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时间:2022-08-02 07:45:17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镇山河镇痛的木头”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篇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探讨论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判断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重视成绩的原因,数学课堂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构建充分发挥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积极学习提供环境支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学的作用,因此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使其通过自身实践将学习活动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力活动,从而更加积极的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机会,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创造条件让学生来参与到知识及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在学习环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圆圆的硬纸板,然后让学生在其中画出半径10厘米的圆,然后计算出其面积。之后,再让学生画出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并剪下,让学生直观了解环形,并立即环形的面积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通过直观的参与。感知环形及其面积的计算。这种活跃的参与,不仅可以消除传统课堂中仅仅是听的呆板,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等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给学生积极的讨论空间,更能够促进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和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班级的民主及平等,同时能够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供平台和可能,不仅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及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某个新的概念,学生大都知识一种感性的认识,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进一步的'剖析,教师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找到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自己发挥自我主动性,探究知识的内涵及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加成就感。如在学习梯形时,教师提出去掉概念中的“只”和“四边形”是不是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去掉“只”字,梯形的概念就变成了“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如此的话长方形及正方形也会满足这一条件。如果去掉“四边形”,就变成了“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梯形”,而五边形、六边形也可以满足这一条件。因此通过多方讨论和判断,明显梯形概念中不能去掉“只”和“四边形”。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好学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促进学生爱学、好学、自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该门学科的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性的设置学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的设置各种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完成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将静态的数学知识使其动态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张上能不能画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来想象怎么画出来?在这种问题引导下,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思考,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了这一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进行探索、研讨,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探究、发现,增加学习体验,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教师要首先清楚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数学能力,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组,不仅要实行组内的合作和竞争,同时也兼顾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教学中,既要体现合作,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加强团队合作,让学习好的带动和帮助学习差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及你追我赶的竞争学习氛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在小组及个人学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来解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充实到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学习中。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必须的材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确,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量一量、剪一剪,然后进行拼接等,在操作中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比哪组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一堆写着三角形某个角度数的卡片中找出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卡片,来将其拼成三角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拼图来加深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理解,同时能够提高合作能力,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发挥自我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学好数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嫱.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19).

[2]宋利娟.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赤子,2016,(19).

[3]黄勤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6,(36).

篇2: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初中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学习数学相对困难.

作 者:李文军  作者单位:阜宁县合利镇北汛初级中学,江苏,阜宁,22443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摘 要: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学习, 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观察能力; 方式; 探索;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 基本上是老师讲, 学生听, 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学习, 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改进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 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 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 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

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 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 意味着参与, 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 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 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 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 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 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 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 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 重视数学活动

1. 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 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 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 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 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 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 从而增进创新技能。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2.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 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 然后启发

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 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 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 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 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 在教学中, 我们广大教师要做好组织者,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尽量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 并应用于实践。

篇4: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网友来稿)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网友来稿)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杨公平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键是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六要”“六忌”。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这样一篇文言文时,对于蔡桓公所说的“寡人无疾”这句话,让学生模拟蔡桓公说话的语气、神态,而且一连叫了好几位同学来做,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再如程翔老师在教授《卖炭翁》一文时,对于文中“手把文书口称敕”这句话,也是让很多学生大胆想象、模仿,使学生体会宫廷爪牙的蛮横和卖炭翁的艰辛。再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家庭》,对剧中人物和性格也做了简单规定:好吃懒做、嗜烟如命的爸爸,勤快能干、说话唠叨的妈妈,还有一个任性顽皮的女儿。三位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达到了预期目的。三位教师都注意了精心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的学生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是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有时候上课前就圈定了要提问的学生的名单)参与讨论问题,起来发言的学生仅仅几个人,很多情况下还是重复发言,其他学生呢?也许有的在思考,也许有的一头雾水,也许有的开了小差,也许有的什么也没想――天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从更多学生的眼光来看,“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惟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了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四、要点面结合,忌泛泛而过。我们强调开展学生活动要面向全体,并不是说搞什么活动都是“大轰隆”:一起读、一起答、一起背……实践证明,过多的搞学生集体活动,只有“面”,没有“点”,效果往往不理想。应该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我认为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他就会把精力始终放在教学内容上,随时准备“出击”,这样就会少开小差、少走神;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为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第三个好处是,多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为了搞好点面结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什么样的学生来解决,应该心中有数,避免开展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要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先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他从小智力平平,生性顽皮,不爱学习,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创下了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送给他的评价是“聪明面孔笨肚肠”。自卑的阴影一度笼罩着他,使他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但五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位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钱梦龙布置了一项任务:在每次学新课前,把课文里的生字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一个长期被同学看不起的“老留级生”,居然还能承担如此光荣的任务,自然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由于爱语文老师,也爱上了语文课,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看来,教师的期待和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因此学生的活动很难让他满意,特别是有的老师执教公开课,总是希望学生的活动能按照自己设计的进行,一旦学生回答出了偏差,就不知道如何应付了,甚至对配合不好的学生“恨”得咬牙切齿,语文课上学生动辄获咎,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哪里还有什么参与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 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

