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狂野大马猴”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摘要]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发挥,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重视对教师品德修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作用,说明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应当承担的职责。
[关健词]主体地位 主观能动性 学习能力
无论是对小学、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来讲,教学工作都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其次还会有一些课后作业,辅导等辅助教学方式。但是,不管是对传统的板书式教学还是发展到现在的语音、多媒体教学,课堂这一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样,在小学和中学和绝大部分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在一些相对活泼的课堂里面,学生会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比较少的课堂讨论来参与教学,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课堂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通过传统的课堂来传授知识,这是我国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我认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当被适当的提升,这样将更加有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的“教”或者是学生的“学”。只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从经验、知识还是阅历等方面,都比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具有思想、具有能动性和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作为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品格、良好的道德情操之外,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相应的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与学的天平上,达到一种均衡。所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应当是这样的。所以改革教学的重点应该在教师方面。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良好的道德品格
这是教师从业的前提。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以及教学活动的公共性决定了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良好的道德品格一方面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另外还会通过教师的言行传递给受教育者,可以代代相传,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良好的道德品格也是社会的要求。社会公众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品格和情操。从5月12号以来的汶川的大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为了救援学生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学生,感动了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他们的行为对学生们今后的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反之,一些其学生而逃的教师,则为社会、为人民所不齿。
(二)渊博的知识
这是教师从业的最根本的条件。首先,教师应当熟悉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发展方向,专业实践状况等等。其次,对每次所讲授的内容在专业知识中所处的地位要有比较好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层次、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学做较好的安排,对讲授的难度也会有更好的把握。最后,教师还需要一些综合性的知识,例如做人、做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知识。可以想象一个什么都不懂得教师是无法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殿堂。
(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必须考虑到受教育者。一方面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管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对课堂、课后的学习要进行必要的控制。组织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另外,又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秩序。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一,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下边,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和各位同行共勉。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所处的层次,挑选出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授,讲完之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自主进行比较深入的预习;另外,通过课堂相互的补充、讨论,可以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一般让学生讲授时间不能太长;另外,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这种方式。最后,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大学及以上层次的高等教育可以多次采用,基础教育部分则根据课程情况适当选择。
四、通过恰当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后,除了布置适当的客观题作业之外,应当加强主观题目的布置,例如:《企业所得税法》的查询,以及新旧法规的比较等等。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另外,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可以布置一些分组的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另外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这些教学方式在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用到。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的高等教育以及部分基础教育中。
总之,要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良好进行,我们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考虑到他们的地位、知识、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相长,共同推动我们的教学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篇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论文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初中生的主体性。只有有效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容小觑。那么,怎样确保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确立初中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什么是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思想,尊重他们心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教师就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强势的态度指挥学生。要“蹲下身子”,“平视学生”,以朋友之间交流语气引领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特别喜爱的一位教师,她在教学时,总是以自然而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她千方百计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悦。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她从不是简单的下命令——齐读或自由读,总是让孩子们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读书。我们所采用的范读,一般是先听教师范读。可他是先问哪位学生愿意读一读或让学生推荐谁来读。有很多老师喜欢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课,而这位老师总喜欢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学生谈心交流。这样孩子们发言更加自由了,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可以抢答,也可以推荐别人;如果孩子们不同意教师的说法,还可以和老师辩论。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学生乐学,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
二、激发兴趣,诱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初中生参与学习过程。而要诱导初中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从课本入手,注意挖掘课本中的兴趣因素。我们要积极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识规律,设计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在认识上,情感上聚焦,当他们注意力被吸引,他们的认识活动将会更加深入,想象更加丰富。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绿色蝈蝈》一文时,提前自己制做了绿色蝈蝈的玩具。导入新课时这样说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朋友遇到了一点麻烦,谁愿意帮他一下呢?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魔术的方式把蝈蝈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其次,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合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初中生在形态、声音、颜色等方面得到更加直观地感受,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我们可以出示课题后,向同学们提问:“看见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会积极回答“看云识天气到底是怎样的?”然后我们可以顺势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云的神奇吧。”然后播放关于云和云彩的多媒体课件。这对没有见过的孩子来说是新奇的,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吃惊的瞪大眼睛、时而开心的地笑了,时而竖起耳朵听着发出的各种声音,简直沉醉其中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再去学课文,就事半功倍了。