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时间:2022-08-08 07:52: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通用17篇)由网友“徐图之”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篇1: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杨明

摘要:通过养成概念辨析的习惯,学生能自觉应用不同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自由灵活地运用适合他们自身思维特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能力得到自我提高。

关键词:概念辨析;内化;比较

生物概念,是指我们将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一些认识,进行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笔者认为概念辨析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评判某种事物的标准,让学生有据可依。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沿着正确途径进行合理教学,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教学中养成学生进行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尝试抓住关键词,将表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词提炼出来

教材中对概念的表述,语言精练、准确、严谨、完整,确定概念的范畴严格。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分析概念的字词,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将概念较好地应用到新情境中规划新事物,分析新现象。

1.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来解析概念

在语法上,主、谓、宾语是一个句子的主体,定、状语在概念语句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语是对概念修饰、限制最重要的'。通过对各种句子成分的分析,将概念内化成学生的思维品质。

2.抓住要点词来分析概念

有些概念可以用限制词来规定,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限制词来阐明该概念。例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课堂上学生规定的要点为:活细胞产生、有机物、绝大多数、蛋白质。这些字词就规定了酶的产生部位、化学本质。如果遇到判断是否是酶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自觉地用这些关键词作为衡量及判断的标准。

二、比较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把握不同术语的相关知识

在生物知识中,有很多的概念虽然不相关,但字面上很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张冠李戴,发生判断及推理上的错误。通过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类似点、不同点或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辨别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比较一个事件中所出现的相关概念,在比较中获得它们的异同点,对整个事件能更好地体会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概念是关于一个生物现象或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所以它们可能会有些相似,很可能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甚至对于这些概念所规定的生物事件和过程概述得比较混乱。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个内容是许多学生非常惧怕的。因为在这个内容中要弄清楚复制、转录、翻译这些过程中碱基数的变化及碱基数与氨基酸数的转化总是让他们在分析的时候出现各种错误,而且他们自己还说不清楚为什么。

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完成表格比较: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总结出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是完成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是完成DNA的复制过程。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尝试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比较几个内容上相包含或有交集的概念,区别它们所包含的本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在内容上有所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大小关系或平行关系。

1.大小关系

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他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他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概念上是大小关系的,如果让学生自己用关联词按照概念图的形式将它们画出来,效果会比

较好。

2.平行关系

在生物学中,一些事件或一个知识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相互平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并不相互包含或并不完全包含,但出现在一块,学生就会将它们混淆。让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作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类似点、不同点或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也许能更好地得出他们自己的辨别思维。

以上列举的只是在教学中的一些例子和设想,我们如果能指导学生自由灵活地运用适合他们自身思维特点的方法和他们的需求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学生能力得到自我发展,那才真正达到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陈志伟,贾秀英。中学科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篇2:谈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谈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人类受文化、习俗等的影响,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科学研究中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应正确发挥其不同的作用,做到各种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促进科研进展乖科技发展.

作 者:李运芝 王海芳 LI Yun-zhi WANG Hai-fang  作者单位:华北工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51 刊 名: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4) 分类号:B80 关键词:思维方式   科学研究   辩证统一  

篇3:从实际教学活动中谈概念教学实习体会

从实际教学活动中谈概念教学实习体会

对于初中生物说概念教学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一学生首次接触生物,就是从各种概念开始的。概念引入的好坏影响着学生下一步的学习。那么我认为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直观引入概念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们完全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像和事例去类比,还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举出他们认同并有感同深受的例子。例如再讲细胞的时候,细胞由于体积较小,肉眼看不到,那么怎样让学生们构建一个重要的概念“细胞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我从生活中发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长时间不洗头,不洗澡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头皮屑,这些头皮屑是从哪掉下的呢?学生就会说“从自己身上掉下的”这时就引入这些头皮屑是由死亡的细胞构成的他们构成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入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觉开始的,在感觉中没有的东西,从理智上也不会有”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比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时候,学生对于植物的器官,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已经能够辨认,然后又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所以可以较好地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再到器官,教师只需在强调一下植物体没有系统,由器官直接构成就可以了。

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从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进行高效的概念教学。

篇4:浅谈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浅谈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生物教学法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应该探索的'课题.营造创新氛围.也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权威感,与学生建立互动、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置疑,营建宽松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设计各种探索实验方案,还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作 者:赵晓梦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唐县王京镇初级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91 关键词: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篇5: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干文娟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中学)

