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随笔400字(共15篇)由网友“lf272”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红楼梦随笔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读红楼梦的随笔
读红楼梦的随笔
我心中的红楼情人
——读《红楼梦》随笔
我爱看书,每次看书都好像和我最好的朋友约会一样。寒假里,我就和《红楼梦》里的姐姐们欢聚了一次。
在这次聚会里,我认识了很多和我们生活中不太一样的朋友。其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博览群书的薛宝钗,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温柔可人的袭人,率真靓丽的晴雯等等,他们都生活在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里,阐述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这些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林黛玉。她有着出众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的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这样的容貌怎么能不令人震撼呢?我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睛,闪烁着点点泪光,仿佛风一吹,这位神仙姐姐就会随风消逝。
外表的美丽并不是她的全部,林妹妹还拥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用她独特的眼光品味着周围的一切。她的诗就是她最美丽的灵魂,也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她的诗,我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她写的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住了我,让我和姐姐情不自禁地一遍遍诵读,仿佛她的诗可以进入我的灵魂,荡涤我的内心。
她写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即使我不很懂,却也可以体会到她的伤心和无奈。也许她是在感慨春天美好的时光太短暂,也许她是在为凋零在泥土中的红花惋惜。虽然,我没有想她一样,把掉落在地上的鲜花洒向流水,但是我也曾把掉落在水泥地上的茶花重新放在茶树上,让花朵再一次绽开她娇艳的笑颜。
舍不得鲜花凋零的女孩,她是如此善良,如此多情,让人不得不喜欢她。她就是我的红楼情人——林黛玉。
篇2:读红楼梦有感400字
虽说这本书字里行间显露路出的的社会的世态炎凉着实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长叹,然而其中也有美丽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观园中的一家人一同饮酒对诗,一同喜接春联的热闹,开心,亦如宝玉面对黛玉时的那一份讨巧与能言善辩,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读者在阅读时嘴角不禁泛起一丝浮萍.其实,这也正是民间人家风俗与良好教养与中华民族丰富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越如此,结局变越显得沧桑凄凉,越觉得不舍,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语言和矛头也不会直指人们内心的最深处,如此伤感.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张,压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能力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
靠在书架上的<<红楼梦>>,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伤……
[读红楼梦有感400字]
篇3:读《红楼梦》有感400字
清晨,秋阳渐渐升起,穿云破雾,幻化出点点碎金,轻轻地洒在我的身旁。微风轻拂,芙蓉摇曳,霜侵寒露,不改风姿艳丽。
黛玉,可是你已来过?
从小到大,我一直迷恋的是旁人眼中爱哭的她。别人不解,在红楼之中,有谁比得上宝钗完美无缺?我轻叹: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薛宝钗,表面上完美,可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将真正的自己埋葬,还有什么完美可言?
黛玉,多么柔弱的女子!六岁丧母,不久父亲也去了,在外祖母家寄人篱下,外表富丽光鲜的贾府,却是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吃人牢笼,她叹道“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个愿“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女子,却落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惨下场。但她倔强地回眸,轻落下并不懦弱的泪水,吟道: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是她毕生所坚持的信念,她一直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高贵的品性,面对强权,永不退缩。
能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勇于追求,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样的生命,必定是骄傲而尊贵的。
我们不在乎外界的种种抨击,种种质疑,我们在乎的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向认定了的彼岸前进,而不是犹豫不决,渐飘渐远,湮没在这茫茫人海。
夜已深,人未眠.,新月起,夏蝉鸣,这朵芙蓉沁人的芳香,正指引我,走向那成功的彼岸……
千古红楼梦一回,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公众号:繁星月迹
篇4:400字红楼梦读书随笔-精选红楼梦读书心得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后来,贾家中秋宴席上的米饭都要按人头定量;为了应付贾母八十寿辰,不得不变卖家用器皿;贾赦还不起暴发户孙绍祖的五千银子,竟将女儿迎春嫁他抵债;王熙凤的药方中须用二两人参,荣国府居然就拿不出来。经济的恶化,加深和激化了贾家内外各种矛盾,造成缔结“金玉良姻”的客观情势。
篇5:读《红楼梦》
就在前几天,我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通过了《红楼梦》 这本书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愤怒。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贾政玉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娶了薜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然后,贾宝玉从此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是在为林黛玉的种种事件感到悲哀,更为他悲惨的命运而可惜。但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的确是那种封建的观念。什么人生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想象可真害人不浅啊!这不是吗,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苦,还要让贾宝玉受欺骗。唉,小人心肠就是害人不浅啊!