第三、及时评价,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很多教师上课表情很严肃,认为板着脸,学生怕老师才会好好学。孩子们的发言稍有问题,教师就会给予否定,有时还会加以批评。其实我们这样做,在无意中就会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伤害。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从不让学生难堪,即使学生说错了,老师也会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他们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语言鼓励、赞美孩子,让孩子即使失败,也快乐向前。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高效的方法激励学生,促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竞赛,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牛犊不畏虎”这句俗语很好的反映了初中生的好胜心理。正是这种好胜心里,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向前。好胜心理促使很多并不是最优秀的人在比赛中竭尽全力,脱颖而出。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如:我在讲《故乡》一文中,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分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我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进而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们的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说的头头是道,争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个孩子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都不愿离开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抓住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如组织“词语接龙”比赛、讲名人故事比赛、快乐读书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同时初中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以学生为主体”牢牢地记在心间,并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向上、健康发展。
篇3:浅议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浅议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学生的教学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课堂教学中,反对“满堂灌”,倡导以人为本,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存在部分高职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教法单一,师生之间双向沟通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上来,变讲师为导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 者:傅晓玉 作者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理念 自学 教学手段篇4: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这是共识,更是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大方面来讨论。第一大方面:课堂教学外,第二大方面:课堂教学中。
为什么还需要第一大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平时做人来讲,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是一个好人,然后才是一位合格的,并且优秀的教师,是一位认真、负责、敢于并善于管理学生,能全心付出的好老师。换言之,是一位能够亲情投资,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并能赢得学生尊重的好老师,著名教育家卢勤说过:“如果你想让一名孩子有成就,你就往死里夸奖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其师,信其道”。亲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能缩短师生距离,增强信任度,凝聚师生群体力量,对课堂教学,知识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从备课来讲,作为育人、授业的灵魂工程师,教师必须依据课标,科学规划,精心准备。对于备课,我想从四点来说明一下:第一点,备教材。一定要对课本知识点及课外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且弄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于课本所有的栏目各自的作用也要心中有数;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调整内容,甚至自编教学内容。第二点,备学生。根据平时所掌握的信息,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第三点,备教法,在上述基础上,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举例法、阅题法、讲解法等。第四点,备练习题,这是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大方面,侧重课堂教学中。
1.课堂氛围要民主,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角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主体,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2.教学过程要适时质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认知心理学认为:环境不变,对于学习着就没有新的挑战,任务也枯燥无味。常言道,思维活跃在疑路的交叉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答案的处理,教师千万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进行主动的创造”。鼓励学生向学生质疑,向老师质疑,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3.实施开放教学,不拘一格。(1)一节课纵然有预设,但毕竟还有生成,因而,一节课有时会成为谈心课、交流课;(2)不论是教师设疑,还是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需争取使人人都动脑,人人都能成功,不要有偏见,更不能歧视差贫生。“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通过引导、鼓励,树立自尊、自信。(3)上课要有艺术味道。如人情味、幽默味、情趣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引之以趣”。要注意自悟味,在学生获得科学理论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引导他们分析社会热点、难点,从而使其调整视角、转变观念,升华思想,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4.讲课一定要务实。杜绝“假、大、空”。如果学生不能认同,反而会引起反感。
5.时代性。思想政治课被赋予鲜明的时代味,将抽象理论适时地融入社会生活,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教室在实践中要努力探索,多反思、多总结,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适应性、多样性、灵活性的使用,刻意制造一种民主的乐学情景,渲染一种师生互动氛围,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能真正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塑造个性、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篇5: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何生璀
(甘肃省积石山县别藏中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知识、认识真理和知识发展的主体。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还要教学语言的提炼,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一个老师即使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效果也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语气使用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便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一、巧用地理地图让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而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地图和文字都丰富,各种地理地图里面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用地图,以地图做指导,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地理规律,逐步形成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讲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前,老师点讲述在后的原则,尽量地减少一节课教师的讲,指导学生会使用地理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竞争
新课程地理以“人和地理关系为主线”,注重“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切入,注重教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竞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新课改要求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地理教学,老师最好在课堂活动中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该把一节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嘴,进行积极的思维,由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所学内容,进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要加强对乡土教材的补充
高中地理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中要实践素质教育。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补充,并通过收集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获取更多的乡土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气候”时,让学生收集反映本地区的气候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气候知识的了解。