当然,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宜,不能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奉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学生的无原则的迁就甚至是曲意的迎合。

六、要讲究实效,忌表演作秀。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拿学生活动为语文课“贴金”,片面追求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无视学科特点、冲淡教学重点、脱离教材特点,花样百出,哗众取宠,这种表演作秀式的学生活动往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写起来、用起来却破绽百出的尴尬局面。

开展学生活动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开展学生活动当作教学改革的点缀,否则,就会陷入为开展学生活动而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主义误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课堂的动态发展,讲究开展学生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保学生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参考资料:

①《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作者:顾振彪)

②《主体性教育》(作者:张天宝)

③《语文教育思想论》(作者:曹明海等 )

④《语文教育学》(主编:张鸿苓)

⑤《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作者:钱梦龙)

作者邮箱: ygp_jys@163.com

篇5: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网友来稿)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网友来稿)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杨公平

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尊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过去的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键是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的面前。我认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六要”“六忌”。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当然教学内容问题化,要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问题的设计要准确、巧妙、难易适当,有启发性、有实效性,而且要把握好发问的时机。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扁鹊见蔡桓公》这样一篇文言文时,对于蔡桓公所说的“寡人无疾”这句话,让学生模拟蔡桓公说话的语气、神态,而且一连叫了好几位同学来做,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再如程翔老师在教授《卖炭翁》一文时,对于文中“手把文书口称敕”这句话,也是让很多学生大胆想象、模仿,使学生体会宫廷爪牙的蛮横和卖炭翁的艰辛。再比如,一位教师在作文课上,要求学生以《我的家庭》为题写一篇文章,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他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要大家推荐三位有表演才能的同学来演一个话剧,题目也是《我的

[1] [2] [3] [4]

篇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前者是选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现结合自己的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在讲完“长方体的认识”后,布置的作业是预习“正方体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讲课做好准备(包括学具)。这节课开始,同学们争着讲题。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都积极思考,都想问一个问题难住他,后来有几位学生问了几个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讲解的很清楚;最后,我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2]

篇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首先最主要的问题是搞清传统的“应试教育”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区别:前者是选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现结合自己的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在讲完“长方体的认识”后,布置的作业是预习“正方体的认识”并为下一节讲课做好准备(包括学具)。这节课开始,同学们争着讲题。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都积极思考,都想问一个问题难住他,后来有几位学生问了几个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讲解的很清楚;最后,我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讲好题的训练中判断题是最有效的训练题型之一。让学生讲,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判断题的训练来达到此目的。例如:让学生判断“2是最小的自然数”,学生会说:“错,0是最小的自然数,2不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这样说:“因为最小的自然数是0不是2,所以2是最小的自然数是错误的”。或者说:“虽然2是自然数,但是最小的自然数是0而不是2,因此2是最小的自然数是错误的”。这样在讲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的穿插了关联词语的训练,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另外,要做好  “三习”结合,也就是课前预习(感知)→课堂练习(理解、讲题)→课后复习(拓展、编题)。首先在上课之前,先要求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会对所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形成质疑。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学生就会全身贯注地去听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也为上课学生提问做了铺垫。在课堂练习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讲题并接受老师辅导,使其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课后复习与作业当中,更要为部分好的学生设置编题的机会,通过编题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以拓展,学以致用。

