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时间:2022-07-30 08:20: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整理13篇)由网友“lay了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篇1: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孙丹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诗中作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而其在表达自己爱情观时,破立结合的观点呈现方式也很有特色,对于学生学习使用议论文中的驳论法很有指导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在诗歌阅读和鉴赏方面具备了 一定的能力,而在写作方面 进入了个性化特点渐趋凸显的阶段。个性化创作需要个性化观点的个性化文字呈现。文字操作的有效性对于观点表达的准确、生动、深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 操作方法、技巧的学习和使用无疑可以增强文字表达的效果。文章中呈现自己观点时,难免会牵扯到有关同一问题的其他观点。如何抓住其他观点与自己观点的相悖 之处有力驳击,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是写作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学生处于一种不会写或者有时写但属于无意识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

1、领会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表明观点所能够达到的生动深刻的表达效果。

2、学习如何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生动深刻地表明观点。

四、教学环境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导入环节:播放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

2、文本品读环节:播放《致橡树》经典朗读,学生跟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供思维导图,帮学生理清诗歌思路。

3、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分析:充分利用ppt来展示教师诗歌作品,帮助学生总结写作方法。

4、写作练习:充分利用ppt来展示作业要求及样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

青藤若是不缠树,

枉过一春又一春。

听歌曲,总结其中的传统爱情观。 播放网络搜索的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

二、诗歌品读

播放舒婷的《致橡树》,用两三个词总结作者的爱情观。 听舒婷的《致橡树》录音,用两三个词总结作者的爱情观。 播放网络搜索的名家诵读。

三、写作手法与表达效果分析 比较教师原创作品与舒婷的诗,引导学生总结表达效果与分析写作手法。

阅读教师原创诗歌,并总结表达效果与分析写作手法。1、课件呈现原创诗歌一:

我如果爱你

我会爱你很深

希望你也能同样对我深爱我如果爱你

我会奉献很多

希望你也能同样为我奉献

2、课件呈现原创诗歌二:我如果爱你

不想做你的陪衬

希望我们可以平等相待

我如果爱你

也不想做你的附庸

希望我们依然彼此独立 PPT展示教师原创诗歌

四、写作手法归纳 1、明确: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表明观点有如此好的`表达效果

2、明确“破”什么、如何“破”:

(1)、相悖观点/特点

提问:在《致橡树》中作者否定了哪些形象?作者为什么否定这些形象?

(2)、针对性

提问:花有倾力绽放的热情,有姹紫嫣红的美丽,作者有没有在诗中写这些?作者是怎样描述诗中所出现的形象的?

(3)、现实依据

强调:除以上两点外,所“破”的观点还必须有现实依据,如歌曲《世上哪有树缠藤》中男子为主体,女子依附于男子,男尊女卑的爱情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确实存在,并且根深蒂固。只有驳斥有现实依据的观点的“破”才是有必要、有价值的。

3、明确“立”什么、如何“立”:

提问:在《致橡树》中作者肯定了哪些形象?作者为什么肯定这些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述诗中所出现的形象的? 学生思考总结:

1、明确:借助形象,运用“破”与“立”的手法表明观点有如此好的表达效果

2、“破”什么、如何“破”总结:

“破”、“立”的手法中,之所以要“破”某些观点是因为其与自己观点相悖,之所以要“破”某些形象是因为其具有与自己观点相悖的特点。

对于“破”中借助的形象,不必面面俱到,只针对其与自己观点相悖的特点用力,不要旁涉其他。“破”、“立”的手法中,要“立”的是自己的观点,及与自己观点相合的形象。描述这些形象时,要有针对性地只对其与自己观点相合的特点用力。

PPT展示诗歌中作者驳倒的各种形象及其特点的总结。

五、写作练习:

要求:

有人认为“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针对此种观点,试借助形象,用“破”、“立”的方法,写一段话阐释你对“青春”的理解。

时间:10分钟

字数:不少于100字

写作 PPT展示题目要求和样文。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堂课是对于《致橡树》另辟蹊径,进行了作文写作方法讲解的尝试,内容丰富、充实、生动,学生为教学设计的大胆、新奇和巧妙所深深吸引。

因为要 讲解诗中破立结合的观点呈现方法,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就没有旁涉其他,突出了目标的专对性,而且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我就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观点为何,使得 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自己也深深体味到,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科学明确,难度适宜,可行性强,这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严谨紧凑,又有张有弛,注意课堂的节奏。提问设计方面,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空间可舒张,基本避免了非此即彼的是非问。