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追求知识,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教育创新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人才。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敢于探索、开拓创新中学得更多的新知识,以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篇6: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观念,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如,一位教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以她自然而亲切的教态,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他想方设法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没有焦虑感,没有恐惧感。他在教学生读书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齐读,默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范读课文时,按一般的范读方法是听教师范读。可这位老师是问学生愿意听谁读。还有不少老师克服了以前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的方式,而是有意识地走到学生跟前和学生讲话。学生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起来发言,也可以坐在位子上发言;可以按教师指名发言,也可以抢答;学生可以同意教师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学生还可以轻声和同桌交换意见。他们这样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发挥。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猴子下山》一课时,用纸板做了一只猴子。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耍木偶的方法把小猴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雨》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唱《小雨》这首歌,由歌词导入:“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有位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出示课题后,老师问:“看见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海底到底是怎样的?”老师说:“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底的风光。”然后播放《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瞪着眼睛露出惊异的目光、时而会心地笑笑,时而学着动物发出嗡嗡、叽叽、喳喳等各种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不少教师上课很严肃,老是冷面孔。学生的发言稍有差错。教师便一票否决,老师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伤害,灵性受到了扼杀。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从不让学生难堪,他们知道怎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如:在《挑山工》一课教学中,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你会像挑山工一样永远向前”、“你能从书本上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是很好的方法”。
“志从趣生”。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健康的发挥。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初生牛犊不畏虎”正是这种好胜心里,作“不畏”的支柱。在世界单项性的球、棋赛史上,许多新手能击败名将的一个原因,就是新手的好胜心强。因此,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将是一个莫大的资源开发,如:再讲《落花生》一课中,课堂最后几分钟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崔永元,搞一个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学生想做像桃子、石榴那样的人分一组,想做像花生一样人分为一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第一轮讲自己为什么愿意做那样的人。第二轮讲对方的不足。第三轮讲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以礼服人,以情动人。教师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后辩论,辩论时只见一个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争得红红的,真是激烈非常,还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开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景的合作者,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篇7:探讨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探讨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进步,国民更加注重教育,在学习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向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起到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就应该听从教师的,其实教师、教材、教学应该起到服务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轻松的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现主体的地位。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引言
我们国家很久以前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虽然英语在教
学中处于很高的地位,但是我們国家的英语教学还处在劣势的地位。很多旧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英语知识的教学。这就导致了英语人才的短缺成了教育界最头疼的问题。[1]
教学、教师、学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但在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指路的明灯,是学生迷茫中遇见的灯塔,所以要想学生爱上英语,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心,用教师的风采吸引学生,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教师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臣服。学生对英语教师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出发慢慢引入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难点,学生会气馁无法提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奖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外和课内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成立课外小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在课间对课堂上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放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方案,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做到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喜欢上英语课。[3]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气氛
想让学生爱上英语,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情绪表现,都会把情绪带给学生。所以教师一定在课堂上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如何能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首先需要每天微笑的面对学生教学,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不惧怕教师是营造良好气氛的课堂上的第一步。其次教师教课的时候可以换一种幽默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愉快的上课,不让学生有紧张压抑感。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予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欢笑中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中的角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曾经有位初出茅庐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英语课的时候,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让学生角色扮演宝宝,让其他学生扮演家长,学生突然嚎啕大哭,教师惊呆后经过了解这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很想念母亲,所以在教师让其他学生扮演母亲的时候,学生触景生情哭了出来,发生这样的情况整堂课学生都无法用心在听下去,其他学生也会受到这位学生的影响,无法继续听讲下去,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教师无法预料到的,所以教师在调动课堂气氛的时候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的接受英语。
三、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对情景教学的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情景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在这个气氛中感受英语了解英语学习英语。情景教学是有很大的成效的,其中情景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是抽象的、感性的、理性的一座桥梁。可是使学生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对教材的认识加深。学校可以组织整个年组的学生一起分组进行情景模式,然后进行比拼,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更加挖掘自身的优点。[4]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的桥梁,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5]
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看到英语就犯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是因归于终身学习。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培养讨论的习惯,可以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有良好的政治面貌,要有积极的态度,提高个人素养,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拓展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教师对自己创新的提高就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感染力。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话语,多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和学校应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阶段,也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明白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努力展现学生自身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闫德慧.以生为本 创设高效课堂-谈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S2:247-248.
