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4-30 01:35: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sumi”为你分享18篇“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许晓伟

摘要:到目前为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已经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新课标改革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选取一些暗含地理原理和概念的,并且是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在现实的高中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阻碍需要教师去解决,下面分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阻碍,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篇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所谓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指的是地理教师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地理案例展开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研究和学习经典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运用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又能传授给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优点有很多,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我将进行阐述。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

1.实用性、本土化的案例匮乏

在目前的地理教材中,缺乏跨课程、跨章节、跨知识点的综合性案例,而比较常见的却是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单一案例,而知识点单一的案例又缺乏争论和辩论的空间,所以,这些案例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时,目前课本上运用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案例转变而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很难把国外的案例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即使是一些本土化的案例,也存在着与现实生活脱节、质量不高的`现象。

2.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弱、积极性不高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比较冷淡,究其原因主要有:受到应试教育以及单一的学生评价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做练习题等能够快速提升成绩的学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课前准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此外,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和比较习惯,一旦采取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方式,学生就会觉得不适应。

3.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弱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艺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常年在学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往往忽视对在职教师的实践培训,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开展经典案例的思考、判断、学习和研究,最终影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水平的对策

1.紧扣教学内容,探索和搜集本土化的案例

探索和搜集本土化的案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博览群书,还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有一颗善于发现本土化案例的眼睛。但是,因为地理教师平时还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地理教师在收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

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搜寻本土化的地理案例的同时,还要善于自编、改编案例,来满足日常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需求。

2.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参与意识

学生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处于关键的地位。针对学生案例教学适应能力和参与意识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处理:一是教师要想尽办法改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错误认识和落后观念,向他们介绍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摸清每个学生的特点、想法以及需求,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水平上的差异,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自身的努力学习;二是教育部门对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每一位地理教师都要把提高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作为努力的方向,要多参与案例教学的比赛、观摩以及理论研讨活动,并且平时多研究和学习国内经典的地理案例,做到融会贯通,同时要主动地向有经验的、案例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学习,借鉴和总结他们良好的案例教学方法,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校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虽然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毕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需要一线的地理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勇于创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细节问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发

挥教师的主导性,使地理教学富有启发性和生动性,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对知识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学尧。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157)。

[2]罗剑平。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探讨[J]。政史地教学研究,(68)。

[3]谢本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江苏教师,2011(50)。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

篇3: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独店中学 王 博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 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撰写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农村学校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有些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部分教师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些教师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一位教师的教案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现,而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可见,多数教师的反思方法不足,反思能力比较欠缺。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一些教师写教学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写作形式千篇 一律,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反思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还浪费了时间。

问题五:重现象描述,缺乏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都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相对缺乏。

问题六: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师的根本素质在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优化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一名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同时,教师不仅要有反思意识, 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第二,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 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 教师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第三,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①“课后思”: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 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效果进行宏观反思。

第四,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第五、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 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所以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4: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作 者:黄芝兰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环境监测站,江西,上饶,3340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X-01 关键词:环境保护   存在问题   对策  

篇5: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陈海生

【摘 要】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有社会歧视、教育模式落后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对此,应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加强技能教学和改变就业理念等,以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质量。

篇6: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07-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制造业用工量急剧增加,甚至近几年来已经出现了用工荒和招工难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日趋严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中职教育是面向企业一线岗位、培养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蓝领工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中职学生就业问题是历来都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本文试分析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剖析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当前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一日千变,而教育模式的发展始终滞后于社会发展。中国行政式的教育模式,使得中职教育一直游离于社会发展之外,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始终是跟着上级指令走,对“社会指令”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和专业定位等方面都与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弱,专业技能实用性不强,于是就业质量当然不高。

(二)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不高

当前,中职学校最为重视的问题是招生,一切都为招生服务,教学质量始终居于次要位置,因而教学质量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课程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以教师上课需求为导向,即什么时候开设什么课不取决于专业和社会需求,而是取决于师资配备,这就导致中职学生学不能用,用不能学。

(三)中职学校办学缺乏特色

在行政体制制约下,中职学校思想开放不够,没有走出一条带有区域优势和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各个学校办学方式基本都是万人一方,以某个专业或某个行业为主,多专业发展,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千篇 一律,忽视了自身内涵建设,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优势,在就业中难以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