这篇故事描述了各种阶级,以及各种伦理道德的种种矛盾。我敬佩林黛玉的这种精神。他那坎坷的一生就如同小说一样,其中的种种无奈在小说中有很多体现。
篇6:读红楼梦
今天,我读完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时,几乎发了半天呆。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
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
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 ,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
红楼梦读后感: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
篇7:读《红楼梦》
初读《红楼梦》,我并不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她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小心眼、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儿,总是哭哭啼啼,不够坚强。可是后来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且对她充满同情。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那么林黛玉正是其中悲剧人物的代表。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我看了她悲剧的一生,觉得她的所有缺点都是情有可原的。
林黛玉从一出删途龆了命运的凄苦。她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后来,林黛玉终于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这对她不失为一个解脱,想想除此之外,她还能过上好日子吗?《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离红楼儿女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篇8:读《红楼梦》后的观感随笔:再读《红楼梦》
再读《红楼梦》
《红楼梦》当然是本好书。是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人看到了情爱故事,有人看到了封建礼教,有人看到了医药学理,有人看到了饮食男女。《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是极高的,结构精妙,文词考究,说景说人说物,无不精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但真正吸引我的,是《红楼梦》里说理的部分。
《红楼梦》讲的道理多吗?也不多。红楼梦三个字,就能够概括全书的道理。红楼一梦,道士唱的好了歌,甄士隐解的词,红楼梦收尾曲飞鸟各投林,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原来人人艳羡的红尘高楼大厦,锦衣玉食,只是黄粱一梦。
——原来人人都羡神仙,却放不下功名,富贵,情爱,亲情——只是执迷不悟,冥顽不化。
——原来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原来只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们在人世的种种造作,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偌大一座大观园,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红楼梦》在警示世人,因果报应不爽,世事无常,需要退步抽身早。
红楼梦把各种人的生命给我们展开,告诉我们每种人的结局都是什么。
为官的家业凋零。贾雨村当了官,又丢了官,傍上贾家,平步青云,最后又被贬为庶民。贾政一心要当好官,结果呢?太单纯正直也不好。一方面家务事你理不好,另一方面当官的事搞不清。一到地方上当官,就被家奴欺骗,搞得身败名裂,家业凋零。 贾赦甚至弄到被抄家发配。
富贵的金银散尽。王熙凤放高利贷,机关算尽。最后呢?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薛家就是经商的,富贵满堂。最后遇到一个败家子,薛蟠打死人,就差点把金银散尽。
其他的也都是冤冤相报,颠倒轮回。
红楼梦里,也有人想要修行解脱的。但是修行方式不同,结局不同。贾敬一味修仙炼丹,结果吞金而亡;妙玉曲高和寡,结果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被强盗掳去,生死不明。贾宝玉是经历了一番爱恨情仇,看淡了,看透了,才出家;惜春却是还未入红尘,就看破了红尘。
我倒是喜欢惜春。
儒释道的大道理,家长里短人情冷暖的小道理,都在红楼梦里道尽了。你看人家过了怎样的一生,就好像自己也领略了这样一生。你看到人家的结局,就可以想想自己的结局。
我更愿意把红楼梦当成是一本修行的书。是一个人经历了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也经历了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后,对人生世界的感悟。这个感悟,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公众号:
篇9:读《百年孤独》随笔400字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随笔,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一直深刻赞同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篇10:《红楼梦》观后感随笔
《红楼梦》观后感随笔
在我的床下,应该有一部红色封装的《红楼梦》,这部书是一个我现在已经记不得姓名的同事在前送给我的,送我之时应该是崭新的,到现在也应该算是“崭新”的吧,同事恐怕也未曾翻过几页,我也就翻过一回两回的,就放置他处,但一直舍不得送人,都说《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自然期待有机会能启读之。当然我送他人之书,绝对是通读过,并且是绝对认可的书,并且送给我认可的人,就我而言,书算是至好的朋友,将书送与别人,意味将朋友介绍给朋友,我心愿是讲一份美好带给别人。
之所以想起这套红色封装的《红楼梦》要缘于蒋勋先生的《说红楼梦》,否则,何时想起就不得而知了,生活中何尝不是呢,有些人、有些事,其实早已封装到记忆里了,直到你碰到类似的环境、人物、境况之时,会让你忽然想起某个人,原来他一直都在,只是尘封太久了,未必旧地重游,未必往事重现,叹一口说,真是岁月如梭啊~
八十回的《红楼梦》在蒋勋先生的讲读下,今夜我已经全部听完,可以放一放,想一想说一说了。
高鹗何许人也?听人说高鹗续写了81-120回,我不知道他出于什么目的续写?是认为曹雪芹没有写完吗?《红楼梦》据说被曹雪芹增删10次,就没有时间写出后40回?我曾在听讲读过程中,去过曹雪芹的西山故居,在哪里流连了一下午,那时正值秋天,满地金黄的枫叶,让人不忍踏之,我想宝玉挚爱的黛玉-也是他的姑表妹,你如何让宝玉亲笔写出她的结局?如何写她的风姐-即他的舅表姐在查抄后的惨状......这些都是他至爱至亲的人,让曹雪芹如何下笔?你高鹗何许人也?来此偷窥人间的隐私,揭人家的伤疤,况且人家已经已经在第五回的时候,已经委婉的说明了各个人的最终结局,你懂了也不要明说,如同某人心情不好,你一眼看出来了,明白就好,偏偏不留口德,点破人间是不是丢了一万块钱。所以所谓的后四十回不读也罢。
说说晴雯吧,我想可能她是个四川辣妹子,人也长得漂亮,也颇有性格,当然在大观园宝钗、黛玉也漂亮,也有性格,尤其黛玉更有性格,但晴雯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漂亮谁不喜欢呢?但漂亮何尝不是一把双刃剑呢?你得有驾驭漂亮的能力,否则恐怕就被漂亮所伤了。晴雯就因为漂亮就被宝玉的妈妈认定有可能把宝玉带坏,就赶走了晴雯,反倒袭人这个有些呆、不漂亮的丫头没事,唉,如果晴雯不是个丫头,也和宝钗、黛玉相似,恐怕在有性格,恐怕也不是如此结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宝钗因为锦囊的事搬出了大观园,貌似离开了欢笑,但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和贾家远离一些,就少一丝干系,后来抄家之时,也就少你一份关联,还有那些唱戏的`丫头,都被贾母卖的卖,当尼姑的当尼姑,貌似很惨,但你可知道,那个时候,被抄家的女眷恐怕比这些都要惨......
在说说探春,探春绝对是懂事干练之人,后来据说远嫁东南亚做王妃了,在那个时代算是个悲剧,同元春相似,远离了父母兄弟,但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当她目睹了大观园的衰败以及家族内的勾心斗角,是不是已经失望之极了,或许避而不见也算眼不见心不烦了,另我觉得探春和贾母可能是最早能预见家族命运的人之一,读书的搞政治的,应该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南方的甄家已经被抄家了,躲在贾家,贾母让人善待之,这个官居一品的老太太会幸灾乐祸?不可能,中秋之夜,陪老太太的姑娘有探春,其他亲系都散去了,探春缘何不走?
在说说黛玉,才华横溢......
或许,以后去植物园,恐怕都要去曹雪芹故居“拜望”一下了~
篇11:红楼梦随笔700字
喜读《红楼梦》,源自儿时的一本插图连环画,那时还不懂其中的味道,竟知道上面的画儿美景,楼阁庭院别致,人物线条优美。
我是自幼喜欢绘画儿写字的,依着那上面的图画,一次次的拓描,久而久之,越发的喜欢,那初涉的红楼故事便自然知道了起来。
少时,由于阅读局限,只是知道它是一本好书,一部古典名着,一些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有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就是对红楼梦最初的印象。
后来我知道了作者曹雪芹曹老以及他的写作环境,时代背景,还有他的各种艰辛。再后来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文学巨着的缺未遗憾及其后续作者高鄂狗尾续貂似的修缮添补以及收工是其完整而稍有欠妥地立足于世。尽管这样,一本伟大的作品还是出现在了文学长河浪涛之中,试曾想,这样一本,何不仔细品味,博来慎读呢。
少大时,有了通俗版的红楼梦系列丛书,疯狂似的招来,阅之,故事情节便错综复杂起来,人物也不在局限于宝黛二人,薛宝钗,王熙凤,元、迎、探、惜四春她们以及史相云,秦可卿这俩妹子,还有就是和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人物,故事也渐渐呈现出来,一部完整的封建大家庭荣辱兴衰史,四大家族悲欢离合史,思路便更加清晰!再后来,看各种版本的红楼小说,从最初的通俗易懂的少儿版少年版,到稍有难度的白话文体通行版!以及后来才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的精装书,看过已经拍成影视剧的各种版本,像经典之作1987央视《红楼梦》(陈晓旭欧阳奋强,等主演)。20xx李少红版连续剧《红楼梦》,和1989电影《红楼梦》(陶慧敏夏钦等主演)还有好多佳品,只是无缘,其实我知道早在1920xx年,《红楼梦》就已经被梅兰芳大师将其搬上荧屏,只可惜当时无条件配音,到现在市面上也看不到此类,也罢,这种绝世的珍品岂能是我这等凡夫俗子看得来的!