三、面向全体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以上是自己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改的点滴尝试,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但是,我想有一个基本点要确定,这就是教师要真正地做到精讲和精练。我相信,它将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篇8:打破教学常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打破教学常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按照教学计划,我们又该学习新的拼音字母了。

今天要学习的拼音字母是《 ai ei ui 》这一课。课堂上,我刚出示教学情境图,有几个学生已大声发出“ai ei ui”的音,其余学生也跟着喊起来,而且声音一个赛似一个响亮。此时,如果按教学常规进行教学肯定是不行的。我灵机一动,鼓励学生说:“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在学前班已经学过这三个拼音,可是这幅图还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哪个小朋友最守纪律,老师就奖励他当小老师讲给其他小朋听。”学生一听说要给别人当老师,迅速安静下来。等学生都坐好了,我就指一名学生到讲台上看图说话,并引出了“ ai ei ui”这三个字母。我又指着这三个字母说:“今天老师还要请坐得最好、声音最响、吐字最清楚的小朋友来教其他的小朋友呢!”学生更来劲了,坐得更端正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拼音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利用音节的四声练习组词并且鼓励他们说出一句话。当教到给“ ai”(爱)组词时,我想一年级的学生一定会说出“喜爱、爱护、爱劳动、爱学习、爱妈妈、爱老师”之类的词,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说出“谁爱劳动、谁爱学习”之类的句子,从而达到新课程中的要求,即“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谁知,就在这时,一个男孩子已站起来,大声说到:“爱情”。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已哄堂大笑,有的边笑边用手捂着嘴,偷眼望着我;有的同桌两个孩子互相对视着笑,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有的索性站起来,嘴里跟着喊:“噢,爱情!”还没等我说话,另一个男孩子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得意地大声喊道:“老师,我能组四个词:爱人、爱妻、亲爱、相爱”。有几个学生马上跟着起哄到:“噢,他有爱人喽!”全班学生又一次大笑起来。我连忙用手势示意学生安静。哪知课堂刚稍有平静,一个女孩因受方言的影响,站起来组出了 “ ai (爱)百五”。这边我刚否定了“ai(爱)百五”,那边学生早已笑成了一团。我拍了几次手,终于使喧闹的课堂安静下来。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大发雷霆,然后以扰乱课堂为名,狠狠训斥一番这几个学生。现在新课程要求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想一想,也不能说这几个词组错了,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境界有问题。他们毕竟还小,受电视、社会、家长及各种传播媒体的影响,对有些词的'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否则课堂也不会出现这种哄闹的局面。我轻声对孩子们说道:“你们组的词都没错,它们里面还蕴含着很深的含义呢!我们长大后会明白这些词的真正意思。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我们来到学校,应该爱什么,在家里,应该爱谁呢?”学生终于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爱护、爱劳动、爱爸爸、爱老师”等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使孩子们加深了对 “ai (爱 )”这个词的印象。

通过这堂打破教学常规的实践,使我明白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首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并根据一年级学生表现欲比较强烈的特点,把传统拼音教学中的“听老师读”变为“听同学读”,变教案为学案,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我想:只有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9:打破教学常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打破教学常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按照教学计划,我们又该学习新的拼音字母了。