在写作练习的设置上,我也从紧扣文本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热点两方面考虑,选定的“青春”话题比较成功。 而歌曲的播放、朗诵的播放和PPT的运用,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技术支持。

篇2:浅议作文教学的破与立的论文

破:当前的作文教学,许多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定位在能够把一件事情写完整了,甚至要求学生必需写足字数等要求。因为当前的语文考试中,评改作文时许多阅卷教师很少把学生的作文完整地看一遍,往往是看看开头与结尾,然后再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字,然后就给打分了,字数多的就少扣点分,字数少的就多扣点分,所以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上少失分,竟然让学生写写开头与结尾,而中间部分让学生照抄前面的阅读短文。在这种作文异化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为了凑足字数,就会像记流水账似的,把一件事反复地说,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没有详略。这样的作文教学理念应该破除。立:作文教学不能够以学生写多少字为唯一标准。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微型小说,虽然字数只有几十个字,但是它带给读者的震撼感却远远比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树立写有重点的作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或者记事,都要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与内容来写,要做到详略得当,要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把“点”与“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去思考哪些应该重点写,哪些应该一笔带过,而不是把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就随便学生怎么去写,写什么也不去过问。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为了字数而记流水账,就可以写出一篇高水平的作文来。

篇3:浅议作文教学的破与立的论文

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的作文是支离破碎,就事论事,特别是一些看图作文,图上面有什么,学生就会写什么,图上没有的,学生也就不会写了,他们只是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出来。因为没有联想,所以作文内容就不生动、深刻,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是看到表层的东西,没有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往深处去挖掘,作文内容也只是记叙这些表面上的内容,在作文中没有自己的想象。这样的作文教学应该破除。立:让学生学会想象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翻阅当前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作文教学都是要让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其目的就是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能够根据一些静止的画面进行联想,从而创新出更多的作文容来,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所写作文有血有肉。所以,我们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到的东西也加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才能让人对自己所写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不但不会为写不足字数而烦恼,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内容丰满,写出内涵丰富的作文,吸引别人阅读。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它是一次看图作文(见右图)。在插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次足球比赛,一个小男孩做守门员,观众有成年人,有学生。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仅仅把画面上的内容写出来,那么很难成为一篇优秀的习作。这时候,我们就要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他们没有足球场吗?球场上的运动员是如何角逐的?观看足球比赛的学生表情又是什么样的.?并把不同人的心理给刻画出来。这样,这一篇作文才能算作是佳文。所以,在这一次作文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重点看他们的表情与神态,让学生明白他们各自的角色,让学生想一想这一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事,并分析出守门员与替补守门员之间的关系,守门员与场上队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等。当学生厘清这些关系之后,就要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抓住图画中的景物、人物进行想象,通过守门员的神态与眼神来想象足球场上的激烈场面,想象小守门员是如何防范对方的进攻的。特别是图画中的成年人,我们更要让学生抓住这一重点,进行合理想象,从他那专心的表情来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内心在想什么,也许是回忆自己童年时候的足球比赛,甚至足球场上就有自己的孩子在踢足球。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更能体现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以苦为乐的精神。

篇4:激辩会销模式--会销“破”与“立”

辩论专家:

在 心:著名会议营销实战专家、赢在神州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鄢帅成:著名实战营销专家、资深品牌研究专家

何宗翔:著名营销专家、北京纵横百年咨询顾问机构总裁

谢准备:著名营销专家、营销管理学12321法则理论创立人

路胜贞,著名营销专家、西安红火广告策划人才机构总经理

沈荷生:著名实战营销专家、日月红鑫营销策划机构总监

主持人:

宋十三:《新华商》首席记者

有游戏规则,才会有明天

6月13日,武汉大学一新闻硕士向我抱怨,他的父亲被一家会销公司骗了,主要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所产生的价值,最后,言行过激地说:会销都是一群骗子,这种模式就应该被彻底封杀。

206月30日,记者与北京纵横百年咨询顾问机构总裁何宗翔说起此事,何宗翔听后痛心疾首地说:“会销模式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操盘手,罪魁祸首更是行业赚快钱的搅局者。”

何宗翔的话让记者深有同感,90年代,在中国保健品行业普遍缺乏营销力的时候,会议营销以它低成本高效、独特、新颖、直接等特点,在市场上一炮走红,甚至被定为救世主。然而,随着搅局者的出现,会销模式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因为机制不合理、产业链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会销企业在市场上如履薄冰,有限的资源被大量公司无限次的重复使用,直接导致了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被不断破坏,让会销企业越来越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认为这种模式已经没有了明天。