[2]雷岚.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田.科技信息,,巧:270-271.
[3]李峰.论高中英语主体性教学的几点探索认识田.中国校外教育,2011,13:73.
[4]李德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主体课堂实践田.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137-138
[5]邱琳.高中英语主体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对策探究田.英语广场(学术研究),,0:4123.
篇8: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意识是前提,良好学习习惯是前提,教师的点拨提供了工具,必要的交流促进了提高,真正使学生从数学学习获得乐趣。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意识;习惯;点拨;交流;乐趣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在教学提倡的重要理念,教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大脑没有动起来,不能主动学习,还是不能有好的效果。数学更是因为其学科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明知数学很重要也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许多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数学本身特点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是关键。俗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学习的自主意识,被动地学习可以说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学生的学习不是无条件的,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但学习如果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怎么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想动,想主动去学习。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认可,让他人认可有很多方法,直接表扬是一种,会做题目体现自身能力也是其中一种,例如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发下相关的简单预习练习,可以说每一个同学都会做,这样学生自然有了信心,然后再安排学生做一些较难题目,循序渐进。许多学生不想学习数学是没有信心,不敢去学,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有了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兴趣去学,想去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基础。好的习惯是解决问题前提,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更需要好的习惯。课前是否预习,基础题目是否真会做,会不会考虑相应的变式,课后是否反思总结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这样的.习惯吗?许多学生因为没有好的习惯,从而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上课时间毕竟有限,课上如果有没听明白的课后又不问,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当然没有兴趣了,没有兴趣就更不可能主动学习了。如何养成好习惯呢?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可以用任务的形式引导,也可以上课时引导。例如学新内容时的创设情境,举例说明,变式训练,课堂小结等都可以让学生做,自然成习惯,水到渠成。习惯一旦形成,为学生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第三,让学生学会从学习数学中获得乐趣有促进作用。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兴趣和乐趣一样,其实是一种误解。有了兴趣才能发现乐趣,但有兴趣并不一定都能发现乐趣,也是需要条件的。有了兴趣后还可能又失去,比如说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再比如兴趣比较多时,难免出现问题。怎样能让兴趣持久?最好是让学生感到其中有乐趣。数学因其学科特点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但并不是完全枯燥无味的。
首先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比如说较难理解的函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变量的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经验与实践的联系等,让学生从中感到与生活很近,从函数中有时可以预知一些未知的事情,从中找到乐趣。其次还可以从做题中找乐趣,机械性地做题显然不行,让学生会做一道题方法较多,可直接教给他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也可以师生互动,相互验证,把枯燥的解题变成一种游戏,学生自然高兴了。有了乐趣后兴趣更高了,这也是一节课为什么讲法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第四,教师的学法点拨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力工具。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很多,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等,但在具体做题时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这在很多时侯限制了学生思维,不能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局限性很明显。其实数学问题很多地方思想方法是雷同的,适当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效果显著。要想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要的。因此教师的适当点拨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在这里发挥相应作用,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工具,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第五,及时的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现代课堂教学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这好像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动又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回答问题,板书,讨论总结,像老师一样上黑板上讲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交流是必要的,只是一个学生讲,只是一部分学生板书回答是没有用的,要让学生交流,把不同的想法不同一问题出来。一个数学问题有时不仅包括一个知识点,还可以包括好多,还可以包括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做法,还可以包括变式,甚至还包括错误想法。都拿出来,都挖出来。如果学生每一节课都适当讨论交流,那么对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当然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许多的方法和措施,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解决的,需要循序渐进。学生的主动性能提高多少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好与差,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保障,教师的点拨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提高,同时产生乐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一定能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篇9: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论文
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施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日益突出。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想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要考虑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角色转变。只有当教师转变了课堂教学上的主宰角色,才能有效的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一、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在这方面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将促进其独特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
例如,教师在教学“遗传规律”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了解遗传规律基本的概念;让学习中等的学生能够运用遗传规律来解释一些遗传现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根据遗传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出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方案。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分层评价,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顾名思义就是指自己学习或独立学习。一个人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培养品德和个性,形成世界观,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以及由经验引起的其他行为变化都是自学。自学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特点。观察力是基础,记忆力是桥梁,思维力是核心,操作力是检验能力掌握与否的客观标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地纠正自己头脑中陈旧的“以教为主,以讲为主”的教学观点,并通过种种有效的办法纠正学生头脑中的依赖思想和怕动脑子的坏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面向每一个学生,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鉴别,主要是看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不是看大脑能装多少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
1.自学生疑。课堂上,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读书、看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仅能解决规定的问题,而且还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2.鼓励质疑。学生产生疑问后,将会迫切希望得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即使问题简单、古怪,教师也不能厌烦,更不能冷嘲热讽,而是要启发他们寻找答案。