今天要学习的拼音字母是《 ai ei ui 》这一课。课堂上,我刚出示教学情境图,有几个学生已大声发出“ai ei ui”的音,其余学生也跟着喊起来,而且声音一个赛似一个响亮。此时,如果按教学常规进行教学肯定是不行的。我灵机一动,鼓励学生说:“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在学前班已经学过这三个拼音,可是这幅图还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哪个小朋友最守纪律,老师就奖励他当小老师讲给其他小朋听。”学生一听说要给别人当老师,迅速安静下来。等学生都坐好了,我就指一名学生到讲台上看图说话,并引出了“ ai ei ui”这三个字母。我又指着这三个字母说:“今天老师还要请坐得最好、声音最响、吐字最清楚的小朋友来教其他的小朋友呢!”学生更来劲了,坐得更端正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拼音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利用音节的四声练习组词并且鼓励他们说出一句话。当教到给“ ai”(爱)组词时,我想一年级的.学生一定会说出“喜爱、爱护、爱劳动、爱学习、爱妈妈、爱老师”之类的词,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说出“谁爱劳动、谁爱学习”之类的句子,从而达到新课程中的要求,即“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谁知,就在这时,一个男孩子已站起来,大声说到:“爱情”。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已哄堂大笑,有的边笑边用手捂着嘴,偷眼望着我;有的同桌两个孩子互相对视着笑,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有的索性站起来,嘴里跟着喊:“噢,爱情!”还没等我说话,另一个男孩子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得意地大声喊道:“老师,我能组四个词:爱人、爱妻、亲爱、相爱”。有几个学生马上跟着起哄到:“噢,他有爱人喽!”全班学生又一次大笑起来。我连忙用手势示意学生安静。哪知课堂刚稍有平静,一个女孩因受方言的影响,站起来组出了 “ ai (爱)百五”。这边我刚否定了“ai(爱)百五”,那边学生早已笑成了一团。我拍了几次手,终于使喧闹的课堂安静下来。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大发雷霆,然后以扰乱课堂为名,狠狠训斥一番这几个学生。现在新课程要求课堂上要尊重学生,想一想,也不能说这几个词组错了,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境界有问题。他们毕竟还小,受电视、社会、家长及各种传播媒体的影响,对有些词的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否则课堂也不会出现这种哄闹的局面。我轻声对孩子们说道:“你们组的词都没错,它们里面还蕴含着很深的含义呢!我们长大后会明白这些词的真正意思。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我们来到学校,应该爱什么,在家里,应该爱谁呢?”学生终于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爱护、爱劳动、爱爸爸、爱老师”等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使孩子们加深了对 “ai (爱 )”这个词的印象。

通过这堂打破教学常规的实践,使我明白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首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并根据一年级学生表现欲比较强烈的特点,把传统拼音教学中的“听老师读”变为“听同学读”,变教案为学案,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1] [2]

篇10: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摘 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意识是前提,良好学习习惯是前提,教师的点拨提供了工具,必要的交流促进了提高,真正使学生从数学学习获得乐趣。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 自主意识;习惯;点拨;交流;乐趣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在教学提倡的重要理念,教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大脑没有动起来,不能主动学习,还是不能有好的效果。数学更是因为其学科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明知数学很重要也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许多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数学本身特点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是关键。俗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学习的自主意识,被动地学习可以说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学生的学习不是无条件的,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但学习如果没有学生的思考和记忆,没有学生主动的努力,他们的认识就无法实现,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他们学习。怎么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呢?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想动,想主动去学习。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他人认可,让他人认可有很多方法,直接表扬是一种,会做题目体现自身能力也是其中一种,例如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发下相关的简单预习练习,可以说每一个同学都会做,这样学生自然有了信心,然后再安排学生做一些较难题目,循序渐进。许多学生不想学习数学是没有信心,不敢去学,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从而有了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有兴趣去学,想去探究,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基础。好的习惯是解决问题前提,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更需要好的习惯。课前是否预习,基础题目是否真会做,会不会考虑相应的变式,课后是否反思总结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有这样的.习惯吗?许多学生因为没有好的习惯,从而没有能及时发现问题,上课时间毕竟有限,课上如果有没听明白的课后又不问,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当然没有兴趣了,没有兴趣就更不可能主动学习了。如何养成好习惯呢?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可以用任务的形式引导,也可以上课时引导。例如学新内容时的创设情境,举例说明,变式训练,课堂小结等都可以让学生做,自然成习惯,水到渠成。习惯一旦形成,为学生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第三,让学生学会从学习数学中获得乐趣有促进作用。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兴趣和乐趣一样,其实是一种误解。有了兴趣才能发现乐趣,但有兴趣并不一定都能发现乐趣,也是需要条件的。有了兴趣后还可能又失去,比如说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再比如兴趣比较多时,难免出现问题。怎样能让兴趣持久?最好是让学生感到其中有乐趣。数学因其学科特点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但并不是完全枯燥无味的。