作为一种无店铺销售的形式之一,会议营销走到今天,我们有着一种深深的宿命感,这种宿命感与会议营销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理解不同,它更多的来源于会议营销所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与土壤。

因为会议营销的起脚点来自保健品行业,而当时的保健品行业主要的目标客户为老年人,这种定位决定了会销只能走情感主线,何况老年人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群体,所以只要

能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服务,便能拉动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

此时,一个现象出现,因为会销模式的操作简单让行业内出现大量的模仿者,更为可悲的是这些模仿者所模仿的仅仅是正轨会销公司的外形,而不是核心,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在会场上竭力煽情,吹嘘产品的神奇,把一个个原本价格低廉十分平常普通的产品都包装成高科技高价位产品。这种劣根性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会销模式产生抵触情绪。

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不但严重透支了市场资源,而且把会销的生存环境无限的破坏,当高温消却后,会销已然变质:欺骗、一锤子买卖已成为会销的行业本质。此时,剩余的会销公司肩负起为会销正名的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引导着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南京中脉集团,便是通过多元化渠道而向外界证实了会销永远不会没落;山东老来寿则在产品深度开发、先服务好客户再去开发的方式,也充分验证了会销的生命力依然强劲。

从其他行业成功的路径中,我们归纳出一个共性的规律,当行业内出现的一个企业不去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用两条腿走路,而是避开消费者深层次心理需求去搞“淘金”,妄图以短期的利益来扩大企业的规模,却没有及时的被淘汰出局,那么这种习气便会快速传染其它的企业让其跟随,那么这个行业很快就会面临着重新洗牌,甚至是灭顶之灾的危险,

会销便是其中一例。

会销模式是否有罪?这个时候语言都是多余而苍白的,事件本身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回味,更接近事情的本源,但南京中脉和老来寿等企业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遵守行业的游戏规则,才会让行业拥抱明天的太阳。

会销为何虎落平阳?

记者手记:

因为行业的属性本质,让会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员跳槽过于频繁,导致客户群体不断流失,而使用者又开发不出新的客户资源,生产商为了留住经销商,无奈之下不得不继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不断增多,但产品都趋于雷同,让行业内发生了同质化的竞争。

随着行业环境被不断破坏,产品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不可靠,终于在多种因素下虎落平阳,市场上骂声四处不断,让会议营销由量变到质变的开始扭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会销走到如此地步?

宋十三:在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悄然形成时,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事发生,或者是市场环境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时期,会销也是如此,但为什么会销会这么快的进入衰退期?

沈荷生:任何一种营销模式的发生、发展,都与相关企业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市场形势、内外资源状况密不可分的。会议营销诞生时,正值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过度营销炒作的衰落期,夸大宣传、虚假病历等现象让消费者烦不胜烦,造成了市场信任度的严重缺失。当时会议营销倡导的为消费者提供面对面健康服务理念,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会销是在形式上建设市场信任度的,是通过消费者“眼见为实”的心理取得信任的,会销本没有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品牌科技含量低下,品质不足以支持品牌价值的弊端,只是通过服务提高了产品价值的认知,而服务却是一种对“人力资源”高度依赖的模式,但“人”的因素却不是营销的常量,是最具有变数的,人对会议营销精髓的理解、执行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肯定会导致会议营销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误入歧途。

宋十三:沈老师所提到人的问题,更多的是指从业人员的素质,但从会销的导入期开始,像南京中脉、大连珍奥等行业巨头一直都是“奉公守法”,从不随波逐流。按商业理论上,有巨头在支撑着行业形象,会销应该会走向一个健康轨道,可事与愿违,这里面还有包含着什么行业痼疾?

何宗翔:会销走到现在的问题症结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原因,而是营销模式没有行业标准和行业人员的心态问题造就的。会议营销这个模式具有这样的几个特征:第一、模式简单,启动迅速。三五个人就能搞会销,一个专家,一个主持,一个卖产品的,花几千块钱就能干了,很简单。第二、营销隐蔽,少纳税或不纳税。他不可能大面积的来进行广告宣导,也不能在大街上吆喝着买,而是选择在一些可以聚会的地方。同时卖出去的产品不会像放在药店超市里的产品还要纳税,即使开也是普通的发票,而不是增值税;三是创业成本,风险小。会议营销刚开始有个一万元左右就可做起来了,即使今天有个八万十万的也能启动,这些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都能玩的起来,就是个人也能运作。正是这种低门槛的特色,运作会议营销的人或企业难免会走进为了赚钱什么都敢干的境地。即使昧心的钱也赚,产品功能的夸大宣传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大家没有想到做长久的问题,就是想着眼前的能赚钱就好,一切向钱看,你是赚长久的钱,还是赚一时的钱,没有明确的思路。同时就是生产型企业为了能生存,谁要货,不管多少都给你发来,几乎没有任何的门槛。这些都在为会议走向没落推波助澜。

宋十三:何老师所说得问题症结主指行业内的圈钱者,但是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给行业带来了洗牌的机会,如果这时一家会销企业对自己进行创新,能不能让会销走出萧条?