人们有了美的感受、美的感悟、美的认识和获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美无处不在,美的信息无处不显。数学美是数学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简单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美。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们善于捕捉美感,才有可能有兴趣投入其中,爱其所好,爱其所美,因美而爱,因美而执着。初中数学中,每个公式,每个图形,甚至每个字母和符号也都将美隐藏其中。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所蕴含的美都会折射出熠熠光彩,使数学深深吸引学生,学生爱上数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从而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美的策略

1.渗透数学图形美

初中数学中“图形美”随处可见,关键在于去欣赏、去感悟。“景”再美再好,如果人没有审美能力,美景也黯然失色,意义不复存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图形与现实生活美景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例如,学习“抛物线”时,借助于高台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和跳水的美姿,感受抛物线之美;借助于喷泉之美,感受抛物线之美;()借助于运动员实心球的投掷和运动行程等感受数学美到处可见。

2.挖掘数学的抽象美

数学的抽象美是指数学的概念、公式等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实质。因此,渗透数学的抽象美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中的“分数运算”,因为倒数,使乘法和除法相互转化,而乘和除是矛盾的整合体,形成既对立又辩证统一,数学所表现出的是人类的.无穷智慧。

3.突出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的对称美更是普遍存在。如中心对称、轴对称;在平面几何中,结合“黄金分割”这一对称美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设计、艺术绘画等;学习“函数的图象”时,对称美更给人美的感受;数学运算也可以见其“对称美”.教学时,利用这些对称美,可以加深和记忆、理解这些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美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抓住数学美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兴趣的切入点,将数学和美联系起来,将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也能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张军。数学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08)。

篇6: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论文

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论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锻炼;自觉习惯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渴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特别是在激烈的竞争下,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于是,社会上呈现了“请人吃饭,不如请人运动”、“出钱买出汗”等各种新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愈来愈受到社会人们的青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当代学生的生活优越,兴趣广泛,对体育价值认识并不不深远,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他们身上似乎在逐渐退化,这就要求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管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培养出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更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并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

二、利用理论课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参书指出了各项教学内容的授课时数,其中基础知识占9一11%。《教参》指出,“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和自我锻炼的方法。”

理论课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在练习中正确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喜欢体育、崇拜体育偶像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通过观看实况转播、录像、挂图等有效手段,传授体育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三、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

目前,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多是重复使用。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都一样用,给学生造成体育课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没什么变化的印象,学生认为体育课死板、乏味,加上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从而离开了自觉锻炼的队伍。因此,我们要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根据体育课的教材、类型、课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在组织教法、练习难度、练习要求等方面,应给学生留有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引入体育课教学中,包括体育理论课和运动实践课,使体育教学中的声、情、景、图并茂,增加对学生的感性刺激,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1 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灵活选用和搭配教材。

教材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因,每节课的重复学习,学生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没有快乐,如何谈得上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学生不愿意每天都是跑步练习,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那么如何选用和搭配教材呢?比如,与动物动作相联系,与故事童话结合,将枯燥、单调的练习融入知识性、趣味性,这样的话,教材更显得新颖。

2 以引导为方法,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

现代课程所要关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锻炼项目,则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动机,也就谈不上对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然而初中学生虽然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他们对体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对学习与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如大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一般都愿意选择轻松的体育项目,而对一些单调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对促进身体发展与达成课程目标特别有效的内容却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教育。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制定锻炼计划,并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与健身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并纳入评价与考核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教师要处理好运动项目殊途同归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尽管所教的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教法不同,但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学习了科学的健身方法,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而“应考式”的体育教学是很不科学的,它只看到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选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达到增强体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最佳途径。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跑步,除运动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他们过去练习中,由于不得法,如运动强度密度不适合他们的身体负担,结果自然产生了害怕心理,更谈不上对跑步产生兴趣和习惯,而速度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跑步的锻炼兴趣呢? 我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特别是男同学),一听跑步就叫苦,可一听踢足球就来了精神,个个生龙活虎,因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使学生的跑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等现象,教师应及时指出:“速度和耐力,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或者在练习中灵活运用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分段计时练习等等多种手段,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4 让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他们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如果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习惯。学生踢足球之所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他们处在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逐步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另外,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如:体育委员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5 身体素质课课练,不断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运动能力是在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增强的,体育锻炼的效果往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收到成效。体育锻炼效果的滞后性,影响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机地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身体素质练习,一是丰富了教学内容;二是让学生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逐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了防止素质练习枯燥、单调,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竞赛,例如:比谁跳得远,单位时间内比谁次数多。可以个人与个人比,也可以小组与小组比,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中,在体育实践中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但要体现在自己的运动表现和身体发展上,而且还要表现在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进步上。

