.3护理人力资源配!不合理合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发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会及护理差错事故分析讨论会,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2.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并将其纳人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2]
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坚持不懈的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及心电除颇的培训,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
2.4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加强质量控制,每月进行总结及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鼓励大家积极上报,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挨批评而隐瞒事实。对积极上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减轻处罚,对故意隐瞒不报者故意惩罚。
2.5加强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安全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应用床档、约束带,避免坠床。对年老体弱、视力减弱、走路不稳、头晕眼花等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避免跌倒。对癫痛患者加强防护,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间,防止舍咬伤。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致窒息。
篇10: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分为周围和中枢两大部分,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或肿瘤引起脑与脊髓的病变;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内科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脑膜炎、脊髓炎、脑出血、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入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处于病重或病危状态,普遍患者在感觉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评估风险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文就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脑膜炎5例、脑出血16例、脑梗阻28例、帕金森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和癫痫3例;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脑膜炎3例、脑出血17例、脑梗阻29例、帕金森9例、重症肌无力5例和癫痫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要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身体恢复健康。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包含患者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患者风险管理。患者风险管理针对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风险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生活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活动区域及身边的易碎物品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评价。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卫生间或走廊的清洁度与地面湿度,尽量不要有水渍避免患者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铺防滑地砖且贴有提示牌。在患者的病床旁加防护栏,避免患者坠落。危险物品如水壶、水果刀、电暖气、电风扇等,远离患者并贴警示牌,避免发生划伤或误伤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轮椅刹车,及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长褥疮,要嘱咐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病情发展。叮嘱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避免患者走失或出现意外。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用药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价[1]。神经内科的患者身体状态普遍较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输液时要密切关注渗漏情况,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升压药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甘露醇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在输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救药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救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突发症状时,急救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发生率比较高。因此,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药物和工具等,尤其是要掌握急救的流程。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准备常规的物品外,最好外加准备吸痰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熟悉每项急救的方案,并且要定期进行演练和排查仪器故障,避免仪器故障或不熟练操作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的`情况发生。
(2)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的预评估,因此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做到以下3个方面,将会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①掌握《护士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医疗事故处理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护理重要性的意识,是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
②护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防范的意识与警惕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
③规范化日常护理文书的填写,交接班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文书与记录具有可追溯性[2]。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包括摔伤、意外刺伤、输液反应、急救事故、拒绝治疗等。发生率越高,说明意外事故发生越多,即护理效果越差[3]。
1.4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病情严重、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脑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容易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素造成患者受伤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医疗纠纷的事情不断发生,尤其是护理引发的纠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4]。如何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次研究通过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观察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结果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会大幅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是说,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5]。归根结底,通过风险管理,即全面地预测风险的发生,并做好相应防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9):149.
[2]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2016,14(2):278.
[3]蒙春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751.
[4]吴红恩.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6(2):263.
[5]范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86.
★ 脑出血护理论文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分析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护理部述职述廉报告2022-11-24
内科护理年终工作总结2023-11-28
内科护理工作总结2024-01-09
护理论文题目2023-07-03
护理学毕业论文2023-02-23
内科护理教学总结2022-05-07
神经内科护士竞聘稿2024-01-25
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论文2022-09-11
关于内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022-06-04
新生儿护师个人总结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