3.讨论释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发动学生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出现异议的问题,教师巧妙地给予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得到发挥,主动性更强。
三、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即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而情感教育不是一门有体系的课程,它应该随时随地发生和渗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说范畴颇广,而又有一定偏重。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存在对学生主体探究新知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学活动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注重教学过程的情感教育,把教学内容、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使学生始终如一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觉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片断时,有的教师先出示图片资料: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念,让学生概括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从而启发学生产生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讨论、合作的民主课堂氛围中,真正实现了主体作用。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学习。
篇10: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论文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演示实验转化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针对课本上原有的一些演示实验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突出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加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1科学演示实验及其作用
初中科学新课程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并建立了包括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四方面的新的目标体系,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自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对周围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通过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为了配合教学内容的有效展开,教材中编排了需要教师亲自设计实施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初中科学教材中共有各类实验332个,其中学生实验42个,探究37,活动253个,而290个探究和活动当中又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演示实验是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新的目标体系看,科学演示实验常具有让学生全程参与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结论的得出,有助于主观的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操作要领、实验现象的分析等基本科学方法和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的直观手段,让学生对相关的科学知识点掌握的更加透彻。
2演示实验在课堂实践中的存在的不足
演示实验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科学课教学总离不来科学实验,因此教师的演示实验能否有效的进行已经对新课程理念能否有效落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教师的演示实验相对于科学实验的整体而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了它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演示实验的学生体验仅局限于学生的观察,主要是看和听,而不是亲自动手体验和实践,这样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就不够深刻。同时也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演示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学生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由于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当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的亲自体验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实验教学的真正落实,有利于课程新目标的达成。而对于一些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以演示实验展示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使其尽可能地克服演示实验的“硬伤“,使演示实验的价值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3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演示实验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3.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演示实验在科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可见度不高、不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在课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课本上一部分演示实验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开发,往往可以重新设计成课堂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能更快的成熟。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最大限度的转化为课堂学生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到大气的压强一课时,根据学校的现有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准备一套课堂学生自主实验器材:大小试管各一个(要求小试管刚好能插进大试管)、一个水槽(收集实验中下落的水)、一个装有水的烧杯;另外在准备一个试管,和试管相配的带有导管的橡胶塞。
实验一,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现有的器材,做一个把小试管插进大试管,然后到过来,小试管不会掉下来的装置(提醒:小组另一人做好小试管掉落后的接收工作);实验二,把另一试管装满水,塞紧橡胶塞,尝试用嘴吸试管中的水。实验开始后,会发现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而且随着实验进行,会发现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时时在发生变化,有不相信的,有沮丧的,有喜悦的……最终,通过小组间的成功经验的交流,大部分小组能够做到往大试管中加1/3左右的水,再插进小试管,倒过来后,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还会不断的向上运动,同时也知道不往大试管管中加水,小试管会掉下来的。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他们的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了,相互之间都在问“为什么加了水小试管就不掉下来了呢?”这时,老师就会问“小试管向上运动这是什么原因啊?”学生会想到是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时再问:“这个力是谁产生的?”学生就会发现只能是大气了,这样就能轻松接受大气压存在这一事实了。
后一个实验的结果,也让学生们很想不通,他们本以为会想吸酸奶一样的吸到水,可最终所有小组都没有吸到水,他们的求知欲再一次被激发了。这时老师可以总结:“你们证明了一个事实,这试管中的`水靠你们嘴的吸力是吸不到嘴中的。现在想想,这个装置和平时用吸管吸饮料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现在的装置是和空气隔离的,空气进不去。这时,教师再讲解平时吸饮料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且印象深刻。
3.2改演示实验为“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可见度和完整体验
演示实验应具有一定的可见度,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有些实验往往因后面的学生看不清而深感遗憾,有些不得不让学生课后逐个观看而消耗了许多精力。而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视频、照片等资源,可以有效的解决可见度低或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不能见到整个过程而带来的遗憾和体验的不完整性。
例如:初中科学中的相关化学演示实验,往往都具有可见度低的缺陷,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分析利用投影仪提高学生可见度的可操作性。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化学实验演示实验都可以通过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的更加清楚,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质量守恒定理实验”、“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实验”、化学反应变化中现象呈现,电学当中电表的读数等,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还有一些由于时间过长的实验,一些学生的体验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描述不清的,也可以通过录像、拍照,记录下当时的过程或瞬间,在课堂通过ppt课件辅助展示,可以大大提高演示实验带给学生的整体体验。例如,在观察蜗牛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用相机拍下在哪里找到蜗牛的,也可以拍下蜗牛进食前后的照片,这样学生一看照片就知道蜗牛喜欢什么环境,通过进食前后照片的对照,就知道蜗牛吃什么了等等。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课外活动都可以用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再通过教师的整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资源,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能否把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更加喜欢,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的学生体验实践活动。作为初中的科学教师,我们不能“只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我们有责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演示实验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改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探究的勇气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2]毕田增,周卫勇.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七―九年级科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篇11: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论文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论文