老师经常要考虑运用合理的方法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只有经常参与,学生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有了乐趣,他们才会产生情感,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所以体育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课堂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课外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体育技能,做到尽心尽兴、心情舒畅。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足球赛、排球发球、篮球投篮、立定跳远、冬季三项(跳短绳、跳长绳、踢键子)比赛、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单项个人赛和团体赛。在每年的校运动会比赛前,要下发比赛规程和比赛项目,同学们就会跃跃欲试,刻苦练习,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运动会上,他们的加油声、助威声,会一浪高过一浪。这样,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既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又活跃了身心,锻炼了身体,他们还在比赛活动中体验到了体育的力与美,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也促进了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五、布置课外作业,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在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时间增加。体育课外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简单易行,又不受场地限制的练习内容,如跳绳、深蹲跳、抱膝跳、立卧撑、俯卧弓步跳、跳楼梯台阶、快速爬楼梯、手扶楼梯提踵、俯卧撑、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两头起、两头起、原地快速高抬腿等等,让学生在家自觉锻炼,自我锻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考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绝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但布置课外作业,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尝试:每周安排10个锻炼内容,学生们每天回家根据老师的布置,自选一至二个项目,按照“全面、经常、渐进”的体育锻炼原则加以练习,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双休日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乒乓、轮滑、等比赛,吸引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到一些体育锻炼中,在寒、暑假等假期时,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和家长沟通,组织自行车骑行、元旦迎新长跑等活动,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大力支持。这不仅是家校联系的一个有效载体,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实践证明,布置体育课外作业,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也避免了学生为应对体育中考而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突击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终身受益,即使是在近几年的体育中考,我所任教的班级均取得了较高的成绩,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结束语:总之,教师能用心开展教学活动,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措施去实践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快乐、轻松、平等、自信,而又可以想象、倾诉、自我展现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这将是现代体育教学所必须有的要求,而处在这样的怀抱中进行积极的锻炼,寓教于乐,学生的身体健康将是无比有益的,对培养他们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更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浏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贵仁 盛志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健 孙洪谦 冯小雨《析休闲体育促进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养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篇7: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人文素质的养成-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人文素质的养成-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我们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关注人本身的存在,彰显人之为人的本质.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8:例谈学讲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例谈学讲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例谈学讲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唐 萍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镇安庄小学)

摘 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来灵活使用学讲方式。学讲方式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利用小组合作来解决学习疑难,学生能交流展示本节课所学,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会运用所学英语,并通过当堂检测来指导学生查漏补缺。

关键词:自主;交流;拓展;检测

如今,学讲方式在我市大面积实施,已经初具一定的规模。所谓学讲方式就是对以往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一次有力的变革,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把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学进去,能够把学习成果讲出来,组内优等生能够帮助并教会组内学困生。以往,总听到不少英语老师抱怨,一个简单的句型不知讲了多少遍,就是有学生不会。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该讲的讲了,学生该学的却没有学进去,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成。如果能合理利用学讲方式,便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下面,就以笔者的一节市级优质课为例,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正确、合理、有效地运用学讲方式。

本节课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的Story time 部分。通篇故事运用现在进行时讲述了在星期六上午和下午,Mike的父母在家做家务,Mike,Helen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经过学习,学生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了解动词的现在分词,能简单复述故事,并且知道在生活中要乐于助人。在学讲方式理念的指引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到实际生活,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自主先学知大意

我们都知道自主先学的重要性,也再三强调让学生预习。但是自学不是漫无目的预习,否则学生不知学什么,往往看一看课文就了事。所以,教师要设计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先学。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自主先学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完成预习单。所以,一上课,笔者首先就播放了一个名为《爸爸妈妈我爱你》的'一分钟视频。视频很感人,讲述了我们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父母付出的辛苦劳动。笔者适时引出“Our parents do a lot for us,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m? ”(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笔者又发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tory?(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什么内容?)学生很自然地回答:When does this story happen?(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Who are they in the story?(故事人物是谁?)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在干什么?)笔者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疑惑

