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不滚泥”为你分享8篇“杨玉环籍贯争议”,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杨玉环籍贯争议
她是一个传奇的女子。杨贵妃得到唐太宗的宠幸后,就一步登天了。如今,人们对于她是哪里人存在着一些争议。
杨贵妃个人资料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六月一日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宝四载(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距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整十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38岁的杨贵妃被缢死,香消玉散。
篇2:杨玉环籍贯争议
永乐县说法
《杨太真外传》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反驳:由此可以充分证明,杨玉环祖籍并不是蒲州永乐,更不是出生于蒲州永乐,只不过是在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
华阴县说法
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反驳:迁居三代后就不属于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杨汪的曾祖父杨尚希籍贯都有南北朝时弘农灵宝(今河南灵宝市)、隋朝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两种说法,说杨玉环祖籍在弘农郡华阴县太过草率。而且持“华阴说”观点的人很明显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这些人连杨尚希出生在什么朝代都搞不清楚。
容州说法
漏洞一:广西容县有一块当地人自认为唐代的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反驳:天宝十五载(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乱,不知许子真是怎样提前,在天宝四年就预知了杨贵妃的遭遇。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关于这个许子真的记载,除了容县以外,是完全没有,可见其一点名气都没有,或者这个人其实就是当地人虚构出来的。而容县把许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实上一个小小是四门助教只不过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因此,此碑文完全无任何权威性。
漏洞二:杨妃容州碑记,碑文不长:“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反驳:正史《旧唐书》与野史《杨太真外传》等均指明杨玉环的父亲名叫杨玄琰,而不是什么杨维。
反驳:杨贵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优越教育与容县当时闭塞落后的条件是极其不吻合的。[26]
漏洞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就是容县人。
反驳: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几乎整个亚洲的藩属国都会向唐朝进贡,隋唐大运河通南达北、一日千里,皇宫里的妃嫔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杨玉环喜欢吃哪里的特产并不代表她就是哪里人,很多我国人都喜欢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县石碑碑文: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
反驳:《旧唐书》等正史均记载杨玉环于天宝四年为贵妃。
阌乡县说法
关于杨玉环的祖籍,有虢州阌乡说、山西蒲州永乐说、弘农华阴说等。种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杨玉环的父亲是杨玄琰。
《旧唐书》、《杨太真外传》[25] 等均指明杨玉环父亲为杨玄琰[4] ,包括其祖父杨志谦、高祖父杨令本、六世祖杨尚希等均记载是虢州阌乡人。这是有关杨玉环身世最为准确记载。抛开祖籍论,按照她父亲的籍贯也是虢州阌乡人。
蜀州说法
公元7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属遗腹子,父亲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4] 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反驳:《旧唐书》上的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叫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所以,持这种说法的人,都认为杨贵妃出生于蜀州。可是,没有一本正史文献记载她出生于蜀州,只是记载其童年的时候在蜀州度过的。杨贵妃既然是遗腹子,就根本不可能在杨玄琰死后的第二年出生于蜀州。古代的官员任期满或者死后,下一任官员马上就会来府上接任,而杨玄琰的家眷根本无处安身。杨玄琰生前任上的府邸并不是他自身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他的家,只是他当官时暂住的地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杨玉环的母亲是在杨玄琰死时当年返乡回家,于第二年在虢州阌乡生下杨玉环。
篇3:杨玉环籍贯的争议
关于杨玉环籍贯的争议
杨贵妃的籍贯问题,史学界历来众说不一,但从有关史料来看,考证为容县籍的依据较为充分。其中最具权威的根据是《全唐文》许子真所写《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碑记中称:“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容州杨冲,即今容县十里乡杨外村。许子真在唐天宝年间任四门助教,与贵妃是同时代的人物,熟悉她的身世,他所写的碑记,应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华阴县说法
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反驳】:迁居三代后就不属于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杨汪的曾祖父杨尚希籍贯都有南北朝时弘农灵宝(今河南灵宝市)、隋朝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两种说法,说杨玉环祖籍在弘农郡华阴县太过草率。而且持“华阴说”观点的人很明显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这些人连杨尚希出生在什么朝代都搞不清楚。