(四)中职学校“闭门造车”,缺少对外交流

受资金紧缺的影响,中职学校很少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一般以省内外同行交流为主,使得办学思想始终停留在国内,教育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与此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地处边远县城,信息不通畅,缺乏主动对外交流意识,办学模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专业设置也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

(五)中职学生存在诸多不足

中职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中职学生是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考中被筛选出来的,许多学生身上存在诸多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比较缺失,没有经历过辛勤劳动的洗礼,不知道何为辛苦。一些人对中职学生心存偏见,认为中职学生就是问题少年。这种偏见会使一些中职学生自暴自弃,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彷徨,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中职学生自身的原因成为他们就业难的最根本的原因,中职学校应从提高学生自身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上进行改革,将重点从招生上转移到教育质量上来,将毕业生打造成思想积极向上、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

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基础,因而,国家对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规模庞大,在校生人数众多,发展前景可观,但中职学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因而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意义重大。

(一)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职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招生难,在校生稳定性不高,生源质量下降,导致现在中职招生零门槛,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实,中职招生困难的原因在于学校吸引力不够,归根到底还是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若能较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则招生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最终实现中职学校招生就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解决当前就业中供需矛盾的客观需求

供需矛盾是毕业生就业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人难,用工荒,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劳务外派公司,另一方面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则是难上加难。(www.fwsir.Com)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供需双方在人才的质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学校是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而企业则是更多地希望能招收到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员工。作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应该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招生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强调纯知识学习转向强调就业能力培养;从重视学生单一技能的培养拓展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职学生就业率一般来看都很高,初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看似成绩喜人,但从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来看就比较令人担忧。首先,毕业生就业岗位不理想,一般从事一线底层工作,与普通“打工仔”无异,上升空间不大,很难在岗位上干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出来。其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很多毕业生很难在初次就业的岗位干满一年,甚至一个月换几次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一直徘徊在就业失业的循环中,就业稳固率低。

反过来,如果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学生对岗位满意度高,工作积极性也随之大涨,工作成绩大大提高,企业对学生认可度高,毕业生上升空间大,就业稳固率高,职业发展前景好。因此,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中职就业能力的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与社会接轨

中职学校办学专业要紧跟社会步伐,加强社会调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办学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办社会需求的专业,教授学生企业需要的技能。提倡订单式人才培养,鼓励开办校内实习工厂,灵活开展教学计划,可以将课堂设置到企业中去,也可以将企业能工巧匠请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加强学校特色建设,走特色强校之路

特色是立校之本,中职学校应根据区域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学校定位,依托区域优势和自身专业建设基础,打造优势专业,强势专业。在专业教学上突出重点和特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而要灵活设置课程。应根据自身特色,找准就业点,主动出击,寻求符合自身特色发展需要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校内,将课堂开设到企业中去。依托企业完善的岗位,适时安排学生实习,充分发挥企业实训基地的作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将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产品”。

(三)加强对外交流,及时向先进学习

中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原始积累少,底子薄,经验不足,再加上行政体制制约,其办学质量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起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向国内外先进的学校学习,改变办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四)加强技能教学,提高就业竞争力

技能是中职学生就业的法宝,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方式上,要把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改变教学理念,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训练目标,坚持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比赛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将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技能培训要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中职学校还要依托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区域内甚至国内的各种职业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比赛和职业技能鉴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改变就业理念,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和社会阅历浅的原因,就业观念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对企业和岗位的要求高,过分强调企业规模、岗位舒适度和薪水等问题,而对自身发展认识不足。中职学校应对毕业生进行深入教育,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形势,正视自我,脚踏实地,树立长远的就业观。中职生应更多地从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上来看待就业问题,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而不能过分考虑舒适度、工资等条件,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不怕各种苦活、脏活和累活,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接受更多的挑战。

总之,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关乎学生职业发展、关乎学校自身建设、关乎社会稳定的长期而又重大的问题。中职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走特色强校之路,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开拓自己的办学视野,提高自身办学水平。这样才能保障中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东燕。 试论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和方法[J]。科教文汇,(4)

[2]石英。关于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3]李彪。 新时期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6)

[4]屠朝阳。中职学生就业倾向与学校择业引导刍议[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8)

【作者简介】陈海生(1976-),男,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教育。

篇7: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为了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本文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经过认真的分析与调查研究,查明学困生的成因,并最终使学困生问题得以解决.