路胜贞:会销之所以走向萧条原因太多,如大多数专家分析的一样是失信太多,过度透支、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还有保健品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具体原因,各位专家都说的很精辟,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任何局部的创新都改变不了会议营销在保健品领域的整体趋势。我自己的判断是保健品领域的会议营销已经很难再出现以前的辉煌,在保健品领域,会进行一个逐渐的淘汰和洗牌过程。这个洗牌是必须的,很多抱有投机心理的企业会被市场无情的筛出去。所以这也是多数人感到萧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篇5:现代诗歌鉴赏--《致橡树、双桅船-舒婷》(选修教学案例)

现代诗歌鉴赏--《致橡树、双桅船-舒婷》(人教版选修教学案例)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赏析】

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郭海臣

篇6:后现代哲学主体性问题的破与立

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破与立

从破现代主体性之主客二分论、理性至上论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后现代哲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颠覆和反思,分析后现代主义“主体”理念的特性,指出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一破一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失弊之处.

作 者:李芳 Li Fang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池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18(6) 分类号:BO 关键词:后现代   现代   主体性  

篇7:一份别特别教案-教育艺术案例与评析

一份别特别教案-教育艺术案例与评析

这是作者献给全国广大教师的一份特别教案,是许多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本书收集了近百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从鼓励的艺术、关爱的艺术、呵护的艺术、宽容的艺术等十三个方面,帮助教师如何面对“问题学生”,提高教育艺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是为人师者的必读之书。   本书通过对成功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的介绍分析告诉读者,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论证、抽象的定义和冗长的议论,而是由可触、可摸、可感的人和事组成的具体的教育过程。成功的素质教育应该体现在一节课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次活动的组织安排中、甚至一件小事的处理中。通过书中的故事和教学案例你能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火花,如何呵护稚嫩的心灵,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你也能从中体会到怎样教孩子去“触摸新知”,怎样让孩子们的幻想绽放出花朵,怎样使孩子们快乐地学习。   读一读书中的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道理,领悟一下教与学的.真谛,感受一番创造性教学的快乐,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自首版以来,一直为全国中小学教师高度关注,已加印十余次,是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有识之士的研读推荐作品,许多中小学校集体购买,向教师们推荐阅读,   关于作者   李玉萍 ,女,汉族。1963年2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5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教育哲学研究,晋升为副研究员。 关于本书的卖点和读者定位   卖点:   1.精心甄选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教学一线的鲜活案例   2.反映一线教师成功处理学生“思想问题”的精湛教育艺术   3.运用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对案例故事进行精彩分析和点评   4.体现了国家教育《纲要》和“会议”的最新教育精神和理念   读者定位   1. 中小学教师及担任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老师   2. 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   3. 关心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界人士 更多资讯尽在中外招生网www.zwzsw.com

篇8:物理教学中的搭桥艺术案例

物理教学中的搭桥艺术案例

本文从兴趣、思维、感性和理性、科学技术社会,情感五个方面来说明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搭桥”艺术的应用,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陈胜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中学,浙江省,乐清市,325600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 27(7)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引入新课   “搭桥”艺术  

篇9:说课与教学艺术

说课与教学艺术

说课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它是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应该达到真、善、美的地步,说课更是如此。

一、说课的真

首先是讲真理,教师所教的学科是真理,和同学们共同探究的科学是真理;其次是真实,课堂要有真实性,不要有半点的虚假;再次是要真诚,真诚地对待学生。曾经有人说过:当教师要当经经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讲经典,要把人类传承下来的经典(四书五经)教给学生;教师不但要当经师,还要当人师,要为人师表,作出榜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的品德,培养学生的人格;另外,教师还要作恩师,即超出经师、人师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恩情。具体说来,就是在学生遇到逆境、受到挫折、在生活上或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学生渡过难关,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人生的指引,就是讲真,我们要追求人生真的境界,教师要做真理的化身,要和学生一同探究真理,这个真理包括自然科学的真理、人生的真谛和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