永乐县说法
《杨太真外传》 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反驳】:由此可以充分证明,杨玉环祖籍并不是蒲州永乐,更不是出生于蒲州永乐,只不过是在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
容州说法
漏洞一:广西容县有一块当地人自认为唐代的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反驳】:天宝十五载(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乱,不知许子真是怎样提前11年,在天宝四年就预知了杨贵妃的遭遇。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关于这个许子真的记载,除了容县以外,是完全没有,可见其一点名气都没有,或者这个人其实就是当地人虚构出来的。而容县把许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实上一个小小是四门助教只不过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因此,此碑文完全无任何权威性。
漏洞二:杨妃容州碑记,碑文不长:“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反驳】:正史《旧唐书》与野史《杨太真外传》 等均指明杨玉环的父亲名叫杨玄琰,而不是什么杨维。
【反驳】:杨贵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优越教育与容县当时闭塞落后的'条件是极其不吻合的。[26]
漏洞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就是容县人。
【反驳】: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几乎整个亚洲的藩属国都会向唐朝进贡,隋唐大运河通南达北、一日千里,皇宫里的妃嫔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杨玉环喜欢吃哪里的特产并不代表她就是哪里人,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县石碑碑文: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
【反驳】:《旧唐书》等正史均记载杨玉环于天宝四年为贵妃。
蜀州说法
公元718年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属遗腹子,父亲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 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反驳】:《旧唐书》上的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叫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所以,持这种说法的人,都认为杨贵妃出生于蜀州。可是,没有一本正史文献记载她出生于蜀州,只是记载其童年的时候在蜀州度过的。杨贵妃既然是遗腹子,就根本不可能在杨玄琰死后的第二年出生于蜀州。古代的官员任期满或者死后,下一任官员马上就会来府上接任,而杨玄琰的家眷根本无处安身。杨玄琰生前任上的府邸并不是他自身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他的家,只是他当官时暂住的地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杨玉环的母亲是在杨玄琰死时当年返乡回家,于第二年在虢州阌乡生下杨玉环。
阌乡县说法
关于杨玉环的祖籍,有虢州阌乡说、山西蒲州永乐说、弘农华阴说等。种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杨玉环的父亲是杨玄琰。
《旧唐书》、《杨太真外传》 等均指明杨玉环父亲为杨玄琰 ,包括其祖父杨志谦、高祖父杨令本、六世祖杨尚希等均记载是虢州阌乡人。这是有关杨玉环身世最为准确记载。抛开祖籍论,按照她父亲的籍贯也是虢州阌乡人。
篇4:杨玉环籍贯
杨玉环籍贯
永乐县说法
《杨太真外传》等古书中均记载:杨玉环随叔父迁至蒲州永乐之独头村。
反驳:由此可以充分证明,杨玉环祖籍并不是蒲州永乐,更不是出生于蒲州永乐,只不过是在当地生活过一段时间。
华阴县说法
杨玉环的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为华阴人。
反驳:迁居三代后就不属于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杨汪的曾祖父杨尚希籍贯都有南北朝时弘农灵宝(今河南灵宝市)、隋朝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两种说法,说杨玉环祖籍在弘农郡华阴县太过草率。而且持“华阴说”观点的人很明显难以自圆其说,因为这些人连杨尚希出生在什么朝代都搞不清楚。
容州说法
漏洞一:广西容县有一块当地人自认为唐代的石碑,记述着唐天宝四年四门助教许子真所写的《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并说这是杨贵妃事迹最早的记载。
反驳:天宝十五载(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乱,不知许子真是怎样提前,在天宝四年就预知了杨贵妃的遭遇。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关于这个许子真的记载,除了容县以外,是完全没有,可见其一点名气都没有,或者这个人其实就是当地人虚构出来的。而容县把许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实上一个小小是四门助教只不过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因此,此碑文完全无任何权威性。
漏洞二:杨妃容州碑记,碑文不长:“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
反驳:正史《旧唐书》与野史《杨太真外传》等均指明杨玉环的父亲名叫杨玄琰,而不是什么杨维。
反驳:杨贵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优越教育与容县当时闭塞落后的条件是极其不吻合的。[26]
漏洞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她就是容县人。
反驳: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几乎整个亚洲的藩属国都会向唐朝进贡,隋唐大运河通南达北、一日千里,皇宫里的'妃嫔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杨玉环喜欢吃哪里的特产并不代表她就是哪里人,很多我国人都喜欢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县石碑碑文:开元二十四年,明皇诏入内,号太真。