摘要:分析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阐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总结课改实践的体会,明确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关注实施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主体认识实践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只强调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很少考虑学生的体育需要。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单一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1、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教师转变角色,提高主体学习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把体育课看作是自己的健身娱乐课堂,树立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做到:(1)备课时心中有学生;(2)在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要会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到积极参与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2、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其乐融融;对学习是否积极;学习信心是否增强等。实践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3)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学生。(4)要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决策。
3、“让学生扮演主角”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活动形成有机联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甚至还会悟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三、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主体性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绝不能贬低和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所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教法手段、运动经验、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都要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体育教学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探究式。
四、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学生在体能、技能、爱好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一个学生无需付出多大努力100m跑成绩可达14秒,另一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也只能跑出16秒的成绩。这就是客观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是后天难以弥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就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遭受挫折或失败。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
创造性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不能总用硬性的教学安排把学生捆绑住,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要留时间让学生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反之,过分强调有序、强调精细安排,就会僵化、会顾此失彼,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3、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年来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法上还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教学法。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主要是从技术学习的角度把教学设计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模式。教学的落脚点是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操作上采取由浅入深,从分解到完整的循序渐进方式。这种课堂结构的弊端是重教学内容轻教学对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的过程轻学的过程,显然,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实现。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2]袁端堂对“自主学习”教学思考中国学校体育
[3余跃忠浅议好课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
篇12:高校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高校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质量监控体系 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环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监控主体单一、缺位等缺陷,必须改革监控模式,实现质量监控由单视角向多视角转变。文章从教师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主体的观点入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主编、主导、主检和主管作用。
随着教育部评估工作的推进,各高校纷纷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的甚至参照ISO9001管理标准,建立了各种规范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也进行了层层分解,然而,全员参与的问题未能完全解决,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其原因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由教务处、院系、教研室领导承担,教师仍然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人翁作用,应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缺位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条件、教风学风状况、教学效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管理系统。实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解决谁来监控的问题,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哪些。从目前情况看,对谁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以下几个片面认识:
其一,监控主体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认为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为了评估,是学校领导的事,是新的行政性检查、评比,检查过了即可完事大吉;似乎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的事;认为质量监控体系和传统的目标管理、教学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变一变形式而已,教师认为与己无关。
其二,将教师看做被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成为“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有抵触情绪。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师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教师只要按程序写好计划、备好课、准备好教学资料、按教学课程表上课就行了。
其三,教学过程难以监控。职能部门认为,教学过程的监控难度太大,它不像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监控,只能对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环节进行,如教学环境(教室、灯光等)、教学进度、教学设备的检查以及教学计划、教案、课程考试等环节的审核。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是否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效教学重视不够。似乎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部,而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和学科专业质量等缺少质量监控。
其四,教学监控过程是走过场,对审核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虽有解决的方法却未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对效果怎样、会不会再发生则关心较少;更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缺少宏观规划。