二、说课的善

对说课来讲,善首先应该是指一堂好课,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其次是善待学生,善待自己的教学对象。因为我们的孩子、小朋友、小学生很幼稚,很率真,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善待他们、爱护他们,对学生要有感情,有爱心。有句名言说得好,“爱心是根”,做教师的最根本的东西不是那些满腹的经论、知识和技能,最根本的是善,是爱心。把爱作为教育的出发点,爱学生、爱教育事业,那么,你才会去追求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善的境界。如果教师不爱学生,也不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甚至把这个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一个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从其量也只能做一个教书匠,所以,爱是区别教师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个事业,还是谋生的手段的分界线。

三、说课的美

首先是用审美规范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我们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美感。具体表现在学生喜欢上学,不厌倦上学,学生喜欢你上的课,从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过去有句古语: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亲近你,喜欢你,你就在学生中有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你一出现,很多的学生就会围在你身边,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接受你的人生指导;其次是看你喜不喜欢学生,学生喜不喜欢你。你给学生带来的美感、美好包括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我的小学老师,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崇高的偶像,我一言一行地模仿他,甚至连写字的笔划也模仿他,也就是说,老师的那种形象、思想、情感深入了我的骨髓,激励我成长。另外,还要构建一个和学生美好心灵的沟通。如学生有什么困惑、问题,喜不喜欢给你讲或向你倾诉。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包括说课都要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前年,江苏省一个实验小学的一幅标语吸引了我,我想用这标语来概述上面的讲话。我们不仅做经师、人师、恩师,我们还要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真、善、美的形象,要引导学生探究、探求真善美。“教师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人类的第一个太阳是宇宙给的,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下来,正是因为有了太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和热,我们人类不可能存在。太阳是人类生存之光。人类第二个太阳是教师,为什么把教师比作太阳呢?我过去多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在我的实际考察中,有这样一个感悟。比如说:在深山里有一个复式教学点,有一个教师同时又是一个校长,这么一个小学,就是那里的太阳,除了那里的大地,阳光,还有教师和学校,就是这个“太阳”使这个村庄几代人摆脱了愚昧,不再是文盲,在他们人生当中点燃了知识之光,使这些山村的孩子,从那些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房舍中走出来,走出了深山老林,走进了城市。这就是另一个太阳,照亮了山村文明之光的太阳。教师就是太阳,是培养人成长的太阳,是使人得到发展的太阳,所以“教师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我们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崇高的,教师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教师是拿着开启知识宝库钥匙,教给孩子打开知识宝库,并指引学生走上人生道路的这么一个人,教学是一种艺术,因为我们教育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情感的人,它是流动的、动态的,是科学无法把握的,因此,对待这样一个教育对象,我们该怎样去处理教学,教学怎么设计,学习进度怎么安排?在课堂上,我们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包括思想、情感的交流,包括眼神、目光,包括教师的手与学生手的互握等,特别是教一些比较抽象的枯燥知识,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直观教学、各种媒体、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创造一些即兴的活动,使学生发生兴趣。所以要我们要强调教学艺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活动。

现在新课程强调,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要克服过去那种呆板的、机械的、枯燥的,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提倡让我们的学生发挥问题性,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只有发挥教学艺术这个功能,才能做到真、善、美。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践,它包括选择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处理教学信息、沟通教学人际关系等方面。新课改强调更新教学观念,思想观念这东西是一种理性的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它是通过教学艺术展现出来的。比如,在小学里,教师和儿童交流时,孩子小,老师蹲下来和他们交流,达到感情的平等。再比如,我们在提问当中,过去不是以学生为本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加理会,或表现出冷淡,而现在强调一种师生交流,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妥当,教师不再横加指责,而是说“小朋友,这个问题提得好,下节课我们要讲到”,或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这是怎么把一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艺术,它就有可操作性了。美国的一个学者,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收集了近十万人的信息反馈,概括起来说,好老师应是一个充满教学艺术的老师,应具备以下十种素质:第一、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学生在课堂上尤如在家里一样,不再担惊害怕;第二、教师要尊重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说:老师不会在班里把学生当猴子耍,不再嘲弄学生,歧视、讽刺他们;第三、有耐心性,当我们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提问,不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老师很有耐心地说“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第四、兴趣广泛,老师经常带领我们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参加活动,帮助我们在校外生活中感到知识的兴趣和乐趣;第五、良好的仪表,老师的仪表、语言、表情使我们感到很舒畅;第六、公正,老师给我们的评价很公正,不偏爱学生;第七、有幽默感,在课堂里,经常在教师那里听到非常幽默的话题,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欢乐,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枯燥、乏味;第八、人格魅力,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跟我们发脾气,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宽容;第九、重塑性,当老师发现我们做错了什么,它不会直接批评我们,而是让我们再去尝试,再去做。比如方法上,针对学生能提出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一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不断地使我们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拥护。