反驳:《旧唐书》等正史均记载杨玉环于天宝四年为贵妃。
阌乡县说法
关于杨玉环的祖籍,有虢州阌乡说、山西蒲州永乐说、弘农华阴说等。种种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杨玉环的父亲是杨玄琰。
《旧唐书》、《杨太真外传》[25] 等均指明杨玉环父亲为杨玄琰[4] ,包括其祖父杨志谦、高祖父杨令本、六世祖杨尚希等均记载是虢州阌乡人。这是有关杨玉环身世最为准确记载。抛开祖籍论,按照她父亲的籍贯也是虢州阌乡人。
蜀州说法
公元7杨玄琰卒,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属遗腹子,父亲出仕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蜀州。[4] 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时期,成都西边的崇州被称为蜀州。
反驳:《旧唐书》上的记载:杨贵妃的父亲叫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所以,持这种说法的人,都认为杨贵妃出生于蜀州。可是,没有一本正史文献记载她出生于蜀州,只是记载其童年的时候在蜀州度过的。杨贵妃既然是遗腹子,就根本不可能在杨玄琰死后的第二年出生于蜀州。古代的官员任期满或者死后,下一任官员马上就会来府上接任,而杨玄琰的家眷根本无处安身。杨玄琰生前任上的府邸并不是他自身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他的家,只是他当官时暂住的地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所以,杨玉环的母亲是在杨玄琰死时当年返乡回家,于第二年在虢州阌乡生下杨玉环。
知识扩展:杨贵妃怎么死的
死于马嵬坡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这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 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 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 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 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 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 指出:“所可注意者,乐 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 恐是受香山 (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 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 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 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 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 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 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吞金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 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 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
篇5:杨玉环的籍贯及生平简介
杨玉环的籍贯及生平简介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6月1日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杨贵妃籍贯?我们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人物的考评?
历史之中,不乏悬而未决的公案,历史人物的籍贯问题更是备受争议,就连韩国人都说孔子、西施是他们国家的人。现在社区里热烈讨论杨贵妃究竟是不是容县人,这也是在情理之中,文明的辩论能促进发展和进步。在这场辩论中,我欣赏绣江侠客的态度。我觉得对于历史人物的考评,应该持有三个基本的态度:
一、客观态度是基石
掺杂太多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的评判与公正背道而驰,当然更无法厘清历史事实和真相。
二、严肃态度是条件
文学来源于生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考评,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方能显示出应有的水准和素养。
三、研究态度是关键
为学问而学问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真正以研究的态度去考评历史,得到进步的不是单数的个人,而是多数的群体了。
篇6: 金庸的籍贯
金庸的籍贯
金庸籍贯是:浙江省海宁县。
相关阅读: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3年,浙江宁海人。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
15岁时,查良镛编写的《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出版,畅销省内外,初露才华。
17岁时,查良镛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写一篇题为《阿丽漫游记》的文章贴在学校墙报,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
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退学。
“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
19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我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圆自我的外交官之梦,查良镛毅然抛妻离职,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门”。由于种种原因,查良镛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南回香港。