红楼伊始便有了些许的纰漏增删,职司完美,各种评论都蜂拥而来,评书人更是想尽千方百计,观其评说,不尽引词佐证,胡适在《红楼考证》中重要考证曹老身世,家庭背景及其成书环境,不妨也写了点真假难辨的自转序,曹老乃真真切切的着书未完身先死,十载批阅,精神足以,也许这就是红楼梦学研究的新时代开始吧。刘心武先生是怜香惜玉的,他所揭秘的红楼梦,像秦可卿这样一些个重要人物的身世之谜,命运之谜,得以而告终,我是喜欢她们的,就像刘所罗列给我们一系列个人物多舛命运的轨迹一样,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们,让她们静静的来静静的去,譬如,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系列等。
我是最爱周汝昌的,周老、也算得上新中国研究红学的第一人吧,只可惜95岁高龄却驾鹤西去,留给世人一大堆的遗憾,所写《红楼梦新证》是我之最爱,读来受益匪浅,周汝昌一生沉醉红学,正如他自己所说:“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还有很多大家像王国维、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都在为这部伟大的佳作添补润肤,为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古今第一奇书做了很高的评价。
其实我是同意着名编辑崔道怡先生的观点的,古今中外没有任何另一部书,能够使我如此折服、如此投入,心驰神往,沉醉其中。它的伟大、它的美好,是惟一的、极至的、无以伦比的、不可思议的。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它还是诗,是史,是情致,是哲思,是道德,是政治,是社会,是人世。它用绝顶优美的文字造型,建构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化人生为永恒。
那么它对我,就不仅是百科全书,而且还是可以启迪人生的教科书了,那么如此好书岂有不读之理。
篇12:红楼梦读书随笔左右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
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篇13:红楼梦的随笔
谁都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他在书的一开头便亮出了“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接着又表明了他写书的动机、目的--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
上面一大段文字,如果总结就是两个字:自传。但这自传是经“梦幻”之后得来,故与真正意义的“自传”大不相同。换句话说,这“自传”里有真有假,也就是作者所谓“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叙出。
那么,这究竟是何意呢?这是作者表明红楼梦乃小说,暗示贾宝玉乃曹雪芹之影,但又不是曹雪芹。说他真,是贾宝玉思想理念反映了曹雪芹;说他假,是贾宝玉相貌、经历、性格、所处环境等等与曹雪芹大不一样。这里面关键点在于“梦幻”两字。曹雪芹所谓“梦幻”,在我的理解中,也就是对来自自身的素材的提炼、加工乃至于虚构,实际上,“梦幻”两字表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之过程。
有人把“梦幻”说成是曹家繁华如过眼烟云一去不返,所以在曹雪芹眼里犹如“梦幻”。这样解释不能说不对,但并不准确。我认为“梦幻”重点是指小说构思、创作,而不是指曹家由盛至衰。为什么呢?因为曹雪芹说得很清楚: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真事,指清宫秘史,也就是脂砚斋兴趣之所在;“假语”指贾府故事,也就是红学家兴趣之所在。但这贾府故事,事实上却入木三分地总结和概括了整个中国余年的封建主义社会。
这就要说到所谓“一声两歌、一手两牍”了。这话是浙江德清戚蓼生说的,他是进士出身,又为官几十年,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目光如炬、深入骨髓。事实上,红楼梦“表里皆有喻”,贾府一层,清史一层。问题是我们应以哪一层为重点。我认为,我们应以贾府为重点,虽然是“表面”,实质上却是历史的浓缩和再现。
在“作者自云”里,作者说自己“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这毫无疑问表明作者是充分享受过锦衣玉食、大富大贵生活的,所以曹雪芹生年应该远在曹家被抄之前许多。如果说曹雪芹生年在1724,则曹家被抄时雪芹才四五岁,根本不能说以上那些话。作者在写红楼梦时显然已经贫困潦倒,说“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他写红楼梦时年近三十,这有“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为证。“半生”当然是指年近三十。
“作者自云”还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但结局是这些女儿全都红颜薄命,极清楚地表明了红楼梦主题乃是“千红一哭悼红楼”。书中贾宝玉实乃护花使者,青帝无疑。
那么作者说自己“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我们当如何理解?应当说这是自嘲或说是反话。我们看红楼梦第三回宝玉二首《西江月》,难道不正是如此么?