80年代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要在教师节评选出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当时的邓大姐说过一句话:“你们不要定很多的标准,你就找人调查一下学生,谁是你们最喜欢的老师,谁就是模范。”我想是有道理的。关于教学艺术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外就比较系统地研究这个课题。其实,我们打开义务教育史,我们的前辈,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始终地在寻求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艺术化。从广度来讲,我们在伦理上就可以读到教学艺术的名言,比如说:孔子,在教弟子时循循善诱,启发弟子,从不怪罪,用各种知识文献来丰富他们,用伦理规范来约束学生,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品格,使这些学生想停下来不学也不可能了。孔子有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思结合,这很符合现在的教改精神。学习不思考,你就上当受骗,容易受蒙骗,这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一个人空想,不去学习就会造成停步不前。新的课程改革,主张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要在双基的基础上。我们不启发学生思考,那就有问题了。我们空讲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不在思维的基础上那也不行。孔子教学因材施教,它会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长处、短处,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他弟子3000人,72贤人,他都认真分析过,有的品德好,有要求新理念,学生不是容器的管理能力强,有的文学方面好。对每一个人性格文学方面都作了分析。他又说:君子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人不是器皿,不是容器,不能任意填充,教师的责任应是火把,应是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另外,对学生的优点要发扬光大,在发扬优点的同时克服自己的缺点。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优点、长处。应该扬长教育,扬其长,避其短,扬其长,补其短,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因为学生们是很幼稚的,需要受教育,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他们,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向成年人一样,像老师一样,那还当学生干什么?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很自然的,如果学生生下来就很完美,那还需要教师干什么,那就不需要教育。正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不多,我们才去丰富他们的知识,正是因为他们不懂事才需我们教育他们懂事,正因为他们人格不健全,才需要我们使他们人格健全,正是他们的体制比较虚弱,才需要我们去强健他们的身体,这才是教育,才是教学艺术。

下面谈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基本上是建立在教学风格上面。风格一词,是从文学、艺术、书法、美学中解译过来的,是教师在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教学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总汇,它是教师能力行为多样化的反映,有独特性、多样性、时代性,现在的教学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风格,一种是:理智型教学风格,他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教学风格特点是教学逻辑严谨,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从改革开放后,整个80年代中,我们的教师比较流传这个风格,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广角知识不够,还要发展培养能力,这正是80年代教学的一个特征。在文科里,以上海钱孟龙为代表的“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理智型教学风格;江苏省特级教师李与南(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的自学、议论,也是一种理智型的风格;上海育才小学校长的“8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也是比较典型的、理智型的教学风格。第二种、情感型教学风格,后,在我们教学理念上提出“重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注重情感交流沟通”这个新理念的影响下,涌现了情感型的教学风格,他们认为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情感的交流过程、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学要有情感。特点是:情感充沛,情绪非常的热烈,感染力强,师生关系协和融洽,属于情感教学风格的有几位教学大师,如南京的斯霞、北京的霍懋征,他们上课能与儿童非常容易强烈地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他们爱学生,学生也爱他们。理智型加情感就是情感教学法。其特点是:通过对话、朗读、描述、创造情景,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中受到感染,得到领悟,潜移默化。新课改以后,大家都在向情感教学风格靠近,还有一种是比较奇特的教学风格,注重课堂教学的革新,对新的理念和思想理论敏感、反应快、运用快,形式新颖,灵活多变,不属于哪一种,应划为另一派。比如,东北的魏书生,他的教学风格是比较奇特、新颖的,在他的语文课里有教育学、管理学、天文、地理,他想尽办法,挖空心事,在知识的宝库里,找到能够有利于教学的东西,他甚至可以在一个星期、一个月里不上课,学生自动地在学校里学习,这么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成功的;还有北京二中的一位教师,他的课里又讲哲学,又讲历史、地理,能拓展,与定理有关的他都吸取,在他去世时,有记者报道,他教的班有54名同学,80%的学生考上大学,有一半是北大和清华,说是太重视知识,他的学生知道后,向报社投诉,孙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

总之,教师应把这个职业当成自己崇高的事业去追求,在说课中研究教学艺术,提高说课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使说课与教学艺术在我国这个数字化社会(13960342800,621:13亿,960万,34个港澳台省自治区,2800个市县,60多万中、小学校,2亿学生,1千万教师)中得到更广泛的真、善、美。