作 者:宋占国 缪青  作者单位:和平中学,黑龙江,五大连池,164113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55 关键词:学困生   问题   对策   意志品质  

篇8: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陈 谦

(福建省邵武四中)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是基础学科之一,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拓展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多样化特点,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适应学生发展,尽量让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9: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高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因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目前,高中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更多的素质教育,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就目前我国高中课堂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效率有待提高。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单一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内涵没有彻底搞清楚,在教学改革上只是注重形式改革,并没有实现教学内容改革,仍然将高考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讲解知识点,针对考试大纲进行有重点性的教学,而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标准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方法,要积极开发学生品德和任何的内在潜质。

2.盲目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具有改革创新的目的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教师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手段的变化,在一种教学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应用可能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例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传统的课堂用多媒体“打扮”得“高贵”“华丽”,此时,学生只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面,更少地关注语文知识本身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其实并不理想,反而更加影响学生的学习意志。

3.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任何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最

好的教育。所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学历,更加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高中教育仍然将升学作为教学目标的主导,对教师的考核要求也和升学率挂钩,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率,不顾教育的初衷,采取很多不恰当的教学,给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学习负担,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

4.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不存在问题,与他人沟通交流没有障碍,进而这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但是很多学生的语言没有逻辑性,书面表达随心所欲,这使得学生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语文能力较差,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正常学习。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

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实行应试教育,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以学习知识、提高成绩为主。但是高考绝对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依然要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语文教学是基础性学科,拥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深刻领会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任务要求,不能将教学改革形式化,要将改革彻底贯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

2.增加教学元素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借鉴英语口语课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学科不再是一门头疼的学科。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如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综合教学水平除了学历达标,还要求教师熟练应用新媒体进行教学;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还要掌握更多课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成绩并不能成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对教师的考核也不应该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6)。

[2]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03)。

[3]李婧姝。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张晓东。试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篇10:刍议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刍议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的及要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对听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对听懂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对听懂所学语言材料的.背景要求;对听懂有一定难度语言材料,克服生字障碍,理解语篇大意的能力要求;对能听懂电视、广播、录象中与所学水平相当的有声语言材料的能力要求等等.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种种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优化英语听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重要性.

作 者:成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课程标准   听力教学   心理   技巧  

篇11: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多年来,铁路技协在“融入中心,服务生产”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技术攻关和技术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技术活动,为提高职工技术素质、解决铁路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履行工会的参与和建设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铁路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入,一些体制上的弊端,技协活动、工作重点的局限性和管理上的不适应性逐渐凸现出来,成为了铁路技协向前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本文试图就当前铁路技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组织作用,谈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铁路技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对技协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职工技协发展至今,有的单位领导对职工技协的认识仍然不够。有的认为,职工技协活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其使命已经完成。有的把技协组织视为单纯的经济实体,忽视技协活动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职工科技素质方面的作用。有的单位在体制改革中把技协组织视同三产对待。另外,有的基层工会干部认为,目前工会机构精减,人员少、任务重,没有精力来干技协。还有的单位工会或技协人员调整后,人员不能及时补充,有的调整了而新来的工会或技协人员缺乏对职工技协情况的了解,也听之任之。出现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职工技协的性质、作用、任务的足够认识。

2、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管理职能削弱不利于铁路技协的发展

随着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组织也随之进行改革。在前几年的工会机构改革中,省(部)级以上职工技协大部分编为公务员序列管理。而集团职工技协有的与生产部合并为经济技术部,实行公务员管理;有的编为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有的编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编制管理。职工技协组织不列入同级工会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行自收自支的体制管理,既降低了技协的工作层次,又影响技协职能的全面发挥。

3、从铁路内部来看,铁路各项改革全面深入对铁路技协有一定的影响

铁路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铁路经济效益,强化了运输安全基础,无疑是必要和卓有成效的,但它对铁路技协一直延续的管理模式等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随着铁路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影响就表现得越明显。尤其是撤消分局,实现直管站段的改革以及后来的站段撤并、生产力布局调整,使技协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机构改革以后,站段不办多经,我们职工技协有组织,但没有专职定员,相对来说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二、 加强和改善工会技协工作的对策