小组合作学习能涉及全班每一位学生,是非常实用的课堂组织形式。如果让学生单打独斗,势必会有学困生落伍,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渐渐造成怕学、厌学、不学的后果,时间长了,就成为课堂的边缘人物。在小组学习里面,有优等生在前面领路,适当帮扶、提醒、督促学困生,()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学困生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就不会放弃学习。当然,并不是让优等生把答案告诉学困生,而是在各自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共同合作、分享、探究,最终确定答案,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合作,日积月累,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三、交流展示出成果

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指示,要学生交流什么,展示什么。所以,教师要结合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布置给每个小组相关的任务,先小组内准备,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与众不同的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表演本节课的对话,最好根据对话内容加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可以复述本课所学的小故事,最好提供关键词;可以根据关键句型设计调查任务,并形成调查报告等。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学生不得不运用本课所学词汇与句型,进而理清学习思路,整理学习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四、质疑拓展深挖掘

上一环节是对教材本身的学习与把握,我们能确定学生是否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限制于课本,要深入挖掘,延伸出去。一是挖教材,寻找教材蕴含的、实际上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意义;二是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英语解决此类问题。在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两个质疑拓展任务:(1)课本剧表演。顺着故事情节深入思考,Jim和Tim 正在看电视,他们会不会去帮忙做家务?大组内两人一小组编对话。(2)生活秀。在生活中,如果别人遇到了困难,你会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吗?请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背景创作一个小剧。

五、检测反馈查漏缺

要真正了解学生本节课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检测反馈是重要的方法。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检测让学生去完成,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检测的容量要适中,难易要适中。题目要紧扣本节课所学,借以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课的目标达成率,真正让学生做到“堂堂清”. 在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这节课的检测反馈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小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笔者隐去若干关键词,让学生凭记忆去完成,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以此来检测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掌握。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学讲方式时,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来选择使用,灵活使用学讲方式。学讲方式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我们讲授的知识只是教师的知识,只有学生真正学会的东西才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让学讲方式真正为教师的课堂服务,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乐学、会学、要学!

参考文献:

李子璇。试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动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6)。

篇9:谈教学用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

第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要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我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

1、学具存放有序。

2、学具摆设有序。要求学生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等。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8+9=17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8根,再数出9根,我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7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8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第二,创设情境,灵活使用教学具。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我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6<7”、“7>6”,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或“>”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或“>”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学习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我曾经这样引入一副信息窗:“小朋友,一年级和二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谁想去参加啦啦队?大家参加啦啦队的时候,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谁知道的多,提的问题好。”接着,我利用投影仪把信息窗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画面,随后找到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了数学问题。再比如,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用一个布袋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老师这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口袋,接连掏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长方体边看边摸,边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长方体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三、注重学具教学的时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如“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操作练习:让学生第一行摆两根小棒(强调两根是一份,要两根一起拿出来,摆成一堆),第二行也是两根一份,摆这样的三份(强调两根一份,摆出三堆)学生摆完后问:“第一行的两根是几份?第二行两根一份摆了这样的几份?”学生答后又强调说:“第二行有这样的三份,那么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3倍,也就是说第二行是3个2”。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感知了什么是一份,什么是几份,很清楚地理解了倍的含义,接着又让他们用实物卡片进行了对应练习,巩固了对倍的认识。

完成操作过程,总结操作方法,是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出计算方法时,学生往往把解决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相脱节,不能用语言正确叙述这一过程,开始时我就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算理,一句句教给他们,逐步让他们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四,注意课内操作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课内操作,能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而课外实践能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到的数学知识,得到充分利用,紧密联系数学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认识厘米”时,课内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小尺感知了一厘米和几厘米,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周围生活中长度大约1厘米的物体,同位互找几厘米,通过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判断测量方法与长度是否正确,使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后,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实物图像抽象为只有线条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对比实物辨认,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形,课后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橡皮泥等,制作出各种立体实物,带到学校展示,学生们的兴趣盎然。

可见,合理适用教具与学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能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很好地掌握知识。

第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操作的主体不同教具学具的选用应有所不同。教师演示的教具应大一些,便于全体学生都能看清,颜色鲜艳一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用的学具可简单一些,以免无关属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要尽量采用活动教具,因为活动教具容易引起注意,容易被知觉,它更有利于使知觉的主体与背景分离,使主体更加鲜明。同时,活动教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便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