或有朋友要说,“作者自云”,你怎么能把它完全当真话?我反过来说你为什么要把它当假话?是的,“作者自云”里有真有假,但我在上面已经把真假分得清清楚楚了。这“分得清清楚楚”,不仅是我对“作者自云”已进行了深入解读,也是我对红楼梦全面地深入研究后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我想,我这点自信还是有。
篇14:红楼梦的随笔
一个木石前缘,一段红粉姻缘,唱尽了红楼的血泪红尘。荣华富贵的兴盛到颠覆,转眼间的春夏秋冬。流传百年的经典文学,叫后人一一解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本是金玉良缘的一对佳人,最终一步步走向悲剧。悲剧的因素有太多,哪怕只是一个小点,都能扩容成巨大的空洞。宝玉的出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对于这个衔玉而生的娇儿,老太太的溺爱,众姐妹的放任,都一点一滴塑造成了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他的理念往往与现实的社会不和,当然,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封建的王朝,又有几人能有这般的反叛?作者曹雪芹把自己的感想寄托于宝玉,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位美人给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她那双有着流不完泪的双眸。总觉得黛玉身上有着种种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气质,可以说是清高,可以说是卓尔不群,她就像是空谷幽兰般绽放在大观园中。而正是这种性格,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她多愁善感,她孤芳自赏,她红颜薄命……
对于上面这两位与众不同的主角,我却独独偏爱另一位红粉知己——宝钗。她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顺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有人会说宝钗的不是,因为她也曾在蜂腰桥下陷害过黛玉。可是,她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黛玉随早逝,但她还拥有过自己的幸福。而宝钗,终其一生,恐怕也只是任凭生活这把刀一点点的磨损着她。“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随着新版的《红楼梦》上映以来,好评坏评纷至沓来,自然,对于新时代演绎的红楼,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不认同,太多的人觉得是一种亵渎。我不想过多的参与评论,但是我相信一句话——不管新版究竟是好是坏,它始终是对红楼的一种传承。
红楼的尘缘俗世使它始终拥有着庞大的支持者,巩固着它四大名着之一的宝座。这座中华文学的瑰宝,依旧流传着,供后人细细品读。
篇15:红楼梦的随笔
红楼梦是小说,这一点我在红楼梦随笔(一)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何谓小说?我对它的定义就是庄严的谎话。说“谎话”,就是针对于虚构、构思而言;说“庄严”,是针对于它严肃、严谨而言。所以,小说绝不等同于胡编乱造,更不等同于普通意义的所谓谎话。小说是浓缩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这一切,全得按“事体情理”,不然,就会给人感觉偏离生活,不会给人以感动。
红楼梦第一回,有石兄与空空道人一段对话。石兄是谁?是曹雪芹,他到人间后挂在了贾宝玉的脖子上。
或有红迷朋友要问,这话从何而来?从“落堕情根”来。红楼梦第一回说女娲炼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多了一块便弃在青埂峰下。脂批朱笔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当然,曹雪芹并非“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而是封建社会瞎了眼,随意埋没人才。--另外,我们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石兄就是曹雪芹,但在此为文章简练,一概省略不提了。
石兄(曹雪芹)针对空空道人说无朝代年纪可考,怎么回答?--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说明小说的朝代年纪在曹雪芹眼里根本是无所谓的,更不必拘泥。换句话说,曹雪芹明确表示红楼梦没有朝代年纪,当然也不受朝代年纪所限。如果哪位君子有瘾一定要深究,那不妨自己添缀汉唐等年纪就行了。另外,我得请读者注意,曹雪芹并不否认红楼梦里存有一定比例的“野史”。