其五,片面夸大学生在教学监控中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学质量高不高、教学效果好不好由学生说了算,有的甚至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其六,教师缺乏管理意识。从教师个人意愿出发,在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面随意,开设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科学依据。
二、对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的思考
1.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应是多元的。教学质量是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①高校每一个院(系)、处室教职员工的教学、服务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一是教务处、院(系)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体作用;二是成立各级教学督导组,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专家主体;三是组建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学生主体;四是引进社会各行各业专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社会主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策划与组织,因此,教师也应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若干个小的质量环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产品)实行的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的控制。即对形成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所有保证计划实施的教学文件的编制,以及招生、师资、设备、教材、学生管理、毕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严格的监控下进行,确保在计划—教学和培训—学生合格毕业各个环节的培养质量。因此可以说,质量体系是一个大的闭环管理系统,而这个大的系统又是由以质量要素为核心的若干管理闭环和以质量活动为内容的若干小管理闭环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过程中,大、中、小各个质量管理环均按照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进行闭环管理。各个质量管理环相互联系,没有若干个小质量管理环的高质量,就没有质量体系的高质量运行。
3.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活动的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对教师个体来说,处在各个中、小管理环的交汇处(或者说是处在质量体系的重要监测点上)充当着多种角色。既是被监测的对象,又是守卫在这个监测点的监测员;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质量活动的执行者,又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控制与管理的闭环中,教师作为质量活动的被监测者,所有质量活动都要接受上级的检查;作为监测员,要做好质量活动记录,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作为被管理者,教师必须服从上级的领导并接受业务指导,不断改进工作;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控制与管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质量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规范和一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教学准备,按教学的进度实施教学和训练;而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素质来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监控对象的管制,而应充分分析研究教师在被监控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减少教师对监控的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变对教师的监控过程为培养提高的过程。要重视育人过程,不断提高所用之人的水平,注重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教学过程管理是由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动的双边过程,教师教学的质量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和教师职业的独立性,每位教师承担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虽然学校职能部门对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却缺乏控制。多年来,各高校虽然都在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有的已把教学质量评估纳入质量体系,这无疑对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在课程教学这个小的质量管理闭环中,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角应该是教师。职能部门负责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前准备和教学进度,以及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环节进行检查;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有了主人翁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有效地组织质量活动。教师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控制,通过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指导解疑等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只有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协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学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纳入学校的质量体系,我们认为可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四个方面实施控制并编入程序,把课堂教学的质量活动作为质量记录归档,充分发挥教师以下四个作用:
1.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担当主编。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均有描述,但如何实施、怎样完成却是教师的创新工作。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作为主编,从目标分解到课时分配均需精心设计。教师要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吃透教学大纲,在内容、课时、授课方式以及实验和教学实习安排、技能考核项目的落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完成课程总目标的若干阶段计划,真正担负起主编的责任,既要防止出现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不一致的现象,又要制定单元教学和训练目标。
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控制,学校职能部门只能从教学进度方面实施调控,而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学目标的阶段实施计划是否完成,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自觉进行教学调控。在教学准备中,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的效果”,并进行双轨道教案设计,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块,既备教学目标又备学习目标,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活动又备学生活动。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为培养学生能力而教,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具体体现为:
(1)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3)教师的教学形式,转移到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4)突破教材体系,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当好主检。教学过程检查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职能部门通过教学检查、课程考试来了解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和训练过程实施控制。教学中查出的问题及其解决,不像企业流水线中的检测纠错那么快。因此,加强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应是主检查官。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综合练习或活动,以了解本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困难,并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及时归纳整理,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作为教师纠偏和辅导解疑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职能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
4.教师在不合格的纠正中充当主管。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某一课程不合格,相对于四年或五年的教育来说,仍是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一门课程不及格可以重修、补考;多门课程不及格,可以补学或退学。然而,对于某一课程而言,学生课程不及格却是一种结果。为此,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还应及时纠偏,行使该门课教学过程主要管理者的职责。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辅导解疑和补课,把学生的不合格消除在日常教学之中。辅导解疑的纠偏记录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考虑教育自身的特点,既要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编、主导、主检、主管作用,完成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的闭环管理,使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落到实处。
[注释]
①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1):21.
[参考文献]
冯永平.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J].中国农业教育,2003(1).