查良镛重回《大公报》,不久就调到《新晚报》当副刊修改。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报》任职,两人遂成朋友。他们一齐下棋,一齐写棋话,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
篇7:王昌龄生年及其籍贯
王昌龄生年及其籍贯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存诗有一百七十余首,他诗名很大。
“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誉世称有王龙标、王江宁,在《王昌龄集》中存诗有一百七十余首。王昌龄生年早于李白、杜甫、高适、王维等人,他诗名很大,可史料记载无多,加大了对他研究的难度。近年来学界对王昌龄及其诗歌展开了各方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对于他的籍贯以及生年仍是众说纷纭,本文根据前人研究,以李云逸注《唐诗小集·王昌龄诗注》[1],试图对他的籍贯以及生年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论述。
一、王昌龄之生年
关于王昌龄的生年,由于资料甚少,今学者中有诸多说法。闻一多在其《唐诗大系》[2]中,推测王昌龄的生年在公元6,其根据未有陈述。谭优学《王昌龄行年考》[3]从闻一多之说,未有新论。傅璇琮《王昌龄事迹考略》[4]沿袭其说,推测出生年为公元690年。有胡问涛《王昌龄年谱诗系》[5]中认为生年为公元692年。后蒋长栋《王昌龄评传》[6]在谭、傅二人推论中推出生年应在公元695年。
以上诸家对王昌龄的生年均有考证,关于王昌龄的生年,从他自己的作品中寻求内证。
王维在《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中称昌龄为“江宁大兄”,王维生于公元7,则王昌龄生年早于王维,应在公元701年前。王昌龄有诗《代扶风主人答》,诗中先有描述自己西北边塞从军之行,从边塞归来,抱负未展,郁郁不得志,后诗人借扶风主人之口劝慰,“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天子初封禅,贤良发羽翰。”《旧唐书·玄宗本纪》[7]记载,玄宗封禅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冬,“初封禅”应在此后不久的公元726年间。此时,诗人刚从边塞归来,被主人称之为“少年”,这时他年龄应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若是生于公元690年或692年,此时已有三十多岁,若生于公元698年,当时则有二十八岁,称少年尚且合适。
又有王昌龄有诗《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该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此时诗人年近五十,再加上诗人年少家穷,身体不佳,年过半百早已白发苍苍,与诗中的“空老”也极为相符。
再有闻一多在《岑嘉州系年考证》[8]中提到,岑参作诗《送王大昌龄赴江宁》送王昌龄,该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诗中有“白首”二字,或见当时诗人年纪不小。昌龄生于公元698年,此时已有四十二岁,年近半在,说“白首”亦合适。然傅璇琮《王昌龄事迹新探》[9]一改旧日之说,认为岑参诗中所说“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只是一种设喻,说生逢明时未能得用,那就即使白首攻文,也是徒然。傅先生认为以“白首”证其生年并不严谨准确,因此,对王昌龄生年的推断大致可以确定在公元698—公元701年之间。
二、王昌龄之籍贯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历来说法有三:
“京兆王昌龄”见《旧唐书·文苑传》卷一九〇与《全唐诗》卷一四〇。
“太原王昌龄”见《唐才子传》与《河岳英灵集》。
“昌龄字少伯,江宁人”见《新唐书·文苑传》卷二〇三、《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唐诗品汇》。
史料对王昌龄记载并不详细,关于其籍贯且多有出处。今人根据史料多有研究,尚未有一定论。分析诸家之说后,可以认为“江宁”只是王昌龄官谥,既不是其郡望,也不是其籍贯。这一说法,现在研究者中多数赞同。
“太原王昌龄”之说,胡问涛先生否认了太原是其籍贯的说法。胡问涛先生在《王昌龄年谱诗系》中指出:《河岳英灵集》提到‘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义’云云,均不指籍贯。且认为昌龄是客居在太原,《洛阳尉刘晏与府椽诸公差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旧居太行北’,系指客居并州(山西太原)、潞州(山西长治)而言。” 胡先生否认了王昌龄太原人之说,认为诗中一个“旧”字,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过去的追忆。与王昌龄同一时期的殷璠在其《河岳英灵集》中记载是“太原王昌龄”,谭优学在《王昌龄行年考》中认为,殷璠是不会将王昌龄这样著名诗人的郡望写错,而且谭先生指出在当时是有用郡望作为称呼的习惯。蒋长栋先生在《王昌龄籍贯郡望辨》[10]中认为,“旧居”之“旧”,当“旧”到王昌龄父祖之辈或更为久远的岁月,因而也认为“太原”是王昌龄的郡望。但这一说法同样遭到了否定。
《唐才子传校注·王昌龄》[11]中否定了“太原似亦非其郡望”一说,依据为王昌龄在诗《宿灞上寄侍御玙弟》中提到的侍御弟王玙,昌龄与王玙属一房,因为在《旧唐书·王玙传》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12]记载,王玙为琅琊望族,王昌龄“当亦同此”。这个观点同样也遭到了质疑。傅先生论证时有举出一佐证:唐人传奇的《博异志》有称:“琅琊王昌龄自吴抵京国。”《博异志》毕竟为“传奇”,作为史料证据,其可信度远不足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的`记载,此其一。其二,王昌龄与王玙是否有关,这点史料记载无多,没有确信的证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王玙乃琅琊望族,身出豪门贵族,王玙父王绍,记载中只有玙一子,王昌龄若系王绍所生,作为朝庭命官,他也是不应该被遗漏。王玙的祖父王仲连、曾祖父王宠、高祖父王羲,也无法证明出与王昌龄的祖父同属一房而且,如《郑县宿陶发大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本家蓝溪下,非为渔戈故。无何穷困耕,且欲驰永路。”王昌龄在诗中曾多次提及家境贫寒,与王玙的家境相差甚远。因此,王昌龄与王玙是亲兄弟的可能甚微。
