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时间:2022-08-10 07:39: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推荐6篇)由网友“桃子小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篇1: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晓鸽)昨天,教育部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报告称,,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质量首个国家报告

昨天上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包括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及3本专题报告《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介绍,4本报告统分结合、各有侧重,突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研制过程中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

高校毛入学率高于全球水平

质量报告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基础支撑。20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井喷式增长。与相比,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从到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2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创新创业教育仍是高校软肋

同时,报告也坦言,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不够、一不高”。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绩效评价不力,不少高校“等靠要”思想还相当严重,对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一不高”是指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

篇2:教育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非延长义务教育

教育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非延长义务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日前,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以下简称《攻坚计划》),对如期实现2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进行了部署。需要注意的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非延长义务教育,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

一方面,基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现实,夯实基础比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更切实际。由于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突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于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基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现实,推进普及比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更切实际。围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普及攻坚力度,是高中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如果要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则意味着高中教育要同时实现强制、免费和普及,目前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一,从“强制”的要求看,将高中教育作为强制教育的条件还不具备。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如果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势必要求初中毕业生在完成初中学业后必须接受高中教育。从高中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看,解决经费保障水平较低,一些地方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值得关注的是,即使高中教育资源已经非常充足,初中毕业生是否依然可以在升学与就业上进行自主选择,而不受强制性约束,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没有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就有这方面因素的考虑。

第二,从“免费”的要求看,实现高中教育全面免费的条件还不具备。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经费普遍短缺,“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需投入经费的地方还很多。如:高中学校公用经费普遍不足,部分地方甚至出现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学校债务负担较重,高中教育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困难。也正因如此,《攻坚计划》提出:各地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要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就高中免费而言,从国家层面推进高中免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思路。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最困难、最急需的群体和领域,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选择。

即便目前一些地方实行了高中免费教育,也不等同于将高中纳入了义务教育,因为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需要经过立法程序。同时,从地方层面推进高中免费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可急于求成。正如陈宝生部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所说的:我们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出发,不办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是不是要免费,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精准发力,保障公平。

第三,从“普及”的要求看,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仍需攻坚克难。虽然近年来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但普及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为:部分地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依然较低,很多地方距有质量的普及仍存在较大差距。如期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有质量的普及,必须找准突出问题,聚焦薄弱环节,集中力量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攻坚计划》就如何做好普及攻坚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要求在扩充资源、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完善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总之,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不能划等号。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非延长义务教育;经过攻坚克难如期实现普及目标,高中也不会因此就成了义务教育,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和把握。

篇3:成都计划未来普及高等教育

成都计划未来10年普及高等教育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成都将建设成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和教育科学发展的样板,中西部地区教育环境最佳、教育水平最高、教育品质最优的城市,力争中西部第一,走在全国前列。

均衡配置生源 遏制择校行为

根据《方案》,成都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包括统筹城乡学校布局行动计划、教育公平行动计划、素质教育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攻坚行动计划、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终身教育行动计划、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教师待遇和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等。

我市将统筹布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积极发展单设高中。加大消除城乡薄弱学校工作力度。均衡配置生源,有效遏制城市义务教育择校行为,消除大班额。加大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生比例。完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制度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市还将推进市属高校改革,创新“人才产销衔接”培养模式,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我市将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职业学校按市场机制办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形成行业、企业、个人等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子,建成一批示范性中职、高职和实训基地。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制度。以区(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抓手,建设好5所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打造6个公共实训基地和8个专业职教集团,组建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集团。

组建“成都社区大学”

我市将实施终身教育行动计划,依托成都电大,组建“成都社区大学”,构建以社区大学为龙头、各区(市)县社区教育学院为骨干、各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社区教育学校,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全市社区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教育网络体系。记者钟蓓

三步跨迈 让城乡居民子女享优质教育

第一阶段

初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0―3岁婴幼儿教育,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新增劳动力预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二阶段

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子女享有优质教育的需求。有效提供0―6岁婴幼儿教育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8%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新增劳动力预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三阶段

―年

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子女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满足0―6岁婴幼儿对优质教育的服务需求。实现义务教育优质高效发展。高中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篇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历史性地写入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全国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义重大,反映国民对学历普及教育要求提高了。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非高中实行义务教育,我国仍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如果地方没有做到普及,就是违法,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普及不带有强制性。”

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近日,教育部基础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在出席清华附中建校100周年的论坛上介绍,我国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在43%左右,到已经超过86%。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达到基本普及。“从基本普及到普及反映了要求更高了。”

高中教育的普及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不少发达地区早已经普及了,但农村及边远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教育扶贫迫在眉睫,取消中考只在眼前。

高中阶段教育不仅包括普通高中教育,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义务教育后分流,公开数据显示,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28.9万人,在校生1802.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96.6万人,在校生2400.5万人。中职占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普及高中教育,目前关键在提高中职的质量和吸引力。目前中职教育存在萎缩现象,提高中职质量,关键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个性与特色,提高吸引力,则主要在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不要让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学非所用,所学专业与就业不对口;二是社会用人对职业学校学生有歧视,不公平;三是,职业教育最高学历是大专,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历上升通道。“必须衔接好职业教育高中、大专、本科甚是更高学历教育,才可能逐步化解普通高中热、职业教育冷现象。”

篇5:五中全会教育解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全会提出,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这里的普及,应该是在毛入学率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90%以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6.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纲要》规定的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即为90%。

由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也提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但王烽坦言,这些年,中职规模在萎缩。

王烽说,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有了选择权,但按照现有中考招生模式,分数高的可以升入高中,而分数低的将面临该去中职还是不上学的选择。

“有一些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质量并不好,对学生找工作和工作收入的帮助并不大。”王烽说,这就导致一些初中毕业生放弃深造,而直接当学徒、就业。

因此,王烽建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一点在于要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据其透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中职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发展是提高中职吸引力的关键;部分地方学校已在实行高职、中职贯通培养、拓宽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等措施,也提升了中职吸引力。

附:公报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 ○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 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篇6:五中全会教育解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基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执政理念,派送给人民的“民生大红包”,也是家境贫困的莘莘学子企盼的福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宏伟事业。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责任高于天,使命重如山。

“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党的以来,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五年努力,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显著增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达到92.6%。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中高国家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5.83%。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教育保障切实加强,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经费这几年都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13亿人口、2.6亿学生、1400万教师。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仍是短板、弱项。“家贫子读书”,治贫要先治愚,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光是口号,而应该成为我们扎扎实实的行动。

在希望工程孕育时刻,大眼睛姑娘苏明娟“我要读书”渴求的呼唤,至今令人刻骨铭心。春节联欢晚会上,打工子弟的诗朗诵《心里话》有这么几句:“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闻者无不为之心酸。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再也不需要提心吊胆了,随着教育公平的进一步推进,你们同样能接受优质教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圆梦人。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参考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校园足球工作计划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普及发展论文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未来三年工作计划

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总结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方案

竞赛计划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方案

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育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推荐6篇)】相关文章:

踢毽子活动方案2024-03-31

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方案2023-01-08

健康素养咨询活动方案2022-07-12

银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简报2023-12-10

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2024-05-16

第二十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方案2023-03-27

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创新教育理念 促进经济发展2023-05-06

小学器乐教学总结2022-07-21

教师六五普法征文2023-02-02

行动方案2022-11-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