1、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职工技协要发展,必须要做到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这是技协发展的前提,也是技协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完善机制,务求实效。完善的机制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技协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激励三个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政工等有关方面组成的技协委员会,不断完善组织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开展职工技协活动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保证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及其取得的成果得到应有的精神奖励和物质报酬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机制,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严明纪律,规范管理。各级技协要紧紧抓住财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带动其他各项管理规范化,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特别在资金管理的问题上,我们工会主席和技协的同志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是不能把技协当小金库,滥发奖金和劳务费。二是规范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上级技协、集团和公司工会关于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防范资金风险。三是技协开展的所有项目不能与车和票有关,这是条高压线。要严格服务范围,严把立项、实施、管理关,决策重大问题和开展各项活动,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实行工会社团法人代表任期内的目标责任考核和定期、离任审计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职工技协内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

2、转变观念,拓宽领域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对铁路技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地创新发展。

一是深化认识。基层站段的机构改革后,职工技协机构的定员没有了,是不是职工技协就不开展了?今年8月1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五届二次会长办公会议。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会长周玉清在讲话时强调指出,职工技协是工会领导的群众性科技社团,拥有一支由优秀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组成的“三结合”队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要求要求凡具备条件的工会都应把技协建起来。明确的告诉大家,职工技协不但没有取消,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职工技协工作,是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工会服务企业,增强自身物质基础的重要渠道,是工会开展技术创新工程的基地,是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各级工会要将职工技协组织作为同级工会开展职工科技活动的工作部门,纳入工会的工作体系,对工会技协工作管理组织的`职能和工作体制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切实为职工技协活动广泛开展和发挥职能作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是健全组织。职工技协活动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素质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在工会的领导下,具备条件的单位要把职工技协组织建立起来。因重组改制、人员变动而被撤消或停止活动的基层技协,要尽快恢复组织,开展活动。有组织不能发挥作用的,要建立健全制度,把活动开展起来,进一步巩固组织。各级工会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活动开展好、落实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协同配合工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转变观念。一是要继续坚持技协的宗旨和性质,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增强基层技协活力上,认真研究基层技协工作中存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技协工作的新鲜经验,善于运用不同典型分类指导工作,努力为基层技协提供有效服务。二是要围绕技协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力加强理论政策研究,既要加强对技协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长远问题的思考,更要注重对技协现实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职工技协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是创新方式。职工技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协作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既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又要积极参与技术市场活动;既要继承和发扬职工技协的优良传统,又要积极探索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的职工技协工作的新路子。总之,各项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提高职工、会员素质,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有所作为,这样职工技协活动才富有吸引力和创造力。

篇12: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生源不足、留守儿童多。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农村学龄儿童减少造成学生基数减少。这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自然原因;其次,一些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子女接受质量较高的小学教育,选择将子女接近城里读书。这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经济原因。更为突出的是,留守儿童问题,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以来就增加量学校教育的难度,势必会影响农村小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除此之外,硬件环境的不完善、政府监管的不得当、经济发展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原因都是农村小学不能够科学健康发展的阻碍。

二、解决对策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问题,是不能够解决问题。作为农村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管理人员。我认为要解决以上几个问题,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把握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的大趋势,要依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解决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农村小学的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搞过去的不重实际的一刀切。“以生为本”要求我们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诉求,反映学生的心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要抓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品德和生活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管理。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教师之间也要相互沟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长和思想变化。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能有体罚现象和变相体罚现象,要给学生充分的人格尊重,让学生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学习。

2、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

科学的管理体制不仅不会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而且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提升工作效率。这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一所学校同样也是这样。例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原则,让教师尊重法律和制度的权威。

3、提升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使教育科学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来讲意义更加深远。要做好新教师的引进工作,要向教育主管部门要政策,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小学来;要为新教师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不仅要做到“引得进”还要做到“留得住”;要为教师进修、继续学习提供机会和便利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用以这一机制促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4、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