另外,教具学具数量、操作递减有序。教具学具操作的目的,是用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具学具的数量和操作的次数亦应逐渐减少。我们还须注意,操作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儿童的注意。应尽可能利用记忆表象来帮助儿童理解初步的数学知识。当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应通过观察、了解,评估,允许发展较慢的儿童使用学具,操作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要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10:“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

“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

“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养成

作者/ 丁维秀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头脑中有疑问,才会产生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结合教学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问题意识着手。因为只有学生能“问”、会“问”,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研究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双基”学习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有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比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掌握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不了解句式变化、词类活用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不了解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不要说提出问题,就连基本任务的学习也无法进行。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本技能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句子、修辞等,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作品的内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摘录、圈点、简评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问题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解答、反思。另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加强学科联系,实现学科渗透,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和谐氛围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土壤

针对学生问题意识弱化的现状,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努力营造提问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为此,教师应放弃权威式教育,努力营造推心置腹的交谈交流气氛,使学生敢于无拘无束地把各种感受、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过早评价,也不要急于给出完整的答案,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

例如,在教《过秦论》时,有学生对“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中的“北”字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北”在句中为什么不解释为北方的军队,而解释为逃亡的军队呢?“北”与“败”有何关系?对此,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课下注释,而是鼓励大家开动脑筋,想想关于“北”的词语,尤其是与军事有关的,有的学生立刻站起来抢答“是败北”,我继续鼓励:“那有没有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呢?”第二天,有学生通过查阅《说文解字》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北”是一个象形字,象两个人双膝跪着,背靠背,这是古代的一种受降仪式,失败的战俘双膝跪着,背靠着背表示臣服。于是学生茅塞顿开,不仅明白了“北”与“败”的关联、“背”中有“北”的原因,而且还提高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三、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明确探究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动脑动手,搜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最后引导学生交流独立思考、探究的成果,互相评点并归纳总结成果。学生不喜欢提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的要求等没有掌握。有时即使对某种现象产生了疑问,但害怕提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落俗而遭人讥讽,因而顾虑重重,选择沉默。所以,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围绕课题寻找疑点

课题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学生能围绕课题提问题,就会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从字、词、句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课文中有的词句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但有的词句含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这就要通过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难来突破。在学习选修课的时候,我每天早读前,布置要复习的必修课文,尤其是文言文,建议他们从字、词、句入手,掌握重点篇目的知识点,并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由一位学生带领大家集体复习。他们互相呼应,互相问答,互相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复习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为当堂新课程的学习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气氛。

3.抓住课文的重点寻找疑点

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课文记叙的重点,通过前后比较,发现疑问提出问题。通过寻疑解难,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点就会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努力营造提问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比如,可以设立“问题卡”;也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创设“你问我答”专栏,还可以在每堂课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老师既要像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又要对学生的“问”与“答”及时给予评价。如果学生长期受此训练,问题意识就会逐步形成。

老师的'有意识引导,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学生那种自发的、先天的,甚至带有一些盲目性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同样可以喷射出耀眼的火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弄懂几个问题,也不再对教师和教材所说“照单全收”,而是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分析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时,他们敢于争论,敢于怀疑,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联系实践,打破旧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去思考问题,淡化思维结果,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用一句话说,就是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问题是思维的激发剂,教者应该在教学中对此进行长期的培养、锻炼。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教育局教研室(221700)

篇1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使用概念表达思想、理解事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概念 概念学习概念教学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使用概念表达思想、理解事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和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体会,本文主要谈了谈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生涩的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数制的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在引入这个概念前,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有时也会遇到其他进制数,那么请同学们列举一下,你遇到的都有哪些进制数?”学生的答案很丰富:钟表上的六十进制数,买手套、袜子等会遇到十二进制数,还有用筷子时,够两只就称其为一双,称其为二进制数……抓住这个机会,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中采用的就是二进制数,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概念?它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我们还会遇到什么不同数制?