篇10:经济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经济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推荐

一、案例教学在经济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制案例

经济教学不仅包括了经济管理学习,还包括经济技术应用教学,如经济统计教学等。要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得以完全展示并使学生的经济知识能够贯穿起来,教师就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用心编制不同的案例。如果教学内容是经济知识中的某一个细则,如经济法律法规,那么,教师所编制的案例就应该是对经济法律法规的详细表述,学生应该能够在案例当中总结出所要学习的经济法律法规的知识点;如果教学内容是对一个单元的经济知识的总结,那么教师所编制的案例就应该包括多个问题,案例应该更加复杂,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的综合建构。

(二)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案例呈现的方式

呈现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使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案例,学生对案例中的主要内容的观察角度不同,对案例的理解也不同。对于那些简短的、只包含个别知识点的案例,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案例,例如,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注意到不同的统计方法对经济统计结果的影响,那么就可以将两种统计方法和结论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节省课堂实践,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如,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到不同的经济管理理论对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则适合使用“课堂短剧”的形式呈现案例,事先提供案例,请学生自愿根据案例内容编排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这样逼真的呈现案例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课堂案例上,使经济管理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具有吸引力,还能使学生根据案例中的冲突对经济理论的应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准备短剧表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经济理论进行精研和学习的过程。

(三)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之表现。教师需要在呈现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案例讨论,小组合作方法是比较可取的。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组学生的基本水平相同,并规定每个小组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具体责任,如设置“观察者”、“小组长”等角色,使每组学生都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意见;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给学生下发案例讨论总结的表格,使案例报告的形式统一,使每个小组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得到对案例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完全发挥出来,不同的案例讨论结果也能够给学生以不同的启发,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使用的原则

(一)以课堂控制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因其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往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是轻松的.教学。实际上,案例教学的实施并不轻松,其轻松教学的目的更非很好实现。案例教学的实施,以教师对课堂的高效引导和控制为基础,这是案例教学发挥其教学作用的重要保障。

(二)以教学评价巩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应用在本科学校的经济教学中,使经济教学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改善,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经济统计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少了,但当他们真正面临某个冲突情境的时候,能够根据案例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迅速做出判断并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是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能通过卷面考试中大量的和记忆有关的试题检测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对试卷题目类型进行重新划分,或对成绩考评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判断会计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教学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就有必要使用案例教学法对课堂进行整体的改善。教师们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精心选择案例,使用合理的方式在课堂上重现案例并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案例,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的控制,另一方面还需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希望本文能够为本科院校经济类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篇11:《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阳光》教学案例与反思

点拨引导,营造对话互动的深刻性

师: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是金色的,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很宝贵,金子也很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师:那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金子有钱可以买得到,阳光有钱都买不到。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教室里一片寂静,无人发言。)

师:你能不能联系课文,联系平时的感受,说说阳光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生:有了阳光,田里的'禾苗长得更绿了。

生:阳光照在小树上,小树就更高了。照在鲜花上,鲜花更漂亮了。

生:阳光照射在河面上,小河就闪闪发光像长长的锦锻,很美丽。

生:所有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冬天的时候,我奶奶一看到出了太阳,就搬一把椅子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她说这样很暖和。

生:有的时候一连下好几天的雨,妈妈洗的衣服一直都干不了,她就很烦。太阳一出来,妈妈就特别高兴,把湿衣服晒在太阳下,还把全家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善于点拨引导,做思维的向导。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浅思辄止,没有深入地去看问题,这时,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方向调整到“联系课本、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这一灵活地点拨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个性的亮点在动态中自然生成。

篇12:《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实验课程标准教材第七册《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00以内的数和数位顺序,计数方法的基础上,教材中列举了少数简单的例来说明原始的数方法,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又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因为学生已具有了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数的产生”的资料,不仅渗透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有趣的画,想看吗?

师:(课件出示用数字组成的美丽图画)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这是一个调皮的兔娃娃,正朝大家做鬼脸;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们在这几幅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幅图都是由数字组成的。

师:数不仅可以组成有趣的图画,而且数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你们能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数吗?

生:做衣服要买多少布,要用到数;要付多少钱,需要用到数;……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了解“数”。(板书:数)

反思:采取美丽有趣的动画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了解数的产生。

师:同学们在课前都收集了很多有关数的资料。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把你们的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很有价值。(教师边讲边出示课件)人类对数的认识就是从结绳计数开始的,那已经是300万年前的事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相继出现了自己国家的数字,到此时数已走过200多万年了。后来,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了数的发展,又出现了我们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个过程又经历了9。数就是这样产生的。

2、独立探究,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

(1)导入数位和计数单位。

师:数发展到今天,它在生活中已经被运用得非常广泛了,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数(出示课件)。

截止20xx年年底,我国小学在校学生有125434700人,还有1135400名贫困儿童上不起学。

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而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失的一次性筷子45000000000双,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

师:上面的这些数你们会读吗?