篇13: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娶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理念的更新,不少科学课教师犯难了:科学课难教了.实验室配备落后,教材尺度难以把握,课堂上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是茫茫然;当然,不少的`教师面临新问题,迎难而上,更新理念,创新教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材料,理性的认识.
作 者:闵毅 徐枝荣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墩棒小学,湖北,十堰,442212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篇15: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
[1] [2]
篇16: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探索论文
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探索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首先,受儒家传统文化中社会本位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强调人与社会相协调。人的存在意义是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为标示。人只是一个社会的原子,个人价值习惯于被理解为社会价值的从属,突出人对社会的依赖,强调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服从、责任。尽管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人开始受到关注,个人利益被高扬,但这只是一种显性的高扬,在文化的深处,在人们内心,低调、顺从还是一种习惯的选择。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肩负着通过一定的手段和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给广大大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较高的政治法律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任务。这一类课程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其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功利主义原则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未能免俗。在高校,一直主张的“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尽管还是在讲,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容易被“一切为了就业”的理念代替。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变得很尴尬。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将之规定为必修课,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和社会公众却认为这类课程是耽误学生时间,与学生的就业无关。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大学生们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纯粹理论”知识不感冒,更倾向于实用知识、技术操作性知识的研究,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懈怠、消极。这些因素综合在一块,已经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
首先,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念动摇,主体意识缺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应该看到还有部分教师对近些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重大变革和敏感问题认识模糊,对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问题上出现偏差,共产主义信仰淡化等导致立场不明,是非不分。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其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陈旧的甚至错误的教学观束缚,受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方面来看,其主体性发挥都不够。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持“以教材为唯一依据,以分数为最高评判标准”的教学观。他们只注重知识传授的结果性,轻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与结论的一致性,无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再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受评价和激励制度影响,主体性发挥不足。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由于所教科目的特殊性及教学效果的隐性化和滞后性,以及所提倡的抓科研,重视研究成果的影响,使教师的成长平台有限,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机制。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无疑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无助感,进而影响到其主体性的.正确发挥。
二、高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路径分析
1.坚持主体间性原则,确保教师主体功能到位
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将交互主体性原则运用于课程教学领域就意味着所有参与课程教学的力量都应该被看成是主体。它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有力量都是作为平等的主体而存在,而主体间的相互独立是其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基础。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是单纯传授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过程,而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交往过程中的心灵对话活动。在交往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两者之间是主体间交互信息共同提高的关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成为有效的主体,必须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包括教师对于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身份、主导性作用、所担负的具体使命、自身主体性活动对社会和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其次,教师要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观,树立双向交互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主客被动关系,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交流,进行观念碰撞,思想沟通,最后达到品德提高和修养升华。他们之间是一种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
2.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
首先要增强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这种素质包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站在无产阶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鲜明的政治观点,在面临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新情况时,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能及时给学生提供理性的指导。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教师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修养,深谙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知识,同时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必须广泛涉猎与所教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应对自如、融会贯通。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了解和理解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教条中解放出来,由呆板变得生动起来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3.多方联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环境
首先是要增强社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持与认同,提高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和工作乐趣感,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所教科目的倦怠。政府要在政策上进一步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专任教师的地位,观念上予以尊重,行为上予以表彰;社会各界要全面理性地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教学效果,正确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历史使命,免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不能承受之重;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资格制度等,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教师心理宣泄机制和职业培训系统,减轻职业压力。其次是高校自身也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任教师的支持,增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应该科学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合理确定任务和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量进行合理分摊;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发展性评价,进行个性评估,重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经费投入,在学科项目申请的效度、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等方面具体对待;要推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制的改革,采取民主高效的课程改革机制,使教师真正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掌控者、实践者。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问题,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漏洞和失误,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缺失问题的研究,并采取各种措施,内外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性。
★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探究环境伦理学本体论基础的批判与反思论文2022-10-31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2023-03-21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述职报告2023-07-13
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探讨教育论文2022-09-18
新理论背景下的英语教育及英语教师素质的探究论文2023-10-02
美学之于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论文2022-10-23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分析论文2024-03-06
英语教学在建构主义中的研究论文2022-11-17
探视阐释学角度下翻译中“解读”的教学论文2022-05-02
女性视角的幼儿园教师研究的论文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