再回看《宿灞上寄侍御玙弟》,这首诗作于公元734年,诗人任职江宁丞间,因公事暂入长安,而此时的王玙已是身居要职。诗人才高位低,字里行间不乏在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借古讽今,直言无忌,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仕途晋升,而攀附权贵,寻族认亲,与王玙称兄道弟,这在门第之风依然盛行的唐代,并不少见。
王昌龄籍贯,应为京兆长安,这在他的诗中多次有证:《郑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本家蓝溪下”,蓝溪即是灞水。《别李浦之京》“故园进在灞陵西”;《灞上闲居》“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独游》“时从灞陵下,随钓往南涧”;《题灞池》“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水经注·渭水注》:“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也,是谓之霸上。”在王昌龄的诗中“灞水”、“灞陵”、“灞上”、“灞池”多次出现,而且每次出现都会是具体的一个点,可以推测出王昌龄的家乡应是在长安东南灞陵以西灞水以北的滋阳村,因此籍贯应为长安。
篇8:AboutYourAddressandNativePlace地址和籍贯
AboutYourAddressandNativePlace关于地址和籍贯
Key Sentences(重点句子)
34.Where do you live?
你住哪里?
35.What's your address?
你的住址是哪里?
36.What's your present address?
你现在的住址是哪里?
37.What's your permanent address?
你的永久性住址是哪里?
38.I live at 238 Zhongshan Road,Apt.401,Nanjing.
我住在南京市中山路238号401号房,
39.Could you tell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
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
40.Give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 please.
请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
41.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42.My telephone number is 3755818.
我的电话号码是3755818.
43.What is your birthplace?
你出生在哪里?
44.Where is your hometown?
你的籍贯是哪里?
45.Are you a resident of shanghai?
你是上海市居民吗?
46.My birthplace is SuZhou.
我的出生地是苏州。
47.My hometown is Tianjin.
我的家乡是天津。
48.Where is your domicile place?
你的户籍在哪里?
49.My domicile place is Nanjing.
我的户籍在南京。
Dialogue A
(I= Interviewer主试人A =Applicant应试人)
I:Where do you live?
A:I live at 238 Zhongshan Road,Apt 401,Nanjing.
I:What's your permanent address?
A:My permanent address is 238 Zhongshan Road,Apt 401,Nanjing.
I:What is your birthplace?
A:My birthplace is Suzhou.
I:Are you a resident of Shanghai?
A:No.
I:Where is your domicile place?
A:My domicile place is Nanjing.
I:Give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please.
A:(My telephone number is)3755818.
Dialogue B
I:What's your address?
A:My address is 57 Heping Road,Xuzhou.
I:Where are you working?
A:I'm working at Nanyuan Hotel at 178 Huaihai Road.
I:Where is your hometown?
A:My hometown is Suzhou.
I:Are you a local resident?
A:Yes,I am.I have been living in Xuzhou Since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Notes 注释
1.My address is 57 Heping Road,Xuzhou.
我的住址是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Where are you working?
你在哪里工作?
3.I'm working at Nanyuan Hotel at 178 Huaihai Road.
我在淮海路178号南园宾馆工作。
4.Are you a local resident?
你是当地居民吗?
5.I have been living in Xuzhou since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住在徐州。
Words and Expressions
address n.地址,住址
present a.目前的,现在的'
permanent a.不变的,永久的
resident n.居民
domicile n.户籍
local a.当地的,本地的
graduate v.毕业
★ 上诉状范本
★ 英语面试四大秘籍
★ 杨玉环与李白
★ 民事起诉状范本
★ 生平介绍范文
【杨玉环籍贯争议(精选8篇)】相关文章:
观看《长生殿》小说个人观后感800字2023-06-04
看妖猫传有感400字2023-12-22
浅谈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种种2023-03-20
《长生殿》读后感2023-12-12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2023-07-01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杨玉环爱情2022-10-25
白居易《长恨歌》的教学设计2023-11-02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美2022-05-07
观看《名利场》小说的观后感800字2023-12-23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论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