学校的硬件条件是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准。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操场、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讲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小学要想达到城市小学的标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可以向政府申请、向社会求助,分阶段、分部分的提升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当今时代人才依然是最宝贵的财富,教育依然是最重要的事业。作为教育整体中最为薄弱部分的农村小学教育一定要抓住机遇,创造新的辉煌。我们始终坚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持续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随着广大农民意识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一定会有本质的飞跃。

篇13:试论高职生自主创业面临问题和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在我国,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伴随着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政府的政策出台表明扶持大学生创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自主创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随着大学各种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然而社会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不变,并且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用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所以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就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也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自主创业成为毕业生们另一种全新的选择。而国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对创业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更给创业一族增强了自谋生路的信心。因此,高职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高职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

一、高职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高职生们普遍存在创业热情高涨,创业意识欠佳,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高职生群体的创业意识淡漠有很大关系。

首先,自主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高职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高职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高职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其次,自主创业成功率低。高校高职生创业取得成功的有,但失败的却相对更多。据统计,大部分的高职生创业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只凭一股热情而缺少创业策划、不熟悉市场、选择项目不合理、年轻浮躁过于理想化、不懂人际交往规则、不善于管理、合伙人不团结、资金不足、家庭变故、要考研而中途退出等。

二、高职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高职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

第二,综合素质较弱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高职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缺乏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高职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第四,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资金是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创业成功发展并壮大的前提。有调查表明,40%高职生认为“资金是创业最大的障碍”。

第五,抗挫折能力不强。一部分高职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强,同时思想又比较单纯,往往处于理想化状态。一旦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就会情绪低落或者丧失信心 。

三、解决对策

创业意识是影响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应该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自身的创业意识。具体途径如下:

(一)政府方面举措

第一,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高职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高职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第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高职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高职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高职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

(二)学校方面举措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其次,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和提取。同样,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建议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一是依托创业园地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条件,使其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制定创业计划,号召学生参与;三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

(三)个人方面举措

第一,要培养高职生自主创业意识。高职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第二,转变社会观念。高职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高职生自主创业。尤其是高职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高职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高职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篇14: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缺乏互动、内容更新慢等问题,提出了教学对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落实三维发展目标,优化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典型问题;对策;研究;综合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领域都迫切需要综合型、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这对肩负着培养人才使命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个学校的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高中地理学科,在教育改革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新任务和新问题,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典型问题。对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教学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大部分是以讲述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但从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智力因素、基础知识、性格等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只会拉大学生的差异。在学生整体素质不一的情况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培养创新能力。

(2)教学缺乏互动,内容更新慢。更新教学内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必须结合教学大纲,做好更新工作,补充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会约束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挖掘创造力与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互动,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思想与见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授课中,应适当使用多媒体,和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难题的策略

(1)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地理与综合地理教学,不能刻意分割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而是要结合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合人文主线进行处理。比如,在自然地理的基础章节中,先删除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的内容,重点理解自然要素和人类的'交互功能。在人文地理为主的章节中,删除和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重点展现地理的综合特征,最大程度地展现地理综合本质,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为了体现其实践性、地域性与综合性,必须将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例如,计算“二分二至”日在北京、学校与南北回归线间某所著名城市的太阳高度角时,先引导学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和欲求点之间的距离,确立某城市经纬度,并指定4或5位学生上台计算。然后再评价结果,对同一天的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总结,最后再举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这样学生在计算中就能准确把握地平面与太阳光线、楼间距之间的夹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整合教学部署,正确处理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间的关系,避免将所有功课都放在课内教学中。具体做法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及时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对于地质地貌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分析不同地貌、地质的特征与形成规律。对于工业区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参观工厂,分组分析对工业区构成影响的因素,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落实三维发展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渗透,三维目标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地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将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推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发问时间,并结合实情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讲解国内资源情况时,可对辽中南区域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分析,还可以分析国内西部地区畜牧业等。

(4)优化评价机制。传统的卷面评价并不符合当下人才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各种片面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做好语言、智力、情感、品德与动机等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典型问题是在高考重压下地理教学更注重知识培养,过分注重应试,忽略了素质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地理教师必须重点思索的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必须主动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整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02).

[2]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04).