由于有了同学们已经熟知的十进制数为基础,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引入就显得很自然了。在介绍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的方法后,依次类推出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显得容易掌握。

在听到学生长长的“吁”声中,我看到一张张或满足或恍然大悟的脸,知道数值这个难题已经被解决掉了,数制、基数、位权、数码这几个概念不再是枯燥难懂的。

二、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的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了学习难度。

三、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

四、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如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五、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六、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编写代码操作总找不到感觉,经常是出了错找不到原因,纠正过后还是屡次再犯。针对这一现象,我仔细寻找、思考他们出错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模仿,却不曾深入理解,编写代码出错找不到原因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成熟,思维不够严谨,造成程序结构不清晰,出了错误也无从查找,更别说辨别与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清晰的结构化编程思想,用正确、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会用概念去解题,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建立的合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篇12: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引导性探究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引导性探究

在中学教学实际里,不少探究教学存在着形式化、程序化、自由化等问题.所谓形式化,往往上公开课时教师都会采取探究式教学,而回到普通的'教学日程中,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所谓自由化,不少探究教学的课堂气氛看起来常常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师生对答交流,其实很多教师心里也明白,实际上学生收获并不大.

作 者:董静坤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职教中心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3:谈在自然教学中的说课

谈在自然教学中的说课

“说课”是对个体备课的一种较具体的要求,又是个体在群体备课时中心发言和教学评比中做课的一种形式。

一般来讲,“说课”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备课的想法用叙述的方式讲出来。一般包括:1.课题简介,谈教者对课题的认识。2.提出教学目的,说出确定教学目的的.依据。3.介绍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4.介绍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措施。5.介绍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的选择及依据。6.介绍教具学具的选择与利用。7.介绍课堂教学程序及每个环节大约所需要的时间。8.按试讲的方式进行说课(从启始课说到小结),但对自己的每一个做法都要说说原因。

对板书的设计、练习题、作业题、课内外小活动的计划安排都要说说运用的原因。特别是实验课还要说出对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对仪器使用的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等。在说课中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基本功,如语态、操作技术、板书、板画、电教手段的应用等。

“说课”常被运用到以下几方面:

1.在个体备课中按“说课”要求进行备课,写出课时计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群体备课中,要把“说课”作为中心发言的一种形式,开展说、议、讲、评活动。中心发言者“说课”之后,大家再行议论补充修正,然后进行课堂讲课,大家再次对说、讲进行评议,共同提高。

3.开展“说、讲、评”评优活动,促进“说课”在教研活动中的运用。

4.为促进个体备课按说课要求进行,可征集“说课教案”,并举办评选活动。

篇14: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梦幻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需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第一,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其次,打开学生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放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三、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

[1] [2] 下一页

西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

上一页  [1] [2]

篇15: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梦幻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需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第一,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nb

[1] [2] [3]

篇16:谈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谈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杨满

(湖北省房县城关镇第四中学)

暗示,指在平和气氛条件下,由含蓄的言行、意念影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过程。暗示有时神通广大,不少身心的神秘现象都是由暗示造成的。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教育教学中巧妙地应用暗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应用暗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思考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需要给予适当地引导,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生会计算:1+2+3+4+…+50以后,让学生计算:1+3+5+7+…+99。每一届教学的学生中,都会遇到有近九成的学生使用的方法是:1+99,3+97,……,通过确定有多少个100,从而得出计算结果。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在“确定有多少个100”时出错,说到底学生确定不准“1+3+5+7+…+99”有多少个数相加。

后来我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了一个方法:1+3,有2个数相加;1+3+5,有3个数相加;1+3+5+7,有4个数相加;……发现加数的个数是1与最后一个加数和的一半,那么,1+3+5+7+…+99就有50个数相加。显然,1+3+5+7+…+99的结果是25个100,即2500。这是第一种方法。

后来我暗示学生,引导他们比较“1+2+3+4+…+50”与“1+3+5+7+…+99”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发言,一致认为“1+2+3+4+…+50”中的加数是连续的正整数,而“1+3+5+7+…+99”中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我又引导学生:“那么,能不能把后一个问题转化为前一个问题呢?”通过学生的再次讨论,于是有:1+2+3+4+5+…+98+99。

但是,其中2+4+6+…+98怎么办?