生1:我会读20xx、1135400。

生2:我会读125434700,其它的数太大,读不出来。

生3:我想要是有数位顺序表就能读了。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数位,跟我们的祖先想到一块去了,为了更方便地读出这样的大数,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数位和计数单位。

反思:创造地使用教材,将数位的产生融入数的产生这样的大背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位产生的必要性。

(2)探究十进制计数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稿纸,试着把这张数位顺序表(表略)补充完整。

生独立填表,然后展示作品。

师:谈一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填?

引导学生弄清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

师:(课件出示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对于这张表,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千亿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知道?

生:这说明千亿后边还有更大的单位。

生:照这样说,个位的右边也应该有省略号。因为还有比个位小的单位,像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师:你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呀!的确,还有比个位小的单位,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反思: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并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数,体验数,感悟数。

三、自主构建,认识自然数

1、联系实际生活,引出自然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数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刚才老师出示的那些大数你们会读了吗?

学生读数。

师:像这样的数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吗?

生1:我们班有52人。我们学校有403人。

生2:我们教室有2块黑板,4个窗户、52个凳子……

生3:我有7个本子、1个书包、3斤饭票……

……

师:这些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什么呢?请看电脑(课件出示)。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自读解疑,理解自然数的含义。(略)

反思: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主构建是成功的,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自主的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56053457000)

师:看到这个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个数读作五百六十亿零五千三百四十五万七千。

生2:我还知道它有11位数,最高位是百亿位。

生3:我知道第一个“5”在百亿位上,表示5个百亿;第二个“5”在千万位上,表示5个千万;第三个“5”在万位上,表示5个万。

生4:从数级上说这个数是由560个亿、5345个万、7个千组成;要从数位上说它是由5个百亿、6个十亿、5个千万、3个百万、4个十万、5个万和7个千组成的。

反思: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深化理解,从而使各个知识点得到了有效的沟通和整合。

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和生活和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本节课通过用数字组成的美丽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数的产生”的资料、信息,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认识中的原有资源。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资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上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富有挑战的“再创造”。在本节课中,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发展历史的背景中,将自然数、分数、小数,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

篇13: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30+20= 5+6+3= 3+2+6+4= 60+40=

50+6= 7+4+8= 9+3+6= 36+25=

2、看图,列加法算式,并说一说图意。

(1)△△ △△ △△ (2)○○○ ○○○ ○○○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大家都喜欢爸爸妈妈带你们到游乐场参加各种游乐项目吧!(电脑显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这是公园游乐场的一角,请你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再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做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12人)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过山车。这列过山车坐了多少人?(12人)你是怎样算的'?

有的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缆车。5个观览车能坐多少人?(20人)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5个3 连加等于15(板书)

3、活动(三):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子?学生自由地数数,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 6+6+6+6=24 4+4+4+4+4+4=24

(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 等于24;6个4 等于24)

(3)一起来数有 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四):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四、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五,乘法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表示----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A、数一数,这个连加算式有多少个3,表示什么。(6个,表示6个3连加的和是18)

B、求6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6×3=18,算式中的“×”叫做乘号。(先写“/”再写“ )乘号与加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

6×3=18读作6乘3等于1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也可以写作3×6=18,这个算式怎样读?(3乘6等于18)

(4)练习。

A、看图说图意。(每个秋千上有2个小朋友,4个秋千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B、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

加法算式:2+2+2+2=8

乘法算式:2×4=8 4×2=8

C、练习九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技术人员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优秀个人和团体颁奖词

拿来主义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

曲线思维故事

教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男人离婚后为何很难再找到好归宿美文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说课稿 (鲁人版高一必修三)

暑假教师培训总结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破与立的艺术--《致橡树》 教学案例(整理13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兴趣培养计划书2022-05-06

舒婷《致橡树》阅读答案2022-06-07

高一语文《致橡树》说课稿2022-10-26

税务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彩发言稿2022-10-14

珍珠鸟教学设计2023-03-09

奉献――税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演讲稿2023-01-30

关于《致榆树》的教学设计2022-05-08

拿来主义教案2022-05-14

人教版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2023-05-21

拿来主义 教案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