篇15:过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过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阐述了过刊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出过刊管理工作在促进学校科研活动和学生论文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 者:郑茂华 ZHENG Mao-hua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图书馆,镉建福清,3503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12) 分类号:G255.2 关键词:过刊管理   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咨询服务  

篇16:浅谈科学探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科学探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郎 玫

(浙江省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幼儿园)

幼儿的科学是启蒙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要注重幼儿自身活动,重视幼儿的探索活动,通过“做”“操作”,激发幼儿好奇心,使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逐步改变了只重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采用了动手操作、记录、讨论等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否恰当?讨论和记录的效果是否能引起幼儿思考和概括问题的欲望?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考虑,所以本人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活动选择的内容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学需要改革、创新,但改革并非全盘否定,教学内容不在于新与旧,重要的是适宜。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发展不同,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存在对教材内容选择偏难的问题。

比如,探索“自由落体”的实验,教师提供了沙包、纸团、积木、毛线等材料让幼儿探索。让幼儿同时拿两样物体举高,同时放下,观察哪种物体先着地、速度快。因为这关系到物体的质量、重量、体积的大小等问题,提供的材料种类多又大小不一,落地距离短,根本看不清什么物体先着地,幼儿只能乱猜,教师很着急,于是只好“填鸭式‘地教给幼儿知识,幼儿仍然是一头雾水,不难看出是活动内容的选择偏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幼儿“学”的兴趣和需要。

二、活动中投放材料的呈现次序不当、材料放置不当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材料的呈现是相当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呈现材料时出现以下问题。

1.材料呈现次序不当

有序地呈现材料,方可让幼儿在材料的引领下进行层层深入地探索,反之,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思维与操作。如,探索“哪些东西容易吸水”的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猜测哪些容易吸水时,已将实验材料全部呈现出来,受眼前材料的影响,幼儿的猜测就很不准确了。

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投放材料的方法,教师认真分析活动进展环节,根据幼儿操作过程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材料,不要因为过多材料的一次性堆放而影响幼儿,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幼儿猜测“哪些东西容易吸水”,目的.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活幼儿的已有认知。因此,此环节不要呈现材料,以免局限制幼儿思维,待幼儿猜测后再呈现,以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检验自己的猜想。

2.材料放置不当

材料怎样放置也会影响幼儿的操作,如,在活动“调制泡泡液”中,教师将洗手液、肥皂、洗衣粉、盐、面粉等几种材料都放在桌子上。幼儿实验时,自然会这种加点,那种加点,最终调出的泡泡液究竟是哪种材料有效,幼儿已难以分辨。所以,教师对材料的放置要考虑是否会有干扰因素。

“调制泡泡液”是集体活动,幼儿要在30分钟内得出一个结果,因此,教师应将这几种材料分开摆放在不同的桌子上,幼儿想了解其种材料是否能调出泡泡液,就到那张桌子去做。这样可避免出现幼儿将多种材料混放在一起的问题,较好地排除了干扰因素。

不同的活动形式对材料投放、呈现的方式也有不同要求,集体活动是一种高结构化的活动,一般要求根据不同活动环节,采取分层投放、科学摆放位置,而区角、个别化活动,则可将材料开放式投放,让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

三、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不适宜

科学探索活动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特别是小班需要人手一份操作的材料,如,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每个小组有一大盆水就可以了,幼儿合用一盆水可能会使不同的材料之间、不同幼儿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但沉浮的东西应该比较多,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有充分尝试的机会,达到经验的积累。中、大班幼儿可以2到3人一组合作探究,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

比如,在大班科学观摩活动“乌鸦喝水”中,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四个烧杯,20位幼儿,教师要准备80个烧杯,还要装水、分盘,准备其他材料,这可能还需要其他教师帮忙。这种观摩活动的可学性在哪里?这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人认为活动前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参与收集小可乐瓶、自己制作刻度、自己装水,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幼儿学会勤俭、学会创造,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

四、活动的讨论流于环节

讨论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通过讨论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流机会,幼儿会在相互的讨论、碰撞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同伴间的相互质疑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时间长点,反之则缩短一点讨论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讨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讨论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经常提出问题请幼儿讨论。