于是有:(1+2+3+4+5+…+98+99)-(2+4+6+…+98),

进而有:(1+2+3+4+5+…+98+99)-2(1+2+3+…+49)。

这样,就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的“计算1+2+3+4+…+50”的方法了。这是第二种方法。

我在第一种方法中提到过加数个数问题。再进一步研究:1+3=4=22,有2个奇数相加;1+3+5=9=32,有3个奇数相加;1+3+5+7=16=42,有4个奇数相加;

并且,加数的个数是1与最后一个加数之和的一半。所以,1+3+5+7+…+99=502=2500。这是第三种方法。

我留给学生的思考题是:计算47+49+51+…+431。

二、应用暗示,强化班级管理的艺术性

1.应用情志暗示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种怕,显然是一种心病,是受其他事物强烈暗示的结果。“心病还须心药医”,情志暗示就是治疗心病的“特殊药”。

一个循环出头,我又得担任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比较紧张。这时,我经常采取的方法有:笑着给学生讲“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严肃地给学生讲“急会生乱,急要有用,大家都急起来吧”;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遇到比较紧张的学生,很轻松地对他们说“按时作息就行了”等等。一学期后,原来比较紧张的学生自然消除了临考紧张的情绪。

2.应用环境暗示

变换环境也是暗示的需要。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临近节假日时,他们的情绪都会发生变化,表现得很低落。这时,我经常采取的方法有:多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有意安排“可靠的”学生与他们交流;要求他们远在他乡的父母跟他们通电话等等。通过环境暗示,保持学生的情绪相对稳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件,让学生度过艰难时期。

3.应用经验暗示

对逆反心理比较重的学生,我在处理学生间的纠纷和教授某数学知识时,故意“炫耀”自己对解决和解答这类问题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这种暗示,既能增强学生对我的信任,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解决后面的问题。

因为(x-1)2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零,所以,(3x+5)2+1的最小值是1。那么,5x2-6x+11的值总大于0吗?它有最大(最小)值吗?

类似于这样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班集体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应用语言暗示

在众多的暗示中,语言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上述几种暗示无一不是借助语言暗示而起强化作用的。消极、被动的语言暗示,能够破坏人的机体生理功能,扰乱人的心理和行为;而积极、主动的语言暗示则能纠正被扰乱、被破坏的心理和行为,改善人的机体生理功能。

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班与班之间篮球赛的时候,如果问学生“敢不敢上场”?那么,对于容易被暗示影响的学生来说,“不敢上场”这个不良的语言暗示,就会对他们的神经中枢产生一个恶性刺激,本来敢上场的学生,也不敢了。而改问“我们班哪几个学生上场”?就比较妥当了。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及时捕捉学生的心理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能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杨海波,齐辉。发挥心理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09)。

篇17: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多媒体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崛起,使世界的各个领域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优势;弊端;对策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教育改革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加强教师备课程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它为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必须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巳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呈现出空前的热情,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来,以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使得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特别是对于今天教学中的知识整合、教育手段的综合使用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改革所必需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它丰富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必然会深刻的多。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结,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要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必须注重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代写论文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驾驭多媒体,使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1.重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贯彻、教学内容的传播、教学艺术的应用和教书育人的体现等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的教学技术,不仅要求教师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学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除要求教师自学外,最好形式就是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边进行理论辅导边上机操作,这样即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因课程和内容而异,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与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入。课件制作本身也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课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必须明白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突出内容。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课件只是板书的简单替代物;二是认为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媒体种类越多越好,声音、图像的动感效果越强越好。

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媒体,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制作出体现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巨大威力。另外,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忌内容过多,讲授速度过快。

3.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也可在通过观察,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对自己的讲课作相应的调整。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多媒体教学尽管在师生的交流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但师生的情感交流仍存在着差距。由于教师一直都是坐在多媒体操作台前授课,眼睛要时时看着操作台上的显示屏,无法观察学生,课堂气氛死板,师生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该提问的要提问,如在复习旧课、重点讲授、难点释疑等课堂的提问最能体现教学艺术,它不仅为师生提供了情感碰撞和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结语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科学地将传授知识、培养素养与训练能力结合起来,将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达到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多媒体技术应调动多方面的因素,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合理利用,为教学服务。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发展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浅谈在政治课堂中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人教版英语)

浅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计划

硕士论文答辩

学生自主参与在经济学教学的作用论文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在教学中养成概念辨析的几种方式(通用17篇)】相关文章:

硕士论文答辩常见问题参考2024-01-24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022-10-06

初中思品说课稿2022-06-06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2023-08-28

谈谈英语习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023-03-26

硕士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2024-02-02

小学毕业班作文范文2023-02-22

教学论文心得交流体会2023-03-11

高中政治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022-06-12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022-10-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