首先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比如说较难理解的函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变量的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经验与实践的联系等,让学生从中感到与生活很近,从函数中有时可以预知一些未知的事情,从中找到乐趣。其次还可以从做题中找乐趣,机械性地做题显然不行,让学生会做一道题方法较多,可直接教给他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也可以师生互动,相互验证,把枯燥的解题变成一种游戏,学生自然高兴了。有了乐趣后兴趣更高了,这也是一节课为什么讲法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第四,教师的学法点拨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有力工具。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很多,类比、数形结合、转化等等,但在具体做题时许多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这在很多时侯限制了学生思维,不能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局限性很明显。其实数学问题很多地方思想方法是雷同的,适当的学习思想和方法效果显著。要想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要的。因此教师的适当点拨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在这里发挥相应作用,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工具,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第五,及时的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现代课堂教学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这好像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动又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回答问题,板书,讨论总结,像老师一样上黑板上讲等,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交流是必要的,只是一个学生讲,只是一部分学生板书回答是没有用的,要让学生交流,把不同的想法不同一问题出来。一个数学问题有时不仅包括一个知识点,还可以包括好多,还可以包括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做法,还可以包括变式,甚至还包括错误想法。都拿出来,都挖出来。如果学生每一节课都适当讨论交流,那么对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当然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许多的方法和措施,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解决的,需要循序渐进。学生的主动性能提高多少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好与差,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保障,教师的点拨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交流中可以获得提高,同时产生乐趣,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那么一定能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篇11: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娶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2: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近进;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娶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

[1] [2]

篇1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对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学时,只有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参与教学的热情才会饱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诚的心态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自己想做的,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他们的个体差异。

2.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各有特点的学生。教师要全面了解,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学习起点上都有进步,都有发展。

教学中要设计具有梯度的知识点和阶梯度的练习,让不同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下一个梯度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层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五位壮士不把敌人引上绝路,会怎样?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同学们认识到当千钧一发时刻,五位壮士这有这样才能彻底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到壮士们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导”学生疑问处,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主宰”,不是“法官”。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是一种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评价,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议问题答案组织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探究,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必然会有很大提高。

篇14:探讨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探讨英语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进步,国民更加注重教育,在学习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向起到领导者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起到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就应该听从教师的,其实教师、教材、教学应该起到服务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轻松的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体现主体的地位。

关键词:英语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引言

我们国家很久以前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虽然英语在教

学中处于很高的地位,但是我們国家的英语教学还处在劣势的地位。很多旧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英语知识的教学。这就导致了英语人才的短缺成了教育界最头疼的问题。[1]

教学、教师、学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但在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语教学效果较差,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是学生指路的明灯,是学生迷茫中遇见的灯塔,所以要想学生爱上英语,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心,用教师的风采吸引学生,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教师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臣服。学生对英语教师感兴趣就会对学习英语有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出发慢慢引入主题,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难点,学生会气馁无法提起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奖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外和课内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成立课外小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教师要在课间对课堂上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放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课后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方案,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做到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喜欢上英语课。[3]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气氛

想让学生爱上英语,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情绪表现,都会把情绪带给学生。所以教师一定在课堂上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如何能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首先需要每天微笑的面对学生教学,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不惧怕教师是营造良好气氛的课堂上的第一步。其次教师教课的时候可以换一种幽默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愉快的上课,不让学生有紧张压抑感。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给予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欢笑中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中的角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曾经有位初出茅庐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英语课的时候,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让学生角色扮演宝宝,让其他学生扮演家长,学生突然嚎啕大哭,教师惊呆后经过了解这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很想念母亲,所以在教师让其他学生扮演母亲的时候,学生触景生情哭了出来,发生这样的情况整堂课学生都无法用心在听下去,其他学生也会受到这位学生的影响,无法继续听讲下去,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教师无法预料到的,所以教师在调动课堂气氛的时候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的接受英语。

三、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对情景教学的内涵的认识是统一的。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情景教学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在这个气氛中感受英语了解英语学习英语。情景教学是有很大的成效的,其中情景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是抽象的、感性的、理性的一座桥梁。可是使学生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对教材的认识加深。学校可以组织整个年组的学生一起分组进行情景模式,然后进行比拼,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让学生更加挖掘自身的优点。[4]

情景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和教材之间建立的桥梁,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借助语言的感染力,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利用情景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5]

四、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看到英语就犯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是因归于终身学习。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培养讨论的习惯,可以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有良好的政治面貌,要有积极的态度,提高个人素养,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拓展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自己,教师对自己创新的提高就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感染力。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话语,多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和学校应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挖掘学生更多的潜能,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在教学阶段,也要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要明白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努力展现学生自身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闫德慧.以生为本 创设高效课堂-谈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S2:247-248.