在科学观摩活动“斜坡上的滚动”中,教师请幼儿先讨论:相同的汽车放在铺有木板、地毯、水泥板的斜坡上行走(长度、斜坡角度相同),哪一种速度最快?幼儿立即围在一起讨论,结果只用了5分钟左右讨论好了就没话说了,只好在一起吵闹。听到教师请幼儿动手操作,幼儿的兴趣又来了,过了10分钟,教师又请幼儿讨论:“你是怎么操作的?发现了什么?”讨论才刚开始一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又要接着下一环节的验证操作活动。这样,前次的讨论时间太长,第二次的讨论时间太短,讨论是否有效、是否达到目的,教师就忽略了。

本人认为,无论哪种讨论,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组的讨论中,主要是倾听幼儿的看法,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讨论出现僵局时,教师应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关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观点,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思考和概括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

五、活动的记录流于形式

如今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提倡让幼儿记录操作的过程和发现。因此,几乎所有的活动教师都会为幼儿提供纸和笔让幼儿记录。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使幼儿更关注探索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有助于幼儿得出结论,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可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为记录而记录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是无效记录。如,中班的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陀螺”,教师提供积木、玩具、塑料碗及制作陀螺的材料,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记录陀螺转起来的次数。由于陀螺转起来速度快、幼儿看不清楚,再加上幼儿数的速度也跟不上陀螺转的速度,结果只能是乱数、乱记。具体表现之二是重复教师或同伴的记录,如,在活动“什么东西会滚动”中,教师提问:“生活中什么物体会滚动?”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大记录纸上画上皮球、轮胎、游泳圈,还请幼儿上来补充画图,共画了十种物体,然后教师要求幼儿在记录纸上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

这有什么教育价值呢?教师和同伴的示范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大多数幼儿只是重复记录教师和同伴的答案,完全丧失了记录应有的价值。“好玩的陀螺”活动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幼儿操作、观察、记录什么东西能转起来,为什么会转。至于转的次数不是探究的重点。

记录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启发幼儿先猜想,并用简单的图表画上自己认为会滚动的物体,然后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并记录下他们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使记录为幼儿得出结论,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平时工作中,教师应该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还给幼儿探索的权利,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处处有教育。

参考文献:

王志明,张慧和,张俊。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7: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李名梁赵锦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和完善,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旨在揭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期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职业能力开发

[作者简介]李名梁(1976-),男,湖北黄石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驻站博士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管理理论及高校发展战略研究。(天津300071)赵锦(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汉文化传播学院,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天津300204)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企业技能需求视阈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推进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EJA100430)

[中图分类号lG710[文献标识硼A[文章编号]1004-398536-0031-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则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凸显高职与社会企业岗位相融通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体系尚不成熟和完善,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高职教育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运用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期实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对高职实训教学的基本概述

(一)高职实训教学的含义

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其中实训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实际环境中,结合讲授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循序渐进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原则,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主要体现为三级制。第~级为基本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技能;第二级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技术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形成专业技能;第三级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较复杂的生产实际问题,形成综合技能。通过三级制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使学生毕业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享受文化生活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基于操作技能和外显的职业能力相比,关键能力更强调职业能力的内隐性、深层性、过程性。在我国高职实训教学体系当中,将职业能力开发教育理念贯穿到实训教学体系中的目标设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等环节当中,通过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高职实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失合理层次的能力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将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层次上,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尚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职业或工种的培训模式上,而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够,比如实训教学体系设置不科学,专业教学计划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等。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职业环境中所摄取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纯个体的活动常常会被集体活动所替代,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机制的出现,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以及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能力。上述能力就是在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所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能力,即关键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式:缺失实践多元的方式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实训课课时的增加以及实训教学设备投入的加大上。但是,由于对实训课程的内涵与本质缺乏真正了解,导致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的教学上呈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实训即练习,即理论知识的应用,对实训课程的设计多是围绕专业理论体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先由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然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的演示,这种课程设计模式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能很好衔接;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易将理论知识遗忘,同时实训指导教师通常又无法为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实训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训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在实训前,教师把实训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积极主动的.思考,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基地:缺失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

1.软件缺失――“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其职业领域内应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教学经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实训教师比一般的普通教师更具有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以及随时充实教学内容的能力。但是,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当中,“双师型”教师相对于专业理论教师来说所占比例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层次目标的实现。