石兄曹雪芹针对空空道人所说“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又怎么回答?--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这里,反映了曹雪芹反对程朱理学,赞成适趣闲文。所谓适趣闲文,正与程朱理学相对应,是指人类天性。
接下来,曹雪芹对“历代野史”表现出了明显的憎恶,又对“风月笔墨”、“佳人才子”进行了逐一批驳。曹雪芹豪迈地声称自己的红楼梦“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这里面,“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反失其真传”等等,经常被人偷换概念。明摆着,曹雪芹所说,是指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必须符合生活中“事体情理”,而不是指红楼梦里暗写的清史。--事实上,红楼梦中所谓“清史”,其实有限。通常情况下,曹雪芹只能有意无意、见缝插针、随手隐射而已,但绝不是也不可能每人每事都有隐义,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红楼梦说是一手两牍,但要做得非常完美、天衣无缝毕竟不能够。更多的情况下,曹雪芹的“一手两牍”表现在诗词创作中,而“一声两歌”表现在故事情节中,也就是含沙射影、一语双关。
空空道人被曹雪芹说服之后,准备将石头记抄录下来,问世传奇,其间有一句重要的话叫“大旨谈情”,这就将红楼梦作了定性。所谓“大旨谈情”,就是不干涉时世之意。--当然,是不是真不干涉,只有深入研究红楼梦才能知道。好在红楼梦并非传世小说,在当时也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传阅,所以一时半刻,曹雪芹不会大祸临头。
“大旨谈情”另外意义是说红楼梦谈情说爱,要将儿女真情发泄一二。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以谈情说爱掩盖政治斗争,这样说法,显然并不妥当,有违作者之意。
红楼梦接着写了五个书名,它们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其实这五个书名,在曹雪芹在世时,惟有《石头记》与《红楼梦》并传。另有一个《风月宝鉴》,是红楼梦雏形,早已被曹雪芹弃之不用。至于《情僧录》,是曹雪芹信笔所至,点题所需,其实世上并没有题名为《情僧录》的.这样一部书。
最后是《金陵十二钗》,我认为也没有。因为《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重要补充。书中曹雪芹不可能在吴玉峰题名叫《红楼梦》后去重复此题名,这样,无疑会暴露作者乃曹雪芹,而吴玉峰只是曹雪芹的一个化名。在当时,文字狱极其猖狂,曹雪芹说自己只是一个披阅增删者,否认自己是红楼梦原创作者是完全明智的,也是让人完全可以理解的。
接下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该如何理解?对于这十六字箴言,红学前贤已经说得够多,不必我再来费辞。我只能说些新鲜的。我认为这十六字箴言,是书中贾宝玉一生经历。其实,空空道人也就是贾宝玉。何谓“空空”?一僧一道也。无论僧与道,都是空空。在红楼梦里,僧道不分,形影不离,他们是贾宝玉成为情僧之前的幻影,或说隐射。从空到空,自然毫无意义,是让人走向死灭。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走向死灭,但我们珍视的是这生命的过程,绝不能虚度。在生命过程中,“情”字大放异彩,贯穿人生,当人如同凤凰涅槃就会大彻大悟,是为情僧,而贾宝玉就是情僧总代表。
僧与道,曹雪芹并不反对,但曹雪芹反对缺了情字的僧与道。或许红迷朋友要问,僧与道怎么能与情字挂钩?确实的,僧与道与情字水火不容,但问题是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非常特殊,他最终会超越释迦牟尼、元始天尊,成为情不情的情僧!--当然,这些都是我“探佚”所得,红迷朋友如有兴趣,可参阅我其他有关论文,在此我不予重复。
是的,红楼梦别开生面,打破历来巢窟,想前人不敢想,发前人未敢发。所以红楼梦万古不磨,千秋光耀,永照人间。
★ 随笔400字低分
★ 下雪了的随笔
【读红楼梦随笔400字(共15篇)】相关文章:
小学生的个人计划归纳2023-10-11
关于小学六年级春天随笔作文400字2024-03-24
暑假随笔四百字2023-02-01
暑假的精彩随笔2023-06-11
八年级暑假随笔15篇2022-04-28
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2023-05-20
格式化进行中-随笔2022-06-04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2023-07-22
学习《匆匆》读后感悟六年级作文2022-05-14
春季开学高一语文教学计划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