[2]雷岚.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田.科技信息,,巧:270-271.

[3]李峰.论高中英语主体性教学的几点探索认识田.中国校外教育,2011,13:73.

[4]李德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主体课堂实践田.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137-138

[5]邱琳.高中英语主体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对策探究田.英语广场(学术研究),,0:4123.

篇15: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何生璀

(甘肃省积石山县别藏中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知识、认识真理和知识发展的主体。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还要教学语言的提炼,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一个老师即使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效果也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语气使用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便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一、巧用地理地图让学生自主学习

地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而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地图和文字都丰富,各种地理地图里面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用地图,以地图做指导,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地理规律,逐步形成地理技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讲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前,老师点讲述在后的原则,尽量地减少一节课教师的讲,指导学生会使用地理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逐渐树立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竞争

新课程地理以“人和地理关系为主线”,注重“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切入,注重教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竞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新课改要求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地理教学,老师最好在课堂活动中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该把一节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嘴,进行积极的思维,由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所学内容,进而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要加强对乡土教材的补充

高中地理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中要实践素质教育。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补充,并通过收集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获取更多的乡土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气候”时,让学生收集反映本地区的气候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气候知识的了解。

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树立学生课堂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追求知识,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教育创新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人才。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敢于探索、开拓创新中学得更多的新知识,以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篇16: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观念,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如,一位教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以她自然而亲切的教态,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他想方设法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没有焦虑感,没有恐惧感。他在教学生读书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齐读,默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范读课文时,按一般的范读方法是听教师范读。可这位老师是问学生愿意听谁读。还有不少老师克服了以前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的方式,而是有意识地走到学生跟前和学生讲话。学生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起来发言,也可以坐在位子上发言;可以按教师指名发言,也可以抢答;学生可以同意教师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学生还可以轻声和同桌交换意见。他们这样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发挥。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猴子下山》一课时,用纸板做了一只猴子。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耍木偶的方法把小猴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雨》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唱《小雨》这首歌,由歌词导入:“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有位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出示课题后,老师问:“看见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海底到底是怎样的?”老师说:“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底的风光。”然后播放《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瞪着眼睛露出惊异的目光、时而会心地笑笑,时而学着动物发出嗡嗡、叽叽、喳喳等各种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不少教师上课很严肃,老是冷面孔。学生的发言稍有差错。教师便一票否决,老师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伤害,灵性受到了扼杀。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从不让学生难堪,他们知道怎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如:在《挑山工》一课教学中,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你会像挑山工一样永远向前”、“你能从书本上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是很好的方法”。

“志从趣生”。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健康的发挥。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初生牛犊不畏虎”正是这种好胜心里,作“不畏”的支柱。在世界单项性的球、棋赛史上,许多新手能击败名将的一个原因,就是新手的好胜心强。因此,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将是一个莫大的资源开发,如:再讲《落花生》一课中,课堂最后几分钟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崔永元,搞一个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学生想做像桃子、石榴那样的人分一组,想做像花生一样人分为一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第一轮讲自己为什么愿意做那样的人。第二轮讲对方的不足。第三轮讲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以礼服人,以情动人。教师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后辩论,辩论时只见一个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争得红红的,真是激烈非常,还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开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景的合作者,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几个策略论文

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生班级教育教学管理探讨论文

英语阅读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写什么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探视阐释学角度下翻译中“解读”的教学论文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的作用论文2023-08-17

探析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有效策略论文2024-03-09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4000字2024-02-05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论文2024-05-05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2023-03-28

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策略论文2023-07-1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2024-01-29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2023-11-15

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运用论文2022-06-12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