2.硬件缺失――实训教学硬件设施条件受限。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由于校内的实训设备比较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受限而造成学生实训课时所占比重过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低,难以满足职业能力开发目标的要求。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四)实训教学评价:缺失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评价主体多以教师评价为主,而来自企业、社会及学生自身的评价很少,这将导致评价缺少真实性和科学性,甚至导致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加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难以发挥评价中激励的作用。其次,评价内容的局限性。实训教学考核仍局限于对一般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目标,而对作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重要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信念以及意志品质、价值观念等则很少给予有效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的严重欠缺。实训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在实训过程结束时由实训教师打分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结束后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价思路,其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分割的知识片断,难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智、价值观念等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开发:解决高职实训教学问题的新途径

(一)职业能力释义

职业能力是区别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能力注重内化,具有主动式自组织性特征,是建立在丰富、动态的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劳动组织的基础上,展示劳动者自在发挥工作的胜任程度,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源于基本职业能力而高于基本职业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包括超越了具体职业、专门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范畴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职业熊力开发及其基本教学模式

职业能力开发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系统的培养、训练来发掘人的劳动能力和潜质,使其成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从业者的活动。能力开发,实质上就是对能力人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条件体系的创造。它是主体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从而形成能力人和人力资本的一系列能动活动。这里的“能力”虽然是泛指的能力,但职业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这里的“主体”,代表国家、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涉及到社会的各方面。

为了加深对职业能力开发教育理念的理解,能使先进的职业能力开发思想变成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同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更为直接的指导作用,可以从教学目标、课程开发以及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职业能力开发。职业能力开发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受训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这是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其根本区别于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是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既不会过时,又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作。劳动者只要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就能容易地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另外,课程开发是实现职业能力开发的根本支撑,其关键在于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一般而言,职业能力开发适应于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通常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是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

(三)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问题解决

1.实训教学目标的完善:强化明确对关键能力的要求。在现代科技革命以及产业结构变革的态势下,以强调专业技能为特点的基本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将更加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的能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开发的要求。(l)以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实训课程开发。工作项目指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和整理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将围绕着工作项目,即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一种以工作项目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开发模式。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训课程开发是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实训课课程大纲。(2)灵活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出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它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显著特征是改变学生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某种特定的“情境”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整学习进度。

3.实训教学软件的提升:扎实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素质。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实训教师具备: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知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职业教育素质。实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丰厚的实践经验,而我国高职教师基本上是学科型的,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努力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途径,选派骨干实训指导教师进修学习,派年轻的实训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从企业聘请兼职实训教师等。

4.实训教学硬件的建设:努力塑造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职业能力开发模式对实训基地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强调职业情境对实训教学的影响,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当主体已有的适应模式不能用来适应新环境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另一方面,联合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5.实训教学的评价: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标准设计。综合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要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内部实训教师,学校外部企业、社会,还需包括学生自己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职业能力开发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学评价要求重视评价过程,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主张把评价“嵌入”到实训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训教学在评价内容和主体上的多元化决定了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既要对学生实训教学成果进行量化测量,同时还应采用定性的评价工具,包括运用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2).

[3]吴晓义,职业能力开发研究的理论进展[Jl.职教论坛,2007(7).

[4]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OLJ.

篇18: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根据其教学目的、要求和学员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体现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者: 金亚秋 Author: 作者单位: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浙江,杭州,311112 期 刊: 成人教育   PKU Journal: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004, (2) 分类号: H319.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实用能力    机标分类号: H31 G71 机标关键词: 新世纪    高职英语教学    问题    英语教学模式    运用语言    学生实际    社会发展    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    教学观念    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    高职特色    学员    特点    求和    培养    能力    更新 基金项目:

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亮点

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

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安排

高二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新课改中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教育学论文题目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共18篇)】相关文章: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2023-01-23

地理老师学期教学计划2024-01-04

必修一地理教学反思2022-04-30

有关教育学论文范文2022-05-06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说课稿2022-05-16

初一地理教案设计2023-04-04

讲座式教学方法论文2024-01-19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2023-02-08

地理教学计划2023-01-